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43232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9.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docx

定西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定西市安定区蔬菜产业发展规划

(2016-2020年)

 

定西市安定区农业局

定西市安定区园艺站

目 录

前 言3

一、发展基础与条件5

(一)自然条件5

(二)社会经济条件7

(三)蔬菜产业发展现状9

(四)发展潜力与有利条件12

(五)存在问题14

二、发展前景分析17

(一)市场供求分析17

(二)竞争力分析19

三、总体要求21

(一)总体思路

(二)基本原则21

(三)发展目标21

四、区域布局及重点乡镇24

(一)优势区域生产布局24

(二)重点乡镇25

五、建设重点与重点项目26

(一)扩大基地规模,改善菜地基础设施条件26

(二)种苗繁育体系建设28

(三)科技支撑体系建设28

(四)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32

(五)市场及信息体系建设33

(六)质量安全保障能力建设34

(七)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36

(八)品牌建设37

六、规划投资与预期效益38

(一)规划投资38

(二)预期效益38

七、保障措施40

前 言

蔬菜是城乡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保障蔬菜供给是重大的民生问题。

蔬菜产业发展对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保障市场均衡供应、增加农民收入、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蔬菜的需求呈品种多样化、品质高档化和数量不断增长的趋势。

针对新时期蔬菜产品季节性、结构性、区域性短缺和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的问题,国家启动实施了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

定西市安定区位于甘肃省中部,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

全区辖12镇7乡和2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47.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37.1万人,农村劳动力万人,人力资源丰富。

目前城市人均蔬菜占有量284.7公斤,农村人均蔬菜占有量192.8公斤,均低于全国人均蔬菜占有量水平(目前全国人均蔬菜占有量为370公斤)。

耕地总面积179万亩,农民人均耕地4.6亩,耕地资源丰富。

全区主要地貌特征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海拔大多在1700-2580米之间,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和湿润、半湿润气候区,年降水量380毫米,年平均温度6.3℃,无霜期100-140天,气候类型多样,适宜发展高原夏菜。

安定生物资源种类繁多,适宜种植各类农作物。

马铃薯负誉盛名,具有中国薯都之称,已形成马铃薯、畜牧业等农业支柱产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结合《定西市安定区社会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在对全区经济、社会、自然条件及蔬菜产业现状深入分析、认真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做大、做强,把蔬菜产业发展成为富民强市支柱产业的要求,安定区农业局和园艺站,编制完成了《定西市安定区蔬菜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期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全区蔬菜产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发展基础与条件

(一)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安定区位于甘肃中部,通称陇中,定西市北部,为定西市政府所在地。

东面和东北面与会宁县接壤,西北与榆中县毗邻,南面与陇西和渭源两县相连,东南和西南分别与通渭和临洮交界,介于东经104°12′-105°01′、北纬35°17′-36°02′之间。

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新欧亚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是兰州市的东大门,区位优势突出。

2、地质和地貌特征

安定区地势总体上呈自南向北倾斜。

在地貌单元上,属黄土高原,地处黄土高原西南部,以黄土梁峁沟壑地形为主,为中山、中高山山地。

全区山多川少,沟壑纵横,丘陵起伏,是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

3、水资源概况

安定区位于黄河上中游地区,分属祖厉河流域和渭河流域,其中祖厉河流域占总流域面积的99.5%。

主要河流有祖厉河一级支流关川河、西巩河及其二级支流东河、西河和称钩河,以及渭河一级支流秦祁河。

关川河为境内最大河流,主流全长180公里,主要支流为东河、西河和称钩河。

东河位于安定区东南部,发源于华家岭西北山麓,由东南向西北流经宁远、杏园、李家堡、团结、凤翔等乡镇,在市区与西河汇合流入关川河。

西河位于安定区西南部,发源于内官南山及胡麻岭东北山麓,由西南向东北流经符川、高峰、内官、香泉、凤翔等乡镇,在市区与东河汇集流入关川河。

称钩河位于西部,由西向东流经称钩,在谗口汇入关川河。

西巩河位于东部,由西向东流经青岚、石泉、葛家岔、新集、西巩等乡镇,在西巩镇汇合出境,至会宁的鸡儿嘴汇入祖厉河。

全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4.2亿立方米,年总径流量6595万立方米,自产径流量6148万立方米。

