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12555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5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docx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

绵阳市重点中学市联考2019年高一语文期末调研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多余一句话

佚名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找朋友。

车上人不多,但也没有空位子,有几个人还站着吊在拉手上晃来晃去。

一个年轻人,干干瘦瘦的,戴个眼镜,身旁有几个大包,一看就是刚从外地来的。

他靠在售票员旁边,手拿着一个地图在认真研究着,眼不时露出茫然的神情,估计是有点儿迷路了。

他犹豫了半天,很不好意思地问售票员:

“去颐和园应该在哪儿下车啊?

售票员是个短头发的小姑娘,正剔着指甲缝呢。

她抬头看了一眼外地小伙子说:

“你坐错方向了,应该到对面往回坐。

要说这些话也没什么错了,大不了小伙子下一站下车到马路对面坐回去吧。

但是售票员可没说完,她说了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

“拿着地图都看不明白,还看个什么劲儿啊!

”售票员姑娘眼皮都不抬。

外地小伙儿可是个有涵养的人,他嘿嘿笑了一笑。

旁边有个大爷可听不下去了,他对外地小伙子说:

“你不用往回坐,再往前坐四站换904也能到。

要是他说到这儿也就完了那还真不错,既帮助了别人,也挽回北京人的形象。

可大爷一定要把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说完:

“现在的年轻人哪,没一个有教养的!

站在大爷旁边的一位小姐就忍不住了:

“大爷,不能说年轻人都没教养吧,没教养的毕竟是少数嘛,您这么一说我们都成什么了!

这位小姐穿得挺时髦,两细带子吊个小背心,脸上化着鲜艳的浓妆,头发染成火红色。

可您瞧人这话,不像没教养的人吧,跟大爷还“您”啊“您”的。

谁叫她也忍不住非要说那多余的最后一句话呢!

“就像您这样上了年纪看着挺慈祥的,一肚子坏水儿的可多了呢!

没有人出来批评一下时髦的小姐是不正常的。

可不,一个中年的大姐说了:

“你这个女孩子怎么能这么跟老人讲话呢!

要有点儿礼貌嘛,你对你父母也这么说吗?

”您瞧大姐批评得多好!

把女孩子爹妈一抬出来,女孩子立刻就不吭气了。

要说这会儿就这么结了也就算了,可大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话还没说呢。

“瞧你那样,估计你父母也管不了你。

打扮得跟妖精似的!

”后面的事大家就可想而知了,简单地说,出人命的可能都有。

这么吵着闹着,车可就到站了。

车门一开,售票员小姑娘说:

“都别吵了,该下的赶快下车吧,别把自己正事儿给耽误了。

当然,她没忘了把最后一句多余的话给说出来:

“要吵统统都给我下车吵去,不下去我车可走不了啊!

烦不烦啊!

烦不烦?

烦!

不仅她烦,所有乘客都烦了!

整个车厢这可叫炸了窝了,骂售票员的,骂外地小伙子的,骂时髦小姐的,骂中年大姐的,骂天气的,骂自个儿孩子的。

真是人声鼎沸,甭提多热闹了!

那个外地小伙子一直没有说话,估计受不了了,大叫一声:

“大家都别吵了!

都是我的错,我自个儿没看好地图,让大家跟着都生一肚子气!

大家就算给我面子,都别吵了行吗?

声音很快平息下来,但你们不要忘了,外地小伙子的多余的最后一句还没说呢。

“早知道北京人都是这么一群不讲理的王八蛋,我还不如不来呢!

想知道事情最后的结果吗?

我那天的事情没有办成,大伙儿先被带到公安局录了口供,然后到医院外科把伤给处理了一下,我头上的伤是在混战中被售票员小姑娘用票匣子给砸的。

你们可别认为我参与了他们打架,我是去劝架来着。

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

我多余的最后一句话是这么说的:

“不就是售票员说话不得体吗?

