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设计书修改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34085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设计书修改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实验设计书修改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实验设计书修改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实验设计书修改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实验设计书修改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实验设计书修改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实验设计书修改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实验设计书修改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实验设计书修改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实验设计书修改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实验设计书修改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实验设计书修改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实验设计书修改版.docx

《实验设计书修改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设计书修改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实验设计书修改版.docx

实验设计书修改版

假设:

筒箭毒能与乙酰胆碱竞争神经肌接头处的nm受体,使肌肉松弛

【实验原理与目的】

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有三个重要的环节:

一是钙离子促进神经轴突中的囊泡膜与接头前膜发生融合而破裂;二是囊泡中的乙酰胆碱释放到神经肌肉接头间隙;三是乙酰胆碱与接头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终板电位。

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是连接每个运动神经元和骨骼肌之间的信使。

如果ACh的传递受阻,肌肉就不能收缩。

箭毒是美印第安人在猎箭头部涂抹的一种毒药,它能够占用并阻塞ACh受体的位置,能竞争性阻断ACh的去极化作用致使神经递质不能影响肌肉。

能与ACh竞争神经肌接头处的nm胆碱能受体,但不激动受体,因而使骨骼肌松弛。

抗胆碱酯酶药可拮抗其肌肉松弛作用,新斯的明是胆碱酯酶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胆碱酯酶增减乙酰胆碱在肌接头间隙的浓度。

故筒箭毒过量可用适量新斯的明解救。

筒箭毒与乙酰胆碱竞争性结合乙酰胆碱受体,注射新斯的明后使突触间隙内的乙酰胆碱浓度升高而使竞争性增强,故乙酰胆碱与受体接触增多,从而使肌无力症状减弱。

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索筒箭毒对神经--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影响极其相关机制;观察筒箭毒的肌松作用,分析其作用点;了解新斯的明对抗筒箭毒的作用。

【实验对象】

大白鼠,体重250g以上。

【实验器材和药品】

Powerlab一套(主机,刺激器,张力换能器),手术器械一套,小动物人工呼吸机,气管插管,棉线,大头针,铁架台,注射器

0.001g%筒箭毒碱,0.005g%新斯的明,25%乌拉坦,1.5%普鲁卡因,生理盐水

【实验方法】

1.大鼠称重,麻醉;25%乌拉坦腹腔注射0.5ml/100g麻醉。

然后仰卧固定于鼠手术床上,分离气管及颈外静脉,分别插入气管插管和静脉插管,准备好人工呼吸机。

数分钟后翻正反射消失,即可进行实验;

2.分离坐骨神经;在髋关节后,坐骨结节内凹陷处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暴露一段坐骨神经,用浸有1.5%普鲁卡因的棉线围绕坐骨神经打一个结,在坐骨神经干上做传导阻滞麻醉,排除下行干扰;

3.分离腓神经;在外侧剪开皮肤,钝性分离肌肉组织,分离腓神经,神经穿线备用;

4.分离胫前肌;将大鼠两前肢固定在手术台(仰卧),从后置踝关节正前方向剪开小腿皮肤,剪断踝关节前部韧带,分离胫前肌肌腱,沿胫骨分离胫前肌(注意不要损伤血管),在踝部的胫前肌肌腱处扎线,与结扎线远端切断肌腱;

5.安装并设定powerlab记录肌张力的chart设定文件;调定刺激器有关参数;

6.连接仪器;手术操作完成后,将胫前肌与powerlab的张力换能器向连接,腓神经处安放刺激电极。

最适负荷设定为10g左右。

稳定一段时间后,于给药前记录一段正常的肌肉收缩曲线;

7.缓慢静脉注射0.001%筒箭毒碱0.1ml/100g,从仪器上观察肌肉收缩曲线的变化情况;

8.待肌肉收缩曲线再次稳定或完全消失后,停止刺激,同时缓慢静脉注射0.005%新斯的明0.15ml/100g,观察肌肉收缩曲线的变化情况。

【预期结果】

注射筒箭毒后肌肉收缩曲线幅度变小甚至消失,即肌肉处于肌无力状态,注射新斯的明后肌肉收缩曲线又基本恢复正常,即肌肉恢复正常收缩状态;

【结果分析】

从神经传来的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给肌纤维膜,是以化学递质乙酰胆碱为中介进行的,其全过程可分为:

(1)接头前过程.

