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37714 上传时间:2023-06-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docx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

上将和下士的阅读答案

【篇一:

初中新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xt>基础部分

1.先补充成语,再按要求分类。

(10%)

神机()算自私自()斗志()扬阴()诡计滔滔不()()头丧气舍()为人口若()河

(1)将上述成语按褒义和贬义分类。

①褒义词:

②贬义词:

(2)从上述成语中找出两对近义词写在下面。

()——()()——()(3)从上述成语中找出两对反义词写在下面

()——()()——()2.把课题、作者和主人公用线连起来,使其具有关联性。

(6%)

(6)施耐庵(6)《草船借箭》(6)作者和自己的朋友3.默写王昌龄的《出塞》诗,并按要求回答。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部分

一、上将与下士20%

乔治〃华盛顿是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

就是他领导美国人民为了自由为了独立浴血奋战,赶走了统治者。

乔治〃华盛顿是个伟人,但他若在你面前,你会觉得他普通得就和你一样,一样的诚实、一样的热情、一样的与人为善。

有一天,他穿着大衣独自一人走出营房。

他所遇到的士兵,没一个认出他。

在一处,他看到一个下士领着手下的士兵筑街垒。

“加把劲!

”那个下士对抬着巨大水泥块的士兵们喊道:

“一、二、加把劲!

”但是,那下士自己的双手连石头都不碰一下。

因为石块很重,士兵们一直没能把它放到位置上。

下士又喊:

“一、二、加把劲!

”但是士兵们还是不能把石块放到位置上。

他们的力气几乎用尽,石块就要滚下来。

这时,华盛顿已经疾步跑到跟前,用强劲的臂膀,顶住石块。

这一援助很及时,石块终于放到了位置上。

士兵们转过身,拥抱华盛顿,表示感谢。

“你为什么光喊加把劲而让自己的手放在衣袋里呢?

”华盛顿问那下士。

“你问我?

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哦,这倒真是!

”华盛顿说着,解开大衣钮扣,向这位鼻孔朝天,背绞双手的下士露出他的军装。

“按衣服看,我就是上将。

不过,下次在抬重东西的时候,你就叫上我!

你可以想象,那位下士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是华盛顿本人,是多么羞愧,但至此他才真正懂得:

伟大的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决不做逼人尊重的人所做出的那种倒人胃口的蠢事。

1.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

5%

2.文章仅用了“鼻孔朝天”“背绞双手”二词,下士趾高气昂的神态就跃然纸上,请你也写两个词形象刻画“那位下士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是华盛顿本人,是多么羞愧”的神态。

5%

3.把划线句子改成陈述句。

5%

4.短文中哪个句子能反映这则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请把它用直线划出来。

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5%

二、麻雀和燕子20%

有一回,我站在院子里看见屋檐下边的燕子窝。

一对燕子掠过我前面飞走了,留下一个空窝。

燕子一飞走,有只麻雀从屋顶飞下来,跳到燕子窝上。

它四面打量一下,拍拍翅膀就溜进窝里去,接着从窝里探出头来,还啾啾地叫呢。

一会儿,燕子们再飞到窝上来,不知干了些什么,又飞走了。

燕子不是无缘无故飞来的。

每只燕子的嘴里都衔着点稀泥,它们把燕子窝的小门儿一点儿、一点儿地封起来。

燕子飞来又飞去,燕子窝也就越堆越大,小门却越缩越小。

起先还看得见麻雀的脖子,一会只看见它的小脑袋,再过一会儿只能看见它的嘴,到后来什么也看不见了。

因为燕子们把麻雀完完全全给封在窝里了。

这时,燕子叽里叽里地唱着歌,在屋子周围绕了几圈便飞走了。

1.请为下列词语注音:

4%

②“燕子叽里叽里地唱着歌,在屋子周围绕了几圈”好像在说:

3.这个故事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4%

4.你觉得小燕子还可以采用什么办法对付麻雀?

4%

5.你对小燕子和麻雀分别有什么评价?

