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04598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docx

鄂教版语文二下第三单元教案

钟家村实验小学备课专用纸

课题

7、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认识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和10个要求会认的生字。

2、指导识记、书写6个生字,学习第1自然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时

第1课时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启动体验

1、(示题)吃水不忘挖井人读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质疑:

“挖井人”是谁?

“不忘挖井人”的是谁?

这个挖井人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3、师讲述文中“江西革命”的事。

二、初读课文,激活体验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将课后田字格和双横线字各读3遍。

2、出示田字格生字,指名认读、男女生读、组词读。

3、出示双横线生字,全班开火车读。

4、出示田字格生字,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

5、指4名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6、指名交流。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熟读课文,升华体验

1、再次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指名交流。

3、毛主席只是在江西革命时路过沙洲坝在那儿暂住。

他为什么要去挖一口井呢?

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

而后教师、男生、女生合作读第二自然段,力求读准、读流利。

4、面对吃脏水,村民和毛主席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自由读第三、第四自然段。

试着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5、齐读第三、第四自然段。

四、学写生字,践行体验

1、出示生字宝宝“忘”,“导”,“革”,“杂”,“旁”,“念”,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个案设计

板书设计:

7、吃水不忘打井人

“挖井人”?

“不忘挖井人”?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思考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完成课后“写一写”部分生字描红。

课后小记:

钟家村实验小学备课专用纸

课题

7、吃水不忘挖井人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的4个生字。

2、学习课文2-3自然段,

3、学习抓重点词句体会文章内容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体会毛主席尽心尽力为乡亲们排忧解难以及乡亲们感激毛主席的恩情。

课时

第2课时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启动体验

1、教师用生字卡和全体学生玩照镜子游戏,巩固生字。

2、说说毛主席挖井的原因。

二、设计问题,激活体验

1、听了老乡的话,看到这么脏的池塘,毛主席心里会想些什么?

2、那他又是怎么做的呢?

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3、动笔勾画具体描写毛主席挖水井的句子,读一读,看看插图,看你能体会到什么?

4、小组内交流:

(1)互相读一读自己勾画的句子。

(2)谈谈自己的体会。

5、全班同学交流。

引导学生通过读句子,感悟毛主席一心为人民着想,为人民服务的品质。

出示句子:

(1)毛主席捋起衣袖。

卷起裤腿,带头挖了起来。

(通过表演读让学生用体态动作的表演体会“挖、卷、带头挖”,进而体会毛主席处事果断,为村民造福亲力亲为。

)指名读,师生互评。

齐读。

(2)毛主席又亲自下到井底,铺卵石.垫木炭,使井水更加清澈了。

(抓住“亲自、铺、

垫”等词语体会毛主席一心为村民造出清澈的有利于身体健康的水。

)男女生赛读,师评。

6、看到这样清澈的井水,乡亲们会怎么说?

怎么做?

鼓励发挥自己的想象。

分小组演一演。

相机认读体会词卡:

欢呼跳跃奔走相告。

指多名学生读句子,体会激动的心情。

7、齐读第2自然段。

三、交流感情,升华体验

1、乡亲们终于吃上干净的水了,激动的心情可想而知了,不仅如此,解放后……教师引读第3自然段。

2、出示插图。

石碑立好后,可能会有哪些人去看呢?

他们看了后,又会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感悟乡亲们饮水思源的好行为。

3、指导朗读“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这句话。

4、吃水的时候,不要忘“挖井人”。

那么,我们在享受其他东西的时候,又应该不忘哪些人呢?

例如:

“我们吃饭时不忘……”

5、配乐朗读全文。

四、拓展延伸,践行体验

了解有关毛主席的故事,利用班会举行故事比赛,评出故事大王。

五、识字、写字

1、出示“民、席、便”,学生想办法识记字形。

2、指导观察不同写法。

3、范写“民、念”,提示“斜钩”和“卧钩”的区别o

4、学生描红、临写。

5、展示作品。

评议。

个案设计

板书设计:

7、吃水不忘打井人

“挖井人”?

——毛主席

“不忘挖井人”?

