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049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9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38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教案教学设计 1Word文件下载.docx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小组:

稿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7分钟)

[材料准备:

多媒体课件]

1.提问:

我们已经学习了观察和记录天气。

那怎么知道我明天出门是否需要带伞呢?

(预设:

看看天气预报。

2.是的,天气预报就在预测未来的天气。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很热衷于研究如何预测未来的天气。

①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人们会在乌龟壳上面写一些天气,然后把乌龟壳放在火上烧,烧着烧着龟壳会裂开,裂缝指着哪种天气,比如雨,古人就预测明天要下雨了。

如果裂缝指着晴,那就预测明天晴。

提问:

同学们,你们觉得这种方法准吗?

为什么?

不准。

②我国早期的医学经典《皇帝内经》十分重视疾病与气候之间的关系。

③西汉时期,我国科学家张衡发明了一种测定风向的仪器——候风仪,又叫相风铜鸟。

它可以随着风转动,风吹来时,鸟头也会转过来,迎着风,展开翅膀,它好像要飞翔的样子。

这简直就是风向标了。

我们国家真了不起!

后来欧洲也出现了类似的仪器,但是比我国的相风铜鸟晚了1000多年呢。

到了晋代,人们将铜鸟改为了木鸟,更轻便,转动也更灵活了。

④唐代李淳风是世界上第一个给风定级的科学家。

他根据风对树木的影响,给风定了10个等级。

1000年后,英国学者把风划分为0到12级。

⑤到了宋朝,人们对气象的认识就更加丰富了,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提到了闪电、冰雹、气候带等,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列了四道测雨雪的算式,可以用来测算平地雨雪的深度。

⑥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设计并制造了现存最早的观象台,这个观象台在我国河南省。

⑦到了明清时期,随着传教士进入中国,中西方气象学研究成果开始融合。

明朝郑和下西洋时,他的船队设有专门观测气象的人员。

到了清朝成立了类似我们现在的气象部门,叫做“钦天监”。

3.揭示课题:

那到了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的天气预报究竟又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板书)

二、探索: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预设25分钟)

[材料准备:

每位同学一张稿纸、学生活动手册]

1.这是气象站目前正在使用的气象观测仪器。

介绍部分仪器。

2.提问:

那天气预报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谁来说一说?

为了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老师带来了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4.大家都看过天气预报节目吧!

请大家根据老师的资料(建议:

当地前几天的气象资料),准备一篇气象播报稿。

然后小组内先来轮流播报,再请小组内最佳天气小主播来台上,为我们播报天气预报。

学生准备,小组练习,上台展示。

三、研讨:

天气预报未来的发展(预设8分钟)

1.提问:

准确的天气预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请设想一下未来的天气预报会有哪些发展和改变呢?

说说你的推测和理由。

2.天脸介绍

我们气象部门正在借助人工智能的算法,让“天脸”像“人脸”一样变得可被识别。

这是目前正在尝试的天脸摄像头,它能自动识别云状、云量、结霜等天气现象,让天气要素能更实时、精准地被观测。

 

【板书设计】

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

气象卫星

探空气球

气象员做出天气预报

数值天气预报

超级

计算机

观测资料

天气雷达

地面观测站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先请学生看书本图片说一说,填一填天气预报的基本流程。

2.交流学习后,再对照刚才自己的填写,进行修正。

【作业设计】

1.在卫星云图中,绿色区域表示()。

A.海洋B.陆地C.云区

2.全球不同的地区放飞探空气球的时间应该()。

A.全球统一B.由国家决定C.由地区决定

3.(多选)气象员对未来一定时间内的天气做出预报需要结合哪些信息?

()

A.地面观测站的仪器获取的观测资料

B.超级计算机做出的数值天气预报

C.当地的天气和气候特点

3.4测量降水量教案教学设计

4.测量降水量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元素。

学生从小就尝试着用他们的感官来观察并判断降雨情况:

小雨、中雨、大雨。

这种使用感觉器官来判断降水多少的方法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引出雨量器这一工具。

这一课让学生知道气象学家是怎样测量、记录和确定降水量的。

为了激发学生观测降水的兴趣,理解雨量器的工作原理,本课让学生亲自制作一个简易雨量器,并用此来测量、记录降水量。

聚焦板块,介绍大气中的水循环规律,了解降水的形式。

探索板块,主要是提出如何判定降水标准,然后自制简易的雨量器,并模拟降水,测定降水量,再通过自制雨量器测得的降水量与科学家测得的降水量进行比较,分析简易雨量器的改进之处。

从而帮助学生理解降水量的概念。

通过研讨活动,判断雨量器中的冰或雪是否也是降水量的一部分,让学生明白下雪、下冰雹等也是降水,从而完善“降水”的概念。

拓展板块,布置了连续10天测量与记录降水量的任务,并要求用柱状图对降水量进行分析。

此活动的开展注重学生长时间观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意识到对大气的认识是建立在长时间的观察与连续性的记录基础之上。

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天气情况的差异,可能一些地区较长时间内没有降雨,可以让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来了解本地的降水情况。

学生对天气现象有一定的生活体验,知道下雨是降水的一种形式,但较难理解下雪、下冰雹也是降水。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看似比较简单,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理解能力,雨量器的制作会存在一定的误差,从而导致测量降水量不准确。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多媒体课件,雨量器实物。

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课件PPT]

1.出示水循环的图片。

提问:

你们能看懂这幅图吗?

