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17345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4.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历史人物.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物.docx

《历史人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物.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人物.docx

历史人物

杨家将是北宋昙源之盟的事杨业是投降赵镪嬴的将领岳飞是北宋亡国后南宋建立军事保障者范仲淹,狄青狄青是范仲淹发现的人才范仲淹改革王安石变法前的改革司马光反对王安石改革比他后死王安石司马光包拯一起吃过饭

杨业是北宋开国的人

范仲淹,狄青是刘太后宋仁宗时候的人王安石司马光是神宗时代的人包拯则在中间北宋一共才150年

先是北宋初的杨家将

然后是大boss范仲淹

接着是包黑脸,狄青同期

紧接着

欧阳修,司马光,王安石三人基本同期

过了段时间

出现岳武穆

最后是108壮士

其实首推变法派应该是范仲淹,王不过步其后尘

  (960年-1279年)

  宋朝结束了五代的分裂局面。

  宋朝为两段,前朝北宋,定都京(今河南开封)。

后经靖康之耻,为金国所灭,迁都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

  北宋

  (960年-1127年)

  太祖(赵匡胤)出生:

公元927年--去世:

公元976年(在位16年)

  父赵弘殷,匡胤从小喜习武艺,960年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统一全国后,建立新的军事制度,加强中央集权。

976年卒。

庙号太祖。

自宋朝建国伊始,宋太祖赵匡胤便开始了他统一全国的斗争。

北宋于公元964年、965年、970年先后消灭了荆湘、后蜀、南汉三地,又于974年击败了势力较为强大的南唐。

此后,吴越与福建漳、泉等地的地方势力纷纷"纳土"于宋王朝,使纷乱的时局逐渐结束。

  太宗(赵光义)出生:

公元939年--去世:

公元997年(在位21年)

  赵光义是宋太祖的弟弟,即位后继续太祖未完成的统一全国的事业,978年吴越王投降,979年,北汉王投降,但在两次与辽国的作战时,均遭受惨重失败。

也开始了宋朝与外族作战屡战屡败的历史。

  真宗(赵恒)出生:

公元968年--去世:

公元1022年(在位25年)

  真宗赵恒是太宗第三子,“性好学”,前期颇勤于政事。

但在军事上却无所作为,不顾寇准等反对,与辽国议和,签定“澶渊之盟”,每年向辽国进贡。

  另外,宋真宗时,发行“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仁宗(赵祯)出生:

公元1010年--去世:

公元1063年(在位41年)

  原名受益,真宗第六子,仁宗即位是才12岁,由皇太后垂帘听政,1033年亲政,仁宗“好近女色”,军事,政治均无大作为,与西夏交战战败,起用范仲淹变法也失败。

死于1063年,庙号仁宗。

  英宗(赵曙)出生:

公元1032年--去世:

公元1067年(在位4年)

  宋太宗曾孙,濮安懿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因仁宗无子,被立为皇太子,仁宗死后即位。

英宗“有性气,要作为”,提倡简朴,只是在位时间过短,死于1067年,时年36岁,在位5年。

  神宗(赵顼)出生:

公元1048年--去世:

公元1085年(在位18年)

  英宗长子,1067年即位。

1069年起用王安石变法,新法推行了十几年,取得一定效果,但在大官僚,大地主的反对下,于神宗死后废除。

神宗在位时,司马光编纂《资治通鉴》完成,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通史。

  哲宗(赵煦)出生:

公元1076年--去世:

公元1100年(在位15年)

  哲宗赵煦,神宗第六子。

即位时10岁,由祖母宣仁太后垂帘听政,起用司马光,将王安石的变法尽行废除。

哲宗死时25岁。

  徽宗(赵佶)出生:

公元1082年--去世:

公元1135年(在位25年)

  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死后,无子由哲宗弟赵佶继位。

任用奸相蔡京,吏治腐败。

在位期间,爆发了诸如宋江,方腊等农民起义。

1125年金兵南下,宋徽宗传位于其子赵恒(钦宗),自称太上皇。

1127年为金兵俘虏北去,死于五国城(1135)。

  宋徽宗是一个败国皇帝,但却是一个艺术家和书法家。

,他工画花鸟,书法首创“瘦金体”。

  钦宗(赵恒)出生:

公元1100年--去世:

公元1156年(在位2年)

