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申报《互联网+理念下 利用微课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2668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课题申报《互联网+理念下 利用微课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互联网+理念下 利用微课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互联网+理念下 利用微课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互联网+理念下 利用微课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互联网+理念下 利用微课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互联网+理念下 利用微课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互联网+理念下 利用微课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互联网+理念下 利用微课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课题申报《互联网+理念下 利用微课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Word下载.docx

《中小学课题申报《互联网+理念下 利用微课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课题申报《互联网+理念下 利用微课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Word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小学课题申报《互联网+理念下 利用微课提高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Word下载.docx

北京市昌平区阳坊中心小学

课题类别:

学科分类:

研究类型: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一、研究背景

(一)选题缘由1、宏观背景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包括文字教材、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软件工具以及从Internet上获取的各种教学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教学过程必须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必须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过程中主体中心的帮助者、促进者。

(2)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课程改革)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础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现实背景我校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在传统的农村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站在讲台上讲,教学方法不够多样,课堂氛围压抑沉闷,教师照本宣科,没有深入浅出地让学生理解教学知识,多数学生缺乏对数学本质的挖掘和学习策略的提炼,表现为死记硬背,不求甚解,丧失了自主学习的主动性。

现在的教学一味地搞题海战术,家长又为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孩子的心声就一个“累”字。

如果教师把重点和难点录制成一些微课,为不同层次的学习提供更适合他们的资源,让学生利用电脑或者手机进行个性化学习,无疑会有良好的学习效果。

通过发展“微课”特色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更有针对性地对小学生进行教育。

目前,我校已经班班装备了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电子交互白板,实现了上网、课件演示和教学资源共享。

教育信息现代化的飞速发展,为农村小学互联网环境下微课的普及与发展提供了条件保障与应用平台,我校的中青年教师均具备利用信息手段进行教学的能力,许多教师参加了各级各类的微课制作培训及评比活动,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大幅度提高。

(二)研究意义1、理论意义

(1)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既能产生适用于农村小学数学学科的基于某个重要的专题或某个单元而设计开发的一系列连续性的微课体系,又能为其他学科、其他学校提供教学结构优化的经验,真正推动教学改革的深化和深入。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可以大面积提高农村小学的课堂效率,增强每位学生的数学素养,通过“微课”的形式共享和城市学生相同的教学资源,能够有效缩短城乡之间的教学差异性。

2、实践意义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与开发符合农村小学特点的“微课”特色课程,推动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探索优质微课资源的利用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有效提升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改变了学习必须走进课堂的模式,突破了课堂、时间、教师、教室的限制,形成时时、处处的碎片化学习模式,为学生拓宽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从而有效提高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文献综述1、关于“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方式的研究2012年“互联网+”作为一个全新的概念,第一次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发展到今天,小学课堂教学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的影响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通过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整合,在教育中越来越多的运用了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信息的整合和共享,也有利于师生之间更好的交流。

张彬的《互联网背景下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策略》、张玉明的《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过程重构的研究》、殷贵梅的《“互联网+”背景下的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方式探析》、汪江明的《浅谈“互联网+”课堂教学策略的实践与研究》等文章充分肯定了在教育过程中运用“互联网+”的理念,对小学生课堂教学的实践意义。

2、关于“微课”特色课程的研究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章较多,主要肯定了“互联网+微课”特色课程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如:

沈海燕的《农村初中“互联网+微课”特色课程发展探讨》、蔡晓明的《微课热所引发的几点思考》、孙苗的《“互联网+微课导学”教学模式探究与实践》、胡铁生的《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林芸的《依托“互联网+微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研究》、陈达辉的《“互联网+微课”让数学课堂“移动”起来》等文章阐述了“互联网+微课”与传统教学的结合,可以将微课用于课前预习、课中讲解、课后巩固、并配以微练习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实现互联网+微课+学校+班级+家庭的全面家校合作。

3、关于如何提高教学效率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关于小学生合作性学习,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开放性学习等方面研究成果颇丰,对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方面的理论也成争鸣之势。

多位学者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的直接动力。

教师只有善于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达到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觉悟,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利用互联网技术给学生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可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浓厚兴趣。

在佘富强的《学校微课资源库的建设与开发应用研究》一文中强调,单纯的面对面教学最低效,在线学习效果比面对面教学更有效,而“微课”是面对面教学与在线教学结合的混合教学,混合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学模式。

3、国外研究现状述评在国外,人们对于“微课程”研究取向不同,美国阿依华大学附属学校于1960年首先提出微型课程(Minicourse),这里所说的微型课程叫短期课程,也叫课程单元;

于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提出微型课程(Microlesson),实施微型课程研究项目,主要培训教师构建微型课程,其课程一般为30分钟至1个小时,教学目标单纯集中,重视学习情境、资源、活动的创设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架,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系列支架帮助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

到了2004年7月,英国启动教师电视频道,每个节目视频时长15分钟,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微课视频节目资源积累达到35万分钟;

