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67442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docx

《传播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概论.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播学概论.docx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

传播:

所谓传播,是人类运用符号经由媒介交换信息、传递感情、交流意义的社会活动.

人类传播区别于动物传播1)这是一种社会活动2)这种活动运用符号和经由媒介进行3)是一种有意识的活动4)这种活动是为了社会协作而交流信息、交流感情、也能够交流信息和感情5)交流是在意义的生产活动中进行的,交流活动在生产着社会现实,维系社会的运行6)交流是一种行为,一种过程,一种系统。

传播技巧所谓传播技巧就是指传播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加工信息、传递信息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策略、战术和手法。

人类传播的历史演进:

(1)前语言传播时代(姿态传播)

(2)言语传播时代(面对面交流的便利性)(3)文字传播时代(此后传播媒介演进日益加速)(4)印刷传播时代(大规模传播)(5)电子传播时代()(6)数字传播时代

噪音:

西方传播学界把阻碍、歪曲或干涉信息顺利传递的任何事物都称之为“噪音”。

出现在文字传播和印刷传播中,也可来自心理因素的干扰。

不仅来自通道,也来自信源或信宿本身。

从某个角度是有害的,但是起着某种制衡作用。

符号:

符号是信息的外在形式或物质载体,是传播过程中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物,是传播者为表达意义采用或创造的形式和手段,如表情、语言、形式。

符号的特点:

(符号=物质形式+意义)

(1)符号是人类为了传播的需要而创造的;

(2)符号必须按照既定的规则排列组合才能表达一定的意义,杂乱无章的的符号不能表达任何意义(3)任何符号作为表意形式的手段或形式,都不能独立存在,必须借助物质实体(即载体)而存在,否则就会转瞬即逝,如语言符号(口语)必须借助录音带才能保留,文字必须借助纸张、图像必须借助胶卷才能保留下来。

符号的分类

传播学通常将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一)语言符号:

可分为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

1、有声语言(也叫口头语言)可分两种:

对话和独白。

2、无声语言(书面语言)可分为书面对话(通信)和书面对白(文章).语言符号是人类最重要的符号系统,不仅可以表达丰富的含义,而且可单独使用,其它的非语言符号必须借助语言才能表达完整的意义。

(二)非语言符号:

1、非语言符号的种类

(1)语言符号的伴生符,也叫副语言,如声音的高低、大小,速度的快慢,文字的字体、大小、粗细、工整或潦草等,都是声音语言或文字的伴生符。

它们不仅可以辅助语言,而且本身也有特定的意义,可以反映出传播者的许多背景材料,如个性、文化程度、修养以及书写、说话时的心情等;

(2)体态符号:

例如动作、手势、表情、视线、姿势等等;也称之为体态语言,可以独立使用,也可与语言并用,它们在形成语境(传播情境)方面起着重要作用(3)物化、活动化、程式化的符号,包括各种非语言的象征符体系如仪式和习惯、徽章和旗帜、服装和饮食,音乐和舞蹈、美术和建筑、手艺和技能、住宅和庭园、城市和消费方式等等。

非语言符号的特点:

(1)普遍性:

指非语言符号超越文化、民族、国家的范围成为国际公认的交际手段。

如“红色的十字”——医疗卫生机构;冒着热气的咖啡杯——咖啡厅;烟斗——男厕所;高跟鞋——女厕所;地铁、高速公路、的各种路标、机场、酒店和旅游景点的各种公共设施标志等,都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认识;

(2)形象性:

(3)隐含性:

眉目传情、暗送秋波(4)多维性:

可以通过多种角度将事物的特征表示出来。

如“冰淇淋”摆在桌上可同时看到颜色、气味、大小等。

非语言符号的的功能:

沟通双方相互理解=语调(38%)+(表情)(55%)+语言(7%)

(1)表达超语言的意义,暗示传播的情绪和态度,构成语境和情境.比如,一个人嘴里说着“见到你很高兴”,但表情冷漠,也不起身欢迎,说明她(他)心里并不想见到你

(2)辅助语言:

使语言符号的传播效果更好(3)代替语言(4)控制语言(5)强调语言

在各类传播中,应学会用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正确表达各种意思,努力学习语言艺术,提高传播效果。

最有效的批评方式或劝阻的方式=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建议

传播媒介的含义

在传播学中,传播媒介有双重含义:

1、指信息传递的载体、渠道、工具、中介物或技术手段;2、指从事信息的采集、加工制作和传播的社会组织,即传媒机构

媒介工具和技术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1、导致电视人和容器人的出现2、导致现代社会的病理现象——媒介依存症的出现

媒介依存症特点:

①过渡沉溺于媒介接触而不能自拔;价值和行为选择一切必须从媒介中寻找依据;②满足于与媒介中的虚拟社会互动而回避现实的社会互动;③孤独、自闭的社会性格等3、导致人的自私化和“充欲主义”价值流行——助长现代人的欲望的膨胀。

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

1、媒介即信息:

媒介本身才是有意义的信息。

即人类有了某种媒介才有可能从事与之相适应的传播和其它社会活动,因此,从漫长的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看,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不是各个时代的传播内容,而是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它所开创的可能性以及带来的社会变革

2、媒介是人体的延伸——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的视角能力的延伸,广播是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

3、热媒介与冷媒介

热媒介——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如照片、书籍、报刊、广播、无声电影等。

冷媒介——与热媒介相反,传递的信息少量而模糊、接受者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感官的配合和丰富的想像力,如漫画、电视、有声电影等。

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意义和局限:

意义:

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考察人类社会发展的视觉,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局限:

忽略了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电视台、电台、报社等媒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因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众的广泛性,我们将其称之为大众传播者或大众传媒

影响把关人把关的因素:

①政治和法律因素②经济因素③社会文化因素④信息因素⑤受众因素⑥技术因素⑦把关者自身的因素。

我国大众传媒把关的标准和依据

(1)领导和政府的旨意;

(2)信息本身的价值;(3)广告商的要求;(4)受众的期望和需要;(5)专家名人的言论;(6)传播者自身的喜好。

传播的材料——信息、意义和感情

信息:

一切表述(或反映)事物的内部或外部互动状态或关系的东西都是信息。

自然界的刮风下雨、电闪雷鸣,生物界的鸡叫蛙鸣、人类社会的语言交流、书信往来都属于信息传播的范畴

意义:

指人对自然事物或社会事物的认识,是人给对象事物赋予的含义,是人类以符号形式传递和交流的精神内容

感情:

学会正确表达感情

讯息:

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即符号化的信息

传播过程中的三种意义:

1、传播者的意义:

并不总能得到正确的表达;常为说出的话而后悔;传播者应尽可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想法。

2、受传者的意义:

受传者对符号意义的解读会因各自的文化背景和性格的不同而不同,既不等于符号本身的意义,也不等同于传播者的意义

3、情境意义:

在具体的传播情境中的意义

意义交换的前提:

即交换的双方必须要有共通的意义空间。

共通的意义空间有双层含义:

一是传受双方对传播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等符号的含义的共通的理解;二是传受双方大体一致或接近的生活经验和背景

传播学的欧洲起源

查尔斯·达尔文的进化论对社会科学和传播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于传播学的贡献

卡尔·马克思创立的马克思主义

1、唯物主义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3、判断精神

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1、政治学家拉斯维尔(1902-1978)宣传理论;五W模式;传播的三大社会功能;内容分析法。

“5W”模式:

谁(Who)→说什么(Says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hichChannel)→对谁(To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whateffects)

传者、讯息、媒介、受者和效果

5W模式的意义和局限(见书P91)意义:

第一次将传播活动明确表述为五个环节和要素构成的过程,奠定了传播学研究的范围和基本内容,为人们理解传播过程的结构和特性提供了具体的出发点。

局限:

1、忽视了社会制度对传播的影响,过高的估计了传播的效果。

2、忽视了反馈的因素,未能揭示传播双向互动性质。

3、忽视了传播动机(Why)对传播过程的影响。

4、它在不少传播学者的头脑中浇铸了一个僵化的思维定势:

一提传播学研究些什么内容,就只在5个研究项目上打转转,难于跳出这个框框去想问题。

于是,一些非常重要的问题就被置于考察的视野之外了。

比如传播史的研究,传播战略、传播策略和传播方式方法的研究,传播法规研究,传播与环境的关系研究,特别是传播学基础理论方面的研究,这些都是影响、制约传播效果的大问题。

传播的三大功能:

1)环境监视功能。

2)社会协调功能。

2)社会协调功能

2、心理学家卢因(1890-1947)“把关人”;场论,团体动力学;实验法。

3、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两级传播论;哥伦比亚学派;调查研究法。

4、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1912-1961)态度说服理论;耶鲁学派;实验法。

