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518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03.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莞松山湖高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1Word文档格式.docx

建立重点企业资料库,对重点目标主动招商;

加强与外事机构、行业协会以及其他中介机构的联系,借助机构开展招商;

加强招商宣传,在全国范围打响“东莞松山湖”形象品牌。

四是加快建设产业载体。

根据项目产业类别,先后建设了台湾高科技园区、IT产品研发园、创新科技园、生物科技园、文化创意产业园、金融改革创新服务区、工业大厦等产业载体,提高了产业聚集程度和土地利用效率。

“十一五”时期,松山湖共引进300多个优质项目,包括胜华科技、宇龙通信、漫步者、德国通快、日本美达王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

目前已投产的项目,平均每亩土地产值超过1000万元。

3.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科技创新是松山湖的核心功能,是松山湖实现发展目标的主要手段,也是松山湖发展的最大亮色。

“十一五”时期,松山湖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核心工作。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每年从园区财政提取5%以上的资金,设立了松山湖科技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扶持园区科技企业、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创新。

二是加快聚集创新资源。

针对东莞乃至珠三角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与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建成了10所规模较大的研究机构,引进了50多家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创建了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3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建立了20个工程中心(含工业设计中心)和实验室、2个市级行业性科技创新平台、10个行业创新和技术联盟。

三是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对接。

通过成立东莞产业支援联盟、组织对接活动等方式,积极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实现有效合作对接,切实把创新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由于政策支持力度大、创新资源多、产学研对接效果好,“十一五”时期,松山湖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

截止2010年年底,松山湖90%以上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绝大多数拥有自有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

2010年,松山湖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913件和339件,“十一五”时期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3%和187%(见图4)。

4.辐射带动效应初步形成

如同美国的硅谷一样,高新区本来就是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发展的大平台,先聚集要素、再发展壮大、到最终辐射带动。

目前,松山湖引进的行业龙头企业和研发平台正在逐步发挥产业龙头和研发龙头的双带动作用。

产业辐射带动方面,松山湖引进的华为、生益科技、宇龙通信等行业龙头企业和世界五百强企业投资的项目,对产业链的带动效应开始显现,如华为项目带动松山湖周边镇区引进30多家配套项目。

科技辐射带动方面,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发起成立的“东莞产业支援联盟”,已与东莞及周边城市300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研发、检验认证、知识产权、信息交流、人才引进、高端培训与投融资咨询等一站式服务;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开发出高速木工加工中心、全自动毛纺编织机、LED芯片检测与分选装备等十几台套装备,全部应用到东莞、中山、佛山等城市企业中;

华南工业设计院为500多家企业提供设计服务,开发300多个新产品;

法国皮革与鞋类质量检测中心提供国际检测认证服务,提升了东莞鞋业竞争力。

5.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起步

国家级高新区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地和领头羊,肩负起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任,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核心载体。

“十一五”时期,松山湖根据自身优势,加快推进云计算、物联网、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云计算和物联网产业领域,技术和应用走在全国前列,实现了国内首个“国产云”市场化应用,成功开发了国内首套全自动电子标签封装机;

电动汽车产业方面,引进了新能源科技等知名电动汽车电池研发制造企业,整合园区各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力量,成立了电动汽车产学研联盟;

在高端触控面板和IC设计领域,引进了胜华科技和智原科技等龙头企业。

6.投资创业环境不断优化

松山湖积极实施“强优补短”战略,不断优化完善投资创业环境。

一是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以打造“宜居园区”为目标,通过优化树种、增加绿地、加强管理,全面提升园区生态景观。

建成了桃源公园、月荷湖公园、沟谷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公园,以及长122公里的绿道系统及自行车租赁配套服务系统。

优美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松山湖引进高端项目的一张“王牌”。

二是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根据园区由北往南的开发次序,首先完善北部配套,重点建设创意生活城,为北部高新技术产业带提供餐饮、购物、文化体育娱乐等基本配套;

接着完善中心区配套,建设商务酒店、西餐厅、便利店等,加快建设中高端商业广场,满足白领人群生活需求;

然后规划发展生态、科技和工业旅游,通过发展高端旅游,破解园区配套难题。

为了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建设了科技人才公寓,推出3000多套人才优惠住房,切实解决中高级人才住房问题。

