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35461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92.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docx

秋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1单元第2章《了解生物圈》随堂练习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第二章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第一节生物圈

达标题A

一、填空题:

1、大气圈由多种组成,该圈层内生活着能够飞翔的和,还有等微小生物。

2、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和。

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米以内的水层中。

3、岩石圈,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大多覆盖着是一切的“主是点”。

4、生物的生存都需要,阳光和水,还有适宜的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二、选择题:

1、生物圈的厚度约为()

A、10千米B、20千米C、整个地球D、海平面上下150米左右

2、我国成功完成载人航天飞行,请问与载人航天飞行中,下列哪项不是必须携带的()

A、水B、食物C、氧气D、灯

第一节生物圈

达标题B

一、填空题:

1、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

2、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你可以去图书馆查阅,可以去拜访有关人士,也可以_,资料的形式包括_、_、_以及_等。

二、简答题:

你养过花吗,怎样才能满足它生活所需要的各种条件?

 

第一节生物圈

达标题C

一、判断

1:

生物圈只是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组成圈层的一小部分。

2:

大气圈或岩石圈或水圈就是生物圈。

3:

大气圈、岩石圈和水圈三者就是生物圈。

二、讨论题:

生物圈中的大气圈、水圈、岩石圈是截然分开的吗?

说说你的理由。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达标题A

一、填空题:

对一只蚂蚁来说,同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的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关系,其它窝的蚂蚁是影响它的生活的因素,它们之间主要表现出关系。

雨水是影响它的生活的因素,除雨水外,这类因素还有、、、等。

二、选择题:

1、某种乔木生于密林中比生于疏林中长的更高更直,这主要是哪些环境因素起主导作用()

A、空气B、温度C、水分D、光照

2、影响小麦产量的生态因素中,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A、阳光B、水分C、温度D、害虫

3、猫头鹰和田鼠的关系属于()

A、捕食关系B、寄生关系C、合作关系D、竞争关系

4、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的是()

A、春来江水绿如蓝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草盛豆苗稀D、人间四月芬菲尽,山桃花始盛开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达标题B

一、填空题:

1、生物的生存是依赖于一定_的,环境的变化会对生物产生这样或那样的_。

2、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包括_、_。

3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处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_。

二、简答:

1、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实验中,为什么要用一百只鼠妇,只用一只行吗?

2、实验为什么要计算全班各组平均值?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描述的自然现象,科学的解释是_

第二节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达标题C

一、填空题:

1、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_、_、_、_、_。

2、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光、温度、水还有_。

3、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_。

二、简答:

1、夏日大雨过后,蚯蚓常常会爬出洞穴,到地面上活动,请解释原因。

2、牛喜欢吃三叶草,三叶草结子要靠土蜂传粉,田鼠吃土蜂的蜜和幼虫,猫吃田鼠,因此“养牛的农民爱养猫”这是达尔文描述的生物之间的关系,你能用图解表示其中的关系吗?

分析假如猫少了,对三叶草的数量有什么影响?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达标题A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生物的活动影响生存环境的实例()

A.银杏树在秋天落叶B.植物的蒸腾作用增加了空气的湿度

C.草履虫能吞食有机质净化污水D.蚯蚓的活动改良了板结的土壤

2、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的适应性是普遍存在的B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对非生物因素的适应C生物必须适应一定的环境,才能生存发展D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3.下列实例中,主要属于适应温度因素变化的是

A.沙漠中的仙人掌,叶片变成刺状B.蜈蚣白天藏在洞中,夜间出来觅食

C.合欢树的叶片白天舒展,夜间折合D.在每年一定的季节鱼类会进行洄游

4、鲸是哺乳动物,但是它的体型却像鱼,四肢变为鳍状,这说明生物能 ______环境;茂密的森林中,空气远比喧闹的城市清洁、新鲜、湿润,这说明生物的生活能_______ 环境。

5.草原上动物或以穴居为主,或长于奔跑,而森林中动物则以树栖为主或善于攀援,而水中的动物则以游泳见长,这些都表明生物对环境具有___________性,且该特征具有________性。

6.请分析回答探究实验“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有关问题

 

(1)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丛的湿度有什么区别?

针对上述问题,你作出的假设是。

(2)测量茂密灌丛的湿度时,能把干湿计放在地上吗?

为什么?

