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686977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docx

浙教版语文六下《第七单元》word练习题

19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读书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包括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点记号和学以致用。

教师可根据学生实际,在全面落实要求的同时,有所测重。

2.课文通过周晔对鲁迅先生的回忆,记叙了她对伯父印象深刻的几件小事,反映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课文以自然空行的形式分为五段。

每段记叙一件事,但事事都紧紧围绕“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这一课文的中心意思展开。

第一段写人们在鲁迅先生逝世后前去追悼的情况,表达了人们对鲁迅先生的爱戴。

第二段写了一个鲁迅先生关心、教育作者的小故事,反映了鲁迅教育“我”要养成认真真读书的习惯。

第三段写一次饭桌上的谈话,鲁迅以幽默的语言反映了他宁可“碰壁”,也要为人民群众的解放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第四段写鲁迅先生细心救护一位黄包车夫,表面了鲁迅先生对生活在苦难中的贫苦大众深沉的爱和无限的同情。

第五段写鲁迅先生关心体贴女佣阿三,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第五段的结束语,“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也是全文的总结,是通过几件具体的事例反映了人物的优秀品质。

3.鲁迅先生(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的一生,对中国文化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

本文是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

二、教学目标

1.初步养成专心致志、边读边想、做好记号和学以致用的读书习惯。

2.学会生字7个,理解14个词语的意思,大部分词语会造句运用。

3.理解通过几件具体的事例反映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初步了解鲁迅先生是一位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反动势力,深受人民群众爱戴的人,感受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崇高品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逐段细读课文时,贯彻“单元学习提示”四点要求,先按要求自学,然后根据各段的语意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确定几个训练点重点教学。

难点:

读懂文意,抓住重点,领会中心含义,概括全文思想内容和表达方法,并掌握通过几件典型事例来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录音,幻灯片。

二、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新词。

2.了解课文四个小故事的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简介鲁迅先生。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

鲁迅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用“~~~~”划出课文的中心句。

交流,全班齐读:

“的确,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

(2)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加点的字,用另一个读音组个词。

(zhuàn)(guān)

水浒传(chuán)张冠李戴(guàn)

(2)理解下面的词语。

①张冠李戴囫囵吞枣(先解释带点的字,再解释词的字面意思和比喻义。

②饱经风霜恍然大悟

(3)完成作业本上第1题。

重点指导:

深奥(上半部分不要多一横)呻吟(不要多点)

4.默读课文。

(1)思考:

课文写了鲁迅先生的哪几件事?

(2)讨论、交流:

谈《水浒传》,讲“碰壁”,救护车夫,关心女佣。

(3)课文以自然空行形式分为五段,说说各段的大意。

指导完成作业本第5题。

5.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1、2、3、5题。

(2)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出示学生作业灯片,当堂反馈校正。

(1)看拼音写词语。

Shēn’àoàidàixiūkuìshēnyín

(  )(  )(  )(  )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比喻型颠倒了事实,认错了对象。

(  )

②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

(  )

③形容经历过很多的艰难困苦。

(  )

④比喻读书不认真仔细、不理解意思。

(  )

2.学习“单元学习提示”,明确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课文以自然空行形式分为五段,围绕中心句每段记叙一件事,用“提示”的学习方法来学。

3.学习课文第三段。

(1)听录音,哪句话你读不懂就划下来。

(2)理解句子:

“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①说说这句话的表面意义(字面意义)。

②这当然不可能是鲁迅先生说话的本义。

理解:

“四周围黑洞洞的”指的是当时的社会黑暗,充满了白色恐怖。

“碰壁”指的是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迫害。

说说整句话的内在意思。

③这句话表现了鲁迅先生憎恨反动势力,大无畏的斗争精神。

④小结:

这种含义深刻的句子,我们要先读懂字面意思,然后透过字面,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的内在意义。

(3)这一段课文主要从动作和语言方面来鲁迅先生,圈出课文中的动词并交流。

4.学习课文第四段。

(1)听录音,在课文中圈出描写鲁迅先生动作的词,划出写他神态的句子,全班讨论。

(2)理解重点句:

“他没有回答我……最后深深地叹了一口气。

”指导完成作业本第6题

(2)。

(表现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和对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还表现了对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生活的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恨。

5.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由读课文。

(2)“我”为什么会“羞愧”、“悔恨”,比“挨打还难受?

