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2822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精编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五单元语文教案合集Word文件下载.docx

聒噪guō 

晁盖chá

三阮ruǎn 

省得xǐng 

勾当gò

udà

庵ān 

喏喏连声nuò

剜口割舌wān 

面面厮觑qù

汴京bià

n

2、生词

晓事:

明白事理。

寻思:

思索;

考虑。

忍气吞声:

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喃喃呐呐: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絮絮聒聒:

絮絮叨叨,来回地说。

热不可当:

热得无法抵挡。

出没:

出现和隐藏。

分说:

分辩。

勾当:

事情。

死心塌地:

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七、作业

1、进一步了解《水浒》

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七星聚义、青面兽双夺宝珠寺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常言道:

“智不智看《三国》,勇不勇看《水浒》。

”意思是说:

三国多智士,梁山多勇夫,那么水浒英雄是不是都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人呢?

答案是否定的。

他们的计谋同样让人拍案叫绝。

不信,我们就来学习《智取生辰纲》,领略一下梁山好汉的计谋。

“不读水浒,不知天下之奇。

”——金圣叹

二、目标:

1、复述故事

2、请学生介绍与节选相关的情节(汴京城杨志卖刀、青面兽北京斗武、七星聚义、青面兽双夺宝珠寺),从而大致了解杨志的人生经历。

3、课文阅读,整体感知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小组为单位,复述故事

2、学生介绍与节选相关的情节

3、概述:

杨志事迹(学生概述):

A、原为殿司制使,因失陷花石纲丢官;

B、沦落东京,因盘缠使尽卖祖传宝刀,无奈杀泼皮牛二,流配东京大名府充军;

(以上第12回)

C、大名府留守梁世杰恩赦杨志,安排比武,杨志斗武出色,被梁中书提拔做管军提辖使;

(第13回)

D、受梁中书重托,押运生辰纲,在黄泥冈失陷;

(第16回)

E、走投无路,落草二龙山宝珠寺。

(第17回)

4、小组合作

⑴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自己的发现或疑问记录在课本上。

小组交流。

⑵试用自己的话概述故事情节,要求说清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示例:

本文叙述了杨志受大名府留守梁世杰(蔡京的女婿)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在黄泥冈被晁盖、吴用等人用计夺走的故事。

四、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学生合作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得出本组意见

(一)两分法:

第一部分:

(开头到“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与大伙之间发生矛盾的情形。

第二部分:

(“杨志却待要回言”到最后)写杨志与晁盖等八条好汉的矛盾。

(二)六分法:

故事发生(开头至“今日天下怎地不太平”)杨志押送生辰纲。

故事发展(“杨志却待要回言”至“自去一边树下歇凉”)七雄贩枣蒙杨志。

第三部分:

故事进一步发展(“没半碗饭时”至“也这般罗唣”)白胜设计诱官军。

第四部分:

高潮(“那对过众军汉见了”至“自下冈子去了”)杨志无奈买白酒。

第五部分:

结局(“那七个贩枣子的”至“挣不得,说不得”)杨志误失生辰纲。

第六部分:

尾声(最后一段)吴用智取生辰纲。

  

六、尝试学习

中国古典小说大多是章回体,每一章回之前都有一个用对联的形式写成的回目,以此来概括本回的内容。

请大家也模仿这种形式,为《智取生辰纲》这篇课文拟一个回目。

 小组合作进行,每组拟一个 

例:

“上京路杨提辖严令押纲,黄泥岗众好汉妙计劫宝”;

“杨提辖处处留心严押生辰纲,众英雄步步设计智取不义财”;

“青面兽护送万贯财,八勇士智取生辰纲”;

“杨志押宝上京失败,吴用策谋劫财成功”;

“晁天王八仙过海智取生辰纲,青面兽孤掌难鸣惨遭滑铁卢”;

“杨志持鞭谨慎押纲,吴用借酒机知夺宝。

第三课时

目标:

合作理解课文

一、回顾导入

二、阅读课文,说话训练(小组合作)

请结合文章中关于描写杨志言行的语句以及他的人生经历,以“杨志失生辰纲之我见”为内容说话。

示例:

杨志是一个老练、精明、谨慎的人。

接受任务后,为了预防“强人”,将众军伪装成客商;

行路时间、路线选择;

不许军健在黄泥冈歇息等这些内容都可看出。

杨志又是一个蛮横粗暴的人。

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迫禁军赶路,不许歇息,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

与老都管、虞侯也不能很好沟通,成为对立面。

三、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小说以“生辰纲”的争夺为中心事件,采用了双线结构,明线是什么?