  徽宗长子,宋钦宗即位后“声技音乐,一无所好”,颇有振作之意。

杀或贬蔡京,童贯等奸臣。

任用李纲抗金。

1127年金兵攻破汴梁,被俘北上,1156年被杀,终年57岁。

据说现在的黑龙江赫哲族,就是徽,钦二宗的后人

  北宋期间,南有大理、吐蕃,因为国小,不列帝王表。

  辽(907年-1125年)始于太祖耶律阿保机,终于天祚帝耶律延禧,共9帝。

其疆域东临北海、东海、黄海、渤海,西至金山(今阿尔泰山)、流沙(今新疆白龙堆沙漠),北至克鲁伦河、鄂尔昆河、色楞格河流域,东北迄外兴安岭南麓,南接山西北部、河北白沟河及今甘肃北界。

  辽代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几个不同的阶段,前期由于国力主要用于向外扩张,采取奴隶制的掠夺式经济,使辽初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直到辽圣宗时期,辽朝的经济才有一个较大的发展,这无疑是封建化改革的结果。

辽朝得燕云十六州后,对中原制度进一步吸收,汉制逐渐完备。

辽国的医学成就也很显著,其针炙、切脉诊法、妇产医科、尸体防腐等技术都具有较高水平。

  太祖(阿保机)出生:

公元872年--去世:

公元926年(在位10年)

  耶律阿保机,姓耶律,名亿,字阿保机,契丹族。

901年为部落头领,916年,建立了契丹奴隶主国家,自称天皇帝。

称帝后,不断对外扩张,916年,亲征突厥,党项等部,925年,亲征渤海国,灭渤海国,回军途中病死于扶余(今内蒙古巴林左旗西)。

死于926年,时年55岁。

  太宗(耶律德光)出生:

公元902年--去世:

公元947年(在位21年)

  太宗,阿保机的第二子。

在位期间,石敬瑭(民族败类)为了称帝取得契丹的支持,竟认比自己小11岁的耶律德光为父,并割让燕,云十六州与契丹。

辽太宗升幽州(今北京)为南京。

德光不知满足,亲自南征,946年,攻入大梁,后晋亡,947年,改国号为“大辽”。

德光死于947年,时年46岁。

  世宗(耶律兀欲)出生:

公元917年--去世:

公元951年(在位4年)

  耶律兀欲,名阮,阿保机孙,父耶律倍,经过内战争得帝位。

951年被耶律察割等杀,时年35岁。

  穆宗(耶律述律)出生:

公元931年--去世:

公元969年(在位18年)

  耶律述律,太宗长子,耶律察割发动政变,杀死世宗后,耶律述律趁机镇压叛乱,夺取帝位。

穆宗朝政局动荡,多次败于后周军,穆宗“好游戏,荒淫”。

969年遇弑。

时年39岁。

  景宗(耶律贤)出生:

公元948年--去世:

公元982年(在位13年)

  耶律贤,世宗次子。

即位后,建立嫡长继承制度,这是契丹社会封建化的标帜。

他重用汉官,革除弊制,辽国出现中兴,但收效有限。

死于982年,时年35岁。

  圣宗(耶律隆绪)出生:

公元971年--去世:

公元1031年(在位49年)

  耶律隆绪,景宗长子,母萧燕燕,隆绪即位时12岁,由萧太后摄政,进一步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并实行科举制度。

在位期间,修订法律,减少契丹人特权;释放奴隶,设置三十四部,户籍属有司;其改革成就远远大于景宗,被誉为辽国“盛主”。

他不断南侵,迫使宋真宗签定“澶渊之盟”。

他能文能武,箭术精湛,契丹文、汉文兼通,并擅长绘画、作曲。

死于1031年,时年61岁。

  兴宗(耶律宗真)出生:

公元1016年--去世:

公元1055年(在位24年)

  耶律宗真,圣宗长子,即位后,政治上趋于保守,国内矛盾逐渐尖锐。

死于1055年,时年40岁。

  道宗(耶律洪基)出生:

公元1032年--去世:

公元1101年(在位46年)

  耶律洪基,兴宗长子。

道宗为人昏庸,忠奸莫辨,迷于酒色,在位期间,其叔父耶律重光发动政变,虽被镇压,但,社会矛盾以极为激化。

洪基死于1101年,时年70岁。

  天祚帝(耶律延禧)出生:

公元1075年--去世:

公元1126年(在位24年)

