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701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参考资料补差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

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

3、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有:

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可以加热的仪器,但必须垫上石棉网的是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有:

量筒、玻璃棒、集气瓶。

4、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然后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

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

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

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四、洗涤仪器:

1、用试管刷刷洗,刷洗时须转动或上下移动试管刷,但用力不能过猛,以防止试管损坏。

2、仪器洗干净的标志是:

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四、活动探究

1、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P7—P9

2、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探究:

P10—P12

六、绿色化学的特点:

P6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基本概念

1、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

生成一、基本概念

新的物质。

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

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

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

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如N2O2CO2P2O5等。

6、混合物:

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

如空气、蔗糖水等(里面的成分各自保持原来的性质)

7、单质: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如N2O2SP等。

8、化合物:

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如CO2KClO3SO2等。

9、氧化物: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中,其中一种元素的氧元素的化合物。

如CO2SO2等。

10、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A+B==AB

11、分解反应:

由一中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

AB===A+B

12、氧化反应:

物质与氧的反应。

(缓慢氧化也是氧化反应)

13、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又叫触媒)[应讲某种物质是某个反应的催化剂,如不能讲二氧化锰是催化剂,而应讲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反应的催化剂]

14、催化作用:

催化剂在反应中所起的作用。

二、空气的成分

1、空气含氧量的测定——过量红磷的燃烧实验P23

问题:

(1)为什么红磷必须过量?

(耗尽氧气)

(2)能否用硫、木炭、铁丝等物质代替红磷?

(不能,产生新物质)

2、空气的成分:

N2:

78%O2:

21%稀有气体:

0.94%CO2:

0.03%其它气体和杂质:

0.03%

3、氧气的用途:

供给呼吸和支持燃烧

4、氮气的用途:

P24

5、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P25

6、空气的污染:

(空气质量日报、预报)

(1)污染源:

主要是化石燃料(煤和石油等)的燃烧和工厂的废气、汽车排放的尾气等。

(2)污染物:

主要是粉尘和气体。

如:

SO2CO氮的氧化物等。

三、氧气的性质

1、氧气的物理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

在一定的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2、氧气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1)能支持燃烧:

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

(2)氧气与一些物质的反应:

参加反应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条件与氧气反应的现象生成物的名称和化学式化学反应的表达式

硫S+O2==SO2(空气中—淡蓝色火焰;

氧气中—紫蓝色火焰)

铝箔4Al+3O2==2Al2O3

碳C+O2==CO2

铁3Fe+2O2==Fe3O4(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磷4P+5O2==2P2O5(产生白烟,生成白色固体P2O5)

四、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

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或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2、反应的原理:

(1)过氧化氢水+氧气

(2)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导管口要塞一团棉花)

(3)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3、实验装置P34、P35

4、收集方法:

密度比空气大——向上排空气法(导管口要伸到集气瓶底处,便于将集气瓶内的空气赶尽)

难溶于水或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排水法(刚开始有气泡时,因容器内或导管内还有空气不能马上收集,当气泡连续、均匀逸出时才开始收集;

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表明气体已收集满)。

本方法收集的气体较纯净。

5、操作步骤:

查: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如P37

装:

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

定:

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点:

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对准试管中药品部位加热。

收: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

离:

收集完毕后,先将导管撤离水槽。

熄:

熄灭酒精灯。

6、检验方法: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气体是氧气。

7、验满方法:

(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2)用排水法收集时:

当气泡从集气瓶口边缘冒出时,说明该瓶内的氧气已满。

8、注意事项:

(1)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固体药品加热时),防止药品中的水分受热后变成水蒸气,再冷凝成水珠倒流回试管底部,而使试管破裂。

(2)导管不能伸入试管太长,只需稍微露出橡皮塞既可,便于排出气体。

(3)试管内的药品要平铺试管底部,均匀受热。

(4)铁夹要夹在试管的中上部(离试管口约1/3处)。

(5)要用酒精灯的外焰对准药品的部位加热;

加热时先将酒精灯在试管下方来回移动,让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6)用排水法集气时,集气瓶充满水后倒放入水槽中(瓶口要在水面下),导管伸到瓶口处即可;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集气瓶正放,导管口要接近集气瓶底部。

(7)用排水法集气时,应注意当气泡从导管口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的气体中混有空气。

当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已满。

(8)停止反应时,应先把撤导管,后移酒精灯(防止水槽里的水倒流入试管,导致使馆破裂)

(9)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要正放,瓶口处要盖上玻璃片。

(10)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小团棉花。

五、氧气的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在低温条件下加压,使空气转变为液态空气,然后蒸发。

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因此氮气首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剩下的主要就是液态氮。

1、(2009•烟台)“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碾米B、淘米

C、洗菜D、酿酒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

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

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为化学变化,酿酒是糖类物质变为乙醇的过程,物质发生了变化,则属于化学变化.

