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76636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docx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可研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1.1.1项目名称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

1.1.2项目承建单位概况

承建单位:

渭南市奥林匹克体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项目负责人:

渭南市奥林匹克体育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经渭南市人民政府批准,于2009年12月10日正式成立的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有控股公司,主要从事渭南市体育场馆运行管理、体育产业开发及设施建设、体育赛事组织、房地产开发、房屋租赁等业务,公司注册资金来1亿元人民币。

公司注册地址:

渭南市朝阳大街中银大厦16楼。

1.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

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问题》

《渭南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的决定》

《渭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渭南市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008-2020)

《渭南市区房屋拆迁管理暂行办法》

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

1.1.4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过程

为了改善穆屯村“城中村”居民住房商业配套问题,提升渭南城市中心区域品位,完善渭南城市中心区功能,为市体育中心提供资金支持,市政府决定,在进行体育中心建设的同时,将体育中心周边地区451.715亩土地用于商住开发建设用地,通过市场运作招、拍、挂等方式融资建设。

这样一个方面改善城市中心区的商业配套,另外一方面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中心区土地使用效率,渭南市奥林体育产业务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出了该项目的建设意向,项目提出后,公司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研究结论认为,项目的建设对提高城市品味、加快城市基础设施步伐、改善城中村群众生活,扩大城市就业以及解决渭南市建设土地不足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1.2项目概况

1.2.1项目区位置

该项目拟建地址位于乐天大街以北,市体育中心以西,新盛路以东,北邻住宅综合楼一区。

项目规划总用地451.715亩。

1.2.3项目建设规模与目标

渭南市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商业改造项目总占地451.715亩。

其中建设用地381.169亩,绿化用地30.807亩,代征乐天大街用地30.894亩,规划路7.845亩。

采用招、拍、挂形式,由开发商建设。

主要建设商业综合用房。

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其中商业房43万平方米,公共建筑2万平方米。

配套建设道路、供水、供电、绿化、采暖、消防、监控、网络、通讯等公用设施。

1.2.3主要建设条件

该项目建设条件较好:

一是国家和渭南市政府对加快城中村改造和改善城市居民住房条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支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的改造;

二是项目建设方案符合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

三是项目建设区位于渭南高新区,交通、电力、供水等基础条件较好,可以满足建设要求;

四是项目建设涉及的村民对项目建设持支持态度,确保了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五是项目建设紧邻渭南市体育中心,周边有陕西省首家三级甲等医院渭南市中心医院、渭南市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等大型公益性建筑,紧靠渭清路、乐天大街等城市主干道,区位优势明显,开发潜力较大。

1.2.4项目总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项目估算总投资9亿元。

其中:

主体工程投资约6.5亿,配套工程投资1亿,前期工程费用近5000万,基本预备费5000万,建设期利息5000万。

资金来源:

招商引资。

1.2.5项目建设周期

本项目建设期限为4年,2011-2014年。

1.3问题与建议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政策,建设依据充分,项目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了城市环境和居住条件,给城市中心提供较完善的商业配套。

渭南市政府对该项目大力支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该项目建设条件优越,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有二点:

一是项目涉及前期拆迁,其进度决定了本项目的进度。

二是项目投资较大,资金落实有一定困难。

为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建议建设单位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力做拆迁工作,为项目建设创造前提条件;二是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强招商引资力度;三做好规划及前期设计工作,力增建成后为渭南城市亮点;四抓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进度和投资目标的实现。

建议政府管理部门尽快批复项目相关文件,使项目尽快启动。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穆屯村“城中村”改造以改善城中村综合环境,完善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构建和谐社区为目标,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科学规划、综合改造、尊重民意、因村制宜、利民益民的原则,坚持以城市规划为指导,以机制创新为基础,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地块开发及安置房建设为抓手,以实现农村转变为城市社区为主导,加强“城中村”改造的控制和引导,充分消除在景观、体制、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城乡差异,从而实现现有村民居住社区化、保障社会化、环境生态化的战略目标。

2.2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渭南市经济发展较快,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实现655.5亿元,较上年增长14.3%。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696.32亿元,同比增长19.3%。

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52元,增长24.1%。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3.59亿元,比上年增长5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9.39亿元,同比增长52.7%,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7.05亿元,增长59.9%,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39.5亿元,增长23.1%,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市政府安排的2009年城建项目,是建市以来数量最多、规模最大、投资额度最高的一年,中心城市总投资达38.73亿元。

