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3780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docx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试行)

 

2018-2019学年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是是义务教育阶段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国

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设的新型课程。

它是有目的、有计

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项目,丰富的活动内容,灵活多变的

活动方式,使学生接触自然、社会,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趣味性以及非学

科性为主要特征的多种活动。

通过活动使学生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我校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积极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纲要(试行)》中的有关目标,根据市教育局教研室及犁倭镇中心校的相关工作要求,加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的学习力度,通过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来克服以往课程中脱离学生自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倾向,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形成学生勇于实践的意识和善于实践的能力。

同时,通过综

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培养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

合作性,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学会发现,学会

探究,学会合作,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施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旨在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加深对自然、社会和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

培养他们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形成从自己的周

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

 

们的实践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

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1、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与丰富经验。

2、形成对自然、社会、自身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对

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身的责任。

3、形成从自己的周围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

4、发展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

5、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二)具体目标

1、学生发展目标

①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②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欣赏自然世界,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

③走入社会,熟悉并遵守社会行为规范。

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

④了解社会资源,并能有效利用;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

增长社会沟通能力,养成初步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⑤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养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

⑥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的正确态度,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能力。

2、教师发展目标:

①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

②强化教师的课程意识,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③形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④培养教师之间的协作精神。

 

⑤拓宽教师的知识结构。

3、学校发展目标:

①营造“自主、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

②密切与社会、家庭的联系。

③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整体改革。

④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具有开放性和多元化,更具生命

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

1、实施原则

“综合学习与实践活动”不是几种课程的随意叠加,它的内容和形式和其他课程有交叉,但价值取向和功能是相对独立的。

我们在实施中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关注兴趣。

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

的一个基本标志。

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

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的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创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

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

学校课程建设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课程

设计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是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

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

当今学习理论

表明,只有当学习发生在有意义中和有背景中,即与学习者的生活世界发生密切联系时,才是有效的。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

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准则。

(3)立足实践。

不在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

 

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特点。

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为学

生营造实践情景,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力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

着眼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

与学科课程相

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

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

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可以充分发挥出来。

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际的过程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

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2、实施策略

(1)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每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的,它们之间都互相渗透。

在不同学

科教学中,学生会由本学科生成许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这时,老师要具有敏锐的捕捉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提炼加工使之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每一个老师都要在教学中培养自己挖

掘综合实践活动素材的意识,使学科教学深入、彻底,更使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的选择具有广泛性。

如结合语文的阅读教学可开展阅读实践:

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阅读材料、开展大量语文

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各类读物和阅读活动的强烈兴趣,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优良的阅读品质,提高学生的阅读

 

水平和阅读能力,可采用室内与室外相结合、个体与群体相结合、小组与班级相结合等多种形式提供阅读素材展开阅读。

(2)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活,是学生学习的大舞台。

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熟

视无睹,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平淡无奇的。

这是因为他们对身边的小事往往习以为常,见怪不怪。

如果用研究的眼光看待、分析、认识身边的小事,不仅会理解小事的教育意义,而且会提高思维的品质和研究习惯。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使命。

如开展常识活动课:

即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常识活动课,可以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常识自己、常识别人、常识自我,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进而关注个人专长能力、树立自信心,常识别人,让孩

子发现别人长处,学会与别人合作,发展学生合作过程中的人际沟通能力。

(3)与社会热点问题相结合

现在的学生不再是只会读书的机器了,他们关心国家大事,

关注社会的焦点问题。

对一些公众现象,他们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他们渴望被大人们认同,希望得到和大人们一样的成就。

我们把社会热点问题引入校园,指导他们采用具有个性化的方式展开尝试探究,从而获得自己独创性的理解。

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所在。

如通过对自然界观察、参观、饲养、调查等多种形式,使

学生懂得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珍爱生命,让学生从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中获得美的体验。

(4)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泱泱大国,在历史长河中

积淀下来的文化精髓是学生学习的极佳资源,为了让学生记住我们中化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结合传统的节日开展综合实践活

动,如由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中引申开来的以尊老爱幼、继承遗志为主题的系列活动。

(5)与学校工作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课程,虽然没有固定的教材,但并不是没有目标。

而这些目标和要求往往也是学校德育工作要达到的。

因此,我们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与学校德育、少先队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结合起来,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如可结合国旗下讲话内容、红领巾广播栏目,开展行为习惯系列、文明道德系列、时事热点系列、自主管理系列等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四、活动方式:

一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采取以下三种组织形式:

1.个人活动

个人活动是在个别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特别的兴趣,并且对该问题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能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活动。

个人活动的组织形式能够有利于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解

决问题的能力。

部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应允许学生独立地进行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

在学生个人完成活动后,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交流与分享。

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也需要与他人交流。

在小学阶段,特别提倡家长支持和参与孩子的探究活动,但家长不要包办代

替。

2.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基本的组织形式。

鼓励学生以小

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小组的构成由学生自己协商后确定,教师不过多介入他们的选择。

小组成员的组成不限于班

级内,为使实践与探究走向深入,允许并鼓励各班之间、不同年

级之间、甚至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之间学生的组合。

研究小组一

般由3-5人组成,学生自己推选组长,聘请具有一定专长的成

人(如本校教师、学生家长、校外人士等)为指导教师。

研究过程

中,课题组成员要学会相互合作、相互支持,共同完成任务.