解答:

解:

A、碾米的过程,米还是米,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淘米是将米和混有的杂质分离,物质都没有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

C、洗菜是将菜清洗干净,将物质进行简单分离,物质保持各自的性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酿酒过程发生了糖类物质变为乙醇的变化,则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点评:

学生应抓住有新的物质生成来判断化学变化的发生,物质发生了改变,性质也发生变化.

2、(2010•广东)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东方之冠”(如图)的主体结构是用国产Q460钢制成的.下列有关Q460钢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强度高B、能导电

C、耐腐蚀D、抗震性好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A、钢的强度高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钢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钢能够导电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钢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钢的耐腐蚀性强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钢的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钢的抗震性好的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钢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3、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

A、铁矿石B、冰水共存物C、清新的空气D、生理盐水

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铁矿石、空气、生理盐水等物质都是由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

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

A、铁矿石的主要成分是含有铁元素的氧化物,还含有一些杂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冰水混合物是由一种物质水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

C、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D、生理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组成,如果只有一种物质就属于纯净物,如果有多种物质就属于混合物.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用铝作导线

B、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做保护气C、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常见气体的用途;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铝的导电性良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铝的物理性质;

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氧气能够供给呼吸、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等方面的性质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A、用铝作导线是利用了铝的物理性质﹣﹣导电性良好.故选项正确;

B、焊接金属时用稀有气体做保护气是利用了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错误;

C、登山运动员要携带氧气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能够供给呼吸.故选项错误;

D、用氮气作食品包装袋的填充气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错误.

解答本题要分析物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如果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就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5、(2010•烟台)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B、空气成分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21%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氧气的用途;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氧气的化学性质。

首先了解氧气的如下特点:

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性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占21%,本身不燃烧但能支持燃烧.不易溶于水(即微溶于水),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因此,生物能够在水中生存.

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够支持燃烧,但是氧气并没有可燃性,不可作燃料,故A的说法错误;

B、氧气在空气中体积分数占21%,故B的说法正确;

C、氧气不易溶于水,水中溶有少量氧气,(在室温下,1L水中只能溶解约30ml氧气)使水中的生物能够生存.故C的说法正确;

D、氧气有助燃作用,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D的说法正确.

氧气的化学性质之一是“助燃性”,不具可燃性,这是一个易错的知识点.

6、(2010•芜湖)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用于加热的仪器;

测量容器-量筒;

液体药品的取用;

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

综合实验题。

根据图示总结考查的基本操作包括:

蒸发、浓硫酸稀释、胶头滴管的使用、量筒读数.

A、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防止局部受热造成液滴飞溅,故A不对.

B、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稀释时只能将浓硫酸倒入水中,不能将水倒入浓硫酸中,这样会造成浮在上面的水沸腾而液滴飞溅,为了散热要用玻璃棒搅拌,故B不对.

C、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胶头滴管必须悬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C对.

D、量筒读数,视线要平视凹液面的最底部,故D不对.

本题对实验基本操作进行了系统考查,考查了蒸发、浓硫酸稀释、胶头滴管的使用、量筒读数,都是平时同学们易疏忽的地方.

7、(2008•南通)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

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可以根据物质之间反应时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A、碳在氧气中燃烧不出现烟.B、红磷燃烧产生白烟.

C、应该描述为: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是淡蓝色的.

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正确描述实验现象的问题.

8、最早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拉瓦锡B、门捷列夫C、道尔顿D、阿弗加德罗

化学的历史发展过程。

根据科学家们各自做出的贡献来考虑本题.

A、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验证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

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C、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学说;

D、阿弗加德罗提出了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熟记化学发展史中各科学家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9、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实现环保世博、生态世博目标,下列做法中不符合这一目标的是(  )

A、部分国家的展馆使用可降解的建筑材料B、把世博会期间产生的垃圾焚烧或深埋处理C、某些馆的外壳使用非晶硅薄膜,以充分利用太阳能D、停车场安装了催化光解设施,用于处理汽车尾气

"

三废"

处理的必要性和一般原则;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根据可降解的建筑材料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把垃圾中废弃塑料制品,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污染空气;

如果把垃圾深埋处理会造成土壤污染;

利用太阳能,节省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

停车场的催化光解设施,处理汽车尾气,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

A、根据可降解的建筑材料对环境不会造成污染;

因此A正确;

B、处理垃圾中废弃塑料制品,如果焚烧,含氯塑料会产生有毒的氯化氢气体,从而污染空气;

因此该做法不符合环境保护的措施;

所以B不正确;

C、利用太阳能,节省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

因此C正确;

D、停车场的催化光解设施处理汽车尾气,减少对空气的污染,有利于环境保护,因此D正确;

本题考查有关环境保护的措施,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10、某实验需要10.2g食盐,一位同学在称量时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此时他应该(  )

A、添加砝码B、移动游码C、添加食盐D、减少食盐

称量器-托盘天平。

本题考查了使用托盘天平来称量固体的实际操作,根据指针向左偏转可知固体质量大了,应减少固体的质量.

