知识产权运营.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363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产权运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知识产权运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知识产权运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知识产权运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知识产权运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知识产权运营.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知识产权运营.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知识产权运营.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知识产权运营.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知识产权运营.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知识产权运营.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知识产权运营.docx

《知识产权运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知识产权运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知识产权运营.docx

知识产权运营

 

知识产权运营

知识产权运营

马维野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

下面,讲知识产权运营。

企业有了知识产权,都希望尽快地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而知识产权价值的实现,最主要的是取决于企业知识产权运营的能力。

知识产权的价值将它分类为三大价值:

第一,制度价值;第二,经济价值;第三,文化价值。

知识产权的制度价值可通过有效地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规则来实现。

知识产权制度其实是一个游戏规则,看谁会玩这个规则,就跟下围棋、下象棋一样,谁玩得好,谁就有可能是赢家。

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主要是通过对于知识产权的经营来实现,知识产权的经营包括实施、转化、买卖等,而知识产权的文化价值要通过宣传、教育等各种活动,让民众认识到知识产权的价值观,知识产权制度提倡什么,对民众有什么积极的意义等来体现。

知识产权的运营是知识产权的运用和经营的统称。

刚才我已经说了这个意思,知识产权的运用可以实现知识产权的制度价值,而知识产权的经营可以实现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包括商用价值。

一、提高知识产权的价值

(一)知识产权数量和质量的关系

不是所有的知识产权都能拿来运营的,首先是知识产权自身的质量要好。

在知识产权的数量上,中国绝对可以称得上是知识产权数量的大国。

这张图片是自1985年中国实施专利申请开始,到2012年,我国知识产权专利局受理的专利申请量的变化情况。

可见,申请速度呈急速增长趋势。

去年一年我国的申请量就突破了两百万件,两百万件申请量需要有多少审查员来审查受理。

前年是160万件左右,去年是200万件,你们看这个图片可以看到一个清晰的发展趋势。

知识产权的数量多,这是一个好事,但并不一定完全是好事。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它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共同构成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优势。

数量有相当大的作用,如果一个企业知识产权数量太少,那质量再好也不行,它根本不可能形成知识产权壁垒,根本不可能形成强大的竞争优势,就像战斗机,主机还要有一个僚机一样,再好的专利单打独斗也很难形成竞争优势。

所以,决定企业知识产权优势数量有相当大的作用,可数量和质量相比,质量才是决定知识产权优势的关键因素,而数量只不过是形成知识产权优势的一个基础条件。

所以,我们当前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也好,全国地方知识产权工作也好,应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量质并举,质量优先。

即,数量和质量我们都要重视,但必须把质量放在第一位,数量要服从于质量,特别是当前有些地方出现了不大正常的,也是不大健康的现象,有些地方在片面地追求数量,忽视质量,搞了很多不该申请专利的东西拿到我们那儿去申请,是为了完成层层下达的专利申请的指标任务,这个倾向我们应坚决地反对,并且应坚决地制止的。

什么是专利的质量专利的质量主要是指其法律质量、技术质量和经济质量。

法律质量意思是专利符合法定可专利性条件的程度。

技术质量是指发明专门本身技术的先进性。

经济质量是指专利是否具有经济价值或经济前景。

其中,决定性的质量是法律质量,我们评估专利的价值也是考虑其法律价值、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

如果法律质量为零,法律价值为零,那其他的技术质量、经济质量、技术价值就不要考虑了。

因为,如果它的法律质量是零了,那这种专利技术就等同于一件公知技术,跟普通技术没什么区别,这时候这种技术就不再具有独占性了,当然,它就不具备知识产权的价值了,这个大家是可以理解的。

(二)中国企业专利质量现状

下面,我将通过专利的法律质量和技术质量来说明中国企业跟外国企业相比,我国专利质量的差距有多大。

专利的法律质量我们可以通过专利权的稳定性来加以表达。

专利权的稳定性我们当然可以通过有效专利的多少来加以说明。

因为一个企业获得的授权专利再多,如果绝大部分专利都失效了,有效的专利很少,那这种企业的专利权的稳定性是很差的,而且专利的质量也是最差的。

专利的技术质量,我们可以通过专利的技术性,即专利技术含量的高低来加以表达。

表达专利技术含量的高低,我们可以通过发明专利的多少加以说明。

根据中国的《专利法》,专利分类成三类:

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

其中发明专利是技术含量最高的专利,至于外观设计没有任何技术可言。

其实我本人是不赞成把外观设计也叫做专利的。

《专利法》不由我主持修改,我也没办法。

下面,我讲通过具体的数字来说明问题。

这张表我是对国内外企业的专利性稳定性作一个对比,看一看国内、国外的企业在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获得授权的发明专利当中谁的存活率高。

