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2413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传播学概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传播学概论.docx

《传播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概论.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传播学概论.docx

传播学概论

传播学概论(大一下)

五种传播类型

1、大众传播(见末页)

2、内向传播

也被称为自我传播、自身传播。

是发生在人体内部的一种信息的交流活动,是在作为意愿和行为的主体的主我和作为他人的社会评价和社会期待的代表的客我之间的进行的信息交流。

在这一传播过程中,主体和客体都是同一个人。

如感觉、意识、理解、情绪等都是内向传播。

通过内向传播可以达到主我与客我的协调,以保证其他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

3、组织传播

既是传播的一种形式,也是组织管理赖以进行的方式。

传播方向:

横向传播——组织内部相似权利地位者间的一种信息交流

纵向传播——组织内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传播

形式:

正规组织传播(会议、布置任务、汇报工作等)

非正规组织传播(以联络感情为主要目的,如聊天、散布传闻等)

4、人际传播

广义:

除大众传播以外的其他传播类型可统称为人际传播。

狭义:

指人与人之间仅通过简单媒介(电话、书信等)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是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基础。

特点:

直接传播;随意性大;保密性强;反馈速度快;传播速度可控

弱点:

覆盖面窄;易走形;多数存于记忆。

5、群体传播(群体规范、群体压力、沉默的螺旋)

指群体内部成员间进行的信息交流。

是大众传播效果的重要中介和制约因素(两级流动传播)。

是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

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包含着能动的相互关系,往往会因传播而形成一种凝聚力。

两级流动传播

基本观点:

大众传播的消息不是直接流向一般受众的,而是经历了大众传播——舆论领袖——一般受众的两级传播过程。

在第一级以信息传达为主,是大众传播;在第二级以人际影响的扩散为主,属于人际传播。

实践证明,第二级传播的比第一级传播更加有效。

意义:

使人们认识到大众传媒的渠道和人际传播渠道在人们获取信息和决策过程中的不同角色和作用。

舆论领袖(意见领袖)

是能够对人们做决定的过程施加个人影响的人。

舆论领袖的特点:

1、处于社会的各个阶层

2、其影响力的流动更趋向于水平

3、与追随者相比,舆论领袖更多的使用媒体,且在社交方面更加活跃。

追随者

在两级流动传播过程中,从舆论领袖那里接受信息或寻求建议的人。

有限效果理论(“最弱效果观点”MinimalEffectPosition或“最弱后果定律”theLawofMinimalConsequences)

提出:

在拉扎斯菲尔德调查的基础之上,由约瑟夫*克拉帕提出

基本观点:

大众传播一般不能够成为产生受众效果必要的和充足的因素,因为传播效果被某些插入的中介或变量(如舆论领袖)减弱。

媒介最为常见的作用实际上是加强人们已有的态度和倾向。

因此,媒介对社会现状起到强化而不是威胁作用。

有限效果理论所概括的媒介社会角色及影响效果:

1、媒介极少直接的影响人。

2、存在着媒介影响力的两级流动。

舆论领袖大多是老练而有判断力的媒介使用者,不易被媒介操控,他们是媒介影响力的有效屏障。

3、大多数人成年后都形成了牢固的团体信念或行为,个别媒介讯息无力压倒他们。

4、当媒介效果确实出现的时候,它们是有限的、孤立的。

只有很少数人会被影响——通常是那些他人影响被切断的人或者是被社会危机破坏了其对团体忠诚的人。

第三者效果

提出:

菲利普斯*戴维森

基本观点:

人们通常认为特定消息对其他人影响更大。

第三者效果假设:

1、与感受有关,人们通常认为大众传播对其他人会比对自己有更大的效果。

2、与传播效果有关,因为有了这样的感受,人们会采取各种行动。

而这些行动就形成了消息原本要产生的效果。

人们往往比自己认为的要更容易受到媒介的影响,虽然人们通常觉得其他人比自己更容易受大众媒介的影响,但是某些情况下,是他们可能对自己产生了错觉,低估了消息对他们的影响。

一致理论

人们试图以自己看来有意义的合理的方式组织我们的世界。

不一致会在人类心中产生心理的紧张或不舒服感,而这种紧张或不舒服感可能导致人内心的压力,从而推动自己排除或降低这种不一致的状况,尽可能的达到一致。

关于一致理论的研究:

1)海德的平衡理论(最早)(两个人对某一事件的看法)

2)纽科姆的对称理论(强调传播,对称越不足,则进行沟通的可能性越大,被吸引多的一放容易像另一方的立场转变。

3)奥斯古德的调和理论(平衡理论的特殊情况,讨论的是个人对信息源和信息态度的关系)