暗线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明线:

杨志押运生辰纲。

上路——中计——失纲

暗线:

晁吴智取生辰纲。

定计——施计——劫纲

2.小说在情节安排上有什么特点?

小说题为“智取生辰纲”,但如何智取,晁盖、吴用等人是如何安排的,并没有直接写,这一方面照应了小说前一情节中吴用设计,另一方面则给读者留下了悬念。

四、精读课文,我来说“智”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其“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智用天时:

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此时正是五月半天气,过了十四五日后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众军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在短短几行文字中便出现两次热,天气的特征已得到极其鲜明的表现,所以军汉们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树下睡倒了。

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的随从几乎无还击之力。

而晁盖、吴用等人早已等候在此,以逸代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智用地利:

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取生辰纲的最佳地点,自然有其中原因。

黄泥冈可以作为掩护,松林既可引诱急欲避暑歇息的杨志一行人进入,又可模糊敌人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松林内的真切情况。

这前两智充分说明晃盖等人做到了知已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

他们断定在近正午时分,杨志一行人将抵达黄泥冈,而且军汉们急于歇息。

晁盖等人为杨志一行已画好了他们情愿也好不情愿也罢都将进入的埋伏圈。

智用矛盾:

同样通过仔细的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

矛盾使内部分裂,给了晁盖等人可乘之机。

此智更说明晁盖等人运用前两智的高明得当。

智用计谋:

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半瓢酒”。

在双方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喝的是药酒。

刘唐与白胜表演天衣无缝,不能不说是吴用的计谋用到了家。

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而去就是动弹不得。

2.杨志最终失陷生辰纲从而“贻误”终身,是否在他身上确实无“智”可言呢?

杨志并非无“智”。

从以下几方面可以看出杨志是个十分精细、警觉且有智谋的“押解官”。

(1)杨志在“人家渐少”之后,推迟每天动身时间且提前休息(由原来的"

五更起身日中歇息"

改为"

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

他宁可逼迫军汉冒酷热前行而落得怨声载道,也要保全生辰纲,无非是怕有人晨光或暮色中偷袭。

六月正午,恐怕歹人也不愿活动。

(2)即使在光天化日下,杨志也尽量减少中途休息,唯恐军汉们心生懒怠,一旦有情况难以应敌。

(3)杨志“催促”一行人在山中僻路行走,表明他选择了连强盗也不愿行走的艰难路径,以此来保护生辰纲。

(4)杨志在黄泥冈提醒军汉们此地险要,发现刘唐顿生疑心,唯恐白胜酒中有蒙汗药……

以上诸多方面表现杨志用心、用智良苦,实非常人可比。

3.既然杨志并非无智,那么试分析他失败的关键症结在哪里?

⑴晁盖、吴用计策高妙,无懈可击。

⑵杨志急功近利、粗暴蛮横,导致内部矛盾激化,杨志也确有“不智”之处。

⑶梁中书“用”人却“疑”,只用其“艺”而不信其“人”派老都管、虞侯跟随。

老都管斥责杨志的一番话,顺应了军汉、虞侯的心愿,而使杨志最终妥协,同意军汉们买酒、喝酒,自己也身受其害。

由此可见,杨志的“智”败于晁盖、吴用的“智”下,有诸多的外在因素。

4.小说中以“智”对“智”,这样安排情节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这样安排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引人入胜,增强了艺术效果。

五、说说文中的“矛盾”(矛盾冲突,推进情节)