渭南市委、市政府新近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镇化进程的决定》中,明确将渭南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为国际山水文化旅游城市;关中东部新兴工业城市;秦晋豫黄河金三角商贸物流澡心城市;关中最适宜人居的绿色生态文明城市。

并按照每年增加1.6万城市人口的增长速度,力争到2020年中心城市人口将达到60万以上。

穆屯村所处位置是将来渭南市城市中心,东邻渭南市文化行政办公区,与渭南市中心区绿色走廊相连,东北部为渭南市行政中心,南、西靠渭南市商住区,北部为渭南市将来的重要交通通道,对渭南市城市形象影响较大,因此,必须尽快进行城中村改造,以改变目前村庄与城市不相适应的状况,促进城市面貌的改善。

本项目为总体改造提供商业配套,提升渭南城市中心品位和城市形象有重要意义

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1项目建设是加快城市社会文化发展,提高群众生活质量的需要

社会文化发展要求市民群众形成先进的文化观、价值观。

通过提高了城市的整体品位,推进了城市发展。

该项目就是利用目前城中村珍贵的土地资源,通过住宅开放建设,改善居住环境,完善社区功能,改进医疗卫生、文化建设条件,提高城市人口质量,推进城市社会文化进步,为渭南中心城市发展奠定基础,对提高渭南城市整体形象带来有利条件。

2.3.2项目建设是加快城市可持续发展,推进城市化和现代化的需要

城市要发展,就必须要有充分的土地资源来支撑。

渭南市由于地理位置限制,目前可供开发建设的土地资源日益枯竭。

该项目的实施,将形成可供开发的土地资源,为城市发展注入了活力。

2.3.3项目实施是建设生态型城市的需要

该项目的建设,将对穆屯村城中村进行改造,在满足人们生活必须的住房建设的同时,建设大量的绿化,满足人们休闲和健身需要。

据测算,项目建成后的总体绿化率将由目前的不足15%提高到45%左右,消除了一批城市卫生“死角”,美化了城市环境,对建设生态型城市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3.4项目建设是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需要

随着项目的建设,将配套建设道路、电力、通讯、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使群众的居住环境大为改善。

也促进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3.5项目建设是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需要

该项目的实施,将为渭南市高新区城中村改造提供成熟的经验,为大规模进行城中村改造打下基础,为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创造了条件。

2.3.6项目建设是提高群众收入和保障水平的需要

项目实施后,一方面可以为每户拆迁群众提供一套成本房和25平方米的商业建筑,用于补助群众的收入;另一方面,项目实施后,可以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提供群众收入。

据测算,项目的实施,每户群众年收入将增加10000元以上,大大缩小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

同时,项目建设时,将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同步建设一些保障性设施,提高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

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3.1项目建设位置

该项目拟建地址位于乐天大街以北,市体育中心以西,新盛路以东,北邻住宅综合楼一区。

项目规划总用地451.715亩。

3.2项目建设条件

3.2.1气候气象条件

项目区区内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大陆季风气候,春季温暖,夏季炎热,秋季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

据渭南气象站1953年-2000年资料,多年平均气温13.5℃,最高42℃,最低-15.8℃,多年平均降水量578.11mm,最大年降水量835.6mm,最小年降水量301mm;多年平均蒸发量1336.2mm,最降水量的2.3倍,年内降雨量主要集中在7、8、9月份。

3.2.2工程地质条件

渭南市区座落在渭河南岸的Ⅰ-Ⅲ级阶地上,南依坡塬,北濒渭河,尤河南北穿越而过。

海拔在338-405米之间,地势较为平坦,由南向北倾斜,坡度0.5-5‰之间,平均坡降3‰,土壤承载力为12-22T/m2,属Ⅰ-Ⅲ级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和Ⅲ级自重湿陷性黄土。