——沙洲坝人民

作业设计:

1、完成剩余生字描红。

2、预习第8课。

课后小记:

 

钟家村实验小学备课专用纸

课题

8、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的

与要求

会认本课10个生字,指导书写4个生字;

学习课文的1、2自然段。

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会认本课10个生字,会写4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课时

第1课时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动体验

1、出示课题:

难忘的泼水节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师简介泼水节的来历及傣族的风俗。

二、初读课文,激活体验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将课后田字格和双横线字各读3遍。

2、出示田字格生字,指名认读、男女生读、组词读。

3、出示双横线生字,全班开火车读。

4、出示田字格生字,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

5、指7名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6、指名交流。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课文,升华体验

1、自由读课文的1、2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写生字,践行体验

1、出示生字卡,上面写有“度、敬、赶、驶”四个字,问学生:

你有什么发现?

又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让学生了解撇的写法,学会运笔、顿笔写出笔锋)

2、书写时你想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教师范写“度”。

3、在书上描红。

4、在本子上练习。

个案设计

板书设计:

8、难忘的泼水节

度、敬、赶、驶

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

2、书写生字。

课后小记:

 

钟家村实验小学备课专用纸

课题

8、难忘的泼水节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流利地朗读课文,学写后面5个生字。

2、学习课文3-8段,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

教学重难点

体会周总理和蔼可亲的形象和平易近人的作风,更体会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亲如一家、鱼水情深。

课时

第2课时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启动体验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里。

而泼水节是傣族所特有的一个盛大节日。

记得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格外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总理和他们一起欢度节日,你们也想参加吗?

行,那就让我们一起度过这个——

2、齐读课题。

3、复习生字

二、设计问题,激活体验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么过泼水节的?

1、白由读第3-6自然段,勾画有关句子。

2、小组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

(1)先来看看傣族人民是怎么欢迎周总理的?

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课件相机出示句子,顺序不限。

A、“一大早,人们敲起象脚鼓。

兴高采烈地从四面八方赶来。

”从中你体会出什么?

从哪些词语体会出来的?

抓住“一大早、兴高采烈、四面八方、赶来”等词体会人们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指名读、评议、齐读。

B、“为了欢迎周总理……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毽。

”从中你体会出什么?

(傣族人民用撒花瓣这种独特方式隆重迎接尊贵的客人,他们多么开心呀!

C、一条龙船驶过江而,一串花炮升上天空。

从“一条条”“一串申”更能体现当时场面热闹非凡,人们激动万分。

引读,表演:

人们搬动地欢呼起来:

“周总理来了!

师生赛读。

D、配乐读第3自然段:

课件配乐(葫芦丝乐曲〈月光下的风尾们〉),伴着这婉转动听的乐曲。

让我们也加入欢迎的人群,迎接周总理的到来!

(2)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A、学生读出有关句子后,相机出示句子o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同傣族人民一起载歌载舞。

a.说出表示动作的词:

接过、敲着、踩着、载歌载舞。

b.谈体会:

从周总理的衣着、神态、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平易近人)周总理和普通的傣家人一样,是那样的和蔼可亲。

有感情地朗读。

B、“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一手拿着的树枝蘸水向人们泼洒。

a、傣族人民怎样泼水?

向周总理祝福什么,说一说。

b、周总理怎样泼水?

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说—说。

c、演一演:

配乐师生表演,交际互动,互相祝福。

C“他还乐呵呵地舀了一碗水……幸福的热泪和清凉的水一起流淌……”

a、指名读,

b、说一说:

说说姑娘和小伙为什么留下幸福的热泪?

他们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C、周总理是多么的可敬可亲.姑娘、小伙的脸上已分不清哪是清凉的泉水,哪是幸福的热泪,他们已陶醉在这深深的祝福与关怀之中。

此时,什么语言也无法表达他们的激动、兴奋、快乐、幸福!

教师范读,指名读,评议,男女生赛读。

引读“清清的水,祝福的水……是那么开心!

课件展示泼水节的场面。

分组配乐有感情地朗读第3-6自然段。

三、释疑小结,升华体验

1、为什么说1961年的泼水节令人幸福、难忘?

