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493443 上传时间:2023-06-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8.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新版.docx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人教版新版

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阶段测试

高一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

150分钟试题满分:

150分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认为,“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白居易《与元九书》)。

情、言、声、义成为诗歌创作最基本、最重要的四大元素和品评作品的重要标准。

中国古代诗词中那些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也正是在性情、语言、形式、内涵、意境和境界诸方面体现着鲜明突出的民族特色。

性情是诗词作品内在的灵魂、流动的血液和鲜活的生命。

诗词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化人。

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无不饱含浓厚、深沉、真挚的感情。

《诗经》中的《伐檀》《硕鼠》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质问与谴责,《离骚》中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和忧虑国事的悲愤与缠绵,都很典型。

如陶渊明《归园田居》、李白《早发白帝城》、杜甫《春望》、孟郊《游子吟》……无一不是以浓厚的情感震撼读者的心灵。

诗歌语言是最精粹精美、最富表现力和最富智慧的语言。

在措辞炼字上下足了功夫,从而形成了精美的诗歌艺术奇观。

特别是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语言不仅生动鲜活、形象鲜明,而且凝练简洁、精警有力,让人回味无穷。

唐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如同巨幅水墨画,境界宏大开阔,用字凝重有力。

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们名篇、佳句迭出。

宋词“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李清照以“绿肥红瘦”(《如梦令》)描绘雨后海棠,用“人比黄花瘦”(《醉花阴》)将眼前菊花的形象与抒情主人公的消瘦进行对比,既生动新颖又力透纸背。

中国古典诗词彰显了诗词艺术的形式美。

格律诗歌充分利用和发挥了汉语言文字在发音、声调、协韵、对仗、会意等方面无可替代的特点,句式简短,格律稳定,使作品既富有浓厚的音乐元素和强烈的语言韵律,又富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充沛情感。

如杜甫《绝句》、苏轼《饮湖上初晴雨后》、李清照《声声慢》等,历来受到人们的激赏。

中国古代以“温柔敦厚”为诗教。

在这种诗歌理论的引导下,蕴藉含蓄、深厚委婉、经营意境、讲究感悟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主流。

由此既显示出深厚的民族文化积淀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又给读者创造了内容理解和艺术想象的广阔空间。

如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王之涣《登鹳雀楼》、杜甫“三吏”、“三别”等著名诗篇,更是意味隽永深长,赋予了更丰富更鲜活的思想内容。

诗词意境是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表现手法完美融合而创造出的艺术效果,创新出奇则是文学创作普遍追求的重要目标。

中国古代诗词以情、景、事、理、意、趣为主要创作元素,创造出情感深厚充沛、形象鲜明生动的优美意境。

如王维《山居秋暝》、贺知章《咏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品的奇特想象无不让读者感受到强烈的新奇,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如果说意境多是通过画面形象传达思想感情的话,那么,境界则更多的体现在思想与艺术达到的高度上。

纵观中国古代备受赞誉的诗歌国手、创作大家如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他们无不将自己对自然宇宙、人类生存、国家安危的思索,对人与自然的思索,对“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道路的思索等等融入诗篇,使作品呈现出气势磅礴、震撼心灵的大气魄和思想深邃、启悟智慧的大境界,也展示着作者的博大胸怀与开阔视野。

(摘编自杨庆存《中国古代诗词的境界与品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人认为,白居易说的“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是从情、言、声、义四个方面概括诗歌的创作元素和品评标准。

B.中国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在性情、语言、形式、内涵、意境和境界诸方面体现着鲜明的民族特色,作者以此结构全文,并依次加以论述。

C.古代诗词中的经典名篇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情化人,无不饱含浓厚、深沉、真挚的感情,无不以浓厚的情感震撼读者的心灵。

D.宋祁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在措辞炼字上下足了功夫,“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受到词学界的高度评价。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使至塞上》等的某些诗句作品如同巨幅水墨画,让人读后回味无穷。

B.对社会不公平现象的质问与谴责体现了《诗经》的性情,而报国理想难以实现和忧虑国事的悲愤与缠绵则表达了《离骚》的性情。

C.格律诗既富有浓厚的音乐元素和强烈的语言韵律,又富有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和扣人心弦的充沛感情,彰显了古诗艺术的形式美。

D.在“温柔敦厚”这一诗词创作的理论的引领下,蕴藉含蓄、深厚委婉、经营意境、讲究感悟成为中国古典诗词的主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仙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圣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分别点明了李杜诗歌的巨大影响。