渭南市城区属汾渭地区渭河小区东部。

其地质构造是汾渭内陆断陷西段的渭河地堑。

南深北浅,长箕状拗陷。

地堑上充填着深厚的第四系地层,充填物皆由渭河及两岸支流冲积洪积经多次侵蚀和堆积的回旋,形成广阔阶地的平原格局。

抉建地址处在二级阶地,地层上部为中更新世冲积黄土、亚粘土、砂砾石夹1-2层古土壤层,下部为亚粘土和卵石层,基座为三门系细砂到亚粘土。

该区属鄂尔多斯块体南缘渭河新生代断陷盆地,为汾渭地震带的西南部分,查《陕西省地震烈度区划图》为8°区,应进行抗震设防,建、构筑物应按基本烈度采取抗震措施。

3.2.3给排水条件

项目用水类型主要为公共建筑用水、生活用水及浇洒用水。

项目规划区供水结合城市供水系统,水源由市政东水厂及规划北水厂供给,从渭清路、乐天大街等城市供水干管接入,可满足给水需要。

排水体制按照《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采取雨污分流制排水体制。

项目区生活污水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即可;雨水按照地形采取管线最短就近排放的原则,汇集后排入城市雨水管网。

3.2.4供电条件

项目用电由高新区良田110KV变电站供尖,目前,渭清路、乐天大街等城市公网布线合理,接线方便,可满足项目建成后用电需求。

3.2.5通信条件

项目所在地通信事业十分发达,目前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50万门以上,移动电话容量达20万部以上,宽带网络通讯设施配备齐全。

通信设备和能力完全可满足项目需要,并对项目的实施与运行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3.2.6燃气供应条件

项目区能源采取天然气供应。

乐天大街的天然气管道已敷设,可满足项目需要。

3.3项目建设环境

渭南市委、市政府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作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把优化投资和经济发展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给予高度关注。

经过连续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和近几年的实践,保障项目建设环境,促进项目加快建设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五项重点工作之一。

建设该项目也是实施渭南中心城市“西进北扩”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只要该项目的建设过程和程序符合城市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无论是在政策环境、资金环境、行政执法环境、施工环境等方面均是有保障的。

3.4结论

渭南市穆屯村城中村改造项目(商业用地)地处渭南市城市中心西北部,是渭南市今年城市发展的重点地区,建设区内给排水、供电、供热、通信等外部设施系统齐全,距离近,保障性可靠,均可满足项目区建设需要。

该项目的建设符合渭南市国民经济“十一五”发展规划、城市近期建设规划及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项目建设的外部环境有保障,可以建设。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4.1项目建设标准

渭南奥林体育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根据渭南市人民政府相关文件精神,根据实地调查摸底和未来城市人口结构特点,设计了配套建设相应的商业用房和公共建筑,用于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完善商业配套,提高城市品位。

本项目包含有酒店、写字楼基本为高层民用建筑,部分楼高100米,地上28层,地下3层,为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为A类高层建筑,裙房,地上3层,地下2层,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4.2项目建设规模

项目规划总占地451.715亩。

4.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名称

单位

指标

备注

一、项目规划总用地

451.715

工商用地

451.715

二、总建筑面积

平米

商业用房

430000

公共建筑

20000

三、建筑密度

30%

四、容积率

3.0

五、绿地率

36.01%

六、日照间距系数

1.42

七、商业平均层数

28

八、车位数

3000

4.4建设内容及设计方案

4.4.1总图布置

(1)布置原则

商业用房建设依据场地地形特点,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就近安置,布置整齐,土地利用要科学合理,规范确定建筑物间距,既要满足商业环境的舒适,又要保证消防的安全。

建筑规划布局着重考虑功能分区明确、交通组织便捷、空间通透变化,层次丰富、建筑造型实用新颖的原则。

场内各建筑物间均以环境道路相连,道路宽3.5米。

场地内合理布设绿化景观带、花园和草坪,以满足“推窗见绿”的商业环境标准。

(2)总图布置

整个场地分区明确,既有机结合(道路连接),又相互独立(设置绿化屏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详见地块分区示意图)。

4.4.2建筑内容及设计方案

1、主体工程

主体工程主要为公共建筑与商业用房建设。

2、辅助配套工程

1)道路、停车场

道路系统由机动车道及步行道组成。

道路系统的布置原则为保证不同的交通流向互不干扰,提高内部交通实效、安全。

道路骨架与空间模式一致,内部辅以形式较自由的步行系统。

道路包括区内道路,绿地中及步行道路宽度为2-3米,环状车型路幅宽度不小于4米;根据《陕西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新建建筑停车位控制指标,本项目设计停车位3000个(含地下停车位)。

道路、停车位占地按安置小区占地面积的25%进行规划,设计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2)绿化工程

