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01968 上传时间:2023-06-24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08.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docx

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总结

 

油品码头工程

环境监理工作总结

 

二〇一三年六月

 

 

前言

XX港位于山XXX,隔海与辽东半岛相望。

为适应XX市建设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城市战略目标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快港口建设和发展步伐。

2007年8月27日,交通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以《关于XX港总体规划的批复》(交规划发[2007]437号)对XX港总体规划进行了批复。

2006年10月18日,XX港总体规划环评通过了交通部组织的专家技术审查,并于2007年5月11日出具了《关于对XX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意见的函》(交环函[2007]35号)。

XX港西港区是XX市城市总体规划中预留的大型深水港区,是XX港中远洋集装箱、大宗散货及化工品运输的主要港区,是承接XX港老港区功能转移、大宗货物搬迁的功能载体,是XX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基地及外商投资区的服务窗口。

在为传统经济腹地服务的基础上,将逐步发展成以集装箱及能源、石油化工运输为主,临港工业原材料及成品运输为辅的港区。

为加速开发西港区,XX港集团有限公司于2007年下半年开始着手西港区油品码头工程的前期工作,并于2007年11月委托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完成了《XX港西港区油品码头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于2009年1月编制完成了《XX港西港区油品码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交通运输部2008年11月以交环函[2008]74号文通过预审,环境保护部于2009年2月以环审[2009]73号文予以批复。

2009年8月,交通运输部以交水发[2009]434号文对工程初步设计予以批复。

工程于2009年3月开工,2012年4月全面建设完工,2012年5月经山东省环境保护厅以鲁环评函[2012]140号文批准投入试生产。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对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批复要求,建设单位委托XXXXX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承担XX港西港区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

接受委托后,监理单位对工程所在区域进行了现场踏勘,深入研究了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组织环境监理人员编制了工程环境监理方案、实施细则,并全面展开油品码头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现将整个工程环境监理工作进行总结。

 

1.工程概况

1.1项目基本情况

XX港西港区位于山东省XX市开发区XXX镇,地理坐标为北纬3东经。

油品码头工程位于XX港西港区规划液化生产区位置,该工程建设5万吨级泊位1个和10万吨级码头水工主体工程1个,包括相应配套的生产、生活设施等。

1.1.1码头主体工程:

建设5万吨级成品油码头1座,码头前沿水深-14.5m,码头长度为310.5m;建设10万吨级油品码头水工主体工程一座,码头前沿水深为-16.0m,码头长度为326.2m。

码头面顶高程均为5.5m。

码头前沿线至西侧防波堤挡浪墙内边线之间的使用宽度60m,其中码头前方20m范围内为码头作业区,布置了输油臂、消防炮等生产设备,中间20m为管廊和码头通道,后方20m为维修通道,两个泊位的结构总长度为636.7m。

码头采用重力式沉箱结构。

港池疏浚包括5万吨泊位、5万吨港池、10万吨泊位及10万吨港池4个单位工程,挖泥总量约96万m3,全部运至海洋局指定抛泥区进行倾倒,倾倒地点位于本工程以北约30km处海域。

1.1.2后方罐区:

本工程码头通过已有引堤与陆域相连,输油管线采用架空敷设的方式与液体化工码头的后方罐区相连。

本工程不建设配套油品储罐,依托液体化工码头配套油罐区。

1.1.3码头辅助工程:

码头后方新建一座综合控制楼;对液体化工码头后方罐区制氮站进行扩建,增加一组制氮系统,站内设螺杆式空压机、膜制氮机组及氮气储罐等设施,增加制氮能力为200Nm3/h;在陆域罐区靠近码头引堤侧设装船泵房一座,装船泵房内设12套装船泵;新建2座变电所。

1.1.4码头装卸设备:

码头前沿分南区、中区和北区三个作业区域,其中中区设有DN300输油臂3台,型号为RC12DE-5.0/17.5,预留1台位置;南区和北区各有1台2吨软管吊机,待装卸船时将装卸软管吊起连接到管道接口。

在主管廊上设置燃料油管道DN700一根,DN450两根,DN400汽、柴油管道各一根,DN250接纳压舱水管线1根。

管线高点设放气阀,低点设排空阀。

输油管道伴热采用电伴热。

1.2装卸工艺

本码头主要用于油品的装卸,装卸工艺主要包括卸油工艺、装油工艺及泄空流程,码头的装卸工艺与环评时一致。

具体装卸工艺为:

1.2.1卸油工艺流程

油品船船舱→船泵→装卸臂或软管→港内管线→陆域油品储罐

1.2.2装船工艺流程

陆域油品储罐→港内管线→装船泵房→港内管线→装卸臂或软管→油船

1.2.3泄空流程

装卸臂或软管→泄空泵→管线

装卸臂或软管→氮气/压缩空气/蒸汽→吹扫→船舱

发球装置→管道→罐区收球装置

管道→氮气→吹扫→陆域罐区

1.3给排水

1.3.1本工程用水由市政自来水公司供给,水源接自液体化工码头辅建区已建供水调节站。

1.3.2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主要包括生活污水的处理排放、含油污水的处理排放和雨水的收集排放。

1.3.2.1综合控制楼工作人员的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最终排入XX市XXX污水处理厂处理。

1.3.2.2本工程码头前沿没有大型机械,机修油污水主要产生于码头法兰之间的维修,产生量很少,机修期间用托盘接收撒漏机油,送到鑫广绿环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处理。

1.3.2.3码头作业时可能有油品滴漏,在码头南区和北区工作平台设各设围油坎一座,主要收集油品装卸时可能产生的滴漏废油,由于产生量少,通过吸油毡吸附后送到鑫广绿环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处理。

1.3.2.4码头设初期雨水汇集池一座。

初期雨水汇集池主要用于收集码头工作平台处初期雨水及消防废水,通过雨水汇集池边沿的污水泵提升至压舱水管道排至液体化工码头后方罐区已建油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最终排入XX市XXX污水处理厂处理。

1.3.2.5到港船舶机舱油污水铅封后,与生活污水一起交由海事部门指定的XX碧海海上发展有限公司接收处理。

1.3.2.6码头面的清净雨水通过码头前沿的泄水孔直接排入大海。

1.4消防设施

本码头属甲类油品一级码头,消防水源采用淡水,由液体化工码头辅建区已建的消防泵站及水池供给,水源接自市政自来水管网。

本工程在码头工作平台设置了2座消防炮塔,每个消防炮塔架均自带水幕装置,每组水幕流量为15L/s。

每座消防炮塔有4台消防炮,包括2台消防水炮和2台消防泡沫炮。

工作平台前沿设组合型水幕喷头(柱型和墙型),水幕流量60L/s。

码头前沿配备消防管道,配置消防水栓和泡沫栓。

本工程水上消防由XX港轮驳有限公司消拖两用船负责实施。

2参建单位

工程建设单位:

XX港西港区发展有限公司;

工程设计单位: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

工程监理单位:

XXXXX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工程质量监督单位:

山东省交通厅基本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

工程主要施工单位:

中交一航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码头)、中交XX环保疏浚有限公司(港池疏浚)、青岛华海环保工业有限公司(码头溢油应急设备)、南京拓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码头防污染应急设备)、东方电子有限公司(码头控制系统安装)、陕西建工集团设备安装工程公司(码头消防炮及泡沫间设备安装、码头工艺管道及电气仪表安装)。

沉箱出运

码头施工现场

码头管道及设备安装现场

3工程主要环境影响及环保措施要求

3.1水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主要包括挖泥、混凝土块体制作和运输、建筑物和构筑物施工、工艺设备的安装与调试、供电、给排水、消防工程等。

对水域环境产生影响的污染环节主要为港池疏浚和水工工程施工。

3.1.1港池疏浚

其工作程序是:

挖泥区→挖泥→装舱→满舱船至抛泥区→抛泥→空载返回挖泥区。

本工程基槽、港池挖泥共59.98×104m3。

其中基槽挖泥26.7×104m3。

港池挖泥33.28×104m3。

本工程采用绞吸式挖泥船进行作业,该船型作业时作业中心悬浮物浓度约为500~1000mg/L,产生的悬浮物源强约为7.5kg/s。

所挖土方运至国家海洋局指定抛泥区弃土。

按照施工计划,疏浚船舶每天施工12小时。

底开倾倒方式,每倾倒一船约需5分钟。

本工程疏浚区到倾倒区的距离为25km。

3.1.2船舶生活污水和舱底含油污水

3.1.2.1生活污水

本工程挖泥施工作业船为2艘,船上工作人员按15人/艘计,每人每天用水量约150L,则船舶上工作人员每日生活用水量约4.5m3,生活污水排放量为3.6m3/d。

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为SS、COD和氨氮,由槽车收集送XXX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