”联系实际,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读书的?

结合“单元学习提示”再强调一下。

(3)这件事表现了鲁迅先生关心、爱护青少年。

6.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6题。

(2)指导完成作业本上第4题:

四种对话形式的标点使用方法。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一、五段。

2.总结课文,完成练习。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五段。

(1)自由读课文。

(2)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

①“这样的一个人”是怎样的人?

②这句话总结了全文,概括了鲁迅先生的思想品质,也是人们爱戴他的原因。

(3)鲁迅先生关心女佣阿三是由阿三的话侧面表达的,这也是一种值得学习的写人方法。

2.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鲁迅先生为什么得到那么多人的爱戴?

3.总结。

(1)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品质,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作了反映?

要点:

关心爱护青少年,热爱劳动人民,憎恨反动势力。

(2)假如得到过鲁迅先生帮助的车夫、女佣阿三,收到过鲁迅先生回信的颜黎民等人在一起怀念鲁迅先生,他们会说些什么?

以《怀念先生》为题,写一个片断,注意用上不同的对话形式。

(自己写——全班交流,评议。

)完成作业本第7题。

4.布置作业。

完成作业本第7题。

20詹天佑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培养读书的良好习惯,做到专心致志,边读边思,做点记号,学以致用是本课的训练重点,教师重在指导学生运用这种读书方法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课文的重点难点。

2.课文记叙了清朝末年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事,反映他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全文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介绍詹天佑和他在主要贡献。

第二段(第2、3自然段)介绍清朝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的背景和国内外的不同反应。

第三段(第4、5、6自然段)具体介绍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

第四段(第7自然段)写京铁路提前两年竣工。

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一个有力的回击,并概括了人们对詹天佑的怀念和赞扬。

本课的表达方式是先概括介绍,后具体叙述。

在具体叙述时,作者按事情的发展的顺序安排材料。

3.詹天佑是我国著名的铁路工程专家。

他从小就爱动脑筋,什么事他都想弄个水落石出。

13岁的时候被送往美国留学,后在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毕业,学成回来报效祖国。

二、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想,适当作记号。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阻挠”等11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周密”、“藐视”造句。

3.能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后具体途述的篇章结构。

4.感受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找出全文的中心句,理解中心句与全篇课文内容的关系,理清段落层次;围绕中心细读课文,推敲课文的词句。

难点:

理清段落的层次,了解先概括后具体途述的篇章结构和写法。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录音带和幻灯处片。

二、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和词语。

2.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出示课题。

(2)介绍詹天佑及京张铁路。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读课文,思考:

詹天估是怎样的一个人?

用“~~~~”划出有关句子。

讨论回答上面的思考题。

(要点:

詹天佑是清朝时期的铁路工程师,是修筑京铁铁路的主持者,是一个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2)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选择正确的读音(做作业本第1题。

阻挠(náoráo)要挟(jiáxié)

轻蔑(mìmiè)藐(miǎomào)视

恶劣(lìliè)隧(suìzuì)道

(2)读准这两个词,注意加点的字。

笑话马虎(要读轻声)

(3)注意带点字的正确书写。

阻挠:

右上不要加点。

勘测:

“┗”不要丢了,写成“其”。

居庸关:

最后一笔是“|”。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意。

根据课后第1个思考题,按不同内容来分段。

5.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做作业本第2、3题。

(2)按照课后第1题要求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推敲课文的词句。

2.感受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读准带点的字。

阻挠要挟开凿藐视

(2)比较字形:

竣——峻——俊

(3)选字填空:

严(  )(  )工(  )俏

崇山(  )岭

2.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理解词语:

杰出——超群的意思。

(3)这段的后两句和全文是什么关系?

(说出詹天佑的主要事迹,点出下面应写的内容。

3.学习课文2、3自然段。

(1)听录音,思考:

詹天佑是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圈出3个词语。

讨论、交流:

清朝时期,帝国主义阻挠,要挟和嘲笑中。

(2)什么叫“阻挠”?

