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退位).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43629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退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退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退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退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退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退位).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退位).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退位).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退位).doc

《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退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退位).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退位).doc

凤凰小学数学备课手册配套教学软件_教学设计

两位数减两位数笔算(退位)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下册第89~90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理解“退1作10”的原理,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理解退位减法的算理。

2.在观察、操作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学会有条理地思考、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进一步体会笔算减法规定从个位减起的合理性(收集资源),从而能自觉依照这一顺序进行笔算。

3.通过有趣的比赛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合作,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理解算理基础上掌握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领悟并总结笔算两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50根小棒(5捆)、计数器、作业本。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趣中温故

1.今天动物学校要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数学比赛,你们想去参加吗?

首先进入的是口算比赛,我们也来比一比吧。

(课件出示小动物举着算式卡片)

13-911-417-9

25-856-730-5

2.小朋友们口算的水平真棒,小动物们也不甘示弱,聪明的小猴算对了48道题,可爱的小猪算对了26道(课件出示)你来当裁判,谁获胜了?

(小猴)小猴比小猪多算了多少道题?

怎么列式?

(48-26)你能列竖式算一算吗?

谁愿意把竖式展示在黑板上?

其他小朋友写在自备本上,比比谁写的竖式既正确又美观。

3.与板书对照互评、自评:

相同数位对齐了吗?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设计意图:

口算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是学习新知的基础,课始安排复习,抓住新旧知识联结点,从知识上、思维上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以动物园举行数学比赛开始,赋予童话色彩,改变了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

二、激趣提问,引入新课

1.现在进入第二项比赛,大象考官出题:

(课件出示:

例题)

小星说:

“我有50张邮票。

”小梅说:

“我有26张邮票。

2.根据你听到的,能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吗?

怎么列式?

(板书:

50-26)

3.大象考官出的这道题,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揭示课题:

两位数减两位数

(设计意图:

布鲁纳说:

“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儿童对所学内容有内在的兴趣”,以“大象考官出题”的形式引出例题,引发孩子个性中“自我实现的需要”,产生探究的欲望。

三、操作探究,明理清源

(一)新旧比较,发现问题

1.50-26跟我们学过的48-26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比比谁的小眼睛最亮,最先有发现。

2.你的发现很有价值:

个位上0减6不够减了,怎么办呢?

想一想,可以请哪个小帮手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小棒或计数器)

(设计意图:

通过新旧对比,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中发现问题:

个位上0减6不够减怎么办?

在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想到借助必要的工具,以数学的自身魅力激发学生的挑战欲望,将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需要,从而实现有效的探究活动。

(二)自主探索,建立表象

1.小棒和计数器小朋友桌上都有,你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先想一想,然后动手试一试,感觉有困难的,可以同桌两人合作。

(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操作及思考过程,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全班交流:

50-26怎么算,谁愿意带着你的小帮手来演示一下?

像小老师一样,边摆边说,我看不懂的地方可要提问的哦。

①用小棒摆一摆:

先摆5捆小棒,表示50,然后将5捆中的1捆拆开成10个1根,接着就可以从10根里拿走6根,4捆里拿走2捆,还剩2捆4根,得数就是24。

教师穿插追问:

为什么要拿5捆?

(5个十是50)

为什么要拆开1捆呢?

(为了拿走6根)

拆开1捆是几根?

(10根,1个十是10个一)

原来有5捆小棒,拿走两捆怎么还剩2捆了?

他演示的过程大家看明白了吗?

摆得好说的更好,大家把掌声送给他。

②用计数器拨一拨:

谁用上计数器的?

像他这样来拨一拨,说一说。

先在十位上拨5个算珠,表示50,要减去26,就拨去十位上1个算珠然后个位上拨上10个算珠,接着十位拨去2个算珠,个位拨去6个算珠,最后剩下的算珠表示的是24。

教师穿插追问:

个位上没有算珠,不能减,怎么办?

(十位上拨去1个算珠同时个位上拨上10个算珠)

强调:

1个十就是10个一

追问:

十位上原来有5颗珠子,拨走两颗怎么只有两颗了?

