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14711735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7.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docx

四下品德与社会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通信连万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了解一些具体的通信手段知道什么是通信。

  2.使学生懂得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离不开通信。

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通信”及一些具体的通信手段。

难点是通信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准备:

  学生订阅的报刊、信件、电报单、生日贺卡、半导体收音机、儿童玩具电话机、儿童玩具无线电对讲机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地球上的人类是生活在一个大的社会生活环境中的。

在这个大的社会生活环境中,有与我们生活紧密相关的各行各业。

在前面的两个单元里我们了解了农业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交通运输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

今天我们就再来了解一下,通信与我们社会生活的关系。

  教师:

在我们现代社会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有许多的事情告诉别人,或是别人有事情或信息告诉我们。

有些事情是可以亲自面谈的,可是有些事情由于路途遥远或是时间的原因无法面谈。

这就需要利用通信手段来解决。

我们打个电话、写封信或拍封电报,这就是通信——“就是把信息从一个地方传到另一个地方。

  教师:

你们知道常见的通信方式都有哪些吗?

  

  教师:

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新的通信方式不断地走入我们的社会生活,像传真。

卫星通信、电视电话等。

  教师:

(把报刊、杂志、信件、贺卡、明信片等展示给同学们)你们都经常阅读什么报纸,订阅哪些杂志,收到过别人寄来的信件和贺卡吗?

  教师:

我们通过阅读报纸、杂志,可以了解到很多新闻和国内外大事,可以增长很多的知识,互赠贺卡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友谊。

  教师:

(手持半导体收音机)你们每天都听无线电广播吗?

收音机里每天都播送什么内容?

  教师:

每天看电视,最爱看什么节目?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

听广播、看电视、打电话、拍电报这也是通信,此外还有我们平时接触不多的传真等。

  教师:

观察图中都是什么通信方式。

  教师:

同学们,你们想象一下,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这些通信设施,将会是怎样的呢?

  学生:

(讨论)略。

  教师:

我们现代社会生活是离不开通信的。

  我们通过这些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可以非常快地看到、听到全国的和世界各地的新闻。

有的当时就可以听到、看到。

你们可以举一点这方面的例子吗?

  教师:

现代化的通信技术好像把地球都缩小了,好像把我们和遥远地方的距离都缩短了。

我们是“在通信中了解社会”了。

  教师:

在通信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

(遵守相关法律)

  教师依据板书归纳总结全课,巩固知识。

板书设计:

  一、传递信息就是通信

  二、现代生活离不开通信

    信件、报纸、电话、电和广播、电讯……

三、在通信中也要遵守法律

 

 

第二课:

从烽火台到互联网

教学目标:

  知识:

使学生知道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和特点;知道近代以来通信的主要种类和特点。

  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小结的主要内容,并能有条理的表达大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向学生渗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使学生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教学重点:

古代通信的特点和方式

教学难点:

古代通信到近代以来的通信变化即如何体现“发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教师启用电脑点击图片一,提问:

画面反映了什么内容?

(提示:

烽火狼烟)。

  2.教师点击电脑,提问:

你听到了什么?

画面反映的又是什么内容?

(提问:

电波或电信号的声音,反映信息传递的快速。

3.讲述:

以上两组画面反映了通信在人类社会中的变化。

导入新课。

(二)新课传授:

 讨论交流:

①    古代通信的主要方式是什么?

②除了烽火狼烟之外,古代还有哪些通信手段?

 第一,古代的通信方式为依靠人力、畜力传递信件实物的邮政通信。

第二,擂鼓传信和飞鸽传书。

(教师追加提问“擂鼓传信传递什么信息,飞鸽传书又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

“古代通信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

燃起烽火点燃狼烟这是我们祖先创造的当时社会最为快捷的通信方法,可以说是现代预警信号的前身。

那么在我国还有哪些传递信息的方法。

在国外,古代的人们又是怎样进行通信的?

  提示从通信工具、业务种类、传递的速度与数量、传递的内容四方面进行。

教师小结过渡:

古代通信靠人力、畜力完成传递速度慢、数量少。

传递的主要信函等实物没有民间的通信,多是官方通信,那么近代以来通信出现了哪些变化?

 出示不同年代通信速度对照表,学生讨论。

(三)探究活动:

1.过去的电话什么样子,有什么用途?

今天出现了哪些电话,有什么用途?