国内企业的存活率是%,国外企业的存活率是%,正好是我国的4倍。

我国每存活一件专利,国外存活了四件,这就说明,外国专利权的稳定性要远远超过我国,说明外国的专利质量好。

下面这个数字,把国内外同类的几个企业作了个对比。

如生产汽车的,看看谁的专利的技术性好,看看这几家企业在我国知识产权局专利局获得授权的三种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当中,谁的发明专利占的比例高马上就告诉大家数字,通用发明专利是98%,丰田发明专利是66%,而中国的奇瑞发明专利是8%,中国的长安发明专利是3%。

由此不难看出,跟国外企业相比,中国企业根本不占知识产权优势。

就专利来讲,主要是我国专利的质量不好,无论是权利的稳定性,还是专利的技术性,都不行。

所以,和外国企业相比,中国的企业根本不占知识产权优势,就专利来讲,主要是我们专利的质量不是太好。

(三)提升专利申请的质量

当前,我们必须着力提升专利的质量。

想提升专利的质量,最重要的是要提升专利申请的质量。

企业到国家知识产权专利局去申请专利的时候,审查员会依据《专利法》进行严格的审查。

对于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审查员主要是审查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

新颖性主要审查两点,一是审查你的申请是不是属于现有技术,如果已经有了这个技术了,你这个申请就不具有新颖性;二,即使申请不属于现有技术,但哪怕有人提前一天在你前面已经递交了这个申请,它就破坏了你的新颖性,因为刚才讲过专利授权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申请在先,而非发明在先。

创造性也是审查两点,一,它要审查申请是否是前人没有作出的全新的发明创造;第二,他在审查,你的申请是前人已经作出的发明创造,但你只要做了局部的改进和发明,也具有创造性。

实用性,主要是考察三点:

第一,它考察你的申请是不是缺乏技术实现的手段。

如果审查员认为人类现有的技术根本不可能实现你的申请所表述的那个结果,那你这玩意纯属天方夜谭,这是实用性;二,审查员还会考察你的申请是否违背了自然规律。

如关于永动机的发明专利,那它肯定不能给你授权,因为大家从中学的物理就学过,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永动机是不存在的,根本不可能的事情;第三,审查员还会考察你的申请是否有积极的要求。

你的申请是否违反了法律,是否违背了社会公德,是不是在干坏事。

如申请这种发明专利,怎么制造冰毒更加方便快捷,怎么吸毒更加舒服或把精神病病毒拿到我们那儿去申请专利保护,我们当然不能给你授权,因为这些东西尽管可能是你潜心已经的十几年的成果,但你干这个事情是在危害人类社会,我们当然不能给你授权。

至于外观设计,知道考察的是新颖性,这点就不说了,跟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是一样的。

知识产权质量再好,知识产权的价值能否实现,能否得到有效的运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知识产权管理的能力。

二、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所以,知识产权运营第二点要强调的是要加强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理解。

第一个层面,政府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第二个层面,企业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

政府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我们一般可以把它看成是行政管理。

企业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我们一般可以把它看成是经济管理。

除了这么多层面的管理和企业层面的管理之外,还有一个层面是行业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行业层面的管理往往具有行政管理的色彩,也有经济管理的色彩。

今天我们主要讨论政府层面和企业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

(一)政府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

政府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是政策管理。

政府部门每天根据企业、根据经济、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来出台有效的政策,这种政策主要体现在“红头文件”。

国家知识产权局近年来就印发了不少“红头文件”,特别是专利管理司根据地方知识产权归类的需求,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文件,并且开展了一系列的试点、活动来引导、规范地方知识产权局和企业能够按照中央的政策精神搞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如近年来我国卓有成效地开展了城市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开展了园区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开展了企业的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

这些都属于政府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企业层面上的知识产权管理,因为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也是知识产权的主体。

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在我国不是很强,很多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由于出了问题而遭受一些损失,如2010年6月2号,《中国知识产权报》就披露了几家企业因为疏于知识产权管理而影响了上市,像苏州的一家企业,叫苏州恒久集团。

它马上要上市了,就在要敲锣上市的前两天,市长要亲自出场。

就在上市的前两天,中国证监会就紧急叫停了它,为什么它发现它所声称的它们所拥有的几件专利纯属子虚乌有。

因为这个事情,我专门做了一个调查,如果这几件专利纯属子虚乌有,这也太过了,因为这几件专利,苏州这家企业真的是曾经拥有过,可它没有交年费,早就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无效了。