帝国主义者为什么要阻挠?

从课文中划出有关句子。

(阻挠:

阻止或暗中破坏,使之不能发展或成功。

帝国主义者之所以对京张铁路的修筑横加阻挠,是因为这条铁路是联结华北和西北的要道,争夺到这条铁路的修筑权就可以进一步控制我国的北京。

(3)理解句子:

他们以来这样一要挟,铁路就没法子动工,最后还得求助于他们。

“要挟”是什么意思?

(利用对方的弱点强迫对方答应自己的要求。

追问:

当时清政府的弱点是什么?

(科学技术落后,人才缺乏。

加上京张铁路的线路地形复杂山势险峻,修筑铁路的难度很大。

帝国主义者是怎样要挟的?

这说明了什么?

(中国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国家,中国自己的事情受到帝国主义的干涉。

(4)当任命詹天佑的消息传出,国内外是什么反应?

这说明了什么?

什么是“潮笑”?

他们是怎样嘲笑的?

他们为什么要嘲笑?

(读课文中有关的句子。

(嘲笑:

讥笑、讽刺。

(5)总结:

帝国主义者阻挠、要挟、嘲笑的事实证明,中国处在一个被侵略、被欺凌的环境之中。

想想,詹天佑听了人民的赞同期盼,知道了帝国主义的嘲笑,他会怎么想?

4.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1)听录音,思考:

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2)读第1句。

理解词语:

毅然——坚决,毫不犹豫。

从“毅然”这个词看出詹天佑是怎样的人?

(不畏困难、热爱国家。

(3)课文从詹天佑说的、做的、想的三方面来写,给段落分层次。

(4)理解句子: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比较词语:

周密——精密。

为什么“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表现出詹天佑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5)指导朗读,要读出詹天佑战胜困难的信心和满腔的爱国主义热情来。

(自由试读——个别读,教师指导重音、停顿和速度——全班齐读。

5.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4、5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第2题。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层次。

2.熟读课文,完成课后作业。

(二)教学过程

1.明确学习任务。

学习课文第三段:

詹天佑修筑京张铁路的经过。

2.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

京张铁路在经过居庸关、八达岭时,碰到什么困难?

詹天佑是怎样想方设法克服这些困难的?

全班讨论。

(2)画施工示意图,完成作业本上第7题。

(让两个学生在小黑板上画。

幻灯出示,结合评议。

“工作面”指的是什么?

指出八达岭隧道施工的6个工作面。

能不能在居庸关隧道用中部凿进法,在八达岭隧道用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方法?

同样是隧道,两处两种施工方法,这说明了什么?

小结:

詹天佑根据不同地势,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使工期缩短了一半,充分表现了他的智慧和才干,他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

3.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

(1)听录音,思考:

京张铁路在经过青龙桥时碰到什么困难?

詹天佑是怎样克服的?

(2)讨论上面的思考题。

判断:

这四个“人字形”线部哪一个是詹天佑设计的?

为什么?

(用幻灯出示,小组讨论。

①②

③④

首先要抓住哪些词?

(北上、南口、东北、西北)

幻灯出示正确的“人”字形线路。

再读课文。

(3)两个火车头是怎么处理的?

“岔道口”在哪里?

“折向西北”的“折”什么意思?

(选择正确的解释:

①断。

②改变方向。

③屈服。

④减损。

)连起来说说火车是怎么上坡的。

(自己准备,指名讲,讲评。

(4)小结。

设计“人”字形线路解决了火车爬坡的难题,突出了詹天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他是一个杰出的工程师,他有一颗爱国的心。

4.学习课文第7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什么是“竣工”?

为什么说京张铁路提前竣工是给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而不是“打击”呢?

(3)训练说话:

在詹天佑塑像前,假如你是一个来中国游览的外宾,当你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站在他的塑像前,想想会说些什么?

