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张凌霜.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61895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张凌霜.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张凌霜.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张凌霜.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张凌霜.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张凌霜.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张凌霜.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张凌霜.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张凌霜.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张凌霜.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张凌霜.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张凌霜.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张凌霜.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张凌霜.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张凌霜.docx

《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张凌霜.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张凌霜.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 张凌霜.docx

浅谈通俗音乐走进中学课堂张凌霜

摘要

所谓通俗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音乐作品。

本文首先解释通俗音乐的概念和源流,进而介绍了我国目前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通过青少年对通俗音乐的喜爱和超级女声对青少年的影响分析讨论了通俗音乐进入中学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通过几个方面的建议来解决音乐课堂上通俗音乐与古典音乐之间的雅与俗的矛盾。

通俗音乐发展良莠不齐,因而并不是所有的通俗音乐都适合中学生。

本文在进入课堂的通俗音乐素材选择上给出了四点建议,希望通过吸纳一些健康、向上的通俗音乐结合我们的教材,把音乐的多方面的美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期待上每一节音乐课。

引入通俗音乐进课堂,不是媚俗的迎合,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

通过引入通俗音乐进课堂,学生的音乐视野扩展了,接触了多元的音乐文化信息,并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通俗音乐、音乐课堂、

 

Abstract

 

Popmusicarethosethathaveshortstructure,popularcontent,livelyform,emotionalsincerity,andarelovedbythemasses,andevencanbepasseddowntofuturegenerations.

Thisarticlefirstexplainstheorigin,conceptofpopularmusic,andthenintroducesthecurrentstatusofmusiceducationin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Analyzingyoungpeople’slovetopopmusicandtheSuperGirls’influenceonyoungpeople,thisarticlediscussesthenecessityandfeasibilityofpopmusic’sentryintothesecondaryschools.Severalaspectsofproposalsaregiventodealwiththecontradictionsbetweenpopularmusicandclassicalmusicinthemusicclass.Popmusicsspringupindifferentways,sonotallofpopmusicsaresuitableforprimaryandsecondaryschoolstudents.Thispapergivesfourpointsofproposalsonthechoiceofthepopmusicmaterials,andhopestoabsorbsomehealthyandactivepopmusicintoourmaterials,passingvariousbeautiesofmusicontostudents,whoaretolookforwardtoeachmusiclessons.

Introducingthepopmusicintotheclassroomisnotmerelycateringforthecommoncustoms,insteadistoinductsomegoodworkswhicharehealthyandsuitableforstudentsintoclasswithpurposeandselection.Throughthisway,studentscanbroadentheirmusicalscopesandtouchmultiplemusicalcultureinformation.Italsolaysfoundationforstudentstolove,learnandenjoymusicforalltheirlives.

Keywords:

popmusic,musicclass,musicalaccomplishment,necessity,feasiblity

 

引言

通俗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具有它自身的特点:

语言生活化,节奏明快,贴近生活,易与接受,虽然没有高雅音乐生命力强,但并不能因为它是流行的,就将其贬得一文不值,一味排斥。

在校园环境中,学生对通俗音乐的疯狂喜爱,我们不能视若无睹,而是应该积极的将通俗音乐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并且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

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二、结合有意义的日子、学生的心情来学唱;三、充实音乐手段,不断提升音乐教学;四、认真分析,让大家接受,突出音乐教育的地位。

这样我们的目的达到了,学生也学得有兴趣了。

所谓通俗音乐(也称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音乐作品。

人类的音乐生活可以追溯到远古,人类社会的音乐艺术是丰富多彩的。

音乐艺术天地它大致呈现为两个部分:

一是民间音乐(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久远的乡村音乐),一是艺术音乐(或曰严肃音乐、古典音乐)。

而在这中间有一个广阔的地带,那便是通俗音乐(或者叫做流行音乐)。

早期通俗音乐的创作和演出多是在城镇中进行的商业性演出,因而有别于乡村色彩浓郁的民间音乐;同时,它不具有艺术音乐的那种规范性与稳定性。

故此有人说,通俗音乐乃是有别于艺术音乐和民间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

据国外的音乐史家们研究,在公元前的古罗马、古埃及一带,以音乐为生的流浪歌手们在兴起的城市集镇间流动,遍及剧场和街市,为广大平民们所喜爱。

到了中世纪,通俗音乐就更加能反映社会生活也几乎覆盖了广大的艺术天地。

通俗音乐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最早是出现在十九世纪欧洲的报刊上。

到了二十世纪,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通俗音乐名目日益繁多,风靡世界各地。

电声乐器的出现和一系列现代科技手段,更使它插翅飞翔,无处不达了。

通俗音乐是最活跃最有生命力的,主要可分为以下15个大类:

1、乡村音乐;2、民谣;3、爵士乐;4、节奏布鲁斯;5、摇滚乐;6、灵歌;7、福音歌曲;8、流行美声;9、HIP-HOP音乐;10、电影音乐;11、电子音乐;12、世界音乐;13、新世纪音乐;14、前卫音乐;15、R&B。

通俗音乐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尤以爱情歌曲居多,也有描写理想、伦理、思乡、友谊、等人之常情的种种内容。

它富于娱乐性,手法和风格均较自由。

通俗音乐的演出,十分强调群众性,强化交流。

大型演出甚多,灯光、美术、服装、舞蹈、音响等综合运用,往往造成十分强烈的效果。

通俗音乐的结构,大多比较短小精练,许多作品富于即兴性,在旋律上力求易记易唱,音域不宽。

总之,十分注意通俗性。

这15种通俗音乐中,流行甚广人们常听到有R&B、HIP-HOP音乐、乡村音乐、电影音乐等。

R&B音乐的特点是:

新鲜节奏感、音质多变化、多次重复一些乐句、句子。

就如《龙卷风》中连绵不断的「我不、我不、我不」,便是一个很明显的例子。

而HIP-HOP音乐原于黑人一般会和RAP紧密结合,节奏感比较强听起来比较容易让人兴奋。

相对于前2种节奏感鲜明的音乐来说,乡村音乐是:

风格纯朴、曲调简单、节奏平稳、不事词藻、说唱结合、时弹时唱、表现丰富、形式活泼,带有叙事性,充满乡土气息。

另外一种人们在影视作品中常人听到的电影音乐则是:

根据影片剧情和画面长度分段陈述间断出现,充分配合影片的内容。

一、我国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中学音乐教育受专业艺术教育影响颇深。

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艺术感受、表现和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学科教学的规律,而忽视中学生兴趣爱好的培养及审美认知规律。

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手段落后,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音乐积极性,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尴尬场面。

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为了顺应新课程,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音乐课堂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面对的广大中学生,有着强烈的审美需求,热切期望参与音乐生活,这是我们进行音乐教育的有利条件。

可如今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的现实,现在的高年级学生对音乐课不是特别感兴趣,就连音乐教师自己都承认高年级的音乐课不好上。

老师们绞尽脑汁设计了有趣的教学环节想调动学生的情绪,可是到头来却没人理睬。

长期以来,从全国的广大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来看,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太喜欢音乐课本上的歌曲。

1.中学生普遍喜欢通俗音乐

今天,全世界的青少年都热衷于通俗音乐,这是涉及青少年生理、心理发育成长过程的普遍社会问题。

从音乐审美心理的角度来研究,通俗音乐或强劲有力、或优美抒情的旋律,直诉心声的歌词和现场表演对于感官的冲击力等,都与青少年这一时期的心理、生理期待不谋而合。

德国教育家维恩在研究中曾就这一现象提出如下四个原因:

(1)青少年期是情绪、情感突变的时期,古典音乐对他们来说不“过瘾”,不能满足要求,因而他们更热衷于能够表达原始感情且歌词语言通俗的流行歌曲;

(2)他们亲身感受到流行歌曲中以切分节奏为主的旋律变化以及爵士节奏,使其产生快感;(3)少年们对比自己年长的青年人的行为和爱好感到羡慕,并模仿他们,从而产生了对通俗音乐的兴趣;(4)学习古典音乐在技巧上困难太多,而通俗音乐无论是演唱或者是演奏均比较容易,所以,他们更爱通俗音乐。

当然,通俗歌曲与当今社会生活的联系比较密切,某些作品、如红极一时的校园民谣,确实也生动的反映了学生的生活与心态、再加上富于现代气息的节奏,易于传唱的旋律,带有强烈视听冲击的表演形式,使得学生对于通俗音乐仿佛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

现在的学生接触传媒是多元化的,学生可以通过电视,MP3,MTV,CD光碟,磁带等方式,以最快的形式接触最新的音乐,这就显露出音乐教材的落伍。

中学生喜欢通俗音乐。

课余时间,总能听到学生在演唱时下比较流行的歌曲。

尽管有些歌词从中学生口中唱出有些不妥,但他们唱歌的热情却很高。

据调查,95%以上的学生喜欢听通俗音乐,87%以上的学生至少能唱出三首目前正在流行的歌曲。

显然,这个比例要远远高于学生喜欢音乐课本上的歌曲。

传统音乐教材以音乐知识为中心,大多数是艺术歌曲和内涵较深的古典乐曲,几乎没有涉及到通俗音乐,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