3.1.2.2含油污水

施工期间的含油污水主要来自挖泥船产生的舱底油污水,根据《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231-94),油污水的产生量以0.4m3/天∙艘计,每天产生油污水0.8m3。

船舶机舱含油污水按照《渤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程序规定》送至液体化工罐区含油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XXX污水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

3.1.3施工过程中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

3.1.3.1生产废水

在施工过程中,施工现场用水主要为混凝土搅拌用水、浇注养护用水、机械冲洗用水。

施工作业废水主要为浇注养护废水,产生量约为2m3/d,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pH、SS、硅酸盐、油类等,在施工工地周界设置排水明沟,经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不会产生污染影响。

3.1.3.2生活污水

施工现场人员按100人计,每人每天的生活用水量约120L,则生活总用水量12m3/d,每天生活污水产生量约9.6m3/d,主要污染物为SS、COD和氨氮,由槽车收集后,送XX市开发区XXX污水处理厂处理。

不直接排入海域,不会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

3.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工程对大气环境主要影响因素是粉尘,主要污染因子是总悬浮颗粒物。

主要污染环节是:

a、沙石料堆存过程中的风蚀起尘;b、卡车卸料时产生的粉尘污染;c、道路二次扬尘;d、水泥拆包的粉尘污染;e、汽车运输沙石对运输线路的粉尘污染。

3.2.1港口施工现场污染源强估算

类比同类项目:

在沙石料堆存过程中的风蚀起尘、卡车卸料时产生的粉尘污染、道路二次扬尘、水泥拆包的粉尘污染、场地扬尘等共同作用下,未采取环保措施时,施工现场面源污染源强为539g/s。

采取环保措施时,施工现场面源污染源强为140g/s。

3.2.2汽车运输沙石对运输线路的粉尘污染源强估算

根据1997年宁波北仑港对沙石料汽车运输线路两侧20~25m、车流量约400辆/d的TSP监测结果,运输线路两侧20~25m的TSP增加量为0.072~0.158mg/m3之间,平均增加量为0.115mg/m3。

3.3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

在陆域施工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有废弃的碎砖、石、砼、冲洗残渣及各类建材的包装箱、袋、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

施工期对废弃的碎砖、石、砼及残渣等基本上就地处置作为填充地基用;施工期包装箱和包装袋产生量约0.8t,销售废品收购站。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包括施工船舶生活垃圾和陆域生活垃圾)发生量约为50kg/d,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约24.75t,及时收集到垃圾桶内,并由当地环卫部门统一清运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的影响。

施工船舶产生的船舶检修废物,产生量0.04t/d,由有资质的单位-XX海安海上发展有限公司接收和处置。

3.4声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施工期对声环境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施工机械噪声,主要施工机械噪声源强见表3-4-1。

表3-4-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源等效声级Leq[dB(A)]

施工阶段

主要噪声源

噪声值

监测距离(m)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等

78

10

基础处理

各种打桩机等

95

7.5

结构

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

87

10

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71

10

4环评报告书中施工期主要环保措施

4.1施工期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空气污染的主要环节有施工场地的道路扬尘、砂石料运输时的粉尘、搅拌场的作业粉尘。

拟采取的环保措施主要有:

4.1.1定期清扫施工场地的洒落物,并辅以必要的洒水抑尘等措施,以保证场地不起尘,对主要运输便道上的路基进行夯实硬化处理,减轻施工场地及道路的扬尘污染。

4.1.2汽车运输土方,砂石料、水泥建材料进场时,对于易起尘物料应加盖篷布,严格控制进场车速,减少装卸落差。

4.2陆域施工废水污染防治措施

4.2.1施工现场道路保持通畅,排水系统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使施工现场不积水。