3.小结:

个位上0减6不够减了,刚才我们都是把1个十拆成10个一来用的。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动手中充分感知,获得直接经验:

“拆开1捆是10根”“1个十是10个一”,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可感知的内容。

此环节中,注意把思考与操作有机结合,通过教师别有用心的追问,把学生思维引向深刻,突出了“从十位退一是10个一”的算理,有利于学生突破难点,增加了数学活动的思维含量。

(三)明确算理,掌握算法

谈话:

根据刚才的演示,如果用竖式可以怎样计算?

给你一点时间先想一想。

1.让我们一起合作来解决这道题。

①谁来指导老师列竖式?

(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

②先从什么位算起?

(个位)

③个位上0减6不够减怎么办?

(从十位退1当作10,然后再减)这一步相当于摆小棒时的什么动作?

(把1捆拆成10根)也就是拨珠时的?

(从十位拨走1个算珠,个位上拨上10个算珠。

④从十位上退1,可以在十位上点上一个小点“.”这就是个位向它打得借条,借走了1个十,到个位换成10。

⑤接下来十位上的数该怎么减?

为什么不是5减2?

(5先减去1,再减2,结合小棒图讲解算理)

强调:

看到十位“.”是借条,先减去退去的1再减。

⑥看看谁学得快,学得好,能看着竖式说说计算的过程。

(其它小朋友可以在心里跟着一起说,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你可以提示他)

⑦指导写上单位名称,口头齐答。

2.明确从个位减起。

提问:

刚才我们从个位减起,想想看,从十位减起可以吗?

(请一生说)如果从十位减起,减到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1,就要将十位上刚写的数擦掉再写,很麻烦。

3.试一试。

①大象考官很佩服你们,可是机灵的小狗不服气了,它想跟你们比一比,愿意接受它的挑战吗?

这道题有点难,但是难不住会听讲、爱思考的同学。

一起来算4   3

-27

(课件出示:

小狗加竖式)打开课本到90页,课本上也有,就写在课本上。

②展示个别学生作业,学生点评,指出错误之处。

(可能出现:

十位没有退位点、十位是4-2=2、个位10-7=3、个位7-3=4收集资源)

③大家一起说算法,老师板书:

从个位算起,个位上3减7不够减,所以从十位退1作10,10和个位上原有的3合起来是13,13减7等于6,写在个位上。

十位上,4退1是3,再减去2,等于1,写在十位上。

所以最后的答案是16。

④同桌互相检查,正确的给他加★。

4.观察板书,总结规则。

①手指板书:

像这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的减法,我们称之为退位减法。

(板书:

退位)

②笔算也就是列竖式计算(板书:

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要想算得快,算得准,你有什么好方法?

谁来介绍给大家?

③大家介绍的方法真好,看来,只要认真细心,什么也难不倒你们。

数学博士也有妙招,就在这首儿歌里。

一起读一读,记一记。

(课件出示笔算儿歌)

先从个位开始减,

个位不够十位帮。

十位退一当作10,

不忘十位戴小帽,

十位少一继续减。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有了动手操作建立的表象,绝大部分学生都各有“高招”,这也给本例算法探究的充分自主提供了可能。

教师则着力引发学生之间的算法互动,并通过基于事先预设和临场应变的跟进追问,联系学具操作,来切实帮助学生洞察“表面算法”背后的“深层算理”。

这是计算教学由浅入深的关键所在。

最后,以儿童喜爱的琅琅上口的儿歌将计算规则内化、深刻。

四、巩固练习,深化拓展

1.专项练习:

(本节课的难点是十位退1后,用比十位数少1的数继续减十位上的数)

在十位上填上合适的数。

(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算的是几减几)

7265804567

-29-27-29-16-23

□3□8□1□9□4

74866062

-59-38-53-7

2.想想做做第1题:

①记住数学博士的妙招,你一定能算得又快又对。

咱们来比一比,谁是计算小能手。

在课本上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②练习中:

同桌两人都完成的,可以任选1题轻声地说说算法。

③完成后:

你觉得这4题中,哪一题最有难度,把它的算法说给大家听,谁敢挑战自己?

