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67854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docx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docx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

(经典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幼儿教案、小学教案、中学教案、教学活动、评语、寄语、发言稿、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preschoollessonplans,elementaryschoollessonplans,middleschoollessonplans,teachingactivities,comments,messages,speechdrafts,workplans,worksummary,experience,andothersampleessays,etc.IwanttoknowPleasepayattentiontothedifferentformatandwritingstylesofsampleessays!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

  这是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是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家长们参考学习。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第1篇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2~34页和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难点】

  比例的意义,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同学们,今天我们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你来解决,希望大家努力。

我们首先来解决两个问题。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

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2、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2∶164.5∶2.710∶6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

  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板书课题:

比例的意义)

  二、探索发现

  1、教学比例的意义。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景图。

(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

  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国旗长和宽是多少吗?

  出示各图国旗长、宽数据。

  测量教室里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操场上的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

  2.4∶1.6=1.5

  60∶40=1.5

  然后让学生算出这两个比的值值.指名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4∶1.6=1.5,60∶40=1.5.让学生观察这两个比的比值.再提问:

  提问1:

你们发现了什么?

  提问2:

这两个比怎么样?

(这两个比相等)

  教师说明: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指着比例式2.4∶1.6=60∶40,提问:

  提问3:

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

(引导学生观察是表示两个相等.)然后板书: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并让学生齐读一遍。

  提问4:

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

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什么?

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师生小结: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边举例说边板书.)

  

(2)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提问5:

“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师生归纳: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3)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提问5:

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请同学们翻开教科书第45页看看什么叫比例的项、外项、内项.(学生看书时,教师板书:

80∶2=200∶5)

  指名学生指出板书出的比例的外项、内项。

  三、巩固练习

  用手势判断下面卡片上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3和12∶635∶7和45∶9

  20∶5和16∶80.8∶0.4和∶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

  ②做“做一做。

  教师边巡视边批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③给出2、3、4、5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

  ④做练习一的第3题.

  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

  四、全课小结

  学生回顾全课,说说比例的意义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初步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通过自主学习,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

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有关知识,说说你对比已经有了哪些了解?

(生答:

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

  2、课件显示:

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

  ⑴3:

518:

30⑵0.4:

0.21.8:

0.9

  ⑶5/8:

1/47.5:

3⑷2:

89:

27

  [评析: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为新课做好准备。

]

  二、认识比例的意义

  

(一)认识意义

  1、指名口答上题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课件依次显示答案。

  师问:

口算完了,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

  2、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

3:

5=18:

30。

  (课件显示:

“3:

5”与“18:

30”先同时闪烁,接着两个比下面的比值隐去,再用等号连接)

  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

为什么?

(课件显示:

最后一组数据隐去)

  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

(板书:

比例)

  [评析:

通过口算求比值,发现有3组比值相等,1组不等,自然流畅地引出比例。

有效的课堂教学,就需要像这样做好已有经验与新知识的衔接。

]

  3、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你想研究哪些内容呢?

  (生答:

想研究比例的意义,学比例有什么用?

比例有什么特点……)

  5、那好,我们就先来研究比例的意义,到底什么是比例呢?

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什么叫比例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

两个比比值相等)

  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课件显示: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

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评析:

比例的意义其实是一种规定,学生只要搞清它“是什么”,而不需要知道“为什么”。

本环节让学生先观察,再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比例,学生都能说出比例意义的关键所在——两个比且比值相等,教师再精简语句,得出概念,注重了对学生语言概括能力的培养。

在总结得出概念之后,教师没有嘎然而止,而是继续引导学生读一读,从正反两方面进一步认识比例,加深了学生对比例的内涵的理解。

]

  

(二)练习

  1、出示例1根据下表,先分别写出两次买练习本的钱数和本数的比,再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第一次

  第二次

  买练习本的钱数(元)

  1.2

  2

  买的本数

  3

  5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明确:

根据比例的意义可以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完成练习纸第一题。

  一辆汽车上午4小时行驶了200千米,下午3小时行驶了150千米。

  ⑴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

为什么?

  ⑵分别写出上、下午行驶的路程的比和时间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

为什么?

  [评析:

这两道练习题既帮助学生巩固了比例的意义,学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又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

练习1其实是对例题的巧妙补充。

]

  3、刚才我们先写出了比,然后再写出了比例,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

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归纳出:

比例由两个比组成,有四个数;比是一个比,有两个数)

  4、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1)课件出示:

3:

5

  前项后项

  

(2)课件出示:

3:

5=18:

30

  内项

  外项

  (3)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指出它的内、外项吗?

  课件出示:

3/5=18/30

  [评析:

由练习题中先写比、再写比例,自然引出比和比例的的区别,再由比的各部分名称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环环相扣、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

  5、小结、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研究了比例的意义、各部分名称,也知道了比例在生活中有很多的应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研究比例是否也有什么规律或者性质,有兴趣吗?

  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1、课件先出示一组数:

3、5、10、6

  再出示:

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

(等号两边各两个数)

  2、独立思考,并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学生组成的等式可能有:

10÷5=6÷3或10:

5=6:

3;3÷5=6÷10或3:

5=6:

10;3:

6=5:

10;5X6=3X10……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X10=5X63:

5=6:

10

  3:

6=5:

10

  5:

3=10:

6

  6:

3=10:

5

  3、引导发现规律

  

(1)还有不同的乘法算式吗?