水通过阳光照射后蒸发到空气中,在空中形成云,最后变成雨降落到地面。

云除了会变成雨之外,还会变成什么降落到地面呢?

云还会变成雪或冰雹降落到地面。

2.出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这里三幅图,哪些是降水的形式呢?

雨是降水的形式。

那么雪和冰雹呢?

也算是降水的形式,因为它们都是从空中降落到地面。

3.提问:

你们如何判定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

雪和冰雹从天空降落到地面,在地面最后会变成水。

4.引出降水量工具。

如果哪天降雨了,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天的降水量?

如何测量呢?

5.揭示课题:

测量降水量(板书)

确定标准,制作和使用雨量器(预设25分钟)

每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带(胶带)、喷壶、水槽、学生活动手册]

1.确定标准。

出示书本第47页图片。

我们会把有时候的雨称为毛毛雨,我们也会把有些时候的雨称为倾盆大雨。

因为雨的大小不一样。

我们感觉到了雨的大小,那如何精准判断雨的大小呢?

用一个标准的容器把雨水收集起来,再来测量。

在气象站中,这种收集雨水的容器叫做雨量器。

2.制作简易的雨量器。

出示书本第48页图片,再出示制作过程图。

提示:

为了更清楚如何制作简易雨量器,仔细阅读这些过程图。

(建议:

首先明确三个要求,容器必须是直筒,单位是毫米,刻度条要从底部贴起。

而后出示过程步骤。

过程:

①选一个直筒透明杯;

②在杯子外画一条垂直直线;

③沿着直线用透明的刻度条从底部贴起,0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学生活动,活动时间大约5分钟。

3.练习使用雨量器。

模拟下雨,测这场雨的降水量。

出示喷壶,视频播放使用喷壶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读数的方法。

你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喷壶和读数了吗?

喷壶嘴与杯口保持大约5-10厘米距离均匀降雨。

学生活动,重复模拟降水三次,记录活动手册。

活动时间大约15分钟。

4.提问:

自制模拟降水量与气象学家降水量等级标准进行比较,为什么不一样?

气象学家制定的降水量等级标准是24小时的降水量。

三、研讨:

改进雨量器,测量雪的降水量(预设10分钟)

课件]

1.改进制作。

制作雨量器要注意什么?

直筒透明,杯子底部不要太厚,刻度条要贴直,“0”刻度对准杯子内底部。

2.改进模拟降水。

模拟降雨,测量降水量要注意什么?

降水时喷壶嘴要远一点,要用花洒降水,降雨均匀,读数单位毫米不能忘记,不要把毫米记成毫升。

3.出示雨量器中是冰雹的图片。

天空中降冰雹了,这种降水形式怎么测量?

先让这些冰雹全部融化成水,再来读数。

四、拓展:

连续十天测量降水量(预设10分钟)

学生自制雨量器]

1.连续十天测量当地的降水量,并对照“降水量等级标准”确定降水等级。

如果这些天不下雨,查一查气象台报告的这一段时间的降水数据。

2.注意事项:

①雨量器摆放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倒;

②每24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确定下雨的等级;

③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

④如果当地10天内没有降雨,让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降水情况。

降水形式:

制作:

模拟降水:

雨直筒透明放平

雪毫米平视

冰雹“0”刻度对齐毫米

1.课堂上填写用简易雨量器测量三次模拟降水的量。

2.课外利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连续测量十天的降水量并记录在表中。

3.把测得的10天降水量数据绘制成柱状图。

(要求老师在下一次上课前做指导)

1.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的单位是()。

A.厘米B.毫米C.毫升

2.选取制作雨量器的容器要求是()。

A.直筒透明B.上宽下窄C.不规则透明

3.刻度条“0”刻度必须与()对齐。

A.杯子外底部B.杯子内底部C.杯子顶部

3.3测量气温doc教案教学设计

3.测量气温

本课是《天气》单元的第三课。

在前一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气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这节课就要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并由此发现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聚焦部分,首先明确这节课的主题是测量气温。

探索部分,回顾气温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气温计到校园各个地点测量气温。

研讨部分,探讨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来测量气温;

展示各组同学前一节课后的观察气温的数据,绘制柱状图,分析教室外一天的气温是怎样变化的;

