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生物课堂练习课时跟踪练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08349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生物课堂练习课时跟踪练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课堂练习课时跟踪练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课堂练习课时跟踪练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课堂练习课时跟踪练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课堂练习课时跟踪练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课堂练习课时跟踪练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课堂练习课时跟踪练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课堂练习课时跟踪练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课堂练习课时跟踪练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届高考生物课堂练习课时跟踪练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生物课堂练习课时跟踪练十.docx

《届高考生物课堂练习课时跟踪练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生物课堂练习课时跟踪练十.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生物课堂练习课时跟踪练十.docx

届高考生物课堂练习课时跟踪练十

课时跟踪练(十)

一、选择题(每小题6分,共72分)

1.(2019·河北联考)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叶绿素的提取需要加入层析液作为提取液

B.过滤时应使用单层尼龙布,并用棉塞塞住试管口

C.分离色素时应将滤液细线置于层析液中

D.选材不同,四条色素带在滤纸条上的排列顺序不同

解析:

提取叶绿素使用无水乙醇或丙酮,层析液用于分离色素;过滤时使用单层尼龙布,并用棉塞塞住试管口,以防止有毒的、挥发性强的丙酮挥发;分离色素时不能将滤液细线置于层析液中,否则色素会溶入层析液中;不同材料中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相同,来自不同材料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含量可能不同,经过纸层析后,在滤纸上的排列顺序相同,色素带粗细可能不同。

答案:

B

2.(2019·洛阳模拟)从种植于室内普通光照和室外强光光照下的同种植物分别提取叶片的叶绿体色素,用纸层析法分离,结果如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室内植物叶片偏黄

B.室外植物叶片偏绿

C.室外植物叶片胡萝卜素含量>叶黄素含量

D.室内植物叶片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

解析:

滤纸条上从上往下依次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

答案:

D

3.(2019·邢台质检)下列关于植物细胞叶绿体内光合色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B.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其叶绿素吸收绿光最少,使绿光被反射出来

C.四种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是胡萝卜素

D.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保持不变

解析: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项错误;叶片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其叶绿素吸收绿光最少,使绿光被反射出来,B项正确;四种光合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是叶绿素b,C项错误;植物生长过程中,叶绿体内各种色素的比例会发生变异,D项错误。

答案:

B

4.(2018·北京卷)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

在适宜条件下,向类囊体悬液中加入氧化还原指示剂DCIP,照光后DCIP由蓝色逐渐变为无色。

该反应过程中(  )

A.需要ATP提供能量B.DCIP被氧化

C.不需要光合色素参与D.会产生氧气

解析:

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类囊体上,有光时,产生氧气,NADPH和ATP,A错误;DCIP照光后由蓝色逐渐无色,是因为DCIP被[H]还原成无色,B错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需要光合色素吸收光能,C错误;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会产生氧气,D正确,所以选D。

答案:

D

5.(2019·衡水模拟)研究发现小球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a、叶绿素b和类胡萝卜素,蓝藻细胞内含有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蓝素,两者都能进行光合作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光合色素都分布在膜结构上

B.光合作用都能产生氧气

C.控制色素合成的基因都位于叶绿体中

D.色素的差异可导致二者光合效率不同

解析:

小球藻是真核生物,蓝藻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蓝藻无叶绿体。

答案:

C

6.(2019·唐山一模)将叶绿体悬浮液置于适宜光照下,一段时间后发现有氧气放出。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可测定叶绿体悬浮液的净光合速率

B.向悬浮液中滴入少量NaHCO3溶液,[H]含量下降

C.突然改用等强度红光照射,C3含量上升

D.改变悬浮液中pH对氧气释放无影响

解析:

叶绿体产生O2的量为总光合量,A项错误;向悬浮液中滴入少量NaHCO3溶液,增大了CO2浓度,暗反应加快,[H]由于消耗含量下降,B项正确;改用等强度红光照射,光反应加快,产生的[H]和ATP增多,C3含量下降,C项错误;pH影响酶的活性,改变悬浮液中pH影响光合作用,D项错误。

答案:

B

7.(2019·潍坊一模)下列关于光合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B.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所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

C.在暗反应阶段,C3可被[H]还原为C5和糖类

D.温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解析: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如叶绿素分子吸收光能合成ATP的过程中需要酶的催化,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由此判断D项错误。

