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

上传人:A**** 文档编号:14553440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485.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5页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5页
亲,该文档总共4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4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pptx

中国金融市场化改革及其对保险业的影响,主讲:

廖添土博士会计学硕导,主要研究方向:

资本预算管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公共资源收益合理共享视角下的国有企业红利分配研究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研究,近年来出版公共财政框架下的省域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研究等专著3部,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现工作于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还要求“必须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一、如何认识我国的市场化改革道路,1978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一、如何认识我国的市场化改革道路,19781992年,改革处于探索阶段,方向不明确。

真正市场化改革的开始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

计划与市场黑猫白猫论,一、如何认识我国的市场化改革道路,所谓改革,就是改变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资源配置由政府转移到市场。

我们走的这种市场化改革的转型道路,与苏联东欧等国家是不同的。

苏联和东欧国家:

激进式的改革道路中国:

渐进式的改革道路“摸论”,一、如何认识我国的市场化改革道路,二十来年的市场化改革道路,按照时间划分,我可以大致分为前十年和后十年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1992到2002改革成效显著个体经济、民营经济活跃,倒逼国企部门改革。

第二阶段:

2003年以来市场化改革出现了停滞甚至某些领域倒退,社会资源越来越倾向于集中在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地方。

一、如何认识我国的市场化改革道路,北京工商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及接受和讯网访谈时指出,近十年来中国的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走了一种倒退的道路,国企包括行政审批权力越来越严重,不同地方的封闭,包括地方福利的差别化越来越强,导致了在体制内、体制外、不同的行政区划有不同利益上的鲜明差距。

这种情况是不符合当代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因为市场要求自由、平等、优化的流动;也不符合文明发展的潮流,因为人生而平等,要打破这样一种体制上的歧视和等级。

一、如何认识我国的市场化改革道路,经过20年的市场经济建设,我们只能说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框架,也就是说,还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

政府仍然掌控着大量的经济资源直接的行政管制或授权以国有企业的形式控制财政收入增速远高于GDP增速,一、如何认识我国的市场化改革道路,二十年来我国的市场化,成就主要是在产品市场领域,或者说是产品市场化改革中国经济带来了高速发展“中国模式”“中国奇迹”,一、如何认识我国的市场化改革道路,在要素市场领域,要素市场改革比较滞后,基本上没有什么市场化。

劳动力市场农民工的制度歧视、户籍,国企高管的行政任命,民企高管的家族管理土地市场金融市场我国90%左右的金融资源,实际上是控制在国有银行,或者是国有控股银行当中,一、如何认识我国的市场化改革道路,真正市场化改革的核心政治民主化,一、如何认识我国的市场化改革道路,经过以上分析,可以发现,我们的市场化改革道路还远远没有完成。

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国企改革等“硬骨头”相比,金融改革应该是当前各项改革领域中阻力最小、效果最好的。

因此,金融市场化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这也就自然成为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一个重要内容了。

二、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千开放,万开放,不如让我办银行。

”“目前,我国每年都有35%左右的中小企业倒闭,其中6成多是因为企业融资困难超过四成的中小企业贷款无门。

而企业所获得的贷款融资期限,有44.3%是六个月到一年的短期贷款。

这些中小企业所获得的贷款之中,在基准利率及以下的比例为48.9%,其中上浮20%以上的有14.1%。

”,二、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1、在中国历史上,民营金融业曾经是非常活跃的以票号闻名的晋商在晚清时期几乎控制了国库平遥县城徽商,浙北商人的钱庄当西方银行模式进入到中国之时,山西票商们拒绝了创办现代银行的邀约,而南方的盐商、丝商及十三行也分别在产业革命中被一一抛弃。

“天下票号之首”日升昌江浙财团1935年江浙财团被国民政府国营化,民间金融逐渐消逝,二、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2、改革开放以来,民间金融艰难发展早在1984年9月,一位在国营医院当收发室工人的方培林就在温州苍南县的钱库镇办起了新中国的第一家私人银行“方兴钱庄”。