通过课堂同一时间、各个地点气温情况的测量情况,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拓展部分,通过调查资料,了解气象站工作者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气温是描述天气情况的要素。

气温的测定是在认识气温计,练习了气温计的读数后进行的,学生用气温计测量获得的数据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将其统计成图表,就可以分析发现某个区域一天或一段时间内的气温变化规律。

每天的气温都在发生变化。

在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不同,室外不同地方的温度也不同;

同一地点,一天中的温度也在不断变化。

要研究气温的变化,首先要明确平时所说的气温是在什么环境下测定的。

1.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空气温度,为了比较,每天可以选同一时间点来测量气温。

2.一天的气温变化有一定的规律。

1.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以此绘制成柱状统计图,分析获得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

2.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

工具的使用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

正确使用气温计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绘制成柱状图,分析获得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

按计划的5个时间点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

气温计、多媒体课件。

每两人一支气温计、记录表、柱状统计图、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

1.课件出示:

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

这两张图片有什么不同?

气温变化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揭示课题

小结:

看样子气温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测量气温”(板书)。

3.聚焦问题

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气温呢?

如何来测量呢?

气温计的使用方法(预设25分钟)

(一)去室外测量气温

每组2根气温计、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气温计,提问:

这是我们上节课学习使用的气温计,你还记得如何使用和读数吗?

2.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全班进行交流。

邀请1-2名学生上台进行教室气温的读数。

3.邀请其他同学对上台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

同学们的读数就是今天的气温吗?

我们应该如何测量今天的气温呢?

5.PPT出示测量气温的方法:

·

放在阳光照射不到且空气通畅的地方;

悬挂在空气中;

保持干燥;

让视线和液柱顶端保持齐平;

示数稳定后再读取。

6.总结并提问:

现在都明白测量气温的办法了吗?

那我们马上要到教室外测量气温了,外出测量还要注意什么?

7.待学生交流回答后,教师再出示温馨提醒:

在老师指定的地点测量气温;

尽量轻声,不打扰其他班级上课;

小组合作,人人都参与测量、读数;

按照测量方法规范测量,及时记录;

完成后快速安静地回到教室。

8.明确要求后,以小组为单位到教师指定地点进行测量。

(特别强调:

测量地点在阴凉通风处,气温计离地面高度1.1米,建议教师在课前事先选好地点,标上组号,并准备好挂钩,方便学生测量)

9.回到教室后,请同学们汇报各组的数据及发现。

10.总结并过渡:

我们在同一个时刻去室外测量气温,各组的测量数据都很接近,那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是都一样呢?

(二)测量并记录教室外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活动记录册、上节课的测量数据]

怎么来研究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情况呢?

(生自由回答)

明天利用每两节课的课间,带上活动记录册到指定地点去进行测量记录,发现规律。

2.出示:

一天五个时间点的气温数据。

说明:

这是某一小组完成的教室外某一处一天中气温变化表,你们有什么发现?

为了我们更容易发现规律,能否引入数学课中的柱状统计图,你们会画吗?

4.PPT演示:

柱状统计图绘制方法,并教授学生口诀:

①找气温,点上点;

②对应条,划横线;

③涂颜色,即完成。

5.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该组同学的数据,在活动记录册中绘制统计图,并根究统计图,说说你们的发现。

实验发现(预设8分钟)

教室外一天中的气温相同吗?

学生反馈交流一天中气温变化规律的发现。

早晚低,午后高。

2.提问:

使用柱状图描述气温有什么优点?

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测量气温?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总结。

气象站是如何测量气温的(预设2分钟)

小资料]

1.总结:

经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都学会气温的测量方法了吗?

还有什么疑问吗?

2.交流:

你们想知道气象站是如何测量气温的吗?

3.教师PPT展示。

4.作业:

今天的课就结束了,明天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一天中气温的测量,并进行记录,看看气温变化情况是否和今天发现的规律相同。

早晚低,午后高

一、课堂上需要教师自主设计一份活动记录单,并使用。

测量气温记录单

日期________小组________

1.当天气温记录

测量地点

测量时间

气温(℃)

2.测量并记录教室外某一处一天中气温的变化。

日期:

____地点:

______

早晨(8:

00)

第二节课后(10:

中午(12:

第六节课后(14:

傍晚(16:

3.活动记录册上的表格及柱状图需要学生在课后第二天进行记录及绘制。

1.一天中的气温最低值出现在()

A.午夜12时B.下午14时C.日出前后

2.下面温度中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的是()

A.室内温度B.手心温度C.室外树荫下通风处的温度

3.为了较准确地读取百叶箱内气温表的示数,应该()

A.将气温计拿下,拿到室内读数

B.将气温计去下,站在百叶箱附近有阳光的地方读数

C.在百叶箱内直接读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