  2.学生发言,教师根据回答进行归纳。

  3.师生共同总结:

过去的电话有话筒(听筒)、话机、话线、电线、很笨重,不能携带。

只能听到声音。

现在,有录音电话,电话有录音机的功能;可视电话,在打电话时能够看到地方,听到声音,拉近了打电话人的距离;传真电话有传真机的功能;电话现在可装分机;无线移动电话、携带方便,可打电话、发收短消息、存储信息、照相等多种功能,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社会生活。

4.师生畅想未来的通信还会有哪些变化。

第三课:

小窗口大世界

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第一单元《通信与生活》主题三“小窗口,大世界”的第3课时,既要让学生了解大众传媒的概念,对各种不同的传媒进行初步介绍,又要让学生学习怎样在生活中利用各种媒体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不仅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传媒世界的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感受强烈的时代气息,激发他们探究传媒世界的愿望,进而进一步运用传媒。

教材的编排提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前必须要充分地感知生活、了解生活,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调查、体验、合作、交流等途径来探究自己身边的传媒世界,使学生感受到信息传媒在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什么是大众传媒,以及大众媒体的种类;

2、使学生知道通过大众媒体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3、了解传媒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要学会如何安全、有效、合理地使用各种媒体,学会从电视、书籍、杂志、网络等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1、班级学生自由组合成8人一组的学习小组,利用课下时间查找有关传媒概念的资料。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了解电视、广播、书报、广告、杂志、网络等媒体在生活中的运用,了解这些媒体的作用,并查阅相关媒体资料。

3、将学习小组收集的资料以各种形式在课前整理消化,以备课上交流。

教师准备

1、摸底调查,知道学生对各种媒体的认知水平和了解程度,以及学生对电视节目的喜好。

2、收集各类传媒的资料,了解学生信息的来源。

3、提供搜索资料的门户网站。

4、春节晚会《千手观音》片断、歌曲《老鼠爱大米》、可口可乐广告图片及广告歌曲等传媒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阶梯攻关

师:

小小窗口感知大千世界,了解传媒,感受精彩,今天老师将同学们一起聊一聊有关大众传媒的话题。

教师出示课前阶梯攻关目标:

1、什么是大众传媒?

2、生活中有那些我们熟悉的媒体?

(要求各学习小组根据自己组的调查结果写出所知道传媒的种类,越多越好)

学习小组根据预习情况选择不同难度进行知识攻关。

(二)组内合作,回忆经验

1、师:

下面进入生活测试目标,生活测试目标主要是要考察同学们的观察力,以及生活实践能力,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没有固定答案,但是要求同学们回答过程中,必须要联系自已的生活实践做答,下面每个学习小组有20秒钟时间选择决定自己的测题选项。

2、学生选择不同生活测试题,小组合作,回忆生活经验,回答问题。

(三)广谈体验,争论疑义

教师从三个不同角度让学生了解媒体的传播,以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1、播放网络流行歌曲《老鼠爱大米》,师提出问题:

请问这段音乐你最早是在什么地方听到的?

你能说出这首歌最初是通过哪种传媒来进行推广的?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教师小结)

2、教师提出有关广告、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学习小组合作解答。

3、学生总结媒体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内调查,归纳整理

1、师:

现在无论广播电视,还是书刊网络,各种媒体都和我们的生活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多姿多彩的媒体世界中,哪些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的节目受到大家欢迎呢?

让我们做个课堂小调查吧。

2、学习小组调查同学们喜欢的电视广播节目类型、报刊书籍类型,有学习小组组长负责填表。

3、学生自由总结自己喜欢此类型媒体的原因。

(五)交流生活,解决问题

1、师:

随着大众媒体的普及,看电视、报纸、听广播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我们是怎样利用身边的媒体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呢,让我们进入今天的生活聊天室,一起聊聊吧!

2、出示问题:

昨天,社会老师给我们讲了航天英雄杨立伟叔叔与神舟五号的故事,我们特别感兴趣,想了解更多有关这方面的资料,可又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找到这些资料,同学们,你们能帮我想想办法吗?

3、学生小组讨论,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提出解决方案。

4、师生对话,教师引导学生

(六)提出目标,评价自我

1、教师布置新任务,出示问题:

问题一:

我家终于要买电脑了,可是爸爸妈妈却不知道哪种品牌最好,同学们知道吗?

你们是从哪里了解到的呢?

问题二:

最近我们要到郊外去野餐,可是总担心天气不好,如果万一下雨了,那多扫兴呀,这可怎么办呀?

2、学生可以自由讨论、回答。

3、小组对课堂学习进行自我评价。

4、教师总结。

第四课:

从看电视说起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选择健康电视内容进行娱乐的能力,能合理安排时间。

2、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传媒。

3、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

教学重点:

认识电视、网络、书刊等大众媒体对自己成长所发挥的积极作用,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大众传媒。

教学难点:

能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与父母进行平等交流和沟通。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话题

师: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

(喜欢)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多媒体播放一些精彩的电视栏目片头)。

师:

平时你们都喜欢看哪些栏目?