A、称量10.2g食盐,砝码和游码都已放好,若添加砝码,天平平衡时,则称量固体质量会变大,故A错误.B、称量10.2g食盐时,砝码和游码都已放好,若移动游码,天平平衡时,则称量固体质量可能会大,也可能小,故B错误.

C、称量10.2g食盐时,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食盐质量大了,再添加食盐,食盐质量继续变大,故C错误.

D、根据称量时发现天平指针向左偏转,食盐质量大了,应减少固体的质量,故D正确.

学生应能根据杠杆原理来理解天平称量固体,明确存在的质量等式关系和指针偏转表示的意义.

1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 10 (10或50)mL的量筒.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 及时清洗 ,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实验室用试管加热液体时,液体量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1/3.

(4)试管等玻璃玻璃仪器刷洗干净的标准是 试管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

(5)做“硫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要在集气瓶中预先装少量的水,其目的是 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防止其污染空气 .请写出硫与氧气发生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硫+氧气→二氧化硫(→上加上“点燃”) ,该反应既是 化合 反应,又是 氧化 反应.

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

玻璃仪器的洗涤;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反应类型的判定;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生产、生活、环保类简答题;

实验操作型。

根据定量液体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液体的量,玻璃仪器刷洗干净的标志,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的概念,SO2能溶于水,且有毒,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1)定量液体的取用,首先要选取适当的量程的量筒,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10ml的量筒,故答案为:

10;

(2)根据滴管的使用:

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故答案为:

及时清洗;

(3)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否则加热时液体可能溅出;

故答案为:

1/3;

(4)玻璃仪器刷洗干净的标志是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故答案为:

试管内壁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5)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的反应是化合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硫在氧气里燃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既是化合反应,也是氧化反应;

根据生成的SO2能溶于水(生成H2SO3),因为SO2有毒,且密度比空气大,用水吸收SO2,防止污染空气;

本题考查学生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掌握,并进行分析解题,将知识灵活应用.

12、在题后横线上简要说明下列操作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1)滴管取用试剂后平放或倒置 液体试剂进入胶头而使胶头受腐蚀或将胶头里的杂质带进试液 .

(2)倾倒细口瓶里的药液时,标签没向着手心 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

(3)用试管刷刷洗试管时,用力过猛 可能会捣碎试管 .

(4)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污染瓶内药品 .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

实验性简答题;

(1)使用时胶头在上,管口在下,禁止平放或倒置;

(2)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

(3)用试管刷蘸水慢慢旋转进入试管.轻轻在试管中转动,上下也行.注意不要不试管弄破.轻拿轻放;

(4)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一要“:

不放回原瓶;

不随丢弃;

不拿出实验室;

要放入指定容器.

本题主要考查一些实验的注意事项,了解实验室药品的取用方法和原则,了解药品的取用的后剩余药品的“三不”原则.

13、根据物质哪些性质可以鉴别下列各组物质:

(1)白糖和食盐 味道 ;

(2)酱油和白醋 气味 ;

(3)铜丝和铁丝 颜色 ;

(4)冰和水 状态 .

物质的鉴别、推断。

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有:

可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等.

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有:

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等.

(1)白糖有甜味,食盐有咸味.故填:

味道.

(2)酱油没有气味,白醋有刺激性气味.故填:

气味.

(3)铜是红色的,铁是银白色的.故填:

颜色.(4)冰室固体,水是液体.故填:

状态.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物质的性质,只有掌握了物质的性质才能正确的区别物质.

14、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该同学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图中的集气瓶分为5等份,并作好标记.

②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的红磷,将导管上的止水夹夹紧,在酒精灯上点燃红磷,并立即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③充分反应后,待集气瓶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 充分反应掉集气瓶中的氧气 .

(2)步骤②集气瓶中的现象是 红磷燃烧发出黄光,产生热量,生成了大量的白烟 ;

步骤③中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水沿导管被吸入集气瓶中,大约占瓶内容积的五分之一 ,由此可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20% .

(3)该实验可推论出氮气 难(填“易”或“难”)溶于水和其化学性质不活泼(填“活泼”或“不活泼”)的结论.

(4)若将红磷换成炭粉,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为什么?

 不能 成功,原因是 因为碳燃烧产生气体,使瓶中大气压不变 .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1)红磷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是一种固体.

(2)红磷与氧气反应生成固体,消耗了瓶内的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会压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