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65470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docx

四语第一单元导学案

1、《古诗词三首》导学案

学科四语下编制人陈虹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会认读本课中“螺”“谙”等生字,会写“亭”“庭”“潭”“螺”“谙”5个生字,理解“闲”“厌”“和”“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的大意。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

4、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学习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

学习方法:

借用注释、查阅资料、工具书,质疑问难,自读感悟,朗读涵咏,讨论交流等。

学习时间:

三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第一课时

一、阅读下面的“相关链接”,对当时的写作背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自己也可查找有关资料阅读。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写作背景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园753年)球友安徽省宣州市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这时。

他来到了风景优美的敬亭山。

敬亭山故名昭亭山,又名查山。

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原有翠云庵、广教寺、穿云亭、丹梯亭、太白楼等古迹,今已无存。

自南北朝时,南朝诗人谢恌、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赋诗,此山遂名于天下。

二、达到会读、会背,弄清诗中重点词的意思,试着去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运用插图,品读诗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四、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

第二课时

一、阅读下面的“相关链接”,自己也可查找有关资料阅读。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孤峰突起,景色秀丽。

山上有诸多名胜。

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二、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以下几个字的读音特别注意:

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三、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和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这首诗,达到会读、会背;弄清诗中重点词的意思,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

四、结合文中插图,理解“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

思考“白银盘”指的是();“青螺”指的是()

第三课时:

一、借助工具书,或上网查阅资料,搜集下列有关信息记录下来。

1、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查找赞美江南风光的词语或名句

3、了解词与词牌,初步感知词与诗的区别。

4、诗人的创作背景。

二、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三、借助文中注释、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旧、曾、谙的意思。

四、运用插图,品读诗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五、词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中

小组合作:

要求在学习组长的组织下,针对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人人发言,互帮互学。

教师巡视指导。

班级展示:

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第一课时

1、朗读、背诵《独坐敬亭山》

2、重点词的意思:

独坐——高飞尽——闲——厌——

3、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先逐句讲解,再谈整体感知)

4、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

5、学生朗读,学生评价。

(读时语调要轻缓,节奏要缓慢。

读出诗人的寂寞、无奈、郁闷

第二课时

1、朗读、背诵《望洞庭》。

2、重点词的意思:

两相和——镜未磨——

3、谈谈对这首诗的理解(先逐句讲解,再谈整体感知)

4、结合文中插图,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你能用上一些词来形容看到的景物吗?

5、闭上眼睛,听配乐朗诵,你能想象出这样的景色吗?

用上一两个形容词来描述你眼前出现的画面。

老师示范朗诵:

秋天的一个夜晚,我和刘禹锡登山岳阳楼,遥望洞庭湖,银色的月光洒在水平如镜的湖面上,月光如水水如天,朦胧中那君山就象是白银盘里的一个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在这个宁静和谐的夜晚,我和刘禹锡依依话别。

第三课时

1、展示有关资料

2、朗读、背诵忆江南

3、重点词的意思:

旧——曾——谙———

4、结合插图,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江南春天的美景。

(理解词句意思)

5、学生朗读,学生评价。

质疑探究:

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哪些问题呢?

预设问题

1、诗中的李白与敬亭山相守相望,互为知己,他不孤独,他不寂寞,为什么呢?

请在下列诗中来劝慰他吧。

背诵《静夜思》,李白你不要孤愁,你时刻想着家乡的亲人,家乡的亲人此时也正想着你。

背诵《赠汪沦》,李白不要孤愁,因为你拥有,你不忘故人,你的好朋友汪伦同样也念叨着你呢。

背诵《望庐山瀑布》,李白不要孤愁,因为你拥有,你一生游历了名山大川,此时庐山的瀑布也正想着你呀!

李白啊,李白,你永不孤愁,因为你拥有,时隔千载的今天我们仍在传承,仍在大声诵读你那不朽的诗篇。

背诵《独坐敬亭山》。

2、诗人白居易忆的仅仅是江南的景么?

忆的还是什么?

