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7254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docx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docx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三中期中综合检测

第5~6单元

(60分钟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

“要与集体一起生活,要记住,是集体教育了你。

哪一天你若和集体脱离,那便是末路的开始。

”他的话告诉我们()

A.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

B.个人离不开集体

C.集体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的努力

D.每个人都生活在集体中

2.在庆祝“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大会上,2个研究单位被评为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集体。

其中,作为承担对接机构技术、低轨高压电源技术等核心技术研发的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共有12人被评为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者。

两单位作为集体受到奖励说明了()

①成就伟大的事业离不开集体的团结合作

②集体的力量就是个人力量的简单相加

③依靠集体的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

④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3.(2012·济宁模拟)中国乒乓球队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又获佳绩,重要原因之一在于背后有一群默默无私奉献、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甘当“人梯”的幕后英雄——陪练团。

这说明()

A.集体应该充分尊重个人的利益

B.保障个人的利益是集体的责任

C.实现集体利益需要牺牲个人利益

D.集体荣誉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

4.关于漫画《统筹》说法正确的有()

①个人是集体的一员,个人与集体是紧密相连的

②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集体

③个人和集体互相促进,才能和谐发展

④在集体中,每个人都应该充分地追求个人利益,才能更好地生存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5.养成亲社会行为既有利于社会的和谐,也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

下列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①同学们踊跃为贫困地区的同学捐款

②宣传环境保护知识、扶助老弱病残等

③李阳同学把刚买的数学辅导书借给同学传阅

④李真的好朋友被王亮欺负了,他挺身而出,把王亮揍了一顿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2012·随州中考)2011年9月2日晚,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北京观看了话剧《郭明义》,并亲切接见了剧组主创人员。

胡锦涛指出,郭明义同志长期以来自觉学习、实践雷锋精神,坚持爱岗敬业、助人为乐。

他不愧是新时期的道德楷模,我们都应向他学习。

郭明义的事迹表明

()

①他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②他积极承担责任,赢得了社会的承认和赞誉

③承担责任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④实现人生价值,不应追求个人利益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7.(2012·宁波中考)2012年5月8日,佳木斯市张丽莉老师为保护学生,自己被车碾轧,双腿高位截肢,被人们称为“最美女教师”。

我们从张老师身上感受到了()

①大爱无私的宽广胸怀

②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③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操

④舍己救人的英雄气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从狂放鞭炮到喝绿豆汤,从抢购板蓝根到席卷超市;从北京到内蒙古,从河北到陕西,从广东到河南,从天津到宁夏,迷信盲从风靡一时,抢购大潮横扫南北。

2011年的抢盐风波再次反映了大家的一种从众心理。

下列对这种心理认识正确的是()

①导致从众心理的唯一原因是周围社会成员的压力

②从众就是人们常说的“随大流”

③从众心理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心理现象

④从众有的是发自内心的,有的则是表面上顺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9.为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河南省济源市将每月的22日定为“让座日”,重点在公交车上开展文明让座活动,倡导为“老、弱、病、残、孕”等身体不适、行动不便的乘客让座。

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①谦让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风尚

②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谦让会让你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④对于任何事情,我们都应做到谦逊礼让

A.①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0.俗话说:

“在大海上航行,没有不带伤口的船;在生命中旅行,没有不受伤的心灵。

坚持住,不要沉没。

”这告诉人们()

A.在生活的道路上总有坎坷,不必理会,别人会帮你摆脱

B.一个人只有心灵受到伤害,才能选择坚强

C.在生活的道路上充满悲伤,没有欢乐

D.在人生的道路上,唯有选择坚强

11.张晓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每天除了上学还要照顾因病卧床不起的母亲,他常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去卖以贴补家用。

他被大家称为“贫困中坚守的阳光男孩”。

张晓的故事告诉我们要()

①乐观勇敢地面对生活,迎难而上

②科学分配时间,努力分担家庭的困难

③拒绝他人的帮助,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④有坚强的意志,并在长期的生活中自觉养成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2.“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这些话告诉我们()

①要学会谦让,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要原谅他人的一切过失,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③在社会生活中要学会作出适当的让步,以化解不必要的纠纷

④学会大度和宽容可以使一个人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3.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严查了40部扰乱网络出版正常秩序、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网络色情小说。

使网络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为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这说明了()

①社会环境对人的成长起决定作用

②社会生活中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③个人只能被动接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④我们应该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避免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4.(2012·常德中考)右边的漫画《同命相怜》反映了在我国当前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

①分配问题

②资源问题

③教育问题

④环境问题

A.②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15.(2012·泰州中考)2011年12月,德班气候大会通过了延长《京都议定书》的协议,并为2020年后的全球减排行动作出了安排。

你认为我国应当()