总理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把幸福和快乐送给傣族人民,与人民心连心.那么可亲可敬。

2、傣族人民沉浸在这幸福的回忆之中,让我们深情地读读第7-8自然段!

四、课外延伸,践行体验

1、查找、收集周总理的有关故事、图片。

2、了解我国的民族节日和民间风俗。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分析结构。

2、教师范写“祝”。

3、学生描红1个、写2个,教师巡视指导。

个案设计

板书设计:

8、难忘的泼水节

接过、敲着、踩着、载歌载舞。

周总理和蔼可亲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描红及课后第2题

2预习第9课

课后小记:

 

钟家村实验小学备课专用纸

课题

9、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学会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字。

掌握多音字“担”。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1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

掌握多音字“担”。

学会10个字,会认双横线中的10个字。

课时

第1课时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过程

一、人物介绍,启动体验

1、介绍课前收集的关于朱德的资料,师补充。

2、板书课题。

认识“朱、扁、担”三个生字。

3、全班齐读课题。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激活体验

1、自由读课文,读完后将课后田字格和双横线字各读3遍。

2、出示田字格生字,指名认读、男女生读、组词读。

3、出示双横线生字,全班开火车读。

4、出示田字格生字,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了哪个生字。

5、指4名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6、指名交流。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课文,升华体验

1、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介绍朱德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历史背景及条件。

四、学写生字,践行体验

1、出示生字宝宝“匹”“官”“甩”“竹”,认读生字。

2、说说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

个案设计

板书设计:

9、朱德的扁担

匹官甩竹

作业设计:

1、书写生字。

2、熟读课文,并思考课后习题。

课后小记:

 

钟家村实验小学备课专用纸

课题

9、朱德的扁担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学写后面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体会到朱德军长在“挑粮”运动中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课时

第2课时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启动体验

1、复习生字

师:

昨天我们认识了许多生字朋友,小朋友们还认识它们吗?

谁能将这些生字宝宝,搬到朱德爷爷扁担两头的箩筐里呢?

2、(看插图)井冈山在我国江西省,周围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势险要。

1917年,毛主席带领红军在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上井冈山.与毛主席的部队会师。

3、上一节课,小朋友们想知道有关朱德爷爷的扁担的许多事情,其中最想了解的是:

朱德爷爷干嘛要在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二、设计问题,激活体验

学习第2—第4自然段:

1、朱德用这根扁担干什么用?

(板书:

挑粮上山)

2、为什么需要挑粮上山?

自由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板书:

严密封锁,粮食奇缺)

3、说得对。

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呢!

(出示投影)说说你看到的朱德。

回答后出示书中的句子:

“他穿着草鞋,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走起路来稳健利落,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也常被他甩得老远。

师: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指导用敬佩的语气读。

强调“满满的”。

师:

谁想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

师:

谁能给他一个评价?

(指名评)这个同学哪儿读得好,可以表扬一下他。

4、既然挑粮上山这么重要,为什么战士们还要把朱德的扁担藏起来呢?

好好读读课文,想一想。

(如果朱德不挑粮,可以更加专心研究国家大事;他们希望朱不要过度疲劳……)

5、挑粮上山到底累在哪里?

,再读读课文,找一找。

师:

刚才通过大家的想象,把挑粮的困难再现到了我们的面前。

是呀,这些就是战土们藏扁担的原因所在。

一个“藏”字,让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师:

现在,你能用读表现出来吗?

(指导学生读出心疼、关心的语气)

师:

男女生比赛,比一比谁更关心朱德爷爷,更着急地把他的扁担藏起来?

6、真是“藏中见真情”哪!

战士们这种情有没有实现?

(没有)

师:

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仍然)

师:

朱德做扁担的行为又让你体会到了什么?

