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12209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9.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docx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

教师公开招聘考试中学政治模拟74

第一部分政治专业知识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1.如果甲国年利率为1%,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预期一年后贬值为2%,那么,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条件下,从投资的角度看______。

A.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甲国

B.更多的资金将会流向乙国

C.甲乙两国资金出现等量流动

D.甲乙两国间停止资金流动

答案:

A

[解答]本题考查对汇率的理解能力。

乙国货币对甲国货币呈贬值趋势,意味着乙国货币兑换甲国货币是需要支出的更多,故从投资的角度看,为避免损失,将会把资金流向甲国。

2.某商品的价格p变化Δp会引起其相关商品的需求量x变化Δx,这种变化可表现为两种关系: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描述正确的是______。

A.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B.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C.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①

D.煤炭价格变化和天然气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

答案:

D

[解答]本题主要考查价格变动对相关商品需求量的影响,考查对基础经济理论的理解能力。

价格变动影响相关商品需求量,当Δp与Δx一个为正数,一个为负数的时候

;当Δp与Δx同为正数或同为负数的时候②

汽油价格变化和柴油需求量变化之间是同方向变化,关系符合②,排除A;汽油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是相反方向变化,关系符合①,排除B;煤炭价格变化和原油需求量变化之间的关系符合②,排除C。

答案选D。

3.某镇居民喜食鸡肉和羊肉,近几年镇政府大力提倡发展养鸡业,市场上鸡肉供给大幅增加。

假定羊肉供给未变,这会使______。

①鸡肉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②羊肉价格上升,需求量增加

③鸡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上升④羊肉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解答]在羊肉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鸡肉供给大幅增加,鸡肉和羊肉同属生活必需品,因此鸡肉价格下降,人们对其需求量增加,同时造成羊肉需求量有所减少,促使羊肉销售者降价销售。

①、④当选。

4.2011年12月12日至14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下列属于这一积极财政政策的有______。

①加大民生领域投入②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

③加大国企上缴的利润比例④扩大财政收支盈余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

A

[解答]积极的财政政策的特点是减少财政收入,增加财政支出,①、②都属于加大财政支出。

③属于增加财政收入。

扩大财政收支盈余要增加财政收入,减少财政支出,④不属于积极的财政政策。

5.近年来,西藏青稞酒、山西老陈醋、新疆沙棘汁等各地名优土特产纷纷出现在北京的“商品大集”上,广受市民青睐。

一系列“商品大集”的举办有利于______。

①提升北京居民的消费结构②加快生产要素向北京聚集

③满足北京居民的消费需求④推动商品的跨地区流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

[解答]本题以“商品大集”的举办为背景,考查关于消费的相关知识。

①项排除,消费结构反映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重,材料属于市场的繁荣,商品供应充足,不能看出消费结构的提升;“商品大集”是为了满足市场消费需求,而非生产要素,故③项正确,②项与题意无关;在“商品大集”中各地名优土特产都出现在北京市场上,推动商品的跨地区流通,故④项正确。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M国2011年货币供应量为15万亿元,同期商品价格总额为30万亿元。

回答下列问题。

6.假设该国货币供需均衡且货币价值稳定,那么,可推算出M国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______。

A.0.5次/年

B.1次/年

C.2次/年

D.3次/年

答案:

C

[解答]根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通过计算可知M国当年货币流通速度为2次/年,C项符合题意。

7.若M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物价水平的变化大致是______。

A.下降10%

B.上升10%

C.上升30%

D.上升50%

答案:

B

[解答]根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可知,由于M国货币流通速度加快20%,国内生产扩大10%(即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扩大10%),可以推算出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下降10%,也就是说,该国多发行了10%的货币,因此该国物价水平大概上升了10%,选B。

8.市场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

这种配置主要是通过______。

A.对外出口来实现的

B.政府计划来实现的

C.价格机制来实现的

D.银行信贷来实现的

答案:

C

[解答]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

所谓价格机制,是指在竞争过程中,与供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运行机制。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中最敏感、最有效的调节机制,价格的变动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商品价格的变动,会引起商品供求关系变化;而供求关系的变化,又反过来引起价格的变动。

9.武汉大学76岁退休教师杨昌林,34年来,一直坚持接待和帮助在武汉读书的藏族学生近万人次,被藏族学生称为贴心的“汉族阿爸”。

杨昌林老师的做法有利于______。

①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②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我国各民族团结和教育的发展

④贯彻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答案:

D

10.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

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______。

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

③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④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答]本题考查科技对文化的影响。

②、④符合题意要求。

①、③材料未涉及。

11.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成果,如藏族的《格萨’尔王传》、蒙古族的《江格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等一直流传至今,这些文化成果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这表明______。

①中华文化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C

[解答]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

③违背文化多样性原则,排除含③的选项。

12.《感动中国》走过了十年的历程,通过它,100多位人物和群体的事迹超越了国界、民族和语言,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

这说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要______。

A.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

B.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C.发挥先进模范的榜样作用

D.确立新的道德评价体系

答案:

C

[解答]本题以感动中国人物为背景,考查文化生活中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

材料强调感动中国的100多位人物,走进人们精神世界,挺起民族的精神脊梁,发挥了重要作用,体现了先进模范人物的榜样作用,故C项正确。

A、B两项犯了倒果为因的错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可以推动中华民族走向振兴,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D项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榜样的作用,而不是道德评价体系。

13.漫画《那是对岸》讽刺了经济生活中的哪种现象?

______

《那是对岸》

A.强词夺理,漠视市场法律法规

B.见利忘义,破坏市场准入规则

C.置若罔闻,违背诚实守信原则

D.投机取巧,扰乱公平交易秩序

答案:

A

[解答]做漫画题要“三步走”:

第一步,看标题,明确该漫画的中心思想;第二步,看漫画中画的部分;第三步,看漫画中的文字部分。

通过后两步发现:

该漫画是在说一条河有两个岸,一个岸上有一个标明“禁止垂钓”的牌子,而另一个岸上则有一个人在垂钓,很明显这个人是违背了“禁止垂钓”的规定。

这漫画的标题又怎么解释呢?

从漫画中看到:

垂钓的那个人正在回头跟他身后的人说着什么,于是明白:

垂钓的人就是在跟身后的人说:

“我在这儿垂钓是没有问题的!

因为‘禁止垂钓’的牌子是在对岸!

而不是在我这儿!

”因此选择A选项。

在经济生活中,极个别的人就像漫画中的人一样,明明违背了规定(漫画中禁止垂钓的牌子),还要强词夺理说自己没有违背(漫画中人说的“那是对岸”)。

14.“我看到苹果的颜色和形状,嗅到它的气味,摸到它的光滑,尝到它的滋味,就形成对苹果的认识,所以苹果的存在就是我的感觉的相加。

”这种观点属于认识论上的______。

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

B

[解答]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目的、意志、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

题干中把我的感觉当作是苹果存在的依据,当作是对苹果的唯一认识,故这种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15.“面对金融危机这一全球性挑战,世界各国需要加强政策协调、密切合作、共同应对。

在此关键时刻,坚定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这一论述表示,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______。

①能够改变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②可以推动经济主体对经济活动的积极参与

③能够摆脱物质条件制约,促进经济复苏

④可以促进经济形势向好的方向转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D

[解答]“信心作为对前景的良好预期”是一种意识,唯物主义认为,规律具有客观性,经济规律的客观性是不能被改变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是不可能摆脱物质条件的制约的,①、③的说法明显违背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错误的,故本题选D。

16.中国革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______。

A.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B.中国人民和国民党残余、地主阶级、帝国主义的矛盾

C.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的矛盾

D.中国同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答案:

C

[解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后迈进了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这一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7.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是______。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级性特征