你们就当她是个傻瓜,和她计较什么呢?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设计了售票员、大爷、时髦小姐、中年大姐等人物,很充分地运用了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手法,在短小的篇幅里把人物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B.“我”呼吁他们都冷静一点儿,有话好好说,可是“我”自己也说出了不冷静不得体的最后一句话,并因此而受了伤,说明“我”也是个道德素质水平不高的人。

C.小说以沉重的语调叙述,文字间饱含着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和担忧。

使读者在会心一笑的同时,不自觉地思考原因和反思自我。

D.小说段落短小,这种写法不仅可使叙事节奏加快,而且有利于人物刻画上的灵活切换,适应不同人物的描写需要。

2)小说中“我”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3)小说“多余一句话”是指什么样的话?

请简要说说出现“多余一句话”的原因。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雕楼画栋,水墨丹青,这些蕴含了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元素如何幻化成服装,成为现代人竞相拥抱的时尚符号?

中国传统文化里那些神秘而幻化万方的吉祥图案可以变得时髦时尚吗?

央视日前开播的一档名为《时尚大师》的节目里,一位年轻设计师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这位年轻而时尚的新生代设计师在自己设计的卫衣、T恤和手包里,不仅运用了龙生九子中的螭吻和椒图这两个神兽元素,还加入了我国传统建筑中榫卯结构等模块。

整个设计呈现的结果是简洁、舒服、时尚,恰到好处。

尤其是受到在门上衔环的椒图神兽的启发,她将手包的提手设计成一个环状并让椒图“咬”住,创意满分,韵味十足,以至现场的专业观察团成员纷纷直接询问手包的价格,以强烈的购买冲动来表达对作品的喜爱。

长久以来,提起时尚,许多人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新潮、前卫,以至于好像只有前卫到有些异类或者让人看不懂才能称之为时尚。

然而这种关于时尚的定义显然有失偏颇。

中国服装设计师张庆辉对时尚有一番阐述,在他看来,时尚的意义在于打破界域。

无论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还是对多元文化的包客,都传递出创新勇气和文化自信。

时尚应该代表着文化自信和自我态度的表达。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

当我们厘清了时尚的概念,再回头讨论时尚和传统文化能否结合这个话题时,答案就显而易见了。

那些看起来表面并不相关的内容,完全可以和谐共存。

一方面,几千年来熠熠生辉的中国传统文化精华,可以跳出严肃、古老等人们固有的印象,依托时尚的载体、借助开放的视野和灵动的设计活在当代;另一方面,时尚若脱离了文化的支撑,必然不能成为经典。

相反,时尚产业如果能充分表达文化意象,就可以得到文化源远流长的滋养。

可以说,时尚根植于文化,而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及其独特的韵味则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更多新鲜元素,给业内人士带来更多灵感,让时尚充满更多可能。

尤其在当前大力弘扬中华优秀特统文化、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价值进行自信重塑的阶段,我国的时尚产业发展可谓时机大好。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传統文化脉络,要让传统文化注入时尚产业,需要业内人士抱以虔诚的文化敬畏态度,系统地梳理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绚丽多彩的苗绣、历史悠久的夏布等散落生活中的传统文化资源可以成为时尚元素;“高冷”如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也可以为时尚产业提供设计灵感。

2018年9月9日一则名为《故宫口红,真的来了》的文章在朋友圈迅速发酵,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兴趣。

据报道,这六款口红膏体的颜色均来自故宮博物院所收藏的红色国宝器物。

雍容华贵、高端大气的故宫口红一时成为时尚界的新宠。

这几款具有中国风神韵的限定版口红发扬传承了东方美学,传递出了真正的东方时尚。

凡此种种,都可以让我们在坚守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基础上,为传统文化注入青春的时尚活力;也通过人们对东方时尚审美的追求传递出了千百年永恒不变的魅力。

