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33577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8.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

《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docx

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师版

2020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宋朝理学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下列选项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隆礼至法,则国有常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2.(2020秋•西城区校级期中)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可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的(  )

A.小篆B.隶书C.行书D.草书

3.(2020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唐太宗曾说:

“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种统治思想源于哪位思想家(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

4.(2020秋•西城区校级期中)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贵贱有“序”

④“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

5.(2020秋•海淀区校级期中)下列叙述准确反映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

③王羲之著有《姨母帖》

④孙思邈《千金方》

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

6.(2020秋•海淀区校级期中)读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

A.元世祖在②诏命开凿运河

B.北魏孝文帝从③迁都到②

C.名将岳飞在④被赐自尽

D.明太祖在①废除宰相制度

7.(2020秋•海淀区校级期中)某位同学在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3课时,整理了以如表格。

表格内容逻辑关系对应不正确的是(  )

选项

信息

结论

A

赭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

社会矛盾尖锐

B

西涉流沙,南尽北户。

东有东海,北过大夏

统一中央集权国家已经形成

C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而起”

直接推翻秦王朝的统治

D

此三者(萧何、韩信、张良),皆人杰也,吾(刘邦)能用之

刘邦善于用人

A.AB.BC.CD.D

8.(2020秋•海淀区校级期中)北宋时期沈括著有《梦溪笔谈》,总结了当时很多科技成果。

与沈括同处于一个时期的是(  )

A.毕昇发明活字印刷B.郭守敬著有《授时历》

C.王祯著有《农书》D.裴秀著有《禹贡地域图》

9.(2020秋•海淀区校级期中)明末清初社会剧烈动荡,思想界比较活跃。

下列属于黄宗羲关于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是(  )

A.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B.本来面目,即吾圣门所谓良知

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D.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10.以下科技发明成果,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③《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④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

这一主张属于(  )

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12.武德七年(624年),唐高祖到国子监行释奠礼(古代学校的祭祀典礼),“命博士徐旷讲《孝经》,沙门慧乘讲《心经》,道士刘进喜讲《老子》”。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唐朝初年(  )

A.思想一统B.佛道主导C.三教并存D.儒学式微

13.有学者指出:

“政治上结束战国是在秦代,而文化上结束战国却是在汉代。

”与“文化上结束战国”密切相关的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

14.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些思想家认为人性本恶。

基于此认识,有人主张以礼乐来规范,也有人主张用法治来震慑。

这两种观点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孔子庄子B.孟子荀子

C.荀子韩非子D.孟子韩非子

15.《后汉书Ÿ蔡伦传》: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脂、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对此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

B.文字记载是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

C.原料选择与降低造纸成本无关

D.人类的需求是推动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

16.魏晋时期,有人斥责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朋之信绝”。

这反映出当时(  )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畏社会所重视

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7.(2020秋•海淀区校级期中)对外视角的波峰和波谷

材料一:

在唐代,“物殷俗阜……左右藏库,财物山积,不可胜较”的盛况空前。

同时,器物使用“不闻华夷,兼收并蓄”。

当此之时,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

唐帝国的首都长安,就居住着来自欧、亚各地的侨民,成为古代的世界大都会。

在沿海和内地的一些城市,更聚居着越来越多的来自西方的客商。

开明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

妇女常常身披仿自中印度的披肩,头戴步摇(一种流行于萨珊波斯的耳环),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成为手工业发展的缩影。

﹣﹣何芳川、万明《古代中西文化交流史话》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

材料二:

明朝末年,有记载的英国最早来华的商人,通过一位懂得中葡语言的通事(注:

翻译人员),与中国人打交道。

清朝前期,朝廷实施了特色的对外政策,广州成为海外贸易的窗口。

在对华贸易中,英国的对华贸易需求旺盛,欧洲其他国家风尘莫及。

双方的语言交流逐渐成为热门话题。

18世纪上半叶,广州英语开始“稳步而迅速地取代澳门葡语而成为中外贸易不可替代的国际通用语”。

从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广州英语在中国南方口岸发挥着贸易通用语的主导作用。

以汉字注音的广州英语词汇读奉和手册商务英语教材纷纷出现。

如《红毛买卖通用鬼话》《通商指南》、《华英贸易字汇》等。

﹣﹣莫再树《晚清商务英语教学源流考镜》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东地区“外语”变化与原因。

18.(2020秋•西城区校级期中)中国历史是在不断发展演进变化的。

这是中国,也是世界的规律之一。

有人说,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历史时期之一,并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可怕的倒退。

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

结合史实简要说说你的理由。

2020北京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汇编: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朝的理学。

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A、强调的是礼法并治,排除;

B、体现的是仁爱思想,排除;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是理学家张载提出的,体现的是强烈的社会责任感,C正确;

D、体现的是兼爱思想,排除。

故选:

C。

【点评】宋代理学思想以理为万事万物的本源,又称为天理,承认事物的变化。

但认为这是理的神秘力量所至,还阐述了天人关系等问题,坚持天人相与的命题。

在世界观上,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理先气后,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在认识论上,比较重视精致的先验论认识论,以格物致知为基本命题概念,讲求穷理。

2.【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书画成就。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是行书作品,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所以,它可以用来研究中国古代的行书。

故C正确,排除A、B、D。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的书画成就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3.【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结合题干“君,舟也;民,水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进行分析。

【解答】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君民关系的阐释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是孟子仁政思想的主张,B项正确;

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排除A项;

荀子主张以“礼”治国,排除C项;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百家争鸣,结合百家争鸣各派代表思想主张进行分析解答。

4.【分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思想。

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孔子核心思想仁的内涵。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的“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均是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故①②④正确。

贵贱有“序”强调的是等级制度,不是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故③错误,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孔子仁的思想主张,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5.【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成就。

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

【解答】①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②贾思勰著有《齐民要术》是在北魏时期;③王羲之是东晋时期的人物,著有《姨母帖》。

④孙思邈《千金方》是在西魏时期。

故②③④A项正确;

①错误,排除BCD项。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成就。

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

6.【分析】本题考查历史文化常识,考生需要熟知北魏、南宋、元、明等朝代的都城。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的①是长安,②是开封,③是大都,④是临安。

名将岳飞在临安被害,在图中的④,故C正确。

元世祖在大都诏命开凿运河,即图中的③,故A错误。

魏孝文帝从平城迁都到洛阳,平城不是③,洛阳不是②,故B错误。

明太祖在南京废除宰相制度,南京不是①,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历史文化常识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素养。

7.【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考生需要熟知秦朝灭亡的原因和秦末农民战争的概况。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沉重打击秦朝的统治,但没有直接推翻秦朝的统治。

所以,C项内容逻辑关系对应不正确,符合题意。

A、B、D三项内容逻辑关系对应均正确,不合题意,故排除。

故选:

C。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秦朝的暴政与秦末农民起义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8.【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北宋时期”。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工匠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与沈括处于同一时期,故A正确。

B、C两项是在元代,D项是在西晋,均不符合。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9.【分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黄宗羲关于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

【解答】C是黄宗羲的思想,故C正确;

A是宋明理学,排除;

B是王阳明的思想,排除;

D是顾炎武的思想,排除。

故选:

C。

【点评】本题为基础题,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魏晋南北朝时期”。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魏晋时期的裴秀在《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故②③正确。

蔡伦改进造纸术是在东汉时期,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是在宋代,故排除①④。

故选:

C。

【点评】本题是中档题,主要通过中国古代数学成就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时空观念素养。

11.【分析】本题考查百家争鸣,孔子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

【解答】孔子主张“以德治民”,强调用“德”教化百姓,通过对祖先功绩的追忆,达到“民德归厚”的目的,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

A。

【点评】“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主要是新兴地主阶级和没落奴隶主之间的阶级斗争。

这个时期的文化思想,奠定了整个封建时代文化的基础,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12.【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儒家思想早在隋唐时期的发展特征,要求学生结合隋唐时期社会思想三教并立三教合一的特征来分析材料。

【解答】A.从材料可以看出,唐朝初期有儒家思想,道家的老子,还有佛经,思想并没有统一。

B.材料,看不出符文到主导的特点,只能看出三派思想同时存在。

C.材料信息“《孝经》”“《心经》”“《老子》”分别指的是儒家思想、佛教、道教,说明统治者奉行的是三教并行政策,故C项正确;

D.材料中可以看出儒学仍然存在,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儒学在唐朝仍然是官方统治思想,只是受到了冲击,但并没有丧失主导政地位。

故选:

C。

【点评】唐以后,是儒释道三教并立、会通的时代。

唐朝自高祖李渊开始,令儒官、僧侣和道士聚集一起“三教讲论”,之后渐成风气。

是中国古代儒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为宋朝理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3.【分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汉代儒学:

(1)思想来源:

以《公羊春秋》为骨干,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及法家思想;

(2)理论基础:

“天人感应”学说:

君权神授;

(3)新儒学主要增加了四方面的内容:

①天人感应②君权神授③三纲五常④大一统

(4)思想核心:

大一统(“新”所在)

【解答】秦代统一全国,结束了战国诸侯争霸的局面;汉代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从而结束了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故C正确;

AB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学思想家、D项是南宋时期儒学思想家,与题目时间不符合,故排除ABD项。

故选:

C。

【点评】新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①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统一,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神化皇权有积极作用(根本原因)

②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③汉武帝通过起用儒士参政、兴办太学和地方郡学、将儒家经典确定为教科书等措施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14.【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解答】根据所学,庄子属于道家,倡导无为而治,故A错误。

