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474045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于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调研报告可编辑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6′25″,北纬26°

13′22″—26°

16′58″。

4、气候全乡气候温湿多雨,为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年平均降雨量148

3毫米。

5、交通条件全乡有郎关公路1

4.6公里,化捞公路.2公里,在建靛红公路**乡过境段,村级公路网络已基本贯通,贵(阳)昆(明)铁路和株六过境段长

9.8k,内设**火车站,交通十分便利。

6、人口素质和民族结构农村少数民族人口中,小学文化的有4280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60.9%,初中文化的有2315人,占3

9%,高中文化的有21人,占0.3%,中专文化的有48人,占0.7%,大专文化的有28人,占0.4%,大学文化的有14人,占0.2%。

小学阶段适龄人员的毛入学率达98%,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

5.6%,高中阶段毛学率达99%。

各类学校在校少数民族学生数为:

小学532人,初中483人,高中26人,大专8人,大学12人。

文盲、半文盲有320人,占总人口的

6%。

人均受教育年限在7年,少数民族人均受教育年限为5年。

**乡是一个彝族、仡佬族、布依族、苗族等多种少数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乡。

全乡有7个行政村,112个村民组,农户2962户,总人口12510人,少数民族人口7026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

6.2%。

彝族人口3891人,占总人口的3

1.1%,仡佬族人口1387人,占总人口的1

1.1%,布依族人口1013人,占总人口的

8.1%,苗族人口738人,占总人口的

5.9%。

少数民族男性3206人,女性3820人。

0-6周岁683人,7-12周岁562人,13-15周岁467人,16-18周岁359人,19-24周岁1204人,25-50周岁2865人,51周岁886人。

7、劳务输出**乡总人口12510人,农村劳动力694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

5.5%,劳动力供给总量5528人,从事农业生产人数533人,全乡农村富余劳动力4995人,占劳动力总人口的72%,已转移就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人数2036人,占全乡富余劳动力人口的40.8%。

外出劳动力中16—35岁的有1546人,36—45岁的有407人,46岁及以上的83人;

外出务工人口中有男性1058人,女性978人;

小学及以下文化1380人,初中文化的有612人,高中及以上文化的有44人。

8、村级集体经济项目发展情况结合村级实际,实施的项目有林下养鸡、养猪、肉牛养殖、种草养羊等项目。

近几年来,我乡民族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根据本地实际,选准经济发展路子,有规划,有项目,有措施,效果明显,农民得到实惠,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村级集体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消除了“空壳村”现象。

全乡201X年达到

10.4万元。

**村达到

1.5万元;

**村年达到

1.8万元;

**村达到2万元;

**村达到

**达到

1.2万元;

1.6万元;

**村达到0.5万元。

二、在经济社会发展上主要做法和经验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经济发展工作,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广泛宣传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和各级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贯彻执行《民族乡工作条例》和县党委、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见》,利用好和

page把握好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充分利用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只有贯彻好和应用好《条例》和《意见》,才能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民族乡工作条例》是我们做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的纲领性文件,是原则。

《意见》是努力方向,是目标,也是争取政策、争取资金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重要依据。

通过贯彻落实《条例》和《意见》,发展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

201X年,新政府办公大数的建成并成功搬迁,为**乡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

几年来,**乡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得到了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力解决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乡人民政府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经过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实现全乡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均递增

10.5%,实现比201X年翻两番的目标。

1、着力实施“光明工程”,解决群众通电困难1997年前,**乡仅有两个村通电,而且是搭接铁路供电工区的电,用电受到很大制约,没有自己的输电线路,大部分群众是靠煤油灯照明,通过努力,完成了全乡农电网改造工程,实现了村村通电的目标,并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

2、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困难群众饮水难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从201X年至今,共争取各种饮水项目资金9

1.5万元,群众自筹资金10余万元,拉通了全长6

7.5公里的自来水管。

解决8534人和3726头(只)牲畜饮水困难。

3、逐步解决“行路难”问题自201X年以来,共争取公路建设资金32

1.1万元,修建和改造3

9.7公里的乡村两级公路,是201X年前8年以来的

5.2倍。

特别是**至**公路,**公路油路改造,在建的**红公路**乡过境段,**大街的修建,对今后**乡开发煤炭资源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4、通讯问题得到解决广播电视事业得到发展,共安装30台广播电视地面卫星接收站和2个广播室,建6个世行卫生室,7个村党建多功能活动室。

