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6163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docx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

目录

第一章“十一五”水利规划实施情况1

第一节规划目标实施情况1

第二节重点水利工程实施情况2

第三节“十一五”水利规划实施总体评价3

第二章现状水利能力评价3

第一节防洪排涝能力4

第二节水资源供给水平4

第三节农村水利5

第四节水利管理能力6

第三章现状存在问题7

第四章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利新需求8

第五章“十二五”水利发展思路及目标9

第一节指导思想9

第二节基本原则10

第三节发展重点11

第四节主要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11

第六章“十二五”期间重点骨干项目14

第一节骨干工程建设14

第二节重点工程21

第七章水利改革与管理规划26

第一节水务一体化26

第二节水土资源管理27

第三节规划管理31

第四节工程管理32

第五节水利法制建设35

第六节工程建设管理36

第七节科技人才队伍管理38

第八章工程投资估算40

第九章工程实施计划40

第十章实施保障措施41

附表

贾汪区“十二五”规划骨干工程及分年投资计划表

贾汪区“十二五”规划重点工程及分年投资计划表

附图

徐州市贾汪区骨干工程布置示意图

徐州市贾汪区重点工程布置示

贾汪区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报告

 

第一章“十一五”水利规划实施情况

“十二五”时期是贾汪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富民强区,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的重要时期,也是拓宽水利服务领域,发展资源水利、环境水利、民生水利和平安水利的重要时期。

“十一五”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绩,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第一节规划目标实施情况

至2009年底,全区区域及城市防洪能力达二十年一遇,重点中心镇区防洪达十年一遇,农业用水总量占总用水量的85%,灌溉利用系数达0.55,万元工业用水量由2005年的187方降到142方,生态环境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4%,城乡供水安全普及率达到85%,不老河、屯头河等主要水体基本达到达标排放,山区水土保持治理率达到60%,山区水资源保有量达150万方。

 

第二节重点水利工程实施情况

“十一五”期间,贾汪区水利工程坚持以防洪除涝安全、生活与生产供水安全、水环境与生态安全为主要建设任务,紧紧围绕水环境、水资源、水安全和民生水利为重点开展了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建设。

“十一五”期间完成了十四项水利工程。

1、柴窝水库(督公湖)、雷古山水库和大进口水库除险加固及库底防渗工程;2、不牢河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3、安全饮水一、二期工程;4、南水北调尾水导流工程;5、小南湖扩容改造工程;6、临城河改造工程;7、南沙河综合治理工程;8、运河堤防加固工程;9、东排洪道南端堤防加固工程;10、潘安湖临时排涝站建设工程;11、塔山大桥改造工程;12、督公湖补水工程;13、潘安湖一期工程;14、农村水利工程:

“十一五”期间贾汪农村水利建设完成土石方1900万方,疏浚大中沟62条,配套建筑物492座(其中中沟以上68座),修建防渗渠95公里。

完成总投资12700万元,增加节水灌溉面积0.8万亩,灌溉面积2万亩,改善灌溉面积8万亩,改善除涝面积8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0平方公里,解决人畜饮水安全10.28万人,提高水利用率5%。

 

第三节“十一五”水利规划实施总体评价

通过五年的艰苦努力,“十一五”水利规划完成任务85%,水资源供给保证率提高10%,城区水环境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实现了规划与建设管理同步发展,充分体现“十一五”水利规划具有科学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这得益于各级领导、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以及全区水利战线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第二章现状水利能力评价

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贾汪区水利建设取得显著成就,为农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至2009年底,全区修筑防洪堤防104.3km,开挖治理干河道6条,100.5km,大沟43条168km,中沟299条452.6km,小沟1586条1063.4km,建小型水库3座,湖泊3座,塘坝168座,小沟以上建筑物5068座,控制性建筑物22座,电灌站400座18631kw,打配机电井108眼,乡镇供水厂41处,供水能力1.55万吨/日,轻型井1972眼,蓄水窖75处,大口井80眼,修建防渗渠(管)471.7km,有效灌溉面积25.06万亩,排涝面积22.8万亩,旱涝保收田面积17.58万亩,区域性防洪能力达20年一遇,城市防洪能力达20年一遇,城乡水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5.14万人,初步形成农田林网化、沟、渠、田、林、路、桥、涵、闸、站、井全面配套,水利工程管理进入了良性运行阶段,水资源利用及水行政执法正常有序开展。