答案:

D

8.(2019·菏泽模拟)下图表示在夏季晴朗的白天植物叶绿体中C3和C5的相对含量随一种环境因素的改变的变化情况,下列对这一环境因素的改变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突然停止光照B.突然增加CO2浓度

C.降低环境温度D.增加光照强度

解析:

改变条件后,C5含量增加,C3含量减少。

突然停止光照和突然增加CO2浓度,都会造成C3增加,C5减少,降低环境温度,C3和C5的含量没有变化;增加光照强度,造成C5增加,C3减少。

答案:

D

9.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

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  )

A.红光,ATP下降

B.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上升

C.绿光,[H]下降

D.绿光,C5上升

解析:

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利用红光和蓝紫光。

若由白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则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变,即ATP和未被还原的C3均基本不变,A、B项错误;叶绿体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若由白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可导致光反应速率减慢,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短时间内暗反应仍以原来的速率进行,消耗[H]和ATP,故短时间内[H]含量会下降,C项正确;同理,绿光下由于[H]和ATP含量下降,导致C3被还原为C5的速率减慢,而暗反应中CO2的固定仍以原来的速率消耗C5,故短时间内C5的含量会下降,D项错误。

答案:

C

10.在光合作用中,RuBP羧化酶能催化CO2+C5(即RuBP)→2C3。

为测定RuBP羧化酶的活性,某学习小组从菠菜叶中提取该酶,用其催化C5与14CO2的反应,并检测产物14C3的放射性强度。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菠菜叶肉细胞内RuBP羧化酶催化上述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RuBP羧化酶催化的上述反应需要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C.测定RuBP羧化酶活性的过程中运用了同位素标记法

D.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RuBP羧化酶活性越高

解析:

CO2+C5(RuBP)→2C3为CO2的固定,属于光合作用中的暗反应过程。

A项,RuBP羧化酶催化CO2的固定过程,发生的场所为叶绿体基质。

B项,CO2的固定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能进行,所以RuBP羧化酶催化该过程在有光和无光条件下都可进行。

C项,对CO2中的C用同位素14C标记,可以追踪C元素的转移途径,这种方法就叫同位素标记法。

D项,单位时间内14C3生成量越多,说明反应速率越快,即RuBP羧化酶的活性越高。

答案:

B

11.(2019·惠州调研)用14CO2“饲喂”叶肉细胞,让叶肉细胞在光下进行光合作用。

一段时间后,关闭光源,将叶肉细胞置于黑暗环境中,含放射性的三碳化合物浓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Oa段叶肉细胞中五碳化合物浓度有所下降

B.叶肉细胞利用14CO2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全过程都消耗ATP和[H]

C.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是14CO2消耗殆尽

D.b点后叶肉细胞内没有有机物的合成

解析:

题图显示,Oa段叶肉细胞中含放射性的C3浓度上升,说明消耗的五碳化合物(C5)增多,所以C5浓度有所下降,A正确;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暗反应的过程包括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其中C3的还原需要消耗ATP和[H],B错误;ab段三碳化合物浓度不变的原因不是14CO2消耗殆尽,而是CO2被C5固定形成C3的过程与C3的还原过程保持相对稳定,C错误;b点后,在黑暗条件下,光反应不能进行,但之前还剩余部分[H]和ATP,因此短时间内暗反应仍可进行,仍有部分有机物合成,D错误。

答案:

A

12.(2019·湖北模拟)研究者使用同位素18O标记水和碳酸氢钠中的部分氧原子,加入三组小球藻培养液中,记录反应起始时水和碳酸氢钠中18O的比例,光照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组别

起始时水中18O的比例/%

起始时HCO中18O的比例/%

释放的O2中18O的比例/%

1

0.85

0.41

0.84

2

0.85

0.55

0.85

3

0.85

0.61

0.85

A.18O2是在小球藻叶绿体的类囊体上生成的

B.HCO可为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CO2

C.HCO中18O的比例不同导致放氧速率不同

D.释放的O2中18O比例与水相近,推测O2来自于水

解析:

HCO中18O的比例不同不会造成放氧速率不同,造成放氧速率不同的原因是碳酸氢钠的浓度。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8分)

13.(9分)(2019·泰安一模)在玻璃温室中,研究小组分别用三种单色光对某种绿叶蔬菜进行补充光源(补光)试验,结果如图所示。

补光的光强度为150μmol·m-2·s-1,补光时间为上午7:

00~10:

00,温度适宜。

请回答:

(1)补光效果最好的补光组是________。

若该补光组在9:

00时突然停止补光,则叶肉细胞中C5化合物含量将________。

(2)根据光合色素吸收光谱分析,单色光补光后结果不同的重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人认为不同单色光补光后也会影响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进而影响光合作用,请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设计思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680nm补光 减少

(2)光合色素对不同单色光的吸收量不同 取以上四组不同光照射相同时间下的等量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利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观察比较不同色素提取液层析形成的色素带

14.(10分)(2019·唐山模拟)小麦旗叶是小麦植株最顶端的一片叶子,科研人员对小麦旗叶发育过程中的光合作用效率进行研究,测定其不同发育阶段净光合速率及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如下表(注:

“-”表示未测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

发育时期

叶面积(最大面积的%)

总叶绿素含量/(mg·g-1·fw-1)

气孔相对开放度/%

净光合速率/(μmolCO2·m2·s-1)

A

新叶展开前

20

-2.7

B

新叶展开中

86

1.2

5.6

1.8

C

新叶已成熟

100

12.7

100

5.9

(1)B时期的净光合速率较低,原因可能是吸收________少,影响光合作用过程。

(2)若将A时期的旗叶置于密闭恒温玻璃容器中,给予恒定的光照。

一段时间后,A期叶肉细胞中,明显增强的生理活动是________,导致________物质增多。

(3)小麦旗叶因叶面积大、细胞中叶绿体数目较多,叶绿体中________数量多,对小麦籽粒的产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科研人员认为,在小麦的灌浆过程中,小麦胚乳中的淀粉主要由旗叶提供。

请运用所学的科学研究方法补充以下实验设计思路并加以验证。

①在小麦的灌浆期,将旗叶和其他叶片分别包在密闭的透明袋中,分别通入充足的________和________并始终保持25℃及提供合适的光照等条件。

②将小麦培养至籽粒成熟时期收获籽粒。

③检测、测定籽粒胚乳中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并计算比例。

如果________________,则证明科研人员的认识是正确的。

解析:

(1)B时期,旗叶的总叶绿素含量低,气孔相对开放度小,因此,吸收光能和CO2都少,净光合速率低。

(2)A时期旗叶未展开,没有叶绿素,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置于密闭玻璃容器中,有氧呼吸逐渐减弱,无氧呼吸逐渐增强。

(3)验证小麦胚乳中的淀粉主要由旗叶提供,应向旗叶通入14CO2,其他叶通入CO2,检测胚乳中含14C的淀粉占所有淀粉的比例。

答案:

(1)光能和CO2

(2)无氧呼吸 酒精

(3)基粒类囊体 ①14CO2 CO2 ③含14C的淀粉及所有的淀粉 含14C的淀粉所占的比例大

15.(9分)(2019·济南模拟)某科研人员利用小球藻在水分、光照、温度等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做了以下三组实验。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释放的O2不具有放射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组光照一段时间后,在绿藻合成的有机物中能否检测到18O?

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组小球藻在密闭透明玻璃装置内培养,定时测定玻璃罩内的O2含量。

叶肉细胞中O2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膜上产生和消耗。

O-a期间植株吸收CO2速率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同位素示踪法研究物质在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的转移情况,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关系,解题关键是识记光合作用过程和细胞呼吸过程中的物质变化,能够分析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原理。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色素吸收光能将水分解,生成[H]和O2,甲组中参与光合作用的H2O没有放射性,故甲组释放的O2不具有放射性。

(2)乙组中18O2先经有氧呼吸转移到HO,HO再经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转移到C18O2中,C18O2用于光合作用可产生含18O的有机物,故乙组光照一段时间后,在绿藻合成的有机物中能检测到18O。

(3)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O2,反应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O2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反应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因为丙组小球藻是在密闭透明玻璃装置内培养,所以O~a期间随着密闭容器内CO2浓度降低,植株吸收CO2的速率会越来越慢。

答案:

(1)光合作用产生的O2来自水的光解 

(2)能 18O2经有氧呼吸产生的HO,用于有氧呼吸产生C18O2,C18O2用于光合作用可产生含18O的有机物 (3)类囊体薄膜 线粒体内膜 减慢 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