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2469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142.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4页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4页
亲,该文档总共8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docx

采油化验工高级概要

理论知识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有4个选项,其中只有1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号填入括号内)

1.AAOO1烃分子中的(A)被卤素原子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叫做卤代烃。

(A)氢原子(B)碳原子(C)氮原子(D)氯原子

2.AAOO1卤代烃的通式可用"(C)"表示。

(A)C-X(B)B-X(C)R-X(D)R-C

3.AAOO1卤代烃的化学性质(B)活泼,分子中的卤原子容易被其他基团取代,生成新的化合物。

(A)特别(B)比较(C)不(D)很不

4.AA002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羟基(一OH)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叫做(C)。

(A)酮(B)酚(C)醇(D)醚

5.AA002醇与(A)反应,生成醇纳并放出氢气。

(A)金属纳(B)氧化钠(C)碳酸纳(D)氢氧化钠

6.AA002低级醇在(D)中能燃烧,并放出大量的热。

(A)氧气(B)氮气(C)氢气(D)空气

7.AA003芳烃中,(C)上的氢原子被羟基取代后生成的化合物叫做酚。

(A)烃环(B)酚环(C)苯环(D)氢环

8.AA003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可以与(D)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盐。

(A)金属(B)酸式盐(C)酸(D)碱

9.AA003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盼是(B)。

(A)二苯酚(B)苯酚(C)甲苯酚(D)1-甲苯酚

10.AA004碳水化合物也叫做(C),它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A)烃类(B)酚类(C)糖类(D)无机物

11.AA004碳水化合物根据水解程度和水解后生成的物质不同,可分为单糖、(B)和多糖。

(A)多聚糖(B)低聚糖(C)中聚糖(D)高聚糖

12.AA004不能水解的多羟基醛或(A)叫做单糖,葡萄糖和果糖是重要的单糖。

(A)多羟基酮(B)多羟基酚(C)丙酮(D)甲酮

13.AA005绝大部分离子反应是离子间的(B)。

(A)氧化还原反应(B)复分解反应(C)化合反应(D)置换反应

14.AA005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是(C)之间的反应,这样的反应属于离子反应。

(A)分子(B)氢键(C)离子(D)原子

15.AA005从平衡角度看,(D)不是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A)生成沉淀(B)有气体产生

(C)有水或弱电解质生成(D)生成可溶性盐

16.AA006根据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规定,下面书写错误的是(C)。

(A)Ba2++SO

-=BaS04↓(B)Ag+十Cl一=AgCl↓

(C)Na++Cl一=NaCl(D)CO

+2H+=C02↑十H20

17.AA006用实际参加反应的(B)的符号来表示化学反应的方程式,叫做离子方程式。

(A)分子(B)离子(C)原子(D)质子

18.AA006离子方程式中可溶的强电解质用离子符号表示,非电解质、弱电解质、难溶物质以及(D)等反应前后仍以分子式表示。

(A)凝胶(B)固体(C)液体(D)气体

19.AA007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包括生成(B)。

(A)胶体(B)沉淀(C)凝胶(D)有色离子

20.AA007溶液中发生离子反应的条件包括生成(A)。

(A)气体(B)液体(C)原子(D)质子

21.AA007离子互换反应进行的条件是生成物中要有难溶物、(C)或难电离物。

(A)离子(B)不挥发物(C)易挥发物(D)难挥发物

22.AA008可以用(A)溶液作试剂来鉴别NaCl、MgCl2、.AlCl3、NH4Cl四种溶液。

(A)NaOH(B)Na2S04(C)NaN03(D)NaCl

23.AA008向分别盛有Na2S04、Ca(OH)2、KN03、MgCl2的几支试管中加入少量BaCl2

溶液后,有一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且白色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则这个试管中装的是(D)。

