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2115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78.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docx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

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课程设计

1初步选择梁、板的截面尺寸

(1)板的尺寸除满足承载力、刚度、裂缝宽度要求外,尚应满足施工要求。

板厚取

;按施工要求,一般楼板厚度不少于60mm,密肋板厚度不少于50mm,工业建筑楼板厚度不少于70mm,本设计楼板厚度选80mm。

(2)次梁截面尺寸:

次梁高度取

,宽度取

本设计次梁截面尺

寸选b×h=200×450mm2。

(3)主梁截面尺寸:

主梁高度取

,宽度取

本设计主梁截面尺寸选b×h=300×600mm2。

2在计算书上绘出结构平面布置图

在计算书上画出图1,并标注出柱、主梁、次梁和板的名称(或编号),布置上板、次梁和主梁的计算单元及荷载的取值范围。

确定主梁的跨度为6.3m,次梁的跨度为6.6m,主梁每跨内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2.2m。

楼盖结构的平面布置图如图所示。

 

 

图1

3板的设计

本设计采用单向板整浇楼盖,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内力。

对多跨连续板沿板的长边方向取1米宽的板带作为板的计算单元。

3.1计算简图(见图2)

取1m板宽作为计算单元,板的实际结构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次梁截面宽为b=200mm,现浇板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120mm,则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板的计算跨度为:

边跨:

l0=ln+h/2=(2200-100-120)+80/2=2020mm

<1.025ln=2030mm,取l0=2020mm

中间跨:

l0=ln=2200-200=2000mm

因跨度偏差小于10%,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计算简图如下图所示

g+q

 

图2

3.2板的荷载计算(见表一)

荷载种类

荷载标准值

(kN/mm2)

荷载分项系数

荷载设计值

(kN/mm2)

永久

荷载

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

80mm厚现浇板自重

15mm厚板底抹灰

0.02×20=0.4kN/㎡

0.08×25=2.0kN/㎡

0.015×17=0.255kN/㎡

1.2

0.48

2.4

0.306

小计(g)

2.655kN/㎡

1.2

3.168

可变荷载(q)

7.0kN/㎡

1.3

9.1

总荷载(g+q)

9.655

12.268

板的荷载计算表表一

3.3板的内力计算

板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α值按图3采用,各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按式

计算。

图3

板一般均能满足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要求,所以只进行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计算B支座负弯矩时,计算跨度取相邻两跨的较大值。

板的弯矩计算见表二。

表二板的弯矩计算表

截面

边跨中M1

B支座MB

中间跨中M2、M3

中间支座MC

弯矩系数

1/11

-1/11

1/16

-1/14

计算跨度l0(m)

=2.0

=2.0

=2.0

=2.0

(kN.m)

4.46

-4.46

3.07

-3.51

3.4板的配筋计算(见表三)

b=1000mm,h0=h-20=60mm。

各截面配筋计算过程见下表,中间板带内区格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M2、M3及MC应降低20%,计算结果应填在表三括号内。

混凝土强度等级C25(fc=11.9N/mm2);主梁、次梁主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y=300N/mm2);其余钢筋采用HPB300级钢筋(fy=270N/mm2)。

表三板的配筋计算表

截面位置

1

B

2

C

弯矩设计值(

4.46

-4.46

3.07

-3.51

α1fcbh02(kN*m)

1*11.9*10-3*1*602=42.84

αs=M/(α1fcbh00)

0.104

-0.104

0.072

-0.072

0.11

-0.099

0.075

-0.07

轴线

①~②⑤~⑥

计算配筋(mm2)

291

261.8

198.3

185.1

实际配筋(mm2) 

Φ8@150

Φ8@150

Φ8@200

Φ8@200

335

335

251

251

轴线②~⑤

计算配筋(mm2)

291

261.8

198.3

185.1

实际配筋(mm2)

Φ8@150

Φ8@150

Φ8@200

Φ8@200

335

335

251

251

 

配筋率验算:

0.36%

0.32%

0.25%

0.23%

经验算,配筋率满足要求。

4次梁的设计

4.1次梁计算简图

次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为240mm,主梁截面积为300mm*600mm。

边跨l01=ln+α/2=(6600-120-300/2)+240/2=6450mm

<1.025ln=1.025*6450=6611mm,取l01=6450mm

中间跨:

l0=ln=6600-300=6300mm

次梁采用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本设计次梁仅为五跨,按五跨连续梁计算内力。

边跨与中间跨计算跨度相差不超过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

次梁的构造简图如图4所示,计算简图如图5所示。

 

图4

g+q

图5

4.2次梁荷载计算(见表四)

荷载种类

荷载标准值(kN/m)

