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10718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docx

《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docx

三单元公倍数和公因数第一课时

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具体的操作和交流活动,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使学生经历探索和发现数学听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索与合作的能力,感受一些简单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学习和探索活动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认识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

会求10以内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100以内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课时:

6课时

附表1:

课题

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和它们的公倍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以内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简捷的方法,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用具

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倍数

提问:

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

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学生独立活动后指名在实物展示台上铺一铺。

提问:

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现了什么?

引导:

⑴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铺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每条边各铺了几次?

怎样用算式表示?

⑵铺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呢?

每条边都能正好铺满吗?

1、想像延伸。

提问:

根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

在小组里交流。

2、揭示概念。

讲述:

6、12、18、24……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是2和3的公倍数。

说明:

因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所以两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也是无限的,同样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引导:

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不能正好铺满边长8厘米的正方形,说明什么?

为什么?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用列举的方法求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1、自主探索。

提问:

6和9的公倍数有哪些?

其中最小的公倍数是几?

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

可能的方法有:

①  依次分别写出6和9的公倍数,再找一找。

提问:

你是怎样找到6和9的公倍数的?

又是怎样确定6和9的最小公倍数的?

②  先找出6的倍数,再从6的倍数中找出9的倍数。

③ 先找出9的倍数,再从9的倍数中找出6的倍数。

引导:

②和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哪一种方法简捷些?

2、明确6和9的公倍数中最小的一个是18,指出:

18就是6和9的最小公倍数。

3、用集合图表示。

指导学生填集合图后,引导:

12是6和9的公倍数吗?

为什么?

27呢?

哪几个数是6和9的公倍数?

三、师生探究:

完成“练一练”

完成后交流:

2和5的公倍数有什么特点?

四、巩固反思:

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认识

1、练习四第1题。

提问:

这里在图中要写省略号吗?

为什么?

如果没有“50以内”这个前提呢?

2、练习四第2题。

引导:

4与一个数的乘积都是4的什么数?

5、6与一个数的乘积呢?

怎样找到4和5的公倍数?

填空时为什么要写省略号?

3、练习四第3题。

集体交流时说说是怎样找的。

五、总结应用:

提问: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引导:

你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附表2:

课题

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练习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并能根据两个数的关系选择用合理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发现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一些简捷的方法

教学用具

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基础练习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4和6     3和7     5和9     10和6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1、练习四的第5题

    ⑴  ①让学生观察左边4题,说说这几组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②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③比较和交流:

有什么发现?

    (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就是它们的乘积。

  ⑵独立完成右边4题,再比较交流发现了什么?

   2、练习四的第6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上数的最小公倍数的?

三、师生探究:

1、练习四的第7题

先让学生用列表的方法找出答案,并通过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列表的过程实

际上就是求7和8的最小公倍数。

2、练习四的第8题

先让学生说说求几月几日小林和小军再次相遇,可以先求哪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再让学生独立解答。

四、巩固反思:

思考题

提示:

先用列举法找3、4和6的最小公倍数。

五、总结应用:

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附表3:

课题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用具

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

1、操作活动。

⑴先让学生用边长6厘米、4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分别铺长18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

再提问:

哪种纸片能将长方形正好铺满?

⑵交流:

还有哪些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纸片也能正好铺满这个长方形?

⑶1、2、3、6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⑷4为什么不是12和18的公因数?

2、揭示:

1、2、3、6既是12的因数,又是18的因数,它们是12和18的公因数。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自主探索,用列举方法求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1、自主探索。

提问:

8和12的公因数有哪些?

最大的公因数是几?

你能试着找一找吗?

学生自主活动,在小组里交流。

可能的方法有:

①先找出8的因数,再从8的因数中找出12的因数。

②先找出12的因数,再从12的因数中找出8的因数。

2、明确8和12的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是4,指出:

就是8和12的最大公因数。

3、用集合图表示。

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8和12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部分,再看图说说各自的想法。

三、师生探究:

完成“练一练”

重点让学生操作与填空。

四、巩固反思:

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

1、练习五第1题。

填好后让学生看图说说15和20的因数分别有哪些,公因数有哪些,最大公因数是几?

2、练习五第2题。

3、练习五第3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具体说说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4、练习五第4题。

先出示第1组数,让学生判断,并说说是怎样判断的。

然后完成先面几组。

5、练习五第5题。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并说说是怎样做的,怎样想的。

五、总结应用:

提问: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

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怎样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引导:

你还有什么疑问?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附表4:

课题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练习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用具

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基础练习

    找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5和15     21和7     3和5    8和9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1、练习五的第7题

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练习五的第8题

    先由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说说分别是什么方法求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的?

三、师生探究:

1、练习五的第9题

先让学生找出各数的最大公因数。

并让学生说说发现了什么规律。

2、练习五的第11题

小组讨论,完成练习。

四、巩固反思:

练习五的第10题

提示:

面积尽可能大的正方形,纸没有剩余。

五、总结应用:

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附表5:

课题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练习

课时

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教学用具

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练习法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练习五的第12题。

    生独立完成,连一连。

小组讨论。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练习五的第13题

找出每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

三、师生探究:

练习五的第14题

先让学生写出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四、巩固反思:

思考题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读一读“你知道吗”?

五、总结应用:

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附表6:

课题

数字与信息

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和调查活动中了解数字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体会它们的实际价值,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感受数字编码的思想方法,发展实践能力

教学用具

小黑板等

教学方法

引导法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说一说

1、引导生说一说给出的电话号码,分别是什么电话号码。

2、你还知道哪些电话号码?

3、你能说说自己和同学在班级里的编号吗?

小结: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用数字编成的号码,这些号码都表达一定的信息。

二、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看一看

图中的邮政编码表达了哪些信息。

你能写出学校以及家庭居住地的邮政编码吗?

交寄邮件时邮政编码如何填写?

去附近邮局了解,把获得的信息和同学交流。

三、师生探究:

比一比

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出生日期和身份证号码,在小组里交流。

讨论:

1、你能从身份证号码中看出一个人的出生日期吗?

2、不同的身份证号码里有相同的部分吗?

你知道这一部分里包含的信息吗?

3、你还有什么发现?

四、巩固反思:

做一做

1、让学生说一说房间的编号中必须包含哪些信息,分别需要用几个数字来表达;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为房间编号,然后试着编一编。

2、了解自己的学籍号,和同学交流,找出学校学籍号的编排规律。

3、请用编码表示出你家大约在学校的什么位置。

五、总结应用: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