全区自产水资源总量3.5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3.3亿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94.2%,其中地表水3.0亿立方米,占地表水总量的90.9%,地下水0.3亿立方米,占地下水量的9.1%。

水资源总量贫乏,区域时空分布不均,全区每公顷平均占有水资源量2085立方米,为全省的1/4,为全国的1/12。

水资源时空分布与耕地资源分布和农作物需求错位。

水资源分布特征是南多北少,而耕地资源分布特征是北多南少,南部每公顷耕地占有水资源量6810立方米,北部每公顷耕地占有水资源量570立方米。

4、气候条件

安定区具有光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气候温凉、热量分布差异大、降水少变率大、光热水匹配基本合理等特点,年降水量380毫米,年平均温度6.3℃,无霜期140天。

全区年降水量分布特征为南多北少,垂直变化山区多于河谷平原,降水量由南向北随纬度增加而迅速递减,平均纬向递减率125毫米;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为多雨区年际变化小,干旱少雨区年际变化大。

南部边界地带的年降水量一般都在500毫米以上,而北部边界地带的年降水量在350毫米左右,东部降水量更低。

5、耕地资源

全区总耕地面积179万亩,其中有效灌溉面积12.27万亩,保灌面积9.76万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4.6亩。

耕地的地域分布呈北多南少的状态。

全区土壤类型主要为黑垆土,占土地总面积的34.96%,其次是黄绵土,占土地总面积的26.3%,黑土、黑垆土也占有较大比重。

河谷川区和浅山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地较肥沃,是全区主要农业生产区,也是蔬菜主要种植分布区。

(二)社会经济条件

1、人口及农民纯收入情况

安定区辖19乡镇2街道办事处,302个村,总人口45.8万人,其中农村人口36.2万人。

2014年,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620.8元,比上年增加577.6元,增长12.5%。

2、交通通讯情况

安定区交通畅达,内外联系便利。

陇海铁路和310、312国道穿境而过,宝兰铁路复线和兰定、平定、天定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使安定的交通更加便捷,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泛使用,与外界通讯便捷。

3、种植结构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情况

2014年,全区粮食作物164.1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42.2万吨,较上年增加3万吨,夏粮面积17.37万亩,秋粮面积146.79万亩,夏秋比为9.5:

90.5。

全区基本形成了高寒区以马铃薯为主,川水区以蔬菜、各种间作套带模式和设施农业为主,干旱区以马铃薯、全膜玉米、各种特色小杂粮为主的区域化种植格局,特色农产品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农业种植结构趋于合理。

全区马铃薯100.2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2.4万亩。

4、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1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61.12亿元,增长9.2%;全区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78亿元,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85%;全区财政支出完成23.98亿元,比上年增长3.04%。

从结构指标看,安定的发展质量明显提升。

该区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夯实农业发展基础,着力发展工业经济,全力发展第三产业,转型的步伐加快,经济结构更趋优化,三产业比由上年的24:

25:

51调整为21:

28:

51,二产占比提高了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发展成效明显。

5、蔬菜产业政府服务机构情况

安定区设有隶属于农业局的园艺站,为专门从事园艺技术推广工作,负责全区蔬菜生产的技术推广工作,组织机构健全。

园艺站有专业技术人员23人,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8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18人。

(三)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区以省委、省政府全面实施促进农民增收六大行动计划和相关产业发展扶持政策为契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规模开发”的原则,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以日光温室、塑料大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取得突破性进展,呈现出区域内整村连片种植、规模推进的态势。

