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12269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1.6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docx

电影视听语言分析

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艺术的语言

●每一门艺术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或者说是表现元素

●绘画:

色彩,线条,构图等……

●戏剧:

台词、唱腔、表演等……

●文学:

文字

对于电影作品的分析我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理解

●分析,是影片欣赏、读解的过程。

●分析,是一种思想、感觉的经历。

●分析,是电影手段、技巧的学习。

●分析,是影片创作、规律的总结。

●分析,是导演方法细化学习过程。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知识的补充。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理论的积淀。

●分析,是我们对电影历史的了解。

●分析,是对影片艺术特性的总体把握

电影的语言

●观点①:

“画面、音响、表演、和蒙太奇方法”  

●观点②:

“画面、音响、色彩……”  

●观点③:

“影像、声音、剪辑。

”(《电影的元素》)

第一章、电影艺术的影像

●电影“视”第一,“听”第二。

●电影是以“视”为主,“听”为辅的艺术形式。

 

影像的重要性

●①、电影的诞生,其实就是影像的诞生

●②、就相同时间所提供的信息量而言,影像是得天独厚的。

●③、影像能够跨过艺术品与欣赏者之间的障碍,直接走入人的心灵。

镜头

●影像结构的基本单

●马尔丹讲:

  ①、(从拍摄角度讲):

镜头是拍摄过程中,摄影机的马达开动至停止这段时间内被感光的胶片;

  ②、(从剪辑角度讲):

镜头是剪两次与接两次之间的那段胶片;

  ③、(从观众角度讲):

镜头是两个镜头之间的那段胶片。

影像构成元素

●①、构图:

对角线、对称、斜线、S线等

●②、景别:

远全中近特

●③、角度:

俯仰平

●④、运动:

推拉摇移跟

●⑤、照明:

三点布光

●⑥、色彩:

冷暖色调、颜色的象征意义

第一节、电影影像的构图

●思考题:

●①、一部影片中的构图应该遵守什么原则?

●②、如何使一个画格的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黄金分割

●③、构图能否在形式上不具美感,为什么?

画格

●影像结构的基本组织单位是“镜头”。

而镜头实际上还可以再分,即“画格”。

  

●一个镜头是由无数的画格组成的。

●电影每秒24格

画格构图三原则

●①美学原则;

●②主题服务原则;

●③变化原则。

(整部影片而言)

一、美学原则

●构图目的:

视觉美感

●内容美——拍什么

●形式美——怎么拍

●光线、色彩、影调层次、虚实对比、远近对比、大小对比,高低对比

原则

●主体与陪体

●主体、陪体区分的关键是看它们在画格中所起的作用的大小,作用大的是主体,作用小的是陪体。

●①、主体不要居中

●“黄金分割原则”即:

1∶1.618

●②、水平线不要上下居中,不要一分为二地分割画面。

●③、色调、布光等不要一分为二地平分画面。

●④、主体不要过分孤单

 

●⑤、主体、陪体应该主、陪分明,不应喧宾夺主。

●  ⑥、人或物的断续线不应一字排开,应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  ⑦、人或物之间的距离不应均等,应有疏有密。

●  ⑧、水平线及景物连天线不应歪斜不稳。

●  ⑨、人最好不要完全正面,应与画格形成一定的角度。

●  ⑩、构图不应雷同、抄袭。

二、主题服务原则

●①、为了表现好主题,要努力设计最合适、最舒服、最具视觉美感的构图。

●例如《黄土地》

●②、为了表现好主题,有时要有意去破坏画面构图的美感。

  A、构图内容不美:

臭水沟

●B、构图形式不美:

《黄土地》

三、变化原则

●景别、角度、运动(摄影机运动)、照明、色彩

●着眼于整部影片

第二节、电影影像的景别

●一、景别的划分原则和标准

①、景别划分所指的对象应该是是被摄主体

②、通常的作法是以画格中截取成年人身体部分的多少为划分的标准。

一景别:

●电影画面中的主体形象,如人物、景物等一般称之为“景”,摄影机与被摄主体的空间距离叫做景别。

●按照摄影机和被拍摄物体从远到近的距离,可以粗略的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

●1远景:

指摄影机与主体距离极远,能充分展示主体与环境的对比,突出空间范围的广阔恢宏感。

这种距离模式适于营造史诗性场面。

●作用:

●能够交待空间环境;

●往往有抒情作用

 

●2全景:

以表现一个成年人的全身为距离概念。

用来展示主体的全貌以及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这种距离模式营造了客观化的关注效果。

●作用:

客观展现被摄体全貌;交待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交待主体与环境之间关系

 

●3中景:

以表现一个成年人膝盖以上为距离概念。

这种拍摄距离运用最多,是从客观性距离到主观性距离的过渡地带,一般呈现中性色彩。

●作用:

利于表现动作、姿态、手势;利于情节交流;是影视剧中用得最多的镜头。

 

●4近景:

以表现成年人胸部以上为距离概念。

用来展示主体的上半身动作。

距离的逼近,使关注重心逐渐移向细节,并使动作的幅度增强,产生一定的冲击力。

●作用:

●重在表现人的神态;重在表现事物色彩、质地、纹理。

●5特写:

以表现成人肩以上为距离概念。

它能呈现主体最丰富的细节变化,它常被用来细腻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心理情绪。

特写元素在电影中的作用:

1、特写是电影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它是电影艺术区别于戏剧艺术的主要标志。

2、特写能够有力地表现被摄主体的细部和人物细微的情感变化,是电影通过细节刻划

人物,表现复杂的人物关系,展示丰富的人物内心世界的重要手段。

3、特写能够帮助观众更直接、更迅速地抓住事物的本质,加深观众对事物和对生

活的认识。

特写镜头不能滥用

●特写其实是把一些平时我们肉眼不易察觉的东西,放大、夸张给我们看。

放大和夸张固然是好,但是,如果都是放大和夸张其实也就没有放大和夸张了。

特写如同音乐中的高音,音乐中不可能都是高音。

国产电影中特写镜头过多,其弊病是:

●①、由于都是“突出”,结果到了真正应该突出的地方也不能“突出”了。

●②、把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不重要的人物和细节上去,干扰了影片的叙事和主题。

●所以,特写镜头不能滥用。

景别决定影片的风格

●戏剧性因素较强的影片,不论是商业片还是艺术片,它们必然要运用或者说是依赖近景、特写等较小的景别,来突出其戏剧化特征,来把观众带入其波澜曲折、催人泪下的戏剧化情境;与它相反,戏剧性因素较弱,追求生活化的电影,它们则也必然更多地使用全景、远景等较大的景别,来减弱人为的戏剧化的倾向,把观众带入那种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非戏剧化情境。

 

第三节、电影影像的角度

思考题:

①、电影镜头的角度主要有哪些变化?

②、举例说明,不同的角度会产生什么不同的艺术效果?

一、镜头角度的划分

两大类:

垂直变化和水平变化。

1、垂直变化:

①平角;②仰角;③俯角。

2、水平变化:

正面(0度),侧面(90度),背面(180度)

垂直角度

●a平视镜头

●指与水平持相同角度,接近于常人视线的感受的镜头,它可以使观众产生真实、平稳、庄重的感觉。

●b俯视镜头

●指低于水平角度,朝下俯拍的镜头,这种镜头能使人和物的体积压缩以至于形状奇异,造成观众心理上的渺小、可怜、压迫以及宿命的感觉,同时它可获得开阔的视野,可表现大的场景。

带有很强的感情色彩,有一种蔑视的态度

 

幻灯片38

●c仰视镜头

●指高于水平角度、朝上仰拍的镜头。

这种镜头能夸大物象的体积,常用来表现人物或景物的高大、威严、壮观等。

适合近距离表现高大物体,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带有崇敬感情色彩;

 

幻灯片40

水平角度的基本风格

1、正面角度:

被摄体正面对准镜头,显得庄重、正规,如拍领袖作报告。

正面角度易于较准确、较客观、较全面地表现人或物的本来面貌;适合表现安静、严肃、庄重的主题;利于画内画外直接的交流。

2、侧面角度:

被摄体侧面对准镜头

利于表现动作、姿态、手势;

利于表现动作的方向、方位和轮廓显得活泼、自然。

它是一部影片中用得最多的角度。

3、背面角度:

被摄体背面对准镜头;