(2)神经递质在间隙的扩散.(3)接头后过程。

如果是筒箭毒作用于突触前膜,即不能释放乙酰胆碱,那么无论是否有新斯的明,后膜中均无乙酰胆碱,所以在注射新斯的明后仍然是肌无力状态,即不会出现预期结果;

如果是筒箭毒作用于突触间隙,即与突触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结合,抑制其发挥作用,那么无论是否有新斯的明,后膜中均无可发挥作用的乙酰胆碱,所以在注射新斯的明后仍然是肌无力状态,即不会出现预期结果;

而如果是筒箭毒作用于突触后膜,即与乙酰胆碱竞争性结合乙酰胆碱受体,注射新斯的明后使突触间隙内的乙酰胆碱浓度升高而使其竞争性增强,使乙酰胆碱与受体接触增多,从而使肌无力症状减弱,使肌肉收缩曲线幅度增强,即会出现预期结果;

综上所述,假设成立。

【注意事项】

1.在静脉注射筒箭毒和新斯的明时推射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动物呼吸麻痹而导致其死亡,影响实验结果;当其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2.分离神经时只能用玻璃分针,不可用金属器械或手触摸;

3.分离神经时切勿伤及神经干及其分支,避免过度牵拉和其他不良刺激。

【实验流程图】

【后注】

翻正反射rightingreflex亦称复位反射。

一般指动物体处于异常体位时所产生的恢复正常体位的反射。

这在高等脊椎动物的猫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而且也进行了很多研究工作。

动物首先是头部恢复正常位置,这是由于迷路感受而引起的,反射中枢在中脑。

这时躯干如果依然处于不正位置时,就发生颈肌扭曲,于是其肌梭的刺激就发出使躯干部恢复正位的第二反射(中枢分布在中脑或胸部脊髓中)。

此外,一般也与体肌肌梭感受引起反射(中枢在中脑),或与视觉性反射有关,也受皮肤的接触刺激影响。

在去大脑僵直时,这些反射全都消失。

在各种无脊椎动物中,已知许多的翻正运动是单纯的反射行为,例如在海星的翻身中,由于失去了对管足的接触刺激,便发出全管足的试探运动,这样便偶然地使最初与底面接触的腕成为先导腕,从而逐渐地完成反转。

这时与重力感觉无关,但食道神经环对各独立腕的反应具有协调的作用。

与此相反,水母类、蜗虫类、卷贝类等的平衡胞,昆虫类等的足肌牵张感受器被认为是与发出翻正反应有关。

翻正反射可用于检验麻醉程度,若翻正反射消失则证明麻醉成功。

【参考文献】

[1]朱大年主编.生理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

39-41

[2]项辉等主编.生理学实验指南.科学出版社2008.3:

177-178

[3]唐四元主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7:

28-30

[4]樊小力等.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7:

26-28

[5]陈克敏主编.实验生理科学教程.科学出版社2007.6:

145-147

[6]高兴亚等主编.实验生理科学教程机能实验学(第三版).科学出版社2010.9:

178-180

[7]孙以方等主编.医学实验动物学教程.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2:

221-224

【相关材料】

1神经肌肉接头处的结构

在神经末梢中含有大量直径约50nm的囊泡,称为接头小泡,一个囊泡内约含有1万个乙酰胆碱分子。

骨骼肌的神经-肌肉接头是由接头前膜、接头间隙、接头后膜(运动终板)三部分组成。

接头前膜是运动神经末梢嵌入肌细胞膜的部位,因此,接头前膜是神经轴突的细胞膜;接头后膜,又称终板膜,是与接头前膜相对应的肌细胞膜。

它较一般的细胞膜厚,并有规律地向细胞内凹陷,形成很多皱褶,增加与接头前膜的接触,有利于兴奋的传递。

在接头后膜上有与ACh特异结合的N2型乙酰胆碱受体,它们集中分布与皱褶开口处,是化学门控通道的一部分,属于阳离子通道耦联受体。

在终板膜表面还分布有胆碱酯酶,它可将ACh分解为胆碱和乙酸;接头前膜与后膜之间并不直接接触,而是被充满了细胞外液的接头间隙隔开,间隔约50nm,其中尚含成分不明的基质。

2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过程

从神经传来的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给肌纤维膜,是以化学递质乙酰胆碱为中介进行的,其全过程可分为:

(1)接头前过程.

