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17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docx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

四年级上册数学《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

第49—5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读图、画图等活动,认识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这样的统计图表示统计数据,能读懂这样

的统计图,会求平均数,根据图里的数据作简单的分析和说明,并进行交流

2、使学生经历观察统计图、用条形表示统计数据,并进行简单分析的过程,体验描述数据的不同方式,了解条形统计图

的结构,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提高统计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3、使学生感受条形统计替可以说明生产、生活中一些数据之间的关系,体会从报刊或查阅资料中获得信息或数据,体会

统计有说明问题、对问题有简单预测的作用,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1格表示多个单位)

教学准备:

光盘,事先调查好4大河流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们以前认识过条形统计图,谁来简单的描述一下条形统计图有几部分组成的?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选用的话题是关于上海申办世界博览会的。

先请大家来看一些关于这方面的常识。

学生轻声阅读“你知道吗?

读完后,交流,主要要明白:

(1)有89个成员国

(2)确定的方式有2个。

一是超过半票的直接当选;二是没有超过半票的时候,最少的会被淘汰

追问:

89个成员国超过半票是多少票?

5个国家一起竞争,需要多少次的淘汰?

二、学习例题:

1、演示:

2002年12月3日,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代表投票决定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主办城市。

在第一轮投票中,五个申

办城市的得票情况如下图。

(图略)

问:

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

(比如具体的5个城市以及相应的得票情况等。

这些数据使你想到了什么?

(根据评选规则,没有出现超过半数的情况,虽然说上海的票数是最多的。

但可以肯定的是波兰将淘汰了……)

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甚至可以问:

89个成员国都投票了么?

你可以怎么知道?

引导学生把图里的5个数据加起来,得到84票。

质疑:

这张条形统计图与我们前面认识的有什么不同呢?

注意观察纵轴上的数据,指名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

根据实际需要,我们在制作这统计图的时候,可以把1格表示成多个单位,比如说这里的1格就表示5票

当不正好是5票的时候,比如说是2票,就需要根据经验去选择合适的高度。

2、预测一下,波兰被淘汰之后,接下来哪个城市也可能被淘汰?

读试一试,看一下,自己的预测正确吗?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吗?

注意规范学生画条形时的步骤:

(1)确定高度,并标上数据;

(2)画框,连成一个条形;(3)画阴影

学生继续完成,并交流检查。

说说从统计图里你知道些什么?

最后提醒:

完整的统计图还要有图名(已有),制作时间等,所以要填上时间:

2002年12月

三、完成想想做做

1、

(1)说说上面每座电视塔的高度

(2)中央电视塔比江苏电视塔高多少米?

问:

如果我再提一个问题“江苏电视塔和中央电视塔一共高多少米?

”合适吗?

为什么?

那谁能继续提比较合适的问题?

2、根据下面的统计图回答问题

注意:

(1)条形边成了圆柱体;

(2)单位:

万吨

(1)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高,哪一年的棉花产量最低?

(2)2004年的棉花产量比2000年增加了多少万吨?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3、我国体育代表团在第24~28届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获得的金牌数如下表(略)

说说第28届是在哪一年举办的呢?

27届呢?

指出:

奥运会每4年一届,正好和闰年是一样的,这几届都是在闰年举办的。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把条形统计图绘制完整吗?

要提醒学生注意:

统计表与统计图的区别

画完统计图后问:

你看了这张统计图,你有什么想法么?

4、查资料,了解我国的长江、黄河、珠江和淮河四条河流的长度,再把统计图绘制完整。

长江6300千米,黄河5464千米,珠江2214千米,淮河1000千米

注意这份统计图和前面讲的有不同:

条形是横向的,可以更直观地显示这几条河流的长短。

教学反思:

四年级数学条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条形统计图》是人教版新课改中四年级上册的内容。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体验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表示统计的结果,能够根据统计图表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初步经历了用统计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了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并初步建立了统计观念。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并继续注意结合实际问题,进一步教学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

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统计观念。

让学生完成两个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并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合二为一,然后介绍这就是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通过提问:

“它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

”引起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一方面让学生从更高更宽的角度认识新的统计图和统计量,体会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建立统计观念;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怎样根据新的统计图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教材处理:

     根据这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实际情况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结构,促使学生重新思考,自主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在此过程中,本课以主题情境为主线,有意识的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

具体地说,本课的设计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挖掘教材深层的内涵。

    通过例题,我认为,本课的教材编排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然而,对于农村的四年级学生而言,城乡的人口发展问题毕竟是个“遥远”的情境。

所以,我从调查学生体育活动的爱好为素材。

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及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内容,能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地去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教学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复式统计表,单式条形统计图等知识。

另外,学生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事物需要成对出现进行比较,如男生和女生、城乡和乡村、工业和农业等,在此基础上,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达到新的平衡。

(三)、注重知识呈现的完整性,思维过程的灵活性,思维方法的多样性。

     本课的设计从调查学生的兴趣开始,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全过程,而不是直接出示数据,最后环节通过统计学本节课的表现结果,再一次参与统计,深切体会统计的完整过程,及统计活动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中以主题问题情境为中心,展开讨论,自主探究,允许灵活的不同的处理方法,从不同中找相同点,从比较中得出最佳方案,再运用到实际中,体现了学习活动的完整性、灵活性、多样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能有意识地根据统计图对数据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4、 进一步感受统计的现实意义,理解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过程:

一 课前谈话,分散教学难点

二 创设情境,呈现数据素材

1、谈话,说说各位学生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

填写

 

乒乓球

跑步

蓝球

跳绳

 

 

 

 

 

 

 

 

2、你还会其他形式描述以上的统计结果吗?

三 设置问题情境,探索解决方法1、讨论,怎样将上表绘制成统计图

合作完成两张统计图

分析:

从这张统计图上能看出什么?

感知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

2、打破平衡,促进思考

(1)提出疑问

(2)讨论解决办法

怎么合并?

两个直条放在一起,你怎么知道哪个是表示男生,哪个是表示女生?

(3)学习图例,介绍图例的重要(4)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3、作品展示,体验成功

4、揭示课题

四 、分析数据 

1、分析上图,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2、比较两种统计图3、小结

五、 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分析“城乡四年级同学喜欢的运动项目统计图”

(1)哪儿表示城市学生的情况,哪儿表示农村学生?

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统计图完成统计表

(3)分析条形统计图,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4)看到这个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想法?

2、课堂表现情况统计

(1)对本节课的表现作自我评价

(2)小组统计(收集数据)

全班汇总(整理)

(3)绘制统计图(描述)(4)分析

六 、小结评价1、这节课你学得开心吗?

 有什么收获?

2、评价 鼓励

教学反思:

设计这堂课时我通过学生身边熟悉的情境导入,让学生体会统计的现实意义;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两张单式统计图,让学生感知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性;通过中心问题的设计,让学生展开讨论,尝试解决问题;

一、充分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学会了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教学前我翻阅了第一学段所有有关统计的教学内容,找准学生知识的起点放手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学生能做好的事我不必手把手地教,我们要做的,是引导他,是以欣赏的眼光去评价他、鼓励他。

二、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上课的过程中我没有强制学生要怎样去做,我以学生熟悉的事为学习的素材,通过主题情境问题的提出,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平衡,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建构新的认知结构衡。

在完成统计表后,提出“你能从这张图上看出什么情况?

”,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深度的思考,寻找数学学习的价值。

三、尊重学生,倾注更多的人性关怀

尊重是一种无穷的力量。

整节课,我以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学生,尊重学生的每一个动作、眼神,每一句话。

  然而这节课并不是一堂成功的课,后半堂课的学习效率并不高。

反思其原因,只要有:

一、课前准备不够充分,课堂应变能力不够强

二、主观情绪较重,自我调节能力不强

三、语言魅力不够

 以上是我这次课后的简短反思,当然,这次上课的体会还不止于此,我会重新审视自己的课,争取设计出更好的方案。

有反思才会有进步。

每一次公开教学对我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机会,我会认真反思,会在各位有经验老师的指点下,不断改进教学,不断进步。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数学广角-数与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