在2008年秋,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一分钟教授”戴维·

彭罗斯因首创了影响广泛的“一分钟的微视频”而声名远播,其核心理念是要求教师把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地联系起来,以产生一种“更加聚焦的学习体验”。

可以看出,国外越来越重视“微课程”在于教育方面的研究,但其核心组成资源不统一,研究取向不同,有的是教案式,有的是视频式;

有的只是针对于老师,有的针对学生,有的两者都针对,课程结构较为松散,主要用于学习及培训等方面,它的应用范围还有待扩展和提高。

4、国内研究现状述评我国的微课起步较晚,最开始于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先生把微课的概念介绍到中国来:

“微课是根据新课程标准和课堂教学实际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展开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

”除此之外,杨俊峰博士也提出了微课的含义:

从图中可以看出,微课包括五个部分:

教师、学生、内容、进度和活动。

进度理解成微课应该制作成一个系列,这个系列应按照难度来排列学习顺序,从易到难;

对活动的理解是虽然微课是视频录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活动,应用显性或者隐性的方式纳入进来,五个部分分布在五角星的五个角上说明这五个部分并无重要,次要之分,缺一不可。

国内文献最早出现在2011年,胡铁生发表的文章《“微课”:

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

该文基于区域性教育资源利用率低、效益差的现状,指出建设发展“互联网+微课”的必要性。

文中界定了微课的定义、类型、特征等,提出了微课的开发步骤和途径。

接着教育部在全国举办了2012年,2013年微课大赛,微课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升温。

广东省2010年建设了“广东省名师网络课堂”,其内容是邀请名师在其专业上制作15分钟左右的精品课程,有效使用了教学资源,学生、家长更容易接受。

同年,在佛山市也构建了“佛山市中小学名师精品课例平台”,为广大的微课制作的教师、团队提供帮助。

现今微课覆盖面已经非常广,综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然而,目前微课的应用主要包括比赛和课外学习,关于如何应用于课堂教学,还有待更深入的实证研究。

三、核心概念界定1、微课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用计算机及超媒体编辑系统整合课堂教学视频片段及文字(文章)、图画、照片、投影片、幻灯片、音频、视频等各种相关的教学素材,采用可变的,非线性的、快速提取的方式连接大量的、多样性的数据,为教学研究提供辅助作用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

微课短小精悍,针对性较强,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真正融入课堂,而且使用方便,不受时间、场所限制,方便学生学习,大幅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效率所谓教学效率是指有效教学时间与实际教学时间之比,比值越大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反之亦然。

在本课题中,教学效率是指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增幅三者之和所达到的效果。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一)研究目标1、整体目标研究在互联网环境下,利用微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课题力争达到以下几个研究目标:

1)、充分利用微课、MOOC、创客教育等技术和平台,全面整合教育资源,开发适合农村小学生的基于某个重要的专题或某个单元而设计开发的一系列连续性的优质微课资源库。

2)、探究在互联网+环境下优质微课资源的利用模式,形成符合农村小学特点的特色微课学习辅导模式,总结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微课实践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全面提高农村学校教学水平。

3)、以学生开展自主、个性化学习和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改变,从而有效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

(二)研究内容事实上,关注当前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缩短城乡之间教学差异性已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点话题。

在互联网时代的引领下,微课程为农村小学教学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教学平台。

我校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

1、开发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优质微课资源库的研究。

(1)规划微课内容的研究。

本课题组首先要结合教材按照新课程标准共同确定本学科的“知识点体系”,确定制作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学到完整的微课知识体系。

(2)搜集优质微课资源的研究。

在确定学科知识点体系之后,首先通过互联网搜集国内外知名微课共享平台资源,收集相应知识点并且适合我校学生的优质微课资源,将其吸收到本课题的微课资源库中,使农村小学生也可以享有优质的学习资源。

(3)开展技术培训,学习制作微课的研究。

微课的开发与制作需要用到多种信息技术手段,首先要对课题组成员开展微课设计及制作(重点是视频的拍摄、录制、制作与编辑、上传发布等技术)的培训,排除教师开发微课的技术障碍。

然后,教师根据学科“知识点体系”有组织的选择制作内容,避免重复和无序开发。

2、关于在互联网+环境下使用微课资源的方法与途径的研究。

(1)运用“微视频+探究单”,降低预习难度,提高课堂效率的研究。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预习可以激发求知欲,提高听课效率,可是遇到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时,单纯依靠教材或学案进行预习难度很大。

基于“互联网+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师可以将重难点内容做成生动形象的微课供学生课前自学,这样可以大大节省预习的时间,同时监督学生完成对应的探究单,便于教师搜集问题,根据课前学习情况确定课堂教学起点,提高课堂的效率。

(2)运用“先学后导”模式,深化基础概念的研究。

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进行自我建构,使新旧知识发生联系,构建知识链条,然后教师贴着学生的学情进行引导点拨,最后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的建构过程,形成自己的知识、能力体系。