4%

三、互联网到底是什么20%

互联网是由世界各地的电脑联为一体形成的网络,每一台电脑都可以联接到其他任何一台电脑上,也能为其他一台或几台电脑提供服务,在这个网络里有不断增加的各方面丰富的信息资源供大家分享。

我们怎么到我们想去的地方看看呢___很简单,先要准备好上网必需的设备___网卡、modem___电话___它们连接好,我们就可以上网了。

在网络浏览器的相应地方输入正确的网址,比如我们到k12学生频道:

网址是:

.cn/student/,你就可以了解到许多的信息了。

我们同自己的网友交流可以登陆到各种网络聊天室,或者用icq和oicq聊天,用e-mail(电子邮件)发信收信可是方便,快捷。

总之,互联网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加快捷方便了。

另外,在网上我们还可以听音乐,上网上学校,购买东西呢!

快来吧,互联网等着大家,要快哦!

1.请在本文第三段空格处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2%

2.根据本文的介绍,请你说说什么是互联网?

3%

3.短文告诉我们,互联网可以帮助我们做些什么?

6%

5.假如我们学校周围有很多网吧,你该如何正确对待?

4%

写作部分40%

俗话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生活中我们与周围的人少不了相帮互助,请记叙与同学合作的一件小事,要求思想健康,中心明确,字数在四百字以上,题目自拟。

40%

小升初语文试题--分班考试练习题材料

一、基础知识部分。

(一)填空题:

(36分)

1、《字母表》中有常见的韵母_____个,有常见的声母_____个。

“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七个字中,翘舌的声母有____个,后鼻韵母有_____个。

(2分)2、在四线格中注上音节。

(3分)

诅咒滋味儿西安憔悴3、根据音节,填字组词。

(3分)

5、如果一个汉字,既能找到部首,又知道它的读音,最好选择______查字法。

“盈”的第二笔的名称是(),“盈余”的盈的意思是()。

(1.5分)

6、在下面括号中填上“看”的近义词(不重复)(3分)仰()俯()远()()视()一眼()目7、填成语(4分)

①()然大悟()然起敬()然故我()然无恙

②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无()③理直气()完()归赵风驰电()8、用“大方”造三个句子。

(3分)

①对财物不计划,不吝啬②举止自然,不拘束③不俗气9、仿写句子。

(2分)首都北京是我国的心脏。

10、改写句子。

(3分)①他上课玩东西,这是事实。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小明对小红说:

“明天,我请你去公园玩。

改为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根据要求写诗句。

(2分)

①“日”字在古诗中当“太阳”的意思讲的诗句②“日”字在古诗中当“阳光”的意思讲的诗句③“日”字在古诗中当“天”的意思讲的诗句④“日”字在古诗中当“时候”的意思讲的诗句12、给下面的句子加不同的标点,使它们表示不同的意思。

(13分)①你同意他不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你同意他不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你同意他不同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修改下边句子中加横线的部分。

(2分)

他的这篇习作立意深刻,严谨的结构,()语言流畅,在全校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

()14、按课文内容填空。

(25分)

原来从南口()北()居庸关到入达岭,一路都是(),()?

?

()中国人是无论如认可也完成不了的。

(二)选择题(9分)(填序号)

1、下列句子中“我”和“自己”用错的有()

①老师问我(a):

“你为什么迟到?

”自己(b)毫不在乎地说:

“起晚了!

”②有些人有一种毛病,总以为我(c)的意见是对的。

2、a危险!

快走开!

b、这儿的花真美啊!

c、我已做完了第一题。

d、你弟一题做得怎样?

以上四句,()是陈述句;()是祈使句;()是疑问句;()是感叹句。

3、以下汉字,按音序排在第五位的是(),声母翘舌的有(),音节是整体认读的有()。

a、施b、凝c、临d、尊e、罪f、唇

4、教师对学生正如医生对(),教师对学校正如医生对()a、治病b、医院c、病房d、病人5、带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组是()

a、喝水吆喝b、上大夫强大c、蒙蔽蒙古d、温度度量6、“愁眉不展”一词中“展的意思是()。

a、张开、放开b、施展c、放宽7、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居乐业盛气凌人兴国安帮b、喜出望外完美无缺丰攻伟绩c、坐井观天滥竽充数守株待兔

2、“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是毛泽东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说的。

()3、“一张桌子,一位老师,一匹马车”这三个词语中的量词都用得对。

()4、“玻璃、动弹、桌子”中加点的字应读轻声。

()

5、在“难解难分”、“号称”两个词中,每个字都是多音字。

()