C.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论

D.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论

答案:

A

[解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18.我国“十二五”规划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加强人文关怀,注重心理疏导,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这是“社会心态”一词首先出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

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______。

A.社会心态受社会现实的制约

B.社会心态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

C.社会心态是影响社会现实的精神因素

D.社会矛盾主要通过调整社会心态来化解

答案:

C

[解答]国家重视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是因为社会心态是社会意识的范畴,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重要的作用。

A没有强调社会心态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没有说出社会心态的作用;C符合题意;D与题目无关。

1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______。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C.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D.什么是社会和谐,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答案:

B

[解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一重要的理论问题。

20.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多年来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说明我国______。

A.致力于促进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

B.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C.尊重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和平等权

D.致力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答案:

C

[解答]本题考查中国的外交政策以及在国际社会中的作用。

A说法错误,世界经济政治不可能出现一体化。

B说法错误,夸大了中国的作用。

C说法正确,体现了我国在与其他国家交往的时候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不合题意,材料并没有仅仅局限于同周边国家的交往。

本题答案选C。

二、不定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有______。

A.一切为了群众

B.一切依靠群众

C.从群众中来

D.到群众中去

答案:

ABCD

[解答]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一切为了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点,一切依靠群众是党的基本工作方式,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2.世界观是______。

A.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

B.人们对人生的根本观点

C.人们对社会的根本观点

D.多种多样的

答案:

ACD

[解答]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的世界观也不同。

因此,本题答案选ACD。

3.1948年,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

下列选项中对这一总路线所含内容理解正确的有______。

A.按照平分土地的原则,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B.团结中农,允许中农拥有比他人略多的土地

C.没收地主土地.不再对地主分配土地

D.实行耕者有其田,将土地的所有权分配给农民

答案:

ABD

[解答]本题考查对1948年土地改革总路线的理解。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土地改革主要和直接的任务就是满足贫雇农群众的要求,我们赞成农民平分土地的要求,是为了便于发动广大农民群众迅速地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度。

土地改革的一个任务是满足某些中农的要求,必须容许一部分中农拥有较一般贫农所得土地的平均水平高的土地量。

因此,备选项A、B、D符合题干的要求,为本题正确答案。

土地改革的目的是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即消灭封建地主阶级,而不是消灭地主个人,对地主必须分给和农民同样的土地财产。

因此,C不符合题干要求。

4.“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有______。

A.武装斗争

B.土地革命

C.根据地建设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答案:

ABCD

[解答]“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新道路理论的一个科学概念。

它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

5.深圳青年歌手丛飞在8年时间内,捐资上百万元资助很多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而自己却身患癌症,负债17万元。

有人这样评价他:

“丛飞能够从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快乐。

”丛飞的行为表明______。

A.人的价值不包含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

B.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对社会的贡献

C.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

D.社会价值的实现总是以个人价值的牺牲为代价

答案:

BC

[解答]人的价值包括人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

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个人的创造活动对于社会的满足,也就是个人对社会作出的贡献。

人的个人价值就是个人通过自己的活动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人的价值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更表现在精神方面”,既包括客观因素,又包括个人的价值选择和目标设计等主观方面;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大小取决于他对社会、对他人的付出和贡献,对社会、对他人付出的过程、贡献越大,他的价值就越大。

但是社会价值的实现绝不是以牺牲个人价值为代价的,而恰恰是以实现个人价值为基础的。

这样排除A和D项两个错误的选项,B和C项才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6.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______。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B.坚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C.一切向群众负责的观点

D.满足群众一切要求的观点

答案:

ABC

[解答]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四方面:

(1)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3)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4)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以上四个方面相互联系,形成群众观点的有机整体。

7.1936年柏林奥运会,欧文斯创下10:

3秒的百米世界纪录。

之后,医学界研究断言,百米赛道上人类所能承载的运动极限不会超过每秒10米。

但是32年后,海固斯创造了9.95秒的新纪录,打破了这一断言。

这表明______。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C.实践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获取科学的认识