实证研究方法

拉斯韦尔:

内容分析法

拉扎斯菲尔德:

调查研究法

霍夫兰、卢因:

控制实验法

传播学的鼻祖和创建者:

威尔伯·施拉姆(1907~1987)

威尔伯·施拉姆对前人的传播研究加以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创立了传播学。

一生写了30多部传播学论著,贡献了众多的理论成果。

《报刊的四种理论》《大众传播媒介与国家发展》《男人、女人、讯息和媒介:

人类传播概览》(《传播学概论》)

大力推进传播学教育,创立了四个传播研究机构,形成了“施拉姆学派”。

传播学的发展

1、法兰克福学派、芝加哥学派、帕洛阿尔托学派

2、麦克卢汉的奇谈怪论

3、传统学派的发展

4、批判学派的理论

传播学的研究视野和领域涉及和包括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所关注的各个领域

一、传播学的两大研究取向

拉扎斯菲尔德在《关于行政(管理)的和批判的传播研究》一文中第一次将传播学的研究取向分为“行政研究”和“批判研究”

陈力丹教授在他们的基础上则提出从方法论角度将传播研究划分为“经验——功能”、“技术控制论”、“结构主义符号——权力”三个学派。

二、传播研究的经验学派

(一)经验学派的定义:

在广义上指主要以经验主义研究方法来研究社会现象和规律的社会科学流派。

传播研究的经验学派,是指主要从经验事实出发,运用经验主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来研究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学派。

(二)经验学派的特点1、经验主义研究方法,具体包括以下特征

(1)行为主义研究取向;

(2)强调价值无涉(3)关注传播效果研究(4)特别重视量化研究

2、实用主义研究目的

3、多元主义社会观

(三)经验学派的形成

三、传播研究的批判学派

传播学的批判学派(criticalschool)是现代传播研究中的两大主要学派之一,与经验学派的经验主义研究方法和实用主义研究目的不同,它是一个主要以思辨的方法,从批判的视角研究传播现象和规律的学派。

批判学派主要以欧洲学者为代表,主要是20世纪欧洲社会历史和大众传播实践发展的产物,也是欧洲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产物。

所以,又被称为欧洲批判学派。

20世纪60年代以来,特别是70年代以后,批判学派的影响扩展到全世界,逐渐成为与经验学派具有同样重要地位的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大众传播研究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它奠定了批判学派的理论基础,开创了批判学派研究传统。

传播过程的构成要素

一、传播过程的含义:

所谓传播过程,就是信息从传播者流向接收者,并实现信息共享的过程。

信息的传递与反馈构成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

传播过程的显在要素

1、传播者:

又称信源,指传播内容的发送者,是信息传播链条的第一个环节。

传播者主要解决“传播什么”和“如何传播”的问题,传播者不仅决定着传播过程的存在与发展,而且决定着信息内容的质量、数量与流向。

传播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组织。

2、讯息(难点):

在中文中也译成“消息”、“文告”等,指的是由一组相互关联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能够表达某种完整意义的信息,即“符号化”的信息。

“讯息”也是一种信息,其特点是能表达完整的意义。

例如,甲向乙发短信希望乙马上回来,由于差错在短信中只写了一个“速”字,这个“速”字可以是一个信息,但不是讯息,只有“速归”才能构成一条讯息。

在传播学中,学者们通常使用“讯息”的概念,是为了强调社会传播的互动是意义完整的互动。

3、传播媒介:

对称信道,指负载符号化信息的物质载体,是连接整个传播过程的“桥梁”,是传播内容的必经之路

4、受传者:

又称信宿,是传播内容的接收者,是一人单向传播过程的终点传播过程的隐含要素传播情境、传播目的、传播技巧、噪音、经验范围、反馈和传播效果等。

2.传播过程的三个重要环节:

信息的传达信息的接收信息的反馈

一、人内传播的概念又称自我传播、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信息交流活动,是指个人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部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

二、人内传播的过程人内传播:

感受刺激→神经传导→大脑活动→肌体反应

人内传播的环节/要素

1.感觉2.知觉——感觉的集合;3.表象——记忆中保存的感觉和直觉信息在头脑中的再现4.概念——对同类事务的共同的、一般属性的认识;5.判断——对事物之间的联系或关系进行性的思维活动,它是在驾驭表象和概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产生的;6.推理——从已知的事物属性和关系中推导出位置的属性和关系的思维活动。

