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05811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4.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docx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专项复习一五套a

(小升初)小学语文病句类型大全专项训练

小学阶段,学生由于受到语言习惯的影响,在写句子和写作文时会出现很多的病句,影响表达。

其实,只要我们分析了病句的各种类型与解决方法,修改病句是不难的。

【知识要点一】:

修改符号删除符号:

调换符号:

替换符号:

添加符号:

【知识要点二】:

修改病句的步骤

修改病句是一项常见的训练。

通过修改病句的自测训练,进一步学会辨析句子的正误。

修改病句是有方法可寻的。

一般掌握好“一读,二找,三改,四检查。

●一读,读通句子,弄清原句的本意。

本意是指原句所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修改病句的前提是不能改变原句的本来意思,只有弄清句子的本意,才可能正确修改。

●二找,确定句子的病症。

要修改病句,先要找到句子的病证,确定病因。

一般我们可以根据所学过的几种病句的常见原因,帮助查找病症。

●三改,对证下药。

根据语句的病症及原因,经过认真思考,采用增、删、调、换等方法,动手把错的地方改正。

●四检查。

改完后还得重读一两遍,看看有毛病的地方是否都修改了,修改的是否恰当,是否保持了句子的愿意。

【知识要点三】:

常见病句类型

 

一、成分残缺

二、用词不当

三、搭配不当

四、语序混乱

五、前后矛盾

六、重复啰嗦

七、不符逻辑

八、分类不当

九、指代不明

十、关联词用错

十一、用错标点

一、★成分残缺——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有的谓语不带着宾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意思表达就不完整,不明确。

就是成分残缺。

一般说来,成分残缺有三种情况①主语、谓语、宾语残缺;②必要的修饰语残缺;③关联词残缺。

对于毛病,我们只要按“谁干什么”或“什么怎么样”的格式去检查,就可以发现缺少什么成分。

知道缺少什么成分,才可以对症下药进行修改。

例题一:

为了班集体,做了很多好事。

(谁做了许多好事?

表达不明确,因此这个句子缺少了主语)

例题二:

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

(“响应”一般与“号召”搭配在一起,不能说响应学习雷锋,因此改为:

少先队员们积极响应学习雷锋的号召。

〓针对练习〓

1、通过游览长城,使我受到了教育。

2、我们募捐活动。

3、凶残的敌人把浑身打得遍体鳞伤。

4、课文赞扬了默默无闻。

5、通过主题会,激起了我们热爱祖国的感情。

6、春天来了,越来越来暖和了。

7、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

8、学了《爱迪生》这一课受到了教育。

9、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二、★用词不当——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应恰当地选用词语,否则就就容易在词义范围大小、褒贬等方面用得不当,特别是近义词,关联词

用错,造成病句。

例题一:

“他做事很冷静、武断。

”(“武断”是贬义词,用得不当,应改为“果断”。

〓针对练习〓

A、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绩。

B、眼前像隔着雾,看东西不明不白。

C、抗日战争时代,家乡出现了不少抗日英雄。

D、要想写好作文,就要有不怕困苦的精神。

E、在班会上,同学们实事求是地揭发了他工作中的优点和缺点。

三、★搭配不当——句子中的主、谓之间,谓、宾之间,主,宾之间,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之间,都要搭配正确。

句子中某些词语在意义上不能相互搭配或者是搭配起来不合事理,违反了语言的习惯,造成了病句。

例题一:

“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歌声和优美的舞蹈。

”(“听到”与”优美的舞蹈”显然不能搭配,应改为“在联欢会上,我们听到悦耳的

歌声,看到优美的舞蹈。

”)

〓针对练习〓

(1)在老师的帮助下,我很快克服了错误。

(2)我的家乡是罗定市人。

(3)我们要明确学习态度。

(4)同学们冒着毛毛的细雨和泥泞的道路前进。

(5)我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巨的任务。

(6)今天联欢会上的音乐和舞蹈真好看。

(7)我很喜欢参加自然博物馆。

(8)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前进。

(9)战斗正在热烈地进行着。

四、★语序混乱——在一般情况下,一句话里面的词序是固定的,词序变了,颠倒了位置,句子的意思就会发生变化,甚至造成病句。

例一:

“语文对我很感兴趣。

”(“语文”和“我”的位置颠倒了,应改为“我对语文很感兴趣。

”)