当然,传统文化与时尚产业的融合不能“为了融而融”。

融合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传统文化元素如何以时尚的方式活在当代、活在日常是业内人士应深入思考的问题。

时尚和传统的融合,需要业内人士找到恰当的契合点,以一种舒服自在的形式设计表达,还要顺应当代人的生活方式。

毕竟,只有走进了生活,让人们觉得把传统文化穿在身上、摆在家中也可以是一件很酷很潮很时髦的事,文化和时尚的融合才算恰如其分,才能深入人心,用时尚的方式打开中国传统文化的脉络才算成功。

(选自《用时尚语言表达传统文化也新潮》《人民日报》2018年10月9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久以来对于时尚的定义有认识上的偏颇,原因在于时尚的意义的界域没有打破。

B.在设计作品时将传统与时尚融合,有创意,有韵味,作品就有可能深受喜爱。

C.我国独有的丰富文化资源和独特的韵味为我国时尚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D.要让传统文化在时尚产业中发挥作用,需要业内人士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以一位设计师的作品深受喜爱的事实,说明传统的吉祥图案也可以变得时尚。

B.文章第三段从两个方面论述时尚和传统文化不仅不相悖,而且还可以和谐共存。

C.文章运用摆事实、讲道理、作对比等多种论证方式论证时尚和传统可以相互结合。

D.文章行文思路清晰,主要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安排文章结构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长久以来,人们都习惯性地认为时尚就是新潮、前卫,传统就等同于严肃、古老。

B.只要我国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可以为时尚产业的发展提供很好的契机。

C.文化依托时尚的载体活在当代,时尚依赖文化的支撑成为经典,二者相辅相成。

D.要使文化与时尚融合,只能通过业内人士去深入思考如何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活在日常。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一部顶着“1200万元”巨制名头的动画《戚继光英雄传》预告片在网上播出后,却遭到网民们一致恶评。

不仅如此,13位动画业内人士也质疑投资的真实性,要求制片方还中国动画尊严。

更让人惊掉眼球的是,6位刚毕业的大学生网友,制作了和该片一样的预告片,3D画质明显提高,但仅仅耗时三天,制作成本则是:

泡面一箱,咖啡若干袋,AD钙奶4支A4纸半包,这无疑给了劣质动画一个响亮的耳光。

许多动漫企业制作动漫的目的,不是遵循观众欣赏趣味和市场诉求,而是为了获取政府补贴。

因此,动漫企业制作动漫片的流程一般是,先制作出批量的动漫片,然后在电视台和院线进行公关,最后到政府钱库里领赏……如此畸化的产业链,自然是功利当前,有量无质。

动漫产业的灵魂是创新创意,这固然常要金钱的刺激和支援,但若陷入孔方兄的钱眼不可自拔,创新创意就为铜臭所污染,这样的产业,注定是泡沫化的。

(摘编自华西都市报《从く戚继光〉看动漫产业的“气短”》)

材料二:

材料三:

日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宣传司司长高长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把握宣传导向,突出重大主题。

围绕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推出一批优秀重点作品,继续组织推动“中国梦正能量动画短片创作计划”“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等重大工程项目,超前谋划,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发挥好政策杠杆和专项资金作用,争取出精品、出人才。

(摘编自新浪网《高长力:

2019年将推动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

材料四:

广州最近对青少年展开一项调查“迪斯尼意味着什么?