为什么?

二、看电视的风波

师:

我有一个小侄子,他也跟你们一样,喜欢看电视,尤其爱看《蓝猫淘气3000问》,可爸爸不让看,怕影响学习,只有周末才让看。

他因此很苦恼,你能帮他想办法吗?

师:

你们的主意都不错,我一定转告他。

师:

你们也有类似的苦恼吗?

师:

对,我们看电视一定要注童保护眼睛,不要离电视太近,也不要看得太久。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本,了解一下大人对我们看电视有哪些不同的意见。

(师生共同看课本,教师在大屏幕上指导)

师:

看了他们的意见,你有什么想法?

师:

大人的哪些意见我们是可以接受的?

(板书:

控制时间、内容健康、合理安排时间)

师:

看电视并不是一无是处,你能说说都有哪些好处?

师:

你看电视时和家长争执过吗?

怎么解决的?

师:

如果你是一名小记者,你能针对看电视的话题去询问哪些问题?

师:

我有一个小朋友,他也有好多问题要问,请你们帮他问一问。

三、采访活动

采访要求:

3--5人自由组合,从电视内容、看电视时间和怎样合理安排三个方面选一个话题进行采访,注意填写好采访时间、采访对象和采访内容。

(伴随轻快的音乐,学生们现场采访听课的老师。

汇报采访结果:

四、拟订协议

师:

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让我们开阔视野、放松心情,生活还真离不开!

如果你们和家人有什么争执,可以拟一份协议。

(多媒体展示一份阅读课外书的协议样本,学生草拟。

同学之间交流自己拟订的协议。

老师随机抽取典型的协议,师生共同评析。

展示协议:

(1)甲方与乙方看电视的时间规定;

(2)甲方和乙方看电视时把一个节目看完才能换;

(3)甲方可选择哪几天晚上看电视;

(4)电视内容必须对自己有益;

五、拓展总结

师:

同学们拟订的协议真不错,希望你们回家以后同父母共同协商后再履行。

除了看电视以外,你们知道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大众传媒吗?

师:

今天老师很高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师:

祝你们健康快乐成长!

第二单元

1.请你相信我

 教学目标:

1.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言而无信不仅会给对方带来不悦,而且还人抢劫别人的信任。

2.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诚实守信的。

教学准备:

准备“悄悄话”信箱。

教学设计:

活动一我信任的人

1. 让学生事先回忆在自己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最信任的人?

自己为什么信任他?

参照教材案例和表格,把自己信得过的人的姓名,以及信任的原因写出来。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也可以是父母、亲朋好友等。

2. 课上,师生共同进行互动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

可以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再向全班汇报。

3. 在交流的基础上,大家共同总结,怎样做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活动二“悄悄话”信箱

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在生活中,由于一些人对自己不讲诚信,给自己带来的不快或伤害。

如某次约定,对方失约;本以为对方说的是真心话,事后发现是谎言;明知是对方做的错事,仩他就是不承认等。

2.学生把遇到的类似事情和当时的心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这个人的看法写出来,不要写上姓名,放进“悄悄话”信箱。

然后情学生任意抽出一张阅读,读后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

教师也可以参与其中,谈自己的心情和感受。

活动三 走进“诚信乐园”

此活动是对前两个活动的综合与总结,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梳理诚信的含义,疘此过程中引导学生自我反省,调整自己的行为。

可以参考以下方式,开展学习和研讨活动。

1.老师用童话的方式讲“诚信乐园”的故事:

生活在“诚信乐园”里的人们没有猜疑,没有欺骗,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真诚相待……也可以让学生凭借自己的想象,描绘生活在一个讲诚信的“诚信乐园”里,人们之间会怎样生活和交往,使学生对“诚信乐园”产生向往之情。

2.小组交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走进“诚信乐园”。

然后选出代表汇报,全班共同拟订“诚信乐园”入园条件。

3.制作诚信卡。

请学生根据入园条件,想一想自己是否能进入“诚信乐园”,并根据自己的情况,每人制作一张“诚信卡”,在上面写上自己的承诺。

在班上展示、介绍自己制作的“诚信卡”。

4.每天查一查自己的承诺是不是做到了,并把履行的情况记录在卡上。

每周末,凭着这张卡“诚信乐园”的人,都将被授予“诚信园民”的称号。

2.诚信是金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和儿童的生活体验,理解诚实守信的重要意义,懂得“人无信不立”的道理。

2.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准备:

收集关于诚信的故事、格言等

教学设计:

活动一共话诚信

1.课前活动

请学生将教材第8页的故事讲给周围人听,并根据下面的问卷表,了解他们对“诚信”的看法。

也可以让学生问一问:

“假如让你必须抛弃其中的一项,你会不会扔掉‘诚信’?