①严格执法,保护环境

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禁止排放温室气体

③节能减排,科学发展

④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16.2012年3月,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把PM2.5(细颗粒物)和臭氧(8小时浓度)指标纳入常规空气质量监测。

这一做法()

①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②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③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

④有利于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共36分)

17.(10分)(2012·铜仁中考)2012年3月5日是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49周年纪念日,也是雷锋去世50周年纪念日。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部署,这一天全国中小学生学雷锋“六个一”活动全面启动。

广大中小学生将通过读一本书、讲一个故事了解雷锋事迹,通过开一次班会、写一篇心得感受雷锋精神,通过做一件好事、参加一次志愿服务开展学雷锋实践。

经过50年的发展和积淀,雷锋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全国各地纷纷开展纪念雷锋、学习雷锋、实践雷锋精神的活动,掀起了全国范围内的学雷锋高潮。

(1)什么是雷锋精神?

(3分)

(2)在日常生活中,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雷锋,你心中的雷锋是怎样的?

(3分)

(3)雷锋虽然生命短暂,但雷锋精神却具有永久的生命力。

这对我们实现生命的价值有什么启示?

(4分)

18.(14分)材料一“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著,以能耗年均6.6%的增速支撑了国民经济11.2%的增速。

不过,当前生态环境恶化的总体趋势没有根本好转,一些地方环境承载能力已近极限,节能减排任务十分艰巨。

材料二2011年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普遍干旱,严重的旱情使洞庭湖区湿地干涸,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尤其是沉水植被几乎面临灭顶之灾。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两个角度即可)(4分)

(2)材料二中严重旱灾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

(6分)

(3)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做到节约用水?

(两个方面即可)(4分)

19.(12分)从国际性的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坎昆气候

变化会议到近年的“两会”,“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成为当今最流行的词汇。

“低碳生活”简单地说就是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应对气候变化,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也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

“低碳”正在渗透到百姓生活、城市建设、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在我们身边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改变着固有的生活习惯,成为“低碳生活”的践行者。

(1)请你从我国资源、环境的国情及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角度,向老百姓宣传倡导“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6分)

(2)为践行“低碳生活”,请列举出你在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或者新打算与大家分享。

(6分)

三、实践探究题(共16分)

20.隋刚,淄博市张店钢铁总厂一名普通的职工。

从一开始零星向远在贵州的贫困学生邮寄书籍、文具,到如今每月拿出100元或200元作为固定资助款,5年来,他悄无声息地资助着5名贵州苗族贫困生。

他的善意之举感动了所有人,他被评为2010年度“感动山东”网络人物。

同时,他也希望受资助的学生能明白好心人资助他们成才,不是为了让他们回报某个人,而是让他们铭记善心,传递善心,回报社会……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我分析我评价】

(1)隋刚的行为是一种什么行为?

(4分)

【我参与我行动】

(2)为了倡导同学们向隋刚学习,淄博市某中学团委会决定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献出爱心、服务社会。

你准备通过哪些行动来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

(6分)

【我付出我快乐】

(3)假如你也将向一名贫困学生伸出援助之手,在你帮助他人时,是否应该注意点什么呢?

在这一活动中,你将会有哪些收获?

(6分)

 

答案解析

1.【解析】选B。

本题考查个人与集体的关系。

个人与集体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而本题主要是强调了集体对个人的作用,即个人离不开集体,所以选B。

A、C强调的是集体离不开个人;D项不符合题意。

2.【解析】选A。

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合作和集体的力量。

作为一个集体受到奖励,是对集体力量的奖励,②集体力量是个人力量的简单相加的说法是不对的。

集体可以形成合力,是一种聚变和升华。

3.【解析】选D。

个人是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共同努力。

在我国,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A、B两项本身正确,但与题意不符;C项观点错误,没有认识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一致性。

4.【解析】选A。

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的正当利益。

但是若过度追求个人利益,忽视集体利益,最终个人利益也将保证不了。

因此④是错误的,含有④的选项都排除,本题的答案为A。

5.【解析】选A。

本题考查亲社会行为的含义。

通过列举的几种行为来考查学生对亲社会行为含义的理解。

其中④是一种错误的行为,更不是一种亲社会行为。

所以选A。

6.【解析】选A。

解答本题需要了解一定时事背景,即当代“雷锋”郭明义的一些事迹。

从本题看,主要是爱岗敬业、助人为乐的精神品质。

①②是对郭明义行为即承担社会责任的正确理解和表述;③是对责任代价的错误理解;④是关于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关系的错误认识,割裂了两者的关系,是错误的。

故选A项。

7.【解析】选B。

本题通过“最美女教师”的材料,让学生感受最美女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她高尚的道德情操。

张老师的行为展示了一个人民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和舍己救人的英雄壮举。

但其行为不能说明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故选B。

8.【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从众心理的认识。

导致从众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内在原因,也有外在原因,①说法错误,②③④分析正确,故本题的答案为D。