B.王维《山居秋暝》、贺知章《咏柳》、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作品既有作者奇特的想象,又传达出鲜明、优美的意境。

C.意境是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手法完美融合而创造出来的艺术效果,境界则更多体现在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所达到的高度上。

D.屈原、杜甫、陆游等大家,将对“以天下为己任”的人生道路等的思索融入诗篇,从而使其诗作呈现出气势磅礴的大气魄和启悟智慧的大境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街汤王

刘建超

老街最明显的建筑就是钟鼓楼。

钟鼓楼是用以报时和报更之楼,晨钟暮鼓。

钟鼓楼所悬挂的大钟与距其30里外的名寺白马寺所悬挂的大钟同时铸造,因铸造参数相同而产生共鸣,有了“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奇特景观。

与老街与钟鼓楼齐名的是距钟鼓楼百米的“马一鲜羊肉汤馆”。

汤馆的主人叫马善明,长得脸宽口阔、慈眉善目,犹如一尊活佛。

据说马家羊肉汤馆的创始人就是明朝万历年间,在钟鼓楼打更的一个马姓更夫。

老街的冬季干冷,马更夫便架起锅台,煮些肉汤填肚子驱寒。

慢慢地,煮汤煮出了功夫。

南来北往的人也常到他的锅台边讨碗汤喝,有的就告诉他一些煮汤的配料。

马更夫索性辞去公差,开了家羊肉汤馆。

马更夫的汤鲜香味美,名声传遍豫西,被赞为“马一鲜”。

老街人爱喝汤,早上以喝羊肉汤、牛肉汤、驴肉汤为主,晚上多喝丸子汤、豆腐汤。

老街人每天要是不喝汤,就同犯了烟瘾一样没着没落的。

在各种各样的鲜汤中,老街人大多还是喜欢喝羊肉汤,而羊肉汤馆里马一鲜又是汤中头一绝。

马一鲜羊肉汤馆,每天五点准时开张,150碗汤卖完就打烊,一天也就个把钟点的生意。

马一鲜羊肉汤馆每天的生意有限,因此,老街人要喝马一鲜的汤,也得起早不能贪睡。

外地人只是知晓马一鲜的名气,能喝上一碗马一鲜羊肉汤的极少。

马一鲜的羊肉汤馆每天只做一只羊的生意。

一只羊,150碗汤。

马一鲜羊肉汤讲究炖功,还有独家的汤料配方,出锅的羊汤浓郁鲜香,不带膻味,色白如玉,稠似乳汁。

站在钟鼓楼上能闻到羊汤的鲜香,这羊汤才算炖好。

马家几代单传,到马善明,一气养下三个儿子,马老大,马老二,马老三。

老街扩建,生意多了,各式各样的汤馆也开得多了,竞争也来临了。

三个儿子都长大成人,老祖宗的这点手艺传给谁,让马善明有些为难。

老祖宗的东西总得传下去。

马善明把三个儿子带到钟鼓楼上,用手指着远处自己家铺子的招牌,说,你们哥仨我谁也不向。

明天开始,你们每人掌勺一天,三天后看结果。

谁中,谁就接手咱家的生意。

马善明把生意交给儿子,每天和老伴儿到钟鼓楼上喝茶养神。

三天过去,马善明坐在堂屋里,三个儿子把各自经营所得全放在案桌上。

马老二和马老三的收入明显比马老大的多。

马善明摇着蒲扇,说,这三天的生意我和你妈都有数。

要说汤炖到了工夫,还数老大,只有老大炖的汤我们在钟鼓楼上嗅到了香味。

老二老三,你哥俩炖的汤都还没有达到咱老马家的味道,你俩的收入却比老大的多。

你哥俩给我说道说道。

老二吭哧说,汤没有炖到工夫,可是省了一些煤钱。

汤快见底的时候,又来了一拨儿客人,汤不够了,我就又兑了两瓢水,人家客人也没有说啥。

老三侃侃而谈,我看了看咱这街上的几家汤馆,他们给碗里配的肉都比咱的少,我就把每碗汤都减少了几片肉。

咱这也是公平竞争嘛。

马善明没再说啥,摇摇扇子,大家就散了。

马善明给三个儿子分家,其实就是分那一缸老汤。

三个儿子每人抱着一只瓦罐,站在那只大瓦缸前。

马善明神情严肃,面对着一缸老汤,好似面对着列祖列宗的神灵。

马家的这缸老汤不知流传了多少代。

反正到马善明接过大勺时,就遵循着煲汤的家训。

每天锅里的汤煮到火候了,要起出第一瓢汤倒入这瓦缸里,再从这瓦缸里盛出一瓢老汤兑入锅里,锅里的汤立马鲜香四溢。

而这缸老汤如何养煨,只有马善明自己清楚,自己操作。

马善明用一只大瓢轮流给三个儿子的瓦罐里分汤,剩下最后半瓢汤,马善明脸上挂出了几丝凄惨,说,祖宗留传下来的家业我都分给你们了。