第一节防洪排涝能力

截止2009年底,全区初步建成了具有抗御一定洪水能力的防洪除涝体系。

2000年拆除朱湾坝,兴建朱湾闸工程,老不牢河卡脖子段治理,屯头河治理,东排洪道治理等工程相继完成,标志着贾汪区防洪抗灾能力得到近一步提高;柴窝水库、大进口水库、雷古山水库相继完成除险加固工程达到设计能力;大运河治理、东调南下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区域性和城市防洪保安达到二十年一遇总体目标;重点中心乡镇达到十年一遇目标;城区河道治理、东排涝站、屯石站、潘安湖临时强排站的建成,大大提高城区以及低洼地的排涝能力,使城区排涝能力达五年一遇,乡镇排涝能力达二年一遇,使易洪、易涝地区20万人、20万亩耕地及大型企业和城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保护。

第二节水资源供给水平

经过多年的努力,贾汪区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能力的水资源调配体系,除建设了一大批库塘及河道沟渠体系工程之外,还打通了十处调水线路。

1、大吴铁路闸调水线路

15m3/s;2、小吴引河调水线路15m3/s;3、套屯河调水线路15m3/s;4、青黄引河调水线路10m3/s;5、二八河调水线路30m3/s(含铜山县部分用水);6、高庄闸调水线路10m3/s;7、马头河和庐山引河调水工程;8、鲍什河及董庄引河调水工程;9、唐庄大沟及工农渠一级站调水工程;10、泉河站调水工程。

在京航运河不牢河贾汪区段上有五处引水口门,可引水量达90m3/s(含铜山县20m3/s)。

目前全区共有电灌站400座,18631kw,打配机井108眼,轻型井1972眼,大口井80眼,小型水库(湖)3座,湖泊3处,塘坝168座,集水窖75座,年供水能力可达2.3亿方;2009年全区水资源拥有量2.45亿方,允许利用量1.397亿方,实际工农业、生活、生态总用水量14126万方。

第三节农村水利

农村水利是水利工作内容中重中之重,贾汪区农村水利涉及农田灌溉、排涝、防汛抗旱、人蓄饮水及水土保持等关系民生的重要工作。

农村水利坚持八条标准、饮水安全和水保细则全面开展工作。

近几年重点开展了县乡河道疏浚、灌区改造、农村饮水安全、民办公助以及水土保持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农村水利基本达到农田林网化、沟、渠、田、林、路、桥、涵、闸、站、井全面配套。

随着中低产田改造、灌区改造、重点县农田水利配套、山区水源工程建设等工作逐步推进,农村水利工作已步入规范化、系统化、现代化的建设路径。

第四节水利管理能力

水利管理涉及到防汛抗旱管理、水资源管理、水文管理、规划管理、建设管理、工程管理、水利法制管理、科技管理、人才队伍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管理工作。

贾汪区防汛抗旱管理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抢”的方针,始终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贵在于速”的战略方针,科学制定防洪预案和防台预案,严格按照预案执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抗旱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上级有关防洪抗旱工作要求,强化做好防汛抗旱工作。

强化水资源管理是政府一项重要的职能工作,水是一种重要的稀缺资源,是生命的源泉,保护、开发、利用好水资源是水法赋予水利部门的重要职能。

目前水资源管理能力基本能达到规范化、制度化。

水环境管理工作内容近年才启动,仅属于工程管理一项

工作内容,商未有达到系统化、正规化和科学化。

规划建设管理是水利管理工作中重要工作,是水利工作龙头和基础。

规划管理能依照法律法规,有计划有秩序的开展,规划深度和水平能满足行业要求。

建设管理工作基本能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建设管理水平和能力尚需要提高。

工程管理是促进工程发挥效益的重要手段,工程管理基本做到依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管理,管理工作规章制度基本建立,机构机制基本健全,管理水平、技能和能力有待提高。

