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3189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docx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

《高中辍学情况分析》

现在国家教育的改革和进步,很好的提高了国民素质,也培养了新一代的接班人。

但是在这样的社会前景下,还是会有不同的状况出现,这就不得不提到高中辍学的这一现象。

那么对于这群高中辍学就出来面对社会的人,很多都还是孩子,这群孩子的年龄段十六到十八岁之间,他们有的是才刚刚跨过青涩,慢慢成熟。

有的才刚刚成熟就要被摘下果树,因为等着他们的不在是物理不会画受力图,不再是英语怎么还是不及格的学习困扰,而是他们该如何靠自己的双手生活,不,是生存。

稚嫩的他们总是要经过打磨才能够圆滑才能成长,但是对于他们更需要面对的问题是,他们该怎么做才可以让自己生存下来。

高中辍学的孩子也是需要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相比走入社会的建议帮助,更好的方法是让他们重返校园完成他们的学业。

转自:

//

第二篇:

辍学原因及分析导致“李飞飞、李雪娇、xx奇、卢珺伟、朱会波”

等学生辍学原因分析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社会、经济、教育、家庭、文化等各个方面,导致李飞飞、李雪娇、xx奇、卢珺伟等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一)厌学调查显示,厌学是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的最主要的直接原因。

农村初中辍学生中,多数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的心理,由厌学走向辍学。

学生之所以厌学,是“应试教育”给他们带来的极大压力,特别是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几乎构成一种威胁。

追求升学率的后果之一就是学生压力加重。

在以上这些辍学生中,多数认为自己学习负担很重或比较重。

学习压力经常压得学生没有自由的喘息时间。

学困生受到老师、同学、家长的三重“歧视”,对老师和同学的态度、行为异常敏感,不仅易受伤害,而且极度自卑,在家中还会经常受到恨铁不成钢但教育方式简单粗暴的家长的伤害。

对一个幼小的心灵来说,还有什么比离开学校更好的逃避方法呢。

考试经常排名次,班主任评语措辞又很严厉,家长看到成绩后表现出失望和不满,致使学生压力过大,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最后没办法干脆放弃学业。

(二)初中学生厌学的另一个原因是对学习没有兴趣。

另外,农村师资质量不高,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是学生的兴趣逐渐减少的原因之一。

农村学校课程与农村儿童生活经验相疏远,偏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和技能操作,普通教育的内容与职业教育内容未能沟通与相互渗透,引不起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观念落后、错位在农村,农民的观念并没有也不会随着农村的发展而同步改变。

落后、错位的观念依然支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

长期落后、贫困的农村环境以及不平等的城乡待遇,作为父辈的农民,受尽了一辈子的煎熬,他们认为下一代改变这种命运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好好读书,考上大学,脱离农村,这是多数农民教子读书的价值观,也是多数农村孩子的价值追求。

但应试教育给农村孩子带来的伤害比希望大得多。

农村教育质量差,升学的机会远远不能和城市相比,每年能上大学的寥寥无几。

农民普遍认为,中学学的东西农村用不上,如果“考不上学,还上这个学有什么用”,“能看个报、写个信就行了”,“什么时候种地都是种地,早种比晚种强”。

(四)经济困难农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靠种地得到的收入,由于土地有限,而且多数靠传统方法耕作,收入更有限。

我国农村长期处于贫困落后状态,农民家

庭经济基础薄弱,经不住突发事件的冲击。

正常年景可以维持生计,一旦遇上天

灾人祸,家庭温饱问题难以维持,更没钱供孩子读书。

朱会波同学就是因为家庭

出现变故而被迫辍学。

一、导致“李鹏飞、王一川、王松、李亚辉、李海超、李东雪、李巧玲”等学生辍学原因分析导致“李鹏飞、王一川、王松、李亚辉、李海超、李东雪、李巧玲”等学生辍学原因分析,我认为主要有这些原因:

一、李鹏飞、李海超、李东雪父母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和年

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年迈的他们无法管教这些正处于青

春期和叛逆期的孙子孙女,只能任由他们为所欲为。

王一川、王松父

母沉溺于赌博,没有时间和精力管教孩子。

疏于管教的这些孩子养成

了自由散漫的习惯,对于学校的规章制度有极强的抵触情绪,对学校

和学习出现厌恶的心理,选择不上学,是他们摆脱受制度束缚的唯一

途径。

二、在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前,每个孩子都能读书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出人头地、有出息是他们读书的目标。

因此,学生更珍惜这

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学习刻苦用功,生怕失去了这个出人头地的唯

一的机会。

而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适龄少年儿童都进入校园,

读书就不是一件难事。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

同时受到中考和高考制度

的影响,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基础不一样,起点不一样,却要面对同

样的一张试卷。

农村学生的中高考难度要比城市学生大,这就出现升

学率比例失调的现象。

即使通过高考进入了大学,毕业后找工作也是

一件棘手的问题。

受到这些现象的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降低,“学

好知识,出人头地”的思想随之淡化李亚辉同学就属于这一类型辍学

的。

做为留守学生的李巧玲同学,父母为了弥补未照顾到孩子的遗憾,就用大量的金钱作为补偿。

这就给孩子留下这样的印象:

父母知识不多,也能挣大钱,看来,读书并不是出人头地,有出息的唯一途径。

因为在一些学生的心目中认为,挣大钱就是有出息。

他们体谅不到挣钱的难度,因而也就感受不到知识的重要。

有这种思想的她怎会安心在校读书。

尽早离开学校,融入到经济大潮中是这些学生的梦想。

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学校、家庭以及教学教师对学生是否能升入高一级学校或考入公费高中非常重视。

这样教师便使用题海战术。

这就对成绩中差等生造成了严重的课业负担和超负荷的心里压力。

部分学生在屡次的考试中都排列在后,学习的热情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沮丧和无望。

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以成绩论英雄的考核制度的制约,教师没有更多的空间和时间去因材施教。

对于接受能力不强的学生来说,要他们考优分、考及格就好比肩上压了千斤的担子,让他们喘不过气来。

长期的压力和失败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厌倦的情绪。

而教师却为了提高人平分、及格率、和优分率还在逼着学生学习、再学习。

如果学生要学,就有学习的动力。

如果要学生学,就变成了一种强迫。

逃学是摆脱这种压力的办法。

四、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心里和生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处于叛逆的阶段。

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成熟。

而在这个阶段学生更容易犯错。

农村学生的父母知识文化水平不高,不知道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

在学生犯了错以后,父母轻则一顿骂,重则一顿打。

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打”可以解决任何事

情。

这就更加激起了学生的叛逆意识和严重的暴力倾向。

新时期的教育,过重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将学生的地位抬得很高很高,而教师的地位和保障却几乎为零。

现在的学生几乎没有抗挫折的能力。

学生犯错以后教师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甚至于说一句重话,或站一站都视为体罚。

就会有家长到学校来闹。

这就出现了教师不敢管学生的局面。

处于强势的学生更不会听处于弱势的老师的话。

很多教师被家长或学生打的现象屡次发生。

这就更加滋长了学生的嚣张气焰。

同时也让教师感觉到无助。

这种无助只能让教师变得对学生的错误视而不见。

如果严重的扰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变相让学生离校是教师无奈的选择。

当然也存在着教师在对待学生犯错的事情上处理不当的原因。

学生犯错以后,教师不能心平气和地对待学生,而是用侮辱的语言、严厉的呵斥、甚至于拳脚来教育学生。

这种过激的处理办法只能激起学生用言语或行动对抗教师。

而在一些教师的心里却根深蒂固的存在着这样一种思想:

学生必须无条件的接受老师的处理意见,不管合不合情理。

如果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学生只要说一句反对的话,就视为对教师的不敬。

这种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只能让教师与学生的距离越来越远,代沟越来越深。

得不到老师的信任和尊重的学生灰心丧气,失去了学习的意志,破罐子破摔,最终无奈的选择离校。

第三篇:

学生学生辍学情况及原因分析(定稿)学生学生辍学情况及原因分析

我校上学期人数为330人,本学期人数为326人,期中七年级、八年级人数没有变化,无一人辍学;九年级在七年级的入学人数为110人,本学期开学人数为108人。

本学期七年级无异动情况;八年级转入1人,病休1人;九年级转入1人(杨雄:

兴国学校转入),病休1人(王进猛:

开学初意外摔伤),转出1人(陈长定:

恩施土家族,系随亲转回原籍就读);流失3人(余仪、饶悦心、饶紫薇)。

我校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认识水平等各方面的因素,流失率有所好转,但学生到九年级后还是有一定的流失,但同前几年相比有较大的改变。

一、学生辍学的原因

随着近几年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的实行以及农村人均收入的提高,我校学生辍学的原因已经由过去的经济原因占主导因素转变成了非经济原因占主导因素。

虽然辍学有所减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校学生辍学现象还是存在。

导致学生辍学的原因有哪些呢。

我认为大致有以下几点:

1、家长数素质非常低,看不到学习的重要性,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赚钱工具,让孩子过早的承担生活的压力。

特别是我乡每年年初有大量到东三省务工的人群,且每年年底回家都有七八万,多的十几万的收入,就算是一个刚毕业的初中生一年也有三四万的收入,部分成绩比较差学生家长和学生认为毕业后还是要外出打工,不如早点外出,读完九年级就要耽误一年的赚钱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导致我校九年级的学生一直是我校辍学最高的一个年级。

2、留守儿童一直是近几年我们教育上的痛,一方面由于父母外出打工,没有时间照顾他们。

另一方面,负责照看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加上年龄偏大,时间和精力有限,带给孩子在学习上的帮助少之又少,很多孩子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而出现成绩下滑的现象,由此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放任自流,不服管教,甚至结帮拉派到处游荡,留恋于网吧,荒废了自己的学业。

3、有些农民文化程度低、目光短浅,送子女上学只是为了跳出农门,想法简单、现实。

子女如果学习成绩不好,读书无望,父母就让其辍学,只要求会识字、算数就够了。

另外,父母离异、家庭变故等造成子女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加之学习成绩又不是太好,所以辍学随时随地都有可能。

另外有些家长受到“读书无望论”的影

响,他们认为读了中专和大学,出来后还是得自己找工作,“毕业等于失业”,和没读一样,而且投资又大,不如不读,不如早点进入社会,不仅可以挣些钱,还可以学一门手艺糊口;

4、特别是随着中专类学校招生的困难和一些短期培训学校如雨后春笋般的产生,加之发达地区密集型劳动力的缺乏,很多中专类招生基本没有标准,想去的交钱就要有没有初中毕业证和义务教育结业证无所谓;一些培训学校大力宣传培训一年或半年全部分配工作,并且工作单位如何如何的好,招生广告满天飞;招工的为寻找廉价劳动力频频深入农村,且对条件要求把关不严,进一步促进了读书无用的认识的形成。

加上现在大学阶段学习、生活费用昂贵、毕业后的前景黯淡,都使使家长看不到读书的出路,更加重读书无望的想法。

5、农村教育的培养目标表现为单一性、应试性、离农性和唯城市性。

由于这种目标定位,使得农村教育呈现种种不合理的现象。

例如,在教育评价方面,往往以升学与否以及升学的数量作为评价农村学校的主要指标,把升学率的高低作为改变农村面貌的同义语;在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往往偏深、偏难,缺乏活力,脱离当地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实际;许多农村地区教学计划的弹性却相当不够。

一方面是实际情况决定了绝大多数农村学生不可能考入高中、升入大学;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和学生却把能够考入高一级学校当作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奋斗目标。