(3)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深入分析并设计出适应不同学习层次微课资源的研究。

结合我校实际,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根据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设计开发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微课资源,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纠正错误,开展针对性辅导。

教师还可以将课堂内容录成微视频,分享在班级微信群里,对于上课没有听懂的学生,课后可利用零碎的时间查漏补缺,巩固重难点内容。

(4)微课引导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的研究。

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总结,课后通过微课引导学生制作简单的思维导图,在梳理本章知识网络的过程中,学生主动将碎片化知识串联起来,逐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学生加深记忆,提升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本课题研究主要为行动研究,立足课堂教学实践,体现教研活动课题化,课题研究专题化。

1、在课题研究前,通过课题小组讨论,制定研究方案,详细的制定出课题组成员分工情况,排出专题讲座时间表,制定问卷设计表。

2、积极开展理论学习与教学研究。

认识“互联网+微课”特色课程在教学中的作用。

课题组在前期和研究过程中将不断要求大家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相关的教育教学杂志,坚持撰写学习记录等。

3、有计划的开展教学研讨活动。

给每位成员分配任务,使每位教师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让教师体验课题研究成功带来的愉悦。

4、聘请专家指导,学习专业的微课设计与制作的方法。

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重要观点,优化课堂教学模式,依托校本教研主渠道,与课题组成员的实践与反思为主要方式,利用比较法,借鉴课堂观察,先进经验总结与交流等方式开展研究。

5、本课题将通过帮助学生利用微课资源开展自主、个性化学习和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等统筹规划,设计和制作微课资源,从如何让学生直接学习知识本身的角度,设计微课方案,形成典型案例,并进行应用与效果分析。

(二)研究方法本课题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四种:

1、调查研究法:

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需求和课题研究策略的有效性,通过多种形式的调查问卷,对课题实验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统计汇总,在对各类资料分类整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

2、文献研究法:

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方式,掌握他人研究成果,分析、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定研究方向,查阅有关资料,准确给出“微课”、“互联网+微课”、“学习效率”的概念界定,明确在农村小学课堂教学中微课创设的特点与作用,发现已有研究的价值及其不足,形成本课题整合与创新的基础。

3、案例研究法:

通过公开课、研究课进行研讨、相互交流,对典型的课堂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

4、行动研究法:

课题组成员共同实践和研讨,对实验班级的教学实践进行共建和交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各具特色的微课教学方案,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践,记录成功的经验。

5、经验总结法:

总结微课设计制作经验,总结课堂实践经验,分析评价“互联网+微课”在教学中的实效性,写出经验总结性论文或研究成果报告。

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限填20项)十三五期间我校在信息中心指导下开展信息技术的研究,在信息技术领域的研究深度方面已经进入数字化课堂的实践研究。

2018年,在全国互动反馈技术教学应用课堂教学评比中,我校的罗瀛雁、周冬玲、暴清燕、张兰洁、张艳京获得二、三等奖。

2、课题负责人和主要成员完成本课题的研究能力课题负责人安红生:

阳坊中心小学副校长,本科毕业。

主抓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学工作,主持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撰写的论文《和差问题中对应的数学思想》获2018北京市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征文三等奖、《浅谈小学数学课课堂练习的实效性》或北京市第六届“智慧教师”研究成果二等奖,2016年4月,在北京市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例征集中,获得二等奖;

2018年创作的《庙会》荣获第十九届北京市中小学师生电脑作品评选活动小学组课件一等奖。

教师教学科研能力:

本次课题研究,我校选取了在工作中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老师,他们在所研究课题领域具备能力强、理念新的要素。

课题组核心成员包含区级学科骨干教师5名,校级骨干教师4名。

他们工作积极性高,乐于挑战,多篇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获得国家、市区各级各类奖项。

最重要的是这是一支由学科主管、教研组长为主体的研究团队,构建起了科研组织网络,便于课题研究和实际教学保持同向和同步。

可以说,课题组负责人和成员目前都已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而且教师有自我发展的愿望,对科研工作有热情,肯于学习,有吃苦的精神,团结协作,能够形成一个很好的科研团队,保障课题的开展。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课题负责人安红生:

主抓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学工作,主持并参与多项课题研究,撰写的论文《和差问题中对应的数学思想》获2018北京市教育学会学术年会征文三等奖。

本次课题研究,我校选取了多学科教师,他们在工作中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他们在所研究课题领域具备能力强、理念新的要素。

课题组核心成员包含区级学科骨干教师6名,校级骨干教师3名,平均年龄37岁,他们80%是一级教师,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教研水平,他们工作积极性高,乐于挑战,多篇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获得国家、市区各级各类奖项。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资金条件学校已有购置微课制作设备,应用稳定。

电力系统稳定,具有校园网环境和中心机房,无线网络覆盖全校。

学校对本课题研究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