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206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备课Word下载.docx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

歌曲《恭喜》

  13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设计:

一、谈话导入,共话春节

1.“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声中迎新春”,在期盼中、在喜庆中,春节向我们走来。

这是我们中国人最隆重、最传统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

【复备】:

2.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资料:

 ①关于春节的来历:

中国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

 ②关于春节的习俗:

祭灶扫尘贴春联守岁闹元宵等

③关于春节的传说:

年的传说岁的故事等

 3.假如请你来写春节,你打算写些什么?

 4.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老舍共同去感受北京的春节。

  二、放手初读,整体感知。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检查课文自学情况:

   ①同桌互查读文情况。

   ②出示本课需会写的生词集体认读。

   ③对这些生字你有没有想提醒大家的地方?

引导学生从生字的音、形、义三方面需注意的地方做相互交流。

3.默读课文,思考:

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5.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围绕春节的热闹,作者都写了哪些重要日子?

按顺序说一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概括:

     腊月→小年→除夕→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6.春节像一场大戏,在腊八粥的浓香中悄悄的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速读浏览,按照年前、过年、结束的顺序找出相应的段落。

  三、细读鉴赏,感受春节。

(一)默读全文,思考课文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北京春节哪些热闹、浓烈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几幅。

(二)小组研读。

 出示研读提示:

  1、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2、根据小组交流的情况,自己再读相关段落,补充完善自己的阅读感受。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随堂检测: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划出最能表现春节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作业设计:

抄写本课词语

色味双美零七八碎万象更新男女老少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万不得已截然不同张灯结彩各形各色

教学反思:

回顾本课的教学,我觉得自己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一是以读促悟。

每一个学习目标基本上都是学生在读的基础上去完成,老师极少去代替。

二是充分发挥了阅读链接的作用,并有目的地进行了一些拓展。

这样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三是比较成功地进行了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做到了读写结合。

         14第二课时

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①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

重点交流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态。

 ②指名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后谈谈自己的感受。

 ③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

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④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词语进行感情朗读。

 ⑤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①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

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热闹)

 ②同是热闹,但闹中各有不同,默读思考:

除夕、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③交流各自的体会,教师相机引导:

  【复备】   

④再读一读,讨论、交流:

这些感受你们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

⑤交流反馈“除夕”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喜庆、团圆。

⑥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

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生自由交流,教师及时梳理。

⑦交流反馈“初一”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初一的悠闲、快乐。

  重点指导朗读“逛庙会”时人们的表现来体会悠闲与快乐。

⑧交流反馈十五一段,师相机指导朗读,进一步体会十五的红火、美丽。

  【复备】

二、、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①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再读腊八一段,思考:

腊八的活动很多,为什么单写腊八粥、腊八蒜,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种抓主要特点描写的方法文中还有很多,你能再举一例吗?

2.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一篇短文,比较:

同是写过年,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3.假如此时再请你写彩石的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

除夕:

喜庆、团圆;

初一:

悠闲、快乐;

十五:

红火、美丽。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

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

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

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春节建议:

春节怎么过,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节日集锦:

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

 看到老舍的文章,总觉得写得太好,教学时这也不舍,那也不弃。

语言特色要教,北京的人文底蕴要讲,春节的传统文化也要说……教学仿佛一锅“熬腊八粥”。

文中六个特别的日子真的不知如何取舍。

“腊八粥”“腊八蒜”要让学生读和了解。

其实学生一读就明白,根本不用花功夫,可课堂上自己就是不敢放手,总忍不住要讲。

“腊八”如此,其他日子了更不用说。

教学就蹑手蹑脚了。

课后仔细地想写作有详略之分,教学也应有详略之分,该舍得大舍。

略不敢略,那么详总能详了吧?