背面角度比较含蓄,想像联想空间大;具有悬念效果和写意效果

幻灯片41

视点

●1客观视点

●它相当于剧作中语气平稳、不温不火的描述,始终与被描述对象保持一定的距离,不深入它的内部(进行情感描述),也不故意拉大距离(显出冷漠感),又称中立镜头。

●2主观视点

●它模仿片中某一人物的眼睛,或代表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的作者的眼睛,具有极大的主观色彩。

使观众与人物建立认同,得以掩盖某些剧情,或使故事的叙述进入一种别致的形式。

 

●3全知视点

●这种视点像无所不知的上帝,既可以远观世界,又可以随时深入到每个角色的心灵,是大多数影片必须借助的视点。

第四节电影影像的运动

一、电影运动的构成

电影的运动主要由两方面组成:

被摄对象运动;摄影机运动。

电影的运动又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况:

①、被摄对象运动:

②、摄影机运动:

③、综合运动:

幻灯片45

二、摄影机运动的主要方式

1、推镜头(推):

两种情况:

A、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前移动;

B、采取变焦距镜头,从短焦距调至长焦距。

两种方法的区别:

①、变焦距镜头往往带有强调的成分。

②、变焦距镜头的主要特征是主观性,摄影机前行的主要特征则是客观性。

幻灯片46

推镜头的作用

①、介绍:

镜头的移动把我们带入故事环境。

②、突出一个重要的戏剧元素。

③、内心表现。

具体表现

①、把观众带入故事环境;(摄影机前行)

②、把被摄主体(人或者物)从众多的被摄对象中突出出来;

③、突出人物身体某一部分的表演的表现力,如脸、手、眼睛等。

④、强调、夸张某一被摄物体的局部。

(变焦距镜头)

⑤、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

(变焦距镜头)

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受。

(变焦距镜头)《法国中尉的女人、海边相遇》。

2、拉镜头(拉)

两种情况:

A、摄影机沿光轴方向向后移动;

B、采取变焦距镜头,从长焦距调至短焦距。

两种方法的区别:

①、变焦距镜头往往带有强调的成分。

①、变焦距镜头的主要特征是主观性,摄影机后退的主要特征则是客观性。

幻灯片48

拉镜头的作用:

马尔丹讲:

①、作为结论;

②、表现在空间中远离;

③、道德思想上的突破;

④、孤独感、痛苦感、无能为力感和死亡感。

具体表现

①、表现被摄主体与它所处环境的关系;

②、结束一个段落或者为全片结尾。

幻灯片49

3、摇镜头(摇)

在拍摄一个镜头时,摄影机的机位不动,只有机身作上下、左右的旋转等运动。

摇镜头的作用

①、介绍环境。

②、从一个被摄主体转向另一个被摄主体。

③、表现人物的运动。

④、代表剧中人物的主观视线。

⑤、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感受。

幻灯片50

4、移动镜头(移)

摄影机沿水平方向作各方面的移动。

(“升”、“降”是垂直方向)。

两种情况:

A、人不动,摄影机动;

B、人和摄影机都动。

(接近“跟”,但是,速度不一样)

 

●移镜头的作用:

1具有形成风格和体现空间的作用:

移动是建立在空间基础之上的,没有足够的空间,就没有足够的相对移动。

移动除了可以表现空间的真实性和可能性之外,还可以形成一种风格。

2创造视觉节奏和韵律:

移镜头的不断变化,不但可以创造不断变化的画面,同时,因为移动,也能造成视觉节奏富于韵律的变化。

在荒岛,大海的边上,一个小孩骑在马上飞奔。

可以用一个静止不同的镜头来表现,这时候的拍摄更像是一种客观记录,如果用摄影机的平行移动,这时画面就能产生一种视觉节奏感,同时这种节奏感还能使得画面在情绪的铺排上,更具有一种富有变化的韵律美感。

3形成机位调度:

机位的调度是表现空间规模、空间关系的重要方式。

利用移镜头可以在空间有限、人物动作有限的情况下,形成机位的主观运动处理,寻求空间的展示和画面的变化,从而带来视觉的变化,产生场景调度的感觉。

5、跟镜头(跟)