三、人内传播的特点

1.人内传播信息处理过程不是孤立的,其两端都与外部过程保持衔接关系;2.人内传播本质上是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反映,有鲜明的社会性和实践性3.人内传播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能动的反映。

4.人内传播是其他一切传播活动的基础。

(1)自我可以分为作为意愿与行为主体的“主我”和作为他人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客我”。

(2)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同时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3)“客我”可以改变“主我”,“主我”也可以改变“自我”,二者之间的互动不断形成新的自我。

●由此看来,作为自我传播的人内传播的社会性、双向性和互动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人内传播是一个“主我”、“客我”之间双向互动的社会过程,人内传播在本质上是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的反映;这种反映是一种具有独自的特殊规律的能动的、创造性的活动,人内传播反过来会对现实的社会关系和社会实践产生巨大的影响

人内传播的作用

有助于不断实现自我的完善与发展。

自我可以分解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

一是作为意愿和行为主体的“主我”(I),通过个人的行为和对事物的反应具体体现出来;二是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之代表的“客我”(Me),它是自我意识的社会关系性的体现。

人的自我是在“主我”和“客我”的互动中形成的,又是这种互动关系的体现。

人内传播的核心——自我管理

所谓自我管理,顾名思义,就是人类对自身的管理。

包括目标管理、心理管理、时间管理、信息管理、情感管理等五部分。

“自我互动”理论

人能够和自己本身进行互动,这就是人的自我互动。

人是拥有自我的社会存在,人认识的对象中不但包括外界和他人,也包括自身。

在这个过程中,人能够对自己进行审视和认识并拥有自己的观念,也可以与自己进行沟通或传播并对自己采取行为。

从本质上来说,“自我互动”是个人与他人间社会互动行为的内在化,也就是与他人的社会联系或社会关系在自己头脑中的反映。

不过,这种反映并不是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在头脑中的简单再现,而是具有独自的特点。

所谓具有独自的特点,即个人会在自己的立场上以自己的方式对他人期待的意义进行能动的理解、选择、修改、加工,并在此基础上予以重组。

大众传播的定义和特点

所谓大众传播,就是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及其专业人员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的社会过程。

Ì1.大众传播的传播者是职业传播者。

2.大众传播媒介为机械媒介或电子媒介。

3.信息可以大量复制,信息的传送是广泛、快速、连续、公开的。

Ì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受众广泛、成分复杂:

多、杂、散、匿。

6.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

7.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重点)拉斯韦尔的“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

(2)社会联系与协调(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4)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

传播的作用(施拉姆)

政治功能

经济功能

一般社会功能

监视(收集情报)

关于资源以及买和卖的机会的信息

关于社会规范、作用等的信息;接受或拒绝它们

协调(解释情报;制定、传播和执行政策)

解释这种信息;制定经济政策;活跃和管理市场

协调公众的了解和意愿;行使社会控制

社会遗产、法律和习俗的传递

开创经济行为

向社会的新成员传递社会规范和作用的规定

娱乐(消遣活动,摆脱工作和现实问题,附带地学习和社会化)

大众传媒具有赋予社会地位的功能

1、能让大量的受众知道,能扩大知名度2、大众一般认为,能上大众传媒的应是不同一般的

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

1.社会交流和沟通大众传播为人们提供了外部世界的有关情况,使单个人和整个社会相沟通、相联系,促进个人社会化。

上传下达、相互沟通功能是传播媒介的首要功能

2.社会化媒体除了传递信息之外,还有大量的生活方式的展现,承载着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潜移默化促使人的社会化。

3.知识教育Ì人们获得新知识、新技能的途径有两种:

一种是经过正规的学校教育,通过教师课堂上的传授来获得;另一种则是通过与各种媒介的接触而获得。

Ì在教育已由学校教育逐步转化为终身教育的今天,人一生中绝大部分教育已不是在学校,而是在社会上接受了。

Ì可以肯定地讲,现代人的知识中,相当多的部分来自各种传播媒体,而不是来自老师和父母

4.文化传承和交流ì首先,大众传播不仅能够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而且继续教育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促进社会成员共享同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

ì其次,大众传媒的发展还能促进文化的交流。

比如通讯卫星与互联网络的使用能使发生在“地球村”任何一个角落的重大事件,瞬间传播至地球的每一个角落,使人类在同一时间享受同一个重要信息,并使各民族的文化即时实现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5.环境监测(环境守望)Ó环境监测功能主要是通过提供各种新闻和信息而实现的。