仅仅学习课本中的内容,学生感觉枯燥,兴趣不高,甚至有的学生有厌学情绪,传统音乐教材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把通俗音乐引进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同时给我们音乐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

2.通俗音乐进入课堂势在必行

大多数教师主要接受中外民族民间音乐,没有学习通俗唱法,更没有认真仔细地研究通俗音乐。

有的教师认为通俗音乐艺术性不强,演唱方法简单且不规范,在教学中不提倡通俗音乐,甚至有的教师鄙视通俗音乐,坚决不允许学生唱流行歌曲,不准他们进入课堂。

这种以教师为口令的教育严禁通俗音乐在学校传播,制约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以教师为主体,单纯传授音乐知识和训练技能,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整个课堂只是老师在“唱”。

学生被动接受,没有学生参与,没有学生实践活动,因而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没有情感体验,没有体现“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

这种没有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沉闷,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音乐教师需要更新观念,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将优秀的通俗音乐有机地渗透到音乐课堂中,使学生们受到音乐艺术的陶冶,触动他们的心灵,激发表演激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才能适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

在通俗音乐不断发展的今天,如果我们每位音乐教育工作者还是以回避或排斥的态度,那么音乐教育将是一轮残缺的月,永远都不会圆。

因此,让通俗音乐走进我们的课堂和校园,势在必行。

二、通俗音乐进入中学课堂的可行性

1.欣赏教学法对通俗音乐进入课堂大有帮助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节奏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通过它可以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进而促进学生对歌曲及音乐作品的掌握。

节奏教学我们除了采用节奏模仿、打击乐训练等方法外也可试着将现在流行于欧美的“说唱”引进课堂,那种鲜明的节奏感、独特而新鲜的风格韵味,很容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那种近乎于“念歌词”的演唱方法,更让学生联想到他们平时学的“按照节奏读歌词”的方法。

至于欣赏教学,通俗音乐更是大有用武之地。

我们在教学中常常会用到一些好的作品,选曲的原则就是“清新健康,不拘一格”。

比如让他们听陈美的小提琴独奏,学生说“古曲音乐原来并不是想象中那么深奥难解”;再让他们看看带有民族风味的“女子十二乐坊”的演奏,他们也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领略到我国民族音乐在全新的诠释后所创造出的另一种意境。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利用恰当的“通俗音乐”进行教学,不仅可以补充现行教材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从而为造就新一代音乐人才创造条件,铺平道路。

2.我在实习教学中的体会

去年十月份,笔者在衡阳市第一中学初中部实习。

在实习教学中,曾在课前5分钟让学生欣赏一些比较流行的歌曲。

经调查发现,《青花瓷》、《千里之外》、《童话》、《桃花朵朵开》、《隐形的翅膀》等旋律优美、情感动人的歌曲深受同学们喜爱。

在众多歌手中,又以周杰伦最受欢迎,几乎每个学生都能唱出一两句他的歌曲。

为什么通俗音乐如此受到学生的欢迎呢?

我想,首先除了它自身的特点外,电视、音像媒体的传播作用也不可小看。

大多电视台的音乐栏目中播放的都是流行歌曲,这样就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学生。

其次,通俗音乐的娱乐性很强,很能满足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

“超级女声”、“快乐男生”、“我型我秀”等活动在全国掀起了一个“全民造星运动”,无数学生为之疯狂。

可见,通俗音乐的震撼力非传统音乐可比。

再次,既然它是流行的,就必定要吸收一些优秀的音乐艺术营养,有特定的艺术价值取向,才会有广泛流行的基础,有相当一部分通俗音乐吸收了传统音乐、民族音乐或西方古典音乐的素材,得到了广泛的传唱,吸引广大的音乐爱好者。

虽然有很大比例的中学生喜爱通俗音乐,并能唱上几首,但也并非所有的学生都喜爱通俗音乐。

即使在喜爱通俗音乐的人群中也有相当大一部分喜爱古典音乐或民族传统音乐。

让通俗音乐走进课堂,绝不是放弃教材内容,而单纯地迁就学生,把音乐课简单地变成通俗音乐的教唱和欣赏课。

而是对通俗音乐要进行分析和精心的挑选,挑选的标准应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尽可能完美统一”、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迎合中学生心理特征的。