(江南的人)

出示当时的创作背景:

诗人曾在江南做官十年,为人民做了许多好事,当地的百姓和他的感情很好。

后来,他生病了,不得不谢任苏州刺史一职。

在他离任回洛阳时,苏州的人们不舍得他走,都含泪为他送别。

他的好友刘禹锡在《白太守行》中写道: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带着江南人民对诗人的爱戴,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人民的思念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对江南春色的无限眷恋之情,读——能不忆江南?

 带着诗人那忘不掉、抹不了的江南情,读——能不忆江南?

自悟自得: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

(从知识的拥有、学法的获得、情感的体验等多方面交流)

达标测评:

1、《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代诗人()所作,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诗中“闲”的意思是();“厌”的意思是()。

2、《望洞庭》的作者是()代诗人()所作,诗中贴切比喻的诗句是(,)。

“一青螺”指的是()。

3、阅读《独坐敬亭山》的姊妹篇《望木瓜山》,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4、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了《其二》和《其三》,读一读,从这两首词中读出了什么?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课后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

你有什么收获?

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板书设计:

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忆江南(词牌名)

(唐)李白(唐)刘禹锡(唐)白居易

高飞尽孤两相和红胜火江南

独去闲独镜未磨山光绿如蓝风景美

两不厌寂山水翠水色美

只有寞一青螺

 

2《桂林山水》导学案

学科四语下编制人陈虹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玩赏、攀登、泰山、拔地而起、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学习重点:

通过朗读品味,感受桂林山水之美。

学习难点:

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学法指导:

读中感、读中悟、以读促思。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教师引导。

学习时间:

两课时

课前(两个课时共用)

学案自学

第一课时

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玩赏、攀登、泰山、拔地而起、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二、初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四、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以下自主学习:

1、学习课文第1自然,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学习课文2、3自然段,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1)自读第2自然段,思考:

A、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文中运用什么方法来描写它的?

(画出文中句子细细品读,,并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B、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

这样写能让你产生什么感觉?

(2)默读第3自然段,说说桂林的山有哪些特点?

文中运用什么方法来描写它的?

(画出文中句子细细品读,,并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3、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思考:

A、“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并能说出它在文中起的作用。

B、“画卷”指的是什么?

这样的画卷给人留下什么印象?

4、仿写句子。

漓江的水真------,--------------------------------------。

课中(第一课时)

一、老师导入新课

二、小组合作

1、交流自学生字词情况。

2、组内检查读课文情况。

3、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班级展示

展示生字词,重点指导:

澜、瑕、峦。

展示读课文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四、质疑探究

五、自悟自得

六、达标测评

课中(第二课时)

一、小组合作

要求在学习组长的组织下,针对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人人发言,互帮互学。

教师巡视指导。

二、班级展示

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教师相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三、质疑探究

你在学习的过程中,又发现了哪些问题呢?

(学生质疑,学生帮助解决。

四、自悟自得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

(可以从词语积累、写作方法等方面谈)

五、达标测评

1、组词。

瑕()峦()泰()

假()恋()奏()

绵()镜()漓()

棉()境()璃()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漓江的水的特点()、()、()。

桂林的山的特点()、()、()。

3、默写文中描写水的句子。

课后

课后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认为自己的表现如何?

你有什么收获?

今后你的努力方向是什么?

板书设计

总述甲天下

水:

静、清、绿

桂林山水分述热爱

山:

奇、秀、险

总述美如画卷

3《记金华的双龙洞》导学案

学科四语下编制人陈虹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空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突兀森郁”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3、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从外洞入内洞。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

学习方法:

教法:

本文是一篇游记,文章非常好理解,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学法: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学习准备:

课前布置给学生的任务:

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按游览的顺序写游记特点。

学习时间:

二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第一课时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浙江、油桐、拥挤、空隙、仰卧、臀部、稍微、额角、擦伤、蜿蜒、依据、突兀森郁”等词语。

2、初读课文,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3、细读课文,了解游览顺序。

第二课时

1、再读课文,体会路上景色。

2、了解外洞特点,体会双龙洞的“雄”。

3、了解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体会双龙洞的“险”。

4、了解内洞特点,感受内洞的“奇”。

5、读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把“雄”“险”“奇”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6、自己做小导游,任选一个景点进行复述。

课中

小组合作:

要求在学习组长的组织下,针对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人人发言,互帮互学,教师巡视指导。

班级展示:

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教师相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质疑探究:

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惑呢?