6、博林的祖父、父母都是文艺工作者,所以博林可以称得上是艺术世家。

()7、“我们要认真克服并发现工作中的缺点。

”是病句。

()8、书信和请假条的称呼都应写在第一行且顶格。

()9、“j、k、l、m、n”是按音序排的。

()

二、阅读。

(4+12分)

(一)用“||”给下面一段话分层,并写出层意。

(4分)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

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

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

她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

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

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各层层意:

【篇二:

信任(甘晓成)阅读答案】

初定,国内治安状况依然十分严峻,将军决定为自己增加几个可靠的卫士。

将军的贴身卫士当然必须百里挑一,副官汉克负责初选,他整理好具体资料后,再由将军亲自圈定。

这一天,在汉克送来的名单里,将军圈点了一个叫斯曼的下士。

斯曼射击、格斗等各项科目都是全优,父亲是中学教师,母亲是纺织工人,看起来没问题。

斯曼身高一米八,身体非常强壮,长相也极为英俊。

将军看了非常满意,拍了拍斯曼结实的肩膀:

“小伙子,好好在我身边干,你会有大好前程的。

”斯曼并没有特别激动,自始至终表情一直很平静:

“将军,谢谢你的提拔。

”看着斯曼不同寻常的平静,汉克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他隐隐觉得这个斯曼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

事实证明,斯曼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卫士。

好几次,斯曼不费一枪一弹,就凭他那双铁钳一样的手和精湛的格斗本领,就轻而易举制服了企图对将军不利的暴徒。

不知不觉,斯曼成了将军面前的红人,直到有一天?

?

这一天,汉克一脸紧张地来到将军办公室,说:

“将军,那个斯曼,太危险了,不能留着他。

”“什么问题?

”将军顿时也紧张起来。

“将军,我无意中找到了斯曼入伍前的原始档案。

他十一岁那年父母双亡,现在的父母只是其养父母,他的亲生父亲,是死去的麦克上校!

”将军的脑袋里嗡了一声。

十二年前,麦克上校是将军最强劲的竞争对手,后来将军抓住机会,以通敌叛国罪下令处决麦克上校全家,只有他不在家的小儿子得以幸免。

没想到那孩子如今竟成了自己的贴身卫士!

看将军沉默不语,汉克小声请示:

“要不要把斯曼控制起来?

”将军沉思一会,脸上突然露出了笑容,说:

“继续留用斯曼。

另外,在适当的时候,把斯曼的身世和我用他做我卫士的故事,透露给报社。

”不久,全国各大报纸都刊登了将军与仇人儿子的故事。

一时间,将军的宽阔胸怀赢得了全国人民的赞叹。

将军和斯曼长谈了一次,斯曼的表情依然非常平静。

他说父亲的确是想叛变投敌,将军处决他没有错。

将军为斯曼的父亲大发感慨:

“其实我与你父亲是很好的朋友,可军法无情,我也是没办法。

”将军甚至掉了几滴眼泪,站在一旁的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

将军重用仇人儿子的事情,在喧嚣了一阵后又平静下来。

这天,将军应邀到一所大学演讲。

斯曼着一身军装,腰佩手枪,不离将军左右。

演讲进行到高潮时,斯曼突然发现,一个戴墨镜的男人形迹十分可疑!

斯曼感觉情况不妙,把手按在了枪套上。

突然,墨镜男人掏出了手枪。

斯曼出枪更快,挡在将军面前,同时抢先向对方开火。

斯曼的枪没有响,刺客的子弹却应声而至,射进了斯曼的胸膛。

刺客的子弹有毒,斯曼当场殒命。

在送别斯曼的葬礼上,将军泪流满面,再一次感动了全国人民。

汉克很疑惑,斯曼的手枪,关键时刻为什么不响呢?

汉克反复检查斯曼使用过的手枪,发现,子弹里没有火药!

所有的子弹都没有火药!

汉克当即向将军报告,将军轻描淡写地说:

“我知道,是我让人做的。

”汉克惊讶:

“为什么?

”“你以为我真的相信斯曼,他毕竟是我仇人的儿子,谁能保证他不会对我不利?

实话对你说,自从我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后,他的枪里就再也没有一颗真正的子弹了!