(A)MgCl2(B)Ca(OH)2(C)KN03(D)Na2S04

24.AA008银族包括Ag+、Hg2+、Pb2十三种离子,都能与(B)生成氯化物沉淀。

(A)H3P04(B)HCl(C)H2S04(D)HN03

25.AA009许多阴离子与酸作用,生成挥发性的(B),以气泡的形式自溶液中排出。

(A)液体(B)气体(C)固体(D)液态气体

26.AA009阴离子的氧化性和(A)一般表现得比阳离子突出。

(A)还原性(B)腐蚀性(C)酸性(D)碱性

27.AA009有些阴离子能作为(C)同阳离子形成配合物。

(A)联合体(B)配合体(C)配位体(D)离子

28.AA010在鉴定盐的水溶液时,可以先把离子转化为(B),再根据生成物的颜色和溶解性等,进一步去鉴定。

(A)酸(B)沉淀(C)电解质(D)单质

29.AA010在(A)溶液中,S2-与亚硝酸铁氰化纳Na2[Fe(CN)5NO]溶液生成紫色配合物。

(A)碱性(B)酸性(C)中性(D)弱酸性

30.AA010以12%的(NH4)2C03溶液处理银盐沉淀,只有AgCl能溶解,生成[Ag(NH3)2]十,将此溶液酸化,(C)AgCI沉淀又重新析出。

(A)红色(B)橙色(C)白色(D)黑色

31.AB001为挽救严重触电事故遇难者的生命,必须争分夺秒,在(B)采取急救措施。

(A)医院(B)事故现场(C)救护车(D)病床

32.ABOOI发生触电事故时应尽快切断(C)。

(A)绝缘体(B)带电体(C)电源(D)人体

33.ABOOI如果不能切断电源,必须用(A)将遇难者从带电部分分离。

(A)绝缘物(B)木棒(C)铁棒(D)绳子

34.AB002对予强酸的灼伤,应用2%的(A)溶液冲洗。

(A)NaHCO3(B)Na2C03(C)NaOH(D)Na2SO4

35.AB002初服强酸可(C),时间长了忌洗胃以防穿孔。

(A)多喝水(B)呕吐(C)洗胃(D)喝碱性水

36.AB002氢氟酸灼伤,应将患处浸入0.1%-0.133%的氯化苄烷铵水或(A)溶液(冰镇)。

(A)乙醇(B)Na2C03(C)NaOH(D)Na2S04

37.AB003对于强碱溶液的灼伤,应用2%的(C)溶液冲洗。

(A)碳酸(B)磷酸(C)醋酸(D)盐酸

38.AB003不慎吸入强碱溶液,应(A)。

(A)迅速用水、柠檬汁、2%稀醋酸或2%硼酸水溶液洗胃

(B)呕吐

(C)多喝水

(D)喝碱性水

39.AB003误服强碱溶液,禁止(B)或催吐。

(A)喝水(B)洗胃(C)观察(D)喝饮料

40.AB004误服汞及其化合物,不得用生理盐水洗胃,迅速灌服(C)、牛奶或豆浆,送医院治疗。

(A)大米粥(B)鸡蛋黄(C)鸡蛋清(D)小米粥

41.AB004皮肤接触汞及其化合物,用大量水冲洗后,湿敷(A)硫代硫酸钠溶液,不溶性汞化合物用肥皂和水洗。

(A)3%-5%(B)1%-5%(C)1%-3%(D)5%-7%

42.AB004皮肤接触砷及其化合物,用肥皂和水冲洗,皮肤可涂(B)的二巯基丙醇油膏。

(A)25%(B)2.5%(C)5.0%(D)0.5%

43.AB005CO中毒急救时,立即将中毒者抬到(C),进行人工呼吸,给氧并送医院。

(A)低处(B)床上(C)新鲜空气处(D)高处

44.AB005氯气中毒急救可吸入少量(A)和乙醚的混合蒸气使之解毒。

(A)乙醇.(B)醋酸(C)盐酸(D)苯