师:

是的,朱德愿意与战士们同甘共苦。

这就让大家——(崇敬之外更增添了几分干劲)

师:

是啊,朱德爷爷的一个“做”,让我们看见了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这种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大家,当时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出示)(齐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粮食绝对可靠。

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

7、让我们再次朗读第2一第4自然段,感受朱德爷爷的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三、拓展延伸,升华体验

小朋友们在课后还可以找一些革命先辈的故事来读一读,增长自己的知识。

四、写字教学,践行体验

1、小朋友们,你们看朱德爷爷用扁担送给咱们4个字。

(出示“急、冈、材、防”)

2、请你们来观察一下,怎么记住“急”这个字?

哪位小书法家愿意讲给我们听—下?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仔细观察一下,这4个字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5、学生说,教师评。

6、学生练写。

个案设计

板书设计:

9、朱德的扁担

挑粮上山

严密封锁,粮食奇缺

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描红及第二题

2、预习古诗诵读。

课后小记:

 

钟家村实验小学备课专用纸

课题

古诗诵读竹石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认识“破、磨、击、尔、南”5个生字,掌握“磨”的两种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通过诵读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背诵古诗,感受竹子坚定顽强的精神。

课时

第1课时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动体验

1、(课件出示《竹石图》,配以古琴乐)

导人:

听过胸有成竹这个成语吧,说的就是清代著名大画家郑燮的故事。

他可喜欢竹子了,大家看到的这幅{竹石图}就是他62岁时的作品。

2、感知图画。

说说画中的竹子给你的感觉。

3、感知古诗。

郑燮还会作诗呢,这画中的诗就是他自己写的,老师读给你们听听吧。

教师范读古诗。

{配以课件《竹石图》及古琴乐)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初读古诗,激活体验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2、自由读诗,自学不认识的字。

(教师进行巡视,提醒学生把宇音读准)

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教师引导学生互评。

4、救师检查生字、生词的读音。

咬定破岩千磨万击坚劲

5、小组齐读古诗,读流利。

三、读诗悟情,升华体验

1、欣赏图画,练习读古诗,整体感悟诗中怎样写画中竹的。

2、逐句练读。

①赏画。

竹子长在什么地方?

学生自由读诗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②教师描述诗句的意境:

竹子紧紧扎根在岩缝中,好像把青山咬住了一样.一点也不放松。

③学生自由读前两句诗,指导学生评读。

标准:

音准、有感情、韵律美。

④赏画想象:

风吹来了,雨打来了,竹子害怕吗?

学生自由读诗句: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①引导学生想象:

除了风吹雨打,竹子还会遇到什么折磨?

教师总结:

风吹、雨淋、霜冻、雪落,这就是千磨万击!

⑥指名读全诗,学生评读。

3、再次整体感悟古诗。

1指名学生诵读全诗。

②对照图画,再读古诗,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③引导:

你喜欢诗中的竹子吗?

为什么?

④有感情地齐读古诗。

4、练习背诵古诗。

学生自由练习背诵,交流好的背诗方法。

四、课后延伸,践行体验

自然界中有好多植物都具有优秀的品质,诗人们时常写诗来赞美它们。

课后读读(梅花)。

下次课大家来交流学习体会。

个案设计

板书设计:

竹石

作业设计:

背诵古诗,并将诗意说给父母听。

课后小记:

钟家村实验小学备课专用纸

课题

语文乐园三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认读4组形近字,能区别它们的异同点,鼓励学生自主发现。

2、读一读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认读4组形近字,能区别它们的异同点,积累表现人物优秀品质的成语。

课时

第1课时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启动体验

1、师:

同学们爱玩游戏吗?

一个单元的学习义结束了,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到语文乐园去玩游戏吧!

2、点击课件:

出现游乐园大门,门上写着“语文乐园(三)”。

3、师:

嗬,游乐园里可真热闹啊!

里面都有什么好玩的呢?

走,进去看看吧!

(点击课件:

走进游乐园大门.由远到近出现了4座游戏小屋,上面分别写着游戏的名称:

大家来找碴、趣味拼图、句子迷宫、跳舞机。

过渡:

游戏可真不少呀,想先玩哪一个呢?

(学生想玩哪个游戏就点击进入)

二、认认读读,激活体验

1、进入游戏小屋,宣布游戏规则:

本游戏共设4小关,每关分别有2张词语卡片.只要能找出带点字的异同处,就能顺利过关。

2、进入第一关,出示2个心形词语卡片:

花瓣——辩论

3、借助拼音读词语,指名读。

4、你发现带点字的相同和不同处了吗?