(4)为什么说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5.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6、7题。

(2)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业:

①用“为了……为了……”,“不但……而且……”,“杰出、爱国、敬佩”写几句话。

②写片断:

在詹天佑塑像前。

21江姐

教材分析

一、背景知识

1.培养读书的良好习惯,做到专心致志,边读边思,做点记号,学以致用仍是本课的训练重点,因为第19、20课较详细的指导,本课重在运用,教师重在自学后的检查与评讲。

2.课文记叙了江姐在对敌斗争中英勇无畏的斗争意志和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

课文可以分为四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夜晚,江姐被特务带出牢房。

第二段(第2-6自然段)以插叙的形式,写江姐忍受了丈夫被反动派杀害的悲痛,请求党组织让她留在丈夫工作过地方继续对敌斗争,因叛徒出卖而被捕。

第三段(第7—18自然段)写江姐忍受各种毒刑折磨,宁死不屈,坚守党的秘密。

第四段(第19—22自然段)写牢房里同志们对江姐的敬受,“许多慰问信和诗”“秘密传到女牢房”,他们从江姐的英雄行为中受到鼓舞,江姐的回信表达了共产党员钢铁般的意志。

纵观全文,从篇章结构上看,课文写了江姐受到严刑审讯,一夜忍受折磨的过程。

其中第二段是插叙,介绍江姐的经历及被捕原因。

这面插叙对反映江姐的品质起补充和铺垫作用,使全文既突出重点(江姐忍受一夜的折磨),又交待了江姐受刑的起因,对于完整地表现英雄形象很有意义。

3.本文节选自《在烈火中永生》第四章《意志在闪光》。

二、教学目标

1.养成读书的良好习惯,边读边思,深刻领会词句的意思,学会“推敲”词语的方法。

2.学会11个生字,1个多音字,理解12个词语的意思。

3.能理解课文的思路,认识插叙的段落,懂得插叙的作用。

4.能辨析反问句和设问句,进一步了解设问句的作用。

5.感受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钢铁般的坚强意志,体会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不忘革命先烈的斗争业绩。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细读课文第二、三段,理解通过具体事例说明江姐高贵品质的表达方法。

难点:

认识插叙的段落,懂得插叙的作用。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与课文配套的有关声像资料。

二、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和有关词语。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两篇写人的课文,感受了鲁迅先生“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同情关怀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詹天佑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江姐的事迹(出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读课文。

思考:

江姐是怎样的人?

从课文的哪一句话可以看出来?

用“~~~”划出。

(2)讨论上面的思考题: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是用钢铁铸成的!

)”

(3)简介江姐的情况。

出示人物照、全家照的幻灯片。

(4)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多音字看拼音组词:

jiě(  )qiáng(  )

解强qiǎng(  )

jiè(  )jiàng(  )

(2)注意带点字的正确书写:

万籁俱寂:

下面是“赖”,区分籁—懒。

匪首:

书空笔顺一韭匪

(3)理解词语的意思,结合进行理解词语的方法指导(先理解带点的重点字,再解释整个词语的意思。

令人心悸万籁俱寂懦夫

4.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课文反映了江姐怎样的崇高品质?

这些品质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说明的?

(①江姐奉命去农村工作,遭受丈夫被杀害的打击,她强忍悲痛,留在丈夫工作过的地方工作,因叛徒出卖而被捕。

②江姐经受一夜的残酷折磨,坚贞不屈。

(2)根据课文内容的改变,给课文分段,并说说各段的大意。

5.布置作业。

(1)指导完成作业本上第3题。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第一、二、三大段,理解课文的重点词句。

2.理解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江姐品质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过程

1.复习检查。

(1)读准带点的字:

倔强解送屏息

(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什么声音都没有,非常安静。

(万籁俱寂)

②让人心跳。

(令人心悸)

③整夜没有睡觉。

(通夜未眠)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录音,思考:

江姐被捕前哪些表现特别感人?

(2)自由读课文,分别用一句话概括这一段中每个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全班交流。

(①江姐暂时与丈夫断绝通讯联系。

②江姐奉命到奉节去跟丈夫联系。

③江姐得知丈夫牺牲。

④江姐强忍悲愤,离开奉节。

⑤江姐留在丈夫工作过的地方工作,因判徒出卖在万县被捕。

(3)默读第5、6自然段,用“~~~~”划出哪些句子体现了江姐不顾个人安危,强忍悲痛的坚强意志。

讨论交流,理解重点句。

①她抬起头,强压住内心的悲愤……踏着泥泞的路走开了。

“强压住”改成“怀着”行不行?