(没有,交换因数的位置还是一样)

  乘法算式只能写一个,比例却写了这么多,这些比例一样吗?

(不同,因为比值各不相同)

  

(2)那么,这些比例式中,有没有什么相同的特点或规律呢?

仔细观察,你能发现比例的性质或规律吗?

  (3)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板书: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评析:

“运用这四个数,你能组成几个等式”,不同的学生写出的算式各不相同,也会有多少之别,这里充分发挥交流的作用,让每一个学生的思考都变成有用的教学资源。

考虑到直接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会有困难,教师作了适当的引导,通过乘法算式和比例式的横向联系,让学生在变中寻不变,从而探究出性质。

]

  4、验证:

是不是任意一个比例都有这样的规律?

  ⑴课件显示复习题(4组),学生验证。

  ⑵学生任意写一个比例并验证。

  ⑶完整板书: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评析:

给学生提供大量的事例,要求他们多方面验证,从个别推广到一般,让学生学会科学地、实事求是地研究问题。

]

  5、思考3/5=18/30是那些数的乘积相等。

课件显示:

交叉相乘。

  6、小结:

刚才我们是怎样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的?

(写了一些比例式,观察比较,发现规律,再验证)

  四、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纸2、3、4

  附练习纸:

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

把组成的比例写下来,并说说判断的理由。

  14:

21和6:

9

  1.4:

2和5:

10

  3、判断下面哪一个比能与1/5:

4组成比例。

  ①5:

4②20:

1

  ③1:

20④5:

1/4

  4、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1.5:

3=():

4

  =

  12:

()=():

5

  [评析:

习题的安排旨在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进行进一步的巩固和应用,最后一道开放题答案不唯一,意在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和感悟数学的“变”与“不变”的美妙与统一。

]

  五、全课总结(略)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第3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教科书第40页.

  教学目标:

  1..明确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熟练地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能根据不同要求,正确的列出比例式。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求比值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什么叫做比?

如何求比值?

什么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2.求比值

  12∶1610∶64.5∶2.734∶18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导学目标:

  1.两个比组成比例需要什么条件?

  2.如何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成比例?

  

(二)学生自学,并完成自学断诊断

  1.()叫做比例。

  2.求比值并填空:

  因为4.5:

2.5=()9:

5=(),所以4.5:

2.5和

  9:

5可以组成(),即可以写成()或()。

  3.要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是要看这两个比的()。

  4.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三、合作探究

  思考一下,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并写出相应的比例。

  7:

14和6:

1213:

14和16:

18

  5:

7和1:

140.4:

1.6和3:

12

  四、展示交流

  1.写出比值是的两个比,再组成一个比例。

  2.用5、40、8、1组成两个比例式。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使比例式成立。

  8:

6=4.6:

()6.3:

()=5:

9():

=3:

3245:

7.5=():

23

  五、归纳总结

  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关键是要看什么?

  苏教版六年级比例的意义教案第4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性质进行判断。

  3、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4、通过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渗透情感,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国旗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校园升旗仪式

  教室场景

  签约仪式

  师:

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媒体出示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天安门升国旗仪式:

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

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

长60厘米,宽40厘米。

  签约仪式:

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

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

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师生交流,得出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但是它们的长和宽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师:

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二、认识比例,发现特征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媒体出示操场上的国旗和教室里国旗长和宽。

学生计算出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

  并板书:

2、4∶1、6=3/2

  60∶40=3/2

  师指出这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并指出像这样的式子叫比例。

  并板书:

2、4∶1、6=60∶40

  2、认识比例,知道比例各项的名称。

  ⑴学生照样子利用主题图仿写一个比例,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写出来的。

  ⑵学生尝试说说什么叫比例。

  ⑶教学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自学课本第34页的第一段话,初步认识比例各项的名称。

  出示其中一个比例,指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说说自己写的比例的各项的名称。

  ⑷教学比例的另一种写法,学生尝试将自己写的比例换一种写法。

  ⑸判断下列几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媒体出示,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⑴6∶10和9∶15⑵20∶5和1∶4

  ⑶1/2∶1/3和6∶4⑷0、6∶0、2和3/4∶1/4

  ⑹思考:

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自主思考,集体交流,了解比例和比的联系和区别。

  3、自主练习,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⑴媒体出示

  8∶4=()∶()15:

10=()∶412∶()=()∶5

  媒体依次出示三道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

为什么这样填?

你有其它的发现吗?

  ⑵师提出问题:

在一个比例中,它们项有什么特点?

  ⑶学生观察以上式子,自主思考,尝试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⑷集体交流,发现性质。

  学生自主交流,发现: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⑸观察自己写的其它几个比例,验证发现。

  ⑹小结性质

  学生尝试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媒体出示学生的发现,教师指出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习,提高认识

  1、基本练习

  判断,媒体出示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⑴6∶3和8∶5⑵0、2∶2、5和4∶50

  ⑶1/3∶1/6和1/2∶1/4⑷1、2∶3/4和4/5∶5

  2、拓展练习。

  比一比,谁写得多。

  在1、2、3、4、5、6、7、8、9这九个数中,任选四个数组成比例,并说说是怎样写出来的。

  四、总结全课,升华认识

  学生回顾全课,说说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4∶1、6=3/2

  60∶40=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