摄影机跟随被摄主体一起运动。

“跟”与“移”的区别:

①、摄影机的运动速度与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一致;

②、被摄主体在画面构图中的位置基本不变;

③、画面构图的景别不变。

●跟镜头的作用

  第一、跟镜头能够连续而详尽地表现运动中的被摄主体,它既能突出主体,又能交待主体运动方向、速度、体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第二、跟镜头跟随被摄对象一起运动,形成一种运动的主体不变、静止的背景变化的造型效果,有利于通过人物引出环境

  第三、从人物背后跟随拍摄的跟镜头,由于观众与被摄人物视点的同一,可以表现出一种主观性镜头

  第四、跟镜头对人物、事件、场面的跟随记录的表现方式,在纪实性节目和新闻的拍摄中有着重要的纪实性意义

三、运动在电影中的作用

1、使影片形成一种“动”的美感。

摄影机的推拉摇移跟,使影像富于

变化,避免了呆板和僵化。

2、增加了影片的真实感。

3、“运动”能造成强烈的“视觉刺激”,所以,它是商业片实现票房价值的一种重要手段。

武术片,警匪片等

4、摄影机的运动是实现“长镜头效果”的重要手段。

而长镜头效果又可以使影片

具有纪实主义作品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魅力。

电影创作中的运动处理

●1、总的运动风格:

●A、纪实风格的作品:

●①、多用长镜头,以减少大量镜头组接所造成的人为的痕迹。

●②、运用长镜头的时候,摄影机的运动、被摄物的运动,要努力和生活中该事物的运动方式、运动速度、运动时间等相一致。

●③、摄影机要尽量隐藏,要使观众感不到摄影机的存在。

●B、浪漫、夸张、表现主义风格的作品:

●对摄影机几乎没有什么要求。

可用长镜头,也可用短镜头,运动可有可无,运动的速度可慢可快,摄影机可藏也可不藏。

●C、商业片:

(特别是动作片)

●镜头长、短无所谓,摄影机藏与不藏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不管是被摄物还是摄影机一定要不停的运动,要充分地运动,要夸张地(违反生活常态)运动。

总之,要通过运动,达到吸引观众、刺激观众,达到卖钱的目的。

2、具体人物的运动处理:

●①年龄特点

●②性别特点

●③生理特点

3、具体场景、具体段落的运动处理

●葬礼的段落,镜头当然应该少动,或者干脆是静止的;

●影片中的婚礼的段落,镜头就应该多动。

第五节、电影影像的照明

一、照明的种类

●1、按光源划分:

●①、自然光:

阳光、天空光的照明;

●②、人工光:

灯光的照明。

●2、按光线的性质划分:

●①、散射光(软光);

●②、直射光(硬光);

●3、按造型的性质划分:

●①、主光:

●A、照明被摄物的主要光线,它决定着该场景中的总的照明的格局;

●B、多用硬光,并且它使被摄物有明显的阴影;

●②、副光:

●A、它是辅助主光的光线,它主要用来对主光照明被摄物所产生的明显的阴影提供适当的照明,(注意不应把阴影全部消除,还应使被摄物的阴影部分有一定的造型效果)。

●B、多用软光(散射光)。

●4、按光位划分:

●①、顺光(正面光)优点:

易于较完整地交待一个平面形象或者细节。

缺点:

呆板,无变化。

●②、侧光:

电影中最常用的照明方法。

这种方法照明,使被摄物富有层次感。

●③、逆光:

从背面打光。

强烈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突出,可怕;柔弱的逆光,会使被摄对象神秘动人。

●④、顶光:

头顶上垂直照下来的光线。

往往会使被摄对象丑化。

●⑤、脚光:

从人的脚下垂直照上来的光线。

往往会使被摄对象显得残暴。

三点布光

●1、首先把主光光源(主光灯)放在被摄主体的前面,注意它应与被摄主体形成一定的角度。

●2、然后,在被摄主体的一侧布置副光,以部分地消除主光照射下被摄主体所形成的阴影。

●3、最后布置逆光。

把光源放到被摄主体后面的高处,使被摄主体的四周的边缘有一个光环,使主体富有立体感。

三、照明在电影中的作用

●1、曝光作用

●2、造型作用:

照明使二度空间的画面根据摄影艺术创作的要求,恰当地呈现出被摄对象的质感、立体感、空间感等艺术效果。

●3、构图作用:

照明产生的明暗效果可以突出主体,并且平衡画面的构图,使构图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4、戏剧作用:

●①、描写、表现环境:

●②、表现人物的心境:

●③、塑造、刻划人物

●④、表现主题

 

四、电影创作中的照明处理

●1、总的照明风格

●A、纪实风格:

●①、多用自然光,阳光,天空光。

如果是在室内,那么它的光就应该是该室内本身存在的光源(日光、灯光)所发出的光。

(尽管这一点在实际拍摄中较难做到)。

●②、多用散射光(软光)。

●③、如果使用“三点布光”,那么,主光、副光、逆光之间的对比不要生硬和明显。

●④、场景中的主光的方向应与该场景内光源的方向大致一致。

室外是阳光;室内是室内发光的灯具。

●B、浪漫、夸张、表现主义风格:

●在用光上没有一定之规。

可以生活化,也可以绚丽夸张。

●C、商业片:

●①、布光应使被摄主体清晰可见。

它不能象纪实风格的影片那样,为了接近生活,被摄主体有时会若隐若现、模糊不清。

●②、布光要使被摄主体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③、布光要使被摄主体具有鲜明的作者对它的主观评价。

●④、布光要使被摄主体具有鲜明的戏剧化特征。

 

第六节、电影影像的色彩

●思考题:

●①、色彩元素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②、举一部你认为色彩处理有特点的影片,谈它好在哪里?

●③、色彩在电影中有什么作用?

●④、电影创作中如何处理色彩元素?

●红色:

象征着生命、血、朝气蓬勃、爱情、暴力、革命……

●黄色:

象征着阳光、欢乐、温暖、享乐……

●绿色:

象征着生长、生命、青春……

●紫色:

象征着高贵、牺牲……

●蓝色:

象征着冷静、平和、纯洁、高雅、忧郁、浪漫……

1、色调

●色调:

彩色电影画面总的色彩组织和配置。

它往往以一种颜色为主导,使画面呈现出一定的色彩倾向。

色调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喧染环境,营造氛围,表现人物的心境。

●②、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作品的主题

●③、表现作者的诗意和浪漫、抒情的色彩

●④、形成影片特殊的风格和韵味

 

在黑白和彩色相交叉的影片中,黑白和彩色的指代:

●黑白与彩色往往在时间上建立其意义。

●常规的运用当然是这样,过去段落是黑白色,彩色段落是现在时,这样处理是基于大部分人对于色彩的默认,黑白灰给人陈旧和久远的感觉。

当然,为了创新或者追求不一样的效果,有的影片故意使用相反的手法,黑白是现在,彩色是过去。

如果创作者这样使用不是哗众取宠的话,那么肯定会有这样做的意义存在,比如,他可能是想表现,过去是美好的,现在是丑陋的或者是悲伤的。

《我的父亲母亲》

●黑白与彩色也可以在空间上建立其意义。

某一重要场景的画面被处理成黑白(相对全片彩色),或被处理成彩色(相对全片黑白),旨在强化这个特定场景或者场景中某个物体或动作的重要性。

●这种运用很广泛了。

在侦探片中,可能是犯罪的现场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在爱情片中,可能是某个很值得纪念的场所用不同的色彩来表现。

二、电影创作中的色彩处理

●1、总的色彩风格

●A、纪实风格:

●①、影片的总的色调、和被摄物的局部色相,应该与生活中的自然形态一致。

●②、不要滥用艳丽的色彩,以刺激观众的视觉,因而造成人为的痕迹。

(总之,要尽量让观众觉不到人为“色彩”的存在。

●B、浪漫、夸张的风格:

●色彩上没有特殊的要求。

可生活化,也可五彩缤纷、绚丽夺目。

●C、商业片:

●色彩要艳丽,要具有强烈的、形式上的视觉美感。

总之,要漂漂亮亮,女主角起码要换二十套衣服,要使人赏心阅目。

第二章、电影艺术的声音

●1927年第一部有声片诞生(《爵士歌王》),可谓电影艺术发展史上的一大里程碑。

●电影声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语言、音响、音乐。

一、语言的分类

●1、对白(对话):

