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33762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6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docx

城市管理学春期末复习题

城市管理学2018春期末复习题与解答一、填空题

1、城市的集聚性包含了诸多要素,主要包括人口的集聚和经济活动的集聚。

2、现代意义的城市管理,主要是源起于古典经济学的思想。

3、《马丘比丘宪章》最大的特点在于表明了城市规划理论由“功能分区”向功能综合转变的强烈倾向。

4、城市管理思想的演进很大程度上是循着城市规划思想的阶梯进行的。

5、英国社会活动家埃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方案的提出,一般被看作是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开端。

6、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

7、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是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

8、我国的非政府组织,主要包括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两种形式。

9、我国城市行政管理,实行“两级政权三级管理”体制。

三级管理即市、区、街道。

10、随着信息技术和3S(GIS,GPS,RS)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使用,网格化城市管理已经成为国内外城市即时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11、传统公共管理和新公共管理在管理手段上的区别突出表现在对私营企业的态度上。

12、外部规模经济可以通过两种不同的方式来达到。

一种是地方化经济,一种是城市化经济。

13、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容包括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的协调与统一,要求人类在发展中讲究经济效率、关注生态安全和追求社会公平,最终达到人类生活质量的全面提高。

14对中国来说,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转变是可持续发展在经济方面的必然要求。

15、从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突出体现在人口负增长和老龄化两个方面。

16、城市发展战略通常由战略依据、战略愿景、重点战略、战略措施和战略反馈五个部分组成。

17、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西方开始初步形成了营销导向的地方发展战略观。

18、营销城市要走出去,城市管理的工作重点要由生产管理转向形象管理。

19、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

20、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

21、现代城市规划的创始者本质上是一群社会改革家,虽然他们当时关注的是物质空间环境问题,但其思想的核心却是社会公正。

22、土地利用的效益是指土地利用产生的社会、经济和环境生态效益,三者是辩证统一的。

23、土地用途管制的核心目标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24、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5、基础设施能否市场化的经济技术标准一般有两个,一是公共性的强弱,二是可分割性的难易。

26、城市经济管理中协调控制城市经济活动的主体是城市政府,这是由城市经济的特点决定的。

27、城市经济管理的二重性是指它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8政府干预经济运行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市场失灵论。

29、在应对市场失灵时,政府通常采用的手段包括宏观调控和微观规制。

30、规制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照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督行为。

31、城市人口数量是指城市区域内人口的总数,包括常住人口数量和流动人口数量。

32、城市人口的数量增长,主要取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33、自建国以来,我国城市人口管理就形成了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管理模式和特点,主要体现为居民户口和居民身份证管理、计划生育管理的特殊控制政策,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人口管理制度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34、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行的控制和规划。

35、公共住宅是由政府出资建造、国家给予补贴、并具有一定住宅质量(符合本国政府规定的最低住宅水准)的廉价住房。

36、城市环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城市的自然环境;二是城市的人工环境。

37、城市环境保护与管理终坚持的一个总原则是可持续发展。

38、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39、将原因导向的城市管理思路用到城市环境问题的研究上,可以发现,我们需要从末端治理为主的环境保护走向发展源头导向的循环经济。

40、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作为循环经济的早期代表。

41、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撤地建市,市管县体制在全国广泛推行,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城乡分割、地市矛盾等过去存在的问题,使中心城市更好地发挥地域中心作用。

42、城中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无以为业。

43、城乡关系发展的最高形式,是要达到城乡一体化。

44、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45、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46、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国家之间的竞争反映为各国核心城市的竞争,也表现为区域之间的竞争。

47、通过城镇体系规划和区域规划来协调区域发展中的各种空间和产业问题是十分有效的方法。

48、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形成一个跨越国界或地区的商品、资本、人才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组织形式。

49、区域协调发展的目标是实现区域发展的一体化。

50、Citistate不是一个行政边界,而是一个组织边界、市场边界、信息边界、社会边界,乃至生态与环境的边界。

51、决策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52、从国外的一般经验来看,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的从属性原则是各国突发事件管理的普遍原则。

53、对于突发事件而言,其涉及的内在结构体系并非单纯的线性逻辑抑或平面关联,而是一个包含决策、信息、执行、保障等系统的四位一体的构架体系。

54、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第一原则是迅速地阻绝传染,将可能发生的危机尽可能缩小。

55、城市信誉危机突发事件处理,必须首先注意启动停止策略。

二、选择题

1、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ABCD)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A文化B政治C社会D经济

2、(D)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D信息化

3、(C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4、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主要以(AB)为主。