自悟自得: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

(可以从词语积累、写作方法及课文对你的启发等方面谈。

达标测评:

1、一、读拼音写词语。

túnbùkòngxìyōngjǐyǎngwò

()()()()

二、对号入座,给“进”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进:

a、向前移动;b、从外面到里面;c、收购;d、平房院落的前后次序

1、内洞大概十来进房子那么大。

()

2、走进去,仿佛到了个大会堂。

()

3、部队艰难地向前推进。

()

4、商店今天进了一批新鲜蔬菜。

()

三、读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花朵和叶子,()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不比做什么,()很值得观赏。

四、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4、七月的天山

学科四语下编制人陈虹课型新授课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重点:

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学习难点:

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

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学习方法:

教法:

作为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学法: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学习准备:

课前布置给学生的任务:

学生借助课前“阅读提示”充分预习,借助工具书正字正音和解词,收集相关资料,初步了解课文的写景状物顺序和特点。

学习时间:

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1、《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选自于(),作者()。

2、说说作者笔下的天山之夏是怎样一种景象?

还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3、再次阅读时,引导学生找出有关方位变化的句子,弄清游览的顺序和地点的转换,关注每个自然段之间的过渡句子。

4、作者是如何把天山之夏的景色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的。

着重品味作者丰富的想象,确切的比喻和恰如其分的形容等。

5.进行阅读整理,背背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和段落。

记录一些优美的句子。

课中

小组合作:

要求在学习组长的组织下,针对问题,展开学习和讨论,人人发言,互帮互学,教师巡视指导。

班级展示:

交流小组合作探究的内容,教师相机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质疑探究:

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惑呢?

自悟自得: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哪些收获呢?

(可以从词语积累、写作方法及课文对你的启发等方面谈。

达标测评: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雪峰()的白莲

()的雪水()的溪水

()的山涧()的鳞光

()的日影()的塔松

2、照样子,在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并记住它。

  雪白、五彩缤纷()()()

3、找出文中的两个打比方的句子,用“——”划出,读一读并填空。

  ①第一句把()比作()。

  ②第二句把()比作()。

4、在第2段中作者具体描写了()()()等景物,写出了天山景物的美。

5、把文中揭示中心的一句话用“---”划出来。

课后

 板书设计                                

七月的天山

走进天山     雪峰 溪流

                       再往里走     森林

                       走进天山深处 野花

        奇异风光天山景      生机无限七月情

语文园地一

学科四语下编制人陈虹课型新授课

一、学习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二、教学重点

提高口头、书面表达能力,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教法学法

1.口语交际

内容:

走,我们去春游。

策略:

(1)教师先通过声情并茂的导语渲染气氛,如“不知不觉万紫千红的春天已来到我们身边。

看窗外,杨柳青青,桃花红艳。

同学们想去哪里欣赏春光的妩媚呢?

需要大家来安排。

(2)接着让学生读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

准备笔纸,制作记录。

比如:

去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

(3)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制定春游的方案。

在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共同合作的精神,并在讨论中提出自己的建议,虚心倾听别人的意见,培养学生合作和交往的能力。

2.习作

内容:

观察一处景物再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

策略:

(1)事先布置学生去实地观察一处景物,提出观察的基本要求。

(2)观察后认真思考:

准备写哪一处景物?

这一处景物有什么特点?

按什么顺序来写?