答:

(3)上图为某实验小组进行该项探究实验时,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的曲线图,由图得出的结论是。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达标题B卷

1.沙漠地区的植物通常都有发达的根系和较小的叶片,这是生物对下列哪种环境因素适应的结果

A、水B、风C、温度D、土壤

2.到了寒冷的冬天,法国梧桐树的叶纷纷落下,而松树依然郁郁葱葱。

这表明

A.法国梧桐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B.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C.它们都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D.它们都适应寒冷的环境

3.下列实例不能反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A.竹节虫的身体与竹枝极为相像

B.壁虎身体的颜色与环境色彩几乎融为一体

C.企鹅生活在寒冷的极地,它的皮下有厚厚的脂肪

D.鱼离开了水一段时间就会死亡

4.蚯蚓能在黑暗的土壤里生活,使土壤疏松的同时,其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这种现象表明蚯蚓既能_________________环境,也能_________环境。

5.雷鸟冬天换上白色羽毛,大大减少了被捕食的机会,有的时候冬季少雪,或迟下雪,这种情况下,雷鸟换上白色的羽毛反而容易被捕食,这种现象表明了:

①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实验中:

(1)为什么测定裸地、草地和茂密的灌木丛中的湿度,能说明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裸地、草地和灌木丛中空气湿度会有何差别?

你作出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测量时,为什么每次要多记录几组数据,而且求平均值呢?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测量前,你设计的记录表格是怎样的?

第三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达标题C卷

1.下列哪种现象不是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A.沙漠鼠夜晚活动B.仙人掌的叶变成刺

C.秋天大雁由北方飞向南方越冬D.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使土壤疏松

2、蚯蚓体表有黏液和刚毛,有助于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

而蚯蚓的活动又能改变土壤,使土壤变得疏松,并提提高土壤肥力。

这一事例可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D、生物存在遗传现象

3.“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

A.生物适应环境B.生物对环境产生影响

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

4.喜欢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种类,叶片一般大而薄,这主要是与什么功能相适应( )

A.充分利用光能    B.减少阳光照射    C.低温    D.潮湿的环境

5.在科学探究中,用不同的方法处理相同的数据,常常可以说明不同的问题。

例如,在做“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的实验中,如果把裸地、草地和灌木丛中测量的数据分别求平均值以后进行比较,可以知道_________;如果把某处早、中、晚的平均值做成曲线,可以了解_________;如果把三处的曲线画在同一个坐标图上,还可以比较__________________。

6.为了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张华同学测定了校园草地一天中的湿度,数据见下表(单位:

%)。

请你根据数据回答:

早晨(湿度值)

中午(湿度值)

晚上(湿度值)

草地

1

2

3

1

2

3

1

2

3

81

90

95

75

73

76

93

97

98

(1)对数据分析处理后,在下图坐标上绘出一天中草地湿度变化曲线。

 

(2)从表中反映出来的情况,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3)如果实验当天有雾,能得出准确结论吗?

为什么?

第四节生态系统

达标题A卷

1.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池塘中的水草B.池塘中的鱼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一个池塘

2.维持生态系统的存在,下列不是必需成分的是()

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阳光、水、空气等

3.在“草→兔→鹰”这个食物链中,如鹰被大量捕杀,则草的数量会()

A.增加B.减少C.先少后多D.先多后少

4、生态系统是指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因为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是保持。

6.右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请据图回答:

(1)要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了图中的生物外,还应有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是_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有多条食物链,请写出最长的一条: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防止鸟吃草子,有人用大网把人工种草的实验区罩了起来,

实验区内的草能否获得高产,试分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生态系统

达标题B卷

1.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A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B植物、动物、细菌、真菌组成

C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D阳光、空气和水组成

2.在一个池塘里,鲫鱼能吃水草,又能吃螺蛳等小生物,草鱼吃水草,乌鱼会吃鲫鱼、草鱼苗。

下面所写的,能反应池塘中的食物链的是()

A.水草→鲫鱼→乌鱼B.水草←草鱼←乌鱼

C.螺蛳←鲫鱼←乌鱼D.螺蛳→鲫鱼→乌鱼

3.一个池塘被农药污染,在池塘中有一个食物链:

浮游植物一水蚤一鱼一鱼鹰,则体内农药含量最多的生物是()

A.浮游生物B.水蚤C.鱼D.鱼鹰

4、图为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根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生产者是,属于生态系统的部分。

该食物网中共有_____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

_____。

(2)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数量最少的生物是_______。

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进行着_____________和能量流动。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量维持在___的状态,说明生态系统有一定___________。