(2)神经递质在间隙的扩散.(3)接头后过程。

2.1接头前过程

2.1.1乙酰胆碱的合成与贮存 这是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的前提。

乙酰胆碱在神经末梢中由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化酶的作用下合成的。

乙酰辅酶A主要来自神经末梢内的线粒体,胆碱则是靠膜上的特殊载体转运到神经末梢内的,其中50%是释放入接头间隙中的乙酰胆碱水解产物,被再摄取回来重复利用的。

合成与摄取回来的乙酰胆碱,均以囊泡形式包装贮存,以备释放。

2.1.2乙酰胆碱的释放  Ca2+内流是诱发乙酰胆碱释放的必要环节。

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末梢时,接头前膜的去极化使电压门控Ca2+通道开放,大量Ca2+由胞外进入到突触前末梢内,这些Ca2+不仅是一种电荷携带者,可抵消神经末梢内的负电位,而且本身就是一种信使物质,可以触发囊泡中的乙酰胆碱以胞吐的形式释放到接头间隙中。

一次动作电位引起的Ca2+内流,可导致200-300个囊泡几乎同步地完全释放出乙酰胆碱分子。

由于每个囊泡中所含的乙酰胆碱分子数相等,约5000-10000个,故这种以囊泡为单位的倾囊释放,被称为量子释放。

如果降低细胞外Ca2+浓度或用Mg2+阻断Ca2+内流,动作电位到达时并不能引起乙酰胆碱释放,说明Ca2+在前膜的兴奋和乙酰胆碱递质释放过程中起偶联和触发作用。

这里Ca2+的进入量也决定囊泡释放的数量。

2.2乙酰胆碱在接头间隙的扩散

乙酰胆碱在接头间隙后,经扩散与终板膜上的胆碱能受体特异性结合,触发接头后过程。

2.3接头后过程

2.3.1乙酰胆碱受体及终板电位  在终板膜上的N型乙酰胆碱受体,是集受体与通道为一体的一个蛋白大分子结构。

当乙酰胆碱分子与受体结合后,使受体-通道分子构象改变,通道开放,允许Na+、K+甚至少量的Ca2+通过。

由于这几种离子在细胞内外分布特点,故主要是使Na+内流,少量K+外流,结果是终板膜原有静息电位负值减少,向零电位靠近即出现终板膜的去极化,终板膜这种去极化电位为终板电位。

一次动作电位所引起到200~300个囊泡释放的乙酰胆碱,足以在终板膜上产生约60mV、持续1~2ms的终板电位。

而每一个囊泡释放的乙酰胆碱所引起的终板膜0.1~1mV的去极化电位,称微终板电位。

2.3.2乙酰胆碱从接头间隙的清除 乙酰胆碱发挥作用后可通过3方式清除,即扩散、酶降解和再摄取。

由于多个囊泡几乎是同步释放乙酰胆碱至接头间隙,乙酰胆碱的浓度突然升高,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可引起大量化学门控通道打开,出现很快Na+、K+跨膜移动,故终板电位升高很快。

但接头间隙中的乙酰胆碱很快被突触后膜上的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浓度降低,递质门控通道关闭,终板电位下降,保证下次到来的神经冲动效应,被水解的产物被动地再摄取到轴突末梢,可作为再合成乙酰胆碱的原料。

2.3.3终板电位的特征及肌膜动作电位的引起 终板电位属于局部电位,具有局部电位的特征,即没有“全或无”现象,其电位的大小与乙酰胆碱释放量成正相关;呈电紧张性扩布,约在距终板膜2nm处基本消失;无不应期,有总和现象等。