是生是灭,你们自己闯荡吧。

说罢,将那半瓢汤倒入了老大的瓦罐里。

老大留在原处,老二老三在西关、涧西开了新生意,一时间,马家羊汤红遍了洛城。

老街人的嘴刁,只要是老辈留下的东西,都能品出个名堂。

对汤的品尝更是刁钻到了极致。

你的汤少放了什么作料,熬得不够火候或者煨过了头都能品出,对店家一一道来。

马家三兄弟的羊汤红了几年,老街人的口味又开始找感觉,还是喝马老大的汤感觉更适口更有回味。

渐渐地,老街人就只喝马老大的汤,每天喝汤的人排成长队,马老二马老三的生意则只能勉强维持。

马家弟兄闲时聚在一起谈论生意,马老大总是要教导两个弟弟做生意要诚信、要周到、要对得起过世的父亲。

两兄弟便垂着头,狠劲吸烟。

马老太太临终前,把老大叫到跟前,说,老大,你厚道,为人诚实,你的汤好还因为你爹在分家的时候,多给了你半瓢老汤根啊。

把祖宗留下的生意打点好,不难。

把弟弟带好,不给马家丢份也是正理啊。

马老大把两个弟弟带到钟鼓楼上,用手指着远处自己家铺子的招牌,说,明天开始,你们每人掌勺一天,看咱有没有本事弘扬马家的生意。

马老大在钟鼓楼上喝茶,每天都闻到自家铺子里飘来的香味。

一个月后,马老大把老二老三叫到一起,重新分自己的那一罐老汤。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街汤王》描绘了老街这一特定环境里生存的市井人物风情,现代和古老和谐互动,鲜活而安详。

B.作者极尽铺陈能事,写名吃羊汤“马一鲜”的来历、发展,突出了老街汤王美味、广受欢迎、一汤难求。

C.为保住招牌,使“老字号”得以传承,马善明煞费苦心、精心考验之后,半碗汤根终于倒给老大。

D.结尾处,老大像马善明一样在城楼上摇蒲扇静观,两次特写互相映照,丰富了故事内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5.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6分)

(1)长得脸宽口阔、慈眉善目,犹如一尊活佛。

(2)马善明脸上挂出了几丝凄惨。

6.汤王的老汤有什么特殊意义?

读罢本文你有什么感想?

请结合文本和当今社会现实对此加以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春节临近,烟花爆竹摆上了各地的零售摊点,随之而来的,则是“今年放不放鞭炮”的大讨论。

昨天,首都文明办发出倡议书,号召市民绿色环保、文明出行,留住“北京蓝”。

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民意调查显示,受访人群82.9%表示今年春节期间不打算燃放烟花爆竹,比去年同期上升6.4个百分点。

按照规定,如果在春节期间遇到空气重污染橙色以上预警,北京市将全面禁放烟花爆竹,98.3%的受访者表示会严格遵守。

昨天,法晚记者从新浪微博等多渠道随机截取的1.8万余条网络留言显示,近四成网友不想燃放烟花爆竹是出于保护空气环境考虑,另外,有近一半的网友建议各地组织一次集中燃放,既安全又环保。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材料二:

近年来,随着雾霾天气的长期肆虐,人们对蓝天白云的迫切渴求,呼吁不放烟花爆竹的民声已经越来越强烈。

首都文明办顺势而为,发出倡议,语言亲和平易,感情真诚友善,可谓顺应民心之举。

相对于此前河南“禁炮令”的朝令夕改,高明了太多。

穹顶之下,雾霾肆虐,没有人能独善其身,也少有人是彻底的无辜者。

人类存在于城市之中,每个人都在排放碳,每辆车都会排放PM2.5,每个家庭都在使用和消耗能源。

通过自身行为的克制,为环保尽一份力,应该成为每一位有识之士的自觉行动。

然而,自觉行动是一码事儿,强制限制是另一码事儿,春节期间的“禁炮令”不是不能出台,是确需充分的民意支持,经过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方可实施。

在此之前,引导工作就非常有价值。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每日新报》)

材料三:

给“鞭炮热”降降温确有必要。

除了不安全的因素外,对环境的污染,特别是对空气质量的影响也同样不容忽略。

最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普遍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显著增多。

而燃放烟花爆竹,往往会对本来就很差的空气质量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严重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目前一些城市已经出台禁放、限放烟花爆竹措施,确实大有必要。

烟花爆竹寄托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祝福,这个无可厚非。

尽管烟花爆竹具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我们亦不能一棍子将其打死。

过年嘛,人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庆祝方式。

但前提是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相应的操作规程。

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去铤而走险,做出违法的举动,到头来只会是害人害已。

而对绝大多数家庭来说,积极寻求新的、更安全、更环保、不扰民的过年方式,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说,确有必要给当前的“鞭炮热”降降温了。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东北新闻网”)

材料四:

近年来,各地对于春节烟花爆竹的管理从限放到禁放,体现的是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

而普通民众从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抵制到主动遵守,也说明大家环保意识在增强,人人都希望过一个祥和绿色的健康年。

电子鞭炮作为年货“新宠”持续走俏,就是环保宣传、民众自省的最佳佐证。

事实上,“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传统的中国年有丰富的年俗,少了鞭炮,还有祭灶、除尘、写春联、挂年画、贴窗花、蒸年糕、包饺子、守岁、拜年、舞狮子、耍龙灯、逛花市、赏灯会等,这些方式都会使年更有味道。

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承担责任,自觉放弃燃放爆竹,为改变公共环境尽一份力,形成了政府提醒、百姓配合的社会管理新局面。

它的价值将远超春节不放爆竹本身。

                    (节选自2017年1月25日《法制晚报》)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提及首都文明办发出绿色环保、文明出行倡议书一事,但重点报道的是众多网友参与“今年放不放鞭炮”的讨论的内容。

B.材料二认为春节“禁炮令”并不单是政府的工作,政府的规定要得到民众的认可,要交由民众充分商讨,完成行政和法律程序。

C.材料三分析了给鞭炮热降温的原因:

一是烟花爆竹存在安全隐患,二是近几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空气质量差,一级二级预警天数增加。

D.材料四介绍政府对春节烟花爆竹管理变化和民众对禁止放炮规则的态度变化,说明政府对环境治理的决心和百姓的环保意识增强。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中记者从微博中获取信息说明当前的媒体很注重网络,对网友的观点、态度很重视。

同时,也直接证明中国网络发展的迅猛及网民数量的激增。

B.材料一用具体的数字说话,如“上升6.4个百分点”说明认识烟花爆竹危害的人数增加,“98.3%”说明受访者对政府政策的执行力强等。

C.材料三在讨论“禁炮令”时考虑问题全面,注重多方面的分析,比如第二段也从民众有权选择自己的过年方式的角度进行细致分析。

D.材料四是说明文体,分析了“环保宣传、民众自省”在“禁炮令”中的作用,同时从民俗的角度讨论“年味儿”并不等于“炮味儿”的理由等。

9.有的民众对“禁炮令”有抵触情绪的原因有哪些?

请根据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义府,瀛州饶阳人。

贞观中,李大亮巡察剑南,表义府才,对策中第,补门下省典仪。

高宗立,迁中书舍人,兼修国史,进弘文馆学士。

为长孙无忌所恶,奏斥壁州司马。

诏未下,义府问计于舍人王德俭。

德俭者,许敬宗甥,癭而智,善揣事,因曰:

“武昭仪方有宠,上欲立为后,畏宰相议,未有以发之。

君能建白,转祸于福也。

”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

武后已立,义府与敬宗、德俭及御史大夫崔义玄、中丞袁公瑜、大理正侯善业相推毂,济其奸,诛弃骨鲠大臣,故后得肆志攘取威柄,天子敛衽矣。

  义府貌柔恭,与人言,嬉怡微笑,而阴贼褊忌著于心,凡忤意者,皆中伤之,时号义府“笑中刀”。

又以柔而害物,号曰“人猫”。

洛州女子淳于以奸系大理,义府闻其美,属丞毕正义出之,纳以为妾。

卿段窦玄以状闻。

诏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鞫治。

义府且穷,逼正义缢狱中以绝始谋。

侍御史王义方廷劾,义府不引咎,三叱之,然后趋出。

义方极陈其恶,帝阴德义府,故贷不问。

未几进中书令、检校御史大夫,加太子宾客,更封河间郡公,诏造私第。

诸子虽褓负皆补清官。

明年,召为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母丧免,夺丧为司列太常伯、同东西台三品。

既主选,无品鉴才,而溪壑之欲,惟贿是利,不复铨判,人人咨讪。

又母、妻、诸子卖官市狱,门如沸汤。

右金吾仓曹参军杨行颖白其赃,诏司刑太常伯刘祥道与三司杂讯,有状,诏除名,流巂州,朝野至相贺。

三子及婿尤凶肆,既败,人以为诛“四凶”。

乾封元年大赦,独流人不许还,义府愤恚死,年五十三。

自其斥,天下忧且复用,比死,内外乃安。

(选自《新唐书》)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

B.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

C.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

D.义府即代德俭/直夜叩阁/上表请废后立昭仪/帝悦/召见与语赐珠一斗/停司马诏书留复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理又称大理寺,古代官署名。

掌刑狱案件审理,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其长官名为大理寺卿。

B.尚书是中国古代官职名之一,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

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

C.古代规定,官员任职期间父母亡故,必须辞官回乡守孝三年,服除后方能起用,也有因朝廷需要,守孝期未满就起用,称为“夺情”。

D.“流”即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

这是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的秩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义府善于察言观色,投机钻营。

即将被贬斥之时,他得知唐高宗有意立武昭仪为皇后,马上找机会写奏折要求“废后立昭仪”,深得皇帝喜爱,转危为安。

B.李义府拉帮结伙,结党营私。

他与许敬宗、王德俭、崔义玄等人互相勾结,狼狈为奸,陷害忠良,连皇上对他也得俯首听命。

C.李义府贪得无厌,唯利是图。

他选拨官员只看钱,不看才,并且与母亲、妻子、儿子共同卖官鬻爵,全家腐败。

D.李义府外表柔恭,内心却阴险偏狭。

与人谈话,总是和颜悦色,但凡是冒犯了他、不中他的意的人,都要设法中伤陷害,所以当时人称他为“笑中刀”。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义方极陈其恶,帝阴德义府,故贷不问。

(2)自其斥,天下忧且复用,比死,内外乃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古风(其三十九)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

①徂晖:

落日余晖。

②枳棘:

枝小刺多的灌木。

③鹓鸾:

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古来万事东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15.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用四种植物比喻群贤的句子是:

(2)《谏太宗十思疏》中“,”两句概括了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守成的普遍规律。

(3)《静女》中男青年用“,”表达了对静女所赠彤管的赞美。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在历史的进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守望者。

守望是一种角度。

当我这样说时,我已经承认对待历史进程还可以有其他的角度,它们也都有存在的理由。

譬如说,你不妨做一个战士,甚至做一个将军,在时代的战场上____,发号施令。

你不妨投身到任何一种潮流中去,去经商,去从政,去称霸学术,统帅文化,叱咤风云,________,去充当各种名目的当代英雄。

但是,在所有这些显赫活跃的身影之外,还应该有守望者的寂寞的身影。

守望者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并不直接投身于时代的潮流,毋宁说往往与一切潮流保持着一个距离,但他们也不是旁观者,相反对于潮流的来路和去向始终怀着深深的关切。

他们关心精神价值甚于关心物质价值,在他们看来,无论个人还是人类,物质再繁荣,生活再舒适,(   )。

所以,他们虔诚地守护着他们心灵中那一块精神的园地,其中珍藏着他们所看重的人生最基本的精神价值,同时警惕地瞭望着人类前方的地平线,注视着人类精神生活的基本走向。

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守卫土地,仰望天空,他们守的是人类________的生命之土,望的是人类________的精神之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赴汤蹈火 指点江山 安居乐业 超世绝伦

B.冲锋陷阵 指点江山 安身立命 超凡脱俗

C.赴汤蹈火 高谈阔论 安身立命 超世绝伦

D.冲锋陷阵 高谈阔论 安居乐业 超凡脱俗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心神难定,意识不明,就绝无幸福可言

B.无论是精神流于平庸,还是灵魂变得空虚,都绝无幸福可言

C.无论是心神难定,还是意识不明,都绝无幸福可言

D.如果精神流于平庸,灵魂变得空虚,就绝无幸福可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B.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他们怀着忧虑之心仰望天空,守卫土地

C.在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D.天空和土地日益被拥挤的高楼遮蔽的时代,怀着忧虑之心他们守卫土地,仰望天空

20.下面是一则寻物启事的初稿,其中有五处不合语体要求,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

(5分)

寻物启事

   本人粗心,于2018年10月25日上午8点来钟在校园弄丢钱包一只,内有身份证、驾驶证、校园卡还有带着瑞士小军刀的钥匙一串。

拾到者赶紧拨打电话150077XX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