电影中人物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它是电影中使用最多,因此也是最为重要的语言内容。

 

●2、独白:

剧中人物在画面中对内心活动所进行的自我表述。

三种情况:

  ①、以自我为交流对象的独白,即“自言自语”。

  ②、对其他剧中人物。

如演讲、祈祷等。

  ③、对观众。

《个人问题访问记》。

  

●3、旁白:

以画外音的形式出现的人物语言。

主要有两种情况:

  ①、第一人称的自述(画面中没有说话的人);

  ②、第三人称的介绍、议论、评说等

二、语言的录制

●①、先期录音(前期录音):

拍摄影像之前,先进行录音。

多用于歌舞片、音乐片、戏曲片。

  ②、后期录音(后期配音、配音):

影像拍完之后,根据影像的内容,进行配音。

后期配音是电影创作中最为常用的录音方法,(常规电影都用此方法)。

它往往能使电影的声音鲜明、突出,具有较强的表现力。

  ③、同期录音:

摄影机拍摄影像的时候,录音机同步运行,录下影像内容所发出的声音。

由于它具有真实地再现影像内容所发出的声音的能力,能增强影片的真实感。

所以,纪实风格的影片多用此方法。

三、语言在电影中的作用

●1、配合影像交待说明推动叙事

●2、表现人物的心境和情感

●3、塑造人物的性格

●4、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作品的主题。

主要是指旁白

第二节、电影声音中的音响

●音响:

除语言、音乐之外,电影中一切声音的统称。

二、音响的种类

●动作音响:

人和动物行动所产生的声音。

如人的走路声,打斗声,动物的奔跑声。

●自然音响:

自然界中非人的行为动作所发出的声音。

如风声、雨声、鸟语虫鸣。

●背景音响:

通称群众杂音。

●机械音响:

因机械设备的运行所发出的声音。

汽车、火车、轮船、飞机声,电话声、钟表声。

●特殊音响:

经过变形处理的非自然界的音响。

神话、科幻片中多用。

三、音响在电影中的作用

●①、增加银幕的真实感。

●②、喧染画面的氛围。

●③、打破画面的框子,扩展空间,增强银幕的信息量。

●④、声画组接:

用音响将几个不同内容的镜头连接起来,产生一种整体感。

●⑤、表现人物的心境

 

3、音响风格

●A、纪实风格:

采用同期录音,努力使音响与画面中的被摄物所发出的音响一致。

(包括音响的层次、音响音量的大小等……)。

B、浪漫夸张风格:

没有一定之规。

C、商业片:

①、主要的音响(即与情节、故事密切相关的音响)一定要清晰、突出。

(现代商业片中,已不再是简单的单纯的清晰和突出,而是丰富、逼真中主要的音响清晰突出。

这是为了使观众更好的入戏,进入好来坞梦幻的手段。

②、要用音响造成强烈的“戏剧效果”。

如恐怖效果、煽情效果等。

第三节、电影声音的音乐

●音乐是经过加工处理的声音,它必须通过演奏、演唱才能形成。

电影音乐则是专门为电影创作、编配的音乐。

一、电影音乐的出现方式

●1、有声源音乐(画内音乐):

画面中出现(或能推断出有)发出音乐的人(唱歌)或物(收音机、录音机、电视等)。

●2、无声源音乐(画外音乐):

画面中没有发出音乐的人或物。

三、音乐与画面的关系

●1、音画同步:

音乐与画面情绪一致,节奏一致,主题一致。

音乐在这里是为了更好地烘托和喧染画面的内容,它附属于画面,与画面是一种“合一”的关系。

如“鬼子进村”

●2、音画对位:

音乐与画面是一种“对位”的关系。

●A、音画对立:

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与画面中的影像内容所呈现出的情绪、节奏、主题等截然相反。

优美的音乐中,法西斯在杀人。

●B、音画并行:

音乐并不仅仅是具体地、简单地、机械地解释画面的内容,它与画面不是那种“合一”的关系(当然也不是对立的关系),它与画面犹如两条平行线,与画面是一种“并行”的关系。

我体会在这种关系中,音乐与画面有如下特点:

●①、音乐是比较完整的。

它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