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8061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docx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docx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病毒性肝炎防治知识

一、为什么乙肝病毒可以引起肝炎,别的病毒可以引起肝炎吗?

答:

可以,目前发现可以引起肝炎的有嗜肝病毒和非嗜肝病毒,嗜肝病毒有甲、乙、丙、丁、戊,可以引起人的肝炎,非嗜肝病毒如病毒、巨细胞病毒,它往往引起全身器官的炎症,如心肌炎、肝炎等,它是能引起肝炎,但它是“过客病毒”,不会引起肝脏的严重损害,不会引起肝脏的慢性炎症。

  嗜肝病毒甲肝病毒、戊肝病毒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它们会引起肝脏的急性炎症,戊肝病毒较甲肝病毒更为厉害,容易引起重症肝炎,甚至肝衰竭,但它们不会导致肝脏的慢性炎症。

乙、丙、丁肝病毒主要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它们不但可以引起急性炎症,而且还会导致肝脏的慢性炎症,以致引起肝硬化、肝癌等并发症。

二、我国的乙肝概况是什么样的?

它的传播途径又是什么样的?

答:

我国是个乙肝高流行区,全世界3.5亿人多慢性感染者。

我国就约有1.3亿人携带乙肝病毒,这其中包括健康携带者和肝炎病人。

也就是说在我国大约10个人中就有1个人携带病毒。

  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和血制品、母婴和破损的皮肤和粘膜以及性接触传播。

  日常生活和生活中的接触,如握手、拥抱、同处一室、同一餐厅用餐或共用厕所等,如无血液暴露,一般不会传染。

无证据证实,能经过蚊虫类传播。

三、乙肝病毒感染后都能发展成慢性吗?

答:

人感染后,病毒在体内经过6个月仍未被清除者称为慢性感染。

年龄越小感染越容易引起慢性乙型肝炎。

新生儿感染,90%将发展成慢性感染,婴幼儿感染,约2530%将发展为慢性感染。

青少年和成人期感染,仅510%发展成慢性。

四、感染的3个阶段究竟是怎么回事,各有什么临床意义?

答:

感染的自然史可分为三个期:

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和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

1、免疫耐受期的特点是复制活跃,血清和阳性,通常是我们说的“大三阳”,滴度较高(>10*5),血清谷丙转氨酶()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异常。

2、免疫清除期表现为血清滴度>10*5,但一般低于免疫耐受期,升高或间歇升高,肝组织有坏死炎症等表现。

3、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表现为阴性,抗阳性,也就是我们说的“小三阳”,检测不到或低于检测下限,正常,肝组织学无明显炎症。

但部分病人可再复活动,阳转(或不阳转),>10*4,表现为活动性慢性乙型肝炎。

这些患者肝炎可反复发作。

五、慢性乙肝患者的预后怎样?

答:

一部分慢性乙肝可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肝硬化的年发生率为2.1%,肝硬化失代偿期的年发生率为3%,5年累计发生率16%。

慢性乙型肝炎5年病死率为0-2%,肝硬化代偿期5年的病死率为14-20%,失代偿期肝硬化5年病死率为70-80%。

  慢性乙肝发生肝硬化的因素包括病毒载量高,持续阳性,水平高或反复波动、嗜酒、合并、或感染等。

  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高危因素包括男性、年龄、嗜酒、黄曲霉素、合并或感染、持续的肝脏炎症。

持续的阳性及持续高水平(≥10*5)等。

在六岁以前感染者,约25%在成年时将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感染是肝癌发生的重要相关因素,病毒载量越高,越具有发生肝癌的危险性。

六、如何预防感染

1、从源头上预防: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乙肝疫苗全程接种共3针,按照0、1、6个月程序,即接种第一针疫苗后,间隔1及6个月注射第2及3针疫苗。

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越早越好,要求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

 对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应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尽早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1G),同时在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

 对免疫功能低下或无应答者,应增加疫苗的接种剂量和针次。

如抗<10,可予加强免疫。

2、传播途径预防。

 医疗机构中有有创检查及治疗,应严格执行安全消毒制度,医务人员按医院感染管理中标准预防的原则进行医疗活动,服务行业中可能的有创服务也应严格执行消毒等制度,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牙具、餐具、剃须刀等,进行正确的性教育,避免多个性伴侣,对配偶是感染者,应接种乙肝疫苗。

七、是不是转氨酶越高,传染性越强呢?

