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汇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596087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汇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汇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汇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汇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汇总.docx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汇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汇总.docx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汇总

开拓创新务求实效持续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福建省水利厅

 

 

福建省水利厅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工作,按照福建省委、省政府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数字福建”的宏伟蓝图,把水利信息化作为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基础和重要标志,围绕我省水利工作“一个中心两个保障”的目标,以服务防汛为主要任务,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联合建设,软硬并重,创新发展”的建设原则,及早起步,因地制宜,开拓创新,整体推进,信息化技术在水利各项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尤其在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水利信息网络系统和传统水利产业信息化改造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不仅在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有力地促进了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一、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起步早。

从1994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启动闽江洪水预警报系统建设开始,到近年来信息采集、应用系统、网络建设、通信建设、电子政务等全面推进,水利信息化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㈠洪水预警报系统不断发挥新效益

我省河流多为省内发源、独流入海,洪涝灾害频繁,建设洪水预警报系统的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

1996年闽江洪水预警报系统建成,成为全国第一个成功应用的流域洪水预警报系统,而后我省不断消化吸收引进先进技术,运用国内设备,分流域推进系统建设,于2000年全面建成全省洪水预警报系统,实现了从无到有,从点到面,从流域到全省的历史性的突破。

全省洪水预警报系统由闽江、九龙江、晋江、汀江、赛江和木兰溪六大主要河流的子系统组成,建有986个站点,站网密度达120平方公里/站,覆盖全省98%以上的陆域面积,并在所有的市县防汛办和水文分局建立了信息接收处理中心,实现了省市县三级对实时雨水情信息的实时同步共享。

闽江洪水预警报系统先后获得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水利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98.6闽江大洪水过后,我省开始着力研究开发闽江全流域洪水预报调度系统。

通过与河海大学密切合作,2002年闽江全流域洪水预报和大型水库群联合调度系统建成,是全国第一个建成的以流域为单元的洪水预报调度系统。

系统运用实时的雨水情信息,对全流域19个重要控制断面做出实时滚动洪水预报,自动对流域内6座大型水库提供优化联合调度方案,为科学调度洪水奠定了基础,使洪水预警报系统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汀江、晋江全流域洪水预报调度系统也已建成,再经一至两年的建设,我省主要江河都将实现洪水预报和水库群调度的自动化。

洪水预警报系统和全流域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的相继建成使洪水预报提前了10-30小时,为抗洪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为江河、水库暴雨洪水的实时有效监控和科学调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成以来在历次洪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产生的减灾效益超过500亿元,并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使全省的科学防灾减灾能力与水平登上了一个新台阶。

2005年我省闽江流域发生大洪水。

6月23日,闽江洪水第五个洪峰流量达32500立方米/秒,省防汛办充分利用洪水预警系统、洪水预报调度系统,通过实施水库群优化联合调度,削减洪峰3500立方米/秒,降低水口下游水位0.6米,减少夜间转移人口9000多人,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同时,充分发挥了水口水库的防洪作用,有效降低了防御代价。

洪峰安全通过省会福州,福州市城区安然无恙,最大限度地减轻了灾害损失。

今年我省汀江流域发生较大洪水。

6月1日17时,棉花滩水库入库洪峰达6060立方米/秒,为建库以来最大入库流量,省防指针对汀江洪水预警报系统提供的汛情,在珠委的指导下,及时与广东省三防指挥部沟通协调,利用实时收集的洪水预警信息和洪水预报调度系统,组织对棉花滩水库的防洪调度,发出7份调度令。

经调节,水库拦蓄洪水1.45亿立方米,削峰率达42%,相当于降低下游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洪峰水位2.5米以上,洪峰过后,针对下游地区洪水不利组合,又及时调整泄洪流量错峰,为最大限度减少下游洪灾损失作出了重要贡献。

㈡防台风预警报系统全面建成

台风灾害是我省的主要灾害,平均每年有4-5个台风登陆或影响我省。

根据防台风工作的实际需要,通过利用已建成的洪水预警报系统通信网络资源,相继建成了全省风情监测系统、台风路径监视系统,大大提高了我省防台风预警报水平,为省市县三级防抗台风指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我省风情监测系统建成于2002年,是全国第一个防汛部门为主建设的风情自动监测系统。