高原夏菜已经成为安定享誉甘肃的一张重要名片。

2011年,安定区被省农牧厅命名为全省“蔬菜大县”。

1.科学合理布局,培育标准化生产基地。

区上按照“高原夏菜与反季节蔬菜相结合、精细化蔬菜与速生叶菜互补、早中晚搭配,一年二至三茬”的种植模式,建成了以市郊芹菜、西南部甘蓝和辣椒为主的三大区域化特色蔬菜种植基地,标准化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有力地辐射带动了以旱地辣椒和西葫芦为主的蔬菜产业在浅山区的兴起,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

2014年,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到12.4万亩,总产量达74万吨,总产值达7.5亿元。

设施蔬菜1.5万亩,产量8.6万吨,产值1.4亿元。

2.强化科技支撑,推广试验新品种新技术。

组建成立了蔬菜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课题组,负责蔬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和新技术示范推广,每年引进甘蓝、芹菜和辣椒等新品种20余个,推广新技术3-5项。

目前,全区常年种植品类达到20多种、种植品种达到50多个,特别是以中甘21号为代表的早熟甘蓝、加州王为代表的芹菜和陇椒系列为代表的旱地辣椒,在规模效应上日趋凸现,形成了明显的产业优势。

依托基层农技服务体系推广项目,筛选出150户蔬菜种植户为科技示范户,大力推广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粘虫板杀虫技术,减少农药和有机化肥施用量,带动3000多户农户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极大地提高了蔬菜产品质量,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发展。

3.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品牌营销服务功能。

依托甘肃田禾源农产品有限公司,建成全区高原夏菜信息平台,并投入运行,政府对蔬菜产业发展的信息服务、品牌营销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全区高原夏菜行业协会正式成立,填补了区级蔬菜协会的空白。

现有的12家蔬菜生产、经销专业合作社规范运行,年促销量达到10万吨以上。

在省外开辟销售窗口33个,年销售量达到45万吨,扭转了外地客商独家垄断当地蔬菜经销市场的被动局面。

现有蔬菜产地市场14个,恒温贮藏库414间,年周转量达到60万吨。

积极引导区内企业开展“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已成功注册“绿锐”“内官”蔬菜产品两大商标,获绿色A级蔬菜认证12个。

常年从事蔬菜经销的当地人员120人以上、外地客商150人以上,带动了近万名当地劳动力就近就业,年务工总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冷藏库租赁收入达到6000万元以上。

4.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更新换代。

2011年以来,区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3005万元,主要用于日光温室、钢架大棚以及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小区)建设,全区日光温室种植面积达到3200多亩,塑料大棚面积达到8900多亩。

结合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示范等项目,投入资金1.1亿元,发展节水灌溉面积8.45万亩(其中喷灌1.62万亩、滴管3.3万亩、管灌3.53万亩),加快了蔬菜产业基础设施更新换代进程。

(四)发展潜力与有利条件

1、良好的生产环境,为发展蔬菜产业提供了条件

全区夏秋季气候凉爽,雨量相对充沛,昼夜温差大,日最高气温大于30℃的天数出现次数少,不但有利于各类蔬菜干物质的积累,而且病虫害发生种类少,危害程度低,有利于自然降低或避免农药残留污染。

冬春季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极端最低温度出现次数少,连阴雨雪天气少,极适宜各类瓜果蔬菜的反季节栽培。

特别是东河区域、城郊川水区及引洮工程灌区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交通运输快捷便利,发展高原夏菜、设施反季节蔬菜具有很大的优势。

全区适宜蔬菜生产的河谷川区和梁峁山区远离工矿企业集中区,大气、水源、土壤清洁无污染,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环境要求,为发展蔬菜产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2、耕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丰富,蔬菜产业发展空间大