我猜想,今天它要上市,它才想起来它还有几件专利,可是它忘了它的专利已经失效了,已经被注销掉了。

它披露它自己由于专利申请的事情就犯了一个专利信息披露不全的错误,影响了它的上市。

这说穿了,是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上出了问题,不是别的问题。

所以,必须加强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

(二)企业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

怎么去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呢一个重要的管理手段是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标准化,这个标准化已成为全球企业管理的一个趋势。

知识产权管理也应该标准化。

什么叫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标准化它是指企业对于知识产权资源,以及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知识产权事项按照制度、流程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标准化是要实现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流程化。

为了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规范,去年(2012年),我国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用了一年的时间起草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

这个《管理规范》经好多的程序,最终在2013年2月7号由国家质检总局和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2013年3月1号在全国实施。

这个标准怎么定义呢这个标准可分为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我们刚刚出台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是一个推荐性的中国的国家标准,这应该这么定位,它是推荐性的,不是强制性的。

我们希望企业能够实施这个标准,但我们不去命令、不去强迫企业实施这个标准。

这个标准由三大部分构成:

前言、引言和正文。

前言部分主要说明是这个标准的提出和管理单位,以及主要起草单位和起草人。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基于过程方法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模型和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指导原则。

最主要的部分是正文,这个正文为9章34条,9章34条,其中前三章主要明确了这个标准的使用范围,引用的规范性文件以及界定的相关术语和定义,一般任何《标准》都离不开这个内容作为前提。

第四章,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规定了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实施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总体要求和文件要求。

第五章讲的是管理职责,分为管理承诺、知识产权方针等五个小节,这一章要求企业最高管理者要重视知识产权。

第六章是资源管理,规定了企业知识产权资源管理的要求,包括人力资源、基础设施、财务资源、信息资源四方面的要求。

第七章是基础管理,规定了知识产权生命周期过程的知识产权管理要求,包括获取、维护、运用和保护的知识产权管理流程。

第八章是实施和运行,规定了企业立项、研究开发、采购、生产、销售和售后各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要求,突出了企业全流程的管理理念。

第九章是审核和改进,分为三个小节,这一章要求企业规范内部审核、分析与改进的管理流程。

9章34条,其中最核心的是制度、机构和人才。

所以,一个企业必须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做得好之又好,这样才能避免企业因为知识产权管理出了问题而遭受一些不必要的损失。

所以,我建议,一个企业无论知识产权管理做得好与否,你都应该对照这个管理标准,认认真真地走过场,通过走这个过场要能够发现目前的管理水平跟国家标准的要求有多大差距,你的漏洞在哪里,你的缺陷在哪里,你要及时地纠正这些问题,弥补这些缺陷,这样才能够使得知识产权真正地成为这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三、实施企业知识产权战略

(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概念和内容

所谓企业知识产权战略,说到底是企业学会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规则来获取和保持市场竞争优势,谋取经济利益最大化。

围绕着这些目的与目标,企业采取的任何方式、方法、策略、手段甚至包括阴谋诡计都是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范畴。

一般而言,一个企业的知识产权战略不外乎由六大块组成:

即战略背景、战略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措施和战略步骤。

这篇报道说了这么多事情,说苹果公司在中国大陆也有很多粉丝,号称“果粉”,这些粉丝就帮助苹果公司支招,说苹果销售iPad遇到了商标纠纷的名字,你卖ePad,那谁还找你麻烦呢写这篇报道的记者就登录了国家工商总局的商标网一查发现,除了dPad之外,从aPad到cPad通通地被中国人抢注一空,这是2012年2月17号星期五《北京青年报》的报道。

过了两天,到了星期一,我到一个会议场合,正好就碰上了深圳中兴通讯的知识产权总监王海波,我就跟王海波说了一件事情,王海波一听就笑了,他说zPad就是我们中兴通讯抢注的。

他说,我们中兴通讯这一辈子也不可能真的拿zPad当商标,他说我就等着,假如有朝一日有的企业想用zPad当商标,而他手里头又恰好拥有需要这个专利的时候,我就跟它换,跟它交叉许可。

他说,注册一个商标也就花几百块钱,可是你要搞成一件专利,少则十万、八万,多则上百万。

中兴通讯所采取的知识产权战略可称为“深谋远虑,步步为营”。

它现在抢注这个商标不一定有用,也不能马上就能上,但也花不了几个钱,我不是看现在,我是看长远,假如有朝一日我用上了,那能带来很大的收益,能赚很大的便宜。

《新华网》在2013年7月4号报道,说的是朗科科技,即“U盘大王”,靠打官司年收入千万元。

这篇报道就告诉我们,朗科公司说打官司是咱们朗科公司专利运营的手段,也是公司的主营业务之一。

很多企业不高兴打官司,好像打官司不是件好事情,不是件体面的事情,其实不是,打官司很正常,很多企业也不光是朗科,国有的很多企业也是,就好打官司来获得收益。

如美国的一家公司就靠申请专利对将来侵犯专利权的一些企业提起诉讼来收取回报。

企业,特别是中国的企业,外贸企业,产品出口到美国的时候,经常会遇到“337调查”,这搞得中国企业苦不堪言,身受其害。

“337调查”(“337条款”),它是根据1930年《美国关税法》第337条条款而启动的一项贸易保护主义措施。

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有权调查有关专利和注册商标侵权的申诉,使得中国很多企业在接受“337调查”的时候很难应对,吃了很大的亏。

