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5583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教案文档格式.docx

讲授新课

一、知识梳理

用时间轴的形式把秦到汉的建立衰亡时间一一列举,方便学生识记

二、光武中兴

1、背景

师:

说起汉朝,人们往往更多的记住了西汉雄才大略的汉武帝,记住了西汉的一统天下。

那么西汉是怎样灭亡的?

东汉又是如何建立的?

请看本课了解相关内容。

提示:

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

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王莽的施政更加剧了社会动荡,引起了各地农民起义。

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公元25年称帝,定都洛阳。

史称东汉。

2、措施

东汉建立后,社会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

据材料结合课本从几个方面来分析一下光武中兴局面的形成。

点拨:

释放奴婢,减负减刑;

合并郡县,整顿吏治;

民族内迁,缓和矛盾

3、影响

光武帝的这些措施产生了哪些重要的影响?

4、合作探究一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

东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

概括古代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1、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2、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家民负担

3、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等等

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

1、原因

刘秀统治时期出现了盛世局面,但是东汉这个王朝到了中期以后出现了怎样的社会状况呢?

外戚是皇帝的母族、妻族,也就是太后和皇后的家族;

宦官是指在宫中服饰皇帝和皇室家族的阉人。

外戚宦官为什么能专权?

展示《东汉后期十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其寿命》表格让学生分析他们的即位年龄和寿命对朝政有什么影响?

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

他们即位年龄和寿命对朝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即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大权是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

太后中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的权利膨胀。

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

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2、影响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使当时出现了怎样的政治状况?

3、课堂思考

“外戚干政”和“宦官专权”根源在哪?

外戚和宦官都是利用君权作乱,并非自身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究其根本原因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四、黄巾起义

面临东汉后期这种黑暗统治状况,老百姓会有有什么样的情绪呢?

他们会做什么?

2、爆发、结果

东汉安帝至灵帝统治时期,有史可据的农民起义多达41次,期中安帝统治的19年中,一共发生率4次农民起义。

顺帝统治的19年中,发生了13次;

冲、质帝在位总共不足2年,却发生了4次,桓帝统治21年,发生了14次,而灵帝统治时,168到180年,发生了农民起义4次。

184的对东汉政权影响最大的一次起义是发生在灵帝刘宏统治时期的而一次起义,这次起义叫什么?

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发生在哪一年?

提出了什么口号?

最后的结果如何?

这次起义有何影响?

领导人:

张角。

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结果:

失败。

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瓦解了东汉的政权。

3、合作探究二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陈胜吴广起义与黄巾起义的异同?

不同点:

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相同点:

二者都以失败告终

 

学生阅读课本:

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刘秀建立东汉。

学生结合课本分析归纳

学生:

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

学生合作讨论,分析归纳

外戚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导致政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

反抗不满,爆发起义

黄巾起义

学生阅读课本一一作答

学生合作讨论

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

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层面

培养学生从史料中寻找有效历史信息,得出历史结论的能力。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了解历史学习的一项基本原则:

史由证来,论从史出。

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

提高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学习这一课让我们了解了西汉后期,王莽篡汉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政权被起义军推翻。

公元25年,西汉皇族刘秀即位称帝,建立东汉。

光武帝刘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到光武帝末年,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

东汉中期以后,从和帝开始,以后几代皇帝即位时年龄都很小,造成了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政治黑暗,终于导致黄巾起义爆发。

经过黄巾起义的沉重打击,东汉政权走向衰败。

总结提升

板书

一、光武中兴

1、原因:

2、建立: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

3、措施

4、影响:

社会安定,经济恢复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政

2、影响:

动摇了东汉统治,走向衰亡

三、黄巾起义

2、爆发:

184年,太平道张角起义

3、结果:

失败

4、影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 东汉的兴衰教案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什么是“光武中兴”;

知道东汉中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史实;

掌握黄巾起义的过程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了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原因和影响,黄巾起义的过程、特点,培养学生利用历史资料分析社会问题的技能;

通过让学生阅读理解黄巾军的口号,使学生认识到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培养学生分析历史古文资料的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光武中兴”的出现说明在封建社会,统治者清明的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同时反映出人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能产生巨大的生产力。

“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使我们看到我国封建社会不仅有辉煌的一面,也有君主专制带来的腐朽、落后的一面。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光武中兴”。

教学难点: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学情分析】

学生对西汉的历史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学习,这是学习东汉的历史基础。

我们可以把前后的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和设计。

对于时间、地点、人物等基本历史要素,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对于比较抽象的“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可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讲解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比较分析法。

【教具】

导学提纲、历史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新课导入】

刘邦建立西汉后,经过几代皇帝的励精图治,出现了“文景之治”和汉武帝统治时期的繁荣,但到了西汉末年,贫富分化,社会矛盾激化,西汉政权像一个病入膏肓的患者,无药可救,那么在这个大背景下,东汉政权是怎样建立的?

东汉的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恢复发展经济?

东汉后期又面临怎样的社会问题?

东汉又是如何走向衰亡的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13课“东汉的兴衰”。

一、光武中兴

提问1:

东汉建立的时间是何时?

都城在哪里?