为什么?

2.课上活动

1)分组讨论教材上的故事:

那个扔掉诚信的年轻人可能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想象一个不讲诚信的人在待人处世时会是什么样,这样下去,其结局可能是什么?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续演出来。

2)组内交流课前调查的情况和问卷的统计结果,看看划去“诚信”的人占多大比例,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3)结合教材第9页的案例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如果丢掉了诚信,即使有关聪明的大脑,出众的才学,却因为不被社会承认,他的才学机敏无法展现、金钱荣誉无法获得。

从中懂得诚信是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做人要诚实守信进而体会“人无信不立”的含义。

活动二 假如没有诚信

1.通过收集媒体中的相关报道、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调查周围人等方式,了解有关不诚不信害人害己的事例,教师也可以补充。

2.结合学生收集的案例和教材第10~11页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社会生活中的不诚不信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同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1)在生活中,为什么有不少人心中总怀有一分猜疑或戒心?

如买东西总害怕上当受骗,听商家介绍产品总怀疑有假,得到一个承诺总担心不能兑现等。

2)当社会抢劫诚信时,那些诚实守信的人会受到什么影响?

如当假货充斥市场时,那些诚实守法做生意的商家会受到什么影响?

当人们之间抢劫了最基本的信任,那些诚实守信的人会受到怎样的伤害……

通过研讨,使学生体会和认识:

在社会生活中,一旦失去了诚信,不仅人当事者造成直接的伤害,而且也使整个社会抢劫安全感,人与人抢劫最起码的信任,受伤害的是包括自己在内的所有人。

从而提高儿童对社会生活中不讲诚信现象的忧患意识和对诚信社会的向往。

活动三  诚信讨论会

1.让学生讲讲曾子杀猪的故事,并结合教材中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曾子这样做有用意。

可以围绕几个问题让学生分别续编故事:

1)曾子的孩子听妈妈说回来要杀猪给他吃,非常高兴,可是妈妈回来后没有给他杀猪,他……后来,他的妈妈再给他许诺,他会……

2)曾子的孩子盼望妈妈能给自己杀猪吃,可又担心,妈妈会不会只是哄他,不会真的杀猪。

没想到,爸爸和妈妈果然履行了承诺,他……

3)曾子的妻子本想用这句话哄哄孩子,没想到丈夫那么认真,她无法理解丈夫的举动。

于是,夫妻争执了……

4)曾子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胡道理,以后,她再给孩子许诺时会……

2.围绕书吕第13页“瞭望台”的内容,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展开讨论或辩论。

可以围绕这样一些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辩论:

1)假如你是老师,遇到这样的事会怎么处理?

2)假如你是社会中的一员,像支持这们教师的做法,还是反对或不支持?

3)你认为将这件事曝光,是不是小题大做?

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分成不同的小组,各自说明自己的理由。

教师在引导学生辩论时,可以进一步让学生思考:

这介女教师这样做的目的,人们拿出这个问题来讨论的理由。

3.社会呼唤诚信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承诺形式,感知社会各种主体(厂家———消费者、政府——市民、签定合同的甲方——乙方……)对诚信的期待。

2.知道诚信品牌毁之容易建之难,我们应该每时每事以诚为本。

3.关注社会诚信问题,愿意为打造诚信社会出一份力。

教学准备:

社会调查

教学设计:

活动一  找找社会生活中的承诺

1.课前,让学生收集家中购物时获得的信誉卡、保修卡等,问一问父母或周围人,了解这些信誉卡、保修卡的作用;在购物时,有无这些卡对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会产生什么不同影响;厂家是不是履行了卡中的承诺。

还可以让学生注意观察街道、村头墙上贴的一些向市民、村民承诺的公约、告示;找一找、看一看媒体中相关报道等。

通过这些访问、观察、查找等活动,让学生体会社会生活中承诺的各种形式与内容。

2. 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的调查情况。

可以参考以下形式:

1)信誉卡小展示。

将收集的信誉卡、保修卡、房屋买卖合同、装修合同等展示出来,大家讲讲其中的故事。

如商家按承诺上门服务,自己买到放心商品的喜悦和商家不讲信誉的烦恼等。

2)说说社会生活中的承诺。

在上一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调查和媒体案例,进一步说说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哪些承诺形式。

如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签订合同、协议,政府部门对市民的承诺,村委会对村民的承诺等。

在交流中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些承诺的意义。

如签订了合同意味着什么?