4)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和谐理论(做决定、被迫的顺从)

越重要的决定就越可能在决定后产生不和谐;所选择的事物吸引力越低,不和谐的程度越高;为选择的替代物吸引力越高,不和谐程度越高;替代物之间的相似度或交叉程度越高,不和谐程度就越低。

四个选择性的过程

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暴露SelectiveExpusure)

人们倾向于将自己暴露给那些他们认为与自己固有态度和兴趣相一致的媒介讯息,而避开那些与己相悖的讯息,从而减少心理上的不和谐感。

(费斯廷格的认知不和谐理论)

选择性注意:

人们倾向与注意消息中那些与自己的态度信仰非常一致的部分,抑或是与其态度相悖的但易驳倒的部分;并且选择避开那些相悖的难以驳倒的信息,或是那些与自己一致但支持力薄弱的信息。

当消息所带来的好处超过其所带来的不舒服和不和谐感时,人们不会回避这些消息。

选择性理解SelectivePerception

人们通常根据自己固有的某些经验来理解传播内容,或根据已有的观念来理解信息,而对于那些与自己固有观念相反的信息则加以排斥和歪曲,以维持自己原有的观念和立场。

因此,受众所接触和感知的大众传媒的信息所给予的意义,并不一定同传播者一致,由于受众的心理、感情、经历、知识结构的不同,不同的受众对同样的信息理解不同,有时甚至会和传播者的初衷相反。

因而使传播模式更加复杂。

选择性理解是受众心理选择过程中的核心,又称为信息传播的译码过程。

影响因素:

1)结构因素:

指感官刺激在人的神经系统中引起的反应

2)功能因素:

人们理解事物时总是将其组织起来而赋予其意义。

会受到动机、态度、情绪、个性、文化背景、假定等因素的影响。

选择性记忆SelectiveRetention

人们倾向于记住那些与他们“主导参考结构”相同的材料,而忘记那些与他们意见不合的信息。

影响受众选择信息过程的因素

1、受众原先的态度和立场

2、信息内容同受众的接近程度如何,是否会与受众有关、是否会对受众造成影响

3、受众的需要、动机、态度、情绪、个性、文化背景、假定。

4、心理因素:

从众心理、逆反心理、选择心理

5、社会因素:

社会地位、文化背景等

影响理解的心理因素

1、假定:

理解是根据心理假定和预期而来

2、文化期待:

人们更容易理解与本土文化相符的信息

3、动机:

心理动机越强,理解深度越高

4、情绪:

情绪不同,则理解的思路、注意的方面都会不同

5、态度:

每一次事件发生,某个人所看到的情况,就像其他人通过其他方法看到的情况一样,都被认为是“真实”

 

抽象的定义

抽象(abstraction)是选择某些细节而舍弃其他细节的过程。

抽象思维:

人们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从各种具体经验中概括出一种想法的过程。

属于理性认识阶段。

抽象阶梯(早川一会):

抽象程度越高,涵盖信息量越大,描述就越模糊。

约哈里之窗

提出:

约瑟夫*卢芙特和哈瑞*英汉姆

意义:

用于分析人际关系和传播,说明了人际传播中的信息流动的地带和状况。

“透明窗格”(“开放区域”):

传播各方的“我”均认为可公开的信息

“不透明窗格”(“盲目区域”):

传播各方的“我”不知道的他人评价“我”的信息

“隐蔽窗格”(“秘密区域”):

传播各方的我均认为不能公开的纯私人信息,包括隐私、自身弱点等

“未知窗格”(“未知区域”):

传播各方都不知晓的信息,指每个人身上尚未开发出来的信息或潜能,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时,这类信息会生成和表现出来,不为传播各方的“我”和他人所察觉。

运用:

自我表露程度不同,各区域大小也会不同。

自我表露是扩大开放区域的最有效方法,通过开放区域的扩大,可以提高人际互动的效率。

自我表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向未知区域过渡的过程。

 

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是人际传播的基础。

当一个人将自己的情况、状态、能力等信息传输给他人时,就形成了自我表露。

评价自我表露的方面:

1)表露的量2)表露的积极或消极效果3)表露的深度4)表露的时间选择5)表露的对象

自我表露对象一般是亲近或值得信赖的人;或是那些有回报的人或完全素昧平生的人

群体规范形成的过程

群体规范的形成经历了寻找——建立——遵守——修改——寻找的循环过程。

根据谢里夫的群体规范实验得出结论:

1、群体对个人的主要影响是导致个人在群体中的“去个人化”的状态出现。

2、在一些暧昧不明的领域里,群体对人们的态度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人们依靠别人的指导。

3、群体的影响能够超越群体的存在,出现在没有群体的环境中。

奥许的群体压力实验得出结论:

1、有些人情愿追随群体的意见,即使与自身感觉相抵触;

2、在有三个人持相同意见时,就足以影响很多人的意见。

 

免疫理论(预防接种理论)

事先免疫比事先滋养能更好的成为支持信念的途径。

当人们接收了对基本信仰的攻击和对这些攻击的反驳后,可以发展出一种普遍的免疫力,使基本信念及时遭到不同方式的攻击,也不会改变。

原因:

1、有了第一次的攻击被反驳的经验,此后再受到攻击,攻击材料的可信度会因之前被反驳而降低

2、事先将攻击暴露出来,可以使人们知道他们所持的信念的确有弱点,从而推动他们去发展更多的支持观点。

在接受免疫阶段,主动参与不如被动参与效果好。

精心的可能性模式

对待态度改变有两条路线:

1、抓住主要问题的路线。

接收者积极处理信息,被观点的理性所折服,投入高度的心力。

在这种情况下易引起态度改变。

三个动力因素:

个人与信息主题的相关程度、信息论点的多样性和个人对批判式思维的偏好程度

2、考虑枝节问题的路线。

接收者不运用他们的智力去评价观点,而是更多的为枝节问题所左右。

采取这种路线,可能是因为缺乏抓住主要问题路线的三个动力因素,也可能是因为个人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够强。

 

睡眠者效果

又称休眠效果,是指由可信性带来的说服效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时间的转移,高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会出现衰减,而低可信度信源的说服效果则有上升的趋势。

休眠效果说明,信源的可信性对信息的短期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但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容本身的说服力。

知识沟

1、在一段时间内,当媒介已对某个话题做过大量宣传时,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会比文化程度较低的人更快的吸取该话题知识

2、在特定的时间内,较之未被大量宣传的话题,在媒介大量宣传的话题上,人们所获得的知识与受教育程度应该有更高的相关。

因此,大众传媒传送的信息越多,这两类人之间的知识沟也就会越大。

知识沟容易出现在人人都感兴趣的领域,如公共事务、科技新闻等;而不容易出现在基于兴趣的特定领域(因为这些领域基于共同兴趣,在该领域内的人们兴趣和知识的差异不大)。

沉默的螺旋理论

为了防止因孤立而受到的社会惩罚,个人在表明观点时会对周围的意见环境进行观察。

当发现自己属于多数时,就会大胆的表明自己的观点;当发现自己属于少数时,一般人会由于环境的压力而转向“沉默”或附和多数人的意见。

有关的关键概念

1、害怕孤立:

个人会因为害怕孤立而改变自己的行为

2、意见气候:

自己所处的环境中的意见分布状况,包括现有的意见和未来可能出现的意见。

主要来源:

所处环境的群体意见和大众传播

3、准感官统计:

每个人都具有能够判断“意见气候”的状况的能力。

判断什么样的行为能够在群体中得到认同。

1、大众传播的基本过程及其特点

基本过程:

1)编制:

职业传播者编制不同内容的东西

2)传播:

通过媒介传播

3)接收:

接收者有选择的接受

4)解释:

接收者根据个字体会的含义解释信息

5)作用:

传播产生某种作用

大众传播的特点:

1)传播者是职业传播者,是传播组织

2)讯息的传送是广泛、快速、连续和公开的

3)依靠传播媒介,传播者大量复制信息,并迅速及时、连续不断地传送。

4)同一讯息,传播媒介不同,其效果可能也不同。

多以机械媒介和电子媒介为主。

5)受众特点:

众、杂、散、匿

6)反馈间接、零散、迟缓,具有积聚性

内向传播的核心、特点及作用

核心:

自我管理(目标、心理、时间、信息)

特点:

传播信息的主体和接收信息的客体都是同一个人

作用:

使主我和客我进行自由沟通,以达到自我的内部平衡调节,通过这种思维活动进行正常的信息编码,以保证人类其他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

深入分析大众传播带来的负面效果

1、麻醉精神(《娱乐至死》)

2、把积极参与事件变成消极旁观

3、对信息冷漠

4、人际间的社会交往互动减少

5、文化低俗化

6、跨文化传播中的国家主权问题

使用大众媒介的动机

1、获取信息,认识外部世界。

2、娱乐消遣,满足精神和情感方面的需求。

3、获取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