”当晚,将军被杀,他的脑袋被子弹打穿了,眼睛瞪得很大,死前似乎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

而汉克自此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留下了一张字条:

世界上可怕的不是不被人信任,而是有人假装信任你!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文章开头写将军所在国的国内治安形势十分严峻,为下文写斯曼做将军的卫士埋下了伏笔。

b.汉克最初看到斯曼时就产生了一种不祥的感觉,他早已意识到斯曼很可能就是将军仇人的儿子。

c.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惧”,这是因为将军的言行给他一种阴险的感觉,让他觉得将军虚伪、造作。

d.文章结尾虽然没有交代将军为谁所杀,但却暗示读者:

将军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他没想到自己最信任的副官汉克竟会杀害自己。

e.这篇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以将军设计除掉斯曼为明线,以斯曼复仇为暗线。

(2)从全文看,小说以“信任”为题,有什么好处?

(6分)(3)“站在一旁的汉克,看着落泪的将军,突然感觉到一种阴冷的恐

惧。

”作者安排这个细节有哪些作用?

(6分)(4)关于小说结尾段最后一句,有人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除;也有人认为是点晴之笔,应该保留。

你的看法呢?

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8分)

(1)be(b项“他早已意识到斯曼很可能就是将军仇人的儿子”文中无据。

e项,文章没有采用双线结构。

选对一项得2分,两项都对得5分)

(2)题目“信任”具有线索的作用,小说正是围绕“信任”层层展开矛盾冲突,不断推动情节的发展(3分);小说中“信任”被亵渎,以信任为题,突出了小说的悲剧色彩和讽刺意味,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3分)。

(3)这个细节说明汉克进一步了解了将军的为人,从而对其产生不信任和畏惧(2分),通过汉克的心理活动,从侧面突出了将军阴险狡诈的性格(2分),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2分)(4)观点一:

认为是多余的,应该删除。

①给读者留下更多想象的空间。

将军到底是被谁杀的?

是汉克还是其他伸张正义之士?

或者是他的对手?

②主旨表达更加含蓄。

小说结尾“可怕的东西”即指信任危机,读者仔细体味得出,更富韵味。

③小说情节在将军被杀的恐怖场面戛然而止,更有震撼力,更能表现惩恶扬善的主流思想。

观点二:

认为是点晴之笔,应该保留。

①情节更完整。

②汉克的形象更鲜明,更丰满。

③主旨更加突出。

(观点明确2分,论述合理4分。

【篇三:

《隆中对》练习(含答案】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

好《梁父吟》()因屏人()猖蹶()()屯新野先().....

主遂诣亮()倾颓()陇亩()不可胜数()....

乐毅()欲信大义()存恤()帝室之胄()....

颍川()殆()刘璋()北据汉沔()....

2、通假字

(1)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音,义.

(2)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通,音,义.

3、文学知识

人,家,所著本书共卷,记载三国时期、、三国的历史。

对,是的意思。

4、翻译句子

1、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每自此于管仲、乐毅()②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④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⑤谓为信然()⑥此人可就见()...

3、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是()

a自董卓已来b欲信大义于天下

c故患有所不辟也d西和诸戎,南抚吴越

4、下面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

b时人莫之许也高可二黍许..

c惟博陵崔川平、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先主曰:

“善!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d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5、下列“以”字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a.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b.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c.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d.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三、回答问题

1、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有什么含义?

他为什么要刘备亲自去拜访诸葛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

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

摆了哪些事实?

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

结论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

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为什么要分析益州?

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亮答曰: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州连郡者不可胜数。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

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

此诚不可与争锋。

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

也。

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

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

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其岩阻,西诸戎,南夷越,.

外孙权,内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刑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

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

1、为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加点的字词。

胄()戎()箪()

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国险而民附..非惟天时,抑亦人谋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

箪食壶浆..

2、

(1)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有不同的称呼,在文中标“()”的段落内出现了两处。

请指

出来并解释。

①②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中“身”的意思是,本文中还有一个词和它同义,

这个词是。

3、诸葛亮提出策略中,强调对不同方面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根据句意,依次填入空白处的

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保抚和争锋修b.保和抚结好修

c.守和抚结好修d.守抚和争锋修

4、对“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亲自率领着益州的老百姓向秦州出发。

b.您身先士卒,率领着益州的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