9.【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对于谦让的认识。

设立“让座日”目的在于弘扬谦逊礼让的美德,这有助于融洽人际关系,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①②③观点分析正确;④观点片面,谦让并不是不讲原则,一味忍让,对于原则性问题不能谦让。

10.【解析】选D。

本题以俗语为载体,考查学生对于复杂社会生活的认识。

A项的观点错误,面对人生道路上的坎坷,要想办法尽可能快地解决,不能等,更不能依靠别人;人的一生,有欢乐,也有悲伤,因此C排除;B说法错误;本题的答案为D。

11.【解析】选B。

人生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人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逆境。

张晓面对自幼丧父、家境贫寒、母亲因病卧床不起的现实,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相反,严峻的现实更激起了他对生活的信心。

他的身上集中体现了乐观、坚强、自信、自立等优秀品质,因此①②④分析正确;但自立并不等于拒绝他人的帮助,他人善意的帮助有助于我们克服困难。

12.【解析】选C。

这两句话告诉我们要学会谦让,养成亲社会的行为,学会大度等。

②原谅他人的过失是对的,但不是一切过失都能原谅,宽容要讲原则。

所以选C。

13.【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社会环境的认识。

社会生活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要主动接受社会环境的积极影响,避免其消极影响。

因此②④观点正确;社会环境可以影响人的成长,但并不起决定作用,①错误;③观点错误,它否认了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积极主动性。

故选D。

14.【解析】选D。

本题考查学生对资源、环境的认识。

由漫画中被污染的水可知,我国面临资源问题、环境问题。

15.【解析】选C。

本题考查我国应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

我国要落实德班气候大会通过的协议,落实减排行动,就要严格执法,保护环境,节能减排,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国际交流,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是并不能禁止排放温室气体,所以②不能入选,①③④正确。

16.【解析】选B。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PM2.5(细颗粒物)和臭氧(8小时浓度)指标纳入常规空气质量监测”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有利于公民的生命健康。

③说法太绝对,是错误的。

故选B。

17.【解析】本题通过雷锋精神主要考查学生对亲社会行为的理解以及如何做到亲社会行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问直接回答雷锋精神的内涵即可;第

(2)问写出几种助人为乐、热心公益的亲社会行为,作为雷锋精神的典型代表;第(3)问从做好亲社会行为的角度谈谈生命的意义。

答案:

(1)雷锋精神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当代雷锋精神新的内涵:

为人民服务、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勤俭节约、见义勇为等。

(2)帮助同学共同进步、做环保志愿者、植一次树、让一次座、扶一把老人、奉献爱心等。

(写出三种与参考答案内容相近的,即可得分)

(3)①生命的意义不在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许许多多的人虽然生命已经结束,但他们为社会所做的贡献却让后人受益无穷。

②我们应该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从生活、学习中的小事做起,关心、帮助他人,在不断奉献中提升自己生命的价值等。

1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1)问可从我国取得的成就和当前的现状分析我国所采取的一些政策以及面临的资源环境形势。

(2)问可通过对旱灾发生的原因及导致的危害方面分析我们应该采取的做法。

第(3)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我国重视资源和环境保护工作,我国坚持依法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国策,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资源和环境形势等。

(2)必须善待大自然,做大自然的朋友,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和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节约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尊重生命,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3)节约每一滴水,随手关闭水龙头,加强对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

19.【解析】本题以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坎昆气候变化会议和近年的“两会”提到的“低碳生活”为背景材料,考查学生对于“低碳生活”的认识。

(1)问综合性较强,可从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及勤俭节约、文明消费的角度入手总结倡导“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2)问列举“低碳生活”的好习惯,开放性较强,言之有理即可,注意语言要简练,避免重复。

答案:

(1)①目前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这些资源问题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

②在我国,人与环境的关系日趋紧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③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影响社会安定、危害人民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

因此要节能减排,建设生态文明,践行“低碳生活”。

(2)①在外就餐要打包;②把灯泡换成节能灯;③房间无人不亮灯,人走灯灭;④一张纸两面用。

20.【解析】本题结合典型人物材料考查对服务社会、亲近社会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1)问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对其行为做出简单的评价;第

(2)问实际上是考查中学生如何为社会做贡献的知识;第(3)问则需要结合助人应注意的问题和对自己成长的意义来回答,答案具有一定的开放性。

答案:

(1)是一种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亲社会行为。

(2)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宣传环保知识、扶助老弱病残等;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积极献计献策;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等。

(3)①帮助他人首先要真诚,还要注意方式方法;在帮助过程中要注意维护他人的自尊,千万不要把帮助当成一种施舍,否则帮助就有可能变成一种伤害。

②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收获到了由衷的幸福和快乐,增进了关心社会的情感,增强了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提升了自己的品德修养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