3.集体活动。

 

集体活动是以班级、年级或学校为活动单位共同完成一项主

题活动的组织形式。

通过分工合作、共同探究、集体讨论,以求

对某一主题的全面和深入的理解。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可以多种形式交融使用。

于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近自然,走入社区,走向

社会,在开放的时空中开展实践性的学习活动。

因而教师要对学

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

教师要精心规

划和组织学生校外活动,要对校外活动的空间范围、活动情境进

行事先考察和推想并作出合理的规划,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

式来进行。

学校和教师要尽可能地争取社会有关部门和学生家长

的支持,鼓励一部分学生家长在可能的前提下,参与学生的校外

活动。

班级集体探究需要全班学生围绕同一个研究主题,各自搜集

资料、开展探究活动。

再通过全班集体讨论,交流大家搜集到的

信息和形成的想法,进行思维碰撞,由此推动同学们在各自原有

基础上深入探究。

此后,可以进入第二轮研讨,也可以就此完成

各自的“作品”。

小组研究、班级研究或其他各种合作研究形式要强调集体中

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要以个人的独立思考和认真钻研为基础,避

免出现一部分人忙、其他人闲,少数人做、多数人看的现象。

时,也要防止学生之间的不合作现象。

个人研究并不排斥交流与

合作,要引导学生主动地与他人交流,学会分享资源。

五、工作措施:

(一)课程落实

综合实践活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所规定的小学

3-6年级的一门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课时为3-6年级每周1课时。

根据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建立弹性课时制度。

(二)制度制订

 

制度政策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走向“规范化”、“常态化”

的根本,也是的必备条件。

要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常态课”,必须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激励机制。

学校要制定相应的制度,如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级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方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管理制度、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制度

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等。

(三)师资建设

1.全面参加培训,促使指导教师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

价值,把握课程的特点,掌握课程实施的方法。

2.加强校本培训,促进指导教师快速成长。

培训要求:

①参加培训的教师相对固定。

②培训时间要保证有教师系统学习。

③培训的内容系统全面,专题设计合理,有助于骨干教师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同时掌握实践经验。

④培训的形式要灵活多样,既有理论学习,又有自主实践,实现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本校实践探索与经验交流分享相结合,学校整体现场观摩与个人提交研修成果相结合。

(四)课程开发

课程资源开发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的核心问

题。

(1)利用校本开发的理念编写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包;

(2)建设实践基地,如语文学科基地,道德与法治学科基

地等;

(3)建立人才资源库,加强校内外指导教师队伍;

(4)继续开发、落实非指定性领域的课程内容,如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竞赛、大课间操、班干部轮换等。

六、评价奖励: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应坚持发展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和

激励性原则。

评价的方式主要有测试、观察、汇报表演、成果展示、答辩、竞赛等。

(一)评价内容:

1.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量与态度。

2.活动中所获得的体验情况。

3.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情况。

4.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

(二)评价方式:

1、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

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2、建议建立《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档案》,将学生参与每一

项活动的过程及评价装入成长档案袋,期末进行综合评价。

3、提倡协商研讨式评价,即教师和学生共同协商评价的方

式和标准,并根据协商的结果进行评价。

4、恰当运用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

5、评价要客观、公正、合理,要从促进学生学习的角度恰

当地解释评价数据,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

6、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注重方法、态度和体验的评价,重

视用文字说明学生活动令人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奖励措施:

每学期开展“四个一”活动,即一次公开课活动,一次论文撰写活动,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案例评比,一次学生研究小论文评比。

每学期末,学校拟表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优秀指导教师和学生。

七、操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

确保每周每班的信息课、劳技课、研究性学习课安排。

 

组长:

曹磊

副组长:

田信军

成员:

李晨、牛月华、崔林然、王志、李青

2、在教师中广泛开展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和理论培训,了解其内涵理念、目标、操作的基本原则,不断提高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规划和设计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

力。

一方面学校将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开展校内培训,并将培训计划纳入学校整体工作之中。

3、学校加大宣传力度,开好家长会,积极争取家长、社会

等各方面对学校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的支持。

联系社区,与周边居委加强合作,资源共享,扩大学生的实践活动范围。

4、做好经费保障和后勤保障工作。

加强后勤管理,落实责

任制,并制订好安全工作方案,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保障活动全过程安全顺利进行。

5、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三步走,第一阶段为模

仿阶段,模仿其他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

方法,使我校的教师感悟综合实践活动;第二阶段为摸索创新阶段根据前阶段的模仿感悟,结合我校的特点提出切合我校的综合

实践活动课题并予以实施;第三阶段为总结模式,根据操作的结果确定符合我校特点的综合实践活动系列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