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2374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8.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docx

《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docx

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

 

浅谈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

摘要:

网球全球日益普及和盛行,我国网球运动发展迅猛。

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中国高水平的网球运动水平和世界顶尖水平仍有非常大的差距。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就要进行深刻了解和认识制约的中国竞技网球发展的因素,这样才能真正正确地把握问题的本质。

对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对于中国网球界来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关键词:

竞技网球;发展;对策

一、中国网球的发展历史

(一)解放前的网球活动

19世纪后期,英、美、法等国的商人、传教士和士兵将网球运动带入中国。

最初,网球运动只是在一些教会和教会学校中开展,后来逐渐在我国上海、广州、北京等部分城市传播开来。

1910年,在旧中国的第一届全运会上,男子网球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1930年,第四届全运会又增设了女子网球项目。

1915-1934年,中国男子网球队参加了第二届至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女子网球队参加了第六届至第十届远东运动会的表演赛在第八届远东运动会上,以邱飞海、林宝华为主力的中国队获得冠军。

1924年,中国首次参加了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

1928年,中国开始从旅美留学生中选派运动员参加戴维斯杯比赛。

由于旧中国的网球运动不普及,技战术水平较低,虽先后6次派队参加戴维斯杯赛,但多在第一、二轮就被淘汰。

(二)新中国网球运动初创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和关怀下,网球运动得到空前发展,运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1951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支网球队宣告成立,命名为上海联合网球队。

1953年,在天津举行的四项球类运动会中设有网球项目。

1956年,中国网球协会正式成立,同年举行了全国网球锦标赛。

此后,每年都举办全国性网球竞赛。

从1958年起,增加了青少年网球竞赛。

但1966年文革的出现,使网球与许多运动项目一样被打入冷宫,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良好的发展态势也随之被消耗怠尽。

(三)网球运动的发展时期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人们对网球的观念发生了重大改变,人们已把网球当成一种健身娱乐方式,网球运动得到了空前快速的发展,网球的逐步普及也推动了竞技网球运动水平大幅度提高。

1986年在第10届汉城亚运会上,李心意获女子单打冠军,1990年在第11届北京亚运会上,我国运动员获得三块金牌、三块银牌和一块铜牌(男子团体冠军、潘兵获男子单打冠军、夏嘉平和孟强华获男子双打冠军)。

中国女队参加1991年联合会杯网球团体赛,在58个参赛队中进入16强,李芳从国际网球排名200号位跃升到155位,夏嘉平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网球比赛获得男子单打冠军,这些成绩说明我国竞技网球运动有了长足的发展,令人鼓舞。

当然,这一时期我国网球水平与世界水平存在的差距还是相当大的。

(四)网球运动的全面发展时期

94年以来,通过网球界的共同努力,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在世界及亚洲重大比赛中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

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获得2枚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我国4名选手入围,1998年曼谷亚运会上获得了1枚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2000年悉尼奥运会我国3名选手入围,虽然均未能突破第二轮,但说明我国竞技网球运动水平有了很大成绩。

从中国男、女队的成绩来看:

女队成绩逐步上升,在联合会杯的比赛中成绩突出,始终处于亚洲前列,并于1994年、2002年,2005年打入世界组附加赛。

在2004年四大网球公开赛中,我国女子选手分别在澳网和美网公开赛中进入女子双打前八名,法网公开赛中进入女子单打前十六。

特别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队通过顽强拼搏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郑洁/晏紫获得了女子双打并列第五名,李婷/孙甜甜获得了奥运会女子双打冠军。

中国网球终于实现了在奥运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的夙愿,为祖国争得了荣誉。

但男队成绩尽管起伏较大,在戴维斯杯亚大区成绩跌宕起伏,于1994年和2001年两次跌入B组,并分别于1995年和2004年冲A成功。

男子双打在2004年上海喜力ATP双打比赛中进入决赛。

但从整体来看,也有一定的提高。

同时,近年来我国选手世界职业排名也有了较大提高。

女子方面,继李芳、易景茜分别进入WTA世界单打排名36位、65位后,2005年我国女子选手郑洁、彭帅,李娜WTA单打排名已分别到达42、32和33位;WTA双打排名李婷/孙甜甜,郑洁/晏紫分别达到18、19,33、34位。