荷载分项系数

荷载设计值(kN/m)

永久

荷载

由板传来

3.168

2.2

6.97

次梁自重

0.2*(0.45-0.08)*25=1.85

1.2

2.22

梁侧抹灰

17×0.015×(0.45-0.08)×2=1.89

1.2

2.27

小计(g)

6.91

11.46

可变荷载(q)

9.1

2.2

20.02

总荷载(g+q)

31.48

表四次梁荷载计算表

4.3次梁内力计算(见表五)

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后,跨中及支座截面的弯矩系数α值、剪力系数β值按图6采用。

α值

 

β值

图6

由M=αm(g+q)l02可计算出弯矩M1、M2、MB、MC,计算结果如下表

截面位置

1

B

2

C

α

1/11

-1/11

1/16

-1/14

M=αm(g+q)l02

(kN·m)

1/11*31.48*6.452

=119.06

-1/11*31.48*6.452=-119.06

1/16*31.48*6.32

=78.09

-1/14*31.48*6.32

=-89.25

由V=β(g+q)ln可计算出剪力VA、VBl、VBr、VC,计算结果如下表

截面位置

A

Bl

Br

C

β

0.45

0.60

0.55

0.55

V=β(g+q)ln(kN)

0.45*31.48*6.45

=91.37

0.60*31.48*6.45

=121.83

0.55*31.48*6.3

=109.08

0.55*31.48*6.3

=109.08

4.4次梁配筋计算

(1)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按T形截面设计,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b'f,按

b'f≤l/3=6600/3=2200mm=b+s0=200+2000=2200mm,取b'f=2200mm

梁高:

h=450mm,h0=450-35=415mm

翼缘厚:

h'f=80mm

判定T形截面类型

α1fcb'fh'f(h0-h'f/2)=1*11.9*2200*80*(415-80/2)=785.4*106N·mm

=785.4kN·m,785.4kN·m大于101.59kN·m(边跨中)且大于66.63kN·m中间跨中,故各跨中截面第一类T形截面

(2)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h0=450-60=390mm,其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向钢筋考虑,取h0=415mm。

(3)次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下表

截面位置

1

B

2

C

弯矩M(N·mm)

119.06*106

-119.06*106

78.09*106

-89.25*106

α1fcbh02或

α1fcb’fh02

1.0*11.9*2200*4152=4508.85*106

1.0*11.9*200*3902

=361.998*106

1.0*11.9*220*4152=4508.85*106

1.0*11.9*200*4152

=409.895*106

as=M/α1fcb’fh02

或as=M/α1fcbh02

0.023

0.281

0.015

0.186

ξ=1-(1-2αs)1/2

(≤ξb=0.350)

0.023

0.34

0.015

0.208

As=ξbh0α1fc/fy或

As=ξb’fh0α1fc/fy

0.023*2200*415*1*11.9/300=832.96

0.34*200*390*1.0*11.9/300=1051.96

0.015*2200*415*1*11.9/300=543.24

0.208*200*415*1*11.9/300=684.81

选配钢筋(mm2)

2Ф16+1Ф20(弯)

875.2

4Ф18(弯1)

1017

2Ф16+1Ф12(弯)

515.1

2Ф18+1Ф14(弯)

662.9

 

(4)次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

截面位置

A

Bl

Br

C

V(kN)

91.37

121.83

109.08

109.08

0.25βcfcbh0(kN)

0.25*1*11.9*200*415*10-3=246.9kN>91.37kN

截面满足

0.25*1*11.9*200*390*10-3=232.1kN>121.83kN

截面满足

0.25*1*11.9*200*390*10-3=232.1kN>109.08kN

截面满足

0.25*1*11.9*200*415*10-3=246.9kN>109.08kN

截面满足

Vc=0.7ftbh0(kN)

0.7*1.1*200*415*10-3

=63.9kN

需配箍筋

0.7*1.1*200*390*10-3

=60.06kN

需配箍筋

0.7*1.1*200*390*10-3

=60.06kN

需配箍筋

0.7*1.1*200*415*10-3

=63.9kN

需配箍筋

箍筋支数、直径

2φ6

2φ6

2φ6

2φ6

Asv=nAsv1

56.6

56.6

56.6

56.6

s=1.25fyvAsvh0/(V-Vc)