建设园区公交系统,开通20条公交线路,解决高级人才往返莞深广三地的交通问题。

新建了中心小学和实验小学,正加快推进国际学校和初级中学建设,提高基础教育质量,为园区高素质人才子女入学提供优质学位。

开设了北部社区医院,正加快推进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建设,将可提供优质医疗配套。

三是人文环境不断优化。

为丰富园区员工业余生活,增强员工凝聚力,已建设了文体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松湖广场等设施,正在筹建科技馆以及其他文体设施。

积极打造以湖畔沙龙、博士论坛等为代表的高端人才文化品牌,组织举办校园文化节、青年文化节、趣味运动会以及各种球赛等文体娱乐活动,逐步形成多姿多彩的松山湖园区文化。

7.管理服务能力不断增强

“十一五”时期,松山湖坚持以规范管理、提高效能为目标,切实抓好各项管理工作。

全面推行财政预算、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收付、会计集中核算、政府采购和财政投资评审等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政管理。

严格遵守建设工程招投标制度,维护建设市场秩序,加强工程管理。

严格遵循“节约用地、合理用地、科学用地”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和实施土地开发,确保土地高效利用。

建立健全路面巡逻防控工作机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要求,逐步建立起独具特色的安全生产长效监管工作机制,“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监督参与、社会广泛支持”的安全生产工作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十一五”时期,松山湖虽然发展势头迅猛、发展成绩突出,但与国内先进高新区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

如园区管理体制与高新区的发展还不太适应;

管理队伍的专业性和综合性人才还较为欠缺,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还不够高;

部分高新技术研发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还缺少领军人物和龙头骨干企业;

园区的内部交通疏导、内外交通衔接以及满足研发人员等白领阶层生活需求的餐饮、文体、娱乐休闲等设施数量还相对不足,使用还不够便利等。

(二)发展环境

1.面临的主要机遇

(1)国内外经济环境有利于推动松山湖发展。

目前世界经济正在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总体运行状况有所改善并趋于稳定。

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纷纷上调预测的世界经济增长率,表明国际环境正逐步好转,世界经济出现转机的可能性不断增加。

在世界经济转好的大环境下,我国仍将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并力保经济社会的繁荣稳定,为松山湖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国家战略和政策有利于推动松山湖发展。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在全球领先,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在世界竞争格局中,我国开始寻求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型。

党和国家对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度重视,从发展环境和改革措施上给予了新的政策支持,为松山湖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

(3)省市政府高度重视有利于推动松山湖发展。

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东莞加工制造业转型升级,建设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松山湖开发上升到区域发展战略层面。

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高新区作为贯彻落实“双提升”战略的突破口和重要工作抓手,并制定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省委书记汪洋站在全省和全国的高度,提出要把松山湖打造成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区。

东莞市委、市政府将开发建设松山湖作为东莞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市委书记刘志庚提出,要将松山湖建成全国一流的高新园区。

省市领导对松山湖的高度重视,促使松山湖以更高标准来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提高择商选资、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以及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

(4)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有利于推动松山湖发展。

当前,东莞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对科技服务业、金融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松山湖重点发展产业提出了巨大的市场需求。

2.面临的主要挑战

(1)世界经济干扰因素仍大。

虽然世界经济总体运行状况有所改善,但是金融危机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仍很大,经济会受到干扰而出现波动。

如果各国施行的政策出现偏差,可能有损于逐渐向好的世界经济形势。

同时,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迫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加上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我国的外需增长空间受到挤压,拉动经济增长的第三驾马车受到阻滞。

(2)区域竞争日益加剧。

松山湖地处珠三角区域,且不论珠三角区域与长三角区域、环渤海区域的竞争日益加剧,即使在广东省内,分布着众多的国家级、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些开发区凭借各自独特的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加快发展,对松山湖加快发展形成巨大的竞争压力。

(3)产业项目选择风险增加。

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意味着产业项目发展的机会窗口期也越来越短,甚至于稍纵即逝。

在高新技术各个领域的产业项目选择中,风险将越来越大,若判断失误,将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4)园区管理难度加大。

松山湖已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获得更大的发展平台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面临着要实现一流高新区的目标,管理难度相应加大的挑战,包括专业管理体制要改革、管理队伍水平要提高、资源整合力度要加强、管理方式和手段要创新等。