  耶律延禧,道宗之孙,父耶律浚。

天祚帝信谗言,喜女色。

他率军征金,大败而回。

六年,渤海人高永昌据东京(今辽宁辽阳)反辽,向金求援,金乘势夺取东京,尽占辽东五十四州之地。

1125年,天祚帝被金兵所俘,辽亡,死于1126年,时年52岁。

  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始于景宗李元昊,终于夏末帝,共10帝。

西夏是由党项民族建立的国家,首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

西夏是在宋,辽两大王朝之间诞生的,所以从建国起,就与宋,辽发生战争。

但最终被蒙古所灭。

  党项族原属于羌族的一支,居地在今青海东南部黄河曲一带。

从唐末,经五代到北宋,党项拓跋氏均以中原王朝节度使的身分统辖以夏州(今陕西横山)为中心的五州之地。

经过李继迁(元昊之祖父)、李德明(元昊之父)两代人的艰苦努力,实施依辽和宋、用兵吐蕃与回鹘的战略,控制了河西走廊。

宋仁宗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李德明死,李元昊继位,他开始不断向宋发动攻势,宋仁宗宝元元年(公元1038年),元昊正式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西夏疆域,包括今宁夏及陕西北部、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及内蒙古部分地区。

西夏的政治制度受宋朝影响很大,官制的设置基本上模仿北宋。

西夏的军事制度是在党项的部落兵制的基础上吸取宋制而发展起来的。

  景宗李元昊(1004-1048)1038年称帝,在位11年

  景宗李元昊,父李德明,西平王。

李元昊袭位后,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他接受宋的先进文化,由根据党项的民族特点确立了一套政治军事制度。

李元昊与辽,宋之间进行了一些战争,取得胜利,形成宋,辽,夏鼎立局面。

晚年,肆意诛杀,纵情享乐,强夺太子宁凌噶妻为后,被宁凌噶刺死。

死于1048年,时年45岁。

  毅宗(1047-1067)1048年即位,在位20年

  毅宗李谅祚,景宗长子。

即位时才1岁,由其母掌握朝政。

亲政后,实行改革,使西夏进一步汉化。

他连年对宋用兵,攻掠临近州县。

先后收降吐蕃首领瞎毡的儿子木征和青唐吐蕃部。

后注意修好与辽、宋关系。

于1067年病死,时年21岁。

  惠宗(1060-1086)1067年即位,在位20年

  惠宗李秉常,毅宗长子,即位时8岁。

死于1086年,时年26岁。

  崇宗(1084-1139)1086年即位,在位54年

  崇宗李干顺,惠宗长子,即位时3岁。

亲政后,采取联辽抗宋的策略,辽被金灭后,又联金抗宋。

死于1139年,时年56岁。

  仁宗(1124-1193)1139年即位,在位55年

  仁宗李仁孝,崇宗长子。

仁宗指定《新法》,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

确立科举制,尊崇儒学,大修孔庙及尊奉孔子为文宣帝;封建制在西夏确立了。

仁宗时是西夏的鼎盛时期。

仁宗死于1193年,时年70岁。

  桓宗(1177-1206)1193年即位,在位13年

  桓宗李纯佑,仁宗长子。

以附金和宋为国策。

1205年,铁木真开始进军西夏,1206年,桓宗暴卒,时年30岁。

  襄宗(1169-1211)1206年即位,在位6年

  襄宗李安全,崇宗孙,仁宗侄,父李仁友。

在位6年,被齐王李遵顼废,同年死,时年43岁。

  神宗(1162-1226)(1211-1223)年在位,在位13年

  神宗李遵顼,齐王李彦宗子,博览群书,1203年西夏状元,后统领西夏军事,1211年,废襄宗自立。

他是以状元当皇帝,在历史上是无前例的。

后,与蒙古,宋战争屡败,1223年,神宗退位,死于1226年,时年65岁。

  献宗(1181-1226)1223年即位,在位4年

  献宗李德旺,神宗次子。

即位后,抗拒蒙古。

1226年,成吉思汗攻西夏,西夏连失数城,献宗惊死,时年46岁。

  夏末帝(生年不详-1227)1226年即位,在位1年

  夏末帝,献宗侄。

即位后1年,西夏被蒙古所亡,献宗投降被杀。

西夏亡。

  北宋时期,与辽等国对峙图:

  

  南宋

  (1127年-1279年)

