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49913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docx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docx

备战中考-初中语文记忆口诀大全

中学语文:

文言文断句口诀

一、什么叫断句 

 

  韩愈在《师说》中说: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习其句读”,就是教学生断句。

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都是一个汉字挨着一个汉字地写下来的,所以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了用“。

”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

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

 

  二、考点解析

 

  2004年,断句被列入北京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作为一项能力来考查。

北京卷的《考试说明》古代诗文阅读的第3项是:

文章内容的理解(包括翻译、断句等)。

2005年复旦自主招生试题中也出现了给文言文加标点的题目。

 

  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古人之所以重视断句,是因为断句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断句失误,必然误解古文原意。

古书中就有一些记录断句不当而造成理解错误的材料。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有这样一个故事: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

“吾闻夔一足(一足,一只脚。

笔者注),信乎?

”曰:

“夔,人也,何故一足?

”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

尧曰:

‘夔一而足矣。

’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

‘夔有一,足。

非一足也。

 

  这个小故事,对于人们认识断句的重要性,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三、高考试题回放

 

  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卷(北京卷)

 

  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

(5分)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参考答案:

 

  ① 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

 

  ②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

 

  ③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④ 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⑤ 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

 

  据2004年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数据,文言文断句题的得分统计如下:

难度0.61,区分度0.57。

全市84531名考生,平均得分3.04分;满分15216人,占18%;0分的4044人,占5%。

以上统计数据表明,做好这道5分的题,对我们语文总分的得分是很重要的。

从试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考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较差,这实质上是缺乏文言文的语感。

缺乏语感的原因无疑是平时只做题不读书,诵读的太少,而没有必要的积累。

语文学习在很大程度上要靠积累、靠感悟、靠熏陶,对文言文的学习更应如此。

 

  四、方法指津

 

  不少考生畏惧文言文断句题。

那么,给文言文断句有没有规律可循呢?

其实,给文言文断句有时是有方法可循,有关键可抓的。

在我们遵循了一定的方法,抓住了一些关键,就会给文言断句带来方便。

笔者在文言文断句教学中,查阅大量资料,经过不断摸索,总结出了一套较为实用的断句方法。

请大家先记住下面的口诀:

 

  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1.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

 

  学生给文言文断句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一边看一边点断,看完了文章,断句也结束了,待回头检查时,又觉得有许多不妥之处。

其实这种“一步到位”的方法是行不通的。

理解内容和断句是紧紧相关联的,熟读精思,理解大意是正确断句的前提,因为读不懂就点不断,不理解就点不好。

马马虎虎不行,似懂非懂不行,读一遍两遍、一晃而过也不行。

我们拿到一篇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首先要通读全文,反复钻研,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遍数读多了,其意义自然就理解了。

然后根据文章的内容,先断出几个大的段落或层次,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

比如北京卷的试题,我们经过通读,就能了解文意及层次:

该段文字讲述了“近塞上之人”(塞翁)失马、得马和儿子堕马的事,告诉人们不要孤立地、静止地看待“得”与“失”。

“好事”与“坏事”,“福”与“祸”,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转化的。

基本上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后,断句时,就可抓住“失马——得马——儿子堕马”这一发展过程,抓住人们的看法和“塞翁”的态度,去逐层、逐句点断。

 

  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

 

  给一段文章加标点,往往有易有难。

我们可以在大致掌握了文章的意思之后,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

这是一种先易后难的方法。

比如今年北京卷的让我们给画线句子断句,也就暗示了画线部分前后可以断开,这就为我们理解文段内容和断句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我们也可以根据一些明显的标志(如下面讲到的虚词、对话等),把容易分辨的句子先断开。

 

  另外,我们还要有全文意识,对不易断开的地方,要联系上下文的意思,认真推敲,确定在适当的地方断句。

比如学生在做北京卷文言文断句题时,①②句得分极低,这主要是受“胡人”、“归人”的干扰,其实只要联系下文的“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就很容易了——画线部分后面应断开,“其父曰”前面也应该点断,所以“人皆吊之”应该断在一起,再看①②句中的“人皆吊之”“人皆贺之”,形式与之相同,而且都是写人们的看法,所以断句时就不会出错了。

 

  3.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

 

  文言文在叙述人物的对话时,经常用“曰”“云”“言”等字,这为正确断句,提供了方便。

遇到“曰”“云”“言”等字,我们很容易根据上下文判断出说话人以及所说的内容。

如北京卷中的多次出现的“其父曰”“此何遽不为……乎”。

 