架设了铁通、电信通讯光览,开通了铁通、电信程控电话,程控电话装机容量达500余门。

修建了联通、移动手机站,信号网络覆盖率得到提高。

5、努力实施茅草房改造五年来,为切实解决无房户、茅草房和危房户群众的居住条件,通过民政渠道解决了350户茅草房户、无房户和危房户群众住房问题。

6、实施移民搬迁工程201X年至今,投入600万元,实施了我乡**村半坡、倮纽两个自然村寨97户移民搬迁工程,正在实施**村组、**村箐脚组移民搬迁工程。

7、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粮食总产量由201X年的2075吨提高到现在的4437吨,累计造林22861亩,森林覆盖率由201X年的

9.2%上升到27%;

完成坡改梯及配套水毁工程2850亩;

有效灌溉面积增加3600亩,7651贫困人口越过温饱线。

(二)发展民族区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1、加快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投入财扶资金3

6.9万元,分别在荒田村、**村、过瓦村、坝子村、下麻翁村等村实施,并逐步探索肉牛养殖模式;

争取到挂钩扶贫单位团市委、市药监局市残联的扶贫资金投入发展肉牛养殖;

投入22

3.1万元资金在荒田村、过瓦村实施了种草养羊项目,完成圈舍改造面积7122平方米,实施种草4330亩,购基母羊4200只。

通过实施一些种养殖业项目,农民群众逐步从传统的种养殖业方式向科学技术种养植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化内部结构调整初见成效。

2、组织劳务输出。

全乡劳务输出人数达2036人(次),同时,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中,就近解决一部分群众务工,特别是全乡大面积退耕还林后,部分群众大胆尝试种植竹荪,取得成功,群众收入大幅度增加。

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1X年的1931元,年均递增5%以上。

人民群众生活条件有所改变,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3、大力实施扶贫开发。

按照上级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继续对人均纯收入在625元以下的可开发式贫困户实施“一帮一”结对子扶贫,给结对子的贫困户解决实际困难。

逐步使我乡可开发式贫困人口全部越过温饱。

4、加强农村生态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条件。

实施沼气池建设201X口,分别安排在全乡7个村实施,按照“林——草——畜——气”的发展思路,加大农村生物能源开发利用,促进畜牧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改变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三)加强少数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对教育的硬件投入力度,投入资金330万元,实施“义教工程”项目3个,新建**小学、**小学、**小学、**小学、**希望小学、乡中学、**小学和**片区小学改造,新增校舍面积5100平方米,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201X年的9

6.9%,为乡中学和各片区小学配备了微机,在中小学实行电脑教学。

改善了教学条件,教育事业跃上了一个新的水平。

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继续巩固彝族跳脚舞蹈,布依族铜鼓等民族民间文艺,组织少数民族参加市、特区及各有关乡镇举办的民族文化节。

尊重民族习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建成乡精神文明活动中心。

开展丰富多采的民族体育运动,提高民族群众的身体素质,在有条件的村建篮球场,举行篮球友谊赛、拔河比赛等健身活动。

农村卫生保健有了保障。

建立健全村级卫生网络,并村后完善了x个村级多功能活动室(卫生室、计生室、文化活动室),加强农村卫生保健和预防保健工作,使“四苗”覆盖率得到提高,疾病传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村医疗工作得具体落实,基本做到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农村计生工作全面实现了村自管理的目标,计划生育工作已下移到村,村级计生工作有人抓、有人管,计划生育工作跃上了新的台阶。

(四)乡卫生院建设及农村卫生条件大大改善

1、落实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乡党委、政府加大卫生工作硬件投入力度,继续按照初级卫生保健达标要求及新一轮初级卫生保健实施建设要求,完善软、硬件建设,投入20万元资金新建乡卫生院。

配齐了村级卫生员,使村级卫生工作正常开展。

做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强化疫情报告,扩大四苗接种率,推广新法接生,进一步促进医疗保障。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动全群众参与,清扫村寨环境卫生,人口密集场所,组织机关单位的人员参加大扫除活动,彻底清理环境卫生,使“脏、乱、差”的现象得到遏制,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改善。

完成260口小水窖的水质化验,使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得到改善。

2、农村生态建设情况:

在实施沼气池建设同时,配套改厕、改圈、改灶,,加大农村生物能源开发利用,促进畜牧业的快速、持续、健康发展,改变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提高人口素质加大对“两基”工作投入,保证必须的工作经费的落实。

投入资金,配备图书柜、仪器柜、实验器材等。

加大对扫盲工作的督促,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

针对全乡扫盲工作发展不平衡现状,乡人民政府加大了工作力度,按照“两基”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对违反制度的人员,严格追究责任,并加以经济处罚。