系统覆盖全省沿海各县(市、区)和九个设区市所在地。

全省共设立风情站24处,其中沿海平均20多公里设有一个遥测站。

首次实现全省规模的风速、风向自动遥测,开发了满足风情实时监测需要的新型风速风向传感器与数据采集终端机,可配接风速、风向、水位、雨量传感器,也可接入闸位、流量、温度、气压、电导等传感器;采用超短波和计算机网络混合组网方式建立风情信息传输网;开发了风情信息传输软件和查询系统,实时动态地监视全省各地风情变化,以动态画面实时反映全省风情遥测站点任一时刻风速和风向变化。

该系统填补了福建省沿海风情布点的空白,解决了长期以来我省台风到来时,沿海风力不清的难题,为防抗台风指挥决策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防台风风情监测系统2003年获得了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同时,我省还开发了台风路径监测预报系统。

通过国际互联网自动收集中国、美国、日本、香港、台湾等台站的台风路径预报信息,自动生成综合预报路径图、自动传输到数据库供用户查询,从而提高了台风预报信息的时效性。

此外,还建设了1949年以来生成的台风数据库,并通过GIS技术分析台风可能影响范围、与我省的距离和估计台风登陆的时间,确定部署区域和沿海渔排养殖人员的撤离时刻,提高了防台风指挥决策水平,该系统已在全省市、县(区)级防汛办全面推广应用。

防台风预警报水平的提高在防抗台风中发挥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2002年9月7日下午6时30分,第16号强台风“森拉克”在福建、浙江交界处登陆。

依据台风路径监视系统和风情监测系统的信息,宁德市据此作出部署,要求沿海四县7日12时以前海上所有船只进港避风,海上非养殖人员全部上岸,17时以前海上养殖人员也全部撤到岸上。

由于决策及时、准确,海上未造成一人伤亡。

据不完全统计,减少了直接经济损失约8.2亿元。

2006年8月10日,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袭击我省。

全省各级防汛部门对沿海风力变化进行了实时跟踪,对防台风工作进行多轮部署,根据信息变化适时对重点区域进行重点防御。

台山岛风情监测站点在超强台风登陆期间的实测最大风力达到了史无前例的70.5米/秒(福鼎市合掌岩实测最大75.8米/秒),为防抗超强台风发挥了重要的信息支持作用。

㈢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日趋完善

在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除了洪水预警报系统和防台风预警报系统之外,我省还开展了墒情监测及旱情信息系统试点建设、风暴潮预报软件开发。

在初步完成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防汛部门与省水利信息中心一起致力于开发建设以信息运用辅助决策为核心的防汛指挥决策系统。

一是建成了防汛远程视频会商系统。

2003年我省建成了省和9个设区市、78个县之间的远程异地视频会商系统,在暴雨洪水和台风来临的关键时刻,省防汛指挥部领导能通过视频会商系统与各设区市、县(市、区)的领导进行面对面的会商、交流、决策和指挥,全面提高了防汛指挥决策的现代化水平。

二是建成了省市县三级卫星云图实时接收系统。

由于我省85%是丘陵山地,一旦发生大洪水或山地灾害,通讯网络容易中断,以计算机网络的方式共享卫星云图信息可靠性不高,不能适应我省防汛工作的需要。

2001年,我省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防汛办、市水文分局和全省大型水库105套卫星云图实时接收系统的建设,全面提升了各级防汛部门对高空天气实时监测的保障水平。

三是通讯系统建设为应急反应提供了保障。

九十年代中后期,我省陆续开始使用微波和卫星作为防汛应急通讯。

省、市、县防汛部门和水文部门大力开发和使用电信部门的公用分组数据交换网进行雨情、水情、工情、云图等防汛信息的传输。

针对我省暴雨洪水多发且极易因灾通讯中断的情况,我省还在省、市、县三级防汛办和大型水库共配置了先进的海事卫星电话102部,建立了防汛应急卫星通讯网,提高了防汛指挥的应急机动保障能力。

在今年防抗超强台风“桑美”中,在重灾区福鼎市通讯中断的情况下,正是有了防汛应急卫星通讯网,才保障了灾区与外界的联络,为抗灾救灾赢得了时间。

四是加快建设防汛远程视频监视系统。

2004年我省建成了稳定可靠、简便实用的防汛远程视频实时监视系统,用于监视全省17座大型水库的重要防洪部位,以便指挥部实时了解汛情、险情及调度命令执行情况等,方便指挥决策,确保水库工程防洪安全。