如果由于人类大量围捕猎狐狸,野兔和老鼠的数量会_______,最后会导致_______的破坏。

(4)、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_______。

其中,兔与草、鹰与鼠的关系是_______。

(5)、若要构成一个生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节生态系统

达标题C卷

1、下列正确的一条食物链是()

A、太阳→青草→昆虫→蛙→蛇→鹰

B、青草→昆虫→蛙→蛇→鹰

C、青草→昆虫→蛙→蛇→鹰→细菌

D、莲叶→蛙→蛇→鹰

2.在草原上人工种草,为防止鸟把草籽吃掉,用网把实验区罩上。

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子吃光。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植被破坏B.环境污染C.缺水干旱D.食物链被破坏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大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自动调节能力越小

B、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越小

C、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越小

D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大

4、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_______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5、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从而养活自己,并且为提供食物。

因此,绿色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它所制造的有机物贮存的能量是沿着和流动的。

6、据图回答问题:

(12分)

 

①此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②图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间应是与的关系形成,图中共有条食物链。

其中最长的食物链是。

③图中缺少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是。

④如果该生态系统被DDT农药污染,最终的体内DDT富集最多。

⑤和是既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

⑥。

该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生物应该是。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达标题A卷

1.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生产者的生物绝大多数是

A大型浮游植物B微小浮游植物C大型藻类植物D海洋中的植物

2.施用农药“DDT”的地区,虽然只占陆地面积的一小部分,可是远在南极的动物体内也发现了DDT,这种现象说明()

A.DDT挥发性极强B.这些南极动物可能是从施药地区迁去的

C.把DDT带到南极D.考察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3、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中,会生物圈造成破坏的是

①围湖造田②植树造林③退耕还林④焚烧垃圾

⑤喷药灭虫⑥排放污水⑦养花种草

A①④⑤⑥B②④⑥⑦C②③⑤⑦D③④⑤⑦

4、黄羊、跳鼠等善于奔跑的动物一般生活在哪类生态系统中

A.湖泊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

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6、阅读下面有关长江流域湖泊生态系统的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遥感解译统计,长江中下游皖、湘、鄂、赣、苏5省因围垦而消亡的湖泊面积多大于12000平方公里,后果严重。

比如,若皖河出山口以后的部分河底高于两岸地面12米,成为“地上悬河”,将对堤防构成威胁。

为尽快恢复巢湖等已经被破坏的湖泊湿地生态系统,专家建议:

在保证生活用水及农业灌溉的前提下,适当降低巢湖水位,在高水位与低水位的湖滩之间栽植耐水性强的柳树、芦苇等。

此外,还应该大力提高上游9000平方公里的汇水面积的森林覆盖率,以减少泥沙淤积。

(1)大力提高巢湖上游陆地生态系统森林覆盖率,可以减少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泥沙淤积的原因是森林具的作用。

除此作用外,森林还具有的作用。

因而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之称。

(2)上述实例从地域关系方面反映了湖泊湿地生态系统是相互关联的,除地域关系外,这些生态系统的关联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举例加以说明: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达标题B卷

1.下列各生态系统中,自动调节能力最大的是()

A.热带雨林B.温带草原C.温带落叶林D.北方针叶林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一个生态系统中的水受到污染,对其他生态系统没有什么影响

B.生态圈就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

C.蛇类经常袭击人类,所以我们大量地捕捉蛇,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D.在美洲大量使用的DDT与我没有关系,因为我住在亚洲

3、在下列生态系统中,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是

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

C.湿地生态系统D.荒漠生态系统

4、实施西部大开发中,有一个重要举措是退耕还草,这主要是为了

A、发展林业B、发展畜牧业

C保护和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系统D发展旅游业

5、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指

A、植物B、人类C、工人D、鸟类

6、DDT是一种不易分解、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有机杀虫剂。

当进入生物体后,与脂肪结合不易排出。

下表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水和几种生物体内DDT的含量。

请分析回答:

名称

海水

生物A

生物B

生物C

生物D

生物E

DDT含量

(ppm)

0.0005

0.5

0.005

2

0.04

75.5

(1)试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最高消费者是。

(3)导致生物E内的有毒物质含量最高的原因是。

第五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达标题C卷

1、被称作“绿色水库”的生态系统是()

A、海洋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

2、下列相对动植物种类最少的是哪种生态系统?