1.25*210*56.6*415*10-3/(91.37-63.9)=224.46

1.25*210*56.6*390*10-3/(121.83-60.06)=93.81

1.25*210*56.6*390*10-3/(109.08-60.06)=118.2

1.25*210*56.6*415*10-3/(109.08-63.9)=136.47

实配箍筋间距

150

150不足用Asb补充

150

150不足用Asb补充

Vcs=Vc+1.25fyvh0Asv/s

63.9+1.25*210*10-3*415*56.6/150=105.01>V

满足

60.06+1.25*210*10-3*390*56.6/150=98.69

不满足

60.06+1.25*210*10-3*390*56.6/150=98.69

不满足

63.9+1.25*210*10-3*415*56.6/150=105.01

不满足

Asb=(V-Vcs)/0.8fysinα

/

(121.83-98.69)*103/(0.8*300*sin45。

)=31.01mm2

(109.08-98.69)*103/(0.8*300*sin45。

)=61.22mm2

(121.83-105.01)*103/(0.8*300*sin45。

)=99.11mm2

选配弯起钢筋

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Ф20

1Ф18

1Ф16

1Ф18

实配钢筋面积

314.2mm2

254.5mm2

174.32mm2

253.01mm2

5主梁的设计

主梁的荷载较大,且结构的重要性超过板和次梁,为保证主梁具有足够的可靠性,主梁内力按弹性理论方法计算。

(按弹性理论计算)主梁尺寸300mm*600mm

5.1主梁计算简图

计算跨度主梁按连续梁计算,端部支承在砖墙上,支承长度为370mm,中间支承在400mm*400mm的混凝土柱上,其计算跨度为:

边跨:

ln=6300-400/2-120=5980mm,

则0.025ln=5980*0.025=149.5mm

l01=ln+b柱/2+0.025ln=5980+400/2+149.5=6329.5mm

≤ln+b柱/2+α/2=5980+400/2+370/2=6365mm,取近似值l01=6630mm

中跨:

l0=6300mm

主梁计算跨度相差小于10%,计算内力时可采用等跨连续梁的弯矩及剪力系数。

主梁构造简图如图7所示,计算简图如图8所示。

 

图7

 

图8

5.2主梁荷载计算

为简化计算,将主梁自重折算成集中荷载,并作用在次梁位置。

主梁荷载计算见表八。

表八主梁荷载计算表

荷载种类

荷载标准值(kN)

荷载分项系数

荷载设计值(kN)

永久荷载

由次梁传来

11.46

6.6

75.64

主梁自重

(0.6-0.08)*0.3*2.1*25=8.19

1.2

9.83

主梁抹灰

2*(0.6-0.08)*0.015*2.1*17=0.56

1.2

0.67

小计(G)

20.21

86.14

可变荷载(Q)

20.02

6.6

132.13

总荷载(G+Q)

218.27

5.3主梁内力计算

弯矩

,式中系数K1、K2由教材(参考书目)附表中相应的系数可查得。

应先将

值计算出来,在计算

值时B支座计算跨度取相邻两跨的平均值。

根据

值及相应的K1和K2系数可求得各跨中及支座弯矩值,主梁弯矩值计算见表九。

 

表九主梁弯矩计算表

项次

荷载简图

(1)

0.244

122.27

-0.267-133.39

0.067

33.37

-0.267

-133.39

(2)

0.289

248.95

-0.133-114.22

/

-0.133

-114.22

(3)

/

-0.133

-114.22

0.200

171.24

-0.133

-114.22

(4)

0.229

197.26

-0.311

-267.09

0.170

145.55

-0.089

-76.43

组合项

(1)+

(2)

371.22

-247.61

(1)+(3)

-247.61

204.61

(1)+(4)

-380.48

178.92

(2)剪力

,式中系数K3、K4由教材(参考书)附表中相应的系数可查得。

根据G、Q值及相应的K3和K4系数可求得各支座左、右剪力值,主梁剪力值计算见表十。

表十主梁剪力计算表

项次

荷载简图

(1)

0.733

55.32

-1.267

-95.62

1.00

75.467

(2)

0.866

112.35

-1.134

-147.11

0

0

(4)

0.689

89.38

-1.311

-170.08

1.222

158.53

组合项

(1)+

(2)

167.67

242.73

75.467

(1)+(4)

144.7

265.7

234

注:

项次(3)的活荷载布置对任何支座截面均不产生最大剪力,故不必计算。

5.4主梁配筋计算(主梁300*600次梁200*450)

(1)主梁跨中按T形截面计算,T形截面的翼缘宽度b'f,按

b'f≤l/3=6300/3=2100

梁高:

h=600,h0=600-35=565mm(边跨),h0=600-35=565mm(中间跨)

翼缘厚:

h'f=80mm

判定T形截面类型

α1fcb'fh'f(h0-h'f/2)=1*11.9*2100*80*(565-80/2)*10-6=1049.58kN·m

1049.58kN·m>317.22kN·m(边跨)且1049.58kN·m>204.61kN·m(中间跨中),故各跨中截面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2)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B按布置两排纵向钢筋考虑,取h0=600-70=530mm,其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向钢筋考虑,取h0=565mm。