6.社会协调功能o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对信息的选择、解释和评论,把社会各个部分联系起来,协调一致,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对社会周围的环境做出有效的回应,把人们的视线集中,以适应当前情况,有的学者称之为“整合功能”。

7.提供娱乐

大众传播的负功能

1.社会现实媒介化c媒介给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拟态环境c社会现实媒介化(拟态环境的出现)导致很多人对社会现实做出错误的判断,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社会问题丛生。

c客观环境——拟态环境(媒介环境)——主观环境c真实的世界——媒介的中介————人们感知和想像的世界

2.信息庸俗化色情信息、暴力信息、低俗信息、犯罪信息、不道德信息、垃圾信息

3.求知被动化(思维行为惰性化)大众传媒出现后,人们对世界和环境的认识主要不再依靠亲身实践,而过多依赖大众传媒。

人们把大部分自由时间花在媒介消费上,他们喜欢谈论胜于行动,习惯于坐在电视机前欣赏世界、评价世界,满足于间接地认识生活,而不是主动直接地干预生活,这种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带有极大的虚幻性。

久而久之,由于个人满足于大众传媒传播的讯息,最终以知代行,成为丧失自我辨别力和行动能力的现代瘫痪者,人际间的社会交往、互动逐渐减少,与社会、群体逐渐疏远陌生。

电视人、容器人的出现是典型例子。

4.文化殖民化大众媒介“使各个国家间、各种风俗和文化间存在的障碍正在减少”。

但是,“障碍的减少”一方面为各民族间文化的顺畅交流创造了条件,同时这些条件也为一民族文化向他民族的扩张提供了便利。

导致文化殖民化的出现。

o5、消费至上o大众传媒对奢侈、华丽生活的描绘和对消费的鼓吹,助长了现代人的欲望的膨胀,导致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盛行,人际关系淡漠、环境破坏,社会问题丛生。

减少大众传播的负面影响的途径:

1、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加强立法和监管力度,对弄虚作假的传媒机构和道德败坏的职业传播者进行严惩。

2、大众传媒的从业者应加强职业道德规范和职业自律;3、社会应加强对大众传传播者的监督,受众应自觉抵制传媒中的负面信息。

4、对传媒制度进行改革,对公共性的大众传播机构进行财政补贴,5、对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进行媒介素养教育

四、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

五、大众传播的控制与传播制度

大众传播的控制包括两方面1、外部制度对大众传媒机构及其活动的控制和影响;2、内部制度对信息的生产、加工和传播活动的制约。

控制大众传播的三大因素:

1、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主要形式有:

(1)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2)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3)限制或禁止某些内容的传播,如国家安全和国防机密、淫秽和非法出版物等;(4)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如“村村通”广播电视事业)

2、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的控制如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行垄断(如美国默多克传媒集团),通过广告赞助进行控制;

3、广大受众的社会监督和控制主要通过个人的信息反馈、拒买拒看拒听等,诉诸法律手段,结成受众团体

网络传播的基本特征(重点掌握)⒈传播方式的多向互动性⒉传播的个人化和个性化⒊传播速度的快捷性⒋传播范围的全球性⒌传播内容的丰富性与手段多元性⒍信息传播的开放性和超链接⒎传播模式的整合性

网络传播给大众传播理论带来的变化

1、使大众传媒的“把关人”权利受到严峻挑战x2.使传统的大众传播由单向传播变为双向传播x3.使“大众传播”发展到“小众传播”和“点对点传播”x4.带来国家意识形态管理的调整x5.促进传播媒体间的大融合x6.迫使传播业的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进行整合x7.媒介制作和传媒产业的创收方式发生改变

本章主要介绍了人类传播活动的六种主要类型:

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以及新媒体(网络)传播。

人内传播,也叫内向传播、自我(自身)传播,是发生在一个人体内的一种交流活动。

具有隐蔽性、内动性、社会性和互动性等特点,对自我的完善与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大众传播,就是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及其专业人员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向社会大众传播信息的过程。

其产生、发展与大众报刊、电影、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介的发展密切相关。

大众传播具有许多重要的社会功能,如:

社会交流和沟通、社会化、知识教育、文化传承和交流、环境监测、社会协调等。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社会现实媒介化、信息庸俗化、求知被动化和文化殖民化。

大众传播与社会发展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

传播效果的四个层面:

认知、情感、态度、行动

传播效果的产生与制约因素(重点掌握)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