强化推进扫盲工作的措施,稳步开展扫盲工作,确保扫盲工作任务的完成。

落实农技培训工作。

制定了相关的培训计划,落实了相应培训措施,明确了参加培训的单位、培训教师、培训内容,确定了培训时间、地点、内容。

兴办寄宿制学校。

投入158万元修建第二轮“义教工程”—**乡中学及附属工程。

落实了贫困生“两免一补”政策,对二女孩户孩子入学学费全免,市、特区高中招生时对少数民族考生实行降20分录取办法。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由于历史的原因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差异,少数民族经济状况和生活还处于贫困和相对贫困状态。

主要表现在:

一是集体经济薄弱,债务负担沉重。

全乡7个村均是少数民族村,经乡村债务清理,村级债务达10

3.7886万元。

主要是通过农发行、信用联社贷款,全部用于农村公益事业。

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薄弱,发展后劲不足。

二是农业生产条件差,生产力水平低。

**乡地处高原地带,全乡辖区内沟壑纵横,呈“三大冲,六面坡”的地形特征,全乡30°

以上的陡坡耕地占全乡耕面积的80%以上。

石漠化严重,全乡地域面积5

6.4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有10905亩,人均耕地不足1亩,土壤构成以沙壤土为主,还分布有粘土、黄壤土等,土壤呈偏酸性。

全乡土地无法实现机耕,还处于传统的种植模式下,广种薄收,离现代农业的差距甚远。

三是群众生活水平低,持续脱贫及后继发展的能力严重不足。

少数民族群众的基本生活还处于低水平状态,有相当一部分群众长期靠吃政府救济、低保,村级自我发展的能力弱。

同时,持续稳定脱贫还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尽管有一部分贫困户越过温饱线,一旦遇到自然灾害就会出现再度返贫。

特别是201X年春,我乡遭遇几十年一遇的凝冻灾害,受灾人口就达12400人,农业经济损失达597

4.28万元。

因此,增强持续稳定脱贫及后继发展能力是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当务之急,也是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切入点。

四是群众受教育程度低,文化素质不高。

由于少数民族群众大多居住在边远的山区,生存环境条件十分恶劣,长期处于封闭半封闭状态,对外界的认知少。

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教育起步较晚。

四、贯彻民族政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基础设施建设受环境条件制约和资金来源途径的束缚,建设速度慢、难度大。

2、农村医疗卫生条件差,群众看病治病难问题一时难以得到解决。

3、乡镇企业受安全生产、金融危机等政策因素的影响,乡镇企业不景气。

乡镇企业产量下降,新办煤矿企业又难以办证,优势资源得不到开采利用,从根本上讲,就是未彻底实现好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4、民族干部的发展、选拔、培养力度不够。

5、民族文化教育事业跟不上时代的要求,对群众的科技教育局限性比较大,农民群众掌握科学技术的本领还不高,制约了民族经济社会的发展。

存在以上突出困难和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一是投入不足,二是政策因素的影响。

(二)对策及建议第

一、扶贫必须首先“扶志”,着力增强其主观能动性。

要从转变思想、更新观念上下功夫,彻底转变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各种陈旧观念。

要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教育和引导,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浅出、不厌其烦地开展思想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广大少数民族群众自力、自强、艰苦创业的精神,坚决改变等、靠、要的懦夫懒汉作风,真正使党和政府的扶贫方略变为广大少数民族贫困群体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思维共振、上下同心。

二、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着力增强其“造血”功能。

应继续实行倾斜政策,尤其要在投资、信贷及种子、化肥、柴油、农业机械等生产资料的供应上,继续予以优先、优惠的特殊照顾。

对于确实难以维持正常生产、生活的特困户可给与适应帮助和救济,必要时纳入农村低保对象。

给贫困地区“输血”是必要的,但“输血”的最终目的是增强其“造血”功能,使之尽快赢得脱贫与致富的主动权。

三、以拉动少数民族聚居区经济发展为主攻方向,全面扩大开放、招商引资。

我乡少数民族地区土地资源辽阔,天然草场、宜林地、石漠地、煤炭资源等都蕴藏着一定的开发潜力。

但是,由于受资金、技术、人才、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其潜在优势难以得到有效发挥,这就必须要在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前提下,把着重点放在“借鸡下蛋”的方略上来,要通过招商引资,把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全力打造民族经济的新亮点。

四、将农业实用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摆到突出位置。

应当把科学培训作为提高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一项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落实,使科学培训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扩大科学技术在贫困群体中的普及率。

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切实加强对少数民族聚居区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