  南宋王朝极其懦弱,偏安一隅。

从赵构开始,一朝皇帝全无作为,奸臣当道,堪称最软弱的王朝。

  公元1127年,金国从开封撤军以后,立张邦昌为伪楚皇帝。

万般无奈之下,张邦昌以孟太后之名,下诏书立康王赵构为帝。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一日,康王赵构正式即位,是为宋高宗。

然而,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为王。

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继续大举南侵。

此后,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史称"伪齐",以加强黄河以南的统治。

宋朝也发兵北伐,由岳飞、韩世忠、刘光世、张浚等众多抗金将领指挥,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齐军和金国的联军。

  高宗赵构于1138年任秦桧为相,推行求和政策。

秦桧于公元1141年,解除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又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父子。

宋高宗以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在高宗之后,宋金两国发展相对稳定。

金国也有几次南侵,但大都半途而废,而南宋在孝宗年间也进行了北伐,但也未能收复国土。

  金灭亡之后,南宋不仅没有由此换来一时的安宁,反而又将面对更为强大的敌人--蒙古。

公元1271年,蒙古建国号为元,并于1276年攻占南宋都城临安(今杭州),南宋王朝走向了灭亡。

  高宗赵构(公元1107--1187年),病故,终年81岁。

  孝宗赵慎(shen)(公元1127--1194年),初名赵伯琮,病故,终年68岁。

  光宗赵惇(dun)(公元1147--1200年),病故,终年54岁。

  宁宗赵扩(公元1168--1224年),病故,终年57岁。

  理宗赵昀(公元1205--1264年),初名赵与莒,病故,终年60岁。

  度宗赵祺(qi)(公元1240--1274年),初名赵孟启,病故,终年35岁。

  恭帝赵显(公元1271--1274年),被元军俘后送人西藏,后被冤杀,终年53岁。

  端宗赵是(bing)(公元1268--1278年),恭帝长兄,恭帝被俘后被陆秀夫拥立为帝,在元军追击中受惊而死,终年11岁。

  卫王赵昺(公元1271--1279年),由陆秀夫背著投海而死,终年9岁,墓地在今广东深圳特区赤湾村。

  金(1115年-1234年)

  金朝(公元916年-1125年),始于太祖完颜阿骨打,终于哀宗,共9帝。

金国是中国历史上以女真为主体建立的王朝,先建都会宁府(今黑龙江阿城南白城镇),后迁都燕京(今北京),再迁都至汴京(今河南开封)。

  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向辽朝的契丹统治者宣战。

他在取得宁江大捷和出河店之战胜利后,于辽天庆五年(公元1115年)称帝建国,国号大金。

金朝建国后,展开以辽五京为战略目标的灭辽之战。

五京一下,辽朝随即灭亡。

金灭辽后,与北宋遂成敌国。

金太宗完颜晟即位后,挟灭辽之威,很快席卷而南,于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灭亡北宋。

以后金与南宋多次交兵,南攻与北伐,均无力改变南北对峙的局面。

金在与南宋、西夏并立期间,迫使西夏臣附、南宋屈辱求和,始终维持其霸主地位。

后来,蒙古强盛起来,金朝统治者却错误地选择了绝夏、攻宋、抗蒙的战略,结果三面树敌,自我孤立,致使形势急转直下。

国土日蹙,国力日衰,在蒙宋夹击之下,“遂至失国”。

  金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是主要社会经济部门,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存在很大差异。

金代文化虽然保留和吸收了女真族的某些文化传统,但基本上是继承辽、宋的汉族文化。

  太祖(完颜阿骨打)出生:

公元1068年--去世:

公元1123年(在位8年)

  太祖姓完颜,名阿骨打。

1115年称帝,建立金国。

建国后,多次打败辽军,攻下西京(今大同),南京(今北京)。

灭辽战争同时,阿骨打进行社会改革:

改革地方行政单位,建立奴隶主贵族统治;对新征服的地区实行安抚政策;确立新法制;创造女真文字。

巩固了女真的奴隶制。

死于1123年,时年56岁。

  太宗(完颜吴乞买)出生:

公元1075年--去世:

公元1135年(在位12年)