”答案是,不只是“米老鼠”,更包括衣服、文具、电脑游戏、皮包连锁店、专为著期炮制的电影大片。

将近70%的孩子也知道把迪斯尼定义为“商品、文化附属产业”。

事实上,由迪斯尼等公司主导的动漫产业,包括动画卡通、网络游戏、手机游戏、多媒体产品等内容,正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又一个全球经济热点。

美国网络游戏业连续4年超过好莱坞电影业,成为全美最大娱乐产业,而上世纪曾以《大闹天宫》写下辉煌的机器猫,仅这“五位”每年就从中国卡通市场“掠走”6亿元,巨大的市场和薄弱的原创力量,将中国动漫市场80%以上的盈利源源不断地向日本、美国输送。

中国动画要想在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就必须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寻找新的灵感比如重新发掘绵延上千年的皮影艺术,同时从美国的迪斯尼公司、日本的宫崎峻等处拿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成功推销文化产品的运作方式。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上升和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的增强,中国故事也将会推动本土动漫产业快速前行。

(摘编自新华网《中国“孙悟空”与美国“米老鼠”的魅力竞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多动漫企业制作动漫的目的并不纯粹,往往被铜臭味污染,如此发展下去,中国很难产出高质量的动漫产品。

B.材料二显示日本动漫不论是动画人物形象的刻画、画面的塑造、情节的生动程度还是动画主题曲的创作都在中国之上。

C.2019年国家将大力推动经典民间故事动漫事业的发展,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会得到国家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植。

D.中国有近70%的人把迪斯尼动漫定义为“商品、文化附属产业”,动漫产业也正成为继IT产业之后的又一个全球经济热点。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宣传司司长高长力表示通过超前谋划、整合资源、统筹安排,发挥好政策杠杆和专项资金作用,我们就一定可以出精品。

B.2011年中国动漫在表现民族特色方面可以说和日本动漫不相上下,但它蕴含的教育意义却与日本动漫相去甚远。

C.美国、日本的动漫产品源源不断地输入我国,从而获得巨额利润,与我国动漫缺乏原创力量和创新创意不无关系。

D.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推销文化产品运作方式,就一定能使我国的动漫产业快速前行,在市场上占得一席之地。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说中国动漫产业如何才能良性快速发展?

二、文言文阅读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才,字孝才,张掖酒泉人也。

才少骁武,便弓马,性粗悍,无威仪。

周世为舆正上士。

高祖受禅,屡以军功迁上仪同三司。

配事晋王,及王为太子,拜右虞候率。

炀帝即位,转左备身骠骑,后迁右骁卫将军。

帝以才藩邸旧臣,渐见亲待。

才亦恪勤匪懈,所在有声。

岁余,转右候卫将军。

及辽东之役,再出碣石道,还授左候卫将军。

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

在途遇公卿妻子有违禁者,才辄丑言大骂,多所援及。

时人虽患其不逊,然才守正,无如之何。

十年驾幸汾阳宫,以才留守东都。

十二年,帝在洛阳,将幸江都。

才见四海土崩,恐为社稷之患,自以荷恩深重,无容坐看亡败,于是入谏曰:

“今百姓疲劳,府藏空竭,盗贼蜂起,禁令不行。

愿陛下还京师,安兆庶,臣虽愚蔽,敢以死请。

”帝大怒,以才属吏。

旬日,帝意颇解,乃令出之。

帝遂幸江都,待遇逾昵。

时江都粮尽,将士离心,内史侍郎虞世基多劝帝幸丹阳。

帝廷议其事,才极陈入京之策,世基盛言渡江之便。

帝默然无言,才与世基相忿而出。

字文化及弑逆之际,才时在苑北,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

化及谓才曰:

“今日之事,只得如此,幸勿为怀。

”才默然不对。

化及忿才无言,将杀之,三日乃释。

以本官从事,郁郁不得志。

才尝对化及宴饮,请劝其同谋逆者一十八人杨士览等酒,化及许之。

才执杯曰:

“十八人止可一度作,勿复余处更为。

”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节选自《隋书》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安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B.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C.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D.诸人默然/行至聊城/遇疾/俄而化及为窦建德所破/才复见虏/心弥不平/数日卒/时年七十三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藩邸,是藩王或诸侯之宅第,文中指晋王的住所。