男子方面,继潘兵取得ATP单打排名180位后,我国选手朱本强/曾少眩在ATP双打排名中达到146位,成为建国以来中国男子网球项目单双打获得职业排名最高的选手。

近年来在其它级别的比赛中,中国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中国青少年选手也逐渐在国际大赛中崭露头角,在近几年参加的世少杯和世青杯青少年团体赛中,中国女队在世青杯世界组比赛中获得一个第四名,两个第三名;2002年孙胜男与台北选手获得了澳网公开赛青少年双打冠军。

从排名来看,青少年女子选手国际综合排名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其中四名选手进入世界排名前100位,孙胜男世界青少年排名达到第14位。

从世界大学生网球比赛来看,2001年世界大学生比赛中取得了3枚金牌,1枚铜牌。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网球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网球运动无论是在竞技领域还是在健身领域得到迅速发展,场馆建设不断扩大,从事网球运动的人口不断增加,现今网球场超过1万片,网球人口逾百万,从事网球活动的青少年就达三四万人,注册的各级专业运动员也近两千。

应该说,94年以来群众对网球运动的观念产生了质的变化,促进了我国网球运动的普及于提高。

二、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现状分析

(一)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数量

我国23个省市竞技网球运动员中男运动员占总数的58.77%,而女运动员只占总数的41.23%,说明我国男选手在数量上多于女选手。

但从近10年来有我国运动员相继参加的三届奥运会,两届亚运会,四大公开赛及一些WTA和ATP巡回赛上看,男子项目获得好成绩的比例远低于女子项目(依据)。

因此我国竞技网球项目在战略上,应在以女子为重点,女子双打为突破的基础上,进一步重视男子选手水平的提高,避免对运动员资源的浪费。

在省市专业队、省市体校、俱乐部、网球特色学校四级队伍中省市网球专业队运动员数量最少,只占全国网球运动员总数的9.61%;省市体校运动员数量最多,占全国网球运动员总数的46.02%;网球俱乐部、网球特色学校运动员占全国网球运动员总数依次为23.69%、20.67%。

四级队伍中运动员数量并不是依次递增,说明现在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培养工作并不符合我国其他优势项目逐层选拔培养运动员的规律,提示我们俱乐部、特色学校作为主要以自筹资金为主开展网球运动的基层组织,还远没有达到为中国竞技网球输送优秀后备力量的数量和规模。

[1]

(二)我国省市网球专业队以下各级队伍运动员年龄结构

图2表明,我国省市网球专业队以下各级队伍(省市体校、俱乐部、特色学校)运动员年龄结构中8~13岁运动员占总人数的50.8%,而大于13岁运动员仅占23.7%。

一方面说明,省市体校、俱乐部、特色学校作为省市基层组织将优秀人才向省市专业队输送;另一方面也提示我们在我国竞技网球后备力量培养中应注意运动员流失问题,应在运动员福利、队伍建设、运动员思想作风教育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尽量避免运动员流失,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三)全国23个省市网球专业队运动员运动等级

表1全国23个省市网球专业运动员运动等级

男运动员

女运动员

国际健将

运动健将

一级

二级以下

国际健将

运动健将

一级

二级以下

0

12

75

105

0

16

66

74

0

6.38%

39.89%

55.85%

0

9.04%

38.59%

43.27%

表1表明,我国网球专业运动队运动员运动等级中男运动员一级所占比例大于女运动员,而运动健将反而低于女子运动员近3个百分点,这是否验证了我国现行的竞技网球项目发展战略,即女子为重点,女子双打为突破。

是否提示我们应进一步培养我国竞技网球高水平男子选手,为男子选手走向世界创造环境。

(四)我国网球运动员训练情况

省级体校、地市级体校、俱乐部、网球特色学校四级基层网球队伍在周平均训练时数依次递减,说明这四级队伍自下而上专业化程度逐层递增地方组织训练时间不足。

从周体能平均训练时数占其自身周平均训练时数比例上看,省市体校大于非体校队伍。

是否提示我们我国网球基层非体校组织训练科学化、专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每名教练主管队员人数均达到10人以上,说明我国教练员比较缺乏,与国外网球项目发展成熟国家相比悬殊很大。