通俗音乐与正统音乐教育理念和手段虽然有着极大的差别,但在基本方法、基础训练、基本理论方面仍然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因此,在基础音乐教学中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地选用通俗音乐纳入教学。

3.通俗音乐进课堂是可行的

通俗音乐作为一种音乐形式,它是“一种拥有广泛群众基础的歌曲或舞蹈音乐。

”它以明快地节奏感,优美地曲调,朗朗上口地歌词吸引着人们,通俗音乐多为表达个人生活、理想和内心世界的感受,很容易引起学生对流行歌曲的迷恋,好的歌曲能催人奋发向上,使人热情澎湃。

由此可见,通俗音乐进课堂是可行的。

在实践中我还发现,把通俗音乐引进课堂,可以扩大学生对音乐学习热情和学生的音乐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音乐的综合能力,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使师生之间达成更多的共识,从而使音乐课堂的学习氛围更加活跃。

三、通俗音乐进入课堂需要处理的问题

如何处理音乐教学中的雅与俗的关系,这是摆在我们音乐老师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加以解决:

1.摆正通俗歌曲在普通音乐教育中的地位

我们的音乐教育,无疑应包含中国传统音乐、新音乐、欧洲古典音乐及包括流行歌曲与“新潮音乐”等现代音乐在内的古今中外一切优秀音乐文化成果,但其中也必须有主次之分。

不给通俗音乐一个适当位置不行,把这个位置摆到不适当的高度也不可取。

在近年的全国歌手大赛中,常可以见到一些优秀的通俗音乐获奖作品出自专业作曲家之手。

更有在各种流行歌曲比赛中一炮走红的歌星:

李宇春、张靓颖……这些多多少少都影响着学生们。

随着中国台湾歌手周杰伦的一首流行歌曲《蜗牛》,被列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之列,同时还有《真心英雄》、《中国人》等多首港台流行歌曲被录入。

可以说将通俗音乐纳入教育体系,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拓宽欣赏视野

音乐老师不能老是在自己过去所学的范畴中自以为是的散步,拒绝一些现代的东西。

我们应该知道,在现实生活中,也有昙花一现的“高雅”音乐,而通俗音乐中也有经典之作。

贝多芬的作品未必都是经典,流行歌曲并非都是靡靡之音。

因此,做老师要胸襟开阔、雅俗共赏,这样才能适应学生的不同需求。

无论什么有趣的东西,一旦上升到理论成为学习的对象,学生往往就会对其失去兴趣,但如果让学生在欣赏与审美中进行学习则会轻松得多。

我们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拓宽教师自身的知识面,努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突出欣赏性和审美性。

3.寻找当代与传统的契合点,矫正学生的音乐欣赏习惯

其实这个契合点不难找,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旋律”二字。

无论古今中外,都应该从旋律着手,让学生先欣赏一些以前未必是经典但却应该是好听的音乐作品。

因为习惯的养成,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此这般之后,学生就会在心理上拉近与严肃音乐的距离,他们会发现“在严肃音乐那张古板的面孔后,也有许多欢快跳跃的美丽音符”。

当然,在这过程中适当介绍一些优秀的通俗歌曲,丰富学生的审美范畴,也是很必要的。

四、进入课堂的通俗音乐素材选择

通俗音乐发展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通俗音乐都适合学生。

将通俗音乐有机的渗透到我们的音乐课堂中,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几点要求:

1.教学内容要有选择性

当前,通俗音乐创作还不成熟,音乐创作水平不高,商业味道较浓,娱乐性强。

流行歌曲大多是成人诉说自白情爱的爱情歌曲,而有的通俗音乐只是在烘托一种氛围,本身却没有多大的价值,所以并不是所有的通俗音乐都适合学生。

作为教师要先具备良好的音乐素养,所选的内容一定要吸引学生,适合学生。

我们要让学生了解通俗音乐不仅仅只是那些当红明星唱的歌,它包括通俗钢琴曲、经典影视音乐和影视歌曲、轻音乐等。

通俗音乐对学生来说是非常感兴趣的,但是作为教师我们要进行正确的筛选,然后再灌输给学生。

让学生接触比较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比如改编过的民歌:

斯琴格日乐的《山歌好比春江水》,腾格儿的《天堂》、《蒙古人》等;具有快节奏的动感十足的歌曲:

周杰伦的《双节棍》、蔡依林《舞娘》;具有民族风的歌曲:

后弦的《西厢》、周杰伦的《青花瓷》、《菊花台》等;具有RAP风格的歌曲:

陶喆的《普通朋友》、《寂寞的季节》;再如女子十二乐坊的民乐合奏……我们可以结合不同的课加进不同的通俗音乐,有节制的给学生筛选优秀的通俗音乐。

前段时间,台湾地区的人气歌手周杰伦创作的《蜗牛》被收入上海中学生爱国主义歌曲推荐目录之列这个被抄得纷纷扬扬的事件中,我觉得我们的音乐课堂确实应该进行改革了,加入流行的色彩,让我们的音乐课堂也流行起来。

吸纳一些健康、向上的通俗音乐结合我们的教材,把音乐的多方面的美传授给学生。

让学生期待上每一节音乐课,那么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适应身心健康发展,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如:

《愚公移山》、《父亲》、《大中国》、《永远是朋友》、《一封家书》、《从头再来》等。

让同学们从音乐中体验情感,生活中增进友谊,养成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培养对人生与生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努力学习,树立为祖国发展奉献自己青春和热血的远大抱负。

2.应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音乐认识发展水平

中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日趋成熟,他们对音乐感觉、感知、思维、情感逐渐形成。

音乐教学应选择一些适合他们年龄的歌曲,适应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

《朋友》、《红旗飘飘》、《中学时代》、《母亲》等。

而不是个别同学唱的《单身情歌》、《知心爱人》、《纤夫的爱》等歌曲,他们过早的将“情”“爱”挂在嘴边,把朦胧的爱意散发出来,与学习混为一谈,必将会影响自己的学业,甚至误了自己的前程。

因此,需要教师正确引导。

3.要适合学生的演唱能力

中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对歌曲难度的选择要把握适度。

应选择音域不宽,音调不高,作品难度不大,较容易演唱的歌曲。

而不能像有的同学那样拉长脖子使劲喊《青藏高原》、《西部放歌》,结果嗓子变坏了,自己非常难受,歌声也难听,情感也没有表达出来。

对那些难度较大,不容易演唱的而有喜欢的好歌曲,要给学生多听,从音乐中感受,体验音乐的情感,理解音乐表达的内涵。

4.要有艺术性和教育意义

法国费提斯说:

“音乐不只是表达的艺术,它还是能引起激动的艺术。

”这揭示出音乐艺术性的本质。

在教学中让学生从音乐中领悟艺术,从艺术中领悟音乐。

通过理解音乐,培养学生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获得艺术享受,从中受到启发。

例如:

刘欢深情演唱的《从头再来》是一首反映工人下岗后重新振作起来,希望人们努力工作;教师分析当前的就业问题,社会需要以知识、技能和创新为一体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教育学生把握现在的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些内容,有的需要教师牺牲大量的业余时间去收集资料,准备素材;有的需要学生课前去收集大量的资料,或通过网络去查找相关内容。

在这准备的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之间互相合作的精神,也使学生学会怎样学习音乐,主动去探究,去辨别,从而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结语

引入通俗音乐进课堂,不是媚俗的迎合,不是简单地随大流,而是有选择、有目的地将那些健康向上、适合学生年龄身心特点的优秀作品引入课堂。

通过引入通俗音乐进课堂,学生的音乐视野扩展了,接触了多元的音乐文化信息,并为学生终生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传统音乐为主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有其科学性,我们不能舍本求末。

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同时又要补充时下流行的现代音乐。

而如何把握好通俗音乐的“度”更是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去探索。

当我们的音乐工作者去向孩子们传播音乐时,音乐已不再是僵化的音符、线条,它成为人们传递情感的媒介,当我们用它去感染每一个人时,音乐已没有了种种界限。

值得庆幸的是,我国新一轮的课改,已浩浩荡荡地开展开了。

新课标为我们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适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的建议和指导。

让我们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创音乐教育教学的新局面。

在音乐这座百花园里,盛开着各种形式的音乐之花,有古典而高雅的,有通俗而流行的……但其中肯定也有美与丑,只有让学生走进去,告诉他们辨别的标准,才能加以正确的引导。

也正是由于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才使我们能够大胆地、大声地说——请让通俗音乐进课堂!

参考文献

 

[1]滕建波《通俗音乐与初中音乐教学》[J].华章(教学探索),2007年5月

[2]韩珊琳《中国通俗音乐》[R].中学音乐教育,2007年11月

[3]李杰《浅谈通俗音乐教师知识框架的建立》[J]-辽宁高职学报2008(06)

[4]王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