  4.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

 

  文言文中“之乎者也”之类的虚词特别多,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通篇用了二十七个“也”字,几乎每句句末都用了“也”字,传为美谈。

文言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表示语法关系和语气,往往是明辨句读重要标志。

我们在学习中熟悉各类常见虚词的用法,尤其是它们在句中常处的位置有助于断句:

 

  ①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

 

  ②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

 

  ③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④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末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

 

  例如清人彭端淑的《为学一首示子侄》:

“天下事有难易乎?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

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

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这段文字相当典型。

全段共有十七个句子,用了十七个标点符号。

其中成为断句标志的句末语气词共十一个(“乎”、“矣”、“也”、“焉”、“哉”),连词和凝固结构共三个(“则”“而”“然则”),代词两个(“之”),句首语气词(“岂”,也有人称之为情态副词)一个。

 

  当然,我们在抓虚词标志断句时,也要注意灵活性,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乎”用在句中,同“于”,是介词,词性变了。

“也”,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点断,也可不点断。

 

  5.特殊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

 

  记住下面几种文言文的习惯句式,如:

“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

);“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非唯……抑亦……”(非唯天时,抑亦人谋。

);“不亦……乎”(不亦说乎?

);“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

);“可得……欤”(可得闻欤?

);“得无……乎”(得无异乎?

)等,可以帮助断句。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6.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

 

  古人不知道语法结构,只是凭着模糊的语感去断句。

我们可以利用语法知识,对文言文的句子进行语法分析,根据语法分析确定该如何断句。

文章中有些词语是属上还是属下,有时难以断定,而当运用语法知识划分主、谓、宾时,则容易解决。

 

  同现代汉语一样,文言文中主语和宾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数是由动词充当,而谓语又是构成句子的核心,我们只要抓住谓语动词,根据动词位置及和前后词语关系,进行推断,就能提高断句准确率。

比如北京卷中的“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两题,找到动词“亡”“入”“吊”“将”“归”“贺”,根据语法知识,仔细分析,便不会将“入”之后的处所“胡”断为“胡人”,将“将……而归”误断为“归人”。

 

  另外,主语之后一般不断句(“……者……也”式判断句的主语之后应断句)。

谓语之后如果没有宾语、补语就要断句;如有宾语、补语一般不断句,但“曰”“云”“言”等字作谓语时,要和它的宾语断开。

宾语之后一般应断句,定语和其修饰的中心词之间一般不断句。

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文语序基本相同,即主语在前,谓语、宾语在后,修饰语—般在中心词前。

如掌握了文言语序规律,就会为准确标点文言文奠定基础。

可见,语法分析能够帮助准确断句。

 

  7.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

 

  古人写文章,十分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对应,讲究互相照应,好用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这也为我们正确断句提供了条件。

我们利用这一特点进行断句,常常是断开一处,接着便可断开几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北京卷中的“其父曰此何遽不为……乎”反复出现了三次,对我们理解内容和断开文句都有很大的帮助。

 

  古文中两个相同词语连用,如果不属于形容词、名词的重叠形式,一般来说,它们分属两句话,应当从中间断开。

例如北京卷中的“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又如《愚公移山》: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8.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题目做完后,通读一遍,用语法分析或凭借语感,根据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要求,来检验断句是否正确合理。

 

  

  文言断句的基本要求,即应该做到点断后的字句都能讲得通,如果有的句子讲不通,那就可能有断句错误的地方;做到点断后的每一句话的内容都符合情理、符合逻辑。

如果内容不合情理,就有可能点错。

例如:

“诸垒相次土崩,悉弃其器甲,争投水死者十余万,斩首亦如之。

”(《资治通鉴》卷十六)这段话中,虽然每句话本身都讲得通,但“争投水死者十余万”一句有悖情理:

营垒崩溃,打了败仗,弃甲逃命的兵士,为什么“争投水死”呢?

他们争着投水,是为了活命,而不是自杀。

因此,正确的标点,应在“争投水”后加上一个逗号。

 

  9.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

 

  方法只是登堂入室的阶梯,有了它还不能确保走进科学的殿堂,因为进入本身是需要行动的,也就是需要自身的能力。

能力从何而来?