全区耕地总面积179万亩,人均占有耕地4.6亩,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随着陇中人民盼望半个世纪的引洮一期工程建成利用,其中安定区新增灌溉面积12.25万亩,届时全区灌溉面积可达20万亩,保灌面积达17.5万亩,再加上人畜饮水工程的逐步实施,山区庭院经济的发展面积将达到10万亩。

全区畜牧业比较发达,有机肥源充足。

同时,安定为人口大区,劳动力资源充裕,每年劳务输出10万人(次)以上。

丰富的耕地资源、较好的灌溉条件、充足的劳动力、充足的有机肥源,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蔬菜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具有发展优质无公害蔬菜产业的巨大优势。

3、有较好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区位优势

区内关川河流域是定西农业的精华地带,农业生产水平较高,粮食已实现自给,农民有较强农业投入能力;农田灌溉设施、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比较完善,连接国家主要干道公路横穿蔬菜主产区,乡村公路比较发达,交通便捷,为蔬菜外销运输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耕地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地成本和劳动力成本较低,蔬菜生产成本较低,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近10年的发展,蔬菜主产区具有良好的销售渠道。

近几年,主产区蔬菜保鲜贮藏及物流迅速发展,为蔬菜的贮存、运输提供了便利条件。

4、市场需求旺盛,产业增值潜力大

全区人口45.8万人,蔬菜消费总量为10.3万吨,人均消费蔬菜量为220公斤,仅占全国人均蔬菜消费量的60%左右,全区蔬菜消费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第二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兰白都市经济圈、关中天水经济一体化的建立,交通、能源、矿产等一大批大型建设项目在全市和周边市州的开工建设,将会给全区蔬菜生产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

加之,蔬菜产业内部增值潜力大,复种菜的亩纯收入也在2000元左右,如果辅以大小拱棚等设施采取多茬栽培,亩纯收入可大幅增加,比较效益明显,农民增收前景看好。

5、产业政策优势明显,扶持力度逐步加大

200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启动六大行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实施意见》,将蔬菜生产确定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特色优势产业之一予以重点扶持;2010年1月,省政府出台了《甘肃省蔬菜产业发展扶持办法》,连续三年每年整合资金4000万元扶持发展蔬菜产业发展;2010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把“推广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作为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和现代设施高效农业的核心内容,把“加快发展中药材、酿酒原料、林果、蔬菜等产业”确定为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的主要内容。

蔬菜产业已列为定西市的四大特色支柱产业之一,定西市委、市政府对蔬菜产业非常重视,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在市场、信息、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方面给予全力支持。

上述政策给安定蔬菜生产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必将对促进全区蔬菜产业的大发展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五)存在问题

近年来,安定区蔬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标准化种植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仍存在一些影响其健康发展的制约因素和问题,严重影响蔬菜产业的转型升级。

从种植上看,大路菜多,精细菜少。

农村精壮劳动力缺乏,农民的科技意识不强,设施化程度低,仍以粗放式大田生产为主,蔬菜种植品种比较单一,土地产出率低,蔬菜生产水平低。

特别是无公害安全生产的意识不强,蔬菜生产仍达不到无公害、标准化的程度。

从市场来看,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市场信息化服务体系相对滞后,蔬菜的销售体系没有完全形成,仍然依赖于外来客商,加之自己的品牌还没有打出去,在市场上还没有足够的话语权。

从产业一体化程度来看,脱水蔬菜等产业加工尚未起步,尾菜深度处理体系还未建立,蔬菜产业的全产业链、循环化发展任务还十分繁重。

产业资金投入机制比较单一,金融、财政支持力度偏低。

二、发展前景分析

(一)市场供求分析

1、从国内需求来看,蔬菜需求量仍处于上升趋势。

从全国蔬菜需求分析,未来十年我国人口数量仍处在上升期,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加快,商品菜需求量将呈现刚性增长趋势。

