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45926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08.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名校解析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兖矿第一中学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模拟考化学试题精校Word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压强达到22MPa、温度达到374℃时,水成为“超临界状态”,该过程为物理变化,此时水可将CO2等含碳化合物转化为有机物,为化学变化,B正确;

高压条件下将CO2等含碳化合物转化为有机物,是将二氧化碳转变为能源物质,C正确;

充分利用地球上的碳资源,有利于碳资源的循环使用,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注意题中所给信息与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注意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因为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因此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B.25℃、101kPa时,1molS和2molS的燃烧热不相等

C.通常人们把拆开1mol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化学键

H—H

Cl—Cl

H—Cl

生成1mol化学

键时放出的能量

436kJ·

mol-1

243kJ·

431kJ·

则1/2H2(g)+1/2Cl2(g)

HCl(g) ΔH=-183kJ·

D.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

燃烧热不随物质的量的变化而变化;

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断裂旧键要吸收能量,形成新键要放出能量。

【详解】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不能用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A错误;

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燃烧热与反应物的多少无关,所以1molS和2molS的燃烧热相等,B错误;

由反应热=反应物的总键能-生成物的总键能=436kJ/mol+243kJ/mol-431kJ/mol×

2=-183.0kJ/mol,所以H2(g)+Cl2(g)═2HCl(g)△H=-183kJ•mol-1,C错误;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断裂,新键形成,断裂旧键要吸收能量,形成新键要放出能量,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故D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焓变和熵变,注意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焓变和熵变的综合判据,当△H-T•△S<

0,能自发进行。

4.下列关于平衡常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反应物浓度用起始浓度,生成物浓度用平衡浓度

B.在任何条件下,化学平衡常数是一个恒定值

C.平衡常数的大小与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等无关

D.从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推断一个反应进行的程度

A、均为平衡浓度;

B、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一定,为恒定值;

C、只与温度有关,与其他无关;

D、正确

5.在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固体(假设容器体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NH2COONH4(s)

2NH3(g)+CO2(g)ΔH>

0。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闭容器中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则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B.该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自发进行

C.再加入一定量氨基甲酸铵,可加快反应速率

D.保持温度不变,压缩体积,NH3的浓度不变时,就达到了新的平衡

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是2:

1,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

当△H-T•△S<

0,能自发进行;

改变固体物质的量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

恒温下压缩体积,平衡逆向移动,但体系中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不变,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

【详解】反应NH2COONH4(s)═2NH3(g)+CO2(g),生成的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是2:

1,所以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始终不变,故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判断依据,故A错误;

该反应ΔH>

0,△S>

0,高温条件下,H-T•△S<

0,才能自发进行,B错误;

固体物质的多少对化学反应速率没有影响,C错误;

恒温下压缩体积,平衡逆向移动,但体系中两种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始终不变,所以氨气的体积分数不变,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的影响因素,解题时要注意氨基甲酸铵是固体。

6.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Ba(0H)2•8H20与NH4Cl反应B.工业合成氨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D.葡荀糖在人体内生理氧化

【答案】C

A.Ba(0H)2•8H20与NH4Cl反应属于吸热反应,但不是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

B.工业合成氨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

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属于吸热反应,C正确;

D.葡萄糖在人体内生理氧化是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答案选C。

点睛:

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判断依据以及常见的放热反应或吸热反应是解答的关键,一般金属和水或酸反应,酸碱中和反应,一切燃烧,大多数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缓慢氧化反应如生锈等是放热反应。

大多数分解反应,铵盐和碱反应,碳、氢气或CO作还原剂的反应等是吸热反应,需要熟练记住。

7.用稀硫酸与过量锌粒反应制取氢气,欲加快化学反应速率而不改变产生氢气的量,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升高温度B.滴加少量浓硫酸

C.滴加少量硫酸铜溶液D.改用等质量的锌粉

【答案】B

加热、增大浓度、增大接触面积、构成原电池,均可加快反应速率。

【详解】升高温度,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反应速率增大,A正确;

滴加少量浓硫酸,硫酸的物质的量增大,生成氢气的体积偏大,B错误;

锌置换出铜,形成铜锌原电池反应,反应速率增大,C正确;

改用等质量的锌粉,固体的表面积增大,反应速率增大,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侧重于分析能力和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考查,把握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是解答的关键。

8.恒温恒容条件下,能说明反应A(s)+2B(g)

C(g)+D(g)一定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B.容器内的压强保持不变

C.C与D的物质的量相等D.消耗1molB的同时生成0.5molD

化学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不变,注意该反应中A为固体,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前后相等的特点。

【详解】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但A为固体,正反应是气体质量减小的反应,即密度减小的反应,当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能判断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A正确;

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反应,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所以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据此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B错误;

生成物C与D的化学计量数相等,无论是否达到平衡,C与D的物质的量总是相等,C错误;