A政治功能B军事功能

5、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ABCD)A人口的流动B总人口的增长C技术进步D经济增长

6、(ABCD)属于我国城市权力政治系统。

A市人大B市政府C市委D市司法机关

7、(ABD)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A市人大B市政府D市司法机关

8、(A市人大)在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

9、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有地方(ABCD)。

A任免权B监督权C决定权D立法权

10、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径或渠道包括(ABCD)。

A个人联系渠道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C集团参与渠道D市民监督渠道

11、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ABCD)的内容。

A市建制体制B市政府构成体制C市行政管理体制D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12、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A)。

A县级市

13、(D)在城市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

D中共市委

14、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BCD)。

B政治参与C行政参与D社会参与

15、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B)。

B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16、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ABCD)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

A市场导向B结果趋向C绩效标准D顾客导向

17、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

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18、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ABCD)获取。

A竞争——合作分析方法B历史分析方法C政经社技分析方法D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19、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ABCD)。

A生态环境指标B社会进步指标C生活质量指标D经济发展指标

20、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ABCD)的城市。

A有竞争力B治理和管理良好C适于居住D银行信赖的

21、(BCD)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

B需求型C供给型D资源型

22、构建敏捷城市,要做到(ABC)。

A信息敏捷B人员敏捷C制度敏捷

23、近代城市规划始于(C)C法国

24、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A),它是社会主义法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

A行政合法原则

25、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ABCD)。

A动态原则B协调原则C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D效益原则

26、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A)萌生。

A美国

27、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BC)。

A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C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2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建设部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分为(ABC)。

A城市总体规划B城市分区规划C城市详细规划

29、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C)年。

C20年

30、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ABCD)。

A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B协议出让,政府让利

C生地出让,效益粗放D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31、我国城市空间成长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ABCD)。

A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B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C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D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32、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

C第三产业D第二产业

33、城市经济管理具有(ABCD)的特征。

A综合性B两面性C二重性D区域性

34、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ACD)。

A行政方法C法律方法D经济方法

3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具有(ACD)特征。

A以“间接性”为主C以“经济性”为主D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36、经济性规制主要针对(BD)。

B信息不对称问题D自然垄断问题

37、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ABCD)。

A自来水B交通运输和金融C城市燃气D电力

38、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AC)。

A外部不经济问题C非价值物问题

39、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有(ABCD)。

A外部性B公共物品C非对称信息D垄断

40、导致政府失灵的主要因素包括(ABCD)。

A政府的低效率B政府赤字问题C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D政府的行为动机

41、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BC)A慈善模式B民主模式C巨物模式

42、(D)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

D增长型

43、(D)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

D衰退型

44、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ABC)。

A自然社区B功能社区C法定社区

45、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AD)A职业型社区D居住型社区

46、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ABCD)A社区成员B社团性组织C企事业组织D行政性组织

47、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ABCD)A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B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C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D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48、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A)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A美国

49、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D)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

D新加坡

50、城市环境具有(ABCD)的特征。

A脆弱性B开放性C人为性D复合性

51、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法制手段)是根本保障。

52、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治理方面的制度B监督方面的制度C排污检查制度D预防方面的制度

53、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

A谁污染谁治理制度B排污权交易制度

C奖励制度D排污收费赔偿制度

54、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包括(ABCD)A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B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C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D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55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ABCD)A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B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C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D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56、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ABCD)。

A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B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C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57、(ABC)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A撤市(县)设区B撤村设街C人口农转非

58、(A)大都市政府,成立于19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

A伦敦

59、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ABCD)。

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60、根据区域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以分为(AD)。

A外部协调D内部协调

61、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以分成(ABD)。

A弱调控模式B多元调控D强调控模式

62、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弱调控模式以(D)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

D美国

63、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强调控模式以(ABD)为代表。

A法国B荷兰D希腊

64、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多元调控模式主要以(ABC)为代表。

A德国B英国C丹麦

65、(D)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

D决策系统

66(C保障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

67、(C预防)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

68、(C)反应是处理突发事件的主要“舞台”。

C反应

69、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ABCD)。

A齐B实C准D快

70、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ABCD)A预警系统的建立B危机应对C危机判断D确认危机来源

三、名词解释

1、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活动。

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根据公众需求,在不破坏城市生态友好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协调、规划、控制、建设、引导等管理方法,提升或维继城市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为城市公众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2、市民参政:

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3、城市管理体制:

是城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

4、城市政府管理体制:

是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以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5、城市政府职能:

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6、市行政管理体制:

是指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是国家行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体制在城市的延伸,它具有一般行政体制的主要特征。