主梁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十一。

(3)主梁按仅配箍筋进行斜截面承载力计算,主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见表十二

截面位置

1

B

2

弯矩M(N·mm)

371.22*106

-380.48*106

204.61*106

-101.06*106

α1fcbh02或

α1fcb’fh02

1.0*11.9*2100*5652=7977.43*106

1.0*11.9*300*5302

=1002.81*106

1.0*11.9*2100*5652=7977.43*106

1.0*11.9*300*5652

=1139.63*106

as=M/α1fcb’fh02

或as=M/α1fcbh02

0.047

0.379

0.026

0.089

ξ=1-(1-2αs)1/2

(≤ξb=0.55)

0.048

0.508

0.026

0.093

γs=1-0.5ξ

0.976

0.746

0.987

0.954

As=M/γsfyh0

371.22*106/(0.976*300*565)=2243.9

380.48*106/(0.748*300*530)=3199.1

204.61*106/(0.987*300*565)=1223

101.06*106/(0.954*300*565)=625

选配钢筋(mm2)

6Ф22(弯4)

2281mm2

8Ф22(弯4)

3041mm2

4Ф22(弯2)

1520mm2

2Ф20

628mm2

斜截面配筋计算

截面

A

B左

B右

V(kN)

167.67

248.44

104.267

hw=h0-h'f=530-80=450mm,因hw/b=450/300=1.5<4,则截面尺寸按下面公式计算

0.25βcfcbh0

(kN)

0.25*1*11.9*300*565*10-3

=504.3>V,截面满足

0.25*1*11.9*300*530*10-3

=473V,截面满足

0.25*1*11.9*300*530*10-3

=473>V,截面满足

剪跨比:

λ

λ=2000/565=3.54>3.0取λ=3.0

Vc=1.75ftbh0/(λ+1)(kN)

1.75*1.1*300*565*10-3/(3+1)

=81.57

1.75*1.1*300*530*10-3/(3+1)

=76.52

76.52

箍筋肢数、直径

2φ8

2φ8

2φ8

Asv=nAsv1

101

101

101

s=1.0fyvAsvh0/(V-Vc)

1.0*210*101*565*10-3/(167.67-81.57)=139.2

1.0*210*101*530*10-3/(248.44-76.52)=69.7

1.0*210*101*530*10-3/(104.267-76.52)=431.89

实配箍筋间距

150不足用Asb补充

150不足用Asb补充

150

Vcs=Vc+1.0fyvh0Asv/s

81.57+1.0*210*10-3*565*101/150=160.19V

不满足

76.52+1.0*210*10-3*530*101/150=151.46

不满足

76.52+1.0*210*10-3*530*101/150=

151.46>V

满足

Asb=(V-Vcs)/0.8fysinα

(167.67-160.19)*103/(0.8*300*sin45。

)=44.1m2

(248.44-151.46)*103/(0.8*300*sin45。

)=571.46mm2

/

选配弯起钢筋

1Ф22

1Ф25

由于纵向钢筋充足,可弯起1φ20

实配钢筋面积

380.1mm2

490.9mm2

314.2mm2

验算最小配筋率

ρsv=Asv/bs=101/(300*150)=0.0024>0.24ft/fyv=0.24*1.1/210=0.00126,满足要求。

说明

由于剪力图呈矩形,在支座A截面右边的2.2m范围内需要布置两排弯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为100mm,即可满足要求。

由于剪力图呈矩形,在支座B截面左边的2.2m范围内需要布置三排弯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为100mm,即可满足要求。

由于剪力图呈矩形,在支座B截面右边的2.2m范围内需要布置两排弯起钢筋,而且要使箍筋加密为100mm,即可满足要求。

为了施工方便,除加密区箍筋间距一律为150mm

5.5主梁附加横向钢筋的计算

次梁传来的集中力:

Fl=75.64+132.13=207.77kN,hl=600-500=100mm

附加箍筋布置范围:

s=2hl+3b=2*100+3*200=800mm

取附加箍筋φ8@200mm,则在长度范围内可以布置箍筋的排数:

m=800/200+1=5排,次梁两侧各布置三排,另加吊筋1Ф18,Asb=254.5mm2,则由:

2fyAsbsinα+m·nfyvAsv1=2*300*254.5*0.707+6*2*210*50.3=234.7kN>Fl,满足要求。

6平法施工图绘制

按照11G101-1图集进行制图,A2图幅。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楼盖

课程设计书

 

学校:

院系: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