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及现实意义.doc

上传人:b**** 文档编号:14744674 上传时间:2023-06-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及现实意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及现实意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及现实意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及现实意义.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及现实意义.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及现实意义.doc

《浅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及现实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及现实意义.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及现实意义.doc

龙源期刊网

浅析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现状及现实意义

作者:

张越

来源:

《时代金融》2018年第03期

        【摘要】近几年来,特别是“走出去”战略提出以后,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越发密切,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规模也迅速扩大,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本文首先围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进行叙述,并概括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最后总结出积极发展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所带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贸易经济企业

        自1979年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对外直接投资作为一种参与国际间合作与开展国际间竞争的主要运作模式在我国快速发展起来。

从早期的日用消费品进口到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再到后来引进资金、人才、管理经验、商业模式以及境外机构等。

通过对外开放,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有了联系,引进的国际资金和技术充分弥补了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缺失,从而推动了工业化发展,并有效带动了本国经济的发展。

        一、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特征

        

(一)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历程和现状

        如果要严格界定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开始的时间,应该是从1979年自国务院颁布了15项经济改革措施后开始,但真正有实质意义的对外投资活动则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

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只有极为少数的外经贸公司开始在海外设立窗口企业,以利自身业务发展,后来一直到1987年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才开始逐渐发展起来。

虽然我国的海外直接投资规模不大,但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在1992年就将我国列为主要的新兴对外投资国。

        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至今,经过30多年来的探索和发展,中国海外投资的步伐越来越大。

从产品输出、劳务输出,到资本输出,尤其是金融资本输出,中国对外投资的路径,正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提高而逐渐向境外上市、股权置换、跨国并购等国际通行的跨国投资方式转型。

自2014年起,随着“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推进实施、丝路基金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的筹备成立,中国的对外投资迎来新纪元。

据商务部数据资料显示,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迈向了新台阶,实现连续13年快速增长,创下了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对外直接投资占到全球流量份额的9.9%,同比增长18.3%,金额仅次于美国,首次位列世界第二,并超过同期中国实际使用外资,实现资本项下净输出。

另外,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开始由异地投资向跨国并购等方式扩展,主要集中在石油、汽车、通信、家电等领域。

在投资区域上,截至2015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上亿美元的国家/地区有54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13个,分别为中国香港、开曼群岛、美国、英属维尔京群岛、新加坡、荷兰、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卢森堡、老挝、印度尼西亚、加拿大和巴西。

我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相关的49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额合计148.2亿美元,同比增长18.2%,占总额的12.6%,投资主要流向我国周边国家,如俄罗斯、新加坡、老挝、印尼和泰国等。

        我国对外投资有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直接投资能够绕开贸易壁垒,拉动本国成套设备及相关产品出口;其次,通过参股控股境外企业来进行资源开发,保障国内紧缺的原材料供应:

再次,对外投资同时也能引进一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一批擅长境外公司经营的人才;最后,对外投资还有助于释放人民币升值压力,解决境内资金流动性过剩的问题,以及帮助我国释放产能压力,缓和国内固定资产投资引发的经济波动。

        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特点

        综合看来,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目标更加明确。

我国政府鼓励充分利用市场和既有资源,鼓励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对外直接投资各个阶段的条件和发展要求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在实际的战略实施过程中,政府提出的“走出去”这一词不断被赋予新的意义。

同时,我国无论是在对外投资的管理方面,对外投资主体规范方面,对外投资的产业与区位选择方面还是对外投资的方式等方面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

部分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则能够很好地结合本地区优势,有序地推进本地区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

        第二,对外直接投资的规模逐年上升。

近几年的对外投资相关数据表明,我国对外投资的总体规模保持明显增长态势,平均的企业投资规模也持续保持增长。

        第三,对外直接投资主体逐渐多元化。

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主要分为金融型、贸易型、工业型、窗口型等四种类型。

目前,我国的民营企业逐渐成为跨国经营的新生力量。

        第四,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不断扩大。

投资领域从早期的以贸易和餐饮为主,发展到生产加工、资源开发、工程承包、商业零售、餐饮旅游、咨询服务等多个行业,海外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

国内高科技企业对外投资开始涌现,成熟技术产业的向外扩张趋势不断加强。

同时,投资区域也从过去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向众多发展中国家扩展。

        第五,对外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发展。

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采用合资经营、合作生产和独资经营这类传统投资经营方式,经过近几年的高速发展,投资方式也已逐步转向包括收购兼并以及BOT(建设—经营—转让)等多种形式在内的综合模式。

从早期的建点办“窗口”,发展到投资办厂,并带动跨国并购、股权置换、境外上市、设立研发中心、创办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多种形式。

        三、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现实意义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在实践中的积极作用如下:

        第一,能够更好地整合国内外的市场和资源,促进我国经济同世界经济协同发展。

我国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0%,但耕地只占7%,水资源只占6%,森林只占4%,石油只占1.8%,天然气只占0.7%,铁矿石只占9%,铜矿石只占5%,铝土矿只占2%,再加上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从较长时间来看,围绕人口、资源和环境的问题在我国都将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