学生说自己的发现。

(学生说到哪里就点击字的相同或不同部分)

5、顺利闯过第一关。

(课件:

掌声,奖励学生领读。

6、接下来的3关能不能顺利通过呢?

(点课件:

出示另外3组词语卡片)赶快和小组的伙伴互相说说吧,看谁能带领大家顺利闯关。

7、学生分小组学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8、用闯第一关的方法指名说自己的发现,带领大家闯关。

9、小结:

同学们不仅齐心协力顺利闯过了4关,而且学会了区别形近字。

大家有信心进入下一个游戏小屋吗?

三、趣味拼图,升华体验

1、进入游戏小屋,出现了由8个长方形成语卡片组成的大长方形,宣布游戏规则:

卡片后面藏着一幅美丽的图画,读完这些成语,图片就展现在你眼前。

2、师:

想看看卡片后面藏着什么图片吗?

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这些成语吧。

3、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成语,可以和同座互读、齐读等。

4、你想读几号卡片?

指名大声读卡片上的成语。

读对了,点击课件:

卡片翻过来,露出图画的一角。

5、等学生读完卡片后,一幅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庆节日的图片出现在学生面前。

师:

看哪,原来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1

6、(点击课件:

8个成语出现在以此图片为背景的画而上。

师:

看到这些成语,你会想到哪些人呢?

能用上其中的成语说说你想到的人吗?

7、引导学生用其中的成语说说想到的人,在交流中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初步理解这些成语都表现了人物的优秀品质。

8、小结:

这些成语让我们想到了周总理、江爷爷、解放军叔叔……他们的优秀品质让我们永远记在心里。

四、课外积累,践行体验

课外搜集两个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说给父母听。

个案设计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三)

形近字

人物品质

作业设计:

1、积累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语

课后小记:

 

钟家村实验小学备课专用纸

课题

语文乐园三

教学目的

与要求

1、读句子,写句子,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初步感知因果关系的句子。

2、通过读成语故事.帮助学生积累成语,提高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

读句子,写句子。

积累成语。

课时

第2课时

上课时间

总课时数

教学过程

一、句子迷宫,启动体验

1、进入游戏小屋:

出现一组句子,宣布游戏规则:

读一读,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①今年,傣族人民格外高兴。

②今年,傣族人民格外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欢度泼水节。

2、学生自由读句子,互相说说自己的发现。

3、指名读句子,说发现。

4、小结:

后一个句子说出了傣族人民高兴的原因更加具体,让我们把第二个句子正确地写一写吧。

5、学生抄写句子,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容易写错的字。

二、跳舞机,激活体验

1、师:

接下来的这个游戏更有意思了。

如果你们能顺利过关,能随着音乐跳舞呢!

2、学生自由读书上的成语故事,把故事读通顺。

3、指名读故事,听听他读得是否流利。

4、出示故事图片,你能看着这幅阁给同学们讲讲这个故事吗,自由练讲,指名讲。

5、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呢?

6、总结:

揭示成语的含义。

现在,让我们随着跳舞机的音乐跳一段欢快的舞吧!

三、教师总结,升华体验

师:

同学们玩得开心吗?

今天,我们不仅齐心协力成功做完了4个小游戏,还学到了不少知识呢!

明天,我们将继续闯关。

个案设计

四、课外积累,践行体验

回家后将闻鸡起舞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并课外搜集2个成语故事,试着讲一讲。

板书设计:

语文乐园三

“因为”表示原因

闻鸡起舞

作业设计:

1、完成“读一读,写一写”

2、积累成语

课后小记:

 

钟家村实验小学备课专用纸

课题

语文乐园三

教学目的

与要求

通过“探究与发现”引导学生看图读词,了解4个少数民族的节日及风俗,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其他少数民族的节日和风俗。

通过“我的作品”,让学生交流学习本单元的感受,并写下来,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分享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4个少数民族的节日及风俗。

交流学习本单元的感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