水利法制基本健全,基本做到依法治水和依法管水,队伍建设和执法水平尚待提高。

科技管理逐步走上正轨,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高、不强,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缺乏是目前水利工作中的软肋。

第三章现状存在问题

(一)防洪保安标准仍然不高。

目前,区域防洪标准因配套设施不全,尚未完全达到二十年一遇,城区防洪标准虽达到二十年一遇,但内涝问题仍然很突出,与国家、省、市要求到2015年前,区域防洪标准达到五十年一遇,县城等中小城市防洪达到五十年一遇,尚有较大差距。

(二)水资源调配能力不够强。

我区主要河道及大沟以行洪为主,调蓄水为辅。

加之山区面积大,水资源缺乏仍是贾汪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

(三)地表水体污染日趋严重。

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持续增加,用水量不断增长,而水污染防治力度不够,导致水污染加剧。

(四)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全局科技人员有34名,其中中级职称20名,人才缺乏,科技创新能力不强。

(五)管理体制和机制有待深化改革。

水资源管理体制不顺,影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配置、治理和保护的有机统一,难以实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水利资金投入尚未建立有效的机制,投资力度与其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地位不适应。

水利工程水价偏低、收缴率不高,工程管理经费短缺,影响工程效益的发挥。

管理机构设置与其职能交叉,形成部分工程管理的真空,缺乏安全监测手段,定性、定量的科学依据无法实现人才培养激励机制不完善,科技创新意识不强等。

第四章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对水利新需求

一、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加快对水利的新要求

新农村建设需要发展乡镇农村集中供水,提高村镇排水标准,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排放,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我区城镇化率逐年提高,城镇规模不断扩大,为适应城镇发展的需求,应超前进行相关涉水事务的规划和建设。

二、区域经济发展和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需调整水利发展布局

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振兴徐州老工业基地政策逐步推进,城乡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对城市防洪、供水、排水、水环境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水利发展布局需重新进行规划和调整。

三、可持续发展需要改变水利发展模式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需要调整和完善水利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建设节水型社会,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第五章“十二五”水利发展思路及目标

第一节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紧紧围绕贾汪区在全市率先达小康,构建山水城市、三年再造一个新贾汪、融入主城区建成副中心的奋斗目标,以防洪除涝安全、生活和生产安全、水环境和水生态安全为主要任务,加快推进防洪保安工程、民生工程、环境工程及水资源工程建设,将“五个统筹”的发展要求与贾汪区水利实际结合起来,依靠改革创新和科技进步,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水资源优化配置、水环境有效保护以及水管理的改革创新,促进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和可持续发展水利、农村水利向城市水利的转变,拓宽水利服务领域,提升水利服务于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的综合能力,保障全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共建共享,把解决民生水利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水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作为水利工作的优先领域,保障水利建设和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

二、坚持人水和谐,促进可持续发展,把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水资源开发利用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妥善处理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既要防止洪水对人类的危害,也要规范人类活动,给洪水留有出路;既要满足人类的合理需求,也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的基本要求;既要加强对重点流域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又要注重发挥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

三、坚持城乡并重,把城市水环境和城市防洪除涝工程及解决粮食安全工作作为水利建设的重中之重。

四、坚持改革创新,提升管理水平,把推进水务一体化、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体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五、坚持提升现代化方向,推进科技进步,把以水利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六、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

统筹考虑防洪除涝、水资源配置与供给、水环境治理和保护的要求,协调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大型骨干与中小型工程的关系,管理与建设、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更新改造与新建扩建并重,当前与长远、需要与可能相结合,突出重点,讲求实效。

