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9411583 上传时间:2023-05-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docx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docx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第一单元:

单元分析

一、教学内容:

倍数与因数。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数的有关特征活动,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认识倍数和因数、能找出10以内某自然数在100以内的全部因数。

2、知道什么是质数、合数。

3、使学生经历2、3、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

4、知道2、5、3的部数特征,知道奇数和偶数。

三、重难点、关键:

重点:

因数与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难点:

在探索活动中,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进行分析、归纳、发现数的特征。

关键:

指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师生之间交流和讨论。

四、课时安排:

本单元教学课时数:

9课时。

 

第一课时数的世界

一、教学内容:

数的世界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自然数和整数,联系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2.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探索新知

1.将课本第2页的情境图呈现,引导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

2.揭示概念

(1)请同学们观察这些数,按照它们的特征可以怎样分

类呢?

它们各属于哪一类呢?

引导学生揭示自然数、整数等概念。

(2)你在生活中都遇到过哪些数?

把你想到的数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它们是哪一类数?

3.认识倍数与因数

再次引导观察情境图思考。

从图中你还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1)列出乘法算式:

5×4=20(元)

(2)以算式为例,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引导思考:

在乘法5×4=20中,5和4是什么数?

20是什么数?

它们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发现:

5和4是乘数,20是积,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乘数×乘数=积

指出:

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当我们探讨乘法算式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时,可以说20是4和5的倍数,4和5是20的因数。

(3)你能根据乘法算式18÷6=3这个算式来确定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和因数的关系吗?

(4)在研究倍数和因数时,范围限制为不是零的自然数。

约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4.找倍数

观察第3页上的“找一找”

(1)判断。

请你用自己的方法判断,然后全班交流。

(2)找7的倍数。

二、看书质疑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的内容,巡视并答疑。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四、作业

课本第3页第3题。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

一、教学内容:

2、5的倍数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2、5倍数特征的过程,理解2、5倍数的特征,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5的倍数。

2.知道奇数与偶数的含义,能熟练判断一个数是奇数或偶数。

3.在观察、猜测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迅速作出判断。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到目前,你认识了哪些数?

请举例说明。

2.怎样能迅速找出一个数的倍数?

你能很快说出下列各数的倍数吗?

二、探索新知

1.5的倍数的特征

(1)5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请你在教科书第4页的数表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上记号,找出5的倍数。

(2)观察、思考

刚才画出来的数都有什么特点?

(3)合作交流

先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语言不要做统一要求。

(3)验证

(4)引导学生说出几个较大数,对观察、发现的结果进行检验,看是否正确。

2.2的倍数

(1)独立学习

(2)汇报交流,归纳2的倍数的特征。

(3)验证

3.揭示奇数和偶数

结合2的倍数的特征,了解奇数与偶数的含义。

三、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具备什么条件?

2.用0、5、8组成三位数

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

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

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又有因数5

四、全课小结

五、作业

课本相关练习。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

一、教学内容:

3的倍数的特征

二、教学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2、能够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迁移类推出其他相关倍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观察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

三、教学过程;

活动一:

复习巩固。

1、前面我们研究了2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用你的话说一说他们的特征么?

指名说

2、请你举例说明。

(请学生说,教师把学生的举例板书在黑板上。

3、说说能同时被2和5整除的数有什么特征?

(观察特征。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 

活动二:

探索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

1、在书上第6页的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2、观察3的倍数,你发现了什么?

先独立完成,看谁找的快

3、你发现的规律对三位数成立吗?

找几个数来检验一下。

 活动三:

试一试

在下面数中圈出3的倍数。

284553873665

活动四:

练一练

1、请将编号是3的倍数的气球涂上颜色。

自己独立完成,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

 361754714548

2、选出两个数字组成一个两位数,分别满足下面的条件。

独立完成,说说你的窍门和方法。

(1 )是3的倍数。

(2 )同时是2和3的倍数。

(3 )同时是3和5的倍数。

(4 )同时是2,3和5的倍数。

活动五:

实践活动

在下表中找出9的倍数,并涂上颜色。

可以在自主实践以后再交流。

教学后记

第四课时找因数

一、教学内容:

找因数

二、教学目标:

1.在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的活动中,体会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提高有序思考问题的能力。

2.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写出指定自然数的所有因数。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做拼图的游戏吗?

请你拿出准备好的12个小正方形拼一拼,看谁拼出的长方形种类多。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活动一:

合作探究。

(学生用12个小正方形自由拼长方形,教师巡视)

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拼了几种长方形?

活动二:

勇于尝试

师:

同学们用刚才学的方法,能否分别找出9和15的因数呢?

(学生一边拼长方形,一边找9与15的因数)

活动三:

比本领《看谁找得快》

师:

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找因数的方法,现在看看谁找得快,请同学们做课本第9页的练一练的第1、2题。

(投影展示1、2题,让学生说一说,集体评价。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让1名学生到黑板上的小方格中画,并把因数找出来。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活动四:

应用找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投影:

48名学生排队,要求每行的人数相同,可以排成几行?

师:

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找因数的方法来解决排队问题呢?

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交流一下。

(三)应用拓展。

(媒体演播:

春天到了,同学要去一块长方形的空地上植树,学校一共运来64棵树苗,怎样栽树苗才能合理美观呢?

师:

同学们先自己思考一下,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好吗?

班内交流:

(四)总结与评价

师: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呢?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找质数

一、教学内容:

找质数

二、教学目标:

1.在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新课

师: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拼图游戏,你们愿意吗?

(二)游戏活动

1、猜电话号码

要求:

(1)每个同学每次要听清楚老师说什么。

(2)认真做好记录。

2、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

根据自己的编号,情说说这个数的特性,能说多少就说多少?

(先示范,后小组说说)

如:

我是1号,1是奇数,它既不是奇数又不是合数;

我是9号,它是自然数,整数,是奇数,又是合数;

我是20号。

它是偶数,也是合数,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5整除。

(三)小结与质疑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你还有什么要问的?

(四)动脑筋出教室

请最特殊的数出教室(1号)请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请质数出教室;请既是偶数又是合数的出教室。

 

教学后记

第六课时数的奇偶性

一、教学内容:

数的奇偶性

二、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奇数和偶数,了解奇偶性的规律。

2、探索并掌握数的奇偶性,并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3、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经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结合学习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索并理解数的奇偶性。

教学难点:

能应用数的奇偶性分析和解释生活中一些简单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奇偶性

1、游戏:

换座位

首先将全班45个学生分成6组,人数分别为5、6、7、8、9、10。

我们大家来做个换位置的游戏:

要求是只能在本组内交换,而且每人只能与任意一个人交换一次座位。

2、讨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3、小结:

交换位置时两两交换,刚好都能换位置,像6、8、10……是2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偶数;而有人不能与别人换位置,像5、7、9……不时的倍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奇数。

二、猜想验证,认识奇偶性

1、设置悬念、激发思维

2、学生猜想、操作验证

3、深化

三、实践操作、应用奇偶性

我们已经知道了奇偶数的一些特性,现在要用这些特性解决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的问题。

反馈:

有一小部分学生说能,但是上台展示,要么违反规则,要么无法进行下去。

学生再次操作,感受过程,体验结论。

四、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说说我们这节课探索了什么?

你发现了什么?

教学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