因此,扩大对外直接投资,连接国内外市场,有利于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共同发展。

        第二,有利于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我国尚处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协调、层次不高的问题。

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与其他对外开放形式一起,使我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

具体来说,在一定时期或条件下,一国或地区用于发展本国经济的生产要素是既定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即要将既定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使得经济效益最大。

当一国或地区的生产技术条件发生改变后,如果仍将大量的生产要素放在原来的落后产业里,则会产生巨大的机会成本,因此需要把这些生产要素转移到该国或地区相对来说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中去。

另一方面,基于一些生产要素的特性,不太可能将其直接转化为其他生产能力,或者从经济上来说这样做得不偿失。

因此,应该将这类型生产要素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以使这些沉没的生产要素为国内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积累,并使那些能够转化为其他生产能力的生产要素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

在这一过程中,最基本的实现方式就是进行企业对外投资。

此外,该国或地区为了给这些在对外的生产要素提供服务,必然会相应地扩大国内的服务业,从而为该国或地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大量机会。

        第三,有利于学习吸收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

在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扔存在巨大差距。

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可以更好地向投资所在国学习先进的经验和技术,从而帮助提升我国的管理水平和科学技术水平。

        第四,有利于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我国的企业整体竞争力偏弱,跨国经营的经验欠缺,在开展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企业可以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锻炼成长,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以增强自身跨国经营的能力。

        第五,促进我国对东道国对应的原材料、资本品、技术等中间品的出口。

根据我国的实际状况,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较为复杂。

首先,我国制造业的对外投资约一半集中在生产与加工初级产品,而生产初级产品附加值低,不能很好地对带动相关行业的贸易出口,而先进口初级产品,经国内深度加工后再对外出口,就能够间接起到贸易创造的作用。

其次,产品附加值较高的制造业,其技术是与原材料、零部配件等密不可分的,因此,该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明显贸易创造效应,可以带动相关技术、原材料和零部配件的出口。

另一方面,一些行业的出口面临贸易壁垒,例如纺织业,直接出口难度大,成本高,因此,企业为了规避贸易壁垒,往往转而选择对外直接投资来替代出口贸易。

        需要强调的是,对外直接投资是一把“双刃剑”,在利好给我国经济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消极的影响,例如:

        第一,可能导致本国经济总量的不平衡。

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有可能促使社会总需求进一步增加,如果社会总供给没有同步增加,则会导致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产生不平衡,从而国内通货膨胀压力。

但在投资总量一定、社会总供求平衡的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但增加则意味着国内投资的减少,这又会使得国内需求不足。

        第二,可能导致国内“产业空洞化”和失业问题。

对外直接投资引发资本流动的同时也会引发产业的变动和人员的流动。

对某类行业过度且集中地对外直接投资则有可能削弱国内的该类产业,产生所谓的“产业空洞化”。

此外,在对外直接投资中新增的就业人员如果主要来自投资接受国本土,则对增加本国的就业不利。

        第三,同样的,从出口方面来看,我国对东道国的直接投资虽然促进了一些中间产品的出口但必定会替代一部分最终产品的出口,并且由于海外生产大多使用当地劳动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国内就业。

        第四,可能加大经济风险。

对外直接投资把全球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投资所在国和国际间发生的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都会通过对外投资企业传递到国内,使得国内经济运行的风险程度加深。

        就目前我国在对外直接投资领域的发展现状来说,应该鼓励有一定基础的企业走出去。

在这过程中,应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企业朝着现代化企业目标转型的步伐,不断增强企业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另一方面,应注重提升我国各界对对外直接投资必要性的认识,学习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科学技术,通过参与国际分工来弥补国内部分资源的不足,并通过连接国际市场深化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还要注意审慎选择并优化投资方向,防范可能出现的市场风险。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真正要成规模地发展起来还需经历一段时间,在这过程中需要有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也需要有远见的优秀企业树立长远的对外投资发展战略,一步步去尝试和优化,通过自上而下两方面的共同努力,将有利于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建立长期而突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项本武.中国对外直接投资:

决定因素与经济效应的实证研究.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1~61.

        [2]刘亚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综述.Economic&TradeUpdate,2006,vol.4,SumNo.52.12~15.

        [3]李建萍.论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出口效应.上海商学院学报,2006,Vo.l7,No.4.28~33.

        [4]鲁桐.WTO与中国企业国际化.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40~56.

        [5]陈凡,王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发展状况与问题解析.国际经济合,2004,No.2.26~28.

        [6]黄立好.人民币国际化与中国对外投资关系的实证研究.山西财经大学,2013.29.

        [7]尹德先,杨志波.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阶段研究.商业研究,2013(429):

61~67.

        作者简介:

张越(1986-),女,汉族,四川成都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方向:

金融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