90年代中前期,温州经济便出现了停滞徘徊的景象,大量资金从实业中溢出,而民间金融由于受到全面的压抑,民间游资开始袭击全国,产生了各种“温州炒房团”、“温州炒煤团”、“温州炒棉团”。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再度证明了金融开放的重要性。

2008年浙江、广东等省份积极试点小额贷款公司,2009年,允许小额贷款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

近年来,P2P网络借贷的兴起。

二、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3、当前我国金融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中国拥有庞大的金融资产存量。

目前,中国的信贷规模已经名列世界第一,中国广义货币(M2)约为美国的1.5倍,是世界第一货币发行大国;M2与GDP之比达到2,远超过日本的1和美国的0.7;居民与企业储蓄存款超过70万亿,这无论从历史纵向比较,还是与其他国家进行横向比较而言都是相当高的比例。

但实体经济各部门却依然普遍感到流动性紧张,究其原因就在于金融体系的结构性问题。

二、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3、当前我国金融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其一,银行信贷为主的融资体系决定了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发达,而高技术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资金供给相对落后。

信贷资金投放一直存在“重大轻小”的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为信贷投放集中于政府项目、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与传统行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与新兴行业信贷支持力度不足,而信贷资金向房地产领域与地方政府投资项目严重倾斜。

目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与房地产贷款之和占全部贷款的比重近35%。

在当前金融政策下,官方金融机构主要向大、中型企业贷款,小型、微型企业获得贷款极为困难。

二、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3、当前我国金融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其二,金融部门对实体部门明显产生“挤出效应”。

由于金融部门政府的独家垄断,金融部门制造业利润鸿沟不断扩大。

2012年中国五大商业银行(工农中建交)营业收入占中国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超过60%,利润占到35%;而268家制造业企业营业收入占500强企业营业收入比重为41%,利润仅占20%左右。

2011年以来,不断攀升的社会融资总量以及表外融资与债券融资的大幅增长与持续下行的经济增速与宏观经济产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和背离。

释放出来的货币并未进入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和虚拟经济内循环,反映实体经济的工业生产、制造业投资以及商业流通数据依旧十分疲弱,而另一方面,债务比率上升、银行隐性不良资产风险抬头金融热、实体冷所导致的“金融空转”以及流动性自我循环和膨胀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二、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3、当前我国金融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其三,货币产出效率急剧下降。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货币超发”现象日趋严重与中国的货币-经济产出效率大幅下降有直接关系。

中国货币流通速度在经济危机中急剧下降,由2008年的0.63急剧下降至2012年的0.51,货币流通速度下降近20%。

结果导致企业杠杆率大幅上升。

中国社会的信贷杠杆在2008年之前的若干年一直都维持在150%的水平上,且波动幅度不大,其中企业信贷占比为96%。

2009年以后,信贷规模出现了快速上涨,2009年飙升至178%,2010年升至190%,2013年已经超过200%;其中,企业信贷在2009年升至113%,2010年升至124%,2012年升至130%,可见中国企业的高杠杆模式与金融体系效率低下密切相关。

二、我国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3、当前我国金融体制存在的诸多弊端其四,基于目前的利率管制和通货膨胀,存款利率无法满足人们的投资需求,于是大众转向炒房、炒矿、炒商品,以上金融投机也催生了大量借贷需求。

以上问题,都反映了在“金融管制”的环境下,资金的运作效率极为低下。

这也是促使温州民间借贷现象走向激化的重要原因。

按央行调查的数据,2011年,温州民间借贷市场规模超过1100亿元,90%的居民及60%的企业参与其中。

三、十八届三中全会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内容,十八届三中全会对金融市场改革的描述是: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市场化退出机制。

”,

(一)十八大以来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举措,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

党的十八大后,一系列对中国金融市场影响深远的改革举措正不断推出。

(一)十八大以来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举措,7月19日央行宣布,将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这是继去年年中我国宣布放宽存贷款利率波动幅度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一步。