用于监控重要水利枢纽、重要城市防洪部位、重要渔港码头、鱼排集中地的防台风远程视频监控系统二期工程正在实施当中,预计明年初即可投入使用。

五是建成了防汛PDA查询系统。

通过PDA手机向领导发布云图、暴雨、洪水、风情、台风、天气等重要实时汛情信息,为领导和技术人员提供实时防汛信息查询,方便一线指挥的领导随时随地了解汛情信息和指挥决策,进一步提升防汛指挥决策的自动化水平。

六是建成了手机短信息发布系统。

在台风暴雨洪水期间,该系统可以向防办的工作人员、省市县乡领导发布汛情,让一线人员及时了解汛情状况。

综合集成以上系统和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我省构建了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

该系统以3S技术和网络数据库技术为核心,集成了水情、雨情、风情、台风路径、卫星云图、工情、物资队伍、地质灾害、多媒体、病险水库、防汛PDA等17个子系统,对各种防汛综合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整合与分析,以各种防汛预案为主线,建立科学合理的会商模型,运用智能体技术(AGENT),对防汛事件进行人机会商与移动办公,为防汛指挥提供辅助决策,不断增强实时监测、分析决策、应急反应和科学管理等“四项能力”。

围绕服务防汛这个中心,水利信息化建设全面推动了防汛现代化。

㈣全省水利系统电子政务水平显著提高

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坚持以业务需求为主导,以为各级水利部门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有力支持为目标,开展了电子政务业务应用系统的统筹规划与建设。

通过推行电子政务,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逐步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一是福建水利信息网网站受到广泛关注。

2001年建设的福建省水利信息网站,经多次改版,因其界面友好,内容丰富,先进实用,服务社会,特色突出,向全社会发布实时云情、雨情、水情、风情、台风预测信息和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动态,为公众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平台,受到了干部群众的广泛关注,提高了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

建站5年来,访问量突破了580万人次,在洪水台风期间日访问量最高达20多万人次,成为全国同行业网站及省直政务网中有较大影响的网站之一。

2005年网站入选全国水利通信、信息化行业十大要事,我厅2005年荣获福建省政务信息建设先进单位。

二是办公自动化系统投入使用。

为了推进我省水利电子政务的应用水平,以信息化促进水行政主管部门职能转变和依法行政,2004年实施了厅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经过半年多努力,完成了公文运转、日常办公、个人事物、信息服务、档案管理和系统管理共6大部分的软件开发和调试。

该系统通过试运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此外,我省水保部门还建设了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系统,逐步实现了对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效果的动态监测与预报,增强了水土保持综合防治和国家生态建设的决策能力;水政部门完成了水政水资源信息化管理系统中的十个子系统的开发设计工作,正在进行模块分类、数据库整合、系统链接,做好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并根据水利部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做好全省水政监察人员的证件管理系统的数据接口;水利科技外经网络综合管理系统建设,也初步实现了部门管理的信息化,实现了网上申报、进度管理、成果管理等功能。

二、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体会

我厅领导高度重视水利信息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和管理体制。

近年来,厅党组书记杨志英多次亲自主持召开水利信息化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省水利信息化工作,强调信息化建设要坚持规划先行、规范建设,项目带动、分步实施、引进技术、开拓创新、保障经费、加快进度、加强管理、务求实效。

㈠规划先行、规范建设

我省理清水利信息化的发展思路,认真制定水利信息化发展规划。

2001年,省防汛办与省水利信息中心组织编写了《“数字福建水利”建设规划》(2001-2010年),其中对我省水利信息化建设做了详细规划,为近年水利信息化建设提供规划指导;2004年,编制了《福建金水工程”防汛指挥系统一期工程可行性研究和初设报告》,该项目报省数字办组织专家评审后,由省发改委批准正式立项实施;2005年,编制了《福建省水利“十一五”信息化专项规划》、《福建省水利“十一五”防汛抗旱减灾非工程措施专项规划》、《福建省抗旱减灾“十一五”规划”》和《福建省自然资源与空间地理数据库水利资源分中心可行性研究报告》,明确了福建省“十一五”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在规划先行的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水利信息化标准体系及制度,建立技术审批制度,统一全省水利信息化建设的标准,规范全省水利信息化工作,避免重复建设。

㈡项目带动、分步实施

我省突出项目带动战略,逐年制定重点项目,确保抓一个、成一个,通过抓好一个个项目,带动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