以课本为本,掌握实词、虚词,文言句法、词法,培养扎实的文言功底;熟读一些典范的文言文,培养语感;古人云“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多做一些专题练习。

这样,正确断句的能力就会在阅读中形成,在实践中成熟,在运用中提高。

  

 

  五、巩固练习:

用斜线给下面两段文言文断句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方正第五》,1983年高考语文文言标点题))

 

  2.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世说新语·品藻第九》)

 

  3.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子罕之所宝者至矣(《刘向新序·节士第七》)

 

  参考答案:

 

  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2.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3.宋人有得玉者/献诸司城子罕/子罕不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与我者/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故宋国之长者曰/子罕非无宝也/所宝者异也/今以百金与搏黍以示儿子/儿子必取搏黍矣/以和氏之璧与百金以示鄙人/鄙人必取百金矣/以和氏之璧与道德之至言以示贤者/贤者必取至言矣/其知弥精/其取弥精/其知弥觕/其取弥觕/子罕之所宝者至矣

 中学语文:

高频易错成语记忆口诀

1颐指气使态度傲

2未雨绸缪先准备

3改弦更张制度变

4改弦易辙态度变

5出奇制胜不带宾

6评头品足挑毛病

7不绝如缕声细长

8文不加点一气成

9敬谢不敏婉推辞

10屡试不爽都不错

11无可厚非本有错

12耸人听闻多夸大

13知微见著小见大

14不刊之论删不得

15釜底抽薪才彻底

16扬汤止沸不彻底

17明日黄花今日凋

18汗牛充栋藏书多

19罄竹难书罪恶多

20无所不至坏事多

21始作俑者是首恶

22休戚与共同祸福

23不负众望不辜负

24不孚众望人失望

25师心自用太自负

26不瘟不火恰到好

27不赞一词文章妙

28狗尾续貂坏接好

29不可理喻太蛮横

30闪烁其词话含糊

31左右逢源事圆滑

32如沐春风受教化

33良莠不齐藏好坏

34不容置喙没机会

35胸无城府无心机

36拍案而起愤怒极

37不绝如缕情势急

38空穴来风有根据

39首鼠两端迟不决

40风声鹤唳太惊恐

41韦编三绝太刻苦

42白驹过隙时间快

43振振有词强夺理

44庆父不死制动乱

45谦谦君子有礼貌

46浅尝辄止重表面

47倚马可待文思敏

48如丧考妣死父母

49同舟共济共患难

50万人空巷真热闹

51穷形尽相文细腻

52骇人听闻真正怕

53首当其冲遭头炮

54相敬如宾是夫妻

55鳞次栉比屋多齐

56不名一文是贫穷

57弹冠相庆是小人

58沆瀣一气是小人

59以邻为壑嫁祸人

60城下之盟受屈辱

61粉墨登场坏人上

62望其项背可赶上

63耳提面命老教少

64十室九空人口少

65微言大义意义深

66如履薄冰心谨慎

67噤若寒蝉不敢声

68炙手可热有权势

69安步当车好闲适

70目无全牛技艺熟

71甘之如饴苦中甜

72不以为然不赞同

73天马行空诗书文

74登堂入室讲学问

75美轮美奂指房屋

76执迷不悟不省悟

77不翼而飞找东西

78不胫而走是消息

79殚精竭虑要学习

80鸡肠小肚心胸狭

81空谷足音难得讯

82苦心孤诣勤钻研

83饮鸩止渴喝毒药

84瓜田李下受怀疑

85处心积虑带贬义

86石破天惊指文议

87不以为意不在意

88差强人意还满意

89火中取栗被利用

90师出有名有理由

91安土重迁思故园

92不足为训非准则

93不知所云指说者

94三人成虎谎变真

95侃侃而谈理气直

96危言危行话事直

97罚不当罪处罚重

98罪不容诛死有余

99讳莫如深包不住

中学语文:

基础知识学习记忆口诀

 

一、汉语拼音

aoe,iuÜ,标调多按此顺序;

如果iu紧相连,标到后者头上去。

拼写规则讲得细,任何声母不独立;

zhchshrzcs,自成音节后加i。

iouueiuen,别犹豫,单用头变w或y;

如果前面有声母,去掉oe合规矩。

i母打头搞独立,iining前加大y;

其他所有复韵母,都把小i变大y。

u母单打莫迟疑,前加大w就可以;

u母为首独为户,要把小u变大的。

凡带Ü母要注意,独立去点前加y;

nl相拼不去点,去点只指jqx。

二、词类辨别

有些词类难区分,典型特点要记清:

动形加不名不行,动能加甭形加很;

连词前后能调换,介词前后调不成;

叹词总是单独用,语气助词词后跟。

三、词组辨别

基本词组四类型,嵌字不同可辨清:

联合能嵌和而并,主谓能嵌较很更,

嵌的地得是偏正,嵌着了过是动宾。

的字介词和方位,三种结构自分明。

四、划分单句

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

定语常在主宾前,谓前是状谓后补。

定的状地得后补,形式标志要记住;

遇到格式有变化,仔细分清莫含糊。

五、修改病句

修改病句有诀窍,方法步骤要记牢:

基本成分先找找,主谓宾语是否少;

成分不缺看搭配,主谓动宾可搭好;

搭配恰当看句子,重复之处不能要;

次序不当须重排,用词不妥应换掉;

再看逻辑乱不乱,自相矛盾不可靠;

感情色彩别弄反,事情次序别颠倒;

对症下药仔细改,切勿信手胡乱搞。

 

古文今译口诀

古文翻译,有其顺序。

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难解句子,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

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要求做到,合情合理。

词句间段,紧密联系。

跳跃句子,补出隐意。

加上括号,表明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跳译。

人身称谓,掌握惯例。

吾余为我,尔汝是你。

常见虚词,没有定意。

对待之法,因句而异。

全篇译完,还须仔细。

逐句流畅,错字无迹。

改无可改,方可搁笔。

 

得分口诀

首先沉心读进去,把握作品的大意。

借助题眼和题干,参照注解和设题。

第二注意抓语言,借助语感心洞然。

辩析语意看语境,语气语势照顾全。

第三情景要相合,情景交融是准则。

一切景语皆情语,景后议论抒情多。

第四叙事抓脉络,记叙顺序别搞错。

通过描述塑形象,性格特点要把握。

第五要知干溯源,曲解倒置戴错冠,

扩大缩小换概念,无中生有偏概全。

第六技巧是重点,碰到术语绷紧弦,

细描象征和铺垫,衬托铺陈和渲染。

第七修辞有考点,比喻夸张和委婉,

对比借代和双关,铺排互文和用典。

第八作者要记牢,作品风格要通晓,

联系时代和背景,婉约豪放别混淆。

第九注意抓意境,意境本由形象生,

合理想象是途径,通过意境看心胸。

第十注意辨类型,诗言志来词言情。

散曲语言通俗化,戏剧语言有个性。

十一当心限定语,褒贬语句要警惕,

无限拔高和贬低,陷阱往往在这里。

十二出题有顺序,先是局部后整体,

逐题找准对应点,推敲排除重迁移。

标点符号顺口溜

文章若要好,意明很重要。

停顿分清楚,语气莫混淆。

标点使用好,句顺意明了。

小不点儿妙,此歌请记牢。

引文特殊词,豆芽上下掀。

[“”引号]

文中要注解,弯弯两半月。

[()括号]

意思还没完,六点紧相连。

[-------省略号]

转折或解释,一横添后边。

[——破折号]

起止与联系,短横插中间。

[—连接号]

前后有分界,中间加圆点。

[•间隔号]

书报和篇名,曲角镶边沿。

[《》书名号]

特别强调处,圆点字下粘。

[•着重号]

说完一句话,莫忘画小圈。

[。

句号]

疑问与发问,耳下垂小圈。

[?

问号]

句中有停顿,豆芽跟后边。

[,逗号]

并列词语间,点上瓜子点。

[、顿号]

并列句子间,豆芽顶圆点。

[;分号]

总括与提示,点儿上下叠。

[:

冒号]

命令与欢呼,滴水下屋檐。

[!

感叹号]

一、口诀复习法

1、问号

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3、顿号

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

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

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4、分号

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

5、冒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6、引号

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

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7、括号

注释局部紧贴着,注释整体隔开着。

二、口诀解说与例句

1、问号

⑴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

(选择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例:

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去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

c.你是临场害怕呢,还是身体不舒服?

⑵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

(倒装性的问句,问号也打在全句末。

例:

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⑶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

(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

例:

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

你吗?

你能去吗?

我看你不能去吧?

⑷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词,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

例:

a.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b.谁都不知道他叫什么。

c.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d.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e.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2、感叹号

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

例:

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3、顿号

⑴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

(有的句子并列词语中还有并列词语,大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逗号,小的并列词语之间用顿号。

例:

a.原子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