4.2.2施工现场建议设置泥沙沉淀池,用来处理施工泥浆废水。

凡进行现场搅拌作业,必须在搅拌机前台及运输车清洗处设沉淀池,废水经沉淀后方可回收用于洒水除尘。

4.2.3施工队伍的生活污水及时收集,用槽车送XXX污水处理厂处理。

4.2.4施工机械维修产生的含油污水应予以妥善收集处理,应设临时隔油处理装置,严禁随意倾倒。

4.3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4.3.1海洋生态保护措施

疏浚和水工作业应尽量避免对水生生物(特别是底栖生物)的扰动。

不得随意丢弃疏浚和施工废渣,疏浚土抛至指定抛泥区,以减少抛泥作业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的不利影响。

选择适合于水生生物附着生长的水工设施材料和结构设计方案。

水下工程施工(主体工程的打桩等对水体扰动较大的施工活动)应尽量避开海底生物的繁殖期。

为防止对附近水域的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影响,应在水下工程施工期间实行现场水质监测。

4.3.2陆域生态保护措施

对施工机械、运行方式和施工季节等进行严格设计,尽可能避开暴雨、台风等不利气象条件较多的季节,并设置临时排水系统,以防止不必要的水土流失,以及淤塞自然水流。

4.4施工期水生生物恢复与补偿建议措施

为了缓解和减轻工程对所在的海域生态环境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本工程采取人工放流当地生物物种等生态恢复方式,预算经费45万元,具体放流种类、数量、规格详见下表4-4-1。

表4-4-1生态补偿计划一览表

放流种类

规格

数量

经费预算(万元)

缇鱼

全长5厘米以上

10万尾

10

牙鲆

全长5厘米以上

10万尾

10

文蛤

壳长1厘米以上

20万粒

10

竹蛏

壳长1厘米以上

20万粒

10

放流生物的检验与运输费用

5

总计

45

4.5施工期固体废物处理措施

4.5.1施工期对废弃的碎砖、石、砼及残渣等基本上就地处置作为填充地基用;施工期包装箱和包装袋销售废品收购站。

施工船舶检修废物由有资质的单位-XX海安海上发展有限公司接收和处置。

4.5.2施工区内设置垃圾箱和卫生责任区,并确定责任人和定期清扫的周期。

4.5.3施工船舶的船员生活垃圾应收集上岸,与施工人员生活垃圾一并由XX市环卫部门统一处理。

4.5.4基槽、港池的疏浚土方全部运至海洋局指定的抛泥区进行倾倒,没有随意抛投的现象。

 

5上级主管部门对环评报告书的批复要求

5.1环境保护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5.1.1强化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完善码头风险应急预案,建立与港区和所在海区的联动机制,配置足够的应急事故处理设施和器材,加强防火、防暴和防泄漏工艺设计,设置紧急自动切断阀门。

一旦溢油事故发生,立即启动应急程序。

严格按规范船舶行驶、停靠和装卸等作业,避免发生船舶碰撞事故,不利气象条件下,油轮须停止装卸作业。

5.1.2港池疏浚作业采用环境影响相对较小的绞吸式挖泥船进行。

落实污水管网建设,陆域和船舶生活污水输送到XX市经济技术开发区XXX污水处理厂处理,船舶油污水送液体化工灌区含油污水处理站进行处理。

5.1.3落实水生生物补偿措施,6~7月休渔期在工程附近海域放流缇鱼、牙鲆、文蛤、竹蛏等,并对放流效果进行跟踪监测。

合理安排工期,施工疏浚作业避开经济鱼类的产卵繁殖期。

配合有关部门建立船舶压载水及沉积物处理管理体系,落实码头接受处理设施,避免外来生物入侵。

5.1.4项目建设必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

落实环境监测计划,开展施工期工程环境监理工作。

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必须按规定程序申请环保验收。

验收合格后,项目方能投入正式使用。

5.2交通运输部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5.2.1建设单位应加强施工期、营运期船舶管理,施工船舶产生的油污水、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等废弃物应按有关规定接收处理。

5.2.2本工程疏浚物全部运至指定的抛泥区,应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提出的相关环保措施,有效控制施工对其附近海域的污染,减小对海洋生态环境和水质的影响。

5.2.3应严格操作规程,杜绝因操作不当引起的泄油事故,加强溢油风险事故的防范,防止船舶碰撞等事故的发生;建立健全该水域的溢油风险事故应急管理体系,应按照油码头风险防范应急要求,配备相应设备和器材。