邸,高级官员的住所。

B.驾,可专指帝王的车,又代指帝王;幸,天子到某地;驾幸,指天子驾临。

C.东都,指复都体系下位于东方的都城,隋朝时都城是长安,东都指开封。

D.弑逆,古代指子杀父、臣杀君的忤逆行为,文中指宁文化及杀害隋炀帝。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才英勇善战,深得倚重。

赵才骁勇好斗,擅长骑马射箭,高祖时屡立战功;因是王府旧臣,所以深得炀帝赏识,多次升迁,官至左候卫将军。

B.赵才粗鲁耿直,言语无忌。

在炀帝巡幸途中遇到公卿家人违犯禁令,他都直言不讳地斥骂,毫无顾忌;尽管有些人对他很不满,但也无可奈何。

C.赵才忠于炀帝,直言进谏。

赵才对炀帝极为忠诚,总是勤奋工作,能取得好名声;他冒死劝阻炀帝驾幸江都,结果惹怒炀帝,被交给执法官吏。

D.赵才明悉国势,深谋远虑。

赵才对国家危亡之势很了解,劝炀帝返回京城安抚百姓,为此与虞世基产生争执,因炀帝犹豫不决,两人忿然而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帝每有巡幸,才恒为斥候,肃遏奸非,无所回避。

(2)化及遣席德方矫诏追之,才闻诏而出,德方命其徒执之,以诣化及。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苏孝慈,扶风人也。

父武周,周兗州刺史。

孝慈少沉谨,有器干,美容仪。

周初为中侍上士,后拜都督,聘于齐,以奉使称旨,迁大都督。

其年又聘于齐,还授宣纳上士。

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高祖受禅,进爵安平郡公,拜太府卿。

于时王业初基,XX伊始,征天下工匠,纤微之巧,无不毕集。

孝慈总其事,世以为能。

俄迁大司农,岁馀,拜兵部尚书,待遇逾密。

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宫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

于是拜孝慈为太子右卫率,尚书如故。

明年,上于陕州置常平仓,转输京下。

以渭水多沙,流乍深乍浅,漕运者苦之,于是决渭水为渠以属河,令孝慈督其役。

渠成,上善之。

又领太子右庶子,转授左卫率,仍判工部、民部二尚书,称为干理。

数载,进位大将军,转工部尚书,率如故。

先是,以百僚供费不足,台省府寺咸置廨钱,收息取给。

孝慈以为官民争利,非兴化之道,上表请罢之,请公卿以下给职田各有差,上并嘉纳焉。

开皇十八年,将废太子,惮其在东宫,出为浙州刺史。

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

仁寿初,迁洪州总管,俱有惠政,其后桂林山越相聚为乱,诏孝慈为行军总管,击平之。

其年卒官。

有子会昌。

(选自《隋书·卷四十六·列传第十一》)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B.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C.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包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D.后从武帝伐齐/以功进位/开府赐爵文安县公/邑千五百户/寻改封/临水县公增邑千二百户/累迁工部上大夫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古代多指调动官职,包括升.降、调三种情况,如迁升、迁授、左迁等均指升职。

B.受禅,指王朝更迭时,新皇帝承受旧帝禅让的帝位,尧舜禅让是我国古代经典的传说。

C.廨钱,隋唐时期官府用以放债收息的公款,由各州令史负责,所收利息作为官员津贴。

D.东宫,因方位得名,一般指我国古代封建时期太子所居住的宫殿,也可借指太子本人。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孝慈颇具外交才能,曾两次奉命出使齐国,皇帝十分满意并因此提拔了他。

B.苏孝慈军事才能出众,先从武帝征伐齐国,后接受诏命,平定桂林山越叛乱。

C.苏孝慈管理能力突出,新帝登基之初,由他总管从全国各地征召而来的工匠。

D.苏孝慈为官心系百姓,任尚书时主动疏通渭水、反对官民争利、对民施行惠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皇太子勇颇知时政,上欲重官官之望,多令大臣领其职。