如果学生家中有房屋买卖、装修合同,或村委会与村民签订的合同,可以让学生读读这些合同的内容,想想合同对双方有什么约束。

再如政府、村镇、街道等有关部门向市民、村民做出承诺,说明了什么?

当看到这些承诺得以兑现,人们是怎样的感受?

活动二  品牌的由来

1.调查了解本地区人们比较信赖的产品和信得过的商店,了解人们为什么信赖它们,并在班上交流。

2.将遇良才教材上的范例,引导学生围绕案例进行研讨。

1)砸冰箱的事例

引导学生讨论:

厂长为什么要砸掉冰箱,如果放任充满生机流入市场,会出现什么后果?

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根据不贩看法分成不同的小组。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侧面进行思考:

76台不合格冰箱的销毁会给厂家赞成途径损失?

如果将这批冰箱与合格冰箱一起卖掉,对厂家和对消费者分别会带来什么后果?

降价卖掉与砸毁不合格产品,会对以后工厂打造品牌产品,保证产品信誉等带来什么不同的影响?

2)温州鞋业的衰与兴

引导学生讨论:

为什么两千多双劣质鞋,就能毁掉温州的信誉,而重建信誉却需要近二十年的时间?

可以让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假如自己听说某地生产假冒阁,愿意不愿意买该地的产品,当看到是这个地区的产品时,即使外观很好,会不会买,为什么?

由此让学生感受到,毁掉信誉很快,但要恢复信誉却需付出巨大的努力。

活动三  回归诚信大行动

参考教材中的活动提示,引导学生.开展活动。

以模拟表演、办小报等形式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

活动四 讲故事、说格言

1.让学生惧和讲一讲我国古代有关诚信的故事,从中体会到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立木为信”“晏殊的故事”等。

2.收集古人有关诚信方面的格言,以小组为单位,把格言警句抄在小报上。

并引导学生议一议这些格言的意思。

3.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一句格言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第三单元

1班队干部大家庭

教学目标:

1.知道学生干部应通过选举产生,了解民主选举的一般程序。

2.知道人人都有选举权,选举中做到公平、公正。

3.懂得当干部只有为大家服务的责任,没有特殊权利。

教学准备:

准备班级干部竞选会

教学设计:

活动一  我们心目中的班队干部

1.我喜欢的小干部

1)参照教材第23页,引导学生结合自己五年的学校生活,说一说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干部,并写在黑板上。

2)根据大家的发言,全班同学交流、研讨:

什么样的小干部是大家所喜欢的,应以什么标准来选干部?

并说明理由。

2.模拟活动:

假如我当班干部

1)在大家充分发表意见的基础上,每个同学结合班里的初阶,写一篇“假如我当班干部”的“竞选宣言”。

2)在组内交流自己的“竞选宣言”。

3)小组推荐代表在班上进行发表对他们的“竞选宣言”提出质询。

4)全班评出最佳“竞选者”。

活动二   怎样选干部

1.谁来选干部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本班和本校选举班队干部的基本方法,画出干部选举流程图。

大体了解一下,班队干部该怎样选出,由谁来选。

说说在选举中,我们都有哪些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

2.怎样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根据教材第24页提供的安全,或联系班上实际说一说应当怎样行使自己的权利。

案例1可以让学生思考:

用给好处的方法拉选票,是不是真的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同学会怎么看自己?

这样的选举对其他同学公平吗?

案例可以让学生思考:

和自己要好的同学是不是就适合当干部?

如果大家都以是不是自己的好朋友为标准选干部,结果会怎样?

让学生思考:

如果认为自己能胜任干部工作,又愿意为大家服务,可不可以投自己一票?

这样是不违反选举规则?

在研讨过程中,逐步让学生意识到公平、公正在民主选举中的意义。

3.干部轮岗制大家谈

结合教材第25页所示问题,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在教室里按照不同的观点分出“赞同轮流当干部”“赞同选举产生干部”和“说不清楚”三个区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看法分别加入某一个区域的讨论。

在讨论中,如果有同学改变自己的看法,可以变换区域。

教师在整个研讨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思考“轮流当干部”与“选举产生干部”两种方式的利与敝。

活动三  当干部是为了什么

1.调查一些同学当上干部的想法和做法。

2.调查汇报:

我了解到的一些干部同学的想法和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