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3485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22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原理课后练习及其答案.doc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教育学:

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

是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规律:

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教育科学:

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教育理论:

是人类从事的各种各样的教育实践的理性陈述。

  教育改革:

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地变革现存的教育活动,它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实践。

  观察法:

指研究者在自然情境下,直接用自己的眼睛、耳朵等各种感觉器官或借助仪器和其他技术等手段去感知和研究对象的方法。

  实验法:

指研究者按照预先确定的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

  调查法:

指研究者为深入了解教育实际情况,弄清事实,发现存在的问题或原因,探索教育规律而采取的系统研究步骤和方法。

  文献法: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对需要的文献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筛选出有助于研究进行的文献的一种方法。

  行动研究法:

指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与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应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去的一种方法。

  二、单选

  1.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答案:

A

  2.人类社会最早诞生的教育学是以(  )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

  A.初等教育

  B.普通中小学教育

  C.中等教育

  D.一般教育现象

  答案:

B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  )。

  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答案:

C

  4.“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  )。

  A.《学记》

  B.《论语》

  C.《尚书》

  D.《孟子》

  答案:

A

  5.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  )。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巨人传》

  答案:

C

  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  )。

  A.资本主义社会初期

  B.封建社会末期

  C.奴隶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答案:

A

  7.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  )。

  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答案:

C

  8.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奇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答案:

B

  9.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答案:

C

  10.“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  )的重要主张。

  A.实践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答案:

D

  11.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  )。

  A.蔡元培

  B.徐特立

  C.杨贤江

  D.陶行知

  答案:

D

  12.首次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社会主义教育原理且在世界上有较大影响的教育学家是(  )。

  A.苏霍姆林斯基

  B.杨贤江

  C.凯洛夫

  D.赞可夫

  答案:

C

  13.强调学生的“一般发展”,要求“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的苏联教育家是(  )。

  A.巴班斯基

  B.赞可夫

  C.加里宁

  D.凯洛夫

  答案:

B

  14.1920年,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其出版的著作中提出了(  )思想。

  A.最优化教学

  B.范例教学

  C.发展教育

  D.终身教育

  答案:

D

  15.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  )。

  A.布鲁姆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斯金纳

  答案:

A

  16.1901年,由立花铣三朗讲述、王国维翻译的(  )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

  A.《教育论》

  B.《教育学》

  C.《大教育学》

  D.《教育原理》

  答案:

B

  17.1919年,著名教育家(  )来华讲学,此后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开来。

  A.桑代克

  B.盖顿

  C.杜威

  D.克伯屈

  答案:

C

  18.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  )。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

  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答案:

A

  19.“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  )。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答案:

A

  20.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答案:

C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教育的)生物起源论:

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教育起源于一般的生物活动。

动物的生存竞争和天性本能是教育产生的基础。

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和英国教育家沛西.能。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

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

  (教育的)劳动起源论:

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原理基础之上的教育起源学说,认为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劳动过程中人的传递生产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实际社会需要。

同时,也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的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育起源于两种需要的辨证统一。

  学校:

是教育的专门场所,其中有专职的教育人员,专门从事学习的教育对象,开展的教育活动有明确的目的性、计划性。

学校的产生标志看教育从一般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社会活动形式。

  古代教育:

指适应于手工工具生产方式、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的教育,主要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教育。

  现代教育:

指适应于机器生产方式和商品经济社会的教育。

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

  普及义务教育:

指根据法律规定实施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六艺”:

指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个方面。

  教育机会均等:

在法律上否定教育特权,确认人人都应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本世纪中期已由一个教育问题演变为一个社会政治问题。

  终身教育:

把教育看做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认为人从出生到生命终止都要不断接受教育。

倡导者是法国的保罗.朗格朗。

  科学教育:

是以传授科学知识、培养科学精神为主的教育。

  人文教育:

是以传授人文知识、培养人文精神为主的教育。

  二、单选题

  1.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把人类历史的发展分为三个时代,其中文明时代包括(  )历史发展阶段。