7、可持续城市:

是指一个有竞争力的、适于居住的、银行信赖的,而且治理和管理良好(良治或称善治)的城市。

8、城市营销:

即把城市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定居人口、观光游客和会议人士等),来主动营销地区的特色。

9、经营城市:

即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

10、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11、城市规划:

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12、城市基础设施:

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3、城市成长管理:

是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对城市空间成长的管理行为。

14、城市经济管理:

指城市政府和其他多元主体一同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制度、协商等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并取得“满意”效益的全过程。

15、城市人口管理:

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居民户籍和人口变动、人口流动的行政管理工作。

16、城市财政管理:

是指以城市政府为管理主体,以城市管理工作为主要目标的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17、城市社区:

是城市中的社区,是指城市中被道路环绕的居住地段上,由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18、城市社区管理:

是指在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运用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公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过程。

19、城市环境管理:

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法律、教育、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措施。

20、排污权交易:

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目的。

21、城乡一体化:

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系统最优的状态。

22、Citistate:

Citistate(城市联盟)是指由相同特征和功能的城市和城镇环绕所组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相对独立的贸易、商业和通讯区域。

23、危机管理:

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

包括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等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

四、简答题

1、现代城市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

(1)城市日益成为现代经济活动的中心,成为人类主要的聚居地;

(2)城市空间组合上发生了巨变,要求城市朝着高质量和多功能方向发展;(3)城乡融合、差别趋小。

2、城市化浪潮的成因是什么?

答:

(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产业革命冲破了自给自足、分散无序的农村自然经济的桎梏,使得资本和人口在机器大生产条件下高度集中,由此导致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城市数量的急剧增加。

工业化之所以能引起如此巨大而深刻的城市革命,是因为它所具有的几个特殊经济本性,即所谓的“初始利益荆轮效应原则”和“循环累积因果关系原则”。

工业边际产出大于农业,使工人工资高于农民收入,吸引着农村人口向城市中心迅速集中。

人群的集中带来了大规模的市场活动、商业经营以及服务业的发展,创造着新的就业机会。

这些因素的相互影响,使城市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劲。

(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

综观世界城市发展史,城市总是首先在那些农业分工完善、农村经济发达的地方兴盛起来。

农业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原料、市场和劳动力等等。

农业现代化程度和生产力水平越高,所能提供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农产品越多,城市发展就越快。

(3)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发展与应用,信息产业形成并在一些城市成为主导产业,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工业社会让位于一个崭新的社会——信息社会(又称后工业社会)。

后工业社会最大的特点就是大多数劳动者不再从事农业和制造业,而是从事服务业。

4、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

答:

(1)市建制体制,市建制,实际上是国家为了便于对城市地区的管理而设置的一级政权机构,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进步,也是研究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前提。

(2)市政府构成体制,包括城市国家政权的构成及其相互关系。

(3)市行政管理体制,包括市行政领导体制(如市长负责制、委员会制等)、市行政管理跨度和管理层次的有机结合体、市政府各职能部门与本级政府与上级对口业务部门的权责关系及其运行机制等。

(4)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也称市权力系统权责关系,即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系统中,政府、事业单位及企业单位之间的关系定位。

5、我国市民参政的内容是什么?

答:

(1)市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履行公民和市民的政治义务,参与和支持城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重大决策,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维护市民的合法权益,监督城市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行为,实现市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促进市政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和公开化进程。

(2)市民的行政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政府的行政决策,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失职和渎职行为,行使监督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权利;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维护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改善城市公共服务;促进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3)市民的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社区、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事社区服务、拥军优属、残疾人援助和义工活动,参与城市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3、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

(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

城市发展战略是对城市发展方向与模式的预想,是城市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统一。

发展战略的选择与制定是前瞻性与持续性的有机结合。

城市管理最终要贯彻城市的发展战略,因此城市管理也应当具有前瞻性与持续性。

所谓前瞻性是指城市管理不仅要解决现存的问题,而且要预想到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预警;持续性则强调城市管理的各种措施要有始有终,不能朝令夕改,以免浪费资源。

(2)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

城市这一庞大的系统工程的正常运作需要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各项活动的参与者对于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运行规则的建立以及对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达成共识。

城市管理的多元性强调了管理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非政府组织、企业、市民等,多元主体共治才有可能将复杂化、多样化的现代城市内外部关系理顺。

然而,众多治理主体也需要协调,充当协调角色的主要是城市政府,其他各非政治性主体起到参与治理以及监督、评价、回应的作用。

(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

合法性指的是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军事政治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