2010年,我国人均蔬菜占有量为370公斤。

据测算,到2020年,我国新增人口近1亿人,人均蔬菜占有量在现有基础上增加30公斤,达到400公斤,蔬菜加工品增加1000万吨,届时我国蔬菜总需求量为58950万吨,比2010年增加8950万吨;从省内市场来看,地产蔬菜仅有30%用于本地消费,结构性缺口依然很大,还有70%需要从外省调入。

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蔬菜的需求量将会不断增加。

随着第二轮西北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交通、能源、矿产等一大批大型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将会带来非常巨大的消费人群;从定西市场看,全区人均消费蔬菜量为220公斤,仅占全国人均蔬菜消费量的60%左右,在全区蔬菜消费市场需求旺盛。

2、从冬春淡季市场和周边市场来看。

从周边市场来看,新疆、青海、宁夏、甘肃、西藏等省区人均蔬菜占有量仅占全国平均水平的50%,尤其是冬春淡季蔬菜供需矛盾突出。

目前,这些地区的蔬菜产品缺口仍然很大。

受自然条件限制,这些地区近期内冬季蔬菜生产不会有大的发展,市场供需矛盾难以缓解。

与定西市相邻的周边地区情况更是如此。

3、从夏秋淡季市场来看。

由于我国东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区夏季气候炎热和气候变暖趋势不断增强等原因,蔬菜生产,尤其是茄果类、瓜类、豆类蔬菜生产受到抑制,初秋供应短缺,形成了明显的“秋淡”,且持续时间较长,一般从七月中下旬开始到九月底结束。

这期间蔬菜缺口较大,平均价格上涨一倍以上。

可见,当前东部和中部地区秋季蔬菜供需紧张的矛盾,是我国蔬菜生产实现周年生产、均衡供应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甘肃省是农业部确定的全国五大内销蔬菜重点区域之一的“黄土高原夏秋蔬菜优势区域”,夏秋蔬菜生产基地的地位得到了充分肯定,甘肃“高原夏菜”已被沿海地区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青睐,品牌效应快速显现。

安定区地处黄土高原,夏季气候凉爽,适宜于发展高原夏菜,参与蔬菜外调潜力巨大。

4、从国内、国际对无公害优质蔬菜的需求看。

近年来,虽然无公害优质蔬菜生产发展迅速,但由于需求量大,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从国内市场需求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广大消费者对蔬菜的卫生安全状况倍加关注,对蔬菜产品的需求不仅是产品种类的多样化和周年供应的均衡化,更趋向重视营养保健、无公害和高质量,对野生菜、保健菜、反季节菜表现出更浓厚的兴趣,对少施化肥、少施农药的无公害、绿色产品需求明显增加。

因此,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放心菜”,“安全菜”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证人民身心健康的迫切需求。

由于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化进程较快,水质和土壤不同程度的受到了污染,绿色、无公害蔬菜产品数量明显不足。

可以说,国内市场需求给安定区无公害蔬菜生产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只有从前景十分广阔的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抓起,才能抢先占领国内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竞争力分析

安定区地处黄土高原地区,境内海拔1700—2580米,高差880米,蔬菜基地主要分布在关川河流的河谷川区、浅山地带,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太阳辐射中紫外线透过量多,有利于抑制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病源菌少,虫口密度小,病虫害发生轻,加之生产区工矿企业少,大气、水源、土壤无污染,是发展绿色蔬菜的理想区域。

目前,关川河流域的蔬菜基地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无公害蔬菜面积占到蔬菜面积的60%。

创建了安定区内官镇的甘蓝、大白菜、芹菜、辣椒等“一乡一业”或“一村一品”的高原夏菜和设施蔬菜明星村镇,得到了客户的认可。

这些特色蔬菜,对提高蔬菜的市场知名度和竞争力有重要推进作用。

同时,全区蔬菜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法制化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蔬菜标准化生产进程不断加快。