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要把观察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

(3)相互交流。

分小组或在班上相互交流自己的构思,在交流中得到相互启发。

(4)拟写草稿。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优点和问题,针对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作中指导。

指导的重点一是写具体,二是按一定顺序写。

(5)部分学生完成后,可选一篇较为典型的文稿做点评,肯定优点,指出问题,然后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习作作一次修改。

3.我的发现

内容:

初步感受排比句的表达特点。

策略:

先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

再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然后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什么好处。

教学时,可让学生思考例句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再说说这组对话的大概意思,懂得了什么。

接着可让学生回忆本组课文,在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去发现写作上还有哪些特点,把这些特点跟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体会这种句式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排比的修辞知识不必讲给学生。

4.日积月累

内容:

有关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名句。

策略:

教学中只要求学生通过诵读懂得大概的意思。

在初步感知后,可让学生反复诵读,直至背诵,还可通过抄写,帮助记忆。

5.宽带网

内容:

搜集祖国锦绣河山的图片资料。

策略:

(1)明确收集信息的范围。

(2)提供收集的途径,如网上查找,报刊杂志图书中摘录。

(3)指导收集后的整理,可用自编手抄报、列表格等形式。

(4)然后在班级里进行交流和评奖活动。

可以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网页介绍。

 

1、《古诗词三首》学案

学科四语下编制人陈虹姓名

课前

学案自学

第一课时

一、阅读下面的“相关链接”,对当时的写作背景有一个大概的了解;自己也可查找有关资料阅读。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后人称为诗仙,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

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

写作背景这是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公园753年)球友安徽省宣州市所作。

当年,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已整整十年,世态炎凉,长期的漂泊生活使他饱尝了人间辛酸的滋味,孤寂之感倍生,这时。

他来到了风景优美的敬亭山。

敬亭山故名昭亭山,又名查山。

在安徽省宣州市北5公里,山高286米。

原有翠云庵、广教寺、穿云亭、丹梯亭、太白楼等古迹,今已无存。

自南北朝时,南朝诗人谢恌、唐代诗人李白在此赋诗,此山遂名于天下。

二、达到会读、会背,弄清诗中重点词的意思,试着去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运用插图,品读诗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四、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来?

第二课时

一、阅读下面的“相关链接”,自己也可查找有关资料阅读。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

水天相接,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湖中有君山,孤峰突起,景色秀丽。

山上有诸多名胜。

著名诗人范仲淹来到洞庭,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经典之作。

二、自读全诗,要求读准字音,读不准的生字看生字表,读通诗句。

以下几个字的读音特别注意:

洞dòng、潭tán、螺luó、磨mó

三、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和字典,联系上下文自学这首诗,达到会读、会背;弄清诗中重点词的意思,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句子去试着讲讲句子的意思。

四、结合文中插图,理解“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的意思。

思考“白银盘”指的是();“青螺”指的是()

第三课时:

一、借助工具书,或上网查阅资料,搜集下列有关信息记录下来。

1、诗人白居易

2、了解“江南”,查找赞美江南风光的词语或名句

3、了解词与词牌,初步感知词与诗的区别。

4、诗人的创作背景。

二、练读、读准字音,读通顺、流畅。

  (注意“谙”这个生字,读准字音,区别与“音”的发音)

三、借助文中注释、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旧、曾、谙的意思。

四、运用插图,品读诗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五、词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达标测评:

1、《独坐敬亭山》的作者是()代诗人()所作,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从()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诗中“闲”的意思是();“厌”的意思是()。

2、《望洞庭》的作者是()代诗人()所作,诗中贴切比喻的诗句是(,)。

“一青螺”指的是()。

3、阅读《独坐敬亭山》的姊妹篇《望木瓜山》,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早起见日出,暮见栖鸟还。

客心自酸楚,况对木瓜山。

4、一个“忆”字勾起了诗人对江南的深深思念,于是他又写了《其二》和《其三》,读一读,从这两首词中读出了什么?

其二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2《桂林山水》学案

学科四语下编制人陈虹姓名

课前(两个课时共用)

学案自学

第一课时

一、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

玩赏、攀登、泰山、拔地而起、漓江、无瑕、翡翠、峰峦、屏障、竹筏、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二、初读课文,想想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四、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进行以下自主学习:

1、学习课文第1自然,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2、学习课文2、3自然段,体会桂林山水的美。

(1)自读第2自然段,思考:

A、漓江的水有哪些特点?

文中运用什么方法来描写它的?

(画出文中句子细细品读,,并能谈谈自己的感受。

B、作者既然是写漓江水,为什么开始写大海和西湖?

这样写能让你产生什么感觉?

(2)默读第3自然段,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