第三节发展重点

正确把握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战略重点是“十二五”规划的灵魂。

“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融入主城区建设副中心和保民生保稳定保安全工作为中心,大力实施好城市防洪除涝工程、水环境工程、民生水利工程和资源开发利用工程,重点实施城市防洪除涝工程、城市水环境工程、河库扩容工程、不牢河综合治理工程、灌区改造工程、山区水源工程、民生工程、水资源保护及防污控污工程、信息化建设工程、病险库、闸、站改造工程以及水务一体化工程等。

第四节主要发展目标及总体布局

一、2015年规划目标

全区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用水保障率达90%,区域及城市防洪能力达50年一遇,水旱灾害损失占GDP的比重控制在8%左右。

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60%左右,灌溉利用系数达0.6,万元工业用水量下降到75方左右。

生态环境用水量占总用水量4.5%左右,城乡供水安全普及率在95%左右。

不牢河、屯头河等主要水体达标排放。

山区水土保持治理率达85%,山区水资源保有量150万方,实现亩均灌溉用水量达300方。

二、“十二五”全区水利发展的总体布局

1、理顺排水体系。

重点理顺老不牢河与屯头河排水水系的关系;屯头河是老不牢河一条主要支流,建设规划时可将常庄闸下老不牢河与屯头河形成上下游关系处理其规划标准,屯头河排水主要控制其上游两支河及其沿线北侧所有支河洪水排放。

其南侧支河水应排入不牢河常庄闸上,灌溉时可引屯头河水,利用310公路南侧路边沟与常庄闸上老不牢河贯通,形成310公路两侧的主要排水通道。

大吴、紫庄、塔山三镇运河北侧,老不牢河以南地区,排水应以十里沟涵洞、郑集涵洞及聂庄涵洞作为主要排水口门,该地区排水体系应该理顺贯通,并且做到上下游、左右岸兼顾。

2、建成梯级控制。

贾汪区有着它特殊地形、地貌、水利工程控制的特点,科学合理布局梯级控制是解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条件,故此建成一套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控制体系,是贾汪区水利建设形成的主要框架体系,有利于今后一个时期内水利工程建设的主攻方向问题的解决。

总的控制体系布局:

⑴完善东西向的区域性三级控制。

形成朱湾闸上游28.0米水位一级控制,屯头河闸上游29.5米水位二级控制,马庄闸上游31.5米水位三级控制;⑵建成山区南北向的四个骨干性的梯级控制。

由南北向的北部泄洪河道组成,分别为31.5米,33.5米,36.0米,38.0米;⑶平原区水位控制仍以京杭运河不牢河段水位控制为主,一般在26.0—27.0米之间。

3、完善引(调)水进山区的供水体系。

山区面积大、投资大、风险性大,水资源保证率低。

故此,必须完善引(调)水进山区的供水体系,方可解决山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重大问题。

引(调)水进山区的供水体系工程项目从东向西依次为:

马头河、芦山引河、督公湖补水泵站、泉河站、屯石河、西排洪道、二号井引河、唐庄大沟、工农渠一、二级站,套屯河、子房河、龙须河等引、排水河道、泵站组成。

4、建成库(湖)蓄水的补充体系

5、防洪减灾体系布局

区域防洪:

建成老不老河、屯头河五十年一遇防洪,超标洪水应设立唐庄、潘安滞洪区进行分洪;引龙河防洪工程按二十年一遇防洪五年一遇除涝标准实施。

城市防洪:

建成完善主城区(规划区)百年一遇防洪体系,完善二十年一遇防洪工程体系,按照《贾汪区城市防洪除涝规划》逐年实施。

乡镇驻地防洪:

按照规划,乡镇驻地正列为小城镇规划,完善防洪工程,使小城镇防洪达二十年一遇,除涝达五年一遇。

6、水环境工程体系布局

围绕融入主城区,打造副中心布局,重点改造“三湖一塘七库”工程。

即督公湖、南湖、潘安湖、不老河上游十里荷花塘、青年林水库、焦庄水库、凤鸣湍、三山子水库、鹿楼水库、团山水库及土盆水库等工程。

第六章“十二五”期间重点骨干项目

第一节骨干工程建设

一、区域防洪除涝工程

1、老不牢河综合治理工程

建成老不牢河二十年一遇防洪工程。

重点实施老不牢河河道治理工程。

为提高老不牢河防洪除涝标准,修复生态功能,提高水资源供给的保证能力,促进贾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充分发挥老不牢河的作用,实施老不牢河河道治理工程。

该工程东起朱湾闸,西止常庄闸,全长13.24千米,河底高程23米,底宽65米,边坡1:

3,南侧复堤,两侧筑路,需开挖土方176万方,筑堤土方136万方,配套建筑物5座,工程静态投资2689万元(不含征地、拆迁补偿)。

2、引龙河边界河道治理工程

引龙河位于贾汪区江庄镇与山东台儿庄边界地区,其发源于江庄周埠,自西向东流入山东,经伊加河汇入中运河。

该河道徐州贾汪境内长11km,流域面积75.63km2,涉及人口32553人,耕地53817亩。

由于受下游出口影响,涝水自排无出路,因洪致涝及边界排水矛盾问题制约并阻碍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

重点水事矛盾地区范围为大路、前马、杏窝到山东张山、后孟之间10公里,该区内镇村水事矛盾突出。

边界存在的问题,主要为防洪除涝问题,治理措施本着“团结治水、共同发展”的精神,做好治水工作和处理好省际边界水事矛盾,以促进省际边界水利建设和经济的发展。

在保证和谐治水的前提下,进行水利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彻底解决苏鲁两省水事纠纷。

3、屯头河治理工程

屯头河位于贾汪区西北部,是贾汪区中西部的山区排洪主要通道。

该河发源于柳泉镇东部山区,汇入老不牢河,全长9.8km,流域汇水面积259.5km2。

河道淤堵严重,堤防残缺不全,防洪不足10年,除涝不足3年,特别是上游两侧无堤,地势较低,排水不畅,连年受灾,造成经济损失严重。

“十二五”期间对全线进行综合治理。

工程的主要内容为:

河道清淤9.8km,土方99.2万方,复堤22km,土方42.5万方,新建配套涵闸6座,总投资2924万元。

二、城市防洪除涝工程

建成完善主城区(含规划区)防洪工程按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除涝工程按二十年一遇设计。

1、东排洪道流域治理工程

东排洪道治理工程主要含东、西排洪道、十里花溪河道治理工程、南湖片除涝工程,同时对1、2号橡胶坝、庄庄闸、屯石站及沿线的口门进行新建和改建,总投资30754万元。

2、环山截洪沟工程

按照二十年一遇防洪标准分别在新城区东、北、西北三侧开挖拦山截水沟共24.9公里,新建配套建筑物24座。

通过开挖拦山截洪沟,分片将山区洪水导入排水河道,避开贾汪中心城区,排除山洪水对城区威胁,使之达到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总投资8375万元。

3、东排涝站改造工程

拆除重建东排涝站,提高贾韩路以东、东排洪道以西、北排洪道以南、新夏路以北3.5km2范围内排涝标准,改变排涝区内洪涝灾害,保障城区防洪除涝安全,根据《徐州市贾汪区防洪除涝规划》。

东排涝站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设计排涝,30年一遇设计防洪、100年一遇校核防洪,排涝设计流量12m3/s,主要建设内容:

清污机桥、前池、进水池、主泵房、安装5台900ZLB-100立式轴流泵,配JSL14-12电机,功率160kw,设置3.0m×1.0m-4检修闸门一套,设置消防设施,工程总投资1002万元。