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

杨志与军健、虞侯、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

第四课时

1、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2、口味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合作探究

二、合作探究

1、环境描写,韵味无穷

小说的环境,分为社会与自然环境,请在文章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分析其在文章起什么作用。

(1)正是六月初四日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2)众军人看那天时,四下里无半点云彩,其实那热不可当。

(3)看看日色当午,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

(4)那十一个厢禁军雨汗通流,都叹气吹嘘……

……

自然环境:

描写天气酷热,是为下文写众人行动困难,军士买酒解渴等埋下伏笔。

描写黄泥冈上松树林内柳阴,是为了交代劫生辰纲的地方。

社会环境:

一方面是指当时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如白胜歌中所唱“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另一方面是指都管等人对杨志的歧视、轻视,如“量你个遭死的军人”“芥菜子大小的官职,值得恁地逞能”,揭示了内部的矛盾,交代了冲突的内因,也暗示了杨志不得志于统治者的悲剧命运。

小说的环境描写,在作品中一方面为推动情节的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则烘托人物性格与暗示人物命运。

2、品味人物,把握形象

杨志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主要人物,那他是怎样一个形象呢?

明确:

杨志的性格具有两重性:

一方面是精明能干,知道社会环境,知道根据地形来安排行路时间;

另一方面却又粗暴蛮横,不知道关心属下,不知道分担责任,不知道利用人心,这是他性格中的最大缺点。

因为有了这一致命的缺点,所以他的遭遇只能是从失败走向失败,哪怕他有“博个封妻荫子”的愿望,但结果只会事与愿违,同时他的性格中还有可悲的阴暗面,忍辱求全,随遇而安。

三、 

探究性学习。

1、失了花石纲后,杨志又失了生辰纲,最终不得不落草为寇,走上梁山。

在《水浒传》中,类似他这样的人生经历的其他好汉还有吗?

试从中找出一个,并选取一个或几个角度(身世、经历、性格)进行比较为析,体会施耐庵描写人物的方法。

2、在“智慧”和“机警”的较量中,杨志最终倒在了吴用等人设计的圈套里。

请问杨志仅仅倒在吴用等人设计的圈套里吗?

结合全文,四人小组充分探究。

  

(1)、天不我助——天怒:

试想,不是这酷热难当的天气,杨志与老都管、虞候及众军汉的矛盾又怎样产生?

不是这般酷热天气,押送生辰纲的一行人又怎么会口渴难熬?

不是口渴得紧,又怎么会要喝酒解渴?

没有这大热的天气,晁盖、吴用等人又如何借酒用计麻倒杨志一行人?

  

(2)、上下离心——人怨:

在押运途中,他不顾天气酷热,山路难行和担子沉重,强迫禁军赶路,不许歇凉,不许喝酒,一意孤行,动辄打骂,显得十分横暴。

虐待禁军,激化矛盾,是构成杨志失败的一个重要的内部因素。

另一个重要因素,则是杨志得罪了梁中书派来的暗中监视他的老都管。

当老都管和虞侯、军健站到一起来反对时,他就彻底孤立了。

3、在描与他们内部矛盾中,你觉得最精采的片段在那里?

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杨志骂道:

“这畜生不怄死俺!

只是打便了。

”拿起藤条,劈脸便打去。

老都管喝道:

“杨提辖,且住!

你听我说:

我在东京太师府里做奶公时,门下官军,见了无千无万,都向着我喏喏连声。

不是我口栈,量你是个遭死的军人,相公可怜抬举你做个提辖,比得芥菜子大小的官职,直得恁地逞能!

休说我是相公家都管,便是村庄一个老的,也合依我劝一劝;

只顾把他们打,是何看待?

”杨志道:

“都管,你须是城市里人,生长在相府里,那里知道途路上千难万难。

”老都管道:

“四川两广也曾去来,不曾见你这般卖弄。

“如今须不比太平时节。

”都管道:

“你说这话,该剜口割舌,今日天下恁地不太平?