(“强压住”真实地表达了江姐在极度悲痛的情况下控制自己的感情,不让感情流露出来,表现了江姐性格的坚强,也说明当时所处环境的危险。

“怀着”只指一般的情况。

为什么要强调“默默地”走开了?

(既强调了环境的危险,也表现了江姐内心的悲痛,符合人物的心理。

②她没哭,嘴唇微微抖动,平静地吐出仿佛经过千百次考虑的话。

“嘴唇微微抖动”表示什么?

“平静”与“微微抖动”是矛盾的,为什么用在一起?

(“嘴唇微微抖动”表示江姐内心的悲愤,“平静”表现江姐理智控制着感情,把革命利益放在第一位。

“平静”和“微微抖动”在这里是矛盾的统一,用在一起确切地写出了江姐的心情、神态,说明她在极度悲痛的情况下,把个人的不幸和安危放在一边,以革命事业为重。

小结:

这两个句子写人物的动作、神态,表现了人物的思想品质。

3.学习课文第一段和第三段。

(1)自学课文,思考:

这一夜江姐怎样经受残酷折磨的?

(2)理清课文内容后分层。

(提审——受审——回牢房。

(3)“提审”与第三段哪句话连接?

(“这天夜里带她出去,看来也不会例外。

”)

(4)敌人带江姐去干什么?

(出示女牢房、刑具的幻灯片。

在敌人的毒刑烤打面前,江姐坚贞不屈,表现出钢铁般的革命意志,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概括段意。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第4题和第5题

(1)

(2)。

(2)读课文

第3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细读课文第四段,总结课文。

2.理清课文的层次,懂得插叙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四段。

(1)自学课文,思考:

难友们从江姐的英雄行为中受到怎样的鼓舞?

江姐又是怎样对待同志们的关怀和慰问的?

(全班交流。

(2)理解重点句。

“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是共产党员的意志的、是钢铁铸成的!

”用“钢铁铸在的”跟“竹子做的”作比,为了说明什么?

(表现共产党员的坚强意志。

完成作业本上第5题的第(3)题。

2.总结。

(1)课文第一、三段主要记叙了什么?

(江姐经过一夜折磨的过程。

(2)第二段主要写什么?

能不能把这一段插叙去掉?

(第二段的插叙给江姐的英雄事迹作了必要的补充和铺垫,把事情的起因交代清楚了。

(3)有感情地朗读写江姐在刑讯室坚贞不屈的那部分课文和难友们给江姐的致敬信。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上的练习。

(2)背诵难友们给江姐的信。

小英雄雨来

一、背景知识

1.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雨来掩护交通员,跟日本鬼子作斗争的英雄事迹,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全文分为六大段。

第一段讲雨来的家乡景色优美,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强。

第二段讲雨来上夜校。

第三段主要讲雨来掩护李大叔。

第四段讲雨来跟日本鬼子进行英勇斗争,绝不讲出交通员藏身的地方。

第五段讲芦花村的人们以为雨来牺牲了,都为他惋惜。

第六段讲雨来并没有死。

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描写雨来出现在河面上所用的动词:

“露、抖、抹、扒、扎、游”,用得准确,进一步从行动上反映了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

2.为了帮助学生自学,本课跟前面的选学课文一样,编有旁注,或点明内容的含义,或提示写作方法。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边看旁注边认真自学的读书习惯。

二、教学目标

1.养成边看旁注边认真自学的读书习惯。

2.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生音,理解新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能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能给课文各大段加上合适的小标题,能简要复述课文。

4.初步懂得环境描写与表达中心意思的关系。

5.感受小英雄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优秀品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理清文章的条理以及各段之间的联系。

难点:

懂得环境描写与表达中心思想的关系。

教案实例

一、教学准备:

灯片。

二、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边看旁注边自学,了解故事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二)教学过程

1.揭题释题。

(1)出示课题。

(2)从题目可以看出本文是写什么的?

(写人物的,主要人物是小英雄雨来。

2.初知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①边自学边看旁注,有旁注的地方要特别读得仔细一点。

②注意生字,理解新词,教师作巡回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