三、水环境建设工程

1、贾汪区潘安湖水系治理工程

潘安湖水系治理工程,主要包括引水工程、排水工程及防洪工程。

水系规划主要涉及的范围东侧以老不牢河为界,南至不牢河,西至套屯河,北到屯头河,总面积48.2km2。

潘安湖占地面积11.6km2,湖底高程25.0m,路面高程30.0m,正常蓄水位28.0m。

(1)引水工程

利用小吴引河从老不牢河瓦庄涵闸下引水,该引水线路不仅解决潘安湖补水,同时也是解决常庄闸下工农业用水的引水线路,也是小吴引河沿线两侧排水线路,规划小吴引河流量为25m3/s,总长度为3.8km,比降万分之一,底宽8m,底高程28.38-25m,滩面高程31.50-31.88m,拆除重建小吴节制闸、铁路涵洞,规模2孔3*3m,改造加固桥梁4座,新建潘安湖进水涵洞1座。

(2)排水工程

根据《徐州市贾汪区城市防洪除涝规划》,确定近期排涝标准为10年一遇,远期20年一遇标准。

排水工程分期分湖区泄水工程,湖区内排涝工程,湖区外排涝工程以及强排工程。

潘安湖泄水工程,自西大吴中沟北段310公路南边沟向东穿206国道在徐台桥处入老不牢河,全长3.3km,当湖区水位高于28.5m时自排入老不牢河,规划泄洪流量22.2m3/s,规划的河底高程27.8-27.5m,底宽12m,边坡1:

2.5,滩面宽3m。

新建潘安湖泄洪闸1座,规模为1孔3m*3m,新建穿206国道地涵1座,为3孔3m*3m,改造加固桥梁5座。

湖区内排涝工程,由一、二支渠整治工程、潘安大沟治理工程和潘安强排站工程组成。

一、二支渠连通湖区水体与潘安大沟与外部水体连通。

对一、二支渠疏通治理,分别疏通治理河道长度1.2km,底宽10m,改造加固桥5座,疏通治理潘安大沟3.5km,底宽10m,加固改造桥2座。

兴建潘安强排站,总规模为流量10m3/s,第一期先实施5m3/s。

湖区外排涝工程,由310公路南边沟中西段、西大吴中沟、蔡庄中沟、权台大沟组成。

310公路南边沟中西段西起权台矿铁路东至潘安湖泄洪涵洞,全长3.5km。

除规划排涝任务外,兼顾尾水通道,底宽12m,加固改造桥梁3座。

西大吴中沟、蔡庄中沟、权台大沟按照现标准疏浚治理。

对现有建筑物加固改造。

(3)防洪工程

湖区的洪水威胁主要来自屯头河,根据《徐州市贾汪区防洪除涝规划》,近期屯头河治理按照20年一遇防洪、10年一遇排涝实施。

规划建设屯头河南堤防洪墙,防洪墙按照生态环保型建设,西起马庄闸,东至潘安大沟,全长6.8km。

潘安湖水系治理工程规划总投资1.5亿元。

2、不牢河上游十里荷花塘工程

不牢河上游十里荷花塘景观工程,北起常庄闸,南止瓦庄涵洞,长10.5km,按照赏荷、观景、休闲、经济进行改造建设,将潘安湖生态区及十里荷花塘整合为一体,形成徐州市主要生态观光区广植荷花、水蒲、岸坡绿化,兴建游园码头、驳岸、凉亭,改造桥梁2座,打造生态走廊,总投资2000万元。

3、城区水环境治理工程

城区水环境治理工程主要对青年林水库、团山水库、焦庄水库进行改造。

工程建设内容:

扩建溢洪道、拆除重建放水涵洞,加固加高水库大坝,库底防渗,大坝迎水坡防渗护坡,背水坡排水设施,库区绿化、亮化,修建防汛道路及进景区道路等,工程投资4000万元。

4、鸣凤漙扩容改造工程

鸣凤漙位于贾汪镇,流域面积5.28km2,现有水面150.25亩,正常蓄水位53.0米,库底高程49米。

“十二五”期间计划实施其改造扩容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为:

扩容开挖土方24.9万方,边坡浆砌石护砌,护砌工程量约3500方,配套建筑物维修加固,总投资1000万元。

四、尾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