应建立由有关领导牵头,各相关部门参加的少数民族贫困人口救济基金会。

可采取财政、民政、民委、扶贫等部门及社会帮助等多渠道融资的办法,解决特困村、特困户、特困人口的经济发展问题,以缓解地方财政用于扶贫救济等方面的支出压力,充分体现党委、政府对少数民族特困群众的关注和重视。

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改善生存环境条件。

采取以财政扶贫的方式,投入资金,恢复损坏的农村基础设施。

通过实施扶贫项目,缓解发展压力。

重点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工程、学校、引灌沟渠、“行路难”、农村医疗卫生等问题,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条件。

七、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继续巩固少数民族民间文艺,组织少数民族代表参加各级举办的民族文化节。

尊重民族习惯,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发掘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运动,提高民族群众的身体素质,在民族村建篮球场、图书室等硬件设施,丰富少数民族群众的精神生活,激发斗志,让少数民族群众致力于发展民族经济,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六、近期发展规划近期时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畜牧强乡、生态立乡、科技兴乡、旅游活乡的关键时期。

1、千方百计增加固定资产,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从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来看,我乡总体上还属于项目带动型经济,要多争取项目、引进资金,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激活民间资本、促进银行贷款,充分发挥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抢抓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新阶段扶贫开发等机遇,加大项目储备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在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社会发展、优势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和扶贫开发等方面对我乡的大力支持,建设1-2个重大项目;

二是进一步做好投融资机制改革的各项工作,增加融资渠道,扩大融资规模;

三是制定和落实投资优惠政策;

四是充分发挥财政性资金的引导作用,积极争取银行信贷资金投入;

五是积极探索建设的投资与营运方式,进一步扩大投资。

2、进一步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进一步深化改革,为我乡经济和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

探索有效形式,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搞好属地企业的保护工作,切实加强税源保护;

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积极配合推进社会领域体制改革,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服务型政府;

加快建立现代市场体系,加快农村改革步伐,基本建立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建立符合乡情村情的经济调控体系和行政管理体制,逐步建立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良性机制。

3、扩大开放,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着力改善投资环境,进一步拓宽开放领域,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服务水平,加强对外交流与区域经济合作。

大力改善投资环境,积极落实和完善对外开放政策,提高服务水平,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进一步加强对外经济合作与交流,积极推动不同区域、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对内对外开放,使我乡对外开放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4、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运用政策导向、法律规范、指导协调、信息咨询、财政投入、监督检查等手段,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一是加强产业引导,突出发展重点;

二是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三是加快产业区域布局的合理调整;

四是引导和吸引社会资金,加速形成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投入机制,通过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兴办各种产业。

5、完善社会发展政策,大力实施人才强乡进一步完善社会发展的政策体系,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相关领域的产业化步伐。

人才是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也是实现规划目标最重要的支撑,但在我乡不同层次的人才均十分贫乏。

所以,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出发,重视人才培养和使用,提高人才待遇,积极落实有关人才保障机制,大力营造用好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业的社会氛围,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的机制,突出抓好领导人才队伍、企业家队伍、科技人才队伍和营销人才队伍等四支队伍建设,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6、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推进环境质量创新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牢固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就是发展的资本和空间的观念,坚持把环境质量创新作为一项全民工程、永不竣工的工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致力于创造一个文明的社会环境、稳定的治安环境、宽松的政策环境、优良的服务环境和积极向上的舆论环境。

一要严格依法行政,确保政令畅通。

规范行政行为,正确履行职责,多服务,少干预,从严治政,坚决反对本位主义、部门利益,确保各项有利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政策和措施落到实处。

二要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水平。

切实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到强化服务、促进发展上来。

通过实行政务公开,改革行政审批制度,建立政务服务中心,推行“一站式”、“一门式”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形成运转协调、办事高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

三要纠建并举,狠刹不正之风。

在加强制度建设的同时,坚决惩治各种严重干扰和阻碍经济发展、严重影响**形象的不正之风,形成人人都是对外“窗口”、爱护**形象、关心**发展、办事廉洁高效的良好氛围。

四要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

鼓励正当自由竞争,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保护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确保投资者来**能留住,能发展,真正使**成为其施展才华、创业致富的基地。

在大力改善软环境的同时,继续加强水利、交通、邮政、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的硬环境,逐步建立起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六、在经济社会发展上需要帮助协调反映解决的问题

1、为解决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帮助协调解决沙石场一个。

2、帮助协调解决仡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系列项目。

3、呼吁有关部门关心和支持少数民族乡在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种养殖业项目上加大投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