  太宗姓完颜,名吴乞买,汉名晟。

太祖的四弟即位后,继续进行灭辽战争,1125年,消灭辽朝。

开始进攻宋,1126年,攻下汴京,北宋亡。

其后,太宗进行了经济,军事改革,并且他本人非常节俭。

他下诏在女真旧地实行赋税制,不得私役百姓;规定权势之家不得买贫民为奴;多次下诏敦劝农功和派遣使臣到各地劝农。

死于1135年,时年61岁。

  熙宗(完颜合刺)出生:

公元1119年--去世:

公元1149年(在位14年)

  熙宗完颜合刺,父允峻。

即位后,进行政治改革:

采用汉官制;废除伪齐国;统一法制;创造“女真小子”。

熙宗晚年,宫廷矛盾激化,贵族大臣相互残杀,无力控制朝政,心情恶劣,酗酒杀人,群臣震恐。

1149年被完颜亮(海陵王)杀死,时年31岁。

  海陵王(完颜迪古乃)出生:

公元1122年--去世:

公元1161年(在位12年)

  海陵王完颜迪古乃,汉名亮。

辽王完颜宗干第二子。

在熙宗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改革:

加强中央集权;迁都燕京加速汉化。

但海陵王极其好色。

纵欲贪淫,1161年,被部将所杀,时年40岁

  世宗(完颜乌禄)出生:

公元1123年--去世:

公元1189年(在位28年)

  世宗完颜乌禄,汉名褒,后改名雍。

太祖孙,父完颜宗尧。

即位后,镇压了契丹族的起义,与南宋修好,著手进行改革:

整顿吏治;奖励农桑。

世宗被成为“小尧舜”。

死于1189年,时年67岁。

  章宗(完颜达葛)出生:

公元1168年--去世:

公元1208年(在位19年)

  章宗,姓完颜,名麻达葛,金世宗孙,父完颜允恭。

即位后,废除奴隶制,完成封建制的建立。

使人口增长,府库充实。

章宗是金朝汉文化最高的一位皇帝,诗词创作甚多,又爱好书法、绘画,在朝中设立书画院,搜集散佚的书籍和书画名品。

死于1208年,时年41岁。

  卫绍王(完颜永济)出生:

公元1153年--去世:

公元1213年(在位5年)

  卫绍王,姓完颜,名永济。

金世宗第七子。

“柔弱鲜智能”,政治日益腐败,而此时,蒙古迅速强盛,多次打败金军。

卫绍王死于1213年,时年61岁。

  宣宗(完颜吾睹补)出生:

公元1163年--去世:

公元1224年(在位11年)

  宣宗,本名吾睹补,父完颜允恭。

即位后与蒙古媾和。

大量发行钞票,造成金国经济濒于崩溃。

虽有励精图治之志,但无拨乱反正之才。

死于1224年,时年61岁。

  哀宗(完颜宁甲速)出生:

公元1198年--去世:

公元1234年(在位11年)

  哀宗,姓完颜,名宁甲速,又名守礼,宣宗第三子。

即位后,与南宋“通好”,集中力量抗蒙,但无力扭转败局。

1234年,蒙古联宋攻金,哀宗自缢身亡,金亡。

哀宗时年37岁。

元(1206年-1368年)元朝是中国历史上蒙古族统治者建立的统一王朝,建都大都(今北京),其创建者为元世祖忽必烈。

  蒙古族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额尔古纳河以东地区。

唐代蒙古之名始见于史籍。

蒙古族后西迁至蒙古高原,从事游牧畜牧业。

金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蒙古族领袖铁木真统一了蒙古高原各部。

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铁木真尊号成吉思汗,建国于漠北,国号大蒙古。

蒙古国建立后,不断向外扩张。

至蒙哥汗时,已先后灭亡西辽、西夏、,金、大理,并多次攻伐南宋。

蒙哥(元宪宗)死后,中统元年(公元1260年),忽必烈在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即位。

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正式改国号为大元。

次年,建都于大都。

自成吉思汗(元太祖)建国起,历史上泛称为元朝。

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今浙江杭州),俘虏南宋恭帝赵及谢太后。

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元军在山海战中消灭了南宋流亡官员和宋军残部所重建的新朝,,南宋灭亡。

  元朝自忽必烈定国号起,历十一帝,凡九十八年。

从成吉思汗建国算起,凡十五帝,一百六十三年。

元朝统一全国后的疆域是:

北到西伯利亚,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北至鄂霍次克海。

  元朝的军、政体制与前代相比是较为健全的。

中央政府的军、政统治机构,主要由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构成。

中书省领六部,主持全国政务,枢密院执掌军事,御史台负责督察。

地方行政机构,分别为行省、路、府、州、县。

行省是朝廷委派重臣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的简称。

元代行省制度是自秦汉以来中央集权制度的一个重大发展。

  元朝军事制度是蒙古旧制和中原王朝军制的结合体。

忽必烈建国后,保留了成吉思汗创立的四怯薛轮番入侍宿卫制度。

元朝宿卫军队一般在万人以上,由皇帝或亲信大臣直接节制。

担任京城(大都和上都)防卫的军队是侍卫亲军,到元末曾先后设置三十余卫,卫设都指挥使或率使,隶属于枢密院。

镇守全国各地的是镇戍军。

军队有蒙古军、探马赤军、汉军、新附军等。

  元朝统一中国,结束了长期南北对峙的局面,加强了国内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互联系,为全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元朝的经济仍以农业经济为主,但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兴修以及棉花的广泛种植等都超过了前代。

  元朝的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有很高的成就。

其中天文学居于当时世界最先进地位,数学、医学也都在世界先进之列;戏曲与小说创作繁荣,元曲成为与唐诗、宋词并称的优秀文学遗产。

  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八月,明军攻陷大都,元顺帝北逃,元亡。

以后,在漠北的元君臣仍沿用元朝国号,史称北元。

  太祖(铁木真)出生:

公元1162年--去世:

公元1227年(在位21年)

  太祖铁木真,姓奇渥温,名铁木真,蒙古族人。

1206年,被蒙古贵族推举为“成吉思汗”。

之后进行大规模的侵略扩张,死于1227年,庙号太祖。

  太宗(窝阔台)出生:

公元1186年--去世:

公元1241年(在位12年)

  窝阔台,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成吉思汗死后,由其四子拖雷监国一年,1229年才由窝阔台即位。

1234年,联合宋朝灭掉金国。

又攻南宋,1241年,死时年56岁。

  昭慈(皇后)出生:

不详--死亡:

不详(在位4年)

  昭慈皇后,姓乃马真,窝阔台的第六皇后。

窝阔台死后,推举大汗未果由昭慈皇后称制。

  定宗(贵由)出生:

公元1206年--去世:

公元1248年(在位2年)

  定宗,名贵由,太宗长子,母乃马真氏。

1246年即位,1248年死,时年43岁。

  钦淑(皇后)出生:

不详--死亡:

不详(在位3年)

  钦淑皇后,元定宗第三皇后。

  宪宗(蒙哥)出生:

公元1208年--去世:

公元1259年(在位8年)

  宪宗,姓奇渥温,名蒙哥,成吉思汗的孙子,父拖雷。

即位后,一面更改政制,一面继续扩张,1257年占领大理,1259年,蒙哥在攻打四川钓鱼城时,被炮石击伤而死。

时年52岁。

  世祖(忽必烈)出生:

公元1215年--去世:

公元1294年(在位34年)

  世祖忽必烈,姓奇渥温,父拖雷,蒙哥的弟弟。

1260年即位,1279年,灭南宋,定都大都。

改国号“元”。

死于1294年,时年80岁。

  成宗(铁木耳)出生:

公元1265年--去世:

公元1307年(在位13年)

  成宗,忽必烈的孙子,皇太子真金的第三子。

被称为“善于守成”之君。

死于1307年,时年42岁。

  武宗(海山)出生:

公元1281年--去世:

公元1311年(在位4年)

  武宗,名海山,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孙子,父答刺麻八拉。

海山是以军事实力取得帝位的。

所以在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

死于1311年,时年31岁。

  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出生:

公元1285年--去世:

公元1320年(在位9年)

  仁宗,名爱育黎拔力八达。

武宗的弟弟。

他即位后利用儒家思想作为统治工具,并革除武宗的弊政。

死于1320年,时年36岁。

  英宗(硕德八剌)出生:

公元1303年--去世:

公元1323年(在位3年)

  英宗,性奇渥温,名硕德八刺,仁宗嫡子。

英宗即位后进行革新政治。

颇为振作。

执法严明。

于1323年,宫廷政变被杀。

时年21岁。

  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出生:

公元1276年--去世:

公元1328年(在位5年)

  泰定帝,名也孙铁木儿,元世祖太子真金的嫡孙,父甘麻拉。

1323年被拥为帝。

基本保留了仁,英二朝的改革成果。

死于1328年,时年53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