开国皇帝是谁?

学生回答:

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教师点拨:

东汉都城洛阳在西汉都城长安之东,如同东周的都城洛邑在西周都城镐京之东,因此历史上有西汉、东汉、西周、东周之称。

史书上将西汉称为前汉,东汉称为后汉则是从时间上指称。

提问2:

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治理国家?

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关于“中兴”一词可稍作解释:

由衰弱转入重新兴盛。

互动探究:

比较“光武中兴”与“文景之治”的异同,总结古代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学习小组结合教材共同讨论完成上述问题,如有差别,可生生互动或师生互动达成共识,也可求同存异。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

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

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政策行之有效,有持续性和稳定性等。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提问:

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怎样的政治局面?

根据《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示意图》,请同学们说一说该示意图反映了哪一历史现象?

它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东汉中期以后,出现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如果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基础,那么,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则直接把东汉推向了瓦解的境地。

让学生阅读教材并结合“材料研读”,分析黄巾起义的原因。

教师进行点拨。

黄巾起义的领袖是谁?

这场起义有何特点?

结果如何?

这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起义最终失败。

黄巾起义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合作探究:

你能比较一下黄巾起义与陈胜、吴广起义的异同点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归纳总结答案,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设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测试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小民发如韭,剪复生;

头如鸡,割复鸣。

吏不必可畏,后来不必可轻!

”这首民谣反映了(  )

A.当时人民的愤怒情绪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B.当时统治者对人民的蔑视和仇恨

C.当时人民的彷徨和苦难

D.当时统治者害怕人民起义的畏惧情绪

2.有人说“东汉王朝就是在外戚与宦官的打来斗去,皇帝像走马灯似的换来换去的过程中走向灭亡的”。

与这句话描述的历史现象无关的是(  )

A.东汉皇帝在位时间短B.东汉争夺帝位斗争激烈

C.东汉王朝存在时间短D.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3.下列对“光武中兴”含义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社会比较安定B.经济状况明显好转

C.人口增加D.农民摆脱了压迫和剥削

4.东汉前期出现的治世局面是(  )

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开皇之治”D.“贞观之治”

5.后世将刘秀建立的政权称为“东汉”的原因是( 

A.其统治区域相对于前朝而言在东方

B.刘秀起兵于东方

C.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了希望和生机

D.刘秀政权的都城在前朝都城的东面

6.东汉后期交替专权是( 

A.外戚和将军B.外戚和宦官C.将军和宦官D.将军和豪强

7.东汉初期,政治经济得到发展,史称( 

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开元盛世D.贞观之治

二、填空题

8.黄巾起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________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同时向东汉王朝发动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________的境地。

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9.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________与________交替专权的局面。

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10.光武中兴新朝:

________年,外戚________夺取政权,建立________,西汉灭亡。

他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最终被农民起义推翻。

东汉建立:

________年,西汉宗室________称帝,定都________,史称________。

他就是光武帝。

光武中兴:

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________,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还合并________,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又允许北方________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

11.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的又一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又因皇帝姓刘而被称为“刘汉”。

汉朝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大贡献。

(1)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

(2)西汉初期和东汉初期各有一个治世局面,请写出这两个治世局面的名称及采取的共同措施。

(3)西汉和东汉的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值得称道的措施?

请结合汉武帝和光武帝的事迹,各举出两例进行说明。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光武帝)诏曰:

“天地之性人为贵。

其杀奴婢,不得减罪。

”……诏:

“陇、蜀民被略为奴婢自讼者,及狱官未报,一切免为庶人。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材料二 (建武六年)诏曰:

“……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

”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后汉书光武帝纪下》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是如何重建汉政权的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重建汉政权后,为稳定社会局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光武帝统治后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13.光武帝刘秀在刘邦开创的西汉王朝灭亡以后,利用农民起义的力量重建了汉政权,历史上称为“东汉”。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刘邦在西汉建国初期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有哪些主要内容 

(2)刘秀在东汉建国初期采取的政策与刘邦的休养生息政策有什么相同的内容 

(3)刘邦和刘秀的措施分别为哪个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4.阅读下列材料: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

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请回答:

依据材料,想想为什么黄巾起义会得到天下响应。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C3、D4、A5、D6、B7、A

二、填空题

8、张角 土崩瓦解9、外戚 宦官

10、公元9 王莽 新朝 公元25 刘秀 洛阳 东汉 奴婢 郡县 少数民族 光武中兴

三、材料解析题

11、

(1)公元前202年 刘邦 长安 公元25年 刘秀 洛阳 

(2)西汉:

文景之治;

东汉:

光武中兴。

共同措施:

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3)汉武帝:

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其子弟,使诸侯国越分越小;

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盐铁官营,统一制造五铢钱等。

光武帝: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允许北方各少数民族内迁等。

12、

(1)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2)①经济上,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

②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③民族关系上,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13、

(1)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负担,减免徭役及兵役。

(2)相同:

都下令释放奴婢;

都注重减轻农民负担。

(3)西汉的“文景之治”,东汉的“光武中兴”。

14、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极端腐朽黑暗;

自然灾害不断,农民生活困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