 

 答:

不是。

传染性的高低取决于血液中的水平,而与血清、或胆红素水平无关。

所以,不是肝炎越重就传染性越强,也不是黄疸越重就传染性越强。

八、什么叫感染?

答:

阳性或阳性者叫感染,有乙型肝炎或阳性史超过6个月,称为慢性感染。

慢性感染可分为慢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

九、什么叫慢性乙型肝炎?

答:

“大三阳”或“小三阳”患者,阳性,持续或反复异常,或肝组织学检查有肝炎病变。

十、什么叫乙型肝炎肝硬化?

答:

乙型肝炎仅以进一步发展,导致肝组织弥漫性纤维化和假小叶形成,就称为乙型肝炎肝硬化。

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凝血酶原活动度<60%,常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腹水、黄疸等严重并发症。

代偿期肝硬化无肝功能失代偿表现,无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无腹水、无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十一、什么是病毒携带?

答:

可分为慢性携带者和非活动性携带者。

1、慢性携带者:

大三阳者,阳性,1年内随访三次以上,和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肝组织学检查一般无明显异常。

2、非活动性携带者,小三阳者,阴性,1年内随访三次以上,均在正常范围之内,肝组织血检查显示:

肝炎活动指数()<4或其它的半定量计分系统病变轻微。

十二、什么叫隐匿性肝炎?

答:

阴性,但血清或肝组织中阳性,并有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者。

十三、常用实验室检查意义。

答:

(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反应肝细胞损伤,胆红素与肝细胞坏死程度有关,凝酶原时间()及反映肝脏凝血因子合成功能,是是的另一种表示方法。

<40%往往反映肝衰竭,<20%提示疾病预后不良。

胆碱酯酶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白蛋白也反映肝脏合成功能。

甲胎蛋白()明显升高往往提示原发性肝癌。

血升高也可提示大量肝细胞坏死后的肝细胞再生。

  阳性提示感染,抗为保护性抗体,阳性提示机体对有免疫力,见于乙肝康复及接种乙肝疫苗者。

阳性为复制和传染性高的指标,抗阳性表示复制水平低(但高者除外),抗阳性提示乙型肝炎急性期,抗阳性提示曾经感染过。

  反映病毒复制情况和传染性,越高提示病毒复制越活跃,其传染性越高。

阴性提示病情低复制或无复制,传染性低或无传染性。

十四、慢性乙肝的治疗有哪些?

答:

慢性乙肝的治疗包括抗病毒、免疫调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对症治疗及中药治疗。

西药抗病毒治疗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干扰素包括有普通干扰素和长效干扰素。

核苷(酸)类似物常用的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等。

免疫调节剂常用的有胸腺肽a1等,抗炎保肝药有复方甘草酸苷、还原性谷胱甘肽、多烯磷脂酰胆碱、硫普罗宁等,抗纤维化有安溶纤、复方鳖甲软肝片等,在抗纤维化治疗上,中药较有优势。

十五、抗病毒治疗在任何情况下都可应用吗?

答:

一般适应症包括

(1)、≥105(阳性者为≥104);

(2)≥2(正常值上限的两倍),干扰素适应症:

≤10*,血总胆红素<2。

(3)、如<2,则肝组织学显示()≥4或≥G2炎症坏死。

十六、抗病毒治疗怎样才算有效呢?

答:

抗病毒治疗有效,医学术语称之为“应答”。

治疗程度应答:

1、病毒学应答:

检测不到或低于检测下限,或较基线下降≥210

   2、血清学应答:

转阴或转阴,或同时伴有上述抗体出现。

   3、生化学应答:

、恢复正常。

4、组织学应答:

肝组织学炎症坏死或纤维化程度得到一定改善。

治疗时间应答

  1、早期应答:

治疗3个月时应答。

  2、治疗结束应答:

疗程结束时应答。

  3、持久应答:

疗程结束后半年或1年以上无复发。

  4、维持应答:

治疗期间检测不到或低于检测下限或正常。

  5、反弹:

治疗3个月时有应答,但在未改变治疗情况下,重新升高,或者指和恢复正常后,在未更改治疗情况下再度升高,当然应排除药物等其他原因引起的升高。

  6、复发:

疗程结束时有应答,但停药后重新升高或、再度升高。

疗效应答

  7、完全应答:

“大三阳”患者,出现病毒学应答+血清学应答+生化学应答,“小三阳”患者,出现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

  8、无应答:

未达到一项应答者。

  9、部分应答:

介于完全应答和无应答之间。

十七、什么样的人用干扰素治疗好呢?