消耗1molB是正速率,生成0.5molD也是正速率,不能说明一定处于化学平衡状态,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解题时要注意,选择判断的物理量,随着反应的进行发生变化,当该物理量由变化到定值时,说明可逆反应到达平衡状态,解答时注意反应可逆的特点,注意反应物A为固体和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则密度变化,压强不变。

9.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CR)烟气脱硝技术是一种成熟的NOx控制处理方法,主要反应如下:

①4NH3(g)+4NO(g)+O2(g)

4N2(g)+6H2O(g)△H1=a 

kJ·

②4NH3(g)+2NO2(g)+O2(g)

3N2(g)+6H2O(g)△H2=b 

副反应4NH3(g)+5O2(g)

4NO(g)+6H2O(g)△H4=d 

可以计算出反应2NO(g)+O2(g)

2NO2(g)的△H为()

A.(4b-3a+d)/4B.(4a-3b+d)/4C.(3b-4a+d)/4D.(3a-4b+d 

)/4

mol-1,②4NH3(g)+2NO2(g)+O2(g)

mol-1,③4NH3(g)+5O2(g)

mol-1,根据盖斯定律可知:

将①×

-②+③×

即得反应:

2NO(g)+O2(g)=2NO2(g)△H=a×

-b+d×

=

kJ/mol,故选D。

10.已知:

2H2(g)+O2(g)===2H2O(l)ΔH=-571.6kJ·

mol-1

CH4(g)+2O2(g)===CO2(g)+2H2O(l)ΔH=-890kJ·

现有H2与CH4的混合气体112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695kJ,则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1∶1B.1∶3C.1∶4D.2∶3

混合气体物质的量=

=5mol,设氢气、甲烷的物质的量分别是xmol、ymol,根据方程式知,氢气、甲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分别是285.8xkJ、890ykJ,列方程式组为x+y=5,285.8x+890y=3695,解得x=1.25,y=3.75,原混合气体中H2与CH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5mol:

3.75mol=1:

3,故选B。

11.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的CH4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H4(g)+CO2(g)

2CO(g)+2H2(g),测得CH4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及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CO与H2的物质的量比为1:

1

B.p1、p2、p3、p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p1<

p2<

p3<

p4

C.1100℃,p4条件下,该反应10min时达到平衡点X,则ν(CO2)=0.008mol•L-1•min-1

D.随着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

试题分析:

A、因为开始只加入反应物,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就等于系数之比=1:

1,A项正确;

B、该反应为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压强越高,甲烷的平衡转化率越小,故压强p4>

p3>

p2>

p1,B项正确;

C、1100℃,p4条件下,该反应10min时达到平衡点X,甲烷的转化率=80%,则ν(CO2)=ν(CH4)=(0.1×

0.8)/10=0.008mol•L-1•min-1,C项正确;

D、随温度升高甲烷转化率增大,说明反应正向进行,所以平衡常数增大,D项错误;

答案选D。

考点:

考查化学平衡

12.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使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A.抗氧化剂B.调味剂C.着色剂D.增稠剂

一般来说,食品中常加入抗氧剂、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等,其中加入抗氧化剂可减缓食品的腐蚀,延长保质期,而调味剂、着色剂以及增稠剂与食品的色、态、味有关。

【详解】抗氧化剂减少食品与氧气的接触,延缓氧化的反应速率,A正确;

调味剂是为了增加食品的味道,与速率无关,B错误;

着色剂是为了给食品添加某种颜色,与速率无关,C错误;

增稠剂是改变物质的浓度,与速率无关,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食品的添加剂,与化学反应速率相结合综合考查双基以及分析能力,侧重于化学与生活的考查。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焓变是一个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因素,多数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在同一条件下不同物质有不同的熵值,其体系的混乱程度越大,熵值越大

C.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取决于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

D.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与焓变和熵变的共同影响有关

A、焓变和熵变共同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多数放热反应能够自发进行,故A正确;

B、体系的混乱程度越大,熵值越大,故B正确;

C、多数放热反应能够自发进行,但焓变不是影响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唯一因素,故C错误;

D、焓变和熵变共同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H-T△S是大于0还是小于0,决定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故D正确;

故选C。

14.在四个不同的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利用N2+3H2

2NH3反应来合成氨,根据下列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生成氨的速率最大的是

A.v(H2)=0.1mol·

(L·

min)−1B.v(N2)=0.01mol·

s)−1

C.v(N2)=0.2mol·

min)−1D.v(NH3)=0.3mol·

min)−1

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

先把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换算成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

【详解】反应为N2(g)+3H2(g)

2NH3(g),以氢气的反应速率为标准进行判断,v(NH3)=0.5mol/(L•min),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所以v(H2)=0.75mol/(L•min);

v(H2)=0.02mol/(L•s)=1.2mol/(L•min);

v(N2)=0.2mol/(L•min),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计量数之比,v(H2)=0.6mol/(L•min);

v(H2)=0.3mol/(L•min),所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B,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比较,注意要把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换算成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还要注意单位是否相同。

15.将等物质的量的X、Y气体充入一个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

X(g)+Y(g)