可惜的是,对于原本应该详细探讨的教学内容,却又显得力量单薄。

  

157* 藏戏

课文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

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

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与《北京的春节》有较大的不同。

【复备】

1.读读记记课后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探究本文与《北京的春节》在表达上的异同。

  1课时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

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三分钟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复备】介绍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

藏戏剧种的稀少;

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

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

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生读:

8-16自然段。

2.师读: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

17和18自然段。

3.师读: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

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

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

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

    

(2)创造奇迹的传奇:

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

(3)艺术的传奇:

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

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

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

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藏戏的特点:

()()()

教完这课,我觉得神清气爽,心情超级愉快。

我的一个小小的收获就是老师在带领孩子们学习的时候只要自己认为是有价值的东西就不可以放弃,我们有时并不要太拘泥于教学参考书给我们的条条框框,因生而异的教学是相当重要的。

168* 各具特色的民居

【复备】中国民居具有古老而独特的魅力,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体现了民族的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这篇课文是写我国地方民居的说明文,介绍了特色鲜明的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生动形象,这是课文两篇短文在表达上的共同特点。

在学习客家民居最后一段和傣家竹楼最后一段时,要注意引领学生以民俗特点为依托,体会由此反映出的民族心理特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否则教学目标将难以达到。

1.读读记记课后生字词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客家民居、傣家竹楼的鲜明特色,体会中华传统民居丰富的文化内涵。

【复备】

教学重难点

了解客家民居及傣家竹楼的特点,学习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关于土楼和竹楼的图片

 2.一组中国民居邮票图片

一、创设情境,初识民居。

 1.出示民居邮票一组,说说你认识其中的哪些民居。

  2.介绍民居:

民居是建筑中最早出现的类型,是中国建筑史上对民间居住建筑物的习惯称呼,作为住房的民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建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两个。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读后划出不懂的词句。

 2.先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自己解决不懂的词句,再同桌交流。

 3.再读课文,把读不通顺、读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

 4.默读课文,思考:

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各有什么特点。

 5.初步交流阅读感受,并分别用一个词形容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

 【复备】

三、自主研读,小组合作梳理。

1.将全班同学分为甲、乙两大组,分别研读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研读要求如下:

①研究内容: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客家民居为什么被誉为“世界民居的奇葩”?

 从建筑成因、建筑材料、形状结构、文化内涵几方面思考,傣家竹楼与众不同之处在哪?

 ②研读方法:

 先默读课文,边读边思;

读后整理,可以采用列表格、在文中划主要词句、标感受、列提纲等方法。

 2.四人一小组交流整理结果,推选代表准备介绍客家、傣家民居。

四、集体交流,感受民居特色。

 1.交流“客家民居”特点。

  ①由甲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乙组成员针对甲组介绍情况质疑,甲组成员答疑。

 2.交流“傣家竹楼”特点。

  ①由乙组组代表介绍“客家民居”的特点,其他组员补充。

  ②甲组成员针对乙组介绍情况质疑,乙组成员答疑。

 3.总结:

五、体会说明方法

1.默读课文,思考:

作者介绍民居特点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

结合文中语句举例谈说明方法,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主要的说明方法列举如下:

    ①列数字:

 ②打比方:

 ③引用资料:

  ④举例子:

  选择你感兴趣的一枚民居邮票,上网查询有关资料,了解民居的成因、建筑特色、流传价值和与之相关的历史传说与民间故事,写一篇说明短文。

           各具特色的民居

          客家民居 傣家竹楼

           世界民居奇葩

《傣家竹楼》我让学生自学,抓住竹楼的“美”去学习体会。

当然,体会竹楼的美不胜收,诗情画意主要是通过朗读去体现的。

教完这课,感觉有些累!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

我总是在课中才发现孩子们的注意力不太集中,神游得太远,然后才采取措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在一开课就牢牢抓住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这样才能有良好的教学效果啊

179 和田的维吾尔

【复备】课文首先讲“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

第2、3自然段详细介绍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第4自然段写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

第5自然段写维吾尔的姑娘漂亮,小伙俊朗,能歌善舞。

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前后照应,总结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

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豁达乐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

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在地图上找到新疆及和田地区的位置,搜集有关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文字、图片资料,还可以搜集其他民族饶有趣味的风俗。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