D.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答案:

AB

8.为完善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是基于______。

A.各种生产要素都能创造价值

B.要素所有权关系在经济上的体现

C.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内在要求

D.各种生产要素都具有价值

答案:

BC

[解答]所谓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社会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商品和劳务生产的服务过程巾的投入比例和贡献大小给予的报酬,是生产要素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

因此,正确答案是BC。

9.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做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______。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C.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答案:

BD

[解答]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有两次概括:

第一次是1945年中共七大的决议和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第二次是1987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两者既有一脉相承的继承关系,又有在新时期根据新情况做出的新认识,新判断。

A项是1945年中共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总结了党自1921年诞生以来领导中国革命的经验,尤其是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是非,肯定了毛泽东同志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代表,为中共七大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邓小平在八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未提“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故AC应排除。

10.关于民主革命时期富农身份的界定,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______。

A.剥削雇农的剩余劳动,是农村中的资产阶级

B.既是劳动者,又是剥削者

C.自身不劳动,出租土地并放高利贷

D.对雇农的剥削带有浓厚的半封建性

答案:

ABD

[解答]富农问题是一个专业性较强的问题,涉及对富农的认识及政策。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一文中分析说:

“富农……,被称为农村的资产阶级,中国的富农大多有一部分土地出租,又放高利贷,对于雇农的剥削也很残酷,带有半封建性。

但富农一般都自己参加劳动,在这点上它又是农民的一部分。

”因此,不能把富农看成与地主没有分别的阶级,对富农应该采取使它中立或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

故选ABD。

C项指的是地主阶级,与富农有区别,故不选。

三、辨析题

1.材料:

目前,我国个体、私营经济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过去10年间,个体、私营经济对GDP的贡献率已从不到1%提高到20%以上,平均每年提高近2个百分点。

辨题:

在我国,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要取消对非公有制经济的一切限制,让其与公有制经济完全平等,共同发展。

答案:

①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②在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生产进步和市场繁荣,扩大就业,增加人民收入和国家财政税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必须要大力扶持、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要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和政策环境,有必要取消有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公正限制。

③但这绝不意味着对非公有制经济放任自流。

因为非公有制经济还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因此要对非公有制经济进行必要的监管.加以积极引导。

④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要具体分析。

因为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的一般特征,因此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处于平等竞争的状态;但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在我国经济中处于主体地位,而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用非公有制经济取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关键是健全基层民主制度。

答案:

(1)题中观点是片面的。

(2)基层民主包括村民自治、城镇居民自治、企事业单位的职代会等制度等,其具体内容有村委会直选、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等,的确是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3)但要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最根本的是必须把党的领导、依法治国和人民民主结合起来。

要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要完善立法、依法行政、严格执法。

同时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要确保人民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参与权、知情权和监督权。

(4)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既要借鉴人类的政治文明成果,又要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在党的领导下,在法制的轨道上逐步推进。

四、简答题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经济全球化对世界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以来,包括美、日等发达国家以及中国、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在内的二十国集团(G20)日益成为继八国集团(G8,由美、日等发达国家组成)之后全球重要的经济合作平台,在国际经济治理机制中,发展中国家更加平等地与发达国家对话,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统计,20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占全球的45%。

材料二:

根据2008年的改革方案,发展中国家在IMF(187个成员国)中的投票权比例从40.5%上升为42.1%,发达国家则相应地由59.5%下降为57.9%。

其中。

投票权居前10位的国家中有4个发展中国家,他们的投票权合计占14.18%,中国的投票权为3.65%,居第六位,美国的投票权为16.74%,居第一位且拥有对重大决策的否决权。

根据材料和所学经济生活知识,概括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并指出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答案:

特点:

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发展中国家相对崛起;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

影响:

把世界各国更加紧密联系在一起,促进了经济合作与发展;加剧了全球经济不稳定,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