例如,2005年我省提出了水利信息化“320”工程即重点实施计算机网络系统建设、应用软件建设和信息自动采集等三个方面的20个应用项目。

在省厅的示范带动下,全省各设区市都开发建设了对应的项目,有力地促进了水利信息化。

多年来,项目带动战略,取得了实效。

投入资金较大的项目,我们根据财力,按照急用先建的原则,合理安排建设计划,分步实施,逐渐推广。

㈢引进技术、开拓创新

信息化建设初期,我省引进了国外的先进技术,在运用技术的过程中,我们十分注重消化吸收,开拓创新。

中日合作的闽江洪水预警报系统建成后,为推进其他流域系统建设,省水利信息中心从事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技术人员刻苦学习,深入钻研,迅速掌握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时了解新理念、新技术、新平台、新产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依靠自身的技术和设备,成功完成了其他五个流域的系统建设。

为了对水文传统产业进行改造,解决传统水文测报传输速度慢的缺点,以满足防汛抗旱的需要,我省南平水文分局组织技术人员刻苦攻关,开发了具有自主技术产权的WJF-2型水文自动测报仪器,各测站可用GPRS、短信和PSTN自动报汛,在15分钟内完成测站逐级到分局、省局和中央的自动报汛,实现了水文数据自动采集、长期记录、存储信息的数字化,解决了水情和测验数据不一致的问题。

WJF-2型水文自动测报仪器于2002年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我省利用这项新技术新设备对传统水文进行了改造,实现了全省320个水文报汛站数据的自动采集。

㈣保障经费、加快进度

在每年信息化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我省积极创新机制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有效投入。

一方面通过将“数字福建水利”建设项目积极纳入国家“金水工程”以及“数字福建”的建设范畴以获得信息化建设资金支持;另一方面通过项目带动,省里以补助设备资金鼓励各地开展水利信息化建设。

例如,利用这种方式有效解决了我省“五江一溪”洪水预警报系统近3亿元的建设资金。

通过以上措施有力保证了水利信息化资金的有效投入,保障了信息化建设的进度。

㈤加强管理、务求实效

认真实施《水利部信息化建设管理暂行办法》,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审查、批准,规范水利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

每个项目都成立了项目小组,确定项目负责人,确定了项目整体进度,通过强化项目管理,强化项目负责制,从而保证每个项目建设的高质高效。

我们注重过程控制,加强对项目的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硬件集成、软件测试和系统上线等阶段和环节的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从而将项目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

在注重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们也非常重视信息化项目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

明确项目的管理和维护单位,确定项目系统管理员和系统维护工程师,分别举办管理员、使用人员的系统操作培训班,出台系统使用管理办法,提高全省信息化应用水平。

三、进一步加强水利信息化工作的打算

今后一段时期,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六水六千一配置”的水利发展思路和“一个中心两个保障”的目标任务,继续立足于服务防汛、服务水利,努力抓好全省水利信息化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工作,积极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

水利信息化总体思路是:

以信息化促进水利现代化,建成比较完善的水利信息基础设施、功能比较完备的水利业务应用、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和安全可靠的保障系统;构建与水利改革与发展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综合体系,为福建省经济持续发展对新时期水利工作的总体要求提供相适应的水利信息化支撑。

“十一五”期间将建成以覆盖全省的通信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为基础,完成以分布式数据库为支撑的七大应用系统,形成集水资源调度、防汛抗旱、指挥决策、工程管理等多功能,多任务为一体的水利信息网络系统。

为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生产单位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为科学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力争使福建水利信息化处于全国同行业的领先水平。

重点要加快防汛指挥决策系统、洪水预警系统、大坝安全监测系统、水质监测系统、水土流失监测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建设,着力提高水利信息化应用水平。

近期要着力推进全省洪水预警报系统的升级改造、县级洪水预警报系统的建设和全省防汛指挥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组织完成九龙江、赛江、木兰溪流域洪水预警报水库群联合调度系统开发任务,实现全省“五江一溪”全流域洪水预报和水库调度的现代化;推进全省水库和重要防洪水利工程远程视频实时监控系统的建设;开展山洪灾害防御和监测系统的建设;扩大和推广旱情监测系统试点;开展福建省泉州金鸡拦河闸工程自动化系统建设;开展九龙江北溪供水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建设。

这次会议之后,我们将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学习兄弟省市的宝贵经验,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的领导,精心组织项目建设,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与时俱进,务求实效,不断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努力做到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以水利现代化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供支撑和保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