()

A、森林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D、农田生态系统

3.在下列各项,哪一项可以包含其它各项()

A.森林生态系统B.陆地生态系统C.草原生态系统D.生物圈

4、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起重要作用的是

A城市居民B野生动物C绿色植物D家养动物

5.到南极进行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和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分解者很少B.缺乏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D.缺乏必要的治污设施

6.近年来,沙尘暴仍然频繁在我国北方发生,严重干扰和危害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

引起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是破坏了生态平衡。

()

A.人类盲目地开发森林和草原B.北方地区降水量低,常年干旱

C.环境污染导致植被大量死亡D.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锐减

7、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和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比较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是,能起到和的作用。

8、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地区,这里年降雨量,缺乏高大的植物,动植物的种类一般比生态系统少。

 

第一单元第二章参考答案

第一节生物圈达标题A

一、1、气体、昆虫、鸟类、细菌;2、海洋、江河湖泊、150米;3、土壤、陆生生物。

二、1、B2、D

第一节生物圈达标题B

一、1:

生物圈,2书刊报纸、上网搜索、文字、图片、图表、音像资料

二、为植物提供营养物资、水、阳光、空气、温度等并适时灭虫害等。

第一节生物圈达标题C

一、√╳╳

二、不是截然分开的,大气圈中有水圈的成分;水圈中也存在空气;岩石圈中有的位于水圈中,三者是相互联系的。

第二节达标题A

一、1、生物、合作、生物、竞争、非生物、阳光、空气、温度、食物

二、1、D2、D3、A4、C

第二节达标题B

一、1、环境、影响

2、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

二、1、减少偶然性2、使试验结果更接近实际3、温度是影响生物生长发育的非生物因素之一。

第二节达标题C

一、1、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空气、营养物质、生活空间。

3、其他生物。

二、1、水进入洞穴,空气被排出,无法呼吸。

2、猫←鼠←土蜂←三叶草→牛

猫少了,三叶草将无法传粉,减少。

第三节达标题A

1.A2.B3.D4.适应影响5.适应 普遍6.

(1)裸地湿度小于草地湿度,草地湿度小于灌丛湿度

(2)不能,灌丛主要通过叶片蒸发水分,放在地上不能正确测得灌丛湿度(3)在一天之内,裸地、草地、灌丛三处的湿度均为晚上最大,早上次之,中午最小;灌丛湿度大于草地湿度,草地湿度大于裸露地

第三节达标题B

1.A2D3.D4.适应影响5.①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②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6.

(1)因为这三个地域植物的蒸腾度不同,其他因素基本相同,如光照、温度等,这样,测量其湿度若存在差异,则为植物蒸腾引起

(2)假设在相同条件下:

灌丛的湿度>草地的湿度>裸地的湿度

(3)多次测量,可以有效地排除偶然因素(如人为因素等)引起的误差;通过多次测量,且求平均值,可以使实验数据准确、更接近实际

(4)(略)

第三节达标题C

1.D2.C3.B4.A5.植被不同,空气湿度不同某处一天空气湿度的变化三处湿度的不同和变化

1.

(1)

 

(2)一天之中,在同一地方,中午的湿度值最低,晚上的湿度值最高。

(3)不能

第四节达标题A

1.D2.B3.D4.生物环境5.有一定限度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相对稳定的

6.

(1)阳光、空气、水

(2)细菌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物质,供植物重新利用.(3)草→昆虫→食虫鸟→鹰(4)破坏了食物链,破坏了生态平衡

第四节达标题B

1.A2.A3.D4.

(1)草生物5草→鼠→蛇→鹰

(2)草鹰物质(3)相对稳定调节能力增加生态平衡(4)消费者吃与被吃(5)分解者非生物部分

第四节达标题C

1.B2.D3.C4.吃与被吃5.动物生产者食物链食物网6.

(1)水稻吃被吃食物链

(2)4水稻→昆虫→蜘蛛→蛙→蛇→鹰(3)分解者(4)鹰(5)蜘蛛青蛙(6)水稻

第五节达标题A

1.B2.B3.A4.B5.生物圈6.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还表现在非生物因素和生物方面,如水和水蒸气在全球范围内运动,鱼类的洄游会经过不同的生态系统等。

第五节达标题B

1.A2.B3.C4.C5.A6.

(1)B→D→A→C→E

(2)BE(3)有毒物质沿着食物链不断积累

第五节达标题C

1.C2.D3.D4.A5.A6.A7.多水过湿沼泽净化水源蓄洪抗旱8.干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