5.2.4请建设单位按照部《关于开展交通工程环境监理工作的通知》(交环发[2004]314号)要求,做好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

把工程环境监理纳入工程监理之中,根据报告书提出的监测计划做好工程的环境监测,落实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环境保护措施。

5.3原山东省环保局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

5.3.1严格港池疏浚、基槽开挖等的施工管理,准确定位,减少疏浚、开挖作业中不必要的土方量,抛泥船须采取防底泥洒落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作业对工程附近海域水环境的影响。

5.3.2合理安排施工期,应避开经济鱼类的产卵繁殖期,避开恶劣天气以及大潮期及退潮时进行疏浚作业,减少对附近水生生态的影响。

5.3.3施工期各类废水不得排入海域。

船舶生活污水、陆域生活污水以及港区含油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的舱底含油污水须排入XXX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浇筑养护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

5.3.4机修废水、船舶机舱含油污水、经灭活后的船舶压舱水经港区含油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与港区职工生活污水和船舶生活污水经市政排污管网排入XXX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

5.3.5做好固体废物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处置工作。

港区陆域生活垃圾经分类收集后由城市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理;船舶垃圾经检疫后由有资质的处理单位处理;来自疫区的船舶垃圾,应按照卫生防疫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5.3.6控制厂界噪声。

要选用低噪声的港口机械、控制进入港区的车辆速度,并严格控制鸣笛,确保厂界噪声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声环境功能区限值。

5.3.7须采取海洋生物人工放流增殖等方式对施工期水生生物进行恢复与补偿。

对生态修复的效果进行跟踪监测,根据监测的结果适时调整放流种类和规模,并保证生态补偿金落实到位。

5.3.8落实报告书中的风险防范和应急措施。

制定事故应急预案,配备事故防范和应急设备;加强作业管理,做好设备、管线、储罐和事故防范及应急设备的检查维护,恶劣天气下严禁装卸作业,防止溢油、起火、爆炸等事故发生。

 

6施工期环境监理工作开展情况

6.1环境监理依据

6.1.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2000.4;

(4)《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6;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10;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12.7;

(8)《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12;

(9)《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2004修订;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2003.6;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7.11。

(12)《山东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2002年;

(13)《山东省海洋功能区划》,2007;

6.1.2政策条例

(1)《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

(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1987.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倾废管理条例》,1985.3;

(4)《国际防止废物和其它物质倾倒污染海洋公约》,1985年12月15目对中国生效;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止船舶污染海域管理条例》,1983.12;

(6)《1973/78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国际海事组织),1978年;及其附则,附则见下表。

附则名称

生效时间

对我国生效时间

附则Ⅰ(油)

1983.10.2

1983.10.2

附则Ⅳ(生活污水)

2005.8.1

2007.2.28

附则Ⅴ(船舶垃圾)

1988.12.31

1989.2.21

附则Ⅵ(大气)

2005.5.19

2006.8.23

(7)《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海岸工程建设项目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8;

(8)《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陆源污染物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管理条例》,1990.8;

(9)《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2005.12;

(10)《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2001年;

(11)《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管理办法》,1999.12;

(12)《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2004.12;

(13)《危险废物名录》,2008;

(14)《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响应和合作公约》(国际海事组织),1990年;

(15)《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06;

(16)《渤海碧海行动计划》,1998年8月24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

(17)《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3年第5号)。

6.1.3技术导则及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2012.01.01;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2009.04.01;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1993.09.18;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2010.04.01;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2011.09.01;

(6)《风险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2004.12.21;

(7)《海洋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GB/T19485-2004),2004.03.25;

(8)《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JTS105-1-2011),2011.09;

(9)《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S149-2007)2007.12.20;

(10)《海洋调查规范》(GB12763-2007),于2008.02.01起实施;

(11)《海洋监测规范》(GB17378-2007),于2008.05.01起实施;

(12)《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03.18。

6.1.4技术资料

(1)《XX市海洋功能区划》,2007;

(2)《XX港总体规划》及批复(交规划发[2007]437号),2007;

(3)《XX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交环函[2007]35号),交通部规划研究;

(4)《XX港西港区油品码头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2009年1月;北京环境保护部环境发展中心。

6.2工程环境监理单位和人员

6.2.1工程环境监理单位

工程环境监理承担单位:

XXXXX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水运工程监理甲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