(课件示图:

挑战自己)学生说,教师板书。

算完后教师引导:

把被减数和减数十位上的数直接减一减,等于最后差的十位上的数吗?

为什么?

少的1个十哪儿去了?

可能有:

60十位6退1还有5,62十位6退1还有5,

-535-5=0,十位是0不用写-7十位不用减就写5

755

没有说到的直接校对答案,全对的给自己加星。

3.数学小游戏:

送小老虎回家(想想做做第2题)任选其中的5题做一做,快的同学可以多做几题。

今年是虎年,小老虎们出门送福给各家各户,可是忘了自己家在哪一户了,你能把它们送回家吗?

在自己做的题中任选两题说一说是怎样算的(课件示图:

小老虎身上是算式,家的门牌号是得数)

8073514452

-26-45-42-27-8

(64、54、66)(28、38、32)(19、9、18)(17、27、23)(42、44、54)

239065

-7-54-39

(16、26、13)(46、44、36)(36、26、34)

4.想想做做第3题。

①学到了新本领,老师邀请你来当图书管理员(课件出示)条件:

图书角一共有50本书,我们借走了28本,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回答课件出示问题:

还剩多少本?

②在课本上的格子里列出算式,在旁边列出竖式来计算。

③展示学生作业,共同校对。

(强调单位名称)

5.机动(思考题:

一道题个位不需要退位,一道需要退位,答案多元,发散学生思维。

4545

-1□-1□

2□3□

(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难点是十位退1后,用比十位数少1的数继续减十位上的数,所以先设计了专项练习针对练习,突破难点。

本着“尊重教材”、“用好教材”的理念,练习环节着重用好教材的练习题,只在练习形式上做了改变,用“争当计算小能手”、“挑战自己”、“送小老虎回家”、“邀请你当图书管理员”这些学生喜爱的形式来调动他们参与的积极性。

在学习方式上,动静结合,以独立计算和合作交流算法结合的方式,抓住典型题来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性。

五、总结提升

小朋友,今天你又学会了哪些新本领?

(真为你们的进步感到高兴)数学博士提醒你,记住它送给你们的妙招哦!

我们再通过读来加深记忆。

(学生齐读)

教学设计理念:

1.在“教什么”上,关注数学思想。

小学数学,虽然只和“1、2、3、4、加、减、乘、除”打交道,但是,数学知识背后有数学方法,数学方法背后又有数学思想。

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领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构筑起现代人全面的数学素养。

正是基于以上思考,本课设计时,始终关注数学思想的渗透。

华罗庚先生曾说过“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

数形结合思想在枯燥难懂的计算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对算理算法的感悟领会都是建立在直观形象的操作层面上的。

本课设计时努力凸显这一意识。

设计中,还注意类比思想(新旧对比,发现问题:

个位上0减6不够减怎么办?

产生认知冲突)、转化思想(操作感悟到的表象转化成竖式计算)、建模思想(学习新知后总结规则)等等。

2.在“怎么教”上,突出层层推进。

全课以“知识和思想”两条线索一明一暗并行前进,教法的特点体现在课的层次性上。

从全课的结构看,课是按常规流程设计的,分复习旧知-问题呈现-新知探索-巩固深化-总结提升五个层次。

问题呈现与复习旧知融入情境,有趣而富有挑战,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接下来的重点过程“新知探索”集中体现有层次的教学:

新旧比较,发现问题→自主探索,建立表象→明确算理,掌握算法→观察板书,总结规则,这四个环节环环相扣,每个环节的推进又都结合学生探索时的实际情况,在关键处充分、细腻地展开,如操作中“拆开1捆是10根”、“拨珠时十位1个珠就是个位10个珠”;列竖式时算理与算法的讲解等,极力体现抓“双思”(数学思维、数学思想)、促“双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参与数学活动的能力)。

巩固深化阶段,依学定教,让课本习题成为学生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获取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重要平台。

3.适当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通过提供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炼出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