8月2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决定进一步扩大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此举对于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盘活货币存量意义重大。

9月6日,时隔18年后我国重启国债期货交易,意味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化建设进一步完善,成为加速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其中,试验区内有关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先行先试的安排,备受市场关注。

10月25日,贷款基础利率集中报价和发布机制正式运行,进一步夯实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步伐。

我国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首次通过网络向公众公布。

该利率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又迈出重要一步。

(一)十八大以来金融市场化改革的举措,尽管这些改革分属不同领域,但种种改革举措均指向市场化方向,意在让市场更好地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由此才能改变我国以国家财政为银行担保、银行以存贷利差为主要利润来源的低效现状,实现资金配置的市场化和使用效率的提高,带动整个金融市场的高速发展。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内容,1、民资办银行由“探索”变“允许”,放宽金融业的市场准入门槛三中全会指出,扩大金融业对内对外开放,在加强监管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型银行等金融机构。

这一改革意味着将来金融业准入门槛降低,民间资本、社会资本都能参与,在竞争中促进发展。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内容,2、利率市场化三中全会决定还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这项改革是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关键。

过去的利率管制带来的弊端由于存贷款利率被长期人为压低,导致金融资源严重供不应求,金融资源被大量用于国有部门由于存款利率被压制,存款者也事实上为贷款者提供着隐形的补贴从货币政策执行的角度来考虑,发号施令式的利率调整不仅容易导致信息的不对称,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银行主动寻找市场机会的动力不足,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内容,2、利率市场化利率管制的后果是,资金无法得到有效配置,以致金融机构与企业行为发生扭曲。

在国有企业部门,低估的资金成本助长粗放型增长方式,扭曲资源配置导致产能无序扩张,降低资本产出比率;降低金融部门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因此,迫切需要推进利率市场化,以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

自2003年以来,经过多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目前已初步实现了“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无管制”的阶段性目标。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内容,3、汇率市场化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随后,央行行长周小川及副行长易纲相继在不同场合表态,发挥市场供求在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要增加人民币汇率的弹性,使人民币汇率可以双向浮动,形成一个充分弹性的、双向浮动的、由市场供求决定的汇率形成机制。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内容,3、汇率市场化自2005年7月重启汇改以来,汇改走过了八年不寻常之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贯穿其中。

2005年7月,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迈出历史性一步。

2010年6月,进一步推进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核心是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目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显著增强,逐渐趋于合理均衡水平,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调节国际收支平衡的作用初步显现。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内容,3、汇率市场化周小川对此提出了改革路径:

一是发展外汇市场,丰富外汇产品,拓展外汇市场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满足企业和居民的需求。

二是根据外汇市场发展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有序扩大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同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三是央行基本退出常态式外汇市场干预。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内容,4、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推进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

发展普惠金融。

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目前我国直接融资比例只有17%,严重偏低。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内容,4、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是顺应经济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有利于满足资本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的多层次化的要求,尤其是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重要意义。

以美国为例,美国资本市场体系规模最大,体系最健全也最合理,主要包括以纽约交易所为核心的主板市场、以纳斯达克(NASDAQ)为核心的二板市场和遍布各地区的全国性和区域性市场及场外交易市场。

不同层次资本市场的功能和定位上也有所差异,交易所市场的上市标准最高,主要服务于大型企业,场外市场主要提供小额、标准化程度不高的股份的流通渠道,主要服务于中小企业、创业企业,且在多个层次市场之间设定了灵活的转板机制。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内容,4、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从美国经验来看,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满足了不同规模、行业、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的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满足了不同投资金额、投资目标和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的投资需求。

当前中国经济转型逐步步入深水区,也要求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除了不同层次的股票市场急需健全和完善外,也还需要大力发展债券市场,以实现企业融资渠道的多元化。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内容,4、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金字塔结构的资本市场是一个比较正常和合理的资本市场层次结构,而中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在层次上恰恰是呈“倒金字塔”分布。