一般记录到终板电位就是众多微终电位的总和。

由于在终板膜以外的肌膜上有电压门控Na+、K+通道的分布,当终板电位扩布到邻近的肌膜上,引起邻近肌膜去极化达阈电位水平时,便爆发肌膜上的动作电位,表现为肌细胞的兴奋。

正常情况下,一次动作电位传至运动神经末梢所释放的乙酰胆碱所引起的终板电位刺激邻近肌细胞膜,其刺激强度大约超过引起肌细胞动作电位所需阈值地3-4倍,故有很高的安全系数,即运动神经每一次神经冲动到达末梢,都能可靠地使肌细胞兴奋而诱发一次收缩。

3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特征:

3.1  化学性传递。

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是通过神经末梢释放ACh这种化学传递进行的。

3.2  单向性传递。

兴奋只能由运动神经末梢传向肌肉,不能作相反方向的传递。

这是由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结构特点决定的。

3.3  时间延搁。

兴奋通过一个神经-骨骼肌接头,一般至少需要0.5-1.0ms,而接头间隙只不过50nm。

3.4  易受药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细胞外液的碱度、温度的改变和药物或其他体液性物质的作用等都可以影响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4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传递影响因素

4.1Ca2+ Ca2+是兴奋-分泌偶联物质,在一定离子浓度范围内,ACh的释放随着Ca2+浓度的增高而增多。

Mg2+可拮抗Ca2+的作用,使ACh的释放量减少。

4.2箭毒 箭毒能与终板上的ACh受体结合,形成无活性的a-箭毒复合物,而这种复合物是不能完全与ACh相结合的。

因为箭毒和ACh争夺受体,所以箭毒引起的阻滞为竞争性阻滞或非除极性阻滞。

它的阻滞作用可用抗胆碱酯酶物质来缓解。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某些横纹肌非常容易疲劳,并产生暂时瘫痪。

重症肌无力传递阻`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终板膜上ACh受体比正常少。

抗胆碱酯酶药物能迅速改善患者的肌力。

4.3抗胆碱酯酶药物 抗胆碱酯酶药物,如毒扁豆碱、新斯的明等,可与AChE相结合,使AChE失去作用而不能分解ACh。

有机磷农药及一些神经毒剂能抑制AChE的活性,也可产生传递阻滞作用。

碘解磷定能使抑制的AChE恢复活性,所以是解毒有即磷中毒的有效药物之一。

5.普鲁卡因【用法用量】1.局部浸润麻醉常用0.25%~1%普鲁卡因。

2.神经阻滞麻醉常用1.5%~2%溶液,成人一次最大量为1g。

3.脊麻常用3%~5%溶液,常规用量一般不超过150mg。

4.全麻辅助:

一般用1%溶液静脉滴注。

6.由于箭毒虽然剧毒,却会被消化道中的消化液分解成无毒的物质,所以不会使人中毒。

但是人的口腔、咽、食道或胃等消化道若有伤口的话,人就有中毒的危险了。

7.神经阻滞麻醉(conductionanaesthesia)将局麻药注射到外周神经干附近,通过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使该神经所支配的区域麻醉。

常用的局麻药为procaine、lidocaine、bupivacaine。

骨骼肌松弛药实验的实验对象选择

  在进行神经肌接点阻断药试验研究时,动物品种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因神经肌接点阻断药的效应有明显的动物种属差异,只有选用在反应性质和程度与人相似的动物进行实验,所得结果才对临床用药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不同种动物对同一种神经肌接点阻滞药的反应不同,如猫、狗、兔、大白鼠对十烃季铵和筒箭毒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其间差异见图10-8、表10-30所示。

不同种属动物对神经肌接点阻断药反应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作用强度上,而且反应在作用性质上,如猫对琥珀酰胆碱、十烃季铵的反应与人近似,呈单纯去极化型阻断作用,而在兔、豚鼠、大白鼠常表现为双相阻断作用。