2014年抽检蔬菜样本1200个,不合格11个,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检测结果,全区蔬菜全年平均合格率达99.08,比2013年提高2.85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全区夏秋季气候凉爽,雨量相对充沛,昼夜温差大,日最高气温大于30℃的天数出现次数很少,不但有利于各类蔬菜干物质的积累,而且病虫害发生种类少,危害程度低,有利于自然降低或避免农药残留污染。

冬春季气候干燥,光照充足,极端最低温度出现次数不频繁,连阴雨雪天气少,极适宜各类瓜果蔬菜的反季节栽培。

特别是洮、渭、漳、龙川河、城郊川水区及引洮工程灌区土壤肥沃,灌溉便利,交通运输快捷便利,发展高原夏菜、设施反季节蔬菜具有很大的优势。

另外,我国东南沿海及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夏季因气候炎热,常有暴雨、台风和洪涝灾害,蔬菜生产受到严重抑制,夏季蔬菜淡季问题突出,在此期间蔬菜缺口每月在300万吨左右,供应严重不足,价格比4、5月高出一倍多,广州、珠海、深圳、上海等地甚至高出数倍,市场供需矛盾难以缓解,而此时安定区生产的各类蔬菜刚好上市,具备良好的档期和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三、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的总体要求,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全面提升蔬菜产品质量为核心,以实施优种优法配套栽培技术为基础,以推广普及无公害标准化生产集成技术为手段,在适度扩大现有蔬菜生产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调优种植结构,做到成方连片,集中开发,加强蔬菜专业合作组织、蔬菜市场和龙头企业建设,发挥特色蔬菜品牌效应,推进蔬菜产业的提质增效,上档升级,着力提升全省“蔬菜大(县)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进相结合的原则。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组织生产经营。

同时,各有关部门在土地流转、技术指导、信贷支持等方面予以扶持,促进蔬菜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

坚持集中连片发展,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逐步推进,稳步扩大生产规模。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

要从当地资源条件和农民生产能力出发,突出本地特色,合理规划布局,确定发展模式、主导品种,把优势区域进一步做大做强。

——坚持重点扶持,典型带动的原则。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对蔬菜标准园、专业合作组织等,在技术指导、资金配套方面给予扶持,确保项目顺利实施,从而带动全局发展。

(三)发展思路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动力,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按照“布局科学化、种植规模化、贮藏标准化、营销品牌化”的发展思路,树品牌,扶龙头,建基地,占市场,以良种引进、技术推广、无害化生产、品牌营销、对外宣传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合理布局,增加面积,扩充总量,加强投入,建立无公害蔬菜基地。

完善市场,强化信息,狠抓贮运龙头企业建设,促进流通,使蔬菜产业逐步走向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协会,协会连基地,基地连农户,产销一体化的发展路子。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立足安定农业资源优势和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通过科学规划,优化产业区域化布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生产流通、科技支撑和质量监管,把蔬菜产业打造成全区支柱产业和甘肃高原夏菜重要的生产基地,促进种植结构优化调整,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区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具体目标

——到2020年,全区蔬菜面积稳定在17.5万亩,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5万亩。

蔬菜产业总产值达88亿元,其中:

种植生产环节实现总产值达35亿元,流通及社会服务业实现产值50亿,加工增值环节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

蔬菜种植纯收入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5%以上。

 

四、区域布局及重点乡镇

(一)优势区域生产布局

1、关川河河谷川区

为安定区内官、符家川、香泉和凤翔等乡镇,是安定区现有蔬菜基地聚焦区,甘蓝、芹菜、大白菜市场知名度高,宜进一步发挥现有井灌设施和引洮工程一期新增灌溉面积,大力发展蔬菜产业。

(1)发展目标。

到2020年,蔬菜基地产业发展到12.0万亩,其中露地蔬菜8万亩,设施蔬菜4万亩。

(2)发展重点。

凤翔、内官大力发展设施蔬菜生产,扩大温室规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