B、D错误,因为孟子强调性本善。

而荀子属于儒学,他的观点有性本恶和礼法并用。

而韩非子属于法家人物,倡导以法治国。

故选:

C。

【点评】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15.【分析】本题以《蔡伦传》关于发明纸张的记载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了对四大发明知识点的掌握。

【解答】A、蔡伦发明造纸术,但是题目强调的是为什么会发明造纸术,故错误;

B、材料中未涉及选项描述的信息,故错误;

C、材料中未对原料选择与成本计算之间的关系进行叙述,故错误;

D、材料指出竹简与细绢的不足,指明了发明纸张的原因,故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四大发明知识点的掌握,在解答题目时,要准确把握材料中题干论述的主要意思。

16.【分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考查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以及儒学与佛教的关系问题,学生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A项内容中的“颠覆”过于夸大了佛教的影响,应排除。

魏晋时期儒学危机开始出现,到唐代以后社会上出现了三教合一的现象,但佛教的发展并没有到达代替儒教的程度。

儒学的正统地位并没有根本改变,故BC两项是错误项。

父子、君臣、夫妇、友朋这些关系,正是儒家三纲五常所强调的核心关系,从材料中的“有人斥责佛教”所造成的现象,不难看出佛教与儒家伦理的抵触,故D项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点是中国古代主流思想。

解题时学生一是要注意时间:

魏晋时期,一是要理解此人提出“父子之亲”、“君臣之义”、“夫妇之和”、“朋友之信”这些主张属于儒家思想,同时还需掌握三教合一是魏晋时期儒教、佛教和道教相互融合相互吸收的现象,外来的佛教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深。

在三教合一的基础上,儒家学者创立了理学,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的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二.材料题(共2小题)

17.【分析】

(1)本题考查唐代对于外来文化兼容并收的史实。

依据材料“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2)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广东地区“外语”变化与原因。

依据材料“稳步而迅速地取代澳门葡语而成为中外贸易不可替代的国际通用语”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

【解答】

(1)依据材料“来华的西方各族人员,人数众多,规模空前”信息可得出如下结论:

外来人口众多;依据材料“明的社会风气,使当时长安人的服饰都受到西方的影响”信息可得出如下结论:

外来服饰成为时尚;依据材料“男子汉‘着胡帽’,更是司空见惯的现象成为手工业发展的缩影”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

手工业生产吸收外来技术和风格。

(2)关于变化:

依据材料“稳步而迅速地取代澳门葡语而成为中外贸易不可替代的国际通用语”等信息归纳如下:

外语有澳门葡萄牙语变为广州英语;依据材料“以汉字注音的广州英语词汇读奉和手册商务英语教材纷纷出现。

如《红毛买卖通用鬼话》《通商指南》、《华英贸易字汇》”等信息归纳如下:

英文词典和商务教材的出现。

关于原因:

依据“闭关锁国”政策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如下:

清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开放广州一口通商。

英国取代其它国家成为与中国进行贸易的最重要国家。

故答案为:

(1)概括:

外来人口众多(客商及文化使者等);外来服饰成为时尚;手工业生产吸收外来技术和风格。

原因:

唐朝国力强盛;唐朝开放自信。

(2)变化:

外语有澳门葡萄牙语变为广州英语;英文词典和商务教材的出现。

原因:

清前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开放广州一口通商。

英国取代其它国家成为与中国进行贸易的最重要国家。

【点评】本题考查唐朝和明清时期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总体难度偏高。

18.【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综合。

本题主要考查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相关知识的理解,及运用已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

【解答】回答这一问题,需要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有一个客观且全面的了解,解题的关键在于能准确的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些方面取得的进步和发展。

可以根据所学知识,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积极影响、人口迁移和民族融合带来的影响、农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革新及其作用、思想文化上的进步以及代表著作等方面的史实进行举例说明,对“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发生了可怕的倒退”进行反驳即可。

故答案为:

不同意。

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

三省体制已经形成,北魏孝文帝进行了全面封建化的社会改革,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民族融合;

经济方面:

北方农业恢复发展,马均发明了灌溉工具﹣翻车,北魏实施了均田制和租调制,南方经济得到开发,开始赶上北方;

文化方面:

思想上出现佛、道、儒三教相互渗透的局面;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书法艺术开始完善,三国的锺繇将隶书转化为楷书,各种字体日趋成熟,东晋王羲之父子均为书法名家,王羲之更有“书圣”之誉,其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洛神赋图》有“以形写神”之誉。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是分裂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却也是民族融合的高潮时期,更是在分裂中蕴育着统一的生机,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的重要时期。

【点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传统政治格局中“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分裂阶段,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制度甚至文化的大变局时期。

这一时期,没有出现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权、且通常还是多个政权并立,少数民族政权也纷纷入主中原。

但是在这样的动荡年代,依然对后世有很深远影响,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魏晋南北朝的历史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