(5)高端人才较为缺乏。

松山湖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需要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

然而,由于东莞教育资源较为薄弱,导致高素质的研究开发人才、经营管理人才较为缺乏。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化为目的,以人才为根本,以配套为保障,立足于“科学发展示范区、升级转型引领区”的发展定位,坚持“科学发展、创新发展、聚集发展”的发展原则,实施“品牌提升、创新引领、人才强区、配套先行”的发展战略,努力将松山湖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发展原则

(1)科学发展,先行先试。

科学发展是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准则,也是松山湖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比于其他传统产业比重较高的开发区,松山湖走科学发展之路具有先天优势,因此更应先行先试。

要善于利用区域规划、产业规划、项目规划等手段,贯彻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注重协调发展、统筹发展、和谐发展,才能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成为东莞科学发展的领头羊,成为珠三角乃至国内科学发展的标杆。

(2)创新发展,突出特色。

松山湖要秉承创新发展的精神,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上下功夫,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示范。

要创新发展理念、工作思路、体制机制,凸显“创意、创新、创造”的发展特色,突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重点,在园区环境建设优化、重点产业选择发展、择商选资思路等方面,完善松山湖发展模式,凸显松山湖的品牌特色。

(3)聚集发展,辐射带动。

松山湖必须走聚集发展的道路,这也是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区发展的成功之路。

注重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载体集聚、向平台集聚、向企业集聚,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高水平的技术研发机构和人才培养机构,通过集聚人才、技术、设计、信息、营销、创投等创新要素,促进先进制造业、高技新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然后通过产业链条带动效应、区域传导辐射效应,将松山湖与东莞市各镇区乃至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和经济连接起来、联动发展,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升级转型引领区。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十二五”时期,松山湖将以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为契机,着力推进产业载体和企业孵化器建设,加大择商选资、招才引智力度,积极引进、培育技术服务平台和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力争到2015年,园区工业总产值位居全省高新区前3位,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位居全省高新区首位,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低碳经济示范区、转型升级新引擎、高端项目聚集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宜居创业乐园以及国内一流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2.具体目标

到2015年,达到以下具体目标:

(1)主要经济发展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7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48%左右;

——工业总产值达到20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50%左右,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90%左右;

——税收收入达到10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41%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

(2)主要科技创新指标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R&

D)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左右,科技财政三项经费占可用财力比例达到12%左右;

——经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左右;

——五年累计引进、培养市级以上领军人才100名左右、创新团队50个左右;

——各类专利申请量达到8000件左右,年均增长54%左右;

授权量达到4000件左右,年均增长64%左右;

——园区信息化综合指数达90%以上。

(3)主要资源环境指标

——全社会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达4%左右;

——单位GDP能源消耗达到0.04吨标准煤/万元,比2010年下降11%左右;

——环境质量综合指标达到95分以上;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100%。

松山湖高新区“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

类型

指标

2010年

2015年

“十二五”年均增长率

经济发展

1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100

700左右

48%左右

2

工业总产值(亿元)

266

2000左右

50%左右

3

税收收入(亿元)

18

100左右

41%左右

4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40左右

5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90左右

科技创新

6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

6左右

7

人才开发资金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例(%)

近1

≥1

8

科技三项经费占可用财力比例(%)

超10

12左右

9

经重新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家)

10

各类专利申请数(件)

913

8000左右

54%左右

11

各类专利授权数(件)

339

4000左右

64%左右

12

五年累计引进培养市级以上领军人才(名)

13

五年累计引进培养市级以上创新团队(个)

50左右

资源环境

14

全社会环保投入占GDP比重(%)

4左右

15

单位GDP能源消耗(吨标准煤/万元)

0.045

0.04

16

环境质量综合指数

95以上

17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19

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

(三)发展战略

为加快推进松山湖发展,切实贯彻本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十二五”时期,松山湖将大力实施“品牌提升、创新引领、人才强区、配套先行”四大发展战略。