  

答:

1、治疗前高水平。

2、<2X108。

3、女性。

4、病程短。

5、非母婴传播6、肝纤维化程度轻。

7、治疗的依从性好。

8、无合并其他病毒性肝炎的病毒感染,无合并艾滋病感染,其中治疗前的,水平、性别是预测疗效的主要因素。

治疗3个月时的早期病毒学应答也很重要。

十八、干扰素的禁忌症。

 

答:

绝对禁忌症:

妊娠、精神病史(严重的抑郁症)、未能控制的癫痫、未截断的酗酒或吸毒者、未经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性肝硬化、有症状的心脏病、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1X109、治疗前血小板计数<50X109.

   相对禁忌症:

甲状腺疾病、视网膜疾病、银屑病、既往抑郁症史、未控制的糖尿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总胆红素>51,特别是以间接胆红素为主。

十九、干扰素的不良反应

 答:

1、流感样症候群:

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乏力。

     2、一过性骨髓抑制: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3、精神异常:

抑郁、焦虑、妄想。

     4、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出现抗甲状腺抗体、抗核抗体和抗胰岛素抗体。

部分患者可出现甲亢或甲减、糖尿病、血小板减少、银屑病、白斑、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5、其他少见的右肾损害、心血管损害、间质性肺炎、听力下降、视网膜病变等。

二十、核苷(酸)类似物的治疗。

 答:

目前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替诺福韦等。

    治疗1年时仍可检测到,或下降<20者,应改用其他抗病毒治疗(可先重叠用药1-3个月),但对肝硬化或肝功能失代偿患者,不可轻易停药。

    免疫调节治疗:

胸腺肽a

    抗炎保肝治疗:

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双环醇等。

    抗纤维化治疗:

中药活血化瘀、养血柔肝、滋补肝肾、益气养阴等。

二十一、慢性携带者需要治疗吗?

 答:

阳性,大三阳者,做肝穿如果肝组织学显示≥4或≥G2炎症坏死者,需进行抗病毒治疗。

非治疗性携带者(阴性,小三阳者)一般不需治疗。

二十二、干扰素的优缺点。

答:

干扰素的优点:

   1、疗程相对固定;2、血清转换率较高,疗效相对持久;3、耐药变异较少。

   干扰素的缺点:

   1、需要注射给药;2、不良反应较明显;3、不适于肝功能失代偿者。

二十三、核苷(酸)类似物的优缺点。

 答:

核苷(酸)类似物的优点:

    1、口服给药;2、抑制病毒作用强;3、不良反应少而轻微;4、可用于肝功能失代偿者。

    核苷(酸)类似物的缺点:

    1、疗程相对不固定;2、血清转换率低;3、疗效不够持久;4、长期使用可产生耐药变异;5、停药后可产生病情恶化。

二十四、病情监测:

 1、干扰素:

   治疗前应检查:

(1)生化学指标:

肝肾功能;

(2)血尿、血糖、甲状腺功能;(3)病毒学标志:

乙肝五项和;(4)心电图、血压;(5)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6)排除妊娠。

   治疗中检查:

(1)1周查一次血,以后每月查一次血;

(2)生化学指标:

开始时每月1次,连续查三次后每3个月查1次;(3)每三个月测一次乙肝五项和;(4)每三个月检测1次甲状腺功能、血糖、尿;(5)定期评估精神状态。

 2、核苷(酸)类似物:

  治疗前应检查:

(1)生化学指标:

肝功能;

(2)病毒学标志:

乙肝五项和;(3)血、、。

治疗过程中检查:

①开始时每月1次肝功,连续查三次后随病情改善可每3个月查1次肝功;②病毒学标志:

每三个月测一次乙肝五项和;③定期查血、、等。

 3、随访:

   停药后半年内至少每两个月测一次肝功、乙肝五项和,以后每3-6个月检测一次,至少随访一年。

对于持续正常且阴性者,每六个月测一次、肝功、和B超。

对于正常但阳性者,建议每3个月测一次和(肝功),每6个月进行和B超检查。

对于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特别是原发性肝癌高危患者(>40岁、男性、嗜酒、肝功能不全或已有增高者),应每3-6个月检测和腹部B超(必要时做和),以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对肝硬化患者每1-2年进行胃镜或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观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