当前股票市场由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以及场外市场形成了“倒金字塔”结构,未来发展的重心将转移至创业板以及场外交易市场,从而逐渐形成“正金字塔”结构。

未来的债券市场则主要通过扩大市场规模并提高债券融资在直接融资以及总融资结构中的比重,推进产品创新和多样化,发展地方政府债、市政债以及信贷资产证券化等为工作重点。

其他金融领域方面,推动更多商品期货品种上市交易,发展商品期权,丰富金融衍生品市场。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内容,5、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与金融市场化改革相配套的制度。

金融市场化改革以前,以政府信用为银行和存款者提供担保“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市场化改革后,银行也会倒闭,如何保证存款安全?

存款保险制度。

(二)十八届三中全会金融市场化改革的内容,5、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这有点像我们的医疗保险。

这项制度是目前比较紧迫的改革,是银行实现市场化竞争之后的有效保障。

通过实施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将原来的隐性政府担保机制市场化,通过分散风险,稳定资金安全,起到风险的缓冲作用。

四、金融市场化改革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会催生保险业发展的重大机遇保险本来就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它与市场经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保险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

计划体制下,是不存在保险业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市场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各种风险。

有风险,也就需要各种保险,这些将会给保险业的发展带来很多机遇。

四、金融市场化改革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会催生保险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所以上个实际90年代开始的产品市场化改革,使我国的保险业务在国内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

现在,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将会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机遇。

只要你敢于抓住机遇,敢于创新,你可以拓展出很多新的保险业务。

比如,就金融市场化而言,由于银行业的放开和利率市场化的深入,人们的存款就变得不安全,这时候就催生了存款保险制度。

再比如,将来利率市场化完全放开后,居民的投资理财业务将会有大的发展,但市场的波动显然不可能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收益,所以未来投资理财类的保险业务也将会有大的发展。

四、金融市场化改革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

(二)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提高,可以为保险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保费来源金融市场化改革以前,居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劳动所得,基本上没有什么财产性收入。

金融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利息率的完全放开,存款利率必将会回复到它的应有水平。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也将使普通民众有更多的投资理财渠道。

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可以催生民众的保险意识,也可以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稳定的保费收入。

四、金融市场化改革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三)政府对保险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扶持政策和手段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保险”被提及17次。

其中有这么几句重要论述,把保险业纳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全局统筹、谋划,明确提出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巨灾保险制度,完善农业保险制度,制定实施免税、延期征税等优惠政策,加快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等。

这说明,未来我国政府对保险业的发展将会有更多的扶持政策和手段出台。

四、金融市场化改革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三)政府对保险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扶持政策和手段首先,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集中精力做好市场监管与公共服务的工作,将会更多地运用市场化手段调控经济。

其中就包括更多地运用保险手段进行社会管理。

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需增强社会保障水平,而如何增强社会保障水平泥?

其手段就包括鼓励保险公司提供更多的养老金计划、保障性产品和医疗保险产品,所以将来中国保险行业的业务状况会越来越好。

四、金融市场化改革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三)政府对保险业的发展会有更多的扶持政策和手段其次,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提到,要推动保险业在关系全局的现代金融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农业保障体系、防灾减灾体系及社会管理体系“五大体系”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3年他进一步提出,要让保险业成为现代金融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农业保障体系、防灾减灾体系及社会管理体系发展的重要支柱。

这种高定位意味着未来保险业将会有更大的作为,在参与社会风险管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起着其他金融行业所不能取代的作用。

四、金融市场化改革对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四)金融市场化改革为个人财富积累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每一次的市场化改革,都是一次行业发展的重新洗牌,也是改变个人财富的一次难得契机。

20世纪90年代产品市场化改革下海经商,个体户21世纪初,房地产市场化改革房地产暴富机会来临以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孕育了更多的发财机会金融土地,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