而中国也有一些企业遭遇“337调查”,它们是沉着冷静,积极应对,而且打赢了这个官司。

但是打赢“337调查”的官司非常不容易,对于中小企业更困难。

其中一个关键的原因是我们花不起钱,打赢“337调查”动则好几百万美元的费用。

所以,中国企业明知自己有理也打不起这个官司,所以,这一点是中国企业走出出门受到的严重的制约之一,但中国企业面对“337调查”实行沉着冷静、积极应对的知识产权战略,要利用各种资源、各种渠道来避免企业遭受更大的损失。

(二)企业专利战略的定义和分类

企业知识产权当中最主要的部分是专利战略。

什么是企业的专利战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的前司长,即我的前任胡佐超先生有一本著作《企业专利管理》,我觉得这本书写得很好。

他对企业专利战略的定义是:

以专利信息定性、定量分析为基础,以整合科技、经济、法律、贸易等信息为背景,通过对企业的经济实力、技术实力、市场竞争状况、专利技术的竞争和发展态势,核心与关键技术分布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分析,确立的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与实施方案。

胡佐超先生这本著作在谈企业专利战略当中还对企业专利战略作出了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分类,他把企业专利战略分为三大类:

第一,进攻型专利战略;第二,防御型专利战略;第三,攻守兼备型专利传略。

进攻型专利战略,企业积极主动地将开发出来的技术及时申请专利,并获得授权,利用专利保护手段强占市场。

防御型专利战略,为防御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受到其他企业的专利进攻和挑战,采取打破市场垄断格局,改善市场竞争被动地位,保护本企业的一种专利战略。

攻守兼备型专利战略,集合了上述两种专利战略特征的综合性专利战略。

其本质是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信息、不同的竞争对手、竞争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专利战略,形成“强则攻、衡则守、弱则跟”的专利战略体系。

胡佐超先生这本书对于企业专利战略论述得非常全面、透彻,有兴趣的(同志)可以去读他这本书。

《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了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这四个环节的提升问题。

运用是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始终告诉我们这四个能力之间应该是一个什么关系。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和摆正这四种能力之间的关系,创造是源头、管理是基础、保护是手段、运用才是目的。

为什么我们要特别讲这些呢是因为我发现国内有不少人,包括比较高层次的领导干部,把知识产权保护当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目的。

这种看法其实是很偏颇的,保护只不过是种手段。

我所工作的单位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一开始我已经跟大家介绍了,我是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的司长,“知识产权局”一共是5个字,不能多一个字,也不能少一个字,我们没有简称,就是“知识产权局”。

好像有6、7年的事了,6、7年前,有一天我参加了一个部的副部长主持召开的会议,早上9点开会,我们都提前了10分、8分的到了会场恭候这个副部长来主持会议,会议规模也不大,就中央十几个部委的司长参加,9点钟一到,一秒都不差,这个副部长就开门进来了,这是中国官场上的习惯,开会领导最后进来,散会领导最先离开,官场就这样。

这个副部长往那儿一坐,他说的第一句话是“请用知识产权保护局来了没有”我当时就说话了,我说:

“我是知识产权局派来开会的,我还真的不知道你说的这个知识产权保护局跟我们知识产权局有没有关系或是个什么关系”他就骂我说:

“显然就是你了。

”一个副部长把知识产权局说成了知识产权保护局,这说明这个副部长对于国务院各个职能机构名称把握的准确度不是太好,他可能忘了我们叫什么名了,不奇怪,但同时更容易说明,在这个副部长看来,知识产权工作,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只有保护,没有别的。

自从听了这个副部长把知识产权局说成了知识产权保护局之后,我在很多场合都讲过这样的话,我说:

讲知识产权只讲保护,不讲创造,不讲运用,这也恰恰是美国人、日本人、欧洲人最希望我们中国人干的事情。

这是我讲的知识产权运营,在这一讲的最后,我谈到了一个观点,即知识产权保护是手段,并不是目的。

但是,就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现状而言,知识产权保护又的确是我们所有知识产权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不是说它不是目的,就不重要,其重要性与它是什么,没有什么关系。

而且,当前我国对知识产权保护怎么强调都不为过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