正是这种反讽式的教育目标定位,加之教育内容的空疏、单一和脱离现实,使得许多学生把上学视为无聊、无趣、无用和无望的事情。

可以说,这是造成辍学现象屡禁难止的深层原因。

以上是我们对中学生辍学原因的分析,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和手段,来解决农村中学生的辍学问题呢。

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大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

广泛深入地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加强依法治学的监督管理机制,杜绝危害学生身心健康的违法行为,共同担负起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重任。

要建立一套让辍学生返校的管理制度,由政府牵头,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加强宣传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及家长都要明确接受义务教育不仅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对国家、社会必须履行的义务,不完成义务教育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对拒不履行送其子女或被监护人上学的家长或监护人,要依据《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视其情况,

给予必要的经济和行政处罚,并责令家长或监护人送其子女返校。

再次,对无视法律,擅自雇佣童工者,除责令其立即退回外,严格按《未成年人保》及劳动部等部委《关于严禁使用童工的通知》中的规定,每雇佣一名童工罚款3000元至5000元,对情节严重的,要提请司法部门依法惩处。

2.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首先,学校要进一步明确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

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固然重要,但要使农村孩子个个升高中读大学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为农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输送必需的人才显得更为重要,这是农村基础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适应当前农村形势发展的需要。

其次,转变学生为“跳出农门”而读书的观念,树立“科教兴农”的思想。

让学生明白读书不仅是为了升学,并非考上大学才是唯一的出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有文化,懂技术,靠自己勤劳和智慧致富,同样是个人才。

3、采取措施,培养学习兴趣,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要科学安排课时,合理设置课程,学校要确保学生课前、课后和节假日的休息娱乐时间,不得利用这些时间给学生补课。

各科教学要严格执行新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严格控制书面作业和家庭作业量。

要确保活动课程的开设,开全课程,开足课时。

4.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对留守儿童学校要特殊关照,提供良好的宿舍和食堂,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

另外,增加学校和家长、监护人之间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情况,三方共同努力,共同教育。

总之,农村中学生辍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原因,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因素,我校近几年来在控辍保学上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如发动社会、教师、学生资助家庭困难学生确保我校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同时每学期安排所有教师家访,确保每名学生每学期必须通过各种形式家访一次,做到家校沟通的畅通;另外每学期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活动,做的活动育人活动留人的特色,让学生进的来留得住。

尽管我们在控辍保学上做了一定的工作,但离社会、家长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将继续努力减少学生的流失,做到零辍学学校。

第四篇:

中学生辍学的现状分析中学生辍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的问题,是目前农村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它不仅对学生自身发展造成危害,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也为社会制造了不安定因素,直接影响达到和谐社会的促进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社会工作者应对农村初中学生的辍学问题,应对服务对象及其家庭积极介入,并促使有关部门(尤其是教育部门)的重视,推动农村教育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必要手段。

在当代,一个人所获得的科学知识,绝大部分是通过受教育所取得的。

所以,教育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

而我为是发展中国家,如今是向世界发展时代,需要大量的人才。

所以我国一直以来都关注教育问题并出行了教育法,反映了国家对下一代的关怀,但在我国教育还不够完善,特别是农村。

半文盲人群有一定数量,中途辍学人群仍然存在,这就令我们思考,对于我们在校学生而言,中途辍学的中小学生与我们年龄差不多,都生活在我们周围,当我们舒舒服服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时,那些已经离开校园的他们在干什么呢。

为此,我们将对中学生中途辍学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农村初中生辍学现状及特点:

农村初中生辍学现状:

近年来,党和国家政府对农村教育给予了较多的关注和扶持,农村基础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各地农村中小学生辍学问题依然存在。

教育部发布的《xx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该年度全国小学阶段年辍学率为0.45%,初中阶段年辍学率为2.62%。

xx年连续两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均没有公布年辍学率,却并不意味着已无中小学生辍学。

[4]

xx年,东北师范大学对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山东、湖北6省14县的17所农村初中学校的学生辍学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查显示,平均辍学率超过40%,有的乡镇中学竟高达70%左右。