本项目环境设计注重步移景异的变化、以及绿化系统的均好性,力求每栋建筑物前都有提供绿化保证,环境设计注重商业建筑、建筑小品、植物的合理搭配。

在植物配置上考虑到春夏秋冬、雨雪阴晴的改变,创造空间的意境和情趣,同时注意运用地域性植物、植物种群的搭配,以及植物的季相变化等,营造出具有不同景观特征的风景和植物群落。

通过学化总体规划的布局结构,调整绿地划分,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环境绿地的生态与景观作用。

绿化主要包括临街的绿化带,区内道路绿化带、行道树以及草坪、花坛等,绿化率达到36.01%。

4.5公用配套工程

4.5.1给排水系统

1、给水:

项目用水由渭南市高新区一水厂市政给水系统供给,由乐天大街城市供水管道接入,该主干管管径为600mm。

最高日生活用水量标准按120升/日·人计。

消防用水量室内按15L/S,室外按23L/S计,火灾按一次、一小时考虑。

生活用水最高用水量为797.76m3/d,考虑消防用水,需建200m3地下钢筋混凝土蓄水池两座,给水管道直接从乐天大街DN600给水干管接入,可以保证生活用水、消防用水的需求。

2、排水:

项目排水实行雨污分流,根据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区域雨水汇集面积,各楼污水管取DN125,区污水总管取DN300,雨污水通过管网直接接入城市污水管道和雨水干管。

4.5.2供电系统

本项目属于二级负荷,采用双回路10KV电源供电,由良田110KV变电站供应,本项目商业建筑均为高层建筑,共电线路由乐天大街供电公网接入,供电按二级负荷考虑。

项目供电设计综合考虑电力、照明、空调控制、接地及电话配线,保安监控、有线电视电缆、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消防系统。

考虑公共建筑及商业用房建设需要,变电站设计时应预留增容空间。

4.5.3供热系统

本项目供热利用洁净能源天然气,目前天然气管道已铺设至乐天大街,本项目建设时,由天然气气公司配合天然气管网入户。

4.5.4消防系统

本项目院内规范配置室外消防栓,并与蓄水池,加压泵相连,同时还可借助城市消防力量,组成室外消防系统。

建筑物周围预留消防通道。

4.5.5闭路监控系统

主要是对室外、停车场以及主次出入口的监控。

该系统包括8台监控专用高分辨率彩色CCD摄像机,其中6台为彩色定焦镜头CCD摄像机,配装室内防护罩及支架,主要安装在停车场和主次出入口处,进行定位监视,对小区车流、人流进行全方位动态实时监视。

4.5.6电视、通讯系统

电视、通讯系统线路由乐天大街分支接入,形成项目内部有线和闭路电视系统,由电讯部门形成内部网络及电话通讯系统。

第五章节能措施与评价

5.1节能措施综述

节能能源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基本国策。

节约能耗、降低成本的各项措施能降低运营成本,而且给社会、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益处。

本工程节能设计的专业有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电气等。

5.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2、《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

3、《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4、《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50254-87);

5、《陕西省节约用水办法》;

6、《陕西省建筑节能设计导则(试行)》。

5.3建筑专业的节能措施

建筑节能主要从建筑设计规划、维护结构、遮阳设施等方面考虑。

5.3.1节能建筑规划设计

根据建筑功能要求和当地的气候参数,在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科学合理地确定建筑朝向、平面形状、空间布局、外观体型、间距、层高、选用节能型建筑材料、保证建筑外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等热工特性及对建筑周围环境进行绿化设计,设计要有利于施工和维护,全面应用节能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建筑物能耗量,获得理想的节能效果。

5.3.2加强建筑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

使用环保、节能型建筑材料,可有效减少通过围护结构的传热,从而减少各主要设备的容量,达到显著的节能效果。

采用新型墙体材料与复合墙体围护结构。

在进行经济性、可行性分析的前提下,在墙体内外侧敷设保温隔热的新材料。

外墙装饰材料应兼顾保护墙体和美化墙体的两重功能。

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选材原则以对环境和体无毒、无害、无污染与无放射性为主。

在采光、通风换气、保暖隔热、防噪音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

门窗是建筑能耗散失的最薄弱部位,面积约占建筑外维护结构面积的30%,其能耗约却占建筑总能耗的2/3,其中传热损失为1/3,所以门窗是外维护结构节能的重点。

所以在保证日照、采光、通风、观景条件下,尽量减少外门窗洞口的面积。

5.3.3设置遮阳设施

设置遮阳设施,考虑空调设备的位置。

减少阳光直接辐射屋顶、墙、窗及透过窗户进入室内,可采用外廊、阳台、挑檐、遮阳板、热反射窗帘等遮阳措施。

门窗的遮阳设施可选用特种玻璃、双层玻璃、窗帘或遮阳板等。

设计中应采用密闭性良好的门窗。

通过改进门窗产品结构(如加装密封条),提高门窗气密性。

防止空气对流传热,加设密闭条是提高门窗气密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5.4其它节能措施