鸡对十烃季锓特别敏感,大白鼠对筒箭毒敏感,人对十烃季铵与筒箭毒的反应介于猫对狗之间而与猫近似。

虽然蛙、兔、小鸡、小白鼠等动物在神经肌接点阻断药的试验研究上各有应用价值,如蛙可在不用人工呼吸的条件下作用于观察神经肌接点阻断药的作用,小鸡可用于区别去极化型阻断药与非去极化型阻断药,兔垂头法可用于观察神经肌接点阻断药的效应和鉴定其效价,小白鼠用于神经肌接点阻断药的初筛,但以猫对神经肌接点阻断药的的反应与人最近似,故猫是必不可少的试验动物,但也不是一切试验均需要在猫身上进行。

图10-3不同种实验动物对十烃季铵和筒箭毒的敏感性

表10-30 一些神经肌接点阻断药对人、猫、大白鼠的相对效价*

动   物

大 白 鼠

氯化筒箭毒

1/(10mg)

1/(0.4mg/kg)

1/(0.07mg/kg)

三乙基碘化格拉明

0.2/(50mg)

0.26/(1.5mg/kg)

0.02/(3.5mg/kg)

甲基硫酸劳德克辛

0.5/(20mg)

0.7/(0.6mg/kg)

0.04/(2mg/kg)

氯化苯唑醌铵

1/(10mg)

1.6/(0.25mg/kg)

0.07/1mg/kg)

碘化十烃季铵

4.5/(2.24mg)

10/(0.04mg/kg)

0.04/2mg/kg)

氯化琥珀酰胆硷

1/(10mg)

8/(0.05mg/kg)

0.07/1mg/kg)

溴化氨酰胆硷

4.5/(2.24mg)

20/(0.02mg/kg)

0.05/1.5mg/kg)

  *每格中上面数字是以筒箭毒用为1m算出的相对强度。

插号中数字为产生90-95%神经肌接点阻断作用所需剂量。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

l、概念

(1)探究性实验:

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

(2)验证性实验:

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2、比较表

探究性实验

验证性实验

实验目的

探索研究对象的未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验证研究对象的已知属性、特征以及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实验假设

假设一般采用“如果A,则B”的形式表述,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事实.对所要研究的对象设想出一种或几种可能性的答案、解释

因结论是己知的,因此不存在假设问题(或已有实验过程、结果,在提出假设时,通过验证,得出假设是正确的)

实验原理

因探究内容而异

因验证内容而异

实验过程

应有的实验步骤实际上并未完成,因探究内容而异

应有的实验步骤,可以是曾经做过或尚未做过的,因验证内容而异

实验的分组:

有实验组和对照组。

如果实验中是一个自变量,则分成2组(有时也分成3组),即自变量改变与否;如果是二个自变量,则分成3组,即1、2组的设立是改变其中的一个自变量,第3组是两个自变量改变与否;……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计是对自变量的处理,对无关变量的应设置在相同的条件下,以免影响自变量对实验的效果。

故从实验材料中分析出自变量是实验的关键。

实验现象

未知,可以不描述

已知,应准确描述

实验结果预测

对应假设,分类讨论。

一般需讨论“如果出现结果①会怎样,如果出现结果②或③又会怎样”,一般有多种可能的结果。

但有时也会出现“预测最可能的结果”的问题.此种情况应根据已有知识推测最合理的结果。

与实验假设一致

(不可与探究性的结果预测相混)

实验结论

根据可能的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对应实验目的做出肯定结论

3、复习探究和验证性实验要注意的问题:

(1)分清实验组和对照组。

在设计实验时必须要有明确的标记,如用甲、乙、丙,或者是A、B、C或者1、2、3,总之让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

即对照原则:

①空白对照:

即不给对照组做任何处理。

如例9、11、12

②条件对照:

给实验组某种处理,给对照组另外一个条件处理。

如例1

③自身对照:

指对照组和实验组都在同一研究对象上进行。

例如鸡的阉割实验——阉割前鸡的状况为对照组,阉割后的鸡为实验组。

如例4、7

④相互对照:

不单独设置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相互为对照,例如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研究不同浓度下种子的萌发情况。

如例2、3、6、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