”  

  教师小结:

杨志不仅是倒在吴用的圈套里,也倒在自己编织的矛盾里。

作为一名领导者,杨志败在没有赢得民心

四、课堂小结

《水浒》是我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无论是刻画人物性格、描述各种场景,还是讲述故事,都惟妙惟肖、绘声绘色,它以其丰富的艺术营养滋养了后代文学。

同时,它也是一曲荡气回肠的英雄颂歌。

小说中的英雄气质才是吸引我们的东西,他们或勇武过人,或智谋超群,或身具异能,而胸襟豁达、光明磊落、敢作敢为则是他们共有的特点,正气冲天,豪气凌云,读之使人振奋。

《智取生辰纲》故事情节波澜迭起,扣人心弦,人物刻画细腻入微,形象生动,环静描写逼真简练,恰到好处。

它是以晁盖、吴用为核心的好汉群体第一次向贪官“出手”,与“官家”冲突,是大规模农民起义的前奏。

五、作业

1、处理课后练习

2、课外阅读《水浒》

关于古代的地支纪时法:

古人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为现在的两个小时,以十二地支来纪时。

具体划分为:

子时:

23——1点;

丑时:

1——3点;

寅时:

3——5点;

卯时:

5——7点;

辰时:

7——9点;

巳时:

9——11点;

午时:

11——13点;

未时:

13——15点;

申时:

15——17点;

酉时:

17——19点;

戌时:

19——21点;

亥时:

21——23点;

17、智取生辰纲

两条线索

∕ 

智送 

智取

↓ 

变更起止时辰 

布下迷阵

↓ 

坚持冒热趱行 

设置诱饵

提防陌生商人 

巧设毒药

↘ 

黄泥冈

(交接点)

杨志输智,吴用赢智。

 急功近利 

 欠理智 

人不和 

内因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外因 

  棋高一着,略胜一筹

18、杨修之死

教学目标

1、能简述故事,梳理情节。

2、分析杨修、曹操的性格特点。

3、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4、学习通过故事展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分析曹操、杨修的性格特征

2、难点:

探讨杨修之死的原因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导入

由“黄绢幼妇,外孙齑(ji)臼”导入

魏武帝曹操曾经从曹娥碑下路过,杨修跟随着他。

看见碑的背面写着“黄绢幼妇,外孙齑臼”八个字。

曹操就问杨修:

“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杨修回答说:

“知道。

”曹操说:

“你先不要说出来,让我想一想。

”走了三十里路,曹操才说:

“我已经想出来了。

”他叫杨修把自己的理解另外写下来。

杨修写道:

“黄绢,是有颜色的丝,色丝合成一个‘绝’字;

幼妇,是少女的意思,少女合成一个‘妙’字;

外孙,是女儿的儿子,女子合成一个‘好’字;

 臼,是承受辛苦的事。

受辛苦合成一个‘辞’(辤)字:

这就是‘绝妙好辞’。

”曹操也把自己的理解写下了,结果和杨修的一样,于是感叹地说:

“我的才力赶不上你,竟然多想了三十里。

”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二.简介杨修及罗贯中

三.整体感知

1、文章记叙的内容是什么?

记叙了曹操杀害杨修的经过和缘由。

2、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身死因才误”是本文的叙事线索。

3、课文写了杨修犯曹操之忌的哪几件事?

对杨修每次犯忌,曹操各有什么心里反应?

(请用简洁的话概括。

1.鸡肋事件—操杀修

2.改建园门—甚忌之

3.分食酥饼—心恶之

4.语破奸心—愈恶之

5.告发曹丕—愈恶之

6.教植斩吏—操大怒

7.代作答教—杀修之心

四.分析人物形象

曹操:

阴险残忍虚伪奸诈嫉贤妒才老谋深算

杨修:

恃才放旷狂妄轻率耍小聪明

五.合作探究

关于杨修的死因,历史上有很多争议。

有人推之于曹操,有人归过于杨修自己,还有人认为另有它因,你持哪种观点呢?