  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欣赏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

 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

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并说一说你了解到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

 2.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

【复备】 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

 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

和田维吾尔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

  

(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

  A.轻声读第1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

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

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

 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

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

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

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

 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

  读一读2.3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

 A.“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

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了作者的惊叹。

 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

 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

(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      

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

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

(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

描写细腻,语言优美。

随堂检测 :

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和田的维吾尔

              苦→甜

              热爱生活

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

交流的时候我们重点交流了维吾尔对土地的热爱这一部分的内容。

首先,孩子们谈到了“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

”因此我问,“爱土地怎么就是爱生活呢?

”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精彩:

因为土地是维吾尔生存的基础,爱土地就是爱生活的家园,爱土地就是爱他们生活的环境,因此我觉得爱土地就是爱生活!

接着,引导孩子们分析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维吾尔人对土地的热爱。

最后我让孩子们思考,如果介绍家乡人的某个特点,你会抓住哪几个方面去描写?

由于时间关系,没当堂让孩子们进行小练笔,只是作为课外作业,我觉得还是有点遗憾的。

不过我觉得在这个环节的写作指导还是比较到位的,孩子们应该有收获的。

口语交际·

习作二

安排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一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调查访问,继续感受和吸收民俗文化中的智慧和营养;

二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本次的口语交际和习作可以整合在一起进行指导。

只要是关于民风民俗的内容。

学生可以将自己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想一想哪方面的民俗自己最感兴趣、积累的素材最丰富,哪些内容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组描写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学习抓住特点介绍民俗的方法。

 3.学习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创编班级习作集。

(去掉)

课前准备

1.学生了解各地自己感兴趣的民风民俗,或者调查本地的风俗习惯。

  2.教师准备有关的图片。

  3课时

 18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单元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谈谈你所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吧。

 二、分组交流

  1.出示交流主题:

节日习俗、地方服饰、特色饮食、独特民居、民间工艺品,根据学生调查主题将全班分为五个组,进行交流。

 2.根据组员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介绍材料,特别是注意把没讲清楚的地方讲清楚。

三、全班交流

 1.根据交流主题,每组推荐2—3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2.听的同学认真倾听,听后组织评议。

可从以下几方面评议:

   ①主题是否明确,特点是否突出;

   ②内容是否具体充实;

   ③表达是否流畅;

   ④语言是否简洁。

四、激发情感,由说到写。

 1.听了同学的介绍,此时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总结)是啊,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啊!

透过这绚丽多彩的民俗,我们感受到的是泱泱华夏民族文化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

让我们快拿起手中的笔,把它写下来吧!

19第二课时 习作

一、编写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习作提纲。

  提示:

  ①要介绍的民俗是什么?

     ②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方面加以介绍?

     ③哪一部分作为重点将要进行具体介绍?

     ④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订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二、学生进行习作练习。

 三、初步修改。

  1.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把习作中语句不通的地方和错别字修改过来。

  2.小组内互读互听习作的重点部分,提出习作中表达不够清楚和不够具体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

3.根据同学的建议修改、完善习作。

           20第三课时 习作讲评

  一、佳文点播台

   1.根据学生习作情况选择其中较好的8—10篇,将习作题目和作者罗列出来,供学生自由点播。

   2.由作者朗读自己的作品,其他同学认真听,找出习作的优点。

   3.师生互动评议。

  二、病文会诊室

   1.根据本次习作中普遍存在的典型问题,选择病文例子供同学阅读,找出问题,提出修改建议。

   (增加此环节:

2.集体修改,体会修改方法。

  三、自主空间

    根据老师的批语,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汇编民俗作品集

   1.为自己的习作配画,全班汇总。

   2.根据全班的习作题目,讨论作品集的分类内容和编排顺序。

   3.讨论作品集的题目。

虽说口语交际课是光说不写的课,但是我还是心里总想着我们的第一篇大作。

但口语交际重在“说”不在写,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