〓针对练习〓

(1)小丽在上学的路上,一个人向学校走去。

(2)个老人的头发已经花白,大约有六七十岁。

(3)老师介绍了许多张海迪的事迹。

(4)陈春梅的乐于助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5)历史博物馆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一大批文物。

(6)我们学校师生全体去参观科技馆。

(7)王丽在演唱会上唱了优美的一支歌。

(8)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9)李华被同学们一定评为三好学生。

(10)学校把“学雷锋积极分子”的名单已经公布出来了。

五、★前后矛盾——在同一个句子中,前后表达的意思自相矛盾,造成了语意不明。

例如:

“我估计他这道题目肯定做错了。

”前半句估计是不够肯定的意思,而后半句又肯定他错了,便出现了矛盾,到底情况如何呢?

使人不清楚。

可以改为“我估计他这道题做错了。

”或“我断定他这道题做错了。

六、★重复罗嗦——句子既要完整、正确,又要简洁、明了。

不恰当地连续使用几个形容词,或者堆砌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成分,都会弄巧成拙,造成句子意思重复,啰嗦累赘。

例如:

“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句中“兴冲冲”和“兴高采烈”都是表示他很高兴的样子,可删去其中一个。

〓针对练习〓

(1)爷爷经常向我讲起他小时候过去的辛酸的往事。

(2)在“向贫困山区小朋友献爱心”活动中,小英最早首先第一个捐款。

(3)盛开的菊开完全开放,非常美丽。

(4)树上结满了许多又红又大的苹果。

(5)老师批评我的作文“内容简单,不够丰富”。

(6)我不禁忍不住笑出声来。

(7)联欢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走上台表演节目。

(8)奶奶的菜园里种了茄子、西红柿、黄瓜和蔬菜。

(9)我经常阅读、看科幻小说。

(10)松鼠喜欢把窝搭在高大的大树上。

七、★不符逻辑——句子中某些词语概念不清,使用错误,或表达的意思不符合事理,也易造成病句。

例一:

“稻子成熟了,田野上一片碧绿,一派丰收的景象。

”稻子成熟时是一片金黄色,而本句中形容一片碧绿,不合事理。

〓针对练习〓

(1)元宵节那天晚上,群星闪烁,弯弯的月儿挂在天边……

(2)班里的同学基本都交作业了。

(3)在不见五指的夜晚,我模模糊糊地看到前面十几米以外有一个人影。

(4)火红的枫叶在和煦的春风中摇动。

(5)学习方法正确是决定学习效率高低的关键。

(6)小叶同学各方面都能严格要求自己,只是对锻炼身体还不够重视

(7)上完四年级了,还有二年没有毕业。

(8)三十的晚上,我们在月光下放爆竹。

八、★分类不当——指句子中词语的概念不清,属性不当,范围大小归属混乱。

例一:

“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这里的“南京长江大桥”不属于“古迹”,归属概念不清,应改为“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

”)

〓针对练习〓

(1)妈妈买来了许多蔬菜、白菜、胡萝卜和糖果。

(2)动物园的爬行动物馆里展出了各种蛇和许多鸟。

(3)前来参观的有老人、工人、农民、老师、学生。

(4)图书角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

(5)这家小百货出售日用品和肥皂、牙膏等。

九、★指代不明——说话写话时,为不避免重复,我们常常使用一些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代词。

如:

我、你、他、它、这、那等等。

但是代词不能滥用。

如果不该用的时候也用了,或者用得不正确,就会产生指代不明的毛病。

例一:

“中午,许敏和童林一起上学,他问他下午的班会将讨论什么问题。

(句中出现两个他,不知道是只许敏还是童林,因此改为:

中午,许敏和童林一起上学,许敏问他下午的班会将讨论什么问题。

〓针对练习〓

(1)吴明见到李华,她对他说:

“明天请你帮我请一天假。

(2)五㈠班和五㈡班约定,要他们的教室里举行联欢会。

(3)夫子庙和白鹭洲都在我家附近,妈妈说明天带我去那儿玩。

(4)动物园里有熊猫、大象、猴子等可爱的动物,我特别喜欢它。

(5)桌子上有钢笔和尺子,这是他的,那是她的。

(6)黄宏和小燕一起去登仙楼山,她比她爬得快,她先登上仙楼顶峰。

十、★关联词误用——复句中,我们一般用关联词把各分句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关系。

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乱用,错用关联词语,也会造成病句。

例一:

“不但黄山是个风景优美的地方,而且我很想去游览一下。

”这句话构不成递进关系而是因果关系。

因此,要把关联词“不但……而且……”改为“因为……所以……”;