45.AB005吸人硫化氢气体而感到不适时,立即到室外呼吸(B)空气。

(A)暖(B)新鲜(C)冷(D)低压

46.AB006皮肤被苯酚灼伤,应用饱和(D)溶液湿敷。

(A)Na2C03(B)NaHC03(C)Na2S03(D)Na2S04

47.AB006皮肤被四氯化碳灼伤,应用2%的(B)溶液冲洗皮肤。

(A)NaCl(B)NaHC03(C)Na2S03(D)Na2S04

48.AB006甲醇溅入眼内,立即用(A)的碳酸氢纳溶液冲洗。

(A)2%(B)2mol/L(C)0.05mol/L(D)0.5%

49.ACOOl对岩石颗粒来说,圆度愈好,渗透率愈(B)。

(A)一般(B)小(C)低(D)高

50.ACOOl储油、储气岩层中,油或油水、油气水渗透率的实际渗透率称为(D)。

(A)绝对渗透率(B)有效渗透率(C)绝对孔隙度(D)相对孔隙度

51.ACO01渗透率是指地层岩石中流体的(B)。

(A)渗滤传热性(B)渗滤传导性(C)渗滤传电性(D)渗滤导热性

52.AC002岩石渗透性的好坏是用(A)来表示的。

(A)渗透率(B)孔隙度(C)饱和度(D)体积

53.AC002在地层压力条件下,地下流体能较快地通过其连通孔隙的岩石有(C)。

(A)砂岩、砾岩、石膏等(B)砾岩、白云岩、泥岩等

(C)砂岩、砾岩、裂隙灰岩等(D)砾岩、硬石膏等

54.AC002任何一种液体通过孔隙介质的流量与两端压差和横截面积的乘积成(D)。

(A)二次方比(B)三次方比(C)反比(D)正比

55.AC003生、储、盖组合的形成和发育受(D)的周期性控制。

(A)岩浆运动(B)变质运动(C)造山运动(D)地壳运动

56.AC003油气田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并受一定(A)条件的控制。

(A)地质(B)地层(C)生物(D)物理

57.AC003为了寻找油气田,就必须进行深入研究,充分认识控制油气田分布的(B)因素。

(A)地层(B)地质(C)化石(D)生物

58.AC004沉积岩中含有的大量(C),是生成石油和天然气的物质基础。

(A)哺乳动物(B)植物(C)古生物(D)恐龙

59.AC004许多地下生油层中常见到的微体(B)化石,特别多,如介形虫等。

(A)古植物(B)古动物(C)无机物(D)有机物

60.AC004有机成因学说的核心,就是认为石油起源于(D)。

(A)动物物质(B)植物物质(C)无机物质(D)生物物质

61.AA008运移状态主要是呈溶解状态的油气被水所携带而随水流动,动力是上覆岩层的

压实力,运移方向是以(D)运移为主。

(A)横向(B)侧向(C)水平(D)垂向

62.AC005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进入(B)后的一切运移。

(A)岩层(B)储层(C)非圈闭层(D)泥层

63.AC005油气运移的动力主要有水动力、(A)、构造运动力等。

(A)浮力(B)向心力(C)电磁力(D)排斥力

64.AC006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分为(D)和可采储量两类。

(A)有效储量(B)待采储量(C)全部储量(D)地质储量

65.AC006地质储量是指地下储存的(C)和天然气的实际数量。

(A)能量(B)煤炭(C)石油(D)可燃液体