黑龙江省政协xx年4月至10月在哈、齐等市及所属市县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黑龙江“农村劳动力中小学程度的为31.1%,初中的为49.3%,高中的为9.7%,大专以上的为0.5%,近80%的人中没有专业技能”。

xx年11月9日新华社报道了河北威县农村学生辍学严重的严峻现实。

报道中说,该县每年初一入学学生保持在1万多人,在初三中考时,参加考试的只剩下4000来人,三年里流失6000多名学生。

有一所中学三年总辍学率竟然高达近90%。

而更令人感到沉痛的是,这种情形并不是只有威县才有。

上述几组数字表明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像顽疾一样困扰着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和义务教育的巩固提高。

[5]

农村初中生辍学特点:

一是辍学数量多,流失率高。

据不完全统计,一届学生从初中入校,到三年后参加中考,有的学校生数少了几十人甚至上百人。

二是经济收入低家庭子女流失率高。

在农村初中学生中辍学的大多都是家庭经济收入低的学生。

三是双差生辍学率高。

思想品德表现较差,各科成绩跟不上的这部分学生初中三年级辍学比例相当高。

四是离异家庭辍学率高。

五是管理松散的学校流失率高。

校领导的管理能力不高和管理制度不健全的学校,学生转学和辍学较高。

[6]

二、农村中学生辍学原因:

导致农村初中生辍学的原因主要有学生自身原因,家庭环境原因,学校环境原因,社会环境原因等等。

(一)学生自身因素

1.由于升学无望对自己失去信心。

目前现实社会中,升入大学虽不是读书的惟一目标,却是读书的第一目标。

如果学生确信自己升学无望,那么,他读书也就失去了动力。

三类学校的初中生是被县、镇两级学校淘汰的学生,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希望读大学,甚至不读高中。

前途无望、丧失信心是辍学的主要原因,也是根本原因。

2.觉得读书无趣。

在不少学生看来,读书如同嚼蜡,毫无乐趣;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情,是一件异常辛苦、枯燥和乏味的事情。

他们视教室为监狱,他们盼望早日长大,早日结束学习生涯,以脱离“苦海”。

可见,读书无趣也是导致其辍学的重要原因。

3.学习困难。

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同时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很难适应学习生活。

他们听不懂课,作业不会做,成绩不好,学习倍感吃力,有度日如年之感。

4.特殊人群中的青少年的辍学。

这些儿童包括。

(1)异常儿童。

如多动症儿童,学习困难儿童等。

(2)智力障碍儿童。

他们由于智力的限制不能与其他初中生一样完成学业,但农村又缺乏特殊教育学校,导致辍学。

(3)有天分的儿童。

有天分的儿童常常在智力和某一方面超越其他儿童.然而,由于现行体制和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其不能够充分发挥其才能,有的则出于自身环境的不适应与排斥,不能充分适应同龄人的正常教学模式和思维模式,因此会导致其出现辍学。

(二)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生存环境,家庭主要成员(家长或监护人)是孩子觉悟、提高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劣和家庭主要成员素质的高低,对孩子的影响至关重要。

调查数据显示,中学生辍学有36.25%的因素是因家庭原因造成的。

1.家庭确有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孩子就学的基本费用。

家庭主要成员终日为生计而奔波,既没有精力照顾孩子,更没有足够的财力供孩子就学。

更有甚者,孩子被认为是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支柱,强迫其中途退学,帮家庭劳动或经商。

并且在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客观因素的制约,在老、少、边、穷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温饱线上下徘徊。

他们生活贫困,处境艰难,无力支付其子女日益上涨的学习、生活费用。

因此学生被迫失学。

2.家长文化底蕴不足,就学意识差。

他们对孩子的期望值不高,一看到孩子升学无望或成不了什么“家”,就强迫孩子弃学从农、从工、从商,“早工作、早赚钱、早积累”。

3.单亲家庭。

父母离异,孩子每天放学后回到空荡荡的家中,缺乏双向的生活保护和教育扶助,性格孤僻,很少群体观念,稍有疏忽,便流落到社会上。

4.重男轻女的封建意识。

农村初中尤其是山区初中辍学的男女生比例高达1:

1.5以上。

多子女家庭中,绝大多数在条件不很充足的情况下,优先保男孩就读。

5.拼搏型家庭。

个别家庭的男女家长正值事业中期,忙于工作,没有拿出应有的精力教育孩子,没有很好的履行和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三)学校环境因素

1.教育学生方法不当,某些教师对后进生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教育,使学生没有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有的教师偏爱优秀的学生而嫌弃差生,对待后进生要么放任自流,要么批评粗暴简单。

有些学校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给学生排名次,排座位,歧视学生,对差生缺乏必要的关心和帮助,加上有个别老师道德修养不好,侮辱学生人格,体罚、变相体罚现象时有发生,大大挫伤了后进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学习积极性,这些都加剧了学生的辍学。

2.一些教师业务水平不高。

一些农村初中学校,教师的学历达标率很低,由于教师缺乏,有相当多的农村初中只得聘请一些代课教师来充数。

教师文化水平有限,再加上平时不注重钻研业务,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

一些教师教学方法陈旧,仍采用“满堂灌”的落后教学模式,讲课枯燥乏味,缺乏趣味性,教学手段简单生硬,使部分基础差的学生上课听不懂,学习难以适应,久而久之,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加上个别教师缺乏耐心和有针对性的个别辅导,后进生越来越赶不上优等生,产生厌学情绪。

3.部分农村初中基本上还是采用应试教育的模式,办学思想不端正,片面追求升学率,推行素质教育多是流于形式,在全面追求升学率的指挥棒下,各科老师为了高分数轮番上阵,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给学生不断布置各类练习、补充题、测验题。

一些学校干脆把其他的“副科”、自学和课外活动时间全部用在“主科”上,有的学校甚至连节假日都不让学生休息,继续给学生补课,部分学生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单一枯燥的学习生活严重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许多学生的个性特长不能充分发挥,自身价值难以实现,没有学习兴趣,必然产生厌学情绪,导致辍学。

(四)社会环境因素

1.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部分家长看到一些个体户,虽然没有文凭,甚至有些没有什么文化知识,却能赚大钱。

而且不少的学生和家长看到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艰难的现实,从而滋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这种错误思潮已开始在农村蔓延,许多家长错误地认为,现在连大学生都不包分配了,许多大、中专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上学还有什么用。

而且上学要花不少的费用,得不偿失。

不如让孩子早点学些手艺外出打工,做生意。

2.社会招用童工的影响。

不少企业尤其是个体私营企业,违法廉价招用童工,加剧了学生的流失。

(五)其它因素

学生群体的诱导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

每个学生个体都有其独立的一面,但他们的共性也使一部分学生走在了一起。

在当前社会文化环境影响之下,初中学生呈现出早熟的特点,这种现象促使他们开始走向某一群体,在群体中寻找归属感,探求自我价值。

网络媒体对初中学生影响巨大,早熟的心理使他们的行为更趋于成人化,但他们的知识储备却远远不够,如对社会生活的好奇,对性知识的渴望,以及与传统观念的对立等,他们的知识更新的速度和程度远远达不到时代的要求,从而造成师生对立。

加上心理上的沟通缺乏灵活的渠道,使本该和谐的师生关系僵化起来,造成师生的对立与冲突,加快了学生厌学心理的形成,导致他们走向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群体,从中寻求认同。

相同的处境使厌学的学生自成一个小群体,当他们看到群体内有人离开了学校,从而摆脱了学校的约束和学习压力,在社会上逍遥自在时,他们也就认定了自己的去向,情非得已地走向辍学。

三、对策及建议:

农村辍学的初中生在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上都还不成熟,还没有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