(2)太子以孝慈去,甚不平,形于言色,其见重如此。

三、选择题

6.对下列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奉皇帝之命建造。

敕,本来是自上命下的用语,南北朝以前通用于长官对下属、长辈对晚辈,以后作为皇帝发布诏令的专称。

B.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为成人,要行加冠礼,因二十岁身体尚未强壮,故名“弱冠”;后因称男子二十岁左右为弱冠。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中“东隅”指日出之处,这里表示“早上”,引申为青春,“桑榆”,指日落之处,这里表示“傍晚”,引申为晚年。

D.“封狼居胥”中的“封”指的是古代帝王把土地、名号赐人;“烽火扬州路”中的“路”是宋元时行政区划名,相当于现在的省。

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除了朋友圈里的微商推销外,张女士还常被各种名目的诸如“最萌宝贝”“最美人物”等投票刷屏搞得不胜其烦。

②洛宁县城关镇西街村城隍庙会上,锣鼓震天,瓦釜雷鸣,河洛大鼓传人孙克光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四面八方前来赶会的群众。

③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身边的人和事都是美好的,但在现实生活中,真的没有毫无瑕疵的人或事,因此不必求全责备。

④沈德符非常反对历史造假,他说,如果研究历史的人在写历史时,十分史实仅说对了一二,这样的史家,罪不容诛。

⑤他们是中国最务实的一群人,用商业推动社会进步,是最直接的一条路径,对这些企业家不可用诛心之论,向其泼污水。

⑥人与人交往,应该说话算话,说了的话,许了的承诺,都要算数,不能说了又不做,“忽悠”别人,应该一言九鼎。

A.①④⑤B.②⑤⑥C.②③⑥D.②③④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过在中国,文字里有一个“秋士”(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的成语,读本里又有着很普遍的欧阳子的《秋声》与苏东坡的《赤壁赋》等,就觉得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了。

B.但杨柳的丰姿(变化丰富多彩),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C.可是这秋的深味(深层浓厚的味道),尤其是中国的秋的深味,非要在北方,才感受得到底。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大致的轮廓)罢了。

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门是常开着,没人来打扰我,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

我并不感到孤独。

A.就但即使所以

B.因为但虽可

C.虽可因为但

D.即使所以就但

10.下面句子中“幸福”充当的句子成分,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我们的生活幸福。

(2)我们生活得幸福。

(3)幸福来之不易。

(4)幸福生活万年长。

A.

(1)谓语

(2)补语(3)主语(4)定语

B.

(1)谓语

(2)宾语(3)主语(4)定语

C.

(1)补语

(2)谓语(3)主语(4)定语

D.

(1)谓语

(2)谓语(3)状语(4)主语

四、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2)晏殊《蝶恋花》写音书寄远的愿望与无处可寄的残忍现实形成对比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中高度概括诗人晚年悲凉处境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诗歌鉴赏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饮酒二十首(其八)

陶渊明

青松在东园,众草没其姿。

凝霜殄异类,卓然见高枝。

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

提壶抚寒柯,远望时复为①。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②尘羁。

[注]①远望时复为:

倒装句,即“时复为远望”。

②绁:

捆綁,束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联中的“没”字用得巧妙,欲扬先抑。

先写青松被杂草掩没,不见其姿,目的是突出下文青松的“卓然”。

B.第二联着力塑造青松的形象,运用对比、反衬手法,描绘出众杂草在寒霜凝结之时全部倒伏于地,青松却高枝卓然的景象。

C.第三联意谓青松多了,蔚然连成松林,人们可能还不觉得它们的与众不同,但是单独一棵松树立在天地间的时候人们才称奇。

D.第四联说作者将酒壶挂在松枝之上,有时候又极目远眺;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赞美青松,启下说明世事扰得自己烦恼。

2)这首诗题为“饮酒”,但很显然,诗人意不在酒,请具体分析诗句中蕴含了哪些情感。

六、语言表达

13.阅读下面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