请以“杨修之死,过在于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的句式谈谈你的看法。

六.拓宽延伸

穿越时空,如果你是曹操身边一位重臣,是杨修的朋友,你会对杨修提出什么忠告?

对曹操进一什么言?

七.作业:

联系实际写一篇题为《从“杨修之死”所想到的》文章。

板书设计:

17杨修之死

鸡肋事件

改建园门

分食酥饼曹操:

线索:

身死因才误语破奸心杨修:

告发曹丕

教植斩吏

代作答教

19范进中举

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学习通过对话、对比的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重点难点

1.重点:

(l)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学习对比写法。

2.难点:

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1作者简介。

本文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作者吴敬样(1701-1754),字敏。

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

2.关于作品《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

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

二、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

全文分成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l~2段):

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结束):

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2.提问:

课文是怎样描写范进的喜极发疯的过程?

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

第二层写疯跑。

第三层写跌倒。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

3.提问:

课文写范进的喜极而疯说明了什么?

在封建社会,读书人一旦中举,那就平步青云。

范进末中举前穷愁潦倒,受尽屈辱。

中举后,即能吐尽几十年的苦水闷气,从此将身价百倍,富贵荣华。

因此,这是范进梦寐以求的,一旦到手,竟喜极而疯。

文章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4提问。

范进是本文着力刻画的中心人物,试分析范进的人物形象。

范进是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大半生穷困潦倒,到54岁才考进秀才。

他中举之前,穷得揭不开锅,邻里没有一个借米周济他。

他地位卑微,受人歧视岳父可以任意辱骂他。

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逆来顺受,甘受屈辱。

范进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几十年来的贫困、屈辱一旦过去,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政治、经济、社会地位一旦政变就使他惊喜得发了疯。

那可憎可笑的疯癫形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范进的喜疯病被胡屠户一骂一打治好后,他回忆疯额中的情景,别的都“昏昏沉沉”记不得唯独“记得是中的第七名”。

课文刻画了范进这个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三、小结

本文着力刻画了范进这个热衷科举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

描述了穷秀才范进中举前后的生活经历,深刻揭露并辛辣地讽束了封建科举制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四、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三第1题。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范进的形象以及这个人物所体现的主题。

这节课,我们再来探讨一下课本描写的另一个人物形象胡屠户。

二、正课

1.提问:

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对他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这些变化?

表现胡屠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l)语言描写,

(2)动作描写,

小说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写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前后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形成鲜明的对比,使他的前倔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性格,跃然纸上。

张乡绅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一个次要人物,范进中举后,张乡绅为什么来拜会,又送银又送房?

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杨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范进未中举前,家里断粮有没有乡邻来接济?

中举后乡邻有拿鸡奎来的,有拿白酒来的,也有背了斗米来的,也有捉两只鸡来的,范进疯了都是众邻居来帮忙这表现了什么?

众乡邻对权势者或敬畏或滔媚,对不幸者冷酷无情。

表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4.提问:

讽刺是本文突出的艺术特征,想一想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什么?

在笑的背后隐含着作者对科举制度怀着深恶痛疾的态度,作者痛感科举制度已把读书人腐蚀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

作者借小说人物的塑造,深刻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对读书人的腐蚀和毒害。

课文对比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特别是出榜那一天截然不同的境遇,着重刻画范进颠狂的丑态与他周围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嘴睑,批判的锋芒不仅对着科举制度而且指向整个封建社会。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19范进中举

中举前屠户贺喜范进借钱

中举后范进发疯屠户治疯张乡绅拜会范进赏银

(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与罪恶)

20、香菱学诗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2.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手法。

3.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从而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这个单元集中学习鸿篇巨制《红楼梦》中的片断,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客观评析小说的思想成就、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尤其是注意学习它简洁明快、准确生动、质朴自然、耐人寻味的叙述语言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不断增加自己的文化积淀。

一、导入新课。

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全文,识记生字生词和相关的文学常识。

2、本文的主要人物是谁?

重要的人物还有几个?

注意在文中画出能表现人物性格的语句。

三、研读赏析

1、学生讨论:

香菱有着怎样的身世和处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