例二:

“你只有认真刻苦地学习,就能取得良好成绩。

”句子中“只有……就……”关联词搭配不当,应改为“只有……才……”。

〓针对练习〓

(1)虽然他是班长,但是他民作很负责。

(2)因为他有很大进步,但是老师表扬了他。

(3)只有社会主义就能救中国。

(4)不管困难多大,他都能克服。

(5)跑不但可以锻炼意志,而且可以锻炼身体。

(6)弟弟年纪很小,因此懂得许多深刻道理。

十一、★用错标点——标点、起停顿,调节句缓急轻重等作用,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使用,会造成病句。

如:

我们看了“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

改:

我们看了《闪闪的红星》这部电影。

〓针对练习〓

(1)“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

“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2)暑假学校举办了文物,美术,摄影展览。

(3)“我校明天开运动会!

”小明平淡地说。

(4)陈姨买来的食物真多:

有苹果、雪梨、花生。

(5)“你是中学生吗。

”“我是。

以上10种常见的病句,供大家参考。

在修改病句时,要认真琢磨推敲,对症下药,才能修改好病句,使句子意思表达得清楚、完整。

(小升初)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知识点专项复习(精华版)

1.标题作用: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2.动词理解:

XX生动表现了人(事)物XX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

修辞+修辞作用

例题:

请问文中划线部分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比喻:

用XX比喻XX,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物)……

拟人:

把XX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

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

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设问:

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

用XX代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

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4.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

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读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

XX和XX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XX的特点

(2)象征,作用:

使文章立意深远,含蕴深刻

(3)伏笔,作用:

对将要出现的XX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

使文章结构严谨,使文章主题更加鲜明,使文章更加严密(5)烘托、渲染,作用:

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

A、引起下文

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

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3)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E、引人深思

6.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

外貌、语言、动作、心里、神态、正面、侧面描写作用:

表现人物XX的特点,突出人物XX的性格(品质、思想)

(2)环境: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

烘托一中XX的气氛,表达一种XX的思想感情

7.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

谁+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9.简要概括文中事物特点:

首先分析文章的结构,注意文中的连接词(首先、其次、还、然后、也、最后、此外……),这些词语外面的句子往往就是事物的特点。

(小升初)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知识点专项复习(精华版)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

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

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

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上下文。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

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

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

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

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4、对比:

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

强调了……加强语气

6、反问:

强调,加强语气等;(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联系上下文,围绕主题,挖掘出句子深层含义,再整理一下自己的语言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

为什么?

动词: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

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

如(如:

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注:

有些是可以换的,不要一律写不能换,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为什么?

答:

不能。

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注:

有些是可以的,不要一律写不能,要先搞清楚再写能不能哦!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

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

(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

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

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文:

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

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小升初)小学语文阅读答题技巧知识点专项复习(精华版)

一﹑修辞格与体会文章表达。

1﹑读出佳句在文章中的位置及地位。

2﹑公式:

①比喻:

……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地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②拟人:

……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与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③夸张:

……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④反问:

……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⑤排比:

……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⑥对偶:

……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二、插叙的作用。

1、读出插叙的语段的位置及和全文的联系。

2、公式:

……采用了插叙的写法,既对文章……的内容加以补充,又突出了文章的……的主题(或丰富了主人公……的性格)。

三、归纳文章的中心。

公式:

①写人为主:

这篇文章记叙了……赞扬了……表达了……

②记事为主:

这篇文章记叙了……(批评了)歌颂了……表现了……

③写景状物:

这篇文章采用了……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抒发了……④游记:

这篇文章描写了……表达了……感情

⑤议论文:

这篇文章论述了……阐明了……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

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

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

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

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2、明确描写类型及相关知识:

①外貌(肖像)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②语言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表露人物感情,提示了人物内心世界

③动作(细节)描的主要作用就是显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可使人物具有活力,栩栩如生

④心理(神态)描写的主要作用就是展现人物的精神面貌,尤其是复杂的心理主刻画,更能提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3、公式:

外貌:

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

……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

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心理:

……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③……的景物描写,反映了……的情景,为全文定下了……的感情基调。

七、仿写句子。

公式:

①数清例句的字数。

②弄清例句所采用的修辞手法(没有修辞手法的除外)。

③读懂例句与所要仿写的句子在概念和现象上的联系。

八、读图题。

公式:

①分析画面构成要素。

看清上中下或左中右各有什么,画面的主题词或标题是什么,画面中的人物语言有什么。

②给漫画写题目的公式:

题目+内容+启发。

③结合画面含义,说自己的看法或得到的启示及提出自己的意见,要分要点来写(写成1、2、3)

④给画面定标题,要不能离开画面含义或寓意。

⑤说画面的寓意,也就是看到A联想到B,A、B具有共性。

九、探究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段从中得出的结论。

②分析所给的图表数据变化情况,得出结论。

③用一句话来概括你的结论,但最好分1、2、3来表达。

④提出你的看法。

十、概括题。

公式:

①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要找出几则材料的共性,然后用一句话表达。

②分析所给的语言材料,找出每则材料所讲现象的重点,然后用一句话综合表达。

当然也可以写成“我的发现是1、2、3点”。

③分析所给的名著阅读选段内容,然后从中找出关键情节或人物语言,动作,再用一句语言来概括人物的性格。

十一、名著阅读。

公式:

①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要具体写明1、2、3点。

十二、写信。

公式:

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

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十三、诗文佳句赏欣。

公式:

①推敲词语运用,注意用“生动”、“形象”、“逼真”等词语。

格式为:

……用运的好,描写了(或刻画了)……,十分形象、生动、传神。

②从修辞格来赏欣,见前面修辞格。

③从诗文整句的思想性来赏欣,要从诗文所具有的意境(思想境界,包含的哲理)上来写,类似于解释诗句。

十四、说明文学家(或文学作品)风格。

公式:

①写明作者所生活的年代。

②写明作者作品的特征。

②结合作者具体作品中的“诗文句”来说明特点。

十五、结合语境说加点词语在文中的特殊含义。

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3、……意思是……

十六、前后照应。

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十七、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十八、文章开头写景语段的作用。

公式:

1、分析所写景物的特色。

2、……描写了……,为下文写……打下了伏笔。

十九、记叙线索。

公式:

1、分析线索种类:

1、以“物”为线索;2、以“事”;3、以“人”;4、以“时间”;5、以“感情”。

2、以……为线索,串连事例,塑造人物形象,集中表现了主题。

二十、称谓变化。

公式:

1、找出人物称谓的变化词语。

2、采用第一人称,亲切、真实。

3、称谓变化也反映了情感的变化。

 

(小升初)小学语文知识点:

100例病句修改专项复习

一、成分残缺:

句子不完整。

 

例:

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缺了“谁”)

 

改:

读了《革命烈士诗二首》后,我们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二、搭配不当:

 

例:

春天的苏州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不能说“苏州是季节”)

 

改:

苏州的春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应说“春天是季节”)

 

三、前后矛盾:

 

例:

我的家庭作业基本上全部做完了。

(“基本上”与“全部”矛盾,二选一)

 

改:

我的家庭作业基本上做完了。

 

或:

我的家庭作业全部做完了。

 

四、语义重复:

 

例:

我一定要改正不好的缺点。

(“不好的”与“缺点”重复)

 

改:

我一定要改正缺点。

五、不合逻辑:

 

例:

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和水果。

 

(“水果”包括“葡萄、苹果、梨”等)

 

改:

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葡萄、苹果、梨。

 

或:

商店的货架上摆满了水果。

 

六、语序颠倒:

 

例:

他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艰巨任务。

(“一次又一次”应修饰“完成了”)

 

改:

他一次又一次完成了艰巨任务。

 

七、形容不当:

 

例:

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教室里不可能响起“排山倒海”的掌声)

 

改:

王老师讲完故事,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

 

八、指代不明:

 

例:

老师批评了小明和小东,叫他写检讨。

(前面是“小明”和“小东”,后面是“叫他”,到底是谁?

 

改:

老师批评了小明和小东,叫他们写检讨。

 

(一)

 

缺少部分:

 

1.经过半年的努力,终于赶上来了。

2.光荣的成了中国共产党。

3.大家在操场上愉快地做。

4.我们肩负着建设社会主义祖国。

5.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6.盖起了一幢又一幢的高楼。

7.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进。

8.老师和我们在操场哂纳感做老鹰捉小鸡。

 

(二)

词语搭配不当

1.经过大家的努力,我们的学习成绩大大增加了。

2.这座桥不但坚硬,而且美观。

3.我们热烈庆祝小红同学被评上“三好”队薄?

/font>

4.小气象员坚持每天考察天气的变化。

5.我们一定坚持光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