66.AC006探明储量是在油、气田评价(B)完成或基本完成后计算的储量。

(A)开采阶段(B)钻探阶段(C)试油阶段(D)采完阶段

67.AC007当(C)末期油田含水上升到经济极限,再用注水以外的新技术继续进行开采,这就是三次采油。

(A)自喷采油(B)一次采油(C)二次采油(D)注气采油

68.AC007热力采油技术包括(A)技术和油层就地燃烧技术两种。

(A)蒸汽采油(B)燃烧采油(C)二次采油(D)注气采油

69.AC007化学驱采油包括(B)驱采油、表面活性剂驱采油、碱驱采油和表面活性剂-碱-

聚合物驱采油。

(A)微生物(B)聚合物(C)天然气(D)有机烃

70.AC008聚合物能增加注入水的(C)和降低油层的水相渗透率。

(A)流动性(B)弹性(C)黏度(D)渗透力

71.AC008聚合物能改善水油流度比,调整注入剖面而扩大(A),进而提高原油采收率。

(A)波及体积(B)流度比(C)吸水性(D)黏度

72.AC008聚合物增大了油水间的界面黏度,从而增加了(D)的携油能力。

(A)油相(B)聚合物(C)油水(D)水相

73.AC009聚合物大致可分成(C)聚合物和天然聚合物。

(A)两性{B)阳离子(C)人工合成(D)阴离子

74.AC009天然聚合物基本上是(B)及其衍生物。

(A)多链糖(B)聚多糖(C)合多糖(D)聚单糖

75.AC009工业上广泛应用的驱油用聚合物只有(D)和黄原胶(Xanthan)。

(A)聚丁烯胺(B)聚多糖

(C)凝胶(D)部分水解的聚丙烯酰胺(HPAM)

76.AC01O油层的(B)是影响聚合物驱的一个重要因素。

(A)剩余油(B)地质特性(C)非均质性(D)采收率

77.AC01O聚合物的(A)增加,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增加,降低油层渗透率的能力也增加。

(A)相对分子质量(B)弹性(C)粒度(D)密度

78.AC01O矿化度直接影响着聚合物的增黏古和降低渗透率的能力,因此它也必然影响聚合物的(D)。

(A)质量(B)合格率(C)指标(D)驱油效率

79.AC011当聚合物溶液发生形变或流动时,其所承受的剪切应力或拉伸应力增大至足以使聚合物分子(D)时,聚合物将出现机械降解。

(A)破裂(B)断裂(C)拉抻(D)剪切

80..ACOl1聚合物在(D)的作用下产生的降解称为机械降解。

(A)外力(B)重力(C)摩擦力(D)机械力

81.AC011一般把聚合物降解分为物理降解、(A)和生物降解三种。

(A)化学降解(B)氧化降解(C)水解(D)机械降解

82.ACOl2高相对分子质量(C)形聚合物如聚丙烯酰胺更容易发生机械降解。

(A)体(B)链(C)线(D)团

83.ACOl2一般情况下,降解主要取决于该聚合物的(B)。

(A)溶解速度(B)化学结构(C)温度(D)相对分子质量

84.ACOl2聚合物在(B)的作用下产生的降解称为机械降解,又叫做物理降解。

(A)微生物(B)机械力(C)温度(D)分子间

85.AC013温度在(C)以上,聚合物热降解明显。

(A)40℃(B)60℃(C)70℃(D)80℃

86.AC013HPAM溶液在不含溶解氧或溶解氧的质量浓度低于(A)时,温度高达120℃时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