2Z(g) ΔH<

当改变某个条件并达到新平衡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X的体积分数减小

B.增大压强(缩小容器体积),Z的浓度不变

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Y的浓度不变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X的体积分数增大

A.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X的体积分数增大,故A错误;

B.如缩小体积,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则Z的浓度增大,故B错误;

C.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惰性气体,平衡不发生移动,Y的浓度不变,故C正确;

D.保持容器体积不变,充入一定量的Z,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X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

考查了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

16.足量的Fe与一定量的0.5mol/L盐酸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应加入下列物质中的()

A.CuSO4溶液B.将Fe改为同质量的NaC.改为用浓硫酸D.NaNO3溶液

根据发生的反应为Fe+2H+=Fe2++H2↑,则减小氢离子的浓度而不改变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即可满足减慢反应速率,但又不影响产生氢气的总量;

A.加入CuSO4,铁置换出铜,构成Fe、Cu、盐酸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且不影响生成的氢气量,A正确;

B.钠比铁活泼,改用钠,反应加快。

铁的摩尔质量为56g/mol,钠的摩尔质量为23g/mol,同质量的Na和Fe,钠的物质的量比铁的2倍还要大,反应中Na显+1价,Fe显+2价,所以钠生产的氢气多,B错误;

C.改用浓硫酸,铁与浓硫酸钝化,无氢气生成,C错误;

D.加入NaNO3溶液,Fe与硝酸根离子、氢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NO,而不生成氢气,D错误;

答案选A。

明确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变化规律是解答关键,选项D是易错点,学生容易忽视在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的强氧化性,而是单纯的认为加入硝酸钠溶液相当于稀释而错选。

17.在一定温度下,2HI(g)

H2(g)+I2(g)△H>

0的反应达到平衡,下列条件的改变将使混含气体颜色加深的是()

A.降低HI的浓度B.升高反应温度C.增大容器体积D.增大氢气浓度

A.降低HI的浓度,平衡逆向移动,I2(g)浓度降低,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故A错误;

B.升高反应温度,平衡正向移动,I2(g)浓度增大,混合气体颜色变深,故B正确;

C.增大容器体积,混合气体各物质的浓度均降低,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故C错误;

D.增大氢气浓度,平衡逆向移动,I2(g)浓度降低,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故D错误;

答案为B。

18.已知X(g)+3Y(g)

2Z(g)ΔH=-akJ·

mol-1。

一定条件下将1molX和3molY通入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10min时,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2.4mol。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10min内,X和Y反应放出的热量为0.3akJ

B.在l0min时,X和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2

C.达到平衡状态时,X、Y的浓度不再改变

D.升髙反应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

反应10min时,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2.4mol,则参加反应的Y为3mol-2.4mol=0.6mol,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

参加反应的Y为0.6mol,由X(g)+3Y(g)

2Z(g)可知,生成Z为0.4mol,消耗X为0.2mol;

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详解】反应10min时,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2.4mol,则参加反应的Y为3mol-2.4mol=0.6mol,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则放出的热量为0.63×

akJ=0.2akJ,A错误;

2Z(g)可知,生成Z为0.4mol,消耗X为0.2mol,则l0min时,X和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mol-0.2mol):

0.4mol=2:

1,B错误;

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达到平衡状态时,X、Y的浓度不再改变,C正确;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逆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大于正反应速率增大的倍数,平衡逆向移动,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平衡的计算,综合性较强,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把握物质的量的变化、热量计算、平衡特征、速率影响因素为解答的关键。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有时也能发生化学反应

③使用催化剂可提高转化率

④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间的重新组合

⑤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⑥化学反应的前提是活化分子有合理取向时的有效碰撞

A.①③④⑤B.②③⑥C.④⑤⑥D.②④⑤

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

普通分子间的碰撞,达不到反应所需的能量;

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为原子,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化学反应的实质与化学键有关,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一定发生化学反应,为化学反应的前提。

【详解】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为有效碰撞,则不一定发生化学反应,故错误;

②普通分子间的碰撞,达不到反应所需的能量,则不能发生化学反应,故错误;

③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但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故错误;

④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为原子,则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故正确;

⑤从化学键角度可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过程,故正确;

⑥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一定发生化学反应,为化学反应的前提,故正确,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活化分子及化学反应的关系,侧重分析与理解应用能力的考查,把握活化理论为解答的关键。

20.一定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

mA(气)+nB(气)

pC(气)+qD(气),当m、n、p、q为任意正整数时,下列状态:

①体系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②体系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⑤反应速率vA:

vB:

vC:

vD=m:

n:

p:

q,其中,能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的是

A.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

【详解】①如果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可逆反应,则体系的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根据压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②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体系的密度始终不变,所以不能据此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③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④反应到达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不再改变,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故正确;

⑤反应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反应后任何时刻都正确,属于当反应速率vA:

q,不能据此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所以只有③④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把握化学平衡状态判断的角度,特别是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

21.下列实验事实所引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