教练员是带领各个层次运动员训练的主导者,教练员队伍严重不足,势必导致我国网球水平整体落后。

三、我国竞技网球面临的发展问题

(一)大众普及程度低

大众体育的普及程度是一个运动项目竞技水平发展提高的基础,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没有普及就不可能有提高。

普及程度高可以扩大政府、媒体和企业对运动项目的关注,可以增进大众对运动项目的认同和喜爱,可以拓宽运动项目竞技人才的选择面。

位于网球强国之列的美国和意大利经常打网球的人分别达400万人和250万人,它们的网球人口比例是非常高的;总人口只有一千多万的荷兰和希腊经常打网球的人分别高达60万和8万人之多,占其国家总人口的4%和0.73%;而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经常打网球的人只有100万左右,仅占全国总人口的0.07%。

可见我国网球的普及程度与网球发展较好的国家相比是非常低的。

这与我国网球运动起步较晚、大众对网球的认识较为肤浅、大众对体育运动文化的追求滞后以及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仍处于发展阶段息息相关。

网球是一项高尚的贵族运动,在西方经济发达的国家倍受推崇。

目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对体育文化追求的品味日益提高,尤其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人们已把网球运动作为一种时尚活动,全面提高我国网球普及程度指日可待。

(二)竞技后备人才匮乏

后备人才储备的数量和质量是竞技网球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竞技体育的发展规律和成长模式都是呈金字塔型的,其塔底宏大,基础深厚,塔顶就会伸展更高,竞技成绩就会更突出[1]。

所以竞技后备人才储备的数量和质量不仅反映当时该运动项目开展的状况和水平,而且是该运动项目能否有效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

从图1统计可见,作为网球运动大国的美国,经常参加网球竞技比赛的运动员有160万之多,充分体现了美国网球长期占据网坛霸主地位的坚实的物质基础。

德国、意大利和瑞典,其网球运动员都在5~10万之间,甚至连国家总人口只有1500多万的荷兰,其网球运动员也有0.32万,与中国不相伯仲。

我国目前网球运动员仅有0.37万人,竞技后备人才的总量实在太少[2]。

对于还没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中国而言,网球运动属于高消费项目,经济落后的地区难以开展;而且我国青少年网球训练基地和训练网点较少,有效的人才培养体系还没有健全,导致不能大面积地培养后备人才。

后备人才储备的质量是优秀运动成绩创造的保障。

近年来中国竞技网球虽然出了一些好成绩,例如,孙甜甜和李婷,郑洁和晏子相继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2006年的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和温布尔顿网球锦标赛中夺得双打冠军,李娜在2006年温网中挺进八强,但这些成绩也只是说明中国竞技网球在女子项目上取得了一定的突破,而整体实力并不理想,尤其男运动员的成绩,多年来在国际网坛处于落后的境地。

从2002年至2005年ATP和WTA年终排名进入前50位的人数统计情况看,我国只有3位女子选手在2005年进入前50位,而其它3年均无一人进入,而美国和俄罗斯4年中排名进入前50名的运动员分别多达54人次和49人次,两个国家的优秀运动员几乎占世界网球优秀运动员的半壁江山。

西班牙、法国和阿根廷,进入前50名的运动员分别是34人次、32人次和28人次。

可见网球强国都有高质量的人才储备,都有一个高水平、上规模的人才层面。

(三)赛练体制的单一性

我国竞技网球赛练制度受制于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体育运动发展的举国制度。

举国体制办竞技体育,不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我国体育发展的主流,都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强有力的保障,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竞技体育国际化的趋势,单一性的由国家办竞技体育已在训练体系、竞赛制度和管理方式上突显出不适应的现象。