  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C.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D.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答案:

A

  2.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原始社会末期

  答案:

A

  3.“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反映了古代教育的(  )特点。

  A.严格的等级性

  B.教育与生产实践的分离和对立

  C.教育目标明确

  D.鲜明的阶级性

  答案:

B

  4.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是(  )。

  A.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B.德国宗教改革领袖马丁.路德

  C.美国教育家杜威

  D.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

  答案:

D

  5.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答案:

C

  6.班级授课制首行于(  )。

  A.17世纪的欧洲

  B.16世纪的亚洲

  C.17世纪的亚洲

  D.16世纪的欧洲

  答案:

D

  7.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的观点属于(  )。

  A.心理起源论

  B.劳动起源论

  C.需要起源论

  D.生物起源论

  答案:

D

  8.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的观点属于(  )。

  A.需要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

  答案:

B

  9.心理起源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利托尔诺

  B.斯金纳

  C.孟禄

  D.沛西·能

  答案:

C

  10.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

  A.五经

  B.自然科学

  C.六艺

  D.四书

  答案:

C

  11.班级授课制始于(  )。

  A.16世纪初

  B.18世纪

  C.19世纪

  D.15世纪初

  答案:

A

  12.首次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家是(  )。

  A.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柏拉图

  答案:

B

  13.“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即“三个面向”提出的时间是(  )。

  A.1982年

  B.1983年

  C.1985年

  D.1980年

  答案:

B

  14.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是(  )。

  A.儒家文化

  B.墨家文化

  C.宗教文化

  D.道家文化

  答案:

A

  15.终身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孟禄

  B.利托尔诺

  C.保罗·朗格朗

  D.斯金纳

  答案:

C

  16.我国古代中央官学首创于(  )。

  A.明代

  B.汉代

  C.清代

  D.唐代

  答案:

B

  17.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年代是(  )。

  A.1890年

  B.1990年

  C.1900年

  D.1862年

  答案:

D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广义的)教育:

是有意识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改变人的身心素质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职机构的专职人员承担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系统性社会活动。

  教育者:

在教育活动中以教为职责的人是教育者。

从广义的角度看,教育者包括一切对他人施加有意识的教育影响的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教育者主要指教师。

  受教育者:

在教育活动中以学为职责的人被称为受教育者。

从广义的角度看,受教育者包括所有为提高自身素质处于学习状态的人;从学校教育的角度看,受教育者特指教师“教”的对象一学生。

  教育内容:

是“教”“学”双方共同的客体,它是教育活动中教与学的主体间所传递信息的主要组成部分。

  教育的本质:

就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指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

即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和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二、单选

  1.教育现象广泛存在于动物界,这是(  )的基本观点。

  A.劳动起源论

  B,模仿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心理起源论    答案:

C

  2.我国最早将“教”和“育”两个字连起来使用的人是(  )。

  A.荀子

  B.许慎

  C.孔子

  D.孟子    答案:

D

  3.“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出自(  )。

  A.《四书集注》

  B.《说文解字》

  C.《论语》

  D.《中庸》    答案:

B

  4.教育是生活的准备,如何经营完美的生活是教育应教导的一件大事,这是(  )的观点。

  A.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B.德国思想家雅斯贝尔斯

  C.英国教育家斯宾塞

  D.美国教育家杜威    答案:

C

  5.教育是(  )。

  A.生理现象

  B.社会想象、生物现象

  C.社会现象

  D.生物现象    答案:

C

  6.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  )。

  A.人类固有的

  B.教育本身固有的

  C.生物固有的

  D.社会固有的    答案:

B

  7.教育内容是(  )。

  A.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客体

  B.主客体的统一

  C.受教育者的客体

  D.教育者的客体    答案:

A

  8.教师是(  )。

  A.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B.教育内容的主体

  C.教育过程的主体

  D.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答案:

D

  9.学生是(  )。

  A.教育过程中“学”的主体

  B.教育内容的主体

  C.教育过程的主体

  D.教育过程中“教”的主体    答案:

A

  10.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教育的(  )。

  A.特性

  B.普遍性

  C.目的性

  D.社会性    答案:

A

  11.决定着教育本质的同一的、稳定的、固有的东西是(  )。

  A.社会实践活动

  B.交往活动

  C.人的培养

  D.社会经验的传递    答案:

C

  12.人类社会积累类经验的有效方式是(  )。

  A.活动

  B.教育

  C.遗传

  D.劳动    答案:

B

  13.认为教育不是生活的准备,而是生活本身,即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  )。

  A.美国的杜威

  B.瑞士的裴斯泰洛齐

  C.英国的斯宾塞

  D.德国的赫尔巴特    答案:

A

  14.认为教育是对人的一切天赋力量的和谐发展的一种促进的教育家是(  )。

  A.英国教育家洛克

  B.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

  C.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D.美国教育家杜威    答案:

C

  15.把教育看作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年)的现代思想家是(  )。

  A.德国的根舍因

  B.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C.美国的布鲁纳

  D.前苏联的赞可夫    答案:

B

  16.《中国大百科全书》对教育的界定作了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教育是指(  )。

  A.家庭教育

  B.特殊教育

  C.社会教育

  D.学校教育    答案:

D

  17.教育要素是构成教育活动必不可少的(  )。

  A.最基本的因素

  B.特殊因素

  C.所有因素

  D.一般因素    答案:

A

  18.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的客体是(  )。

  A.教育手段

  B.教育内容

  C.教育目的

  D.教育形式    答案:

B

  19.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

  A.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B.主体与客体间的矛盾

  C.教育者与教育内容的矛盾

  D.教与学的矛盾    答案:

D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自然环境:

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条件的总和,包括地理、气候、地貌和各种自然资源。

  人口:

指生活在一定社会区域,具有一定数量和素质,形成一定结构的人的总体。

  人口数量:

指一定历史阶段内某一区域内的人口总量。

  人口质量:

指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人口结构:

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和人口的社会结构。

人口的自然结构指人口中性别和年龄的构成情况。

人口的社会结构指人口总体中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和民族等方面的构成情况。

  文化:

泛指人类在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现代社会:

以使用机器为标志的社会,又称大工业社会。

其基本特征是:

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的社会;现代社会是科学化社会;现代社会是民主化、法制化社会;现代社会是革命性社会。

  二、单选

  1.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A.人口数量

  B.自然环境

  C.政治需要

  D.社会生产    答案:

D

  2.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条件是(  )

  A.人口数量

  B.自然环境

  C.社会的生产方式

  D.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答案:

C

  3.如果以生产工具的质的变革作为划分社会历史的标准,那么有史以来的人类社会可分为(  )

  A.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

  B.古代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C.古代社会和近代社会

  D.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    答案:

A

  4.同是资本主义的英国和法国,由于(  )的不同,而形成各自不同的教育特色。

  A.生产力发水平

  B.人口质量

  C.生产关系

  D.文化价值观    答案:

D

  5.现代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因是(  )

  A.政治需要

  B.科技进步

  C.生产力发展水平

  D.产业革命    答案:

B

  6.文化发展和教学内容的变化是(  )

  A.文化发展在前,教学内容变化在后

  B.同步进行的

  C.二者没有直接的关系

  D.教学内容变化在前,文化发展在后    答案:

A

  7.人口的数量决定着教育事业的(  )

  A.质量

  B.可能规模

  C.规模

  D.速度    答案:

B

  8.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所占比例的因素是(  )

  A.人口的地域分布

  B.人口的性别结构

  C.人口的阶级构成

  D.人口的年龄结构    答案:

D

  9.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条件,充分说明了社会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  )

  A.教育的领导权

  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受教育权的分配

  D.教育目的    答案:

C

  10.法国社会心理学家塔德认为,社会是(  )。

  A.一种建立在个人意识之上的独立实体

  B.一种包括人类行为习惯、情操、民俗等在内的遗产

  C.具有共同心理的人们的集合

  D.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    答案:

C

  11.科学技术是现代教育的(  )。

  A.重要内容

  B.全部内容

  C.辅助内容

  D.核心内容    答案:

A

  12.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

  A.人口环境

  B.社会生产

  C.政治制度

  D.自然环境    答案:

B

  13.(  )是社会生产中最为活跃和革命的因素。

  A.劳动对象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劳动者    答案:

C

  14.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  )。

  A.双向作用

  B.指导作用

  C.重要作用

  D.决定作用    答案:

D

  15.自然环境对教育有(  )。

  A.基础性影响作用

  B.间接影响作用

  C.既有直接影响作用,也有间接影响作用

  D.直接影响作用    答案:

C

  16.人口的职业结构制约着教育的(  )。

  A.专业结构

  B.布局结构

  C.层次结构

  D.需求结构    答案:

A

  17.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性因素是(  )。

  A.政治制度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生产力    答案:

D

  18.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

  A.生活方式

  B.生产关系

  C.生产力

  D.政治制度    答案:

B

  19.西方社会学家在解释社会这一概念时,常常无视(  )

  A.人类群体和动物群体之间的区别

  B.是什么力量将人们联系起来构成了社会

  C.社会是一种人类行为习惯、情操、民俗等在内的遗产

  D.社会是一种建立在个人意识之上的独立的实体

  E.组成社会的人或人群的共同心理特征    答案:

AB

  20.现代社会的发展特征是(  )

  A.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

  B.现代社会是民主化、法制化的社会

  C.现代社会是科学化的社会

  D.现代社会是革命性社会

  E.现代社会是商品经济的社会    答案:

ABCDE

  21.自然环境通过对(  )等方面的制约达到对教育的间接影响。

  A.教育内容

  B.社会的经济

  C.思维方式

  D.学校布局

  E.思想观念    答案:

BCE

  22.自然环境对人类教育的直接影响表现在(  )

  A.教育发展战略的选择

  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C.教育组织机构和组织形式的选择

  D.教育的内容选择

  E.教育的价值取向    答案:

CDE

  23.人类教育的价值取向取决于(  )

  A.经济活动方式

  B.自然环境

  C.人口状况

  D.文化价值观

  E.民族差异性    答案:

BDE

第五章

一、名词解释

  教育的社会功能:

指教育通过自身职能的充分调动和履行而对社会产生的一种功效。

  教育的正功能:

指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人的身心发展所产生的积极促进作用。

  教育的负功能:

指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愿望相反的客观效果,是教育对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所产生的阻碍作用或消极影响。

  人的社会化:

指个人学习社会知识、技能、行为规范,逐渐适应社会生活,成为社会成员,满足社会需要的过程。

  人口结构合理化:

指人口结构有利于社会生产和人口的自然平衡。

  文化传承:

指文化的时间上的延续、空间上的扩展和代际间的传接。

  教育现代化:

指教育活动主体将教育现代化的理念逐渐现实化的过程。

包括两方面的基本内容:

其一是教育要尽可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其二是实现教育自身的现代化。

  教育观念:

教育观念是人们对教育现实的一种富于价值取向的理性认识,是指导教育行为的一种思想意识,它对教育实践有看巨大的指导作用。

  二、单选

  1.教育的职能是指(  )

  A.教育的本体功能

  B.教育的经济功能

  C.教育的社会功能

  D.教育的政治功能    答案:

A

  2.最早系统地研究教育负功能的社会学家是(  )

  A.迪尔凯姆

  B.默顿

  C.英格尔

  D.派克    答案:

B

  3.教育的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促进经济增长

  B.传播文化知识

  C.培养人才

  D.促进社会政治进步    答案:

C

  4.促使人实现社会化的最有效形式是(  )

  A.社会实践

  B.观察模仿

  C.做中学

  D.教育    答案:

D

  5.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  )

  A.不成比例

  B.成反比

  C.成正比

  D.毫无关系    答案:

B

  6.提出人力资本学说的人是(  )

  A.舒尔茨

  B.恩格斯

  C.列宁

  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