(A)10μg/L(B)15μg/L(C)20μg/L(D)25μg/L

87.AC013热降解属于(B)降解。

(A)物理飞(B)化学(C)光学(D)生物

88.AC014聚丙烯酰胺在还原菌存在的条件下,也会发生(D)降解。

(A)物理(B)化学(C)光学(D)生物

89.AC014甲醛作为杀菌剂时,其用量要求高于(A)。

(A)100mg/L(B)200mg/L(C)300mg/L(D)400mg/L

90.AC014生物降解的处理方法是加入(C)。

(A)抑制剂(B)整合剂(C)除氧剂(D)添加剂

91.AC015聚合物对铁离子敏感,要求接触聚合物溶液的管道容器尽量采用(B)材料。

(A)铁质(B)不锈钢或玻璃衬底

(C)陶瓷(D)普通钢

92.AC015聚合物发生化学降解主要是由于聚合物溶液中存在(B)。

(A)氧和次氯酸根离子(B)铁和次氯酸根离予

(C)氧和铁(D)次氯酸根离子和碳酸根离子

93.AC015配制溶液和注入水采用(D)处理,可以消除溶液中的氧。

(A)加酸(B)加碱(C)加盐(D)脱氧

94.AC016与聚合物溶液黏度成正比关系的是(A)。

(A)pH(B)矿化度(C)温度(D)钙含量

95.AC016影响聚合物溶液黏度的因素有水质、化学性质、降解、(D)。

(A)时间(B)体积(C)稀释(D)温度

96.AC016与聚合物溶液蒙古度成反比关系的是(B)。

(A)pH(B)温度(C)水解度(D)质量浓度

97.AC017在静态混合器前的聚合物母液黏损中,剪切降解和化学降解各占(D)左右。

(A)20%(B)30%(C)40%(D)50%

98.AC017导致聚合物配制注人系统中黏度损失的主要因素是(D)。

(A)机械降解(B)化学降解(C)高剪切速率(D)生物降解

99.AC017在静态混合器之前聚合物的质量浓度为5000mg/L,母液黏损率约为(A)。

(A)10%(B)15%(C)20%(D)25%

100.BA001配位滴定判断(B)的方法用得最多的是金属指示剂。

(A)配位点(B)终点(C)等当点(D)平衡点

101.BAO01金属指示剂是有机配合剂,(A)的指示剂In和指示剂与金属的配合物MIn颜色截然不同。

(A)游离(B)化合(C)闲置(D)混合

102.BA001金属指示剂具备显色反应灵敏、迅速,有良好的变色(D)的条件。

(A)单向性(B)复合性(C)重合性(D)可逆性

103.BA002酸效应曲线表明了溶液(B)对配合物形成的影响。

(A)终点(B)酸度(C)碱度(D)硬度

104.BA002在配位滴定中,溶液酸度的控制还要考虑(A)变色对酸度的要求。

(A)指示剂(B)溶液(C)离子(D)分子

105.BA002在满足能准确滴定的最低pH的条件下,溶液的pH(D),则1gKMY越大,络合物的稳定性越高,滴定的准确性就越高。

(A)平均(B)不变(C)越低(D)越高

106.BA003解决混合离子的(B)滴定问题是配位滴定中的重要内容。

(A)平行性(B)选择性(C)单一性(D)复合性

107.BA003混合离子的滴定可控制溶液(A)进行分别滴定。

(A)酸度(B)硬度(C)温度(D)盐度

108.BA003根据反应的类型不同,(D)方法可以分为配位掩蔽法、氧化还原掩蔽法、沉淀掩蔽法等。

(A)研究(B)解蔽(C)分析(D)阶掩蔽

109.BA004氧化还原滴定法是以(B)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

(A)酸碱(B)氧化还原(C)络合(D)复分解

110.BA004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一般(A),这是由于存在分步反应,机理复杂。

(A)较小(B)较大(C)较快(D)很快

111.BA004催化剂是反应的(C)的反应称为自动催化反应。

(A)催化物(B)衍生物(C)生成物(D)氧化物

112.BA005在氧化还原滴定中,可以用电极势法或指示剂法来确定终点,其中(B)法更为常用。

(A)氧化还原(B)指示剂(C)络合(D)电极势

113.BA005氧化还原滴定中,有些标准溶液或被滴定物质本身(A),而滴定产物颜色很浅或无色,则滴定时就无须另加入指示剂。

(A)有颜色(B)无色(C)黑色(D)红色

114.BA005氧化还原滴定中,指示剂本身(D)氧化还原性-但它能与滴定剂或被测物产生特殊的颜色,从而指示终点。

(A)弱的(B)强的(C)有(D)无

115.BA006滴定曲线描述(A)改变的情况。

(A)电极势(B)电位场(C)电位差(D)电极

116.BA006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电极势在化学(D)附近有一个突跃。

(A)等当点(B)记录点(C)平衡点(D)计量点

117.BA006氧化还原滴定曲线(C)的大小与氧化剂和还原剂两电对的电极势差有关。

(A)电位差(B)变化(C)突跃范围(D)弯曲

118.BA007由于还原剂易被空气(B)而改变浓度,常用氧化剂作为滴定剂。

(A)还原(B)氧化(C)腐蚀(D)掩蔽

119.BA007在强酸性溶液中,高锰酸钾的氧化能力(D)。

(A)最弱(B)一般(C)较强(D)最强

120.BA007碘量法是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