1.品牌提升战略

以松山湖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契机,提升“中国•松山湖”品牌知名度。

制定松山湖品牌战略规划,为提升松山湖品牌工作提供指导。

在音乐、影视、戏剧、舞蹈、美术等领域创作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文化精品,通过文化精品将松山湖品牌形象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建立松山湖品牌营销体系,选择国内外知名媒体对松山湖进行形象策划和宣传,建立松山湖品牌立体传播网络。

2.创新引领战略

加快建立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科研院所为依托、以产学研合作为主要途径”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尽快将松山湖建设成为创新体系健全、创新要素集聚、创新能力强、创新效率高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增强为东莞及至珠三角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提供科技、检测认证等服务的功能,发挥区域创新发展、引领带动的标杆作用。

3.人才强区战略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资本是第一资本”的意识,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努力把松山湖打造成为珠三角人才高地。

一方面,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拓展广覆盖、多层次的人才引进渠道,建立灵活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制订科学的人才引进和考核制度,大力实施聚才工程。

另一方面,改变重人才引进、轻人才使用的现象,通过大力实施用才工程,为引进的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提供完善的生活配套条件,切实解决其工作、生活遇到的实际困难,以待遇、服务、环境、情感留住人才。

4.配套先行战略

松山湖是一座科技新城,城市配套问题是制约松山湖发展的一大难题。

要用建设一个城市的思维来规划和发展园区的商业和其他配套功能。

由松山湖控股公司根据园区开发建设进程,先行出资建设一批配套项目。

在产业发展、人口聚集达到一定规模、第三产业具备较为成熟的市场条件后,松山湖控股公司根据配套项目发展环境变化,逐步退出原先通过参股、控股方式经营的配套项目,将商业项目股份转给社会资金经营。

三、空间布局

松山湖规划控制面积72平方公里,根据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需要,空间布局上划分为高科技产业区、教育研发区、国际总部研发区和台湾高科技园区四大片区。

(一)高科技产业区

高科技产业区位于园区北部,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是松山湖承接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与企业总部的重要载体。

松山湖大道以北的区域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高技术产业,该区域目前已聚集华为、易事特、生益等行业龙头企业,初步形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精密制造等产业集群,正在规划建设松山湖金融改革创新创新服务区、创意设计城等产业载体;

松山湖大道以南的区域重点引进研发中心和企业总部,正在建设IT产品研发园等专业园区,已引进东莞市产品质量检测基地、华中科技大学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研究院、万科住宅研发基地等研发机构和总部企业;

月荷湖周边区域是创意生活区,主要发展超市、住宅、餐饮、学校、医院、邮政、体育等配套项目。

“十二五”时期,高科技产业区将重点建设以下载体:

松山湖IT产品研发园。

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IT企业研发机构,“十二五”时期末,预计IT企业建筑面积将达到130万平方米左右,成为东莞乃至珠三角最大的IT产业聚集区。

松山湖金融改革创新服务区。

根据东莞乃至珠三角企业转型升级对投融资服务的需求特点,以东莞市被列为省科技金融试点城市为契机,通过建设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平台、股权投资企业聚集平台等平台,将金融改革创新服务区建设成为珠三角重要的科技金融产品、金融服务创新基地,为东莞乃至珠三角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投融资一体化的综合服务。

松山湖创意设计城。

针对东莞企业转型升级对创意设计服务的需求特征,重点引进创意设计和工业设计企业,推动东莞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

(二)教育研发区

教育研发区位于园区中心区域,是松山湖的城市核心区,集行政、商务、教育、研发、商住、旅游等功能于一体。

行政服务区是松山湖管委会及市直部门分支机构的办公场所,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的一条龙行政服务;

研发区已建成东莞留学人员创业园、博士创业园、虚拟大学园、科技创新园、新竹苑等科技载体,引进东莞中子科学中心、广东电子工业研究院、华南工业设计院等大型科研机构,正在规划建设生物科技园、粤港澳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园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产业载体;

教育区拥有东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等院校,形成了从幼儿园、中小学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纵向教育,以及职业教育和学历教育并举的横向教育链;

商住区建有松湖花园、锦绣山河、万科地产、长城地产等居住配套,及酒店、银行、超市等生活配套;

旅游区拥有东莞新八景之首的松湖烟雨,以及松湖花海、沟谷公园、紫薇园、中心公园等生态旅游景点。

“十二五”时期,教育研发区将重点建设以下载体:

松山湖国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