1、引入生态环保设计理念,通过合理的建筑布局及环境设计,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减少非可循环利用能源的消耗。

2、设计时,在保证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尽可能缩短供水、供电线路、减少线路能耗损失。

3、建筑设计尽量采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以减少采光、暖通耗能。

4、根据功能要求,积极采用节能材料。

小区照明灯具采用地灯方式的高效节能灯,道路照明路灯均采用高杆式高效节能路灯。

各用电设置带自动调节装置和电容器补偿屏,变压器选用节能型,照明光源尽量选用节能的气体放电灯和电子镇流器,室外路灯照明采用集中控制管理,分组进行开关控制。

5.5节水措施

渭南地处我国内陆腹地,水资源短缺,人均占有水量远低于我国平均水平和全省水平。

节约用水既能缓解目前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又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建设良好生态环境的需要。

本报告就节约用水提出以下措施建议:

1、积极开展节约水资源的宣传,提高大家的节水意识。

2、采用节水型工艺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降低水资源无效消耗。

3、供水系统采用优质供水管材,严格控制和防止供水系统渗漏现象发生。

4、供水泵房选用变频装置,使供水压力稳定,做到节水节能。

5、其他清洗用水经沉淀净化处理后,重复利用率达到80%以上。

5.6成立节能机构

在项目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节能办公室,后勤服务配套设立节能管理人员,制定节能管理措施,定期监督检查,使节能措施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六章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6.1环境设计依据

1、GB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修改版

2、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3、GB12941-91《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

4、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5、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

6.2环境现状

根据实际环境调查和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环境质量报告,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良好,空气环境质量满足区划的大气环境质量二类功能区标准;声环境达到《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的Ⅱ类标准;区内无工业废水、烟尘、有毒物等污染源及污染物排放企业。

6.3环境影响预测

6.3.1水环境

施工期间,施工人员排放的生活污水会污染周围水环境。

施工期间机械车辆的冲洗废水、机修废水、混凝土拌废水及开挖中的土壤渗水在排放过程中会影响施工区周围的水环境。

6.3.2声环境

施工区周围紧邻居民点,施工过程中机械车辆运行、混凝土拌和、土石方开挖等都会产生较大噪声,影响施工人员及周围的居民。

6.3.3空气质量

施工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同时土石方开挖及运输过程也会产生大量粉尘,污染空气,施工过程中大量机械设备、车辆排放的尾气会造成施工区空气质量下降。

6.3.4固体废弃物

工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包括施工弃渣和生活垃圾,随意堆放生产弃渣会产生直接水土流失,生活垃圾随意堆放不仅影响景观,还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并可能会对当地土壤和农田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难降解的白色垃圾,必须对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减小对当地环境的影响。

6.4环境保护措施

6.4.1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

1、水污染控制措施

对施工生产废水应进行沉淀处理后循环利用,施工生活污水应进行小型二级生化处理系统处理后排放。

2、大气污染控制

对施工场地及道路应定时洒水、清扫,保持湿润和干净,运渣土车辆应加扣篷布,防止遗洒,定期检修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尾气排放装置,确保达标排放。

3、噪声污染控制

施工车辆经过村庄时要减速缓行,控制鸣笛,设备选型尽量选用低噪音设备,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保养;施工布置时合理安排混凝拌和机等噪声较大的设备,尽量避免晚上施工。

4、固体废弃物处理

对生活、生产垃圾,能回收利用的,分检后送往回收站回收利用,其余的垃圾,根据市政垃圾处理方式,运往垃圾场掩埋处理。

6.4.2运营期间环保措施

1、环境管理措施

设置专门的环境管理机构其职责为贯彻国家及有关部门的环保方针、政策、法规、条例,落实污染防治规划,对项目运营中各项环保措施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结合本工程的特点,特定环境管理办法,并指导、监督实施,加强对工作人员的环保宣传教育,检查各个各同单位环保措施落实情况。

2、环境监理措施

为保障环保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