网球由于其高度职业化和市场化,国外运动员都是以个人名义参赛,因此运动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切身利益,在高额奖金的驱使和激烈的竞争压力下运动员的训练比赛热情很高,教练员的敬业精神很足,而且所有参赛训练的选择和安排都是由教练员和运动员根据实际情况去取舍的。

与世界网球运动发展特点相比,我国目前发展网球运动仍属国家行为,带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统购统销的强烈色彩,所有的训练比赛都是由组织统一安排的。

一方面造成运动员压力小,优越性太强,每月拿着固定的工资,取得好成绩才有奖金。

这种制度易养成运动员的依赖性和惰性,使之独立性、创造性、自觉性差,运动水平、教学水平与切身利益关系不大,长期以来要我练还是我要练的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另一方面致使教练员的积极性不高、训练热情有限,从而导致训练水平低。

[3]此外,运动员的一切赛练活动都绝对服从地方体育部门。

什么时候训练,什么阶段比赛,运动员没有权利主宰,运动员的自主性受到扼杀。

(四)经济运作的限制性

高度职业化是国际竞技网球的重要特点,国际网球在经费运作上市场化程度很高,已形成了一套较完善的商业化运行机制。

一般来讲,在国际上投资职业选手的模式有四种:

家庭模式、经济人模式、企业或俱乐部投资模式和国际网球组织推广和发展策略投资模式等,通过以上几种方式,资金上保障了对青少年选手的大量培养,也体现了国际竞技网球经济运作的多元化和灵活性。

而我国现阶段竞技网球运动的开展仍然带有强烈的计划性,运动员的培养、训练、比赛等的投入形式单一,市场化程度很低,主要是依靠政府拨款[4]。

然而竞技训练对球和线的消耗是很大的,相对其它运动项目而言,网球运动员培养成本是占据上峰的,单靠单一的政府拨款,无法满足培养高质量的职业网球运动员的需要。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充分运用比赛杠杆,激活训练比赛体制,以多元化的经济投入和灵活的运动员管理模式,使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竞技网球有机地与国际接轨,才能加快我国网球运动的发展步伐。

(五)教练队伍层次不高

伍层次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培养,高素质教练员的涌现为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提供了可能。

由于我国网球运动起步较晚,科学的教练员选拔和培训体系尚未形成,教练员队伍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

一方面教练员队伍的人数严重不足,有关专家统计,目前国内从事网球专业训练的人员只有350多人。

由此可见,教练员的匮乏已成不容忽视的问题。

另一方面教练员的综合素质偏低。

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其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运动员的成长。

如图2所示,在我国现有的网球教练员中,有136人为本科以上学历,占总数的38%;有62%为专科以下学历,其中有相当部分为中专以下学历[5]。

可见大部分教练员的文化素养、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还是不够理想的。

现代竞技网球高速发展,不管是训练、比赛还是赛后的调整,科技的含量都很高,需要教练员有宽广的知识面,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有科学的训练方法去指导运动员的成长。

我国网球教练员年龄结构年轻化,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六)训练方法手段陈旧

教练员的训练水平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成绩。

当今网球技战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打法层出不穷,训练手段、方法也不断更新。

近年来,我国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做法,部分教练员和运动员往国外学习,请著名专家来华讲课,使我国的网球训练吸收了新的思想和方法,逐步提高了训练质量。

但是由于我国网球的教练队伍整体层次不高,大部分教练员难以得到先进方法的传授,所以有专家认为我国教练员对世界网坛发展趋势研究不深,从而不能消化吸收当今世界网球运动发展的精华,不能准确地把握当今网球全面、快速、进攻、变化的发展潮流。

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创新意识不足,忽视能力的培养,缺乏针对性的训练,远离探究训练以及科学化训练程度低等问题。

教练员的训练方法手段仍然陈旧,老套的教学训练方法大大影响了训练的质量和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提高[6]。

目前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员在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上与世界优秀选手存在很大的差距,尤是男子运动员,这很大程度上是训练水平低下所造成的结果。

现代网球由于受职业化程度高的影响,科学训练和心理训练越来越被重视;专项能力的训练已成为提高竞技成绩的中心内容,如何适应比赛环境、如何抗拒比赛压力、如何稳定比赛状态、如何合理调整打法等是科学训练不可缺少的部分。

四、我国竞技网球的发展对策

(一)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

优势项目之所以优,在于有一批能掌握项目发展规律,具有较高综合执教能力的教练员。

因此,必须加强教练员培训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大教练员的培养、选拔力度,突出教练员接受培训的政策调控力度,对各层面教练员上岗和带队参赛资格提出具体指标和标准,不断完善教练员培养体系,突出教练员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实用性、系统性。

针对不同年龄阶段选手训练的规律、要求和目标的差异,注重不同层次教练员应具备的能力的培养。

培训形式上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为各层次的教练员创造更多的学习和提高机会。

更加突出强化国家队教练员在执教能力、理论水平及综合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满足培养高水平选手的需要,努力打造一支作风正、业务精、知识化、国际化的教练员队伍。

[7]

(二)进一步加强对项目规律的研究和认识,提高科学训练水平

深入研究和把握世界网球发展趋势、训练规律和特点,研究网球竞技要素,紧紧围绕项目的制胜规律,科学指导不同年龄阶段选手的训练工作。

在基础训练阶段,以运动员掌握先进、全面的技术和打好全面的身体素质基础为重点。

[8]在提高阶段,以提高比赛能力为核心,注重选手特长技术的发展,同时加强教育引导工作,使该阶段的运动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完全进入职业阶段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在高水平职业阶段,针对职业选手个体差异和小周期、高频比赛的特点,加强对训练比赛节奏安排的科学性、系统性、合理性,训练内容、方法、手段的选择要突出针对性、实效性,妥善处理好赛与练的关系,特别强调通过训练保障选手长期有效积累,促进选手持续发展和提高,做到练有实效,赛有质量。

(三)进一步完善全国网球竞赛体系

在兼顾现阶段我国选手的实际水平的前提下,科学引进国际职业赛事和国际青少年赛事,建立一套国际比赛和国内比赛相结合,数量合理、级别适当,满足各层次选手训练周期科学合理的竞赛体系,改进国内青少年比赛赛制,增加青少年比赛机会,真正发挥竞赛为出人才服务的杠杆作用,提高比赛质量和效益,通过竞赛来促进各层次选手水平的提高。

[8-9]

(四)逐步走网球职业化道路,与国际职业网球培养体系接轨

推进我国网球职业化,促进我国网球竞技水平的提高,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网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研究ITF、ATP、WTA各级别、年龄段赛事,结合我国网球培养体制,聘请高水平外教,将我国网球包括青少年选手到成年选手培养与国际赛制接轨,让更多优秀选手从青少年起逐步走向职业赛场,全面推进我国网球职业化,提高我国网球竞技水平。

[10]同时要利用举国体制的优势,坚持以国家培养为主体,借鉴职业网球选手培养的经验和做法,拓宽人才培养渠道。

(五)加大投入,加快网球场地、器材建设

各省市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要加大对竞技网球的投入,同时要充分发挥网球运动的优势,利用企业赞助或合作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筹集资金,改善网球训练环境。

同时,各省市应与时俱进,展望未来,切实搞好网球场地、器材建设的规划,提高场地档次,要尽可能地建设标准场地,购置高质量的器材设备,使网球训练的物质条件更加完善。

另外,网协中心要制定合理、科学的评估标准,从数量和质量上对各省市场地进行评估验收,促进网球场地器材建设。

参考文献

[1]王涛.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2]陶志翔,胡亚斌,赵源伟,杨丹.中国竞技网球运动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06:

830-833.

[3]刘保华.中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05:

45-46+66.

[4]朱征宇,谭冬平,陈祺.中国竞技网球发展面临瓶颈问题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05:

1-4.

[5]万建斌.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发展现状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

[6]吴丽君.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西大学,2010.

[7]吴丽君,郭新明,张龙.我国竞技网球运动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2,05:

36-45+74.

[8]张喆,陈治,王崇喜.中国竞技网球的发展演进及特征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4:

56-